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支持加尔文主义

奏效的呼召或不可抗拒的恩典?

为什么有些人听了福音就相信,而其他人却没有?这是每一个基督徒都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希望我们所爱的人会归信。这争论的两边立场都受到极多的夸大讽刺。一方面,有些人以为,亚米念派相信人的堕落没有影响意志,尽管人被罪削弱,却仍然可以自由选择接受或拒绝福音,不需要任何恩典的协助。我已在第一章指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至少亚米念和传统(福音派)的亚米念派一般都认为,若不是出于恩典,没有人可以相信。

另一方面是对加尔文主义的夸大讽刺,认为他们教导说,神可以违反人的意愿,把极不愿意的人硬拉进天堂,却拒绝把恩典赐给寻求祂但没有被拣选的人。正如我在下面的阐释,这种夸大讽刺源于他们不幸采用了“不可抗拒的恩典”这个术语(因代表TULIP缩略语的I而被广为使用)。传统上,改革宗神学是把圣灵通过福音在人内心的工作称为“奏效的呼召”,而不是“不可抗拒的恩典”。“不可抗拒”意味着强迫,为了达成目标而对人或事施加压力。我们将会看到,加尔文主义明确否定神会违反人的意愿而强迫他们信或不信。

在讨论拣选时,我已经表明,就神来说,我们的选择是自由的,但是就我们的罪恶状况来说,我们的意志与整个本性都是被不信和敬拜偶像所捆绑着的。加尔文主义不认为,神怎样主动地拯救选民等同于怎样主动地定罪未被拣选的人。神的恩典不但可以被抗拒,而且一直被堕落后的人心所抗拒,直至圣灵打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在基督的脸上看到神的荣耀。我们没有任何中立时刻,需要神主动地叫我们不信祂。我们所有人都在灵性死亡的状态。

外在的呼召与内在或奏效的呼召,其实不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被传讲的道,与圣灵借以赐下使人得救之信心的道,是同一个。然而,有些人相信,其他人却没有信。这是因为借着传道人的口向外传讲出来的道,在圣灵选择的时刻,会在选民的内心发生效应。@5每个人都被召到基督那里,但只有祂的羊听到祂的声音。圣灵借着福音的传讲赐下信心,并且通过各种圣礼肯定和加强这份信心。@6有些人被光吸引,要来接近光,其他人则讨厌光。那些前来相信基督的人,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人(弗二1~5),无法作出回应,直至神恩慈地赐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毫无阻拦地接受他们原本要拒绝的信息(赛六十五1;约一13,三7,六44;徒十三48,十六14,十八10;罗九15~16;林前二14;弗二1~5;提后一9~10,二10、19)。

@5例如,改革宗学者海德格(Heidegger)这样说:“人传讲的、跟圣灵写在我们心版上的是同样的信息。严格地说,是同一个呼召,但其来源和媒介却可以分为两方面:人向外传讲神的话语是工具;主要却是圣灵把这话语写在我们的心版上。”引于Heinrich Heppe,Reformed Dogmatics(trans.G.T.Thompson;London:Allen&Unwin,1950),518。海德格补充说:“呼召的首要效应就是重生”(同上)。

@6见,例如《海德堡要理问答》第65问:“我们既然唯独因信与基督及其一切恩惠有分,这信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是从圣灵来的。圣灵借着福音的传讲在我们心中产生信心,并通过圣礼的施行加以印证”(Ecumenical Creeds and Reformed Confessions[Grand Rapids:CRC Publications,1988],41;见:汤清编译,《历代基督教信条》〔香港: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57〕,193页)。

我们再次看到分别自然能力和道德能力的价值,这是我们已经讨论过的。我们在亚当里自由地选择了与罪和死联合。堕落并没有破坏我们推理、观察、体验、和判断的自然能力,而是破坏了我们的道德能力,使我们无法靠推理、观察、体验、和判断,来到神面前,承认祂为我们的主和救赎者。我们在道德上对神的道是瞎眼的,以致我们无法举目望天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十八13)。问题并非在于我们下决心和采取行动的能力,而是那决心和行动背后的道德判断力,乃是被我们的罪恶自主性所奴役。我们的意志不是独立行动的,而是受到我们的思想和喜好影响。“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一18)。

《第二瑞士信条》(The 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教导说:“因此,关乎邪恶和罪,人并非受神或魔鬼所迫,而是按照他自己的自由意志行恶。在这方面,他有最自由的意志。”至于“属天的事情”,他受到罪的捆绑。“但关于属世的事情,堕落的人并非全然缺乏理解。”虽然他们在重生的最初阶段是被动的,那些已经重生的人却积极行善。“因为他们被神感动,以致他们这样做。—–摩尼教徒(Manichaeans)剥夺人的所有活动,使他变成一块石头或木头。—–此外,没有人会否认,关乎外在的事情,重生和未重生的人都有自由意志,”例如决定要出外还是留在家中。但关乎救恩,他们的意志是被罪捆绑的,直至神恩慈地有所行动。@7

@7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Ch.9(Free Will),in the Book of Confessions(Louisville:PCUSA);见:汤清编译,《历代基督教信条》,160-62页。

更准确地说,《威斯敏斯特信条》(第11章)声明:“神赋予人的意志有天生的自由,这意志既不受强迫,也不受天性绝对的驱使去行善或作恶。”人类堕落以前,其意志完全有选择善恶的自由;但在人类堕落之后,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所有愿意行出与得救有关的属灵良善的能力”,致使每个人“死在罪中,—–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叫自己归信,或在这方面预备自己”。

当神叫一个罪人归信,把他迁移至恩典状态中,神就使他从罪恶本性的捆绑中得释放,并且唯独靠祂的恩典,让他无阻拦地立志行出属灵的良善;即或如此,因为他尚有残余的败坏,他并不完全、或只立志向善,他亦作恶事。只有在荣耀的状态中,人的意志才有完全和不可改变的自由,只作善事。@8

这样的声明反映出一个基本的奥古斯丁共识,并经过宗教改革的过滤。威斯敏斯特的神学家还补充说,神喜悦“在祂指定和悦纳的时候,借着祂的道与灵,有效地呼召”所有选民,叫他们“脱离自己本性中罪和死的状态,进入耶稣基督的恩典和拯救”。神借着“光照他们的心思—–除掉他们的石心,—–更新他们的意志,—–有效地吸引他们来到耶稣基督那里;但他们是最自由地到来的,神的恩典使他们愿意前来”(强调字体为笔者标示)。@9

@8《威斯敏斯特信条》,第9章(编按:原著误植为11章);见:汤清编译,《历代基督教信条》,341页。

@9同上,第10章(编按:原著误植为12章)(有效的呼召);见:汤清编译,《历代基督教信条》,342页。

多特会议确认,神的内在呼召必定奏效。然而,正如堕落“没有消灭人类的本性”,而是把它“扭曲”,因而引致灵性的死亡。“神叫人重生的恩典在人里面运作,亦没有把他们当作石头或木块,也没有废除意志和意志的特性,或使用威力去强迫一个不情愿的意志,而是以喜悦又大能的方式,在灵里复兴、医治、改变、并且使其回转”(强调字体为笔者标示)。@10意志乃是被释放,而不是被侵犯。约翰·欧文说:“如果是遭强迫的,〔意志〕就被破坏了。”@11

@10Canons of the Synod of Dort(1618-19),Psalter Hymnal,Third and Fourth Head of Doctrine,Art.16,p.106=《多特法典》第三和四项教理,第16条;见:汤清编译,《历代基督教信条》,320页。

@11Owen,The Works of Jobn Owen,3:319。

“不可抗拒的恩典”使人产生一个实际因果关系(即强迫)的图像,“奏效的呼召”却意味着一个信息的传递。如果我在一个坐满人的电影院叫嚷:“着火啦!”这效果肯定非常有力(就是大家都会跑出去),但这却不同于违反他们的意愿,强迫他们离开。加尔文派一方面正确地坚持,圣灵的更新工作不只是道德上的游说,不只是一个让人可以遵从或抗拒的温柔恳求。另一方面,他们亦否认圣灵的工作带有强迫性。

这方面我们也许可以从古代一些教父的表述得到帮助,特别是巴西流(Basil)。加尔文亦对此加以阐述:“将行动的起始、万有的源头和泉源归给父;将行动中的智慧、谋略、安排归给子;将行动的能力和效力归给圣灵。”@12因此,奏效的呼召并非一股针对某个对象的非个人性力量,而是圣父传递叫人得生命的关乎圣子之信息,而这果效(即信靠基督)则是借着圣灵奥妙的大能,在我们里面成就的。因此,我们得以明白基督是谁和祂为我们成就了什么,并对父神作出回应,甘愿同意和相信这个救人的信息。当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新创造跟原本的创造一样,亦是经由道和圣灵而发生。当父神说到祂的儿子,事情就发生了!

@12Calvin,Institutes1.13.18=加尔文著,《麦种基督教要义》,壹十三18。

我们在使徒行传十六章14节读到关于吕底亚的归信,经文说:“主就开导她的心,叫她留心听保罗所讲的话。”要是没有圣灵的工作,即使圣父在说话,以圣子为内容,都不能软化她的心。最好的演说家或内容都无法游说我们进入天国,我们需要得到内在的释放,才可以接受外来的福音。因为这个缘故,使用“不可抗拒的恩典”来描述改革宗认信之圣灵奏效呼召的工作,是不正确的词语。《多特法典》说,圣灵“渗透人内心的深处,打开已经关闭的心、软化已经刚硬的心,使未受割礼的心受割礼”,叫“死人复苏”。@13

@13Canons of the Synod of Dort,Third and Fourth Heads,Art.11,104=《多特法典》第三和四项教理,第11条;见:汤清编译,《历代基督教信条》,318页。

这是耶利米书三十一章的语言。这不只是“道德劝说”,仿佛“神做了祂那部分的工作后,是否重生仍然在人的权柄之下”。这也不是强迫。相反,这既是“超自然、最有能力的工作,亦是最可喜、最令人惊讶、最奥妙、和最不可言喻的;其功效不逊于创造之举或叫死人复活”。@14新约圣经把重生与这些神迹相比,是不无道理的。

因此,神的道并非只是圣父关于圣子的宣告,然后由我们自己决定使之成为有效;神的道是圣灵借以从我们内心带出相对之回应的工具。这是施为功能的道(performative Word)。在有效的恩召中,圣灵把我们吸引到一个世界,道不仅描写这世界,也使之存在。圣灵通过这道作工,不但提出、诱导、邀请、和吸引,更实际上治死罪人,又使其活过来,脱离“在亚当里”的身份,进入他们在基督里丰盛的基业。旁观者如今成为这出正在发展之戏剧的演员。当神是剧作家,掌管剧本(救赎)和角色分配(奏效的呼召),我们可以下结论,至少在这个情况下,“新创造”同时是非强迫性和有功效的。@15

@14同上,105=《多特法典》第三和四项教理,第11条;见:汤清编译,《历代基督教信条》,319页。

@15正因为这个缘故,拟人法的理论(例如。莫特曼的理论)实际上更加深了这个因果关系,因为它假设神(或每一位神祇)好比人一样地跟人彼此互动。神的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智慧、永恒性、不变性、自我存在、和三一性,其实保证祂的无所不能不会被用于压制别人。

因此,奏效的呼召不会在没有媒介的情况下发生。神通过福音的传讲带我们进入信心。这传讲不能与道德劝诫混为一谈。这是一个有能力的宣告,不只是教义上的教导,乃是圣灵借此创造了世界,圣父借着祂的传道人讲论的世界。“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来四12)。以赛亚书五十五章10~11节提醒我们:

雨雪从天而降,

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

使地上发芽结实,

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

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

决不徒然返回,

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

在我发它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

在福音中,基督不只是那被应许的,祂就是那应许。“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祂也都是实在的,叫神因我们得荣耀”(林后一20)。如此,我们曾经惯于高唱华特·惠特曼(WaltWhitman)之《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的人,发现自己哼出另一调子。那些曾经“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一18),如今被纳入神向世界宣告的故事中,发现自己“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前一23、25b)。彼得补充说:

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一3~5)

圣父客观地把圣子启示出来,圣灵光照人的内心,叫我们从基督的脸上看到神的荣耀(林后四6;参:约一5,三5,十七3;林前二14),并且释放人的意志,不只是叫他们同意真理,而是信靠基督(耶三十二39~40;结三十六26;弗二1~9;来八10)。重生或奏效的呼召发生在那些没有道德能力改变自己的人,不但发生在他们身上,而是发生在他们内心,赢得他们的同意。神说:“要有—–,就有了—–;”神又说:“地要发生—–,就发生了—–。”因为神的道不只是讯息或劝诫,而是三一神“活泼、有功效”的力量,远超过未必达成目标的恳求、诱导、游说。在这两个情况,都是圣父在圣子里、借着圣灵工作。

归信

区分新生(或奏效的呼召)与归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前面的情况是被动的:三一神通过福音在我们身上和内心工作。我们在后面的情况却是主动的(我们已经被恩典“激活”),因为我们已经从灵性的死亡活过来,进入永恒的生命。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些“时刻”分辨开来,便很容易落入亚米念派的错误,以为悔改和信心引致新生;我们也可能落入极端加尔文派的错误,以为既然新生发生于回应之前,便没有让人作出回应的余地。

新生让我们结出悔改和信心的果子,不是反过来的。我们听到福音,圣灵在我们心中产生信心,让我们接受福音。但我们的归信却是主动的。巴文克指出:“恩典之约(即福音)其实没有要求和条件,因为神为我们满足了祂的要求。基督已成就了一切,尽管祂没有代替我们重生、相信、和悔改,却为我们取得这一切,由圣灵应用到我们身上。”与此同时,圣经仍然有其命令,包括了命令我们要悔改和相信。但这些命令临到我们,并非作为我们必须满足的条件,而是神应许赐给我们的恩惠。

因此,恩典之约确实是单边的:这是由神发出,由祂设计和规划,维持和执行的。这是三一神的工作,并且完全由神的三个位格完成。但神却定意要使之成为双边之约,由人类靠神的大能、有意识而甘愿地接受和遵守强调字体为笔者标示@16

@16Bavinck,Reformed Dogmatics,3:230。

我们被动地蒙称义和被更新,但目的并非叫我们变得沉默和呆滞,而是要把声音还给我们,让我们加入歌颂赞美神荣耀恩典的诗班,并且赐给我们一个感恩的心、有行动的腿、帮助人的手。

在归信方面(与重生不一样),圣经告诉我们:“就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2~13)。这并不是说,在归信方面,我们的救恩便从神在基督里的主权恩典转移为我们的行动和合作,而是说神赐给我们的救恩,借着同一个灵、同一个福音,在一个真实的关系中,叫我们如今在基督里对神活过来的人,成为神的圣约伙伴。除了悔改和相信,我们无法得称为义或与基督联合。但甚至这个回应,也是圣灵通过福音给人类的恩惠。

那是不是说,在重生和称义方面,我们是神恩独作论者,至于重生后,我们却赞成神人协作论呢?绝非如此。我们的信心和感恩的顺服不只是对神恩惠的回应,而是自始至终都借着神同样的恩典在我们里面产生的。在新生命中,圣灵赐下使我们依靠基督的信心,此举不但涉及理智,更多是涉及内心。加尔文说:“信心的认识在于确信,而非理性判断。”@17获得一个新心的恩惠,甚至超越心意的改变。加尔文指出,心中能确认福音,特别要归功于圣灵的工作,因为“人心的不信更甚于其心思的盲目”。@18

@17Calvin,Institutes3.2.14=加尔文著,《麦种基督教要义》,叁二14。

@18同上,3.2.36=加尔文著,《麦种基督教要义》,叁二36。

对不信的世界来说,一种肤浅的快乐和充满娱乐性、却缺乏任何真正目标的普通幸福感,遮盖了他们对死亡的畏惧。除了神的恩典,我们无法充分明了我们的致命伤,或进入神国的真正欢欣喜乐。我们否认自己的罪(不只是罪行,而是我们的罪恶境况),看不到有悔改的必要——至少没有深切地改变心意,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神关系的一切。我们好像耶稣比喻中那个世代的人,他们像儿童在玩葬仪(施洗约翰叫人悔改的事工)和婚礼(耶稣叫人欢欣起舞的事工)的游戏,不知道怎样哀哭,也不知道怎样欢笑。

基督来,并不是要改善我们的生命(用保罗的话,是我们的“老我”),而是要把它钉死并与基督一同埋葬,好叫我们能与祂一同复活,有生命的新样(罗六1起)。悔改(metanoia)的意思是“心意的改变”。圣经说,悔改首先是叫人因律法知罪(罗三20)。耶稣在楼房对门徒的教导,把圣灵比作一位律师,让我们的内心知道神的义和我们的不义(约十六8~10)。但这不只是头脑的知识,而是感性的知识,关乎我们整个人。

我们从大卫在诗篇五十一篇1~9节的忏悔,看到悔改的元素。首先,大卫承认神对他所犯之罪的审判是公义的。他对拔示巴和她丈夫所犯的罪,不只是一个错误或只是未能达到他的潜能,更不是因为他所做的事不是社会认可的行为,首先和最重要的是,他的罪冒犯了神。其次,大卫没有沉浸于罪疚中,而是凭信心转向神无条件的赦免:

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求你使我得听欢喜快乐的声音,使你所压伤的骨头可以踊跃。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涂抹我一切的罪孽。(诗五十一7~9)

正如保罗指出的:“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林后七10)。毕竟,“〔神〕的恩慈是〔为了〕领你悔改”(罗二4)。律法产生的是法律上的悔改(惧怕审判),福音产生的是福音性的悔改,带来真正的改变。大卫的眼目从他自己往外转向有怜悯的神。我们在此也许看到悔改与信心最接近的关连。悔改就本身来说只是感受到被咒诅,直至一个人凭信心仰望耶稣基督。悔改本身是一种决定性的心意改变,带来圣经所谓的“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太三8),或叫我们“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徒二十六20;参:太七16;路三9,八15;约十二24;罗七4;加五22;西一10)。当然,就这方面来说,悔改在这个生命中总是局部性、软弱、和不完全的。悔改亦不是一次性的。正如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Ninety-Five Theses)的第一条指出的:“当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说:‘你们要悔改!’祂是指信徒的一生都应该为罪懊悔。”

圣灵借着律法叫我们知罪,引导我们悔改;福音引导我们相信基督,而这信心使我们恨恶自己的罪,渴求公义。即使成为信徒后,我们仍然会倾向于着眼自己,信靠自己的悔改。我们一定要因律法而对自己的义和罪感到绝望,并且依靠基督。因此,我们从律法感到懊悔,进而信靠基督,进而有福音性的懊悔,并非一劳永逸的事,而是一个典型基督徒生命的不断循环。

根据圣经,满足神的审判和使我们与神和好的,并非我们的眼泪,而是基督的宝血(罗五1,八11)。一首为人熟悉的圣诗〈万古磐石〉(Rock of Ages)这样说:

纵我双手不罢休,不能满足你要求;

纵我热心能持久,纵我眼泪永远流,

仍不足以赎罪疚;必须你来施拯救。

神医治祂打碎的骨头,并扶起祂打倒的人。“但祂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四6)。律法叫我们知罪,使我们开始悔改,但唯独福音可以引导我们像大卫那样,大胆地要求得到神的承诺:“求你使我得听欢喜快乐的声音,使你所压伤的骨头可以踊跃。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涂抹我一切的罪孽”(诗五十一8~9)。

归信不只包括悔改,亦包括信心。我们被拘捕、提审、和定罪,在悔改中转离自己——我们的虚假、罪、和假冒为义——并以信心望向基督,期待着救恩和各种属灵的恩赐。换句话说,我们(像大卫一样)在悔改中承认神公义地定了我们的罪,并且凭信心接受神称我们为义。我们在重生中已一次而永远地向罪死去,并在基督里活过来(罗六1~11)。我们每天都要向着老我死,并且借着“神白白赐给我们的恩赐”而活,这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六12~23)。

信心不只是主观的经历,或正面的心态,也不是一厢情愿。信心的意义在乎相信的对象。在希伯来文,此词的意思是对神的话语说“阿们”,或指依靠神和以祂为避难所。在新约圣经,信心是指通过使徒的见证而信靠基督(林后四13;腓一27;帖后二13;特别是在约翰福音)。信心更常特别用于相信耶稣和祂的话语(约四50,五47;罗三22、25,五1~2,九30~32;加二16;弗二8,三12),信任地依靠耶稣基督(en:可一15;约三15;弗一13;epi加“间接受格”〔dative〕:在罗九33引用的赛二十八16;路二十四26;罗十11;提前一16;彼前二6;参:徒十六34;罗四3;提后一5、12)。把epi与直接受格(accusative)一起使用,或把eis与直接受格(“进入—–”;into)一起使用,强调我们在基督里把信心从自己转向神(约二11,三16、18、36,十四1;罗十14;加二16;腓一29,等)。这种信心被描述为仰望基督(约三14~15,和民二十一9)、饥渴和吃喝(太五6;约四14,六50~58)、到来和接受(约一12,五40,七37~38,六44、65)。这些经文(还有其他很多例子)强调,信心在人称义一事上所扮演的是被动的角色,是接受和安息于基督里。然而,被称义之人的信心亦会积极地产生好行为(雅二26)。

在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中,信心的行动和对象都是一样的。事实上,亚伯、挪亚、大卫、和旧约圣经的其他人物,都在新约圣经被列举为对基督有信心的例子(特别是来十一章)。亚伯拉罕特别是因信称义之人的榜样,是所有相信基督之人的父(罗二28~29,四章;加三章;来十一8~19;雅二14~26)。贯穿新约圣经,一直假定这种连贯性(约五46,十二38~39;罗一17,十16;加三11;来十38;参:哈二4)。伯克富提醒我们说:“律法的颁布并没有给以色列的宗教带来基本的改变,只是引进外在形式的改变。律法并没有替代应许,行为亦没有取代信心。”@19

@19Berkhof,Systematic Theology,498。

保罗时代的律法主义者误解了律法的真正本质——要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不是要引我们自信。神要求我们有信心,并没有把信心变成行为。相反,神命令我们要歇了自己的工,进入祂的安息(来四章)。正如神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多二11),保罗亦谈到信心的到来:“但这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因为“基督已经到来”,“这信仰已经临到”(加三23~25,《中文标准译本》)。再一次,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旧约圣经的圣徒不是因信称义——特别因为同一章经文强调了这一点的连贯性。相反,对保罗来说,这对比在于一个事实,就是前约(西奈之约)是一个外在的管治体制,为以色列成立一个明显指向耶稣基督的宗教和法律实践(因此,四21~31把“两约”作出对比)。但西奈之约没有——并且不能——取代亚伯拉罕的恩典之约(加三15~18)。

新约圣经支持,从亚伯拉罕(其实是从亚当和夏娃堕落之后)到现在,信心的对象一直都是基督,同时亦宣告一个新纪元已经到来。律法本身不能产生信心、希望、或爱,因为罪的缘故,只能把世界放在牢笼中,等候其救赎主(加三22~23),或放在训蒙师傅的监管下,等长大成熟才领受产业(24节)。贯穿使徒行传,基督一直被传讲,对这信息的适当回应是悔改和相信。希伯来书夸奖以色列伟大的先祖,因为虽然他们没有看到应许的成就,却坚信不移(来十一1~十二2)。保罗说,摩西和被释放的跟随者,“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十4)。事实上,圣经说,在旷野之世代的悖逆,乃是“试探基督”(9节)。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