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费兰度-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第一章1至8节
(新汉语译本)
赐圣灵的应许
1提阿非罗啊,我在前一卷书里讲述了耶稣从开头所做所教的一切,2直到他藉着圣灵吩咐他所拣选的使徒后,被接升上去的日子为止。3他受难以后,用许多证据向使徒显明自己是活着的,四十天里向他们显现,谈论神国的事。
4耶稣和他们一同吃饭的时候,吩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但要等候父的应许,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5约翰是用水施洗,但再过不多几天,你们就要受圣灵的洗。」
耶稣升天
6这样,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啊,你要在这个时候复兴以色列国吗?」
7耶稣对他们说:「父按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或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8但圣灵临到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且要在耶路撒冷、整个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人。」
(和合本)
赐圣灵的应许
1提阿非罗啊,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2直到他藉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以后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3他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神国的事。4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5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耶稣升天
6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
7耶稣对他们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8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经文原意
使徒行传第一章为整本书引介了许多重要的主题:耶稣的生平和事工、他的受苦是旧约所预言的、他复活的重要性和证据、圣灵的重要性和能力、作见证的优先次序、范围延伸至地极的大使命、与地区主义相反的宣教态度、神的国、真理和圣经在基督徒生命中的重要性、使徒的角色、基督升天和他的再来,以及祷告和团契的重要性。严格来说,这一章是了解使徒行传全书的钥匙。因此,我们将会花较多篇幅探讨这一章,尽管这是使徒行传里较短的一章。
前一卷书(一1-2)
使徒行传的开始部分包含了一段前言,以及一个历史引言。作者首先提及他“前一卷书”,说出收信人的名字(提阿非罗),以及总结前书(路加福音)的内容。提阿非罗的意思是“神的朋友”或“被神所爱的”,可是这名字不大可能像有些人(例如:俄利根〔Origen))所主张的那样,是象征一个不知名的人士或不知名的群体。那时代也有人使用这个名字,而且,作者称提阿非罗为“尊贵的”(参路一1)表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尊贵的”可以是对政府高官的称呼,但这并不是必然的结论,因为它也可用作“尊称”。那时代,把书献给尊贵人士是十分普遍的事。
既然路加的第一部书叙述了“耶稣从开头所做所教的一切,直到—–被接升上去的日子为止”,我们就可以假设这第二部书是叙述耶稣被接升天之后,(藉着圣灵)继续要做和要教的事。路加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使用“一切”一词,意思都较笼统,必须按照其上下文来界定其意思。因此,“我们不能假设他认为他的福音书比使徒行传更为详尽”。
升天前的教导和吩咐(一2-8)
耶稣升天之前的40天里,他主要的侍奉都是跟福音的真理有关(2-3节)。(1)他“吩咐—–使徒”(2节)。吩咐(entellomai)这动词具有发出命令的意思。这必定是指第4节和第8节的吩咐,就是不要离开耶路撒冷,直等到圣灵来,然后将福音传扬到地极(参路二十四46-48)。这些吩咐是“藉着圣灵”(2节)发出的,这引介了使徒行传一个重要的主题:所有基督徒的侍奉都是靠赖圣灵在侍奉者和受服侍的人身上工作。
(2)路加接着记载,耶稣的显现是他复活的证据(3节上)。使徒为耶稣作出奇妙的宣称,而复活的客观事实就是这些声明最有力的证据(十七31)。使徒是耶稣复活的见证人,这点是使徒宣道的关键内容。因此,路加在这卷书一开始,就表明了耶稣复活这件事是有“许多证据”证实的。
(3)耶稣“谈论神国的事”(3节下),神国是指神的统治或管治,这是耶稣教导的关键主题。尽管使徒行传提到神国的经文比较少(八12,十九8,二十25,二十八23、31),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书以这个主题来开始(一3)和结束(二十八31)”。在新约的书信中,每当提到神国时,重点都是放在教会上,就是在基督的身体上。不过,教会和神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十六18-19)。根据福音书,神国随同耶稣的生命、死亡和复活而来,并且在基督再来作审判者和君王时,得到完全实现。我们讨论二章14至41节时,将说明为什么基督的统治这个圣经教导应当成为我们福音信息的重要内容。
第4至5节提出重要的应许,就是神赐下圣灵的洗。希腊文baptizō一词的基本意思是蘸或浸没。但是它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意思,取决于该词的上下文。这词可指“洗净—–使物件合乎礼仪上的要求”,因此可以译作“洗净”或“洁净”。这词也可以指“在特定的宗教礼仪上使用水,该礼仪是为悔改的人举行象征洁净和入会的仪式,即“施洗””。从这词浸没的含义又引申出象征性意思,指“使人经历非常重大的宗教经验”。跟这定义相关的,是马可福音十章38节,耶稣问雅各和约翰:“我受的洗,你们能受吗?”这里把浸没的意思引申为汹涌而来或势不可挡的苦难。
其它提到圣灵的洗的一些经文,显示那些地方的用法跟baptizō的第三个解释相似。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记录这个应许时,耶稣说:“但你们要留在城里,直到你们得着从天上而来的能力”(路二十四49)。使徒行传一章8节也说到,圣灵来临的时候,门徒将会领受能力。路加叙述这应许应验时的情况,这样写:门徒“全都被圣灵充满”(徒二4)。这些经节中的“能力”和“充满”等词,显示圣灵的洗涉及人经验神的完满丰盛。
耶稣听到门徒问他有关复兴以色列国的时间,必定感到伤心难过(6节)。他曾教导过他们有关神国的事,可是他们谈的却是以色列国。斯托得(John Stott)指出:
他们这个句子的动词、名词和副词,全都暴露了他们对神国的观念十分混淆。动词复兴显示他们期待一个有地域的政治国度;名词以色列则显示他们期待一个民族国家;副词从句在这个时候显示他们期待这国度即将建立起来。
耶稣回答,父所定的时候和日期是不为人所知的(7节);这跟他在其它地方讲论末世时辰的观点是一致的(参太二十四36、42、44,二十五13;路十二40)。
第8节用“但”(alla)来开始,显示耶稣要给门徒另一个志向。他们主要关注的不应是随着以色列复国而来的政治权力,而应该是通过圣灵的洗而来的属灵能力,这能力让他们能够作见证“直到地极”。这一节经文可成为使徒行传的大纲和撮要。圣灵的能力和见证是这卷书的主题。“这些地名提供了全书的“内容索引”—–,“在耶路撒冷'涵盖了首七章经文,“整个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涵盖八章1节至十一章18节,余下的篇章追溯福音在圣地的边界以外的进展,直到最后传到罗马。”
从某个意义上说,门徒已经是见证人,因为他们见过复活的主;那是他们见证的关键(一22)。可是他们也需要“能力”,好成为有效的见证人,这能力来自圣灵。圣灵作见证,并使见证人有能力,这两点必须涵盖整个见证过程,使徒行传对此有很好的描述。
应用原则
有人称使徒行传为“圣灵行传”,这名称很贴切,因为教会所成就的一切都是通过圣灵达成的。路加在这第一章显示教会怎样为领受圣灵而做好预备。对于现今信徒来说,这一章经文告诉我们受圣灵恩膏的事工有什么重要元素。
客观事实和主观经历:使徒行传的首几节经文,显示整本使徒行传有一个要素:客观和主观的融合,是基督教信仰重要的一面。经文提及“许多证据—–显明自己是活着的”(一3上),这显示基督教是建基于客观的事实。关于“神国的事”的教导(一3下),其中许多内容也该属于这范畴之内。使徒行传记载的福音性宣道,肯定包含了许多有关神的本性和耶稣的生平及工作的客观事实(参导论的图表“使徒行传中的福音宣讲”)。成为基督徒包括同意这些事实,而基督徒的生命成长也包括越加认识这些事实。
然而,使徒行传第一章也强调基督徒的主观经历。因此,第4至5节提到圣灵的洗,正如上文所述,这包括了人对圣灵能力的主观经历。人要准备成为这些伟大客观真相的见证人,就必须拥有那从内住心中的圣灵而来的能力(8节)。彼得以客观的真相把五旬节的讲道推上高潮:“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立他为主,为基督了。”(二36)可是,众人询问他们当怎样做时,他的回答是:如果他们悔改,并且奉耶稣的名受洗,使他们的罪得到赦免,“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二38)。上下文指出圣灵的赐下所包含的东西,其中一项是人对圣灵的主观经历。
因此,使徒行传显示出,教会能够融合基督教的主观和客观层面。
教导与复兴:从第2至5节所读到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耶稣预备门徒迎接五旬节的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给予他们健全的教导。圣经教导在复兴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备受争议;有时候,大复兴时期因为宣讲和教导真道不足而受到批评。不过,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却不是这样,也有学者记录了几个属灵觉醒运动,这些运动都是以毫不妥协的态度教导真道。不管复兴期间有什么事发生,有一点却是十分肯定,就是复兴之前必先有圣经教导,正如使徒行传里的情况一样。伟大的复兴历史家奥尔(J.Edwin Orr)说过,宗教复兴之前必先有神学的觉醒。麦凯(John Mackay)博士这样写:“首先是被启蒙了的头,然后是燃烧着的心。首先是神学见解的复兴,然后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复兴。”
这正是约西亚王统治期间所发生的事,那时刚发现了一卷律法书,读出之后,激发起很大的复兴(王下二十二~二十三)。那么,我们从中找到的原则是:如果今天我们想为复兴作准备,就必须忠心地向我们的民众教导真道。
受圣灵的洗:如上所述,那些提及受圣灵的洗之经文,显示人被圣灵充满的经历。这在什么时候发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教会对这两个问题已有许多争论。部分困难是因为应许赐给门徒的那些经历,以及这些应许的实现,在多方面都是独特的,是不能重复的事件。这样的说法也适用于使徒行传其它有关圣灵临到初信者的某些经历上。结果,有关这经历对今天的意义,教会内对此就各有不同的解释。
传统福音派的一种解释,就是:虽然使徒行传中有一些受圣灵之洗的独特经历,但今天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洗礼是发生在归信之时,而受洗一词是用来指加入基督的身体,以及随之而来的圣灵经验。
然而,也有许多福音派人士视这圣灵的洗为第二个明确的恩典作为,跟归信的经验不同,通常发生在归信之后的一段时间。这使基督徒在经历上更上一层楼,并使他们能够享受圣灵的充满。这个解释也可有不同的着重点。卫斯理(John Wesley)的圣洁运动强调这洗礼的结果是带来心灵和生命的圣洁,或完全的成圣。灵恩派和五旬宗的信徒强调见证的能力和恩赐的标记,譬如说方言。像慕迪(D.L.Moody)和妥锐(R.A.Torrey)等福音派人士,则强调圣灵的洗之结果是得着侍奉的能力,特别是作见证的能力。
钟马田(Martyn Lioyd-Jones)的观点跟慕迪和妥锐有点相似,他写道:虽然受圣灵的洗可以发生在归信的时候,但它通常是在后来才发生的,将人提升至属灵经历更高的层次。可是,钟马田似乎认为之后还可以多次受圣灵的洗。事实上,他似乎用这措词来指我们惯常称为的复兴,就是神的能力通过圣灵倾注到一群人身上。这似乎也是某些清教徒的观点。“他们明显地没有把这短语当作术语来贯彻使用,而是把它理解为’圣灵的倾泻,或‘淹没在圣灵里’,并可随意用这些词句来祈求复兴:
“啊,让我们重新受圣灵的洗吧!””
支持“归信一加入教会”这观点,其中一个最有力的论点是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这节经文明显适用于教会每一个人身上:“犹太人也好,希腊人也好;奴仆也好,自由的人也好,我们确实全都在同一位圣灵里受洗,成为一个身体,全都饮了同一位圣灵。”然而,也有学者反对这种主张。欧文(Howard Erwin)辩称,这一节的上半截是指信徒藉着圣灵的工作并入基督的身体里,这是通过水礼表达出来,而下半截是指其后的经历,是一种五旬节式圣灵之洗的经历。根据这个解释,“这平行结构〔这一节的上半截和下半截〕并不是同义性质;而是综合性质——即第二个隐喻补充了第一个的意思”。若问保罗怎么能说“全”都有这经历,他们会回答:“在使徒时代,受五旬节那种圣灵的洗是平常的事”。可是,对于这许多据称已受灵洗的人,却是属肉体的,在基督里为婴孩的情况(参林前三1-2),又怎样解释呢?欧文的回答是“五旬节式的灵洗是为了赋予实践使命的力量—–属灵恩赐的彰显不是属灵成熟度的证据,也不是取决于属灵的成熟程度”。
面对这样不同的解释,我们该怎样取舍?首先要注意,在新约较具教导性质的书信部分,对于人怎样领受这种灵洗,甚少明确的教导。然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肯定的。受圣灵的洗含有完全地经历圣灵的意思,这其中一个结果是使我们有能力去作见证。保罗以命令的语句吩咐基督徒要有圣灵的充满:“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不过,这里圣灵充满的结果是真心由衷地敬拜(五19-20)。
初期教会以被圣灵充满作为那些要负责分派食物者的基本条件,显示出基督徒都必须被圣灵充满(徒六3)。因此,即使这灵洗是指“归信一加入教会”,但基督徒在生命中没有经历神的丰盛完满,却是说不过去的,是反常的。圣灵的洗让人有机会继续前进,去经历这灵洗所指向的一切,就是神的丰盛完满。他们必须全心全意追求这丰盛完满。信徒或许要遇上危机或通过某个过程,才开始进入这种经历。我们既知道人性的特质是怎样,就知道我们属灵的生命往往要经历危机以后,才能突飞猛进。因此,不论危机是否是必经之途,对许多基督徒来说,那是真正成长的经历。
不论我们称它作什么,不论我们可以怎样进入这经历,对所有的基督徒而言,重要的是经历圣灵的洗所包含的意义:满有神的灵和见证的能力。圣灵在事工中具有的崇高地位,这从使徒行传第一章开始就处处可见了。使徒将负起的事工只有靠圣灵的能力才能完成(一8)。这点十分重要,所以虽然基督一直以来都在预备他们接受这紧急的使命,但他们还是要在领受这能力之后,才可开展这使命(一4-5)。这时候,比使命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装备来执行这使命。使徒行传第一章强调灵洗,我们从中找到恒久不变的原则就是:圣灵的充满是基督徒生命和侍奉不可缺少的元素。
两项含蓄的责备:门徒问基督复兴以色列国的时间,这问题惹来基督两项含蓄的指责(6-8节):对末世过分好奇和狭隘的眼光。尽管他先前曾声称没有人知道末世事件的时间,但他们仍然追问他此事。当耶稣正想着“神国”(3节)和“地极”(8节)之时,他们却想着自己的国家。经过了20个世纪,这两个错误仍然出现在教会中。
大使命:我们说过,大使命(一8)给使徒行传提供了全书的大纲和撮要,这显示这使命多么重要。使徒行传十章42节是这使命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他吩咐我们向民众传扬,郑重地作见证说:他就是神所立定的那一位,是活人死人的审判者。”四本福音书各自有不同形式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可十六15;路二十四46-49;约二十21),而它们各自呈现出大使命的某个独特的方面。我们不知道使徒行传十章42节的使命是什么时候发出的,但其它几处都是在耶稣复活后、升天前发出的。所以,我们可以推论,这使命是基督在自己升天前的那段日子最关注的事情。
这个结论清楚指出,“他最后的命令”应该是“我们首要关注的事”。正如亨利·马廷(Henry Martyn)这位向印度和波斯的伊斯兰教徒传福音的宣教先驱所说:“基督的灵就是宣教的精神,我们越是接近他,就必定会成为更加热诚的宣教士”。
见证的观念:我们没有人可以成为像使徒那样的见证人,因为他们亲眼见过复活的主,我们却没有。不过,神预备他们成为见证人,这个过程也要等到他们领受了圣灵才告完成(一8)。至于我们,当我们相信他们的见证,就是他们曾看见听见的事,并且由于这份信念,把自己交托给基督,那么,我们就同样可以通过内住人心的圣灵经历复活的主了。正如使徒行传所展示的,我们看见积极作见证的不单是使徒,其它基督徒也是如此(八1、4)。同样地,我们也必须为他作见证。不过,要我们的见证有果效,那见证必须是名副其实的,这就是说,那必须是自己对复活主的亲身认识。好像使徒一样,我们也必须说:“我们所看见的、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四20)。
圣灵与宣教:这一段经文说明了,圣灵对我们了解宣教是何等重要,以及宣教对我们了解圣灵也是同样重要(2、5、8节);使徒行传其余的篇幅就是阐释这个主题。是圣灵重生了我们,使我们成圣,好让我们经历复活的基督,就是我们见证的那一位(4-5节;参约三5-8)。圣灵赐个别的人特别的恩膏,好面对他们作见证时所遇上的独特挑战(徒四8、31,六10,七55,十三9)。圣灵赐人胆量作见证(四9-13、31,十三9-11),并且激励信徒,帮助他们的数目增长(九31)。正如他使首批基督徒能够讲别国的方言(二4),他也赐人话语来作见证,这实现了基督的应许(可十三11)。圣灵指示人到特别的场地作见证(十19),也禁止人前往一些他们想去的地方(十六6-7)。圣灵呼召人去执行特别的使命(十三2),又差遣他们上路(十三4)。最后,在关乎教会使命的重要教义上,圣灵指引教会(十五28)。因此,基督徒的使命和事工只有靠着圣灵的能力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