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2理所当然的侍奉
7.信徒来到天父面前
通常,一个专注祷告之心会发出一声叹息,恳求者会以“哦!”开始祷告。如果你跟别人在一起,你必须控制自己,不要让你叹息的声音被别人听到;这会妨碍别人。你也不要做作地发出这样的叹息,因为那是假冒为善。你也一定不要因为身体的状况而发出叹息,因为那与祷告无关。你也不要假装或者由于习惯而叹息;这属于例行公事,跟祷告毫无关系。相反的,这样的叹息必须是灵魂的声音,必须是来自圣灵的,他“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26)。
(1)有的时候灵魂被忧伤、身体的痛苦,或者灵魂的悲伤胜过,以至于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但是,他以一声真诚的叹息——用斑鸠的声音——把自己放在那无所不知的上帝面前。这是上帝所喜悦的,主知道圣灵的心意,一定会垂听:“我的鸽子啊—–求你容我—–得听你的声音;因为你的声音柔和。”(歌2:14)
(2)有的时候灵魂是虚空的。他很焦急,渴望祷告,但是心中一片空白,对于某件事的渴望既不活泼,也不能挑旺灵魂。灵魂应当怎么做呢?离开他的密室吗?他不能那样做,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有。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他就会从虚空中发出一声渴望被充满的叹息——一声上帝非常理解的叹息。
(3)有的时候灵魂如此专心地关注一件想得到的属灵之事,对它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他的渴望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那些难以形容的事情和渴望。所以,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借着一声叹息,来表达许多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深意。
(4)有的时候灵魂处于一种罪恶的状态。他渴望来到上帝面前,但是他很羞愧,不敢来到上帝面前,就隐藏起来。可以说,他挣扎着爬到施恩的宝座前,却没有勇气说话。那么他就发出一声安静的叹息,有时伴随着默默的流泪——这是悔过的灵魂的可喜表现。
尽管恳求者在祷告中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称呼,但是没有什么比说“父”,“我的父”,“我们的父”更甜蜜,更激动人心,更有益的了。当恳求者凭着信心,专心默想“父”这个词,从上帝的观点来看,从自己的观点来看,以及默想这种关系中所包含的一切,就会使灵魂进入一种狂喜的状态,在对上帝的崇敬中浑然忘我。
恳求者看自己就如同一条虫子,而且是一条里里外外满是罪恶的虫子,如此卑污,可恨,该死,以至于没有人会怜悯地看他一眼。若不是由于上帝的长期忍耐,他早就已经被扔进地狱里了。想一想他已经脱离了永远的灭亡,而大多数并不比他更坏的人却在那里沉沦!除此之外,再想一想他已经被收纳为上帝的孩子——被收纳为上帝的后嗣,与基督一同承受那永远的荣耀!这超过了一切天使和人所能理解的。想一想他可以称呼上帝“父”,“我的父”!
当恳求者专心仰望他可以称之为“父亲”的上帝,想到上帝的威严、荣耀、圣洁、完全时;当他想到那样伟大的上帝在那里使他可以得成全,得满足,在唯一神圣的上帝里得到喜乐时;当他最后想到自己在一切的福益上——这是永远都难以理解的——有份时,这会使恳求者心醉神迷,以至于他的身体和灵魂都不能承受上帝奇妙的慈爱;灵魂会被惊奇和喜乐压倒,他的心灵会完全降服于上帝。
当恳求者反思他与上帝的关系以及上帝与他的关系时,他一定会感叹:“这是耶和华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诗118:23)因为,如果上帝是他的父亲,那么上帝已经用永恒的父亲般的爱在爱他了。那么上帝全能的信实的父亲般的眼睛在看顾他,保守他脱离一切凶恶,赐给他身体和灵魂的一切需要,使万事为他效力。同样,当他处于愁苦、缺乏或者死亡的状况中时,上帝对他施以父亲般的温柔和慈爱,怜悯他。上帝就这样使他成为恩典之约中全部恩惠的承受者。所以当他呼求上帝时,上帝会像父亲一样应允他。“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7:11)如果主没有立刻赐下你所求的,他会在最好的时候赐给我们,他会把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赐给我们。当他赐给我们东西时,是出于父亲般的爱;当他不赐给我们某样东西时,也是出于父亲般的爱。而你——把一切都完全交托给天父,不要惧怕,不要忧虑。作为一个孩子,要荣耀你的天父:敬畏他,热爱他,甘心情愿顺服他,侍奉他。
看哪,所有的这一切——远远超过我们所能够表达的——都包括在这个称呼里面。所以,凭着信心,专心地使用这个称呼,然后继续进行由下面六个祈求组成的祷告。
8.第一个祈求: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目标刺激工人做工,目标也界定了他将使用的工具,使难以忍受的工具变得容易使用。没有理性的动物,尽管它们不知道目标是什么,却仍被自然本能所驱使,奔向上帝为它们设立的目标,并知道用什么方式达到那个目的。然而,有理性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心中明白自己所盼望的是什么。这就成为他想要达到的目标。他所使用的工具的强烈程度,与达到这个目标对于他的必要性,有益的程度,以及渴望的程度成正比。在属世的领域中,这是绝对真实的;在属灵的世界中,这也同样真实。人的懒散或热心的程度,与他对于属灵之事的认识程度和热爱程度成正比。与此相一致,他或者不能使自己与世界分离,或者他很容易舍弃世界,一心一意地决定单单寻求主耶稣,借着他称义并成圣,并使主成为他的生命和喜乐。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我们最先考虑,却最后在我们的计划中实施的。最初,人期待一件特别的事情。他追求这件事;他专注于这件事;除此以外,他心中再也没有别的事情。他用以得到这件事情本身的方式,与他所追求的各种目标无关。但是,他对这些方式的使用并不是这件事情的结局;毋宁说,他用已经得到的东西去获取别的东西。以此类推,他再用这个东西去获取别的东西。他一直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他得到了他最初想要的东西;到那时,他的活动就终止了。这在属灵的领域内同样适用。这能使你判断出自己在追求目标时是多么真诚或虚假,以及怎样、为何运用那些工具。
9.这个恳求的目标
在这个祷告中,主耶稣教导我们应该摆在面前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们最主要的愿望是什么,我们在其他的几个祈求中所必须盼望和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毫无疑问,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我们所追求的首要目的,主耶稣在第一个祈求里确立了以荣耀上帝为最终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渴望其他几个祈求的原因。我们渴慕并追求得赎和救恩(即,对于归正、信心,和圣洁的盼望,其动力不是唯独由于渴慕以荣耀上帝之名为目的),难道不是出于罪恶的自爱吗?是不是我们必须首先领受荣耀上帝的渴慕之心,然后才可以渴慕并追求得赎与救恩呢?是不是唯独当以这种渴慕和目的激励我们去寻求我们的得赎和救恩呢?
回答1:如果有人把永远的救恩当作自己的目标——没有其他任何更深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寻求主耶稣,借着各种方式,比如向上帝真诚地祷告和恳求、信心的操练、积极抵挡罪、敬虔的操练,达到称义和成圣,那么他的行为就被上述的规则所约束了。救恩是他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他使用各种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成为了他的最终目标。
回答2:从实质和顺序上来说,这篇祷告是完美的。人为了能够完美地进行这篇祷告,他自己必须是完美的。然而,在今生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没有人能够做出完美的祷告。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因为他的祷告和行为是不完善的,是被罪污染了的,那么为了不犯罪,他就必须避免祷告吗?绝非如此,因为假如这样,一切的敬虔就都停止了。然而,他的祷告和行为的确不能被看作是完美的德行。因此他既不能亲近上帝,在上帝面前存在,也不能要求上帝垂听他的祷告。他目标的正确性,他为追求这个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是上帝所喜悦的,因为他追求这个目标并积极地仰望基督;他的行为是属灵的,具有属灵的生命力。上帝会垂听这不完美的祷告,不是因为这个祷告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是由于上帝父亲般的慈爱和因基督所做的补偿而赐下的应许。
回答3:假如有人还不知道这个最终的目标,也就是荣耀上帝的名,不是由于对此的爱而被激发起来,而仅仅是盼望着自己的救恩和永远的平安,那么他当记念上帝的吩咐。“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2:12);“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16:30)。救恩是他的目标,使徒告诉了他达到这个目标的蒙恩之道:“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一个这样寻求得救,为此目的而竭力悔改相信主耶稣的人,从完全正确的意义上来说并不积极,但是他的行为也不是错误的。他极力追求得救,踏上相信基督的道路,这正是上帝的旨意。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是蒙主悦纳的,主应许要把救恩赐给这样的人。
回答4:上帝并不是这样带领他的儿女的:他们先有对荣耀主名的渴慕,唯独因着爱心和对这个目标的追求,使他们寻求救恩,得以悔改并产生信心。我重申,上帝并不是以这种方式带领他的儿女的。先知和使徒们也从来没有这样带领他们的弟子。以这样的方式教导别人和希望这样带领别人的人,表明他自己只不过是处于属世的状态,并没有找到救恩之路。他就好像是一个瞎子错误地带领来到他面前寻求照顾的人,因为在那条道路上,他们永远也不会得救。如果一个人不从最低的水平开始,他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最高层次的圣洁。我们并不是从最高的台阶开始,然后走到最低的台阶;相反,我们从最低处开始,渐渐上升到最高处。
回答5:一个属灵的有智慧的父亲,当他要教孩子读书写字时,他不会先尽力让孩子认识到要荣耀上帝并以此为乐,以便他的孩子会因此受到激励,努力学习怎样读书写字。他知道这超出了孩子智力所及的范围。同样,上帝也按照他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带领他们。上帝先把他们放在最低的台阶上,以便带领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高处。一个刚刚蒙恩的人,虽然他的动机并不是渴慕荣耀上帝的名,但他并不反对这样做。毋宁说,他会根据别人向他说明以及他所能理解的程度,赞同这样做。其实,当他为自己所享有的一切感谢上帝时,他就不时地把荣耀归给上帝。
当我们祷告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时,我们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是为主而祷告,仿佛我们能够给他什么,仿佛通过尊他的名为圣,我们就能增加他的荣耀似的。这样做是侮辱上帝,因为上帝是完美的,全备的。“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么”(徒17:25);“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16:2);“你为人公义,岂叫全能者喜悦呢?你行为完全,岂能使他得利呢?”(伯22:3)。人认识上帝,热爱上帝,服侍上帝,赞美上帝,这并不是为了上帝得利,而是为了人自己的益处。他能够这样做是出于上帝的恩典;如果他得蒙允许这样做,并且确实这样做了,这是他今生最高的目标和福益。在第一个祈求的用词中,应当注意:(1)宾语:“你的名”;(2)渴望的行为:“被尊为圣”。
10.第一个祈求的宾语
第一个祈求的宾语是“你的名”。名字是一个词语,当我们谈到名字的时候,它是用来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区别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这个词有时象征一个人。“约有一百二十名”(徒1: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因此有多少个名字就有多少个人。所以,上帝的名字就象征上帝自己。“这以色列妇人的儿子亵渎了圣名,并且咒诅”(利24:11);“他名叫什么?他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箴30:4)。这指的是上帝的本质,他的存在对你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无法表达的。这也可以从下列经文中得到证明:上帝的名是活的(诗20:1),圣经说人当倚靠耶和华的名(赛50:10),侍奉他的名(番3:9),敬畏他的名(玛4:2)。有时上帝的名被认为指的是上帝用以称呼自己的名字或者允许我们用来称呼他的名字——比如耶和华:“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赛42:8)上帝的名字也被认为指的是上帝的名声——就像我们提到一个有好名声的人,即见证、尊敬、名声。这也表示与上帝有关。“你为你的大名要怎样行呢?”(书7:9)此处上帝的名代表上帝自己,他的本质,他的完全,从某些方面来说,也代表他的名声。
11.要求的行为
涉及上帝的名,圣经吩咐我们的行为或活动,都当尊他的名为圣。因为“尊为圣”(to hallow)这个词包含了各种活动,所以那些对于尊上帝之名为圣只有肤浅认识的人感到很困惑。为了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必须注意到,对于“尊为圣”这个词,当它指的是人或事时,与它的宾语是上帝时,我们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当人或事是其宾语时,它表示:
(1)与其他一切隔绝,孤立独处。
(2)委身于上帝,合乎上帝所用,顺服于他的主权和服侍。
(3)准备并使人有资格服侍上帝。因此它指的是光照,重生,在人里面恢复上帝的形象,使人圣洁有德行,使人因着圣洁而容光焕发。
(4)圣洁地委身于服侍上帝——一个上帝要求我们完成的使命。有时这归因于上帝,有时这归因于人。
如果这是上帝的作为,那么它表示:
(1)使一个人从其他人中分别出来,以便因那些人的罪而处罚他们。“叫他们等候[3]杀戮的日子”(耶12:3)。
(2)使一个民族与其他的民族分别出来,预备他们,使他们有资格向其他民族施行上帝的审判:“我要预备[4]行毁灭的人,各拿器械攻击你。”(耶22:7)
(3)为上帝的服侍分别出一件事物或一个日子:“我已将你所建的这殿分别为圣”(王上9:3);“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11)。
(4)从人群中分别出一个民族或一个人为上帝所有并服侍他:“以色列中一切头生的,都分别为圣归我”(民3:13);“我是叫你们成圣的耶和华”(利20:8)。它也指使一个人适合于侍奉上帝,即改变他,使他圣洁,使他成为属灵的。“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约17:17);“愿赐平安的上帝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帖前5:23)。上帝也以这种方式使主耶稣分别为圣,使他因着神人二性的结合以及圣灵的特殊浇灌,配作我们的中保。“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约10:36);“—–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来2:10)[5]。
当“使成圣”(hallowing)是人的作为时,它指的是:
(1)为了侍奉上帝,分别出——按照上帝的命令——一个日子,一件事物,或者一个人。可以是使一天分别为圣:“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可以是使一件事物分别为圣:“用八日的工夫洁净了耶和华的殿”(代下29:17);可以是使一个人成圣:“凡头生的,—–要分别为圣归我”(出13:2)。
(2)使我们自己分别出来,专心仰望上帝,或者为侍奉上帝预备我们自己。“你们要自洁预备明天”(书7:13);“我们—–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上帝,得以成圣”(林后7:1)。
并非“使成圣”这个词的所有含义在此都适用。但是,我们把它们都列举出来,因为你需要知道这些,以便你能够避免在这方面的任何困惑,能够更好地理解“使成圣”这个词的含义。这也是一种“使成圣”,它的宾语既不是人,也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此处所提及的“使成圣”的宾语是上帝。有时是指上帝的作为,有时是指人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