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介绍约翰欧文所著《在基督之死里死亡之死》
介绍约翰欧文所著《在基督之死里死亡之死》
1
《在基督之死里死亡之死》(The Death of Death in the Death of Christ)是一本辩论性作品,欧文写作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表明普救论的教训是不合圣经,有害于福音的。所以对许多人来说,这本书可能不会令他们感兴趣。那些觉得没有必要在教义上严谨,没有时间花在令所谓的福音派人士产生分歧的神学辩论上的人,可能会对本书的再版感到遗憾。有的人可能发现,欧文论证的语气本身如此令人震惊,以致他们拒绝瞧他的书一眼,对一件事情情绪激动,成了偏见,我们对我们特有的神学观感到如此骄傲。但我希望这本经典著作的读者是有另外的灵。今天有迹象表明,人对圣经的神学突然产生新的兴趣:有新的愿意的心去试验传统,查考圣经,彻底思想信仰。欧文的这本著作现在再版,是献给有这样一种愿意的心的读者的,相信它能帮助我们,使我们面对福音派基督徒当今面临的其中一样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重拾福音。
最后这句话可能让一些人觉得诧异,但这看来是有事实根据的。
无疑今天的福音派运动落在疑惑和不定的光景中。在传福音,教导圣洁,建立本地教会生活,牧师与人相处,实行纪律这些事情上,看得出人对当前的光景普遍感到不满,对前路同样有普遍的不确定感。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有许多因素牵涉其中;但是,如果我们去到事情的根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让人困惑的事情,所有归根结底都在于我们失去了对符合圣经的福音的把握。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点,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用一种替代品更换了福音,尽管这替代品在细节上看起来很相似,然而在整体上却是根本不同的东西。我们的麻烦就在于此,因为这替代品不能达到目的,对于这些目的,真福音在过往证明是非常大能的。这是为什么?
我们的看法是,原因在于它的特征和内容。它没有使人在思想上以神为中心,在心里敬畏神,因为这并不是它主要尝试要去做的事情。说明它和那古旧福音之间分别的一种办法就是说,它太完全专注于关心怎样才能对人“有帮助”,带来平安,安慰,幸福和满足,太少关心怎样去荣耀神。那古旧的福音也是“有帮助”的,确实比这新福音更有帮助,但这是附带的(请容我这样说),因为它首先关心的总是该如何把荣耀归给神。它总是,在本质上是,对神在施怜悯和行审判上拥有主权的宣告,命令人低头敬拜大能的主,人一切的好处,无论是自然方面还是在恩典上的,都是依靠这位主的。它的中心参照点是神,没有一丝含糊。但在这新福音中,中心参照点是人。这就是说,那古旧福音是关乎信仰的,而新福音在这方面并非如此。古旧福音的主要目标就是教导人怎样敬拜神,新福音所关心的看来是局限于怎样使人感觉好一点。古旧福音的主题是神和他的待人之道;新福音的主题是人和神给人的帮助。这有极大的不同,传福音的整个出发点和强调点都变了。
从这关心的改变引发出内容的改变,因为新福音实际上就是为了达到其认为应当关心的“对人有帮助”,而重新改变了圣经的信息。相应地,人按本性无力相信,神无条件的拣选是拯救的终极原因,基督特别为了他的羊而死,这些主题就不讲了。人们会说,这些教训是没有“帮助”的;它们去驱使罪人绝望,因为它们是对他们说,藉着基督得救,这是在他们能力之外的。(这种绝望可能是有益的,这倒没有被人加以考虑:人想当然认为它不可能有益处,因为它如此敲碎人的自尊。)然而这是可以对人有帮助的(我们后面再详细说明这点),省略这些主题的结果就是现在人传讲部分的圣经福音,仿佛这就是福音的全部;一半的真理装扮成全部的真理,这就变为完全不是真理了。因此,我们向人呼吁,仿佛他们都有能力想什么时候就在什么时候接受基督;我们讲到他的救赎工作,仿佛他使我们能够通过相信自己救自己;我们讲神的爱,仿佛它只不过是一种普遍的愿意,去接受任何愿意回转相信的人;我们描绘父与子,不是拥有主权,积极吸引罪人到他们那里,而是在安静的无能中等在“我们的心门”前,让我们开门让他们进来。
无可否认,我们就是这样传福音的;也许这其实就是我们真正相信的。但我们需要强调,这种扭曲的一半的真理并不是圣经所讲的福音。当我们这样传讲,圣经就见证我们的不是;如此的传讲在我们当中几乎成为了标准做法,这个事实只表明我们应该多么迫切去重新检讨这件事情。重拾那古旧,真实,合乎圣经的福音,使我们的传讲和做法与之相一致,这也许就是目前最迫切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欧文关于救赎的论述可以给我们帮助。
2
有人会说:“但是请等一等,像这样谈论福音是很好,但肯定的是,欧文所做的岂不是捍卫有限救赎,加尔文五点论的其中一点吗?你说要重拾福音,你岂不是只是想我们都变成加尔文主义者吗?”
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因为无疑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然而同时,这样的问题反映出极大的偏见和无知。“捍卫有限救赎”——仿佛这就是一位解释福音核心内容的改革宗神学家真正想做的唯一事情!“你是只是想我们都变成加尔文主义者”——仿佛改革宗神学家除了招揽人加入他们的阵营就别无其他兴趣,仿佛成为一个加尔文主义者就是神学堕落的最后阶段,和福音毫无相干似的!在我们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努力排除这些问题背后的偏见,讲清楚加尔文主义到底真正是什么;所以我们希望读者可以留心下面关于加尔文主义,特别是关于“五要点”的历史和神学方面的一般事实。
首先,我们应当注意,所谓的“加尔文主义五点论”,其实只是加尔文主义对十七世纪初某些“比利时半伯拉纠主义者”1提出来的一个五点宣言(《抗议文》the Remonstrance)的回应。它所包含的神学思想(历史上称之为阿民念主义)是源于两个哲学原则:第一,神的主权和人的自由并不兼容,所以也和人的责任不兼容;第二,能力限制责任。(所以说它是半伯拉纠主义是完全有道理的。)阿民念主义从这些原则得出两个推论:第一,因为圣经看信心是一种自由,负责任的人的作为,它就不可能由神引发的,而是人独立在神之外所行使的;第二,因为圣经看相信是所有听到福音之人的责任,那么相信的能力必然是普世的。因此他们坚持对圣经的解释必然要教导下列的立场:
1、人从来没有被罪如此败坏,以致当福音摆在他面前,他不能相信得救;
2、他也没有被神如此完全控制,以致他不能拒绝福音。
3、神对那些要得救的人的拣选是因为他预见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意愿相信。
4、基督的死没有使任何人得救,因为它没有为任何人争得信心的恩赐(不存在着这样的恩赐):它所做的只是为所有的人创造了一种得救的可能,如果他们相信的话。
5、信徒要靠自己保守信心来留在蒙恩的状态中;那些在这方面失败的人是跌倒,失丧的。因此,阿民念主义使人的得救最终取决于人自己,得救的信心自始自终被看作是人自己的工作,因为是他自己的工作,所以不是神在他里面的工作。
多特总会(The Synod of Dort)在l618召开,对这种神学作出判断,“加尔文主义五点论”代表了对它的反击。它们是源于非常不同的原则,就是“救恩出于耶和华”的圣经原则2;可以被归纳如下:
1、尽管可以把一切外在的引导带到人面前,堕落的人在他天然的状态下仍缺乏相信福音的一切能力,正如他缺乏相信律法的一切能力一样。
2、神的拣选是一种自由,主权,无条件的对罪人的拣选,他们以罪人的本相被基督救赎,被赋予信心,被带进荣耀里。
3、基督救赎的工作有它的目的和目标,就是拯救选民。
4、圣灵带人来相信的工作绝不会失败,达不到它的目的。
5、信徒被神不可征服的能力保守在信心和恩典中,直到他们进入荣耀。为方便起见这五点由TULIP(英文郁金香的意思,译者注)这个简写所代表:完全堕落(Total depravity),无条件的拣选(Unconditional election),限定的赎罪(Limited atonement),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圣徒蒙保守(Preservation of the saints)。
这是两种对圣经所讲福音所作的系统性诠释,很明显是互相对立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并不是强调点不同,而是内容的不同。一个是宣告一位拯救的神,另一个讲的是加能力给人,使人救自己的神。一种观点表明了神圣三位一体的神,为挽救失丧的人类所作的三个伟大作为——由父拣选,由子救赎,由圣灵呼召——这些都是针对同一批人,毫无失败地保证了他们得拯救。另外一个观点表明每一个作为的对象都不相同(救赎的对象是全人类,呼召的对象是所有听到福音的人,拣选的对象是那些听到福音回应的人,否认人的得救是因着其中一样得到确定。这两种神学用相当不同的用词描述救赎的计划。一种认为得救是依靠神的工作,另一种认为是依靠人的工作;一种认为信心是神拯救的恩赐的一部分,另一种认为这是人自己对得救的贡献;一种把信徒得救的所有荣耀归给神,另一种把赞美分给神和人,认为神是建立了得救的机制,人因着相信这点,操作这个机制。很明显,这些差异是很重要的,作为对加尔文主义概括的“五点”的恒久价值在于,它们清楚表明了这两种认识在哪些领域存在差异,分歧的程度有多大。
然而,简单把加尔文主义和“五点论”等同并列,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自己的五点要清楚讲明这个问题。
首先,加尔文主义比“五点论”所表明的范围广阔得多。加尔文主义是完整的世界观,源于对神是全世界的创造者和君王的清楚看见。加尔文主义连贯一致地努力承认造物主就是主,按照他自己的旨意行万事。加尔文主义是以神为中心,按照神自己话语的指引和控制来思想生活一切的问题。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加尔文主义是从圣经角度来看的圣经神学——以神为中心的观点,看创造主是自然和恩典中所存在的各样事情的源头,手段和目的。加尔文主义因此是有神论(theism)(相信神是万物的根基),信仰(religion)(对赐下万有的神的依靠),以及福音精神(在一切事情上藉着基督信靠神)的最纯净,最高度发展的形式。加尔文主义是一种统一的历史哲学观,把在神的世界里所发生的全体各种各样的过程和事件看作是不多不少,正是他为他的受造物和教会所定伟大预定计划的施行。五点论所确定的只是神在拯救个人上拥有主权,但是加尔文主义本身关心的是更广阔的范畴,宣告他在所有地方都拥有主权。
那么其次,“五点论”是用一种消极,辩论的形式将加尔文主义的救赎观表现出来,而加尔文主义本身在本质上是解经式,牧养性和建设性的。它能按照圣经定义它的立场,而根本不需要参照阿民念主义的任何主张,它不需要为了使自己生存下去,去和真实的或想象出来的阿民念主义者作无休止的辩论。加尔文主义对这样的消极事情没有兴趣;当加尔文主义者争辩的时候,他们是为积极的福音价值争辩。“五点论”给人留下消极的印象,这是一种误解,主要是因为第三点的缘故(限定的赎罪,或特定的救赎),人们常常强调它的形容词部分,以为加尔文主义者特别热心要限制神怜悯的范围。但事实上,正如我们后面要看到的那样,这种论述是为了捍卫福音的中心论述,就是基督是一位的的确确救赎的救赎主。类似,加尔文主义否认拣选是有条件的,否认恩典是可以被抗拒的,这是为了捍卫拯救人的是神这个积极的真理。真正的消极是在阿民念主义那一方,它否认拣选,救赎和呼召是神拯救性的作为。加尔文主义否认这些消极的论述,为要宣告福音积极的内涵,为要达到坚固信心,造就教会的积极目的。
第三,用五个特点的形式表明加尔文主义的救赎论(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有五点只是因为多特总会需要回答阿民念主义的五点这个事实的缘故),这件事本身就有可能遮蔽了在这个问题上加尔文主义勃勃生机的观点。因为这五点虽然是分开论述,但其实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拒绝一点而不拒绝全部,这是不可能的,至少按着多特总会对这五点的本意理解,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加尔文主义来说,在救赎论上其实只有一点:就是神拯救罪人这一点。神——三一之耶和华,父,子和圣灵;三个位格用主权的智慧,能力和爱一同做工,达至对一群选民的拯救,父拣选,子通过救赎满足了父的旨意,灵通过更新执行父和子的旨意。救——就是做了把人从死亡中带出来,进入荣耀的生命这件事情中自始至终一切的事:计划,成就,传递救赎,呼召和保守,使人称义,成圣,得荣耀。罪人——正如神看人的样子,有罪,恶毒,无助,无力量,瞎眼,在行神的旨意,或者改善他们的属灵境况上;连一丝动弹也做不到。神救罪人——我们不可破坏三一真神工作的统一,或者在神在人之间把救恩的成就分开,把决定性的一方归给人,或者对罪人的无能轻描淡写,容许罪人和他的救主一道分享对他得救的赞美,这样就是削弱了这认信的力量。这就是加尔文主义的一点,是它的“五点”要建立,各式各样的阿民念主义要否认的:就是,罪人在任何意义上根本都不能自己救自己,而是从头到尾,完完全全,过去,现在和将来,救恩都是出于耶和华,荣耀要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这要引到我们第四个论述,就是:这五点的形式掩盖了加尔文主义救赎论和阿民念主义救赎论之间不同的程度。无疑在这方面,它误导了许多人。按着形式,着重点是落在那些形容词上,这很自然就使人以为,在关于神拯救人的三件伟大作为上,双方争论的只是那些形容词而已——这使人以为双方在什么是拣选,救赎,内在蒙恩的恩赐上是互相认同的,只是在和这些相关的人的地位方面有所分歧:第一,拣选是不是以预见的信心为条件;第二,是不是救赎是给所有人的;第三,恩典是不是不可抗拒的;但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在每种情形中,形容词的改变就涉及到名词的改变。一种有条件的拣选,一种普世的救赎,一种可以被抗拒的内在施恩,这和加尔文主义所宣告的拣选,救赎和内在恩典并不是同一回事。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这些形容词是否恰当,而在于这些名词的定义是什么。当争论首先开始的时候,双方对此都看得很清楚,我们也要看得很清楚,这非常重要,因为否则我们就根本不能有意义地来讨论加尔文主义和阿民念主义的争论。把不同的定义并列排出来,这样做是值得的。
1、阿民念主义者所定义的神拣选的作为就是神决心把一种合乎资格的人——就是在基督里的信徒3,接纳为儿子,接入荣耀里。只是基于神预见个人出于自己的愿意,决意相信这个有可能发生变化的事实,拣选才成为神决心对个人的接纳。在拣选的命令中,没有什么保证了这群信徒是有任何的人数;神不定意使任何人相信。但是加尔文主义者定义的拣选是神选择一群具体的,不配的人,得救脱离罪,被带进荣耀里,为此目的被基督的死所救赎,因圣灵的有效呼召被加给信心。阿民念主义者说,“我把我的拣选归于我的信心”,加尔文主义者说,“我把我的信心归于我的拣选。”很明显,这两种对拣选的观念是分别很大的。
2、基督救赎的工作,按照阿民念主义者的定义就是除去一种障碍(得不到满足的公义的要求),这障碍拦阻了神按他所愿意的把赦免加给罪人,这加给是以他们相信为条件的。按照阿民念主义者的观点,救赎使神有权利作出这种给予,但它本身没有确保任何人会接受赦免;因为信心是出于人自己的,不是从加略山上临到人的恩赐。基督的死为人运用得救的信心创造了一个机会,但它所成就的只有这些。然而,加尔文主义者把救赎定义为基督代替某些具体的罪人承受了罪的刑罚,藉此神与他们和好,他们欠惩罚的债就永远被摧毁了,有得永生的权利为他们争取得到。因此,他们现在在神眼中有权利得到信心的恩赐,作为进入享受产业的手段。用另外一句话说,加略山不仅仅使拯救那些基督为他们而死的人成为可能,它还确保了他们要被带领得到信心,他们的得救成为事实。十字架拯救。在这方面阿民念主义者只会说:“没有了加略山,我是不会得到我的拯救的”,加尔文主义者说,“基督在加略山上为我得到我的拯救”。前者使十字架成为得救的必要条件,后者把它看作是实际使人得到拯救的原因,把包括信心在内的各样属灵祝福的源头归回在加略山上神和他的儿子之间所作的那伟大的和解。很清楚,这两种对救赎的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
3、阿民念主义者定义圣灵赋予内在恩典的恩赐是“道德的劝说”,仅仅是使人明白神的真理。他们认为,其实,他们坚持,这本身并不保证有任何人会作出信心的回应。但是加尔文主义者把这种恩赐定义为不仅仅是一种光照,还是一种神在人里面所作的重生的工作,“除掉他们的石心,赐给他们一颗肉心,更新他们的意志。用他的大能决定他们要来向善,并有效地吸引他们来就耶稣基督。但他们来是极其自由的,因他们的愿意是被主的恩造成的。”4恩典是不可抗拒的,这是因为它摧毁了要抵抗它的品性。在这方面,阿民念主义者满足于说,“我决定要相信基督,我想好了要成为一个基督徒”,加尔文主义者希望用更神学化的方式来讲到他的归正,清楚讲明它到底是谁的工作:
我灵受困,多年在牢狱中,
被罪包围,黑暗重重;
主眼发出复活荣光,
我灵苏醒,满室光明!
枷锁脱落,心灵获释,
我就起来跟随主行。5
很清楚,这两种对内在恩典的观念彼此对立得非常厉害。
在这里加尔文主义者认为,阿民念主义对神拣选,救赎和呼召的作为的看法,认为这些作为并不拯救人,这正是切中这些用词圣经意义的要害;按着阿民念主义的看法说神拣选信徒,基督为所有人而死,圣灵使那些接受神的话语的人复活,这实际上就是说,按着圣经上的意义神没有拣选任何人,基督没有为任何人而死,圣灵没有使任何人复活。因此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这些圣经用语,以及其他在救赎论上很重要的用语,比如说神的爱,恩典之约,“拯救”这个词本身,以及它的同义词,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阿民念主义都用同样原则来解释这些用语,这原则就是拯救不直接依靠神的任何命令或者作为,而是依靠人相信的独立活动。加尔文主义者坚持这原则本身是不符合圣经,不敬虔的,这样的解释是明显曲解了圣经的意思,在福音运用的每一处破坏了福音。这点,正是这点,就是阿民念主义引发的争论要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