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圣灵的大能
第1章:身体的合一和恩赐的多样性
——哥林多前书十二1-30
1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
2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吧偶像,这是你们知道的。
3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4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
5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
6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
7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
8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
9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
10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11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12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
13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14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
15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16设若耳说:「我不是眼,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17若全身是眼,从哪里听声呢?若全身是耳,从哪褢闻味呢?
18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19若都是一个肢体,身子在哪里呢?
20但如今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
21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
22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23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
24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
25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
26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
27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
28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
29岂都是使徒吗?岂都是先知吗?岂都是教师吗?岂都是行异能的吗?
30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
—、思考哥林多前书十二至十四章的论述背景
对于这几章圣经背景的现代意见,不仅都已经收录在注释书中,而且也收录在最近的几个研究报告中【注释1】,不需要在此重复。我只打算概述自己的结论。从哥林多前书第七章开始,保罗似乎在回答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哥林多人在一封信中向他提出的,他开头说:「论到你们信上所提的事」(七1)。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从第七章开始的主题才会变得这样激烈:在某处保罗谈论两性之间的关系(第七章),在另一处他谈论祭偶像的肉(八1及以下)。他可以从妇女在聚会中的祷告和讲道(十一2-16),转移到主的晚餐(十一17-34)、恩典-恩赐和爱(十二-十四章)、和复活(第十五章)。有时候(如同在十二1这里),他用περι δε(peride,论到)这个措辞来开始一个新的主题。但是,在他的谈论中有三个突出的特征。
第一,在哥林多的问题中,一个共同的因素是过度实现的末世论【注释2】。保罗把教会放在两种看法产生的强烈张力之中,这是常见的事,这两种看法就是看神已经成就的「已经实现」的观点,和看祂仍要去作的「尚未完全实现」的观点。天国已经破晓,弥赛亚正在掌权,关键性的胜利已经实现,死人最终的复活已经在耶稣的复活中开始,圣灵已经被浇灌在教会中,作为承受应许产业的凭据和末世收割福分的初熟的果子。然而,天国还没有达到完满实现的丰富,死亡仍然实施着可怕的能力,罪必须被克服,黑暗的反对势力与我们极其凶猛地争斗。新天新地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张力中保持平衡是教会成熟的关键。如果我们只从尚未完全实现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主义者的末世论上),我们可能不仅是在玩一个无止境的推测游戏,而且我们也可能轻视已经发生的道成肉身、十字架的工作、和耶稣的复活之高潮的特性。我们也许是这样渴望着将来,使得我们忽视了神在过去所作的事,不抱持着热切感恩的心来服事祂。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只从基督已经成就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把注意力集中在已经实现的末世论上),就会陷入许多哥林多信徒所犯的错误中。我们也许感到,作为君王的儿女,我们有权利得到无限的福分;我们甚至让这种姿态改变我们的信仰结构,直到我们坚称自己所经历的重大恩典就是真正的「复活」,再也没有其他的复活等着我们。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最近的一本十二至十四章的注释书才把第十五章也包括在内。【注释3】哥林多人的末世论,也许受到某类希腊文化中二元主义的影响而更加强化,这种二元主义对现在的肉身的存在采取黯淡的看法,同时又大大地误解了属灵活力的实质。哥林多人过度实现的末世论表现,也许没有比在第四章更强烈的了,保罗以相当愤慨和讽刺的口气写道:「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豊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林前四8)。保罗继续写道,使徒们被当作渣滓;哥林多人却在卑贱人之上,而且想到他们自己,是如何地充满知识和智能而沾沾自喜。可以说,保罗在哥林多面对的许多教牧问题的背后,就是这种过度实现的末世论,它也与第十二至十四章的主题相关。
第二,哥林多教会是一个分裂的教会。不仅从一章十二节记录的派系名称上(「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和这卷书前四章所讨论的内容上,可以看出这一点来,而且从弥漫在七至十二章中的论述风格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可以把它称为「是的-但是」的论述形式。如果教会中的人对一个问题持不同看法,保罗的目的,不仅是从使徒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提出他的判断,而且是要使争战的派系和好。为了这样作,事实上,他依次向每一个派系点头,并说:「是的,是的,你们这一方有些真理的东西,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你们——但是……。」对于那些比较倾向苦修的人,他写道:「男不近女倒好」(七1);【注释4】然而他又继续说:但是,婚姻有助于减少淫乱,而且无论如何,婚姻都是神所赐美好的礼物(七2-7)。在第八章,他承认说,基督徒知道偶像没有真实的能力,其本身也没有任何邪恶,因此祭过偶像的食物不可能经过了某种有毒的转化,对基督徒造成危害(八1-6)。然而,他继续说道:「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八7),他是在指哥林多敎会的其他基督徒;在此基础上,他设立了一些调解的原则。
并不是在哥林多前书中的每一个「但是」,都可以找到保罗想要使争战的派系合一的考虑;有一两次,使徒保罗采取了直接反对这个教会的立场(例如,「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
不是称赞你们」〔十一17〕)。然而,这个特征十分普遍,使我们必须在「但是」出现的时候,询问它的后面还跟着什么。「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但是〔《和合本》未译〕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十四5上、18-19)【注释5】。毫无疑问,保罗在这几章圣经中的主要关注点,是要降低某些人过分高举说方言的地位;但是,在这些经文中,他首先跟说方言的人达成一致。在这些经文中,保罗是否也有对不说方言之人的劝告呢?
我想是有的,虽然它们没有出现在任何类似「是的-但是」的论述之后。在讨论的末尾,保罗写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十四39)——这肯定是表示确实有人这么作。他们不能够靠自己成为说方言的人,因为不仅说方言的人可以从说方言中得益处,而且保罗所说的话中,丝毫没有要求废除这种恩赐的意思【注释6】。并且,在第十二章的隐喻中,有些人似乎感受到其他人的恩赐的威胁,因此就有某种形式的退缩(十二14及以下)。在这两章的经文中,唯一威胁到人的恩赐就是方言的恩赐【注释7】。
事实上,这样的思考是重要的,因为有些学者主张说,保罗关于教会内部分裂的讨论在第四章就结束了【注释8】。他们说:从第七章开始,保罗就忙于回答哥林多人的来信,这封信必然来自全教会,而不是教会内的某些派系;保罗的回答,表明哥林多敎会的分裂比较多在对保罗的态度上,而不是内部的分裂。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首先,这似乎把七至十六章与一至四章中,我们所知的党派主义分离开来。其次,一封信可能来自整个教会,却带着争辩的语调,所问的问题泄漏了教会内部不同的意见。毕竟,如果教会在她所提的问题上意见统一,我们就不清楚哥林多人为什么要提问题(除了可能有些纯理论的问题外)。最后,我们要仔细查考这三章圣经中间的一章,是这样强烈地着重爱,使我们不难理解哥林多教会异常地缺乏爱,无疑这又是因为党派主义的缘故。
第三,这几章经文主要关注的是会众聚集在一起时的行为。当然,第十一章也关注这一点;但是,当我们试图在几个关键的地方(例如,「在教会中」〔十四19〕;「你们聚会的时候」〔十四26〕)把这个观点跟论述的思路融合在一起时,这个看见就变得尤其重要。
这些思考已经为解经作好准备,我们现在就来看经文。
二、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对「属灵」的意思之影响(十二1-3)
这几节经文有五个主要的转折点。
1.Χáρισμα(charisma恩赐)一词在保罗书信中的用法
新约圣经中,这个词在保罗书停中共出现过十六次,在彼得书信中出现过一次(林前四10)。它显然跟χáριζ(恩典)一词同源,其最原始的意思是恩典所赐的某样事物,你也可以把它说成是一个「恩典的礼物」。不是保罗创造了这个词语,那样说的话可能太过了,虽然大家都承认这个词在保罗以前的出处都存在文本上的问题。【注释9】但是,对于这么喜欢讨论恩典的使徒保罗来说,把注意力集中在恩典的事情、恩典的具体化、和恩典的礼物上,这显然是适合的。
比较重要的是这个词所指的是什么。在哥林多前书十二至十四章以外,保罗在一段论及彼此激励信心的上下文里,说他希望在与罗马人见面时,把「属灵的恩赐」分给他们(罗一11);这个词也指产生生命的「恩赐」,这生命胜过了由亚当的过犯带来的死亡(罗五15-16,此处,这个词也跟δωρημα〔礼物〕平行使用);它也指神的恩赐,在基督耶稣里的永生,唯有它能够偿付罪的工价,就是死(罗六23);它也指拣选以色列人,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罗十一29);也指在罗马书十二章六至七节列举的「恩赐」:说预言、作执事、教导、劝化、施舍、治理、怜悯人。这些就是在罗马书中的用法。在哥林多后书一章十一节,χáρισμα(charisma)这个词是指,因为许多人的祷告而赐给保罗的「恩惠」——大概是从一次「死亡的危险」中被拯救出来,什么危险则没有细说。这个词在教牧书信中出现过两次。在提摩太前书四章十四节,提摩太被教导说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就是从前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借着预言赐给他的;但是圣经没有进一步明确说明是什么恩赐。与此类似,在提摩太后书一章六节,他被教导说要「将神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这恩赐是借着保罗按手赐给他的。从这两处经文,也许我们可以推测说,这恩赐是他被呼召来承担的服事,但因为胆怯和不足够的自我操练,正面临减弱的危险。在彼得前书四章十节的用法,把「恩赐」和「恩典」紧密地联系起来: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χáρισμα,charisma)彼此服事,因此以不同的方式来管理神的恩典(χáριζ,charis)。
现在,除了在哥林多前书里的例子以外,我们已经仔细查考了这个名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的所有例子。在哥林多前书第一章,保罗向哥林多人保证说:他们在等候主再来时,不缺乏任何「属灵的恩赐」(虽然有人可能会怀疑:这样属灵的丰富跟主再来时那要来的荣耀比起来,还算得了什么〔一7〕)。在一个最令人好奇的例子中,保罗告诉他的读者说,每一个人都从神得到一项特别的恩赐——这个人得着这样的恩赐,那个人得着那样的恩赐——在上下文中,「这样」和「那样」是指结婚和独身(林前七7)。一个人想必不能同时享受这两样χáρισματα(charismata)!剩下的五个例子都出现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这个词在十二章四节用来指各种不同的「恩赐」,也出现在十二章三十一节上半节(《新译本》翻译为「你们却要热切的追求那些更大的恩赐」)。最后,这个词有三次以复数的形式来表达医病的恩赐(十二9、28、30)。《和合本》与其他中文译本在十二章一节、十四章一节与十二节提及「属灵的恩赐」,但原文并没有χáρισμα(charisma)这个词。
有这么多的原始资料。我们该如何研究它们呢?首先从表面的开始着手。很显然的,保罗没有把这个词当作一个术语,单单用来指一系列超乎常理的恩赐,比如医治和方言。它不仅可以包括像劝化和慷慨施舍这类的恩赐,也可以重复用来指救恩本身——更不用说独身和结婚的恩赐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基督徒都是有恩赐的人。另外,如果这个词可以扩展到独身和结婚,每一个人,无论是不是基督徒,都是有恩赐的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从神领受了恩赐。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不愿意谈论「灵恩运动」,除非给我空间来定义所用的词汇;因为它似乎把神恩典的丰富给删减了,这真可怕。然而,在澄清保罗用这个词所指的范围以后,我就要接受这个公众创造的词汇,来谈一谈「灵恩运动」。
然而,如果灵恩运动不应该把χáρισμα(charisma)这个词看成是一个术语的话,那么在这个领域的其他主张也不应该如此看待它。葛劳(Grau)、盖士曼(Kasemann)、和邓恩(Dunn)已经作过这样的尝试【注释10】;然而,这些尝试不能说是成功的【注释11】。认为这个词仅仅指基本的救恩,或者仅仅指由圣灵直接给予的具体的行为或事件,却不是以个人的「天生的」恩赐为基础,这样的观点是简化主义的思想。一方面,我们一定不能把罗马书六章二十三节(「神的恩赐……乃是永生」)的χáρισμα(charisma)当成其他所有χáρισματα(charismata)的来源;因为这个词在罗马书六章二十三节所指称的(亦即,永生),尽管可能是其他所有χáρισματα(charismata)的来源,但是,「在词汇语义学的领域,把一个述语(在一个指称的表达中)所指称的对象跟它的意义相混淆,这是错误的,而且使人对罗马书一章十一节、哥林多前书七章七节、哥林多后书一章十一节、罗马书五章十五节和十一章二十九节作了牵强的解释。」【注释12】另一方面,这个词是否在哥林多前书十二至十四章取得了半术语的意义,即表示具体的事件或者行动,关于治理、说预言、教导等等的明确事件或场合,这一点并不清楚。邓恩运用这个区别,仅把charismatic这个词应用在明确的行为或事件上,拒绝用它来指潜在的、或者暂时看不出来的恩典的恩赐【注释13】。没错,在哥林多前书十二至十四章以外,这个词绝对没有那些意义;但正如韩菲尔(Hemphill)所说的,即使是在这里,如果保罗认为χáρισματα(charismata)主要是指圣灵所赐的事件或行为,那么他就可以指出,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够具有或者拥有这样的恩赐,从而抑止哥林多人的许多自吹自擂。但事实上,保罗却坦诚地谈论到人们拥有某些恩赐,并且教导人们使用他所拥有的恩赐。【注释14】
所以,很显然的,保罗希望在这几章特别讨论的「属灵的恩赐」,是神恩典的恩赐。要更多探讨这一点之前【注释15】,我们必须先讨论另一个关于属灵恩赐的词汇,然后讨论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
2.Πνευματικων(pneumatikōn)的意义
保罗用「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十二1)来开始这一章的论述,他这么说是定下了随后三章经文的论题。因此,翻译成「属灵的恩赐」的这个词显然是很重要的;然而,它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难以确定的、模棱两可的意义。在保罗的用法中,可以把这个词当作阳性词,指「属灵的人」(见二15,三1,十四37),或者是中性词,指「属灵的事物」(即「属灵的恩赐」;见九11,十四1,十五46)。这里是哪一种意思呢?两种解释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而这几章经文结束时用它来指人(十四37),这个事实可作为赞同它是阳性词的一个理由。但在这处经文中,保罗不是在讨论属霾的恩赐的性质,而是在谈论属灵的人的本质,尽管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显然是相关的。这对解释头三节经文(十二1-3)的方式也带来直接的影响。然而,这个词有可能应该当作中性词。毕竟,它在十四章三十七节虽然是指属灵的人,但它也出现在十四章一节,指属灵的恩赐。更重要的,在某些方面,这个词跟χáρισματα(charismata)一词在概念上是相似的,而后者从来没有用来指人。
需要认清的关键点是,在十二章一节,保罗正在提到哥林多人来信上的一个问题。他们到底向他提出什么问题,会产生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呢?由于我们马上就会清楚的一些原因,我认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至少有一个是类似这样的:「属灵的人(πνευματικοι,pneumatikoi)的可靠证据就是属灵的彰显(πνευματικα,pneumatika),真是这样吗?」我认为,这个问题含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属灵的」哥林多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难道……不是真实的吗?」「不属灵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较像这样:「肯定……不是真实的,是吗?」保罗在回答时提到他们关于「属灵的问题」的讨论(περι δε τωυ πυευματικωυ,peri de tōn pneumatikōn),知道他的读者会由此意识到他所要开始讨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