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清教徒改革宗灵修神学
五、成圣、灵修、守安息日与圣餐
提林克的著作专注于四个重要的主题:成圣、灵修、圣餐,与守安息日。《真敬虔之道》(The True Path of Godliness)是他关于成圣的重要著作。
提林克涉及面最广的著作是《灵修之匙》(Sleutel der Devotie),用了800页的篇幅来讨论灵修问题,对于提林克来说,灵修只不过是成圣中的一个方面。这本书分成六部分。提林克的“前言”将灵修解释为在基督里对上帝的委身,这是人最崇高的呼召。第一部分论述与基督的相交以及对基督的爱。基督徒“必须在彼此相交及基督之爱中来接待、持守并长进”,提林克说。他对主耶稣最大的盼望就是,治死所有的邪情私欲。信徒必须谦卑并甘愿“为基督徒生活受苦”,他必须唯独侍奉主,默想永生,并与基督相交。
第二部分则强调舍己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则告诉人们,“为了能真正舍己,并与基督合二为一,必须要运用各种灵修之道,尤其是要充分关注圣灵的运行。”第四部分解释了“谦恭与自卑,这是一个人运用各种接纳上帝恩典的蒙恩之道时所必须遵守的。”第五部分告诉我们,信心何以能鉴察当时的许多错误。第六部分则谈到了上帝的恩典,若没有上帝的恩典,要过基督徒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提林克写作了大量关于圣餐的著作,尤其是在他所著的《婚房中基督儿女的属灵装饰》(Het Geestelijk Sieraad van Christus Bruiloftskinderen,of de Praktijk van het H.Avondmaal,或作论领受圣餐)。这本书从1620年到1650年共重印了11次。这本书包括四篇长篇讲道词,其中第一篇讲道详细介绍了信徒领受圣餐的责任。第二篇讲道则是为领受圣餐作准备:第三篇讲道则是领受圣餐;第四篇讲道,关于我们在领受圣餐之后的行为。提林克尖锐地斥责人们忽略圣餐的行为,迫切呼吁我们要进行自省。
提林克同样也写下了大量论守安息日的著作。他对在荷兰境内人们轻率地亵渎安息日的行为感到愤怒。他与哥德弗莱德·伍迪曼(Godefridus Udemans)一道,此人也曾就这一主题写作,将清教徒的安息日引入荷兰。他们对守安息日的保守观点,在西兰的牧师中引起了严重分歧,这一问题后来被提交给了多特总会。多特总会为守安息日确立了六条指导原则,见于《总会会后决议》(post-acta ofthe Synod,1619年)中。但这些原则却绝不是结论性的。
1622年,提林克写下了《安息时刻》(De Rusttijdt,ofte Tractaet van d’onderhoudinge des Christelijcke Rustdachs,diemen gemeynlijck den Sondach Noemt,或作“论守基督徒安息之日,常被称为主日”)。该书分成七卷,《安息时刻》敦促人们要恪守安息日。它收录了提林克亲身经验的详细细节,如何在周六为安息日事前做好准备。在提林克家中,大部分家务都是周五完成的,以便家中所有成员包括佣人,都能在周六为严格遵守主日做好准备。提林克认为,安息日应当以一种敬虔方式度过,如阅读圣经,提林克将这称为“研究上帝的日记”,或是“进入内室与天国君王相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他自己保留下来的细节。在安息日,信徒应当花上比平常更多的时间来默想上帝的问题。政府领袖应当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且,倘若有必要,就要用他们的权威来强令人将主日分别为圣,因为政府是上帝的代表(in loco Deit),当借着上帝的恩典来行事。
在格玛鲁斯支持下,托兰地方的牧师雅各·布尔(Rev.Jacobus BusofTholen)在其所著《赞美还是哀歌》(Threnos ofte Weeclaghe)一书中,指控提林克重新引入了犹太人的安息日。即便是沃修斯也不得不承认,提林克“将绳子勒得太紧了”。1627年,提林克在《紧急动议》(Noodwendigh Vertoogh)一书中,对这种批评做了回应,这是一本综合了他关于改革基督徒生活主要观念的力作。在这部他去世之前两年完成的著作中,提林克说,他对自己遭人误解感到伤心,并希望阐明他相信安息日就是人安息之日的信念。他随后列出了安息日所允许的活动,包括人的自然行为,如吃饭及收拾床铺等;宗教活动,如讲道、研读讲道词,为教会崇拜鸣钟:必要工作,如将粮食收入粮仓中,若不如此就会有损失:怜悯性的工作,如挤牛奶;在非正常情况下的民间礼节性工作,例如为一位偶然到访的朋友购买必需品等:休息行为,使人重新得力,却不妨害灵修。显然,因为在《安息时刻》(De Rusttijdt)一书中严格推行清教徒式的安息日受到了抵制,使提林克五年后在《紧急磋商》(Noodwendigh Vertoogh)一书中采取了一种温和立场。
沃修斯以一种讽刺体写成一篇驳布尔《赞美还是哀歌》的文章,题为《擦干鳄鱼的眼泪》(Lacrimae Crocodilli Abstersae)。尽管此文并未终止这场争论,但沃修斯却成功地阐明了一种比此前新教徒的教导严格又比清教徒的教导温和的安息日观,这种观点被荷兰正统改革宗教会广泛接受。
提林克最热爱的事业,就是要用一种感同身受的灵修方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推进清教徒成圣生活的理想。这正是选择将他著作中《真敬虔之道》首先译成英文的原因。
六、《真敬虔之道》
《真敬虔之道》,原来的书名为《指明真敬虔道路的北极星》(Noord-Sterre,aawijzende de juiste richting van de ware godzalighed),以荷兰文印刷了四次:1621年,由汉斯(Hans van de Hellen)在米德尔堡印刷:1636年,由拿但业·卢曼(Nathanael Rooman)在格罗宁根印刷一次:1642年,由詹·克莱森(JanClaesen)在格罗宁根印刷一次:1971年由范登托尔(J.P.van den Tol)在多德雷赫特印刷一次。这是最新版本,由范登托尔根据1636年版本编辑而成,被用作英译本的基础,由贝克(Baker)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在“致读者言”中,提林克说到,我们必须是真基督徒,而不是仅仅摆出像基督徒的架子。他强调,自己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敬虔,并以劝勉结尾:“唯愿我们在余生中专注于自己的灵魂,并借着操练蒙福的敬虔来服侍上帝。”
《真敬虔之道》,作为提林克论成圣的重要著作,乃是一种清教徒风格论述如何来操练敬虔的手册。提林克将这本书分成九部分,他将每部分称为“卷”,随后又将整本书划分成了八十一章。
提林克将每章内容又划分成三个主要部分,随后又将这些部分划分成不同部分。就大部分内容而言,这些划分和细分使这本著作有一种平衡和层次感。在少数情况下,这些细分却稍显牵强,正如提林克自己所承认的那样,但他很快在自己前言中为自己作了辩解,指出同样的结构也可见于某些诗篇中,尤其是《诗篇》第119篇中,是在圣灵的默示下。
1、第一卷
因为许多人虽吹嘘自己的信仰,但在对真理的人是上,却丝毫没有使他得救的真知识,提林克感到有必要在写作《真敬虔之道》过程中探讨三个问题:(1)到底什么是真敬虔,(2)信徒如何在操练敬虔的过程中来行事为人:以及,(3)为什么操练真敬虔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提林克将真敬虔视为上帝的赏赐,借此祂的百姓得以甘心乐意且能照着圣经中启示出的上帝旨意来服侍祂。真敬虔是以三组三件事显示出来的。第一组三件事:1),决心按照上帝的圣道来生活:2)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成就这决心:3),并准备成为上帝要我们成为的样式。这种预备包括在各样试炼中顺服上帝的旨意。第二组三件事,在与陷入罪中的时与人的行为有关:1)。那些操练敬虔的人立刻离弃罪:2),寻求与上帝和解:3),并竭力从自己的跌倒中获得属灵益处。第三组三件事教导我们,我们遵行上帝的旨意必须:1)充分:2)坚定:3)稳固。
2、第二卷
第二卷讨论了那抵挡敬虔操练的幽暗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三种主要力量就是我们自己堕落的肉体、世界和魔鬼。我们堕落的肉体通过我们属血气的心灵、我们邪恶的欲望,还有我们堕落的良心来起作用。邪恶的世界通过邪恶的风俗、错误的角色类型,还有一种错误的奖赏与报应前提来起作用。魔鬼则通过邪恶的试探、假教义和严酷的迫害来起作用。魔鬼使罪孽显为德行,将德行变为罪孽,从真实情况中得出错误结论。提林克所得出的观点必然是:我们必须抵挡这幽暗世界。
3、第三卷
提林克告诉我们,与幽暗世界相反,那恩典的国度如何促进敬虔。恩典的国度同样拥有三种能力:更新的心灵,与人败坏的肉体争战:属上帝的教会,与世界争战;上帝的圣灵,与魔鬼争战。每种能力又拥有三种恩赐,来抵挡并战胜那幽暗世界中的仇敌。更新的心灵,或者说新造的人,通过被上帝所光照的理性、一种圣洁的愿望及一颗温柔的良心来胜过那败坏的肉体。属上帝的教会借着圣经、众圣徒的榜样及天国的钥匙来胜过这世界。圣灵通过圣洁、属天的作为、上帝的真理与圣洁来胜过魔鬼。提林克得出结论说,这恩典的国度必要胜过那幽暗世界。
4、第四卷
第四卷书告诉我们如何对这两个领域做出回应。我们必须在任何时间都将人生三个重要目的摆在自己面前:上帝的荣耀,我们灵魂的救恩,以及促进他人灵魂的救恩。提林克以《约翰一书》第2章12至14节为依据,将那些追求正确目标的人灵命的成熟分为三个层次:“小子们”[儿童]、“少年人”[青年]、“父老们”[长者],并描述了每一层次的不同特点。他随后又解释了幽暗世界如何试图通过让人们活着却从不知道人生目标为何,追求错误目的,或是仅仅三心二意地追求正确目的,使人们偏离人生真正的目标。
5、第五卷
这卷书描绘了达到真正目标的方式:上帝圣洁的制度命令、上帝的作为及上帝的应许。他同样也描绘了那些真正有责任运用这些蒙恩之道方式的人:国民政府民事权利机构官员、担任教会职分的人(尤其是牧师),以及普通基督徒。国民政府官员民事权利机构必须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惩罚犯罪时要分清是非i一律平等,并尊重敬虔。牧师必须按正意正确分解上帝的真道,正确实施教会纪律,成为敬虔生活的模范。普通基督徒则应当彼此帮助,在团契聚会过程中用敬虔的言行来彼此造就,并要尊重那些在上掌权的人。
6、第六卷
这卷书说明基督徒必须如何借上卷书中所描绘的正确方式达到人生的正确目标,与此同时,过一种表里如一、勤勉守望的生活,胜过各样的拦阻。表里如一的生活,包括为履行我们的本分划分时间,为那些至关重要的事务首先留出时间,并要每天省察自己在操练敬虔过程中有何长进。勤勉守望意味着,知道要抵挡什么,晓得人心的诡诈,并通过祷告的守望对那些将临的事存警醒之心。
提林克详细解释了基督徒与罪的争战。《以弗所书》第6章10至20节告诉我们,这场属灵争战迫使我们要刚强壮胆,穿上美好的军装,常常祷告。若明白了提林克对信徒内在生活的强调,就能理解为什么这卷书是九卷书中最长的。
7、第七卷
在这卷书中,提林克为我们提出了操练敬虔的各种以上帝为中心的动机。这些动机包括圣父的智慧、全能与恩慈;圣子的道成肉身、模范生命以及要人来到祂面前的慈爱邀请:还有圣灵要赐给人一颗新心、看顾人的软弱并要奖赏敬虔操练的应许。
8、第八卷
这卷书包括操练敬虔的动机,分成三个主要部分:我们属血气的状态,上帝的多重祝福,以及我们向上帝做出的承诺。从我们属血气的生命而来的动机有人生的虚浮、不敬虔生命的恐惧,以及凡不操练敬虔之人必要灭亡、受咒诅的确实性。从上帝诸般祝福而来的动机则包括祂过去、现在和将来对我们的怜悯。从我们向上帝所作的承诺而来的动机包括,我们在运用圣礼、祷告和其他情形下立下的誓约。
9、第九卷
最后一卷书介绍了从卓越敬虔生活的卓越而来的操练敬虔的动机,包括我们侍奉的是大有荣耀的上帝,祂成就的是大有荣耀的作为,这作为还带来的荣耀果效:不虔不敬的悲惨,包括我们服侍的是这大而可畏位可怕的主,我们的行为是可憎的,以及由此带来的可耻后果:还有物质之物对人今生的生死及来生的生命而言,都是空虚的。
贯穿《真敬虔之道》全书,提林克始终坚决主张人需要有切身的宗教经验以及基督徒生活的详细规则,尤其是在祷告、禁食、基督徒教育和遵守安息日方面,但同样也扩展到用餐时间、衣着、跳舞、狂欢、打牌等方面。尽管他迫切强调灵里与实际生活中的内在敬虔,现代读者或许对他反复提到大量外在的东西感到吃惊。要明白提林克的原意,我们必须要明白两件事:
首先,对提林克强调外在圣洁这一点,必须放在他那个时代存在大量深刻困扰他的犯罪与错谬的背景下来理解。在提林克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看来,当时的社会和教会饱受荒淫无耻行径的困扰,这些都是因为跳舞、不道德的玩笑、情色文学,还有经常伴随着赌博行为的耍牌引起的。凡涉及掷鹘子的游戏都被视为对上帝护理之工的挑战,因此提林克警告人们要抵制这些行为。
提林克同样也悲叹教会成员滥用崇拜。讲道没有受到人们的高度尊重。许多人之所以到教会来完全是出于习惯。为数相当多的人延长自己晚餐时间,就是为了能不去参加晚上崇拜。他们的确来到教会里,却在教会里打盹或在众人面前哈欠连天,有些人在崇拜过程中还交头接耳。举行圣餐时也无半点好转。有些人故意拖延自己子女受洗时间。有些人崇拜迟到,让自己的子女受了洗,却又在教会崇拜结束前早退。许多父母并没有履行自己在他们受洗之时的誓言,按照圣经上的教训来教导自己的子女。有些教会成员虽然人出现在圣餐桌前,却根本不知道基督教信仰的根本教义为何。或者是,他们在教会的讲道结束之后才到教会里来,仅仅是为了赶上领受圣餐,随后就又一走了之。没有几个人向教会奉献;他们的奉献常常是少得可怜,而且是不加思考献上的。
很多人胡乱地度过安息日。许多人即便在这一天没有其他义务,但也只是在每个星期天光顾一次教会。这一天中余下的时间却并没有花在个人研经、自我反省、圣洁默想及属灵交通上。许多人常常会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或是去旅游观光。有些人经常光顾酒馆,就连领了圣餐之后也不例外。
家庭生活常常缺少秩序,或根本没有秩序可言。规矩充其量是最低限度的。家庭敬拜或个人敬拜经常被忽略。父母并不去和自己孩子讨论讲道问题,或他们的教理问答课的内容。有些父母允许自己的儿女去跳舞、唱一些恶俗的歌曲,讲一些黄色笑话。他们很少与魔鬼、世界及老我争战。舍己成了一个几乎没有听到过的东西。禁食的日子经常被人们所轻忽,而禁食则常常被看成是“天主教的残余”。
基督教教育常常被人们忽略。在很多城镇中,连教师本身都对充满活力的基督教信仰毫无所知。大学被败坏。教会中许多年轻人与不信的人结婚,与世俗朋友为伍,举行奢华的结婚招待会,在宴会上常常豪饮无度。衣着不合体统的事日益增多,甚至在教会中也是如此。许多人对最新的流行时尚追风,没有节制。穷人和孤儿遭受压迫。自私与游手好闲之事比比皆是。
这些事后来都成为提林克悲叹的对象,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出现。他是否对自己的情形有所夸大呢?许多人今天或许会这样认为,但要想明白历史,我们就必须总是使自己置身于作者生活的时代。我们切不可忘记,提林克许多同时代的人也曾发出过同样的悲叹。在我们看到提林克所督责的各种罪的清单时,我们必须心中牢记他在其中劳苦的教牧背景。
其次,正如大多数改革宗先贤注重实际、充满活力的经验性信仰一样,提林克相信真正的灵修与远避世俗的外在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不管一个人对提林克警告外在世俗行为的方式有何看法,但有一件事是我们可以肯定的:真正激励他的乃是他被对上帝的荣耀的热切之心所激励,而绝不是出于律法主义。提林克与几乎所有十七世纪强调改革宗灵修的人都相信,这种要求人们务要抵挡贪恋世俗之心的严肃劝勉是圣经教导的必然结果:“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7:20):“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12:34):“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12:2):“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书10:31):“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且欢喜迎接[这应许],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来书11:13):“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因为]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一2:15)。
在提林克所处的时代,唯一的长途旅行方式就是乘坐轮船。海上旅行带来很多危险和航海难题。很容易迷失方向。旅游者常常会遥望北斗星(也被称为北极星),以之为一个定点,帮助自己保持在正确的航路上。提林克希望《真敬虔之道》成为那些劳苦的人操练敬虔的人过人生之海大时的北极星。
七、影响
提林克的主要影响是将清教徒色彩注入到了“荷兰第二次宗教改革”中。尽管他从未在大学中教过神学,内心并非一位学者,也不够雄辩:但他的生命、讲道和著作却有助于塑造整个运动的敬虔精神,正如他同时代的威廉·爱梅思、吉尔伯特·沃修斯所赞誉的那样。
在他为提林克《罗马书》第七章注释的“前言”中,沃修斯写到:“威廉·提林克的讲道——何等符合圣经,何等深邃,何等强有力,又何等感人,凡听过他讲道的敬虔之人都可做美好见证,对他们来说,他身上常常带着基督的馨香之气,而今仍然如此。”
提林克是十七世纪一位最具影响力的“老作者”之一(oudeschrijvers)。他的著作中以荷兰文印刷的便有一百五十个版本。而且,他提出的敬虔生活观念被“荷兰第二次宗教改革”中的主要作家如沃修斯等人所传承和发扬。
十七世纪二十年代,他的四部著作被译成了英文:但从未重印过,而且今天很少以这样的书名为题《圣洁的平衡,以说明在明白并看到上帝百姓在他们仇敌的暴虐之下陷在悲惨与压迫境地时,我们必须如何行动》(The Balance of the Sanctuary,Showing How We Must Behave Ourselves When We See and Behold the People of God in Misery and Oppression Under the Tyranny of Their Enemies,1621);《保罗为自己属血气的败坏悲叹》(Paul’s Complaint Against His Natural;1621)——围绕《罗马书》7章24节所作的讲道:《基督徒的争战与胜利》(The Christian Conflict and Conquest,1622);《人心灵的安息之所,亦即在外在方法辜负了自己时,人应当借以安身立命的上帝深邃、奇妙的护理》(The Resting Place ofthe Mind,that is,a Propounding of the Wonderful Providece of God whereupon aChristian Man Ought to Rest and Repose Himself when Outward Means Fail Him,1622)——围绕《创世记》2章4至6节所作的三篇讲道。提林克最后的著作之一是《爱惜光阴》(Redeming The Time),包括三十一篇短篇灵修作品,1975年由避难所出版公司(Zoar Publications)出版。
提林克有几部作品也被译成了德文。一位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敬虔主义者,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兰姆(Friedrch Adolph Lampe,1683-1729年)经常用提林克的作品来推动敬虔的操练。因此,提林克在欧陆的敬虔主义者和美国的敬虔主义者当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当“荷兰第二次宗教改革”演变成一种更具内省色彩的运动,强调基督徒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不为,而不是强调其有所为时,提林克的影响便在十八世纪开始减退了。只有他的《新耶路撒冷》(NieuweJerzalem)一书在1731年被重印。一些神学家,尤其是那些盛行于私下聚会中的人,开始质疑提林克改革宗的正统思想,并开始贬低他的作品。
提林克四部短篇著作在十九世纪重印,其中两本是在1841年重印,两本则是在1884年重印。1879年,他的著作吸引了海因利希·海普(Heinrich Heppe)的注意:1880年,引起了立敕尔(Albrecht Ritschl)的注意:威廉·恩格尔伯特(Willem Engelberts)的注意,此人在1898年完成了一篇关于提林克的博士论文论。鲍曼(H.Bouwman)所著的《威廉·提林克与敬虔的操练》(Willem Teellinck en de practijk der godzalighed)一书,则为提林克受到海普与立敕尔有些消极的评述进行了辩护。提林克更多重要作品在二十世纪的重印工作始于1969年。一些与“第二次宗教改革研究会”(Stichting Studieder Nader Reformatie)有关的学者——尤其是威廉·霍夫(Willem op’t Hof),现在正在进行大量关于提林克生平与写作的研究。今天在荷兰有越来越多的人阅读提林克的著作,尤其是保守的改革宗教会中的信徒。
提林克积极强调推进符合圣经、改革宗的灵修学,这有助于对今天大行其道的许多虚假灵修进行纠正。它同样也有助于对只用知识来诉诸人的理性却没有将其应用到自己生命和日常生活中的正统神学思想进行修正。提林克帮助我们将清晰的头脑、热切的心肠、和助人之手联系起来,以便用全人来服侍上帝,因为我们这样的服侍乃是理所当然的。他将《雅各书》中强调的内容活出来,对我们说,“藉着你的行为将你的信心指给我看”(参见雅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