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教会历史(蔡丽贞)
主题∶〔20〕希腊正教
一、前言 ˉ 今日主题-希腊正教
我们今天介绍最後一个专题,就是希腊正教。
希腊正教又称东正教,这是我们比较陌生的团体。希腊正教最早是从东罗马,或者是拜占庭帝国的教会发展出来的,它受到希腊文化的薰陶,希腊正教它遍布的地区,大概是在俄罗斯、东欧、土耳其的南部、地中海的东部、还有叙利亚的西部,范围相当的广泛。
二、东、西方教会的基本差异∶
从第九世纪开始,东方的拜占庭跟西方的罗马,这两个首都它们就开始纷争,主要有几个基本的差异,就是东方教会跟西方教会。在神学或者是信仰的实践上,大概有七个差异∶
第一、语言的不同。东正教用的是希腊文,而且比较受神秘思想的影响;西方的教会用的是拉丁文,受到的是比较逻辑推理分析的罗马法的影响。
第二、神学的不同。根据某一位宣教学的学者,他说∶「东正教的神学走向,明显的是走使徒约翰的路线,比较强调合一,比较强调爱;而西方教会的神学走向,明显的是走使徒保罗的路线,比较强调因信称义的神学。」
第三、双方的歧异,这是对於权威,教会的权威的问题。西方的教会有教皇,而东正教他们没有教皇,各地的主教权力、地位都是均等的。
第四、对传道人的要求。西方的教会,在马丁路德改教以前,西方的神职人员要守独身,不可以结婚;而东正教没有这样子的要求,没有这样的禁止。
第五、对三位一体神学的看法不一样。西方教会认为,圣灵是由圣父、圣子而出,也就是圣父、圣子差遣圣灵;而东正教认为,圣灵单单是由圣父而出。
第六、图像Icon的问题。你到礼拜堂,如果看到有一些图画,这个叫图像。最先是西方崇拜图像,东方反对,可是东方後来又下令说,可以尊敬这些图像,只要不要崇拜就好了。比较有趣的是,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後,我们新教基督教比较排斥图像,而东方的希腊正教,他们则五彩缤纷。我曾在东德参观一个俄罗斯的希腊正教的教堂,他们整个教堂,用很多很多小块的马赛克,镶嵌成一些平面的图片,有十二使徒的图片、有十二支派族长的图片,但是很少浮雕,更没有立体的雕刻人像,他们说这个是避免偶像崇拜的意味。
第七、圣餐的问题。西方的教会守圣餐的时候,用的是无酵饼,这是根据哥林多前书第五章第八节,守逾越节的时候『不可以用旧酵,不可以用恶毒的邪恶的酵,只要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但是东方教会守圣餐的时候,他们却是用有酵的饼,他们根据的理论是,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了五千人,为什麽这麽小的食物,可以喂饱这麽多人呢?显然有发酵的作用,一点点的酵产生了变化,使一大块饼发酵,变成了跟酵一样,所以我们领圣餐的时候也是如此,因耶稣的身体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变质。东正教的基督徒,他们在领受圣餐的时候,认为基督徒的身体,就得到一种变化,所以在死的时候,那个肉体就比较容易变成灵体,这其实是采用一种神学,叫做属性相通。双方在领圣餐的时候,看法非常的不一致。
三、东正教的兴起
中世纪的时候,伟大的布道工作,都是由东方教会来推行,而整个俄罗斯,就是在这个时候归入了教会,并且涅斯多留派,这是一个派别,涅斯多留派就是景教。景教的布道,也是在这个时候进行到全亚洲,我们中国是在唐朝的时候接触到景教,全世界有一大半的基督徒,是属於东正教的范围,人口相当的众多。1054年东方教会跟西方教会,为了圣餐的问题,最关键的因素产生了分裂,虽然之後有几百年双 方曾经尝试著复合,可是都没有成功;1453年东罗马帝国,终於被土耳其所攻陷,从此俄国教会就代替了拜占庭,成为最大的东正教国家。
宗教改革,对於东正教好像没有什麽影响。东正教的信仰,他们的礼仪、他们的实践,跟马丁路德的教训很不一样。我们来到了十八世纪,十八世纪的时候彼得大帝,他把教会置於国家的统治之下,由政府来指派主教以及神职人员,教会变成沙皇的行政组织,不过整个十八世纪的东正教,仍然表现出敬虔的信仰模式,由於我们对东正教的认识比较少,我们资料也比较少。
四、杜斯妥也夫斯基∶
我现在要跟大家介绍一位比较有趣的人物,他是俄罗斯最具基督教气质的文学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神学家巴特很喜欢读他的小说,认为他的小说里面,充满了福音的信息,人无能为力,因为人有罪,罪人需要上帝的恩典,需要上帝主动的来寻找、拯救我们这些失丧的人。
杜斯妥也夫斯基,他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宗教训练和教育,年轻的时候,因为参加了政治活动而被捕,差一点被处决,在被处决的前一分钟,沙皇的特赦令才来到,当场有人就精神崩溃,杜斯妥也夫斯基被遣送到西伯利亚,服役了十年,其中有四年在监狱中度过,这个经验给他很深刻的影响,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一生服膺圣经,尤其是在被放逐的时候,他时常默想圣经、阅读圣经,他重要的作品都浸润著圣经的精神,所以如果对圣经的精神了解不够,很难深入的了解,或者是欣赏他的作品。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充满了福音书的教训,他在监狱里面,重新的找回了他的信仰,但是在以後漫长的岁月中,却为自己的软弱,长期的与罪恶奋斗。
杜斯妥也夫斯基有两个很麻烦的毛病,第一个是他好赌成性;第二个是他有很严重的羊癫疯。他有一本小说叫做「赌徒」,赌徒其实就是他自己自身的写照,他为了赌博倾家荡产,他多次的跪在妻子的面前发誓,再也不去赌博了,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断根,他甚至向徒格涅夫借钱,奇怪的是,不管他如何的落魄,他的工作能力都大的惊人,他从来没有停止写作,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所描写的人类,最深最广的失常、病态跟混乱,他是挖掘腐烂的高手,他把人的罪性刻画的淋漓尽致;他第二个毛病是他有严重的羊癫疯,每一次发作的时候,口吐白沫,会发出那种野兽般的吼叫,作他的妻子真不容易,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两部名著,都是以谋杀罪为题材。第一部叫做『罪与罚』;第二部是『卡拉马助的兄弟』,杜氏他深入刻画出,人犯下了杀人罪以後,心中的自责跟痛苦,而最後上帝的真理都得胜了。
他的小说在探讨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上帝存不存在呢?如果上帝存在的话,为什麽会允许这个世界有罪恶的存在?为什麽会允许罪恶,继续的挟制他的百姓?他自己的儿女呢?杜斯妥也夫斯基他一方面,描写人类的残酷丑恶不和谐,可是一方面,又显示出人性里面还是有上帝的良善,如果跟同一个时代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比较的话,托尔斯泰的作品比较是道德性、比较是正常、次序、健康、正面的角度;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比较是宗教性的,他的小说所描写的是反常、混乱、病态,本来托尔斯泰很瞧不起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可是当那本卡拉马助的兄弟出版的时候,却成为托尔斯泰最喜欢读的一本书,他常常睡觉以前,一读再读、爱不释手。
卡拉马助的兄弟,描述一家四个兄弟,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很不一样,这四个兄弟,除了老三阿莱沙天真无瑕以外,其他三个兄弟都是生活放荡的人,三个兄弟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恨爸爸,後来老二借刀杀人,利用老四来杀爸爸,而老大被捕,老二最後精神崩溃,卡拉马助的兄弟,代表的是混乱的俄罗斯,也代表了整个人类的绝望与无助。那一位老大,他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人心好像战场,上帝与群魔在这里争夺地盘,老三阿莱沙和他的好朋友,一位修道院的院长,他们是在迷失的一群人中的两颗灿烂的光辉的星,他们散发出爱心、同情、宽恕、和平跟宁静的力量,他们都是耶稣基督忠实的门徒。
有人说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是在为教会宣传,他说∶「我不是用幼稚的方式,在为教会宣传。」杜斯妥也夫斯基他说∶「俄罗斯人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受苦,不断的受苦、处处的受苦。」没有错,俄罗斯的人民,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爱耶稣、去为基督受苦、去跟随基督,在混乱变迁的俄罗斯社会里面,教会仍然不失一股深沉稳定的力量,越是在混乱中、越是在苦难中,这一股力量就越深植人心。
记得是在1988年,英国首相Thatcher访问俄罗斯,铁幕终於开放了,世人重新的惊讶的发现,东正教仍然深植於俄罗斯的人心中,甚至与西方的世界还要深邃,东正教以拥有纯正的传统自居,他们的敬拜仪式庄严肃穆,讲求神学跟敬虔,力行谦卑与忍耐,他们爱上帝,对於基督教界有其独特的贡献,我们希腊正教就介绍到这里。
五、近代普世合一运动∶
我们要花一点点的时间,来跟大家介绍最近代的教会的一个运动,就是普世合一运动。这是二十世纪最显著的运动,我们可以说十六世纪是宗教改革时代,而十七世纪是宗派主义时代,各个教派为了信仰,还发生了宗教战争;十八世纪是移民时代,有一群人为了宗教自由到了美国,到了北美去寻找自由的天地;那麽十九世纪,就是宣教的时代,由於宣教的需要,就开始有一些联合性、超越宗派的宣教组织出现;二十世纪普世合一运动的一个大的转戾点,就是1910年,爱丁堡的世界宣教大会。
1、普世合一的起步?WCC
这次大会,由於事前经过了谨慎的筹备,每一个宣教的差会都派代表来出席,爱丁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如何的剪除,各个教派之间的冲突、攻击跟毁谤,进一步的谋求,在宣教地区互相的合作。从某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教派其实有意无意的,在订立一个君子的协定,他们瓜分了宣教的地盘。天主教是在1961年,正式的加入了这一个庞大的普世合一的组织,这个组织 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WCC?基督教普世教协」。目前WCC一共包括了,大概两百多个宗派跟团体,它的会员总数在四千万以上,好像很庞大的一个组织,不过在信仰上,问题仍然很复杂、很棘手,特别是有几届WCC的会长,是新派的神学家,所以使得保守的教会,或者是福音派的教会就裹足不前,他们不想加入WCC。
曾经有人批评WCC说∶「这个组织太庞大了,但是信仰太微弱了,连解放神学、共产党都接纳进来,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组织。」也有一位神学院的老师,一个神学院的院长他曾经说过∶「普世教协WCC,是一个大背道,它不但不能参加,而且它是一个大背道。」加上基督教跟天主教,有一些观点仍然没有办法妥协,譬如我们以前所提过的教皇无缪;譬如圣餐的看法;譬如敬拜马利亚的问题,然後又要加上一 些政治的立场、对节育的看法、对堕胎、对同性恋┅等等问题,都很难合一。合一的问题牵涉到神学信仰,不能够为了合一而降低身价、放弃信仰。
由於WCC不能为广大的教会团体所接受,所以後来又出现了第二条路线,跟第三条路线。第二条路线,是由福音派的人士所组成的,这个是包括了台湾的校园团契、香港的FES、华福和IVP,特色是注重团契、广传福音。接著也有第三条路线的出现,是由美国的改革宗长老会所发起的,由美国Westminster神学院领导,它的重点就是改革宗神学的重点,是坚持纯正的信仰,并且也注重福音的广传。他们当然不认同WCC的立场,中国过去有贾玉铭牧师参加,可能唐崇荣牧师也是属於第三条路线。
2、灵恩运动
我们知道二十世纪,仍然有另外一股合一的运动,那就是灵恩运动。灵恩运动打破了宗派的藩篱,它把我们所有的教会,带回到了大公教会合一的理想,灵恩运动包括了天主教、也包括了基督教、东正教。不过灵恩运动也有它自己的问题,因为灵恩运动在很多地方,很多教会也发生了分裂的现象,所以灵恩运动也分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也在痛定思定而不断的自我修正跟反省中,普世的合一运动,是近代教会历史的一个大方向。
六、『教会历史』系列结论 ∶
1、 神的话在哪里被宣扬,哪里就有 神的教会
我们已经介绍过二十个教会历史的专题,现在要给它作一个结论。德国有一位神学家他说过一句话,他说∶「教会历史是一部最好的解经史。」我非常的同意,我们可以从教会历史,看到历世历代的教会、各地的教会,他们怎麽样去了解圣经、怎麽样去解释圣经、怎麽样的去实践上帝的话语。
教会是宣扬神话语的地方,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在哪里被宣扬,那里就有上帝的教会。」教会不是教堂、不是建筑物、也不是一个组织;哪里有 神的话被宣扬,那里就有上帝的教会。马丁路德所说的 神的话,那个核心的部分,就是十字架的信息,这个信息在每一个时代,都是被世人所弃绝,就像哥林多前书第一章二十三节所说的∶『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愚拙』然而这个羞辱的记号,也成为拯救得胜的记号。
教会应验了主耶稣所讲的『芥菜种跟面酵』的比喻,本来只是一个那麽小的芥菜种,这麽一点点的面酵,能够成为最大的树,能够成为大团。这一个发源於中东民族的基督教,今天竟然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许多人因为听信福音,他们离弃罪恶,以新造的生命去改造家庭、去更新社会、去改善社会的道德。譬如废止了奴隶制度;譬如提高了女权,所以教会对於世界有很多的贡献跟影响。
2.从教会的历史中反省∶
然而,我要讲一点负面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会本身却一再的妨碍天国在地上的实现,用人为的意见,压抑了心灵的自由、压抑了学术的讨论,神职人员沽名钓誉。中世纪,我们看到政教之间的争权夺利,也看到恶名昭彰的异端裁判所,用来压制异己、淫除异己,我们也看到十字军东征,这些都为教会写下了丑恶、黑暗的一面。
曾经有一位神学家他说∶「教会有很多的毛病,譬如虚有其表的虔诚、无精打采的传统、为求精确而限於跋扈呆板的教条主义、只知道钻牛角尖,却妄顾实际的伦理。」有人会觉得那个是西方教会的毛病,那个是西方教会的缺点,可是我们中国的传道人王明道先生,王明道是我们中国教会很景仰的领袖,他也不客气的指摘了教会的弊病,他说∶「世界上种种的罪恶 ,教会不但样样都有,而且要加上两样大罪。」他说世界上种种的罪恶,哪一些罪恶呢?包括利己损人、恃强凌弱、谄富欺贫、尔诈我虞、勾心斗角,这些教会不但样样都有,而且教会还要加上两大罪恶∶那就是『明知故犯』。我们还有圣经,我们还有上帝的话语做我们的标准,我们还明知故犯,罪加一等,而且我们还『假冒为善』。
将近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中,教会没有完全忠於她的职责,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弊病、很多的错误、很多的黑暗、很多的丑恶。近代有一位神学家他说∶「上帝从来不是等教会完全了,再来工作。」他说上帝从来不是等教会不再愚昧、不再犯错、不再短视、不再卑污,然後才来成就上帝的大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麽教会永无盼望,上帝反而是在教会不断的犯错、在愚昧中、在短视、卑污中来推动的工作,这正显出上帝奇妙的大能,以及无穷尽的恩慈。
我自己也是属於教会的一员,我不能够自外於愚昧、短视、犯错跟卑污。新妇,我们知道教会是耶稣基督的新妇,新妇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全赖恩典,感谢主,马丁路德那句话非常的帮助我?「惟独恩典」。
最後要送大家一段圣经,以弗所书第五章二十六到二十七节∶他称地上的教会是一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没有皱纹,是圣洁的、没有瑕疵。其实那个是在指教会的地位,那个是指教会在上帝眼中的地位。实质上,教会仍然有很多的缺点、很多的毛病、很多的皱纹、很多的瑕疵,但是那个圣洁、毫无玷污、荣耀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向著这个目标迈进,只要耶稣基督是教会唯一的根基,那麽我们就有盼望。
各位朋友,我们过去用了二十次的专题,跟大家分享教会历史的种种优点跟缺点;正确的信仰跟错误的信仰,希望能够帮助你,让你的服事更加的有根基,让我们的信仰更加的坚固。谢谢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