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读圣经-撒母耳记1
撒母耳记上1Samuel
在现代版圣经中,撒母耳记分为上下两卷书,它们是两部独立的书卷。之所以分成两部分,是因为当时的书轴较短,无法容纳所有的内容。但撒母耳记上下原本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那这一集,我们先聚焦在《撒母耳记上》。
以色列从埃及为奴之地被拯救出来后,与神在西奈山立约,最终进入应许之地。按说,他们应该忠于神,遵守契约和诫命;早在《撒母耳记》之前,《士师记》就记载了以色列人大量失败的案例,这段时期,以色列人道德败坏、混乱,极需智慧、忠诚的领袖。《撒母耳记》为这种需要提供了答案。
这卷书集中讲了三个主要人物:撒母耳(也是这卷书的名字)、扫罗和大卫。他们三个人将以色列从一群由士师带领的支派,变成一个统一的王国,最终由大卫王在耶路撒冷执政。
这卷书结构精彩,把三个人物的故事编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撒母耳是一位重要的领袖和先知;在第二部分,扫罗的故事里,他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扫罗的故事有两个转变:一是他兴起掌权,却经历了重大的失败,二是他的没落和悲惨的结局。扫罗戏剧性的死亡伴随着大卫令人振奋的兴起。
大卫的故事同样有两个转变:他起初经历了一系列成功,而后惨遭失败;最终,他的整个家族和王国逐渐走向自我灭亡。书的结尾是对前面这段历史的反思。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卷书:
撒母耳记上的第一部分接着讲述《士师记》混乱时期的历史,提到女人哈拿的动人事迹。哈拿不能生育,非常痛苦,但借着神的恩典,她终于生了一个儿子撒母耳。
在第2章,她满怀喜乐,唱出一首让人惊叹的诗歌,里面提到:(1)神怎样抵挡骄傲的人,抬举谦卑的人;(2)在历史中充满了悲剧和罪恶,神依然彰显祂的旨意;(3)神有一天会为祂的子民兴起一位受膏的君王。哈拿的诗被放在书卷开头,目的是带出几个贯穿整卷书的主题,比如:
撒母耳长大后,成了以色列伟大的先知和领袖。当时,非利士人崛起,并成为他们的敌人。在一场重要的战役中,以色列人表现嚣张,没经过祷告,就把约柜抬了出去,把它当作保佑自己打胜仗的法宝。因为他们的傲慢和自以为是,神允许以色列人被打败,约柜被抢走。非利士人把约柜放进他们的神大衮的庙里,但以色列的神不费一兵一卒,用瘟疫击败了非利士人和他们的神大衮。于是,非利士人不想再保留约柜,就把它送回以色列。这里的关键点是:神不是以色列人的法宝,祂抵挡非利士人,也同样抵挡以色列人的骄傲。所以以色列人必须保持谦卑和顺服,才能经历神立约的赐福。
这个故事开启了下一个部分,篇幅比较长:以色列人去见撒母耳,说:“我们也想象别的国那样,立一个王。”撒母耳很生气,就去问神。神说:“他们的动机不对,但既然他们想要一个王,就依从他们吧。”于是,扫罗出场了。
扫罗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身材高大、面容英俊、前程似锦,是做王的出色人选。但他有极大的人格缺陷:不诚实、不正直又不肯认错。这些都成为他没落的原因。他打赢过几场战役,但他的缺点也根深蒂固,导致他公然违背神的命令,最终失去了作王的资格。
上了年纪的撒母耳去见扫罗和以色列人,告诫他们,只有对神谦卑和忠心的王,才会给他们带来益处;否则,他们的王只会带来毁灭。他提醒扫罗,神将兴起一位新的王取代他。此后,扫罗开始走向衰败;
同时,神在幕后兴起了一位新的王,就是毫不出众的牧童大卫。他最不可能成为王的候选人。但在著名的“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中,可以看到,神拣选大卫不是看中他的地位,而是因为他非常谦卑,毫无保留地信靠以色列的神。这件事体现了哈拿的诗歌主题:骄傲的扫罗和歌利亚被降卑,而谦卑的大卫被升高。
从此,扫罗开始慢慢变得癫狂,而大卫却日渐强盛。大卫是扫罗手下的将领,百战百胜,声名远扬。扫罗非常嫉妒,开始追捕大卫,想杀死他。大卫没做错什么,却只能逃走,在旷野等候。这也显出他的品格:他本来有几次机会杀扫罗,都没下手。相反,他相信,尽管扫罗邪恶,神仍会为他的子民兴起一位王。
引人注目的是,诗篇中很多“大卫的诗歌”写的都是他在这段非常时期的经历,都表达了他对神始终如一的信靠。这部分内容以扫罗与非利士人打仗并战死沙场而结束。
《撒母耳记上》讲述了整本圣经中最错综复杂的故事。其中,对扫罗和大卫的描写很真实:作者把他们突显出来,做人物研究,让读者从他们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扫罗的故事提醒我们,一定要反思自己的人格缺陷,并找到这些缺陷怎样伤害了别人和自己。借着神的帮助,我们要谦卑下来,对付自己的阴暗面,避免扫罗的经历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大卫则提供了另一种榜样,就是如何在生活中忍耐并信靠神的时间:当大卫被扫罗追赶,逃到旷野时,他完全有理由认为,神已经抛弃了他,但他却不这么想。所以,大卫的经历鼓励我们去相信,即使人充满罪恶,神依然按他的旨意行事,叫骄傲的降卑,叫谦卑的升高。
这就是《撒母耳记上》的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