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神的故事,你的故事

第十三章:震怒的神

The God Who Is Very Angry

本章的课题虽然严肃,凡是跟着圣经的故事情节一路看到这里的读者,却应该不会太感惊讶。如果有任何残留的想法,以为神仅仅是个有点困倦的老爷爷,就根本配不上圣经所描绘之神的公义,以及当祂面对所造之物想要与祂疏远时所感受到的最深刻的冒犯。你如果停下来好好思想圣经关于审判的记载,从创世记三章开始有相当多:洪水的审判;将动物杀死来献祭的制度;以色列人在士师带领的败坏循环,全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堕落,而面临各种审判;当以色列诸王越来越倒行逆施和败坏时,临到他们身上的审判,诸如此类一路出现的审判。然后,你看见耶稣自己在马太福音二十三章谴责当日一些罪的激烈措辞,耶稣再次说到地狱,而且比圣经上任何其他人所说的更多。因此,如果我们随着圣经的故事情节一路看下来,这些应该丝毫不会让我们感到惊讶。

在我们的文化中,很难想到忿怒这个话题,因为忿怒在公众心目中往往是与不宽容、狭隘和偏见连在一起的。对我们而言,义愤之类的并不是我们非常推崇的美德。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聚焦于圣经最后一卷书的一段特定的经文,然后反思神的忿怒在整本圣经中的地位。

启示录十四章6至20节

在圣经中最令人震惊的经文之一,出现在启示录十四章。我们来到了圣经的最后一卷书。要探索神的忿怒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查考很多经文,但我们会专注于启示录十四章6至20节。

这段经文可以分为两部分:报信的使者(三位天使)和收割(关于收割的两个隐喻),这两个部分都以坦率说来可怕的措辞谈论审判。圣经最后这一卷书的文学体裁,通常被称为天启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它充满了象征和数字,是我们在其他类型的著作中看不见的。我们不能在这里说明这卷书里的所有象征是如何「运作」的,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很容易理解。

6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7他大声说:“应当敬畏 神,将荣耀归给他,因他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

8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

9又有第三位天使接着他们,大声说:“若有人拜兽和兽像,在额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记,10这人也必喝 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 神忿怒的杯中纯一不杂。他要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11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那些拜兽和兽像,受它名之印记的,昼夜不得安宁。”12圣徒的忍耐就在此,他们是守 神诫命和耶稣真道的。

13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

14我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快镰刀。15又有一位天使从殿中出来,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因为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16那坐在云上的,就把镰刀扔在地上;地上的庄稼就被收割了。

17又有一位天使从天上的殿中出来,他也拿着快镰刀。18又有一位天使从祭坛中出来,是有权柄管火的,向拿着快镰刀的大声喊着说:“伸出快镰刀来,收取地上葡萄树的果子,因为葡萄熟透了。”19那天使就把镰刀扔在地上,收取了地上的葡萄,丢在 神忿怒的大酒榨中。20那酒榨踹在城外,就有血从酒榨里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

——启示录十四章6至20节

正如我已经说过的,这段经文整齐地分为两部分。

报信的使者(启示录十四6~13)

在天启文学中常常会见到天使。在这里,他们所宣告的消息是彼此相关且渐进发展的。

在第6节,第一位天使召唤全人类要敬畏神,并敬拜祂。「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也就是说,在半空中,被所有人看到和听到。现在,他向那些「住在地上的人」发出一个宣告。他的宣告不是为了天上的天使群,而是为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这就是他出现的目的:要传扬「永远的福音」。传给谁呢?作者明确地说是给「住在地上的人」,而且,为了避免我们没有留意这个指称的广泛性,他补充说,「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不过,他所传扬的这「永远的福音」到底是什么?有两种观点:

(1)有一组人说:第6节的「永远的福音」的内容,是在第7节说明的。因此,这永远的福音就是天使在第7节所说的:「应当敬畏神,将荣耀归给祂,因祂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在这种情况下,永远的福音听起来就像是某种宽泛的观念,比如,「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耶稣,可能不认识真理,但有点崇拜这位在大自然中彰显了祂自己的神,你会没事的。」这样的解释虽然很受欢迎,却没有太大的意义,原因有二:

(a)此书大约写于公元90年,此时「福音」一词已经有了固定的意义。那「福音」就是神在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里、为了拥有祂的形象却极其穷乏的人所成就之事的伟大消息。

(b)在这卷书稍早的两章令人惊叹的经文,就是启示录第四至五章,作者约翰所看见一个异象,向我们展示真正的福音,它像什么。那真是精彩万分。我希望有时间可以向你解释那两章经文。启示录第四章之于第五章,就像是背景之于戏剧。在背景中,以极富天启文学色彩的意象,将神描绘为超越的、无比荣耀的,甚至连至高等次的天使都在祂面前遮掩他们的脸面,喊着说:「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全能者!」(四8)。那里告诉我们:祂是创造万有的神,整个受造世界的生活、动作、和存留,完全都是因着祂。那是启示录第四章。

然后,在启示录第五章,一齣戏剧开始了。那里告诉我们:在这位神的右手边有书卷,是用七印封严的,这个书卷包含神审判并赐福整个宇宙的所有旨意。当这个异象中的戏剧开场时,一位天使向全宇宙宣告:「有谁配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印呢?」(启示录五2)。但那意味着必须有一位配得接近这位神的,从神自己的右手中接过书卷,担任神的执行者,揭开七印。在当日的象征中,揭印意味着成就书卷中所写的一切。有哪位天使可以接近这位神,担任神的执行者,使神的所有旨意得以成全呢?找不到一个配得的:没有一位天使,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居住在死人之地的,一个也没有。毕竟,前一章才以如此超凡的词语描绘神。如果甚至连至高等次的天使都不敢直视祂,那么,谁能前来说:「看我的,我来做吧,没问题的」?

所以约翰在他的异象中哭泣。他哭泣,不是因为他好管闲事,却不被允许看见未来的事而受到挫折。他哭泣是因为,在异象的象征中,除非有个够资格的到这位神面前来,接过书卷,揭开七印,否则神审判与赐福的旨意就无法实现。也就是说,历史就成了毫无意义。没有最后的交账。没有公义。教会所受的苦难就徒劳无益了。所以约翰哭泣。

然后,一个负责解释的人物拍拍他的肩膀说:「约翰,停止哭泣,看哪!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祂已得胜,能以展开那书卷!」约翰说:「我就观看,看见一个羔羊。」介绍时说是一头狮子,他所看见的却是一头羔羊。我们不会把这两种动物放在一起思想。这是天启文学,而天启文学的特色之一是非常普遍使用混合隐喻:这狮子就是羔羊。犹大支派的狮子意味着「来自君王支派的那一位」。犹大支派是大卫的支派,是君王所由出的支派,应许的弥赛亚的支派。这狮子来自犹大支派。祂是君王。祂已「得胜」,表明祂已经经过争战,并且获胜了。然而,这狮子就是羔羊——一头被宰杀的羔羊,一头牺牲的羔羊。这狮子一羔羊怎能如此大胆地接近那超越的神?答案是:祂自己其实并不是从外面来接近神的,祂自己就是从宝座中出现的(见启示录五6)。祂本与神自己同在。我们已经由另一条路回到独一神的复杂性了。当祂显明自己是狮子——羔羊时,在宝座周围难以计数的亿万天使爆发出一首新歌,称颂这位基督,这位狮子——羔羊,他们唱道:

你配拿书卷

配揭开七印。

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

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

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

——启示录五章9节

换言之,这福音跟你在保罗书信中所见的是同一个福音。那是神藉着祂的儿子,这位狮子一羔羊所命定的:要付出罪的代价,承担咒诅的后果,释放祂的百姓,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招聚男男女女,并且转化他们。这就是好消息。

(2)所以,在启示录十四章6至7节,这两节经文之间的关联,就必须从另一个方式来看。给我们福音内容的不是第7节。福音是由耶稣在十字架上界定,也已经在启示录四至五章为我们陈明了。启示录十四章6节与启示录十四章7节之间的关联有点不同。它是像这样的:「假设这是福音,假设它正被传扬给每一个人,假设这是成就神在救恩和审判上的旨意的唯一途径,那么就要敬畏神并归荣耀给祂,因为祂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要敬拜这位创造天、地、海和水源的。」

换言之,第7节给我们的,并不是第6节所提及之「福音」的内容,而是回应福音的动机,因为结局已经如此迫近了。每个地方的人都被呼召以敬拜来回应他们的创造者,因为「祂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

第二位天使宣告异教世界迫在眉睫的衰亡。这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十四8)。在历史上的巴比伦城当然是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坐落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水系。她曾经是该地区超级强权的首都,这个超级强权毁灭了以色列地的南部,也就是犹大与便雅悯支派。她于公元前587年毁灭圣殿。然而,在启示录写作的时候,她只不过是个废墟和小渔村。虽然如此,在圣经中,巴比伦成为一种象征,指嗜杀而最终被毁灭的异教世界。但以理书报导:在一个特定时刻,巴比伦王夸口说:「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吗?」(但以理书四30)。难怪「巴比伦」成为不敬虔之精神的同义词,这种精神每一代都活跃在那些崇拜自己、他们的成功、和他们的财产的人里面——崇拜一切,就是不崇拜造物主。离开了神,社会就是它自己最糟的敌人。所以,到了新约时代,古巴比伦虽然早已被毁灭了,巴比伦这个名字仍然用来指罗马城,后者当时是该地区超级强权的首都,也是新一轮之傲慢自大的异教世界的中心。

那正是第二位天使的呼喊所涉及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也就是说,这是宣告每一个文化都面临的迫在眉睫的灭亡,尤其是罗马本身,她傲慢自大地抵挡神。异教罗马「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在圣经用语中,这些「邪淫」主要不是性行为方面,而是以奸淫作为拒绝神的一种修辞比喻。正如在一般的奸淫中是配偶当中的一方背叛了另一方,在属灵的奸淫中,人们同样背叛这位永在的神,却去追求偶像。罗马发出巨大的异教声音,已经叫列国喝醉了她邪淫大怒的酒。第三位天使栩栩如生地描绘那些拜兽之人即将面临的痛苦(见:十四9~11)。提及兽,是延续前两章。启示录十二章9节描写魔鬼本身,称之为「那古蛇」,再次令人想起创世记三章。然后,那古蛇召唤两头「兽」来做他的工作人员。头一个兽特别强而有力,而第二个兽则是骗子,有时称为假先知。在约翰的异象中,魔鬼、第一个兽、与第二个兽狼狈为奸,模仿三位一体的神,假装是神,试图像父、子、圣灵一样行动,但却是邪恶的,只能毁坏,却不可能是神。然后,那兽要每一个人都盖上他的印记,接受他的控制与支配。这是前一章的部分用语。

所以,第三位天使高声说:

9若有人拜兽〔即魔鬼自己的使者〕和兽像,在额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记,10这人也必喝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神忿怒的杯中纯一不杂。他要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11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那些拜兽和兽像,受他名之印记的,昼夜不得安宁。

——启示录十四章9至11节

神的忿怒倾倒下来,纯一不杂?那是什么意思?这个意象取自古代世界的饮酒习俗。当你酿酒时,你制造成大约30酒精度,也就是大约百分之15的酒精。可能会多点或少点,但那不是用能够控制酒精含量的蒸馏法酿出的。那是一个发酵的过程,所以是取决于糖的含量、温度、浆果的种类等等,但一般的酒大约是30酒精度。然而,在古代世界,掺水来「稀释」酒是非常普遍的,大约是一比十(一份的酒,十份的水)到一比三之间。在古代世界,餐桌上饮用的酒大多是经过稀释的。这个意象是个表达方式,说明神在过去显明的忿怒都是经过稀释的。经文仿佛是在说:「现在,神忿怒的纯酒倾倒出来了。你到目前为止看见的神忿怒的任何彰显——例如,被掳,旧约圣经中的灾害、疾病、战争——凡是你所看见的,神的忿怒的可怕彰显,都只是经过稀释的形式。现在,神的忿怒带着完全的效用倾倒出来了。」这里用了各种意象来表达:「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十四10),这并不表示天使和羔羊坐着笑说:「我早告诉你们了。」它的意思是:这些人充分意识到他们再也不能接近天使和羔羊了,那是他们的痛苦的一部分。没有逃脱之路。「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十四11)。

收割(启示录十四14~20)

在此,是以两幅农业的画面来描绘神的审判的来临。

1、庄稼的收割(启示录十四14~16)

这三节经文的重点非常简单:一个既定的时候就要来临,届时将会收割,没有一个人能逃避。那「一位好像人子」的就是基督自己,祂「手里拿着快镰刀」,那从圣殿(即从祂的天父那里)出来的天使说:「『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因为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那坐在云上的,就把镰刀扔在地上;地上的庄稼就被收割了」(启示录十四15~16)。

换言之,生命不再永无止境地延续下去。这不是印度教,有生命的轮回。在圣经中,历史是有目的的——也就是说,它是朝向某个地方前进,朝向一个telos,就是一个目标,一个终点。它从某个地方开始,在某个地方结束;它朝着神所命定的终局前进。当时候到了,主自己要挥动祂的镰刀,我们所知道的时间将不复存在,最后的审判来临。

2、踹酒醡(启示录十四17~20)

最后这个异象强调神的忿怒最终倾倒出来时的猛烈、彻底。在古代世界,酿酒的人会把收割的葡萄放进一个大石缸。缸底有些小洞,葡萄经过挤压后,葡萄汁从这些小洞流出,经由石槽流到容器里。所以,你会把葡萄放进这口缸里,婢女脱掉鞋子,撩起裙子,跳进缸里,踩踏那些葡萄。这会使汁液流出,然后把汁液收集起来,经过发酵,产生的葡萄酒代表葡萄园的繁盛。

但是,现在使用这个意象,描绘人被扔进神的烈怒的大酒醡中,经过无数次彻底的践踏,他们的血从槽里流出,高达马的嚼环,几乎流到两百哩远。

我知道这是形象化的描述。硫磺也是形象化的描述。在其他地方,黑暗与锁链无疑也是形象化的描述。但它们不是没有意义的意象。它们全都是要告诉我们某件重要的事,是关于那些拒绝「永远的福音」之人最终的可怕审判。在此,这意象的重点是神的忿怒最终倾倒时的猛烈、彻底。

从圣经——神学反思神的忿怒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说呢?今天有很多基督徒会说:「比较好的想法肯定是,地狱是个暂时性的惩罚的地方,等到所有人最终都失去意识为止:湮灭。」另一些人则认为只要想到地狱就是要摆布人,是残忍的:「只要谈神的爱就好。」其实有好几点必须谈到的。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却不得不说。

1、圣经上最多谈到地狱的人是耶稣

最多谈及这些骇人听闻而丰富多彩的意象的是耶稣。祂公开地谈到那些追随祂的人,说他们面临被钉在十字架上、遭殴打、被锯锯开、和其他所有的危险:「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马太福音十28)。祂谈到地牢和锁链、外面的黑暗。有时有人会说:「我愿意到地狱去。我所有的朋友都会在那里。」那里没有朋友。耶稣谈到哀哭切齿。所以,当祂看见耶路撒冷城里的人不肯悔改相信时,难怪祂会为之哀哭。

所以,如果有人认为警告人提防地狱是在摆布别人,他们一定得指控耶稣是在摆布人。然而,只有当地狱的威胁不是真实的时,摆布人的指控才站得住脚。当屋子着火时,警告人留在里面的可怕后果并恳求他们离开,绝不能算是摆布人。假设地狱是真实的、可怕的、格外需要避免的,那么,我如果不警告你,我就没有情义、没有爱心,正如耶稣若不警告同时代的人就没有情义、没有爱心一样。

关于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约拿单·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许多美国人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他传讲了一篇讲章,叫做<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许多高中生在学美国文学或美国历史时都读过。用爱德华滋的话来说,这篇讲章的重点是,「在任何时刻,除了神的美意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叫恶人脱离地狱。」@1爱德华滋的措辞一点也不生动。无数代的学生读过这篇讲章,认为它粗暴或更糟,而不予理会。@2然而,有关地狱的讲道并非爱德华滋事奉的唯一核心。他的讲道与写作涉及很广泛的主题,他解释哥林多前书十三章——爱的真谛——的作品,甚至在今天读来都是极大的享受。在这方面,爱德华滋追随耶稣,耶稣也传讲范围很广的主题,却花费一些篇幅,警告人提防下地狱的可怕危险。甚至连细节生动的程度,爱德华滋都与耶稣没有太大差异。如果爱德华滋粗暴,耶稣也一样;如果耶稣因为讲述真理、发出必要的警告而受人感谢,爱德华滋也必须受到感谢。

@1这篇讲章多次在许多地方重印。一个容易取得的版本是个小册子:Jonathan Edwards,Sinners in the Hands ofan Angry God(Phillipsburg,NJ:P&R Publishing,1992),12。中文版可在许多网站上取得,读者只需在任何搜寻引擎(如www.google.com)输入「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即可找到。

@2例如,见Douglas A.Sweeney,Jonathan Edwards and the Ministry of the Word(Downers Grove,IL:InterVarsity,2009),132-36有帮助的论述。

2、有些小暗示,表明这个受苦的地方是持续下去的

你有没有注意到启示录十四章11节的一行?「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这听起来不像是苦难会结束的地方。或者再看后面几章:

9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10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默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

——启示录二十章9至10节

以为那些来到此地的人最终必湮灭,乃是虚幻的安慰。

3、在地狱里的人不再能悔改

地狱将不会是充满这样的人,说:「好吧,好吧,你赢了。我非常抱歉。我悔改了。我真希望有另一个机会。我愿意信靠耶稣。我愿意上天堂。」

我不能证明这一点,但我认为圣经有够多的暗示,可以主张这是真的。圣经的最后一章说:「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启示录二十二11)。也就是说,你进入新天新地——或者下到地狱——原则上就维持你原来的样子。如果你是基督徒,已经在基督里被视为义了,如果你已经是越来越像基督的样式,你就进入新天新地,义就是你的,没有附加说明、例外、失去的倾向、或旧天性的影响。「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义已臻于极致。或者你进入地狱,并不会突然变为新的样式,变为毫无瑕疵:「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恶已经臻于极致。

地狱里面充满的人,是不愿意到那里去、却仍然不愿屈膝的人。他们仍然永远恨神。他们仍然藐视十字架。他们仍然滋长罪恶;在自己选择的罪、恶、忘恩负义、崇拜偶像、以及其后果的这个无尽的循环中,他们仍然恨别人。这个前景非常可怕。这个持续不断的罪已经是他们的部分标记与内涵,纵使他们突然被迁入天堂,他们也会恨那里。正如我们在约翰福音三章,在论及神的爱的经文中所看见的,当光来到时,世人爱黑暗,不爱光,因为他们的行为是恶的。这是何等可怕而骇人听闻啊:持续的刑罚,而且——愿神怜悯我们——仍然没有悔改。永远没有。所以,圣经吩咐我们要「逃避将来的忿怒」(马太福音三7)。

忠于圣经的基督教,并不是将自己呈现为和蔼可亲的宗教体系,使父母更加快乐、儿女更加守秩序,公民好好纳税。它可能产生更好的父母和纳税的公民,但符合圣经的基督教的关键问题与永恒有关:天堂与地狱,最重要的事物,你与你的创造者的关系,神在基督里所预备的,十字架,复活。终究,地狱所判定的,是基督为那些逃离地狱的人付出多大的代价。祂既是神,又是人,祂受苦的度量(我并不认为自己懂得),就是我们应该接受、却由祂承担的痛苦。如果你明白并相信这一点,你就发现自己无法长时间思想十字架而不流泪。

4、任何基督徒教导这些事时若不流着泪,就是背叛耶稣

有一些忿怒的传道人,在声调上几乎表明因为别人悲惨的结局而异常幸灾乐祸;这对于基督徒信仰与思想毫无帮助。首先,我们基督徒应该率先承认,像保罗在以弗所书二章所理解的,我们在本性上全部都是可怒之子——从我们这些已经成为基督徒的人开始。如果我们经历了赦罪,与永生的神和好,完全是因为福音的恩典。我们只不过是贫穷的乞丐,告诉别人哪里有面包;我们只不过是被定罪的囚犯,已经找到了宽赦,希望别人也享受同样的宽赦。

结束祷告

主神啊,开我们的眼睛,叫我们可以看见基督荣耀福音的永恒意义。帮助我们看见:在这个世界所见到的惊恐,在世界历史中已经充分展现的威胁与痛苦,若与羔羊的忿怒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我们面对一个抉择:或者我们活在人们和他们的想法带来的惊吓中,他们充其量只能在今世给我们带来些许伤害;或者我们生活在对那能将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者的敬畏中——仅此而已。主神啊,帮助我们转向我们唯一的逃脱之路,就是那在十字架上亲身背负我们的罪、罪疚、与罪的刑罚的,好叫我们可以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帮助我们与古时悔改归主的贩奴者约翰·牛顿一同唱道:

我见一人挂在十

痛苦流血身亡

祂慈爱的双眼注视

架下站立的我

我的良心深感罪

令我陷入沮丧;

我见我的罪使祂被

流出祂的宝血。

祂再次看我,仿佛说:

「我都白白赦免

这血流出是做你赎价,

我死使你能活。

因此,祂死虽然显

我罪黝黑色彩,

却也确保我得蒙赦免,

这是恩典奥秘

噢,救主怎能为了

死在十字架上?

我魂震颤,我的心充满,

感谢祂为我死!

主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奉耶稣的名,阿们。

问题讨论

1、为什么谈到神的震怒总是让我们觉得不舒服?

2、什么是启示录十四章6至7节的「永远的福音」?

3、启示录四至五章如何为我们解开这个福音?

4、启示录十四章14至20节的两个农业隐喻,分别教导我们什么有关最后审判的功课?

5、很多人控诉谈论地狱是一种操控的手段。什么时候这种谈话是一种操控?什么时候这种谈话不是操控?

6、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基督徒必须含着眼泪、而不是义愤填膺地教导并宣讲地狱?

1、为什么谈到神的震怒总是让我们觉得不舒服?

因为在人的思想当中,愤怒是属于血气、不宽容、狭隘和偏见的表现。基督徒也会在这样的话题中因着罪性的影响觉得很受压,故此也会觉得不舒服。

2、什么是启示录十四章6至7节的「永远的福音」?

永远的福音不是在普遍启示中——人接受关于神的广泛观念就没有事情了。它是神在基督的死和复活中,为我们这些罪人成就可以脱离地狱永远刑罚的伟大救赎——大好的消息。

3、启示录四至五章如何为我们解开这个福音?

神藉着狮子和羔羊——基督——付出血的代价,承担一切罪的刑罚,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释放并招聚男男女女,并转化他们的生命来承受永远神国的祝福。

4、启示录十四章14至20节的两个农业隐喻,分别教导我们什么有关最后审判的功课?

庄稼的收割:说明了人类历史的时间是有起点和终点,这是一条直线,其中有神的救赎目的。当这一条时间直线到达终点时,神的审判也必临到万国万民。

踹酒醡:表达出最终的审判是猛烈和彻底的,神的愤怒完全倾倒下来,是人无法承担的。

5、很多人控诉谈论地狱是一种操控的手段。什么时候这种谈话是一种操控?什么时候这种谈话不是操控?

操控:当地犹不是真实存在时,去谈地狱就是一种操控的手段。同样不谈圣经启示的真实地狱情形或以地狱来吓唬和胁迫人进入基督教,这样的手段是残酷、冷漠,没有爱心,是带着自己的目的,利用地狱来进行操控人的。

不是操控:知道地狱的真实可怕,从而在福音中带着爱人的心去警告和劝勉人接受福音的时候,这是爱与责任的担当,并不是操控。

6、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基督徒必须含着眼泪、而不是义愤填膺地教导并宣讲地狱?

我们以泪宣讲福音,其一是因为自己原本就是死在罪中时刻面对可怕的地狱,却因为主耶稣的受苦代死,救我们脱离了这极大的死亡,因而感恩落泪。其二是因为愿意效法主耶稣带着爱流泪的去传扬神国的福音,我们同样因为他们要面对可怕的结局——永远的地狱,因此也要带着爱和泪水勇敢的去宣传福音。

反之,当我们义愤填膺的去教导,就是忘了自己原本的身份,显出了自义与自傲,并且也显明我们的残忍与没有爱,是从根本上背叛了基督和衪的福音。

您可能还喜欢...

1 条回复

  1. meimentang说道:

    1、为什么谈到神的震怒总是让我们觉得不舒服?

    因为在人的思想当中,愤怒是属于血气、不宽容、狭隘和偏见的表现。基督徒也会在这样的话题中因着罪性的影响觉得很受压,故此也会觉得不舒服。

    2、什么是启示录十四章6至7节的「永远的福音」?

    永远的福音不是在普遍启示中——人接受关于神的广泛观念就没有事情了。它是神在基督的死和复活中,为我们这些罪人成就可以脱离地狱永远刑罚的伟大救赎——大好的消息。

    3、启示录四至五章如何为我们解开这个福音?

    神藉着狮子和羔羊——基督——付出血的代价,承担一切罪的刑罚,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释放并招聚男男女女,并转化他们的生命来承受永远神国的祝福。

    4、启示录十四章14至20节的两个农业隐喻,分别教导我们什么有关最后审判的功课?

    庄稼的收割:说明了人类历史的时间是有起点和终点,这是一条直线,其中有神的救赎目的。当这一条时间直线到达终点时,神的审判也必临到万国万民。

    踹酒醡:表达出最终的审判是猛烈和彻底的,神的愤怒完全倾倒下来,是人无法承担的。

    5、很多人控诉谈论地狱是一种操控的手段。什么时候这种谈话是一种操控?什么时候这种谈话不是操控?

    操控:当地犹不是真实存在时,去谈地狱就是一种操控的手段。同样不谈圣经启示的真实地狱情形或以地狱来吓唬和胁迫人进入基督教,这样的手段是残酷、冷漠,没有爱心,是带着自己的目的,利用地狱来进行操控人的。

    不是操控:知道地狱的真实可怕,从而在福音中带着爱人的心去警告和劝勉人接受福音的时候,这是爱与责任的担当,并不是操控。

    6、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基督徒必须含着眼泪、而不是义愤填膺地教导并宣讲地狱?

    我们以泪宣讲福音,其一是因为自己原本就是死在罪中时刻面对可怕的地狱,却因为主耶稣的受苦代死,救我们脱离了这极大的死亡,因而感恩落泪。其二是因为愿意效法主耶稣带着爱流泪的去传扬神国的福音,我们同样因为他们要面对可怕的结局——永远的地狱,因此也要带着爱和泪水勇敢的去宣传福音。

    反之,当我们义愤填膺的去教导,就是忘了自己原本的身份,显出了自义与自傲,并且也显明我们的残忍与没有爱,是从根本上背叛了基督和衪的福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