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虔敬的奥秘

第一章:认真对待信仰

如果一个人突发抽搐,当务之急是让他缓解症状,但长远来看仍需诊察其根源并加以治疗。今天的教会,包括普世圣公会亦是如此。普世圣公会人数超过七千万,在亚洲和非洲发展迅猛。加拿大圣公会公然决定祝福同性结合,就如祝福婚姻一样;此外美国也祝圣了一位同性恋者为教区主教,此人无耻地处于同性“结合”中。这些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全球圣公会。一些施压团体和领导联盟出现在圣公会的“老西部”(英国、北美和澳大利亚),他们决定为同性结合而战,直到其得到完全认可。由此引发的各省、各教区、各教会之间及其内部的冲突越来越尖锐,看来这些无望在近期结束。

我们要问的是,引发这些震动的根源是什么?想要超越这些我们需要些什么?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如何从教牧角度看待并帮助男女同性恋者,存在着许多观念上的冲突,而这些冲突来自一个更为根本的信仰上的分歧。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对此进行描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信仰是什么?一个难以掌握的词汇

想要洞悉时下信仰的各种分歧并不容易,因为“信仰”一词本身就难以定义,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而这点大家通常都没有意识到。“老西部”教会在祷告、讲道、阅读和讨论中都寻求一种统一或联合,通常把信仰说成是所有参与敬拜之人持有的共同财产,但是因为没有对其内容进行定义和分析,以致会众多年以来对自己教会的主张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神学家提出主张说,至少是在观念上,信仰不只是正统教义(对真理的信念),更是正统行为(在敬拜和服侍中活出真理,爱神爱人)——他们的说法到目前为止是对的。但是当一些人认为正统意味着许可某种行为,而另一些人却认为正统意味着排除这一行为,那就显明我们对赖以生存的真理缺乏共识,这正是我们现在必须审视的。

我们称之为宗教的各种生活方式(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巴哈伊教、伏都教、锡克教、新纪元和山达基教[Scientology,或称科学教]等等)常被人当做信仰,跟基督教的各种派别(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保守派新教和自由派新教)相提并论。这使我的任务变得错综复杂。此种应用使得所有宗教看上去都本质相似,这似乎是绝大多数后基督教西方人的看法,尽管在教会里这只是少数人的观点。还有,在谈到个体所认为的将来时,我们也用信仰一词。(比如:科学会使地球免于毁坏;今后将不再发生类似1929年的经济危机;各种失踪的人会活着回来;癌症会被击退;所有阴霾中都有一线希望;诸如此类。)这个词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使得之前基督教的精确度消失不见了,以致在现代西方语言中信仰这个词变成了一个含糊的术语,一个温暖模糊的词,不断流转于不同意涵之间。然而在新约里,信仰是个基督教术语,和世俗术语(比如:电脑、股息、飞机、扳手、阑尾切除术、课程表)一样有特定意义,其新约意义直到一个世纪之前仍是具体明确的。我们正是要归回其原本的意义。

当使徒讲到信仰时,他们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基督教的独特本质:亦即在信念和行为上对耶稣基督的委身。神人二性的主,来到世上,为罪受死,死里复活,升回高天,现在掌管宇宙,是天父的摄政王,将要再来审判众人,并把属自己的子民带入荣耀中,在那里属他的人要在无法想象的喜乐中与他同在,直到永远。这就是曾被教导的“那真道”,在起初曾抵抗诺斯替调和论者的信仰(参看保罗在《歌罗西书》及约翰在其书信中所做的);不久这些就被载入历代信条(信条最初是用于教导寻道者基要真理),随着三位一体观念的明确,这些内容从那以后就成为主流基督教的核心。(改教家与罗马天主教辩论是否今世直接因信称义,但是辩论中没有人怀疑真正的信仰包含前面陈述的所有内容。)

所以,在新约中,信仰,即相信,有两个层面,它是对神在基督里自我启示的回应,这回应既是理性层面的,也是关系层面的。信仰不是单单听信——即赞同那“真道”;也不是委身于某个只是人所想象出来的神或基督。基督徒的信仰完全是受其对象形塑的,其本质也完全由其对象决定。这就像印章的形状完全是由一枚固定的章模压在热蜡上形成的一样。正如使徒作者、信经和圣公会基础公文集(信条、公祷书、训诫)所呈现的,基督教信仰对象有三重特性:首先,三位一体的神,创造者,成为救主,始终在历史当中,在基督里使罪人成为新造的人;其次,道成肉身的救主耶稣基督虽不再以肉身与我们同在,却通过圣灵极有大能地与我们每个人同在;第三,圣父和圣子邀请、应许、命令及确保所有接受耶稣做救主并成为他门徒的人,降服在耶稣的权柄之下,按他的教导生活,并且享受与他的团契。

所有这些都记载在圣经里,圣经是神为建立我们的信心而赐的启示之书。圣经中的信仰关乎对福音事实的认识(人物、地点及耶稣基督的工作),对福音内容的接受(罪中得救及有主同在的新生命),对福音所提救主的认识(在生活中跟随救主,舍己、背十架并进行牺牲的服侍)。相信圣经中启示的关乎神的事实和真理,并信靠这些事实和真理指向的那位永活的主,这是真实信仰的一体两面,一个是理性层面,另一个是关系层面,它们像音乐中的二部和声一样交织在一起。这种对信仰的理解需要重建。

前面提到过,现今信仰一词已经变成一个温和又模糊的词,在形容不论是其他何种形式的相信及行为时,其意义与基督教的意义时有重叠,但又与我们所谈的有重大区别。这种对信仰的模糊与对圣经教导的无知和对神话语的怀疑相并行。这些有关联吗?当然有。当教会不再把圣经当做属灵真理和智慧的最终标准时,就会开始在持守传统和顺应世俗间摇摆不定,这种状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对于何为信仰的实质以及如何适当地拥抱并活出信心的不确定性就必然增加。

目前对圣经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路径,学者们对圣经含义的争论亦渐渐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围。所以即便把圣经当做标准,困惑和不确定性会减少吗?这是个好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花比以往更长的时间来更加努力地学习圣经。

圣经是什么?信仰与说话的书

当今教会中大多数人甚至从未把圣经通读过一遍。把从头到尾通读圣经当做敬虔操练的基督教古老传统几乎已经消失。所以我们假定读者没有圣经知识的基础,从零开始介绍圣经。

圣经由六十六卷书组成,历时一千五百年成书。后二十七卷在一个世纪内完成:四部关于耶稣的叙述被称为福音书,一本初代基督教的记录叫做使徒行传,二十一封由权威教师写的教牧书信,以及一本耶稣基督最后通过口述和异象亲自赐予教会的劝诫。所有这些书卷都在讲述:人的生命因着并为着曾被钉十字架而今已得荣耀的神子而被超然地更新,他充满每位作者的视野,接受作者的敬拜,并决定每处经文中作者的思维方式。

圣经中宣称这位耶稣基督成就了基督教出现前的三十九卷书中的应许、计划和预言。这三十九卷书又分四类:历史书,告诉人们神怎样呼召并教导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家族)来敬拜他、服侍他并以他为乐,预备他们迎接耶稣基督的到来;先知书,记载了通过先知传达给以色列人的神的信息,包括警告、盼望以及对忠心的呼吁;诗歌书,包括献给神和有关神的颂赞(《诗篇》),以及对男女爱情的歌颂(《雅歌》);智慧书,是对神启示的回应,关涉如何赞美、祈祷、生活、爱以及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基督徒称这两类文集为旧约和新约。约是指对承诺的委身,基督徒从保罗、《希伯来书》的作者以及耶稣本人那里领受的是:神向自己子民所持守的盟约和委身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从亚伯拉罕时期直到基督的时代,我们可以从经文各处看到该盟约是暂时的,并且有许多限制,就像在钢筋水泥上建造临时木屋。第二个版本从基督时代直到他的再来,就像在原有地基上建造宏伟壮观的建筑。《希伯来书》的作者像耶利米的预言一样称这第二个建筑为新约,并通过基督加以解释(基督是其中心)。新约提供了比之前已知的更美的祭司职分、祭物、敬拜场所,以及一系列应许和盼望。基督徒把基督尊为新旧约真正的中心,旧约总是盼望并指向基督,新约则宣告他过去曾降临,现在在天上活着并为信徒代求,借着圣灵在地上做工,并且将来他会再临;他们认为这就是真正合乎圣经的解经的关键。自基督教伊始,基督徒就一直持守这观点。

基督徒把圣经称为神的话语——在圣公会信纲第二十条里称之为“写下来的神的话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其神圣来源。耶稣及其使徒一直把圣经当做神通过圣灵讲的话。神借着一些人作为中介传递信息,这些人的心被神感动,以至于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下神要他们写的内容。神命定他们所写的被纳入到他计划的整本圣经中。圣经的性质因此完全是神设计的,它可以也必须被当作神通过人类作者所作的自我见证,也就是默示(inspiration)。第二个原因是其神圣职能。当圣灵让我们明白经文内涵时,圣经就揭示了神对我们的心意,如此就使得我们“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4-17)。圣经传递关于神、他的恩典以及他儿子的信息这一特性是圣经的媒介作用。你说的话形式上是用口头所做的表达,实质上则是思想的抒发,同样,圣经是神的话语:形式上是由上百万词语汇集而成,实质上是神对我们取之不尽的、以基督为中心、以救恩为目的的自我启示。圣经既是神赐予的,也是神借之赐下了他自己,因此它是历代基督徒信仰的标准。

基督教称圣经为正典(canon),表示其作为标准的地位。Canon是个希腊词,意思是测量的杖,也就是标准。有人质疑这六十六卷新教正典是否把所有应该涵盖的经卷都收进去了,或者会不会有些经卷不该被包括在里面,但这种质疑是毫无根据的。以下三点是不争的事实:(1)我们的旧约正典是耶稣出生前在巴勒斯坦地区形成的;(2)初期教会确认由使徒执笔并/或使徒认可的文献具有神的权威,因此补充了旧约圣经;并且(3)他们也宣称旧约是基督教经书,预表了弥赛亚耶稣基督并伴随他而来的神国及新生命。

我们也没有理由担心教会在公元二至三世纪面对伪造的福音书、书信及历史著作时会弄错,尽管这些作品声称出自使徒之手。早期教会识别出了真正的使徒著作,并把其他的排除在外。正典之外也没有其他任何文献有资格被考虑纳入正典。在反宗教改革的特伦托公会议上,罗马天主教把十二卷前基督教次经纳入正典,这十二卷书是五世纪时哲罗姆从旧约圣经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中发现并加入他的拉丁文译本(武加大译本)的;但是由于这些书卷从未出现在耶稣熟知的巴勒斯坦希伯来正典中,该会议的决定必然是个错误。只有列在圣公会信纲第六条和出现在所有印刷成册的圣经中的那些经卷,共同构成了神话语之正典,不多也不少。

所有属神的人都认同圣经作为神的话语具有权威——神的权威!其意思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但主流的理解是:权威意味着支配的权力和主张。权威有时是被赋予的,比如把权力赋予政治领袖、军官、队长、警察等,但这里说的权威是固有的。神有权威是因为他是神,我们应当俯伏在他的权威之下,因为我们是他造的。谦卑并且向神敞开的人,在阅读和研读圣经时,或听别人宣读和教导圣经时,能意识到神是我们至高的、道德完美的、令人敬畏的创造主,认识到他在告诉我们有关他和我们之间关系的真理,并且领会到他在呼召——其实更是命令——我们信靠他并忠心于他、悔改并调整方向、舍己并顺服,把这当作通向他要我们现在体会并在今后享受的生活的道路。所有这些都以耶稣的言行为中心,他是教会永活的主,我们一再感受到他从书中走进我们的生活,为要接管并改变我们的人生。人们经历到,圣经是一本会讲话的书,它主动说话,把我们引向圣父和圣子,他们借着圣经亲口说话,赐给人赦免、接纳和新生。圣经的权威不单单在于神校正我们的心思意念,也在于神捕获我们的心,使我们完全委身于主耶稣,做他的门徒。所以我们在研习圣经时应当存敬畏之心,处理其中问题时当谨慎并要祈祷。不应存任何猎奇心理,而应追求与神关系的进深。他创造了我们,爱我们,寻找我们,并借着主耶稣基督宽恕我们的过犯,赐给我们平安和行义的力量。

现代社会对这种读经方法几乎一无所知。教会要恢复、实践并在各处宣扬这种研习圣经的方法和态度,这至关重要。

两个世纪以来,在新教团体中,圣经和其他很多前现代事物一样饱受怀疑:圣经被指控在事实上存在错误、在灵性上缺乏正确判断、在伦理上无关紧要并在整体上反人类。曾几何时,多数西方人都了解那本“好书”里能够指引人们生活的一些内容,然而现在几乎没人知道或在乎圣经讲了些什么。不论家庭还是学校都不教授圣经,而且据说主日学虽然热衷于圣经故事,却未能让孩子们对圣经有整体的认识。虽然对圣经的批评和怀疑不断受到强烈反驳,但这却没有改变世俗的思想,也没有消除基督徒中对圣经的无知。然而,对圣经无知的后果是悲惨的,因其终将导致对神的无知。今天教会的当务之急或许就是在人们心中重建圣经信息的真理和智慧,以使他们明白,若要享受与神美好的关系,就需要了解圣经。

神是谁?信仰和三一神

我们看到,认真对待信仰意味着认真对待这一事实:基督教拥有神所赐且永不改变的真理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圣经,把它当做我们满有权威的神启示自己的话语。因此我们当按圣经里启示的样子认真对待神。现在我们得看看神是什么样的神。

曾有个当代神学生,在回答了一个很宏大的考题后稳拿了个A。考题问:“耶稣基督对我们所处的后现代有何意义?”回答只有三个字:“无所谓。”这道出了今天人们如何看待神:神这个词成了蜡做的鼻子,人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甚至捏得完全没有了鼻子的形状。幻想终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必须了解有关永存之神的真理。当审判的日子,我们都将面对这位神;在今天,我们若允许圣经对我们说话,神就让我们遇见他。以下是圣经中关于这位神的简略描述。

首先,神是圣洁的。这即是说,神与我们迥然不同;他很奇妙,有时又很可畏。圣洁是个圣经术语,强调神之为神的特性,是神的诸多属性综合起来而有的特征——无限和永恒;全能、全在、全知;全然纯洁公义;完全忠于自己的目的和应许;在他所有的关系中都是道德完全的,并且施与完全不配得怜悯的人类不可思议的宽仁。神在圣洁中当受赞美和敬拜,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彰显其伟大和良善。《诗篇》中很多篇章都表达了这一点。

第二,神满有恩典。恩典是个新约术语,意思是爱那些讨人嫌的和不值得爱的。爱不是由被爱之人的某些特质唤起的激情,而是一个目标——希望其所爱之人优秀且喜乐:爱是给予,不计代价,爱是帮助有需要的人,哪怕对方不值得。新约聚焦在一个恩典的计划上,借着这个计划,神已经拯救并将塑造一个新人类群体来享受与他同在的无尽喜乐,这些人是从当下仍败坏、迷失的人类中选出来的。

第三,神是三位一体的。三位一体是教会用语,用来描述神内在的“既是一、又是三”的本质。教会创造该术语,是为了清晰呈现圣经已经启示的真理。新旧约均确认只有一位神,但新约清楚地告诉我们,神的三位格像个团队,一起实施拯救罪人和建立教会的恩典之工。首先是圣父,他计划了一切,派他儿子降世为人,并代替他的子民死在十字架上,使他们免受审判,得称为义(就是被赦免和接纳),成为神家里的成员,成为后嗣,只要他们相信耶稣。然后是圣子耶稣,道成肉身的神、天父的仆人、我们的中保,为我们死,为我们复活,为我们掌权并将为我们再来。他是我们的救主,我们蒙召成为他的门徒,我们当永远尊崇他。最后是圣灵,这位执行官是圣父圣子创造、供应及赐予恩典时实际的执行者。他把我们引向基督,让我们看到自己需要基督,呼召我们跟随基督,当我们接受基督时使我们与基督联合,借着圣礼、祈祷和团契更新我们,他在我们的新生命中,并借里面的生命让我们预尝天堂的喜乐。正如这三位一起成为祝福之源,他们也一起成为赞美、祷告和祝福的中心。新约作者们不断讲到这些。

我们在谈什么?不是三神论,那是说三位互不相干的神在合作,这最终会成为一种多神论。这里讲的也不是形态论,那是一个人分扮三个角色,像彼得·塞勒斯(PeterSellers)在《核战狂人》(Dr.Strangelove)里演的那样,其实是神体一位论的一种。不是的!圣经不容忽视地暗示这样一个教义——独一的神具有三个位格的“三而一”模式——你或许会说,这种三位一体论在新约里就像糖融化在搅动的咖啡里那样处处可见。这个事实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是的。(毕竟我们只是受造物,发现我们对造物主有无法理解的地方一点也不奇怪。)这是新约启示的神圣团队诸位格间相互关系的一个确据吗?又讲对了!这是一个虽然我们不理解却需要确实相信的真理吗?的确如此!所以我们接受它为由使徒传承的可靠信仰,而教会使用的三一神论术语将之安全地保存起来,我们在继续探讨下去时要小心,不可忘记这一真理。

第四,神为人类设立行为的典范和界限。他的道德律出现在“十诫”及之后更详细的摩西律法中,也出现在先知书、耶稣的登山宝训及其他教导中。律法,在希伯来语中叫做妥拉(torah),这个词语原本不是指公共法规,而是家庭训诲,颁布时带着先辈的权威、美好的祝愿,为要建立家庭。我们当认识到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神的律法表现出他圣洁的意旨并反映出他圣洁的本性,这律法适合被造人类的需要,使他们在遵守后有丰盛的生命。可以说这是创造者给人类的快乐生活指南,漠视它不单得罪神,也会毁掉我们的生活。神创造了我们,救赎了我们,让我们可以彰显他的形象,这不仅包括合乎理性且成熟的智慧,也包括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完美道德。他说:“你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1:15-16;利11:44)这意味着以顺服之心去爱,去敬拜神,并且以智慧之心去爱,去服侍人。我们总要讨神的喜悦;无视他,无视其他人,无视给我们的行为准则,这就是罪,需要悔改才能得到神的赦免。所有的罪都是确定无疑的越界,哪怕出于好意的犯罪也得罪神。圣经描述了很多神看为恶的行为模式,并明确禁止人去行。

新旧约都有一个严格的准则:性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有多强烈——只应在一夫一妻的婚姻中得到满足,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品尝的性愉悦可增益夫妻关系并促成生育。同性性行为是圣经明确禁止的。对这种行为的欲望必须竭尽所能靠着神的能力加以抗拒——正如对付其他引人犯罪的欲望一样。可以说,所有基督徒都在与某种形式的同样难控的欲望进行持续一生的争战,然而几乎没有什么欲望像同性恋那样,在西方社会,甚至在一小部分圣公会和其他教会中被称赞、粉饰。当然,拒绝任何形式的不当性行为都会有一种感觉,用耶稣的比喻来说,就像砍掉一只手或一只脚,或挖掉一只眼睛,就如去掉你的一部分,是你感觉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圣经要求我们在生命旅程中不断坚决抵挡各式各样的试探,所有这些努力在短期里都会有这种相似的感受。C.S.路易斯在《开往天堂的巴士》(The Great Divorce)中如此描述:一只贪欲之蜥在一个人的肩膀上不停地低语,告诉他没有这些欲望人生就没什么好留恋的。但是让神处理掉那只蜥蜴,那人就会得到无法想象的自由。同性恋者面对的属灵争战不是只有他们才会面对的。我们都知道罪恶的欲望会怎样伪装成一个特例,好使常规给它让路,我们也很清楚知错犯错后那种无比沉重的罪咎感。对同性恋者的教牧关怀与对我们所有人的教牧关怀一样,包括加强每个人的自身力量来识别并对抗困扰他们的罪。

这就是圣经中的神——永不改变的神——不管教会身处何种文化。这是一位我们都必须面对的神。在今天这个时代,后基督教的快速变化在不断重塑着西方文化,真理必须在我们的信仰和见证中不断被强调。神是同一位,耶稣是同一位,基督教的核心与公元一世纪时一样,当时的异教徒世界完全被使徒们的见证颠覆了。

哪里出了问题?信仰及圣经真理的衰退

如前所述,神的真理当在神的权威中借着神写下的权威话语传递,理性当道,就是在信仰的领域自己说了算,其结果真的让人沮丧。随之而来的是:相对主义——废除一切信仰和行为的绝对标准;怀疑主义——怀疑一切长期存在的信念,似乎其古老历史本身自动摧毁了其可信性;多元主义——人们在混乱的处境中接受各种不相容的学说却对哪个都不认真;不可知论——“不知道”“不确定”“我不懂”“我放弃”“别烦我”等类的心境。我们今天对这些主义都很熟悉,它们在外面大肆招摇,也潜入教会。结果基督的教会令人痛心地软弱了。

大多数西方新教教会都曾经过的这一衰落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圣经批判、进化论、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及科学实用主义对圣经教导及基督教超自然现象提出质疑,以致整个关于基督、救恩、教会的信息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基督教传统一直高举的教义之确定性也渐渐让人感到似乎没有根据,不可信。第二阶段始于二十世纪中叶,一些教师重新诠释圣经中的叙事,他们否认叙事确凿的真实性(神迹故事,包括耶稣由童贞女所生、身体复活和升天),认为那些是教会及信徒内在体验的象征性表达。他们把圣经法典当作现存最好的世俗公义观念来读,他们宣扬像这样宽松地用属灵喻意式的方法解读圣经才是唯一恰当的释经方法。其影响正如我们看到的,基督教成为有历史延续性的对神有超验感受的神秘主义和一种仁慈的态度,这两者都并非建基于任何历史事件,并且所有这些看上去很可能会洋洋自得地继续存在下去,即使有人说耶稣从未出现过,救人脱离罪的福音只是个传说。

今天在很多教会中——包括加拿大圣公会和美国圣公会,或者我们应该说是在他们的神学院里,在他们的神职人员的思想中,在他们的出版物中,也在他们会众的观念里——存在两种不同的信仰。一种是历史的信仰,也是本书试图说明的;另一种是变质的基督教,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前者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公祷书》中被阐明,它在加拿大1893年的《神圣宣言》(Solemn Declaration)里被赋予宪制地位。后者稍作修改后出现在《加拿大崇拜选用仪书》(Canadian Book of Alternative Services)及1979年的《美国祈祷书》(American Prayer)中。以利亚先知在迦密山上呼吁人们做出清醒的选择:“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王上18:21)这也是对今天基督徒的呼吁。

教会,特别是圣公会,若想要再次影响周围的文化,最要紧的就是要坚定归回有关信仰之真正对象的古老智慧。其他新教教会也是一样。所有认真对待信仰的团体都要联合起来为着这样的回归而努力。

研习问题

1、是否存在没有正统教义的正统行为?如果不存在,原因是什么?

2、正统教义如何导向正统行为?举例说明如何导向或如何不能导向。

3、你会怎样向一个不去教会的人解释信仰的本质?

4、你会怎样向一个不去教会的人解释三位一体的重要性?

5、哪种形式的教牧关怀和团契可以帮助一个人抵挡缠人的试探?

6、如何能够达到并保持基督教道德上的忠诚?

7、这个世界有智慧并且教会要与时俱进,这种说法对吗?为何不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