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认识新兴教会
第二,虽然新约圣经没有其他经文完全相同地使用这几个字,却有少数经文论及类似的主题。我们成为神的儿女,不是藉着人的生殖,而是藉着重生,藉着相信或接受基督(约翰福音一12~13)——这重生后来也同时解释为藉着神的灵而得着洁净并领受神的生命(约翰福音三3、5,其用语取自以西结书三十六章与其他地方)。彼得自己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满怀感恩地强调重生(彼得前书一3)。主耶稣在祂被出卖的那一夜向天父祷告,求神使祂的跟随者得以完全,以致合而为一,像父与子完全合一那样(约翰福音十七20~26)——有分于神的性情还有比这更强的记号吗?
第三,我们如果要有分于神的性情,最好是记得:耶稣基督——神与人——吩咐我们在许多层面上与祂「有分」。彼得自己在其他地方告诉我们:我们有分于基督的苦难,使我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得前书四13;参:腓立比书三10~12)。
换言之,这里所设想的不是逃脱人的存在,而是被神的能力、神的生命、神的神性所改变——而且,我们怎样靠着恩典脱离罪恶,有分于神的性情更是势不可挡的。神的大能已经将我们过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赐给了我们(彼得后书一3),事实上,我们已经藉着神那些又大又宝贵的应许蒙召,过这样的生活;藉着这些应许,我们既脱离这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有分于神的性情。
我可以跟你分享许多奇妙的悔改归正的报导。我认得一个加拿大人,三十来岁,大半生都在牢里度过,他被判的刑是罪有应得的,而且应该判得更重。但是,他悔改归正了,而且改变了。获得释放后,他开始阅读、研究、并作见证,与其他基督徒一起成长。最后,他进了神学院,而且,为了获得护照,以便到海外服事,他请求加拿大政府给他女王特赦——而且,令人惊讶的是,获准了。他余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拉丁美洲事奉,他的事奉焦点大多在于关在最冷酷监牢里的囚犯。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曲棍球队员的故事,主让他的脚踝裂了三次,这个运动员才屈膝折服。他的生命改变了,花了半个世纪参与在跨文化的事奉中。我可以告诉你威尔斯的矿工,在威尔斯复兴期间(1904-1905)被福音的大能改变,抛弃了三分之一的用语,结果矿坑里的马不了解这些人的话,因为他们先前只用亵渎的下流话对牠们说话。
福音是大有能力的,它改变我们,因为神将我们所需的一切赐给我们。当我们离开了缠累我们的罪,就完全有分于神的性情。这样,在此乃是诉诸于经历——但必须提醒一下:如果彼得的读者(和我们)享有了这样的经历,并且期望更充分地有分于神的性情,理由是神那改变人的大能。那是彼得说明的第一点:我们经历的实际是基于神那改变人的大能。
2.我们经历的实际是由灵命的成长与多结果子证实的(一5~8)
彼得说:「正因这缘故」——意即,因为神将我们过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都赐给我们了——「你们要分外的殷勤」,在你们的性格上增加一连串的素质(5~7节)。要使用每一分的精力(「分外的殷勤」),在某些明确的、敬虔的经历上有所长进。彼得论述的思路,有三点必须说明。
第一,在圣经中有许多经文,说到神在我们身上、为我们成就的工作成了我们的动力,尽一切的努力在敬虔与顺服基督上长进;这就是其中之一。换句话说,圣经上主要模式既不是「放手让神作」,也不是「神已经作了祂该作的,现在该你了」,而是「既然神大有能力地做工在你身上,你自己就必须尽一切的努力」。在其他地方,使徒保罗劝勉腓立比人,要「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立比书二12~13)。在此亦然:神已经将我们过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都赐给我们了,包括宝贵的应许和有分于神的性情在内;为了这个缘故,我们应该尽一切的努力。
第二,我们是以信心开始走上基督徒的天路历程,还必须在信心上加上一连串的美德,都是迷人且发人深省的:
a.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即美德,卓越的道德。
b.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不是纯粹在道德上模糊不清的理智实质,而是能够促进道德见识并结出果子的理性实质。
c.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不单在性、饮食这类范围上,也在人生的其他每一个范畴中,包括我们的言谈、脾气、时间的使用、醉心于工作。「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摩太后书一7)。
d.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不是忍耐(那具有被动地逆来顺受的弦外之音),而是积极的决心,持续的推进,不被困难、泪水、难缠的人、或挫折打倒。在最深的层面上基督徒不放弃(参:马可福音十三13;罗马书五1~3,八31~39;歌罗西书——21~23;希伯来书三14;启示录二~三章)。
e.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敬畏神,是的,但不只是那样,还要在人生的一切中意识到神,所以也包括在神同在的意识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今天,我们可以说这是以神为中心的。
f.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因为这样的门徒职分观并不是「独行侠」的神话,而是一个家庭(参:希伯来书十三1;彼得前书一22;约翰一书四20)。
g.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事实上,三个核心美德——信、望、爱——当中最大的就是爱(哥林多前书十三13),因为在这三样当中,只有爱是神自己基本的属性。
这一切的「加上」都是源自起头的信心,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来加添。
第三,这样的加上本身并非目的。「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彼得后书一8)。换句话说,所列举的这些美德逐渐增加的发展,引致更大的结果与成效。它们使基督徒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结出果子来。
这就是彼得针对经历提出的第二个呼吁:我们经历的实际是由灵命的成长与多结果子证实的。
3.我们经历的实际是由我们不屈不挠的坚忍证实的(一9~11)
假设有某个人不追求前面几节所列举的素质。这如何呢?彼得告诉我们:「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9节)。我想,卖弄学问的人可能会问:「近视或眼瞎——是哪个?」但这两个词语显然都是隐喻性的,每一个都对另一个略有帮助。
在这里的上下文中,只看见近处的意指:你如果不追求至这些素质,就没有非常清楚地看见福音。你失去了比例感;你无法看见事物的成形是需要经过长久时间的,看不见路的尽头,中程与远程。你愚蠢地把焦点放在眼前的,与主耶稣基督的明确教导相牴触(马太福音六19~21)。
眼瞎的意思则是:你根本没看见。
在福音上近视,在道德上瞎眼,都是真实的危险。合宜的进路见于下一节:「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彼得后书一10)。神呼召我们,并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3节)。但是,神的呼召与供应再次成为竭诚努力的动力——在这里,是努力「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真实的呼召与真实的拣选若要坚定不移,就必须在性格上有所改变。那不单在于信心,也在于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弟兄姊妹相爱、以及爱众人。「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的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10~11节)。不然的话就会到处流荡,从而显示出我们其实根本就不曾属于神的子民,虽然开头的时候似乎如此(约翰一书二19)。
所以,要尽一切的努力,在我们的信心上增加彼得所描述的这一切素质,证实我们所蒙的呼召与拣选——结果就可以成为长大成熟且坚定不移(「你们—–就永不失脚」)的基督徒,并且丰丰富富地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里。
简单地说,我们经历的实际是由我们不屈不挠的坚忍证实的。
总而言之:我们基督徒经历的实际是基于神那改变人的大能,是由灵命的成长与多结果子证实的,也是由我们不屈不挠的坚忍证实的。
但是,彼得如果诉诸于读者的经历,也同样诉诸于真理的本身。
真理
1.我们对真理的确信是由一再重温而坚定的(一12~15)
彼得对他的读者发出这一切的劝勉,而且提及神恩典的呼召与拣选,这个事实并不表示他认为自己所说的是全新的事物。绝非如此:他认为自己的事奉有部分就是要提醒基督徒重温他们所已经知道的。他写道:「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提醒你们」(12节)。事实上,彼得觉得特别急切要继续重述这些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我以为应当趁我还在这帐棚的时候提醒你们,激发你们。因为知道我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13~14节——最后的子句无疑是指约翰福音二十一章记载的事件)。而且,彼得认为重述并温习这些话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为了自己离世以后而预作准备,使他们可以继续如此作:「并且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时常记念这些事」(15节)。
这个着重点必须另外提出两点说明。
a.一些事情是值得重复的;一些事情只有不住温习才能好好学习的。那是真的,比如在学习语言上,尤其是在初期阶段。基督徒领袖必须记得这一点。我们可能不情愿去处理一些基本的基督徒主题,认为那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可能发现自己不住追寻新奇的、甚至仅限圈内人理解的主题。但是,最重要的事物是需要重复的。这也有赖于记忆工作的重要性(或者,如圣经所说的,将神的话藏在我们心里——见:诗篇一一九11)。这是教会礼拜仪式年历的力量:美好的事物是需要温习的。时下,我们非常喜欢新奇的事物,甚至连儿童的圣诞节戏剧表演都设法纳入一些外太空访客和宇宙飞船玤,却越来越少人知道两千年前的第一次圣诞节确实发生过的事。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的教导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能胜任的教师和传道人学习如何教导古老的事物,使得它们依然新鲜。但是,睿智的传道人和教师却计划重复教导的内容。
b.彼得的读者已经知道的、而且在其中坚固的,也是彼得自己致力重复的,乃是「真道」(彼得后书一12)。任何一位传道人,无论是在神学院课堂上、或主日学教室里,部分的工作就是要掌握基督徒真道的实质内容,并且一次又一次地教导它。是的,我们知道过去数世纪以来基督徒信息的听众说不同的语言,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中,带着不同包袱来从事理解并应用圣经的工作。然而,有些具体的内容是我们确实可以了解、并且有必要重复的。从论述的思路来判断,彼得认为:显然就是藉着这样重复基督徒的基本真理,可以鼓励他的读者「更加殷勤」为他们的信心增加某些素质,并证实他们的呼召与拣选(5、10节)——正如他也「尽心竭力」要继续这个教导与温习的传统(15节)。*
*编按:一章10节的「殷勤」与15节的「尽心竭力」在原文为同一个字。
2.我们对真理的确信是由历史的见证确立的(一16~18)
彼得进一步反思福音的真理。这个真理临到第一代,并不是做为一个哲学体系,而是历史的事件。这些事件确实发生过;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描写它们的报导是真实的报导。那就是彼得的重点:
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祂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祂的威荣。祂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祂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我们同祂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16~18节)。
很显然地,彼得是指他在耶稣改变形像时所见到的。他或许专注在那个特殊事件上,因为它在某些方面指向救赎历史的若干转折点。
a.改变形像回头指向道成肉身:在某些方面,它使彼得、雅各、约翰能以瞥见基督真正的荣耀,那荣耀现在隐藏在肉身中。
b.它往前指向耶稣的死与复活。身为儿子,耶稣来了是要遵行祂父的旨意:那是祂的使命。山上的荣耀预示了空坟墓和随后之升天的荣耀。
c.它指向基督的再临,就是耶稣要在历史终结时显现,那时祂将要显现在毫无遮蔽的荣耀中,并且带来终局。
必须注意的关键在于:彼得希望他的读者明白他所见过的、确实发生过的事。他正在说的乃是真理。他希望人们相信某些事,并且以某些方式行出来,理由不单因为他们属于一个表白自己信仰的群体,或因为那对他们有益处,或因为这是他们特有的属灵传承,而是因为这是真理。在哥林多前书中如何(在上一章曾简略讨论过),在这里也如何:基督徒的信仰与行为是基于真理,信心的确立是透过向人保证那必须启示出来的真理,而基督徒信仰的历史因素取决于第一批见证人与他们的报导的真实性。我们的确信是建立在历史的见证上。
3.我们对真理的确信是基于圣经的启示(一19~21)
彼得写道:「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1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19节)。它就像「灯照在暗处」我们必须留意它,「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在此处的上下文中,这多彩多姿的用语可能意味着:藉着留意先知的话(主要是指旧约圣经的先知书),我们明白光,黑暗消退。我们留意圣经时,它救照亮我们,迫使我们的黑暗退去,它的真理、价值与方向——简言之,它的福音启示——进入我们里面,并改变我们。耶稣自己在祂被卖的那一夜正是为了这件事祷告(约翰福音十七17)。
@1这个译法捕捉了原文的意义。有些人把原文译作「我们有先知的话成为更确定的」——但上下文显示出:这不表示先知的话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现在因为耶稣改变形像与后来其它的启示事件才「成为更确定的」。倒不如说,这里的观念乃是:圣经中先知书的话语是确定的,但是,后来应验它的话语,就是使徒所见证的,使得它的权柄与真实性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基督徒看见这话语应验了,就更能确定其真实性与可靠性。
我们可以相信:使徒如何讲述他们所目睹之事的真理(彼得后书一16~18),旧约圣经的先知书也照样不是根据他们的文化而编造一些事。确实,先知写作时必然会使用他们的语言与文化,那是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的;然而,神却全然掌管这整个过程,以致他们所写的成了从神自己而出的。「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20~21节)。
我们对真理的确信是基于圣经的启示。
最后的反思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
经历或真理?飞机的左翼或右翼?爱或正直?研究或事奉?传福音或门徒训练?车子的前轮或后轮?主观的知识或客观的知识?信心或顺服?
所有错误的对立都该下地狱!因为它们产生了假神,它们竖立起偶像,它们扭曲并曲解了我们的心灵,它们开始把教会带入激烈的摇摆不定状态,摇来摆去的结果只有分裂了基督里的弟兄姊妹。
事情的真相是:耶稣基督是万有的主——是真理的主,也是我们经历的主。圣经坚称我们必须将每一个心思夺回,使之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十5)。
新兴教会的领袖如果想要成为长久的先知性呼声,结出持久的果子,而不逐渐陷入渐次增强的宗派主义、甚至(在最糟的情形下)彻头彻尾变成异端,至少必须仔细聆听他们的运动所受到的批判,因为他们显然也希望别人聆听他们。他们需要花比现在更多的时间仔细研读圣经和神学,纵使可能得减少他们用来了解自己置身其中之文化的时间。他们需要更加努力不曲解历史和神学,不以夸张的手法嘲讽反对他们的人,也不玩操纵的游戏。而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乐于接纳圣经的所有范畴,具有圣经的平衡与凝聚力——正如我们在上一章所看见的,包括圣经论及真理的话、人的认知、和相关的事。
他们如果设法做出这种自我修正,少点担心谁是属于新兴教会,谁又不是,比较费心学习同时要忠于圣经、又有效把福音传给我们文化中越来越多的圣经文盲,最终可能可以保留他们运动的成果,而且帮助那些在文化上比他们保守的弟兄姊妹学习重新与文化接合。
(全书完)
卡森
D.A.Carson,Ph.D.,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卡森乃世界知名的新约圣经学者,现为三一福音神学院的新约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at 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 in Deerfield,Illinois),于1978年晋身该院教授团之前,曾于加拿大与英国从事多年的教牧工作,亦曾于温哥华西北浸信会神学院任教并担任教务长。他的著作及编著的书超过四十五本,许多皆已由美国麦种传道会翻译成中文出版,除本书外,尚有《约翰福音注释》、《神的全权与人的责任》、与一套七本的「卡森解经讲道系列」:《主耶稣与神的国度》、《当主耶稣面对世界》、《主耶稣与祂的朋友》、《保罗的祷告》、《圣灵的大能》、《成功或成熟》、《十架与事奉》。
———————————————-
认识新兴教会
一位受尊敬的学者,对于「新兴教会运动」进行仔细而多方的评估
「新兴教会运动」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兴奋,发挥了令人惊讶的广泛影响。这是未来潮流,或是短暂的风靡呢?谁是领导者?他们有何主张?
是该对此运动进行成熟评估的时刻了。卡森不单为那些不熟悉「新兴教会运动」的人提供深具洞察力的介绍,也对该运动的神学观点做出纯熟的评估。卡森博士深思熟虑而坦率地陈述此运动的一些缺点,同时承认它对于基督教发出了重要的讯息。作者诚实而公允地提出他的见解。
凡是关心教会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的前景的人,都将发现阅读本书可以增广见闻且振奋人心。
作者说:「每当教会中兴起改革之风的时候,我们不应对此不理不睬。即使有人最终认为这个运动有许多令人担忧的缺点,它仍然可能说出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值得其他的基督徒们来听一听。所以,我试着存尊敬和谨慎的态度去了解他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