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神的故事,你的故事

第八章:赐人重生的神

The God Who Grants the New Birth

我们已经发现,从创世记开头几章开始,圣经的故事情节已经出现了一股巨大的张力,范围遍及宇宙,却一路降下,到达个人的层面。这股张力是基于一个事实,即神所创造的一切都甚好。神这位造物主自己,不同于受造之物,但祂所造的一切最初都是以神为中心的,是美好的。邪恶的本质是与反对这位神密不可分的。我们在创世记三章看到,这点如何被描绘成执迷不悟地想要挑战神——我们自己想要成为神,想要篡夺只属于造物主的特权。出于这种偶像崇拜,产生了社会上所有的罪恶,就是我们所知的水平层面的邪恶。

由于每个人都想居于宇宙的中心,结果自然只有冲突。我清楚知道,没有人会到处高喊:「我居于宇宙的中心。」然而,如果我拿着你高中或大学的毕业班照片,并说:「这是你的毕业班照片,」你第一个找的是谁的脸?或者,假设你经过一场激烈的论战(十年一遇的那种)。你离开时仍很激动。你还记得你可以说的所有论点,你应该说的所有论点,还有你来不及想起而没有说的论点。然后,你在心中重播整件事情,部署所有这些事情。谁会赢呢?

我在许多次的论战中尝过败绩;但在我脑海里重播时,我可从来没输过。

这些类型的思想是小的指标,显明我们何等想占上风,我们何等想要控制,我们何等想要居于中心。即使是神,如果他、她、还是它存在的话,也得好好地为我效劳,否则,谢啦!我会找另一个神。换句话说,这就是所有偶像崇拜的开始。

但是,如果我们的生命从神而来,现在我们却把祂视为敌人,那么,除了灭亡,我们还有什么?然而,圣经上的神并没有立即消灭悖逆者,反而以祂至高无上主权的怜悯,采取各种行动,来拯救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祂呼召一个人,就是亚伯拉罕,和他的家人。虽然他们坏透了,神却开始一个进程,藉着他们开始一个新的族类,与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立了一个约,或协议,预示了神打算怎样从世界各国、各族、各方拯救男男女女。在适当的时候,祂指出了美善的律法应该如何,以及何等需要为罪献祭。如果我们悖逆神的必然结果就是死,那么,即使这位神赦免罪人,祂的公义岂不应该要求某种形式的死亡?因此,我们看见了祭祀制度的开始,它在旧约底下建立起来了。最终,神应许,在适当时候,会有一位救赎主,一位弥赛亚,来自大卫王家系。随着旧约圣经中揭示的各种应许,大卫家这个最终的君王,被描绘成不只是一个拥有大卫基因的人。因为我们在圣

诞节愉快地背诵这段经文时,就瞥见了这一点:

6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

有一子赐给我们,

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

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7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

——以赛亚书九章6至7节

主神要把祂祖大卫的位给祂。

——路加福音一章32节

圣经上有大量经文,应许有一位大卫家的君王,却将这位王认定为神自己。因此,我们看见了旧约圣经的一些应许,期待一个时候的来临,届时,神的道,就是神的自我彰显,成为一个人,在我们中间生活了一段时间。祂成了肉身。在成为肉身时,祂最终成为恩典和真理的一个完美的彰显。从来没有人看见神,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耶稣。这是神,祂向我们彰显祂自己。祂是那永在的神,那已经彰显自己的神。这道成了肉身,被命名——祂名叫耶稣,耶和华拯救,因为祂来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但那又怎样?这到底有什么帮助?就这样,祂来了。这位永在的神已经彰显了自己。祂的来临到底对我们有何帮助?根据圣经到目前为止的整个故事情节,我们的需要如下:

1、我们需要与神和好。

2、我们在道德上需要被转化,不然,我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悖逆。

3、我们需要罪的所有结果被逆转、胜过。那不单包括我们彼此的关系,也包括死亡本身。不然的话,死亡会继续得胜。这仍然是个败坏的宇宙。仍然有背叛、失望、痛苦、忧愁、与死亡。

耶稣直接迎战这一切。换言之,圣经拥有彻底转化的前景。根据圣经,基督教绝不只是决定接受耶稣,使我们能过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真正与这位圣洁的永存之神和好。我们自己必须被转化,现在和我们的余生,最终都要彻底转化,没有留下一丝自我中心和死亡,使我们沉浸在神的荣耀和以神为中心那纯粹的喜悦中。

在很大程度上,这就是我们在本书其余部分要探讨的。我们谈到了基督徒所谓的「道成肉身」,神的道成为「血肉之躯」,神成为人,一个第一世纪的犹太人,名叫耶稣。那么,根据圣经,祂是否解决我们所列举的需要?

至少有一部分满足了我们的需要:祂赐给我们重生。

重生的引言

在新约圣经中有若干经文,谈论重生,但我会集中讨论约翰福音第三章。约翰福音是新约圣经的第四卷书。我们应该先读第三章的头十五节。

1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 2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 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 神同在,无人能行。”

3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 神的国。”

4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5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 神的国。 6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7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 8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9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10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11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12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13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14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15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约翰福音三章1至15节

重生这个词语,它是什么意思?我年纪够大,还记得人们驾驶大产牌(Datsun)汽车的日子。这种车是日产(Nissan)汽车公司生产的,但基模却是大产牌。然后,到了某个时间,他们决定把大产改为日产,全美国各地都出现「重生的大产」这口号。那么,重生是什么意思?更改名称?

有时民主党员变成了共和党员,或者相反;一个自由派变成保守派,或者倒过来。有人在媒体上就开始责骂这个「重生」的共和党员,或其他什么的。

不久前,有一个民意调查员,名叫巴纳(Barna),调查许多自称为「重生」的人。当然,进行这样的调查,你必须定义重生的意思。他将重生的人定义为一个曾经委身于耶稣基督,而且今天仍然觉得这很重要的人。要接受这次的民意调查,他们必须确认这样的话:「我个人委身于耶稣基督。我认为这是重要的。」「我相信自己死后会去天堂。我已经承认我的罪,并且接受耶稣基督作我的救主。」当巴纳找到他的调查对象时,他相当可悲地发现,这些自认为重生的人,道德和生活方式都跟一般公众没有什么实质区别。他发现,他们有百分之二十六并不认为婚前性行为是错误的。他们离婚的可能性也跟非基督徒一样。这类研究产生了一些书,诸如赛德(Ronald Sider)所写的《丢人现眼的福音派》。@1

@1赛德著,陈锦荣译,《丢人现眼的福音派》(香港:天道,2007),译自Ronald J.Sider,The Scandal of the Evangelical Conscience:Why Are Christians Living Just Like the Rest of the World?(Grand Rapids:Baker,2005)。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生」或「重生」?意思是你改了名字?加入另一个政党?经历某种宗教体验?

我绝非表示这些民意调查是错误的。在纯现象的层面上,它的正确性是毫无疑问却又令人担忧的。但是,为了达到其结论,它却极度地滥用了新约圣经的作者使用的「新生」或「重生」这个词语。那些民意调查员的推理是这样的:我们会找到那些做出了某种福音派信仰告白的人;我们会承认那些做出这种信仰告白的人是重生的。我们将他们标明为道德或缺乏道德的,如果我们发现他们的道德与更广泛文化层面的道德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就不得不下结论说,重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

相比之下,新约圣经作者的推理是这样的:重生是强而有力的再生,由神自己在人类生命中成就的,叫那些已经重生的人必然被转化。由此可见,自称为基督徒、生活却与那些不信的人没有两样,这样的人若自认为已经重生了,是缺乏圣经根据的。这些民意调查员的逻辑方向则是完全错误的。

谈论重生,好像把它主要当作是一个隐喻,指委身于特定宗教,这其实是有点怪异的。即将诞生的孩子从未「委身」(承诺)要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据我所知,一切的工作都是母亲做的,她把小淘气推出来。新生的来源出自父母。选用新生的词语,如果主要是指一个如此诞生的婴儿的委身,是很奇怪的。

我们的资料来源显示出,直到耶稣发明了这个词语之前,那时代的犹太世界从未使用重生这个词语。因此,我们务必要试着找出祂用这词语是什么意思,我们才能接受某种重生主义或重生神学。我们接着就提出长短不一的三点。

耶稣论重生时实际的内容(约翰福音三1~10)

这一章经文向我们介绍了尼哥底母(或译「尼哥德慕」),说他是个法利赛人。那意味着他来自第一世纪犹太教的一个保守派分支。这个分支以纪律、善行、和某种正统为人所知,而且在群体中大致是受人敬重的,尽管他们有时会遵守过多的规条。除了他的宗教派别之外,他是犹太执政议会的一个成员;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议会是指犹太公会,这个最重要的议会由七十或七十二个人组成,在罗马政府底下统治犹太这个国家。因此,这意味着他既属于一个特定的宗教/政党,也属于政治精英。政治精英和宗教精英的这种结合,让他置身于国家的顶层。耶稣称他为「以色列人的先生〔老师〕」(约翰福音三10):这种表达方式表明,他被广泛认为是「以色列人的那个老师」,杰出的神学教授。因此,他有政治上和宗教上的联系,他有学问,是个教授。后来在这卷书里,他看来可能拥有可观的财富。

他「夜里」来见耶稣(约翰福音三2)。为什么呢?已经有很多的说法。也许他不想在白天露面。他可能有点儿尴尬:毕竟,耶稣代表某一种的巡回教师,出身于相对受藐视的加利利地区,操着有趣的口音。尼哥底母自己是位杰出的神学教授,耶稣怎能与他相比?他为什么要去找一个巡回传道人,来获得一些神学建议?不过,我承认我从不相信这个理论。尼哥底母在这卷书中出现数次,每一次都不太在乎别人怎么想。他拥有一个非常独立的精神。那么为什么尼哥底母在夜里来呢?约翰忠实地记录这是在晚上;为了理解他的意思,你必须看看约翰本人在他这卷书中如何使用光明与黑暗、白天和黑夜的对比。毫无疑问,这次会面发生在夜间。但约翰记录时间,只是为了增加事实细节?几乎可以肯定,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喜欢使用光明/黑暗和日/夜两极的对比。例如,后来当耶稣被卖时,耶稣把犹大打发走了,那是出卖祂的人。当犹大一出去,约翰就评论说:「那时候是夜间了」(十三30)。约翰好像是在说:「他出去,进入了可怕的黑暗与失丧中,再也没有光明和希望了。」

如果这里正在发生的也是如此,那么经文是说,当尼哥底母来见耶稣,无疑是在夜间,他是带着某种失丧的光景而来的。他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耶稣。他被祂搞得有点困惑了。继续往下读,这一点就变得很明显。一方面,他带着某种尊重接近耶稣。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以色列人的先生」来见一位乡下的巡回传道人,尊称祂为「拉比」(三2)。然而,他的做法难掩一丝的嚣张气焰。他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三2)。

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尼哥底母为何使用这个「我们」?这里没有迹象表明他带着学生同来:「我这一班和我,我们一起获致这个结论。」这里没有暗示有任何人同在那里。这也几乎不可能是王室用的「我们」。那么,或许是编辑用的「我们」?我们稍后将会看见,耶稣自己也故意使用这种略微装腔作势的「我们」。

我们几乎无法避免的结论是:尼哥底母向耶稣显示所有形式上的尊重时,有着妄自尊大的因素:「拉比,我们一直在研究你,我们已经观察到,你是一位非比寻常的教师。外面有各类江湖郎中,声称能行神迹,他们全都是骗子,患有身心疾病,或趋附时尚的。但我们看过你所做的那些事情,我们不能否认。唯一的解释是,那是从神而来的神迹。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你是从神而来的教师。」听起来就像这样的味道。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评论是值得赞扬的。至少尼哥底母诚实地看待现象,他不是简单地否定耶稣,把祂当作某种疯子,顶多是宗教上的江湖郎中。古代宗教世界有其江湖郎中,当然,我们今天也一样。耶稣所做的那种事情更胜一筹,尼哥底母不打算否认这个明显的事实。然而,这种编辑式的「我们」,这个「我们这些神学家」,或者,也许是「我们法利赛人」,或「我们这些公会的领袖」,听起来有点自负。

然后,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三3)。这样回答尼哥底母的话,有任何意义吗?我们再按照顺序看一次:尼哥底母说:「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三2~3)。有什么关联呢?

有人建议我们必须假设这里省略了一些内容,谈话其实是像这样的:尼哥底母说:「我们知道你是神所差遣的老师,因为没有人能行你正在行的,除非神与那人同在。所以告诉我们:你是那位要带来将临的国度的吗?你是那即将会让大卫国度的黎明终于来到的吗?」耶稣回答说:「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我是否要使这个国度的黎明来到,而是在于你是否有资格进入这个国度。」不过,如果约翰省略这些内容,还得我们重新插入,使经文的意义说得通,所需要的这些材料也未免太多了吧。

我认为其间的关联简单多了。你可能还记得,我在前面的第五章提到,「国度」的概念可以相当多样化,视上下文而定。从广义上讲,神的国度与祂活泼有力的统治、祂的权柄和能力有关。有时,它具体地指祂影响广泛的、至高无上的主权,有时它指的是神对旧约的以色列人行使的统治。当时有一个广泛的期盼,就是伟大的大卫有位比他更伟大的儿子,祂最终要来到,带入期待已久的、恢复的国度。现在,尼哥底母看到了什么?他看到耶稣正在行的神迹,不能被解释为一些江湖郎中的伎俩。他认为这是神的统治,神的力量。他说:「我们已得出结论,神与你同在。」这一定是神的王权某种的运行。尼哥底母声称看到了什么,也许领悟到应许国度的来临。耶稣说:「亲爱的尼哥底母,让我来告诉你真相。你并没有看到有福的事情。除非你重生,否则你看不到那国度。你可能会看到神迹,但你其实不明白它们的意义。你根本没有看到这国度。」换句话说,耶稣正在做的,其实是温和而坚定地拆毁尼哥底母的自命不凡。祂说:要看到这个国度,耶稣正在引进的国度,你就必须要重生。这是第2和第3节之间的逻辑关联。

尼哥底母带点冷笑地回答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三4)。有些人试图辩称:尼哥底母在这里显示出自己是一个相当迟钝的神学教授。难道他真以为耶稣是认真地建议:你必须爬回到母亲的肚子,从头再来?这样的解读意味着他看不出这是一个要引起他注意力的隐喻。他只不过是迟缓而按照字面理解。但是,这也叫人无法理解。尼哥底母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你如果见到这个奇怪的隐喻,却辨认不出,你就不会成为以色列人的名师。我认为他只是用耶稣的措辞回答耶稣。尼哥底母好像是在说:「做出一大堆承诺是很容易的。你可以承诺说某人将会洗心革面,你可以承诺婚姻美满,你可以说:『如果你想致富,就跟着我。』你可以承诺所有的东西,但你现在正在承诺的实在太过分了。你承诺得太多了。一个新的开始?重生?一个人有可能重新开始吗?除了在科幻小说故事里,时间可不能倒转。你不能爬回母亲的子宫里,重新开始另一个生命。你承诺得太多了。人如何能重生呢?」

您可能还喜欢...

1 条回复

  1. meimentang说道:

    1、如果圣经故事情节所刻划的人类困境是真的,人类需要哪三件事?
    A、我们需要与神和好,不被定罪,被神称义。
    B、我们在道德上需要被转化,即成圣
    C、我们需要罪的所有结果被逆转、胜过,不在神的震怒之下,将来在荣耀中有份。
    2、在我们的世界中,「新生」或「重生」这样的用语会让我们想起什么?在耶稣的心中,又想起了什么?
    我们的世界中新生或重生会让我们想起:另一个新的开始,是人的作为,如:
    更改名字、加入另一个政党、经历新的宗教体验—–
    耶稣的心中则是:重生是神的工作,是人看见、进入神国的起点,也必经历神国的拯救和转化的能力。
    3、就「重生」这件事来说,巴纳(Barna)和圣经的逻辑思维有何不同?
    巴纳的逻辑思维:重生只是人在理性上作出信仰宣告,承认自己的罪,承认基督是个人救主,相信有来生,有天堂,但生命没有改变,没有道德的转化,没有结出悔改的果子,与世人无二。
    圣经的逻辑思维:重生是强而有力的再生,是神介入人的生命中所成就的,神有力的在人里面作工,从根本上更新人的生命,必然带来道德的转化。
    4、「从水和圣灵生的」(约翰福音三5)是什么意思?
    “从水生”: 指道德的洁净
    “从圣灵生”:指从神而来的生命与能力
    “从水和圣灵生的”就是指重生,是神的工作,重生的人拥有从神而来的生命,结果带来生命的改变和道德的洁净与更新。
    5、根据约翰福音第三章,为什么耶稣可以带着这样的知识和权柄谈论重生?
    A、从启示的源头看:耶稣的信息是从神而来,是所有得救的基督徒可以见证的
    B、从耶稣身份看:耶稣自己就是神,与神同等,与神原为一。
    所以耶稣可以带着这样的知识和权柄谈论重生。
    6、约翰福音第三章所谈的重生,以及旧约圣经在民数记第二十一章有关铜蛇的记载,二者之间有何关联?
    二者的关联:无论是民数记的以色列民得活还是新约罪人重生,人类想要得救,想摆脱死亡判决的唯一途径,就是靠着神的拯救,靠神自己为我们预备救恩:旧约摩西所造的铜蛇,新约耶稣的十字架,我们仰望他,就得着生命,得着赦免。这不是在乎我们的行为,乃在乎神至高无上主权的恩典。
    7、你重生了吗?
     重生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