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1理所当然的侍奉

第六十六章忍耐

满足和舍己就生忍耐,忍耐一词在希腊文中是hupomone。这是一个复合词,由huyp和meno组成,前者的意思有时是“借着”,有时是“—–之下”,有时是“在—–上方”;后者的意思是“保持”。合在一起组成hupomeno,意思是“保持”、“保持坚定”、“持守”,也组成hupomone,意思就是忍耐。总之,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胜过苦难,在苦难中依然不变,超越苦难,保持坚定。在英语中,名词“忍耐”(patience)来自“耐心的”(patient),这个词又是来自拉丁文动词pati,意思是“受苦”。因此,“忍耐”就是忍受苦难的能力。

忍耐就是基督徒属灵的力量,是他因着上帝而拥有的。借着这种力量,在完成他当尽的本分时,忍受生活中的荣辱兴衰,甘心乐意,处之泰然,高高兴兴,坚定不移,盼望最终得益处。

忍耐就是在主里坚强。我们在六十二章中探讨了属灵的勇气,或称作力量,这种勇气或力量就在于:(1)信靠上帝的帮助,从而勇敢地履行自己当尽的本分;(2)坚定不移,从而继续持守本分,坚守岗位;(3)忍耐,从而驱散一切拦阻他本分的事,使之没有障碍。因此,忍耐是一种勇气或力量。勇气是一种勇敢的倾向,信徒由此感觉到生活中各种变化无常,拦阻他前行。他不仅认识到胜过它们的必要性,而且还归荣耀给他所信的主。作为一名战士,他胜过这些环境。有忍耐的人会从上帝得力量。属灵的生命是脆弱的,身体是软弱的,常常容易遭受各样疾病的侵扰;肉体是恶的,一旦面临不舒适的事件,就常常屈服。但是,有耐心的人紧紧抓住主的力量,靠着这种力量继续前行。“我们倚靠上帝,才得施展大能,因为践踏我们敌人的就是他。”(诗60:12)操练忍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坦然忍受苦难,抓住上帝所赐给的力量,并且靠着这种力量继续前行,这确实是勇敢之举。这会使事情最终得以荣耀。

主体——也就是这一美德的中心——就是信徒的灵魂。未归正者完全不能做到忍耐。他们确实也忍受苦难,是的,他们也遭遇艰难的试炼。有些人受到荣耀的驱使,或者因为环境使然,不可避免,也能以男子汉的风度忍受苦难,丝毫不会表现出惧怕、焦虑或痛苦之情。然而,他们无法做到忍耐,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神圣的责任当忍受苦难,他们也不想持守这一责任,更不想好好地完成这一责任。他们也没有借着基督从上帝得帮助,他们没有最终必得益处的盼望,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任何应许。因此,虽然他们在患难中硬硬地撑着,但没有忍耐之心。然而,忍耐却是一个基督徒的装饰。一个基督徒晓得自己已经与上帝和好,认为临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苦难都是来自上帝,目的是增进他的益处。上帝已经应许那结局将是荣耀的,所以,只有基督徒才能操练忍耐。“圣徒的忍耐就在此”(启14:12)。为了表明除了信徒之外,一个人是不会有忍耐的,在圣经中常常把信心和忍耐放在一起(参考多2:2;提后3:10;帖后1:4)。忍耐尤其出于心中。这一美德既不在于自吹自擂,也不在于故作姿态,而是在于从外部展现出来的内在的性情。“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路21:19)忍耐的美德并不是来自受苦的习惯,而是因为不断地操练自己拥有这一美德,这样灵魂就会获得一种忍耐的倾向;这样,灵魂就有忍耐之心了。缺乏忍耐的人并不掌管他自己的心,对他而言这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有忍耐的人掌管自己的心,并加以运用,不让内心拥有与困难相关的不适宜的思想和念头。

忍耐的对象是人生的各种无常,也就是各种形式的苦难。既有身体上的患难,也有灵命上的患难,义人在世要经历很多患难。有些患难直接临到,不假人手,有些患难是由人而来。患难的时间有的是在教会和平时期,有的是教会为真道受逼迫的时期。有些患难是轻微的,有些患难是严重的,有些是可怕的,更有些是残酷的死亡。对于人而言,这些患难都是令人感到难过的,能够攻击人的信心,使信心反复摇摆,而且假如有可能,就会使人丧失盼望、爱心和其他美德,以及它们的外在表现。忍耐却是恰恰与此相对,忍耐所寻求的并不是从患难中被拯救出来(因为那是徒然的),而是予以忍受。有忍耐的信徒不会任凭自己因着患难的拦阻就丧失美好的意向和表现。他也不会任凭自己在操练这些美德方面比以前缺乏圣洁和勇气。因此,有忍耐的人会在苦难中坚忍不拔,继续忍受他的痛苦。他更加奋发图强,从自己的软弱中得力量。所以,忍耐被称为“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林后1:6)。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苦难中不能寻找喜乐,也不是说受苦的人绝不要祈求得释放,而是说为顺服上帝的旨意而受苦。

1.忍耐的精义或性质

忍耐的精义或性质在于忍受苦难,甘心乐意,处之泰然,高高兴兴,坚定不移。

(1)我们忍受苦难——如果我们背负十字架,正如主放在我们身上一样(太16:24),带着这十字架跟随主,完成我们自己对上帝和邻舍当尽的本分。就带着这十字架前行,哪怕是从耶路撒冷到各各他,目的就是去死。不管这十字架是木制的、铁制的,还是铅制的,信徒并不想把这十字架换掉。他们愿意背负这十字架,因为这十字架对他们最适合,因此他们要背负这十字架直到天堂。

(2)忍耐是甘心乐意地忍受苦难。苦难必定与人自然的愿望不合,它压制灵魂和身体,甚至使我们流出眼泪。但是,这样的忍受绝不是被迫性的,绝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拥抱苦难,甘心乐意,因为这是主的旨意。不管主的旨意是什么,他的旨意就是我们的意愿。不管是小小的击打,还是各各他的受死。上帝的旨意就是上帝的旨意,只要是上帝的旨意,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一切都是可悦的。“—–心灵固然愿意”(太26:41);“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18:11)

(3)在忍受苦难的时候处之泰然,有安静的心。忍耐排除抱怨,排除沮丧。如果我们所受的苦难是别人加给我们的,忍耐也使我们排除愤怒之情,报复之心。若是有忍耐之心,苦难就不会像风暴席卷大海一样搅扰我们的心灵,而是任凭洪涛波浪漫过。这样的人就像平静的海滩,即使大浪冲来,最终也归于平息;也像海边的磐石,虽有海浪盖过,它仍岿然不动,而海浪却归于破碎。大卫就是这样忍受了各种各样的苦难。“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上帝,我的救恩是从他而来。”(诗62:1)圣经中劝勉教会也当这样行。“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他当独坐无言,因为这是耶和华加在他身上的。他当口贴尘埃。”(哀3:27-29)

(4)有忍耐之心的人不仅保持安静,还在患难之中高兴欢喜,因为他已经品尝到了上帝借着苦难带给他的祝福,从主那里领受了安慰,或者是为敬虔的缘故,是为主名的缘故受苦。以下是使徒保罗对歌罗西教会的人所表达的愿望,就是愿他们“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西1:11)。对于帖撒罗尼迦人,使徒保罗也说:“你们在大难之中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领受真道。”(帖前1:6)对于他自己,使徒保罗说:“我们在一切患难中分外的快乐。”(林后7:4)

(5)有忍耐的人坚定不移地忍受苦难。在苦难临到之前,应大有勇气,勇敢地接受。但是,如果我们确实在现实中经历苦难,而且这苦难持续的时间很长,我们也许就希望卸去这令人烦恼的重担,回避苦难,即使这样做犯罪也在所不惜。假如我们无法消除苦难,一切都被搅得天昏地暗,不忍耐就会在我们身上占上风。但是,真正的忍耐不会给主加上任何限制——这苦难当有多大程度,当持续多长时间等等。有忍耐的信徒满足于上帝的慈爱和智慧。他提醒自己,哪怕是一生一世受苦也不要紧,因为救恩对他而言是这样宝贵无比。如果拯救在他死之前临到,他高兴欢喜;如果不是这样,也不要紧。他就这样耐心地忍受,直到苦难终结。“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1:4)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敬虔之人的身上,忍耐本身达到了完全的程度,也不是说忍耐就使什么达到了完全。而是说,一个人计划要完成[1]某事,直到最终,虽然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但他仍然坚持到底。同样,忍耐为我们的苦难打上了最后的印记,也就是说,苦难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们的忍耐就当持续到什么时候,不要在苦难结束之前就把二者分开。这也是圣经中对士每拿教会的劝勉:“你务要至死忠心”(启2:10)。

(6)忍耐忍受苦难,盼望有好的结局。在这一方面,有一句格言说得好:盼望是困难中的安慰。没有盼望,就无法忍耐。在地狱里就没有忍耐可言,因为在那里没有盼望。盼望为忍耐提供支持。“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罗8:25)如果我们把对好结局的盼望界定得太窄,也就是说限定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限定在一定的环境之内,我们就犯了错误,并且这样的错误会经常出现。但是主的道路不同于我们的道路。因此,有忍耐的人会在一种不加限制的意义上牢牢地抓住主的应许,也就是说相信上帝不会让我们受苦、受试炼超过我们所能忍受的程度。即使在我们遭遇试探的时候,他也必会给我们开一条出路,使我们可以忍受(林前10:13)。我们也当相信,苦难必会结出公义的果子来(来12:11)。最终苦难会使我们得益处,也就是使我们与上帝的圣洁有份(来12:10)。那些忍受苦难的人,必有公义的冠冕为他们存留(启2:10)。所受的苦难越大,所得的荣耀就越大(启7:14)。有耐心的人以上帝的这些应许为自己的盼望,期盼这些应许成就在自己的身上。在这个方面,基督就是有耐心之人的榜样,“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来12:2)所以,使徒保罗把忍耐与盼望联系在一起:“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1:3)

忍耐的原因并不在人自己身上。一个属血气的人可能咬紧牙关,控制自己,保持沉默,抑制各种情绪,通过理性控制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得到坚定的荣耀。但是,他并不能够使自己有忍耐之心。同样,敬虔之人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达到如此。主必须在他心中动工,因此他被称为“赐忍耐、安慰的上帝”(罗15:5)。主赐给敬虔之人信心,使他们明白他是以慈父的手把这样的可能加在他们的身上。他坚固他们内在的人,在隐秘处扶持他们。在他们的苦难中,他根据他们灵魂的需要赐给他们诸多的安慰,让他们品尝到他恩典的味道。他使他们晓得这苦难是轻松的,对他们有益处,而且是短暂易逝的。他向他们显明,苦难的结局会使他们得到何等大的益处和荣耀。这使得他们得到鼓励,安静下来。因此,他们甘心乐意地承受苦难,而且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必不至于羞愧。

忍耐的目的和结果就是使信徒可以尽职尽责。有忍耐之人并不是以自己的苦难为结局。自己有适宜的倾向,很好地忍受苦难,表现出忍耐的心,这是好的,但这并不是目的。他却有更崇高的目的。他之所以存心忍耐,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使自己在恪尽职守的时候不受拦阻。他亲自操练敬虔,让自己的光发出来,在众人之中敬虔度日,以身作则,带领他人归向基督,勇敢地承认基督是自己的主。通过这样,忍耐之人完成自己在世上的使命。这就是他的目标,是他所寻求的。他晓得,在经历患难的时候,假如他不能好好地使自己举止得体,患难就会拦阻他完成上帝赐予他的使命。他更是晓得,如果他举止得体,他的苦难就会最终使他得益处,帮助他完成自己的目标。所以,他努力存心忍耐。因此,在圣经中把背负自己的十字架与跟随基督联系在一起:“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同样,忍耐和继续前行也是这样联系在一起的:“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12:1)忍耐和其他美德也是这样相连的:“愿主引导你们的心,叫你们爱上帝,并学基督的忍耐”(帖后3:5);“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5-7)。

2.未归正者当知罪

以上所说的这一真理足以使未归正的人相信,他们确实缺乏忍耐这一美德。他们或者是完全麻木不仁,或者是还有一点温柔之心,或者是能够很好地忍受疾病之苦,不管是因为晓得无法减轻痛苦,所以就予以忍受,还是为了得到荣耀,下定决心,坚强面对,这一切都不是真正的忍耐。从上面所说的一切,他们都能看得出来,他们的忍耐并不是来自上帝的属灵的力量,上帝并没有借着基督成为他们的上帝,他们的这种忍耐既不是发自在基督里的信心,也不是来自他们与基督的联合。他们也会感受到,他们对苦难的忍受并不是甘心乐意,也不是欢欢喜喜,坚定不移,更不是因为盼望这苦难必会有好的结局,也就是使他们更加圣洁,带领他们得福。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为他们自身支取任何一个应许的基础。他们也会意识到,他们并没有为了更适合践行各种美德而渴慕忍耐。即使有些人有忍耐的外表,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愤怒的,仍然是烦躁的。他们变得更加邪恶,更加不敬虔,他们的愤怒直接向上帝表达出来;他们是在旷野中向上帝发怨言的不敬虔的以色列人。在一段时间那些以色列人没有食物,后来没有肉吃,然后又没有水喝,他们立即大发怨言,偏离上帝,要求回埃及,甚至责备上帝。当上帝责罚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变得更加悖逆(赛1:5)。假如上帝不帮助,他们就说:“这灾祸是从耶和华那里来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华呢?”(王下6:33)他们的希望就是立即脱离苦难,不惜任何代价:如果上帝不想帮助我,我就寻求撒旦的帮助。因此,他们恶上加恶,直到最终进入地狱那个没有忍耐的地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