世界史04
四、大公会议
刚才我们已经介绍初代教会的两次大公会议。大公会议在教义的发展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圣经中早有前例可循,例如使徒行传十五章的耶路撒冷大会,就是确立外邦人不需经过割礼,也可因信称义的先例。这些大公会议的召开,是因教会受到异端思想挑战,促使神的子民根据圣经深入反思,整体共同讨论,进深对救恩真理的了解;也根据正统信仰,面对时代需要而带出积极正面的回应。
初代教会共有七次大公会议,325 年的“尼西亚”与 381 年的“康士坦丁堡”会议之后,第三次大公会议 431 年在“以弗所”举行,为要解决聂斯托留Nestorius 所引起关于 “基督位格”的争论。
聂氏认为基督是神人二性分开的,在 431 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中,正统教会宣告:基督在世时神人二性是合一的“A single person at once God and man”。431年的以弗所会议后,聂氏被定为异端遭放逐,他的门徒将其教训东传至波斯、阿拉伯、中国(中国于公元 635 年唐太宗时传入,称为“景教” ,这在“中国教会史”录相带的第一课中有详细介绍)。聂斯托留派至今仍存留,主要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境内。
第四次大公会议 451 年于“迦克敦”Chalcedon 举行。这次迦克敦会议中,根据圣经,参考罗马主教利欧一世 Leo I 的《大卷 Tome》,确认基督具完全的神性与完全的人性。会议中定罪一位叫犹提克 Eutyches 的异端教训。
初代教会经过“以弗所”与“迦克敦”这两次会议之后,基督论的正统教义就清楚确立了。可惜的是,少数“一性派 Monophysites”的教会(认为基督只有一性,具神性,不具人性)拒绝接受《迦克敦信经》。他们主要分布在亚美尼亚、埃及、衣索匹亚、叙利亚,主要原因是政治与文化方面,他们不喜欢罗马帝国或憎恶希腊文化。今日,这些一性派的人仍然分散在这些地方。
总的来说,到了第五世纪中期,大公会议已举行四次,从 325 年的“尼西亚”,381 年的“康士丁”,431 年的“以弗所”,到 451 年的“迦克敦”会议,影响深远,确认了基督教会的基要信仰,奠定了日后发展教会传扬福音的稳固根基。
五、重要教父与奥古斯丁
在这一段国教化时期,神也兴起许多杰出的教父们,在思想与著作上引导教会走向康庄大道。除了上述的亚历山大主教亚他那修与加帕多三杰外,还有安伯若修 Ambrose (304-397 年)、屈梭多模 Chrysostom 、耶柔米Jerome(347-420 年)、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430 年)等。安伯若修是意大利米兰的主教,不畏强权敢指责皇室的错误,他的讲道带领了奥古斯丁悔改,奥古斯丁曾受教于他;屈梭多模是康士坦丁堡的主教长,是最负盛名的讲道家,被称为“金口”(他口里所说的话像黄金一样宝贵)。
耶柔米是文学大师,潜心修道,翻译希腊文原文圣经成拉丁文“武加大译本Vulgate”,这本拉丁译本直到宗教改革时期以前是西方教会的标准本圣经。
在早期教会的教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奥古斯丁。他 354 年生在北非,母亲莫尼加 Monica 是虔诚的基督徒,但是奥古斯丁长大后去北非的迦太基求学,归信了摩尼教(摩尼教是主张善恶二元论的异端,类似“诺斯底派”),后来奥古斯丁成为新伯拉图主义者。他也如同辈一样过道德放荡的生活,然而他的母亲莫尼加不断为他祷告。
后来,奥古斯丁先赴义大利的罗马,再定居米兰。在米兰主教安伯若修的教诲之下,心思逐渐改变。有一天他读到圣经罗马书十三章 13 至 14 节“行事为人要端正,好象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神的话像一道利剑刺透他,奥古斯丁终于悔改信主。
他在公元 387 年受洗,388 年返回北非,建立修道院。395 年被按立为希波城的主教。
身为教会主教的奥古斯丁,领受了重责大任,著书立说,对外驳斥异教哲学,对内抵挡异端。面对多纳派 Donatist (在北非的分离主义者)的挑战,他发展了教会论与圣礼论;为了对抗伯拉纠派 Pelagian 的谬说(这一派认为人的得救,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幷非先靠神的恩典),奥古斯丁阐释了人论与救恩论。奥古斯丁也研究论述“三位一体”的教义,讲章亦编辑成册。
他在公元 397 至 401 年写下《忏悔录 Confessions》,这本书是基督教的古典名著,全书共分十三册,是一篇诗意浓厚的长篇祷告文,从始至终以上帝为对象,向上帝倾诉心声。在这本《忏悔录》中他仔细分析自己灵性生活中的每一个过程,从幼年到少年到成年。作者像一个灵魂解剖家,把自己的灵魂放在上帝的祭坛上作精密澈底的解剖。这本书是古今以来最特别的传记文学,也是我们今天灵修默想的榜样。《忏悔录》中有一句名言,是我们很熟悉的:“主啊,你为你自己创造了我们。我们的心永无安息,除非我们安息在你里面 You have made us for Yourself, and our heart is restless until it rests in You”。另有一段话,对自己的罪剖析得十分透彻:“主啊,你知道我的内心,我犯罪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罪的本身。罪恶如同污泥,而我却爱它──我的灵魂极其卑下,情愿挣脱了你的掌握,向毁灭的路走去。实在说,除了羞耻本身之外,我幷不想从羞耻的行为去得到甚么……我也知道,如果是独自一人,我决不去做这类恶事,我喜欢有犯罪的伙伴,更高兴集体的犯罪行为……当有人发出‘大家动手,一齐干吧’的号召,不争先去做恶事就觉得羞耻!”
到了 410 年当蛮族攻陷罗马城后,413 年起他著书《上帝之城 The City of God》,说明人的城无论如何荣华,最后终必灭亡,而上帝之城才能存到永远。奥古斯丁死于 430 年,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名著流传至今,在神学、哲学、历史、文化方面影响后世西方教会甚巨。
六、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第五世纪以后,罗马帝国北边,多瑙河与莱因河境外的日耳曼蛮族 Germanic peoples 势力日形壮大,加上中国边疆的匈奴势力向西推进,日耳曼人被迫向南发展,造成对罗马帝国极大的威胁,他们多次入侵帝国,罗马军队已无力防范。蛮族 410 年掠劫罗马城时已敲响了西罗马帝国的警钟,蛮族又分别征服了帝国西部各省,建立了许多王国。476 年西罗马皇帝被逼退位时,西罗马帝国早已是名存实亡了。
请温习并思考本课下半段的另二个重点:
3.本课所提四次大公会议,各在何时何地举行?结果为何?
4.奥古斯丁是如何悔改信主的?他主要的两本著作是什么?
请各人先用一点时间回答上述问题,等一下我们会提供参考答案。
音乐《先贤所信 Faith of Our Fathers 》
第二课 问题与答案
1.康士坦丁大帝信主对教会带来哪些影响?
正面来说,第四世纪康士坦丁的信主终止了对教会的逼迫,他善待教会幷召开尼西亚会议解决教义之争,维护正统信仰,使教会在安定的环境中发展。康士坦丁信主,从负面来说,基督教会从此成为罗马帝国的新贵,后来成为国教,政治势力渗入教会,导致中世纪教会的腐化。
2.初代教会召开大公会议的目的与意义为何?
大公会议是教会整体根据圣经,共同讨论制订信经,持守基要真理,面对时代挑战而带出积极正面的回应。大公会议对教会的坚固与发展,有极大的贡献。
3.本课所提四次大公会议,各在何时何地举行,结果为何?
(1)325 年,尼西亚,确定“圣子与圣父同本质”的教义;(2)381 年,康士坦丁堡会议,确认尼西亚信经,阐明“圣灵是完全的神”;(3)431 年,以弗所会议,确认“基督的位格为一”;(4 )451 年,迦克敦会议,确认“基督的神人二性”。
4.奥古斯丁是如何悔改信主的?他主要的两本著作是什么?
奥古斯丁是因母亲的迫切祷告及老师的教诲,逐渐改变;后来读罗马书十三章十三至十四节蒙光照悔改信主。他最主要的两本著作是《忏悔录》和《上帝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