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当主耶稣面对世界
2、主耶稣的怜悯呼召人来祷告
圣经说:“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然后,他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马太福音9:36-38)。在这里,羊群的隐喻变成了庄稼的隐喻,因为主耶稣要唤醒门徒,使他们有他那样的怜悯。庄稼这个词的意思,指的不是福音书中常出现的、代表最后审判的“收割的时候”(例如:太13:49;参:赛17:11,珥3:13),它的意思是“要收的庄稼”(如《和合本》所翻译的),“多”这个字清楚地表明了这个意思。如果“庄稼”“很多”,那一定是指要收割的庄稼。去掉隐喻,主耶稣所说的意思就是,有许多人在等着听天国的福音。人的禾场已经准备好,只等待收割了。他们亟需工人去向他们宣讲福音。
那么,应当做什么呢?我们是否应当开始培训课程,好使我们能够增强传福音的力量?我们是否应当策划招募同工的方法?我们是否应当建立几个地处关键位置的神学院?也许我们应当开始建立两、三个国际基金会,来为这些计划筹款?
从某些角度来说,也许所有这些步骤都很好。但是它们都是次要的步骤,在我们把相当的精力投注在首要步骤之后,才应当考虑它们。首要步骤就是祷告——向庄稼的主祷告,求他打发工人,去收他的庄稼。有一个解经家这样说:“没有人会自发成为一个真诚而忠心的福音使者,没有人正确履行教导的责任,唯有主所兴起、有赐下圣灵的恩赐给他们的那些人,才能如此。我们若是看到缺乏牧师,就必须要定睛仰望他,求他帮助。”
世界充满了罪恶,无论在第一世界,还是在第三世界,是在第二世界,还是在第四世界;也无论是在“文明”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是在民主政体之下,还是在专制政权之下;是在“基督教徒”众多的国家中,还是在以万物有灵论为主导的未开化国家。谁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生命和整个社会是否应当只被雄辩,或者好行为的力量改变呢?只有神的能力才能满足一切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恳求他来做工。
然而,主耶稣说,我们所要恳求他做的工作,就是求他兴起工人!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祈求他来拯救许多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好的祷告。但是却不是这里的焦点。神通常借着方法来做工。这就是我们必须向神祈求的原因,求他兴起工人——他们就是他的方法——来传播福音,显明神国度的能力。这与只是招募同工和培训的工作不同。因为神若兴起同工,他就会把他们所需要的恩赐和恩典赐下,使他们能够迎接这个巨大的表站。我们所任命的工人,若不能享受神的恩赐,就不会比不信主的公务员更好,事实上,反而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对于什么是真正基督徒的工作产生很大的误解,从而造成相当可观的伤害。
在圣经中,有许多重要的经文都谈及在神的旨意中祷告的重要性。在我蒙神呼召来事奉时,有一处这样的经文,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当我在加拿大政府的化学实验室中工作的时候,曾经致力于解决一些空气污染的问题。逐渐地,我对道德的污染比空气的污染更加关注,对于圣经真理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的关心,超过了对于科学发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关心。我丝毫没有意思要阻止基督徒在自然科学领域服侍神。相反的,这是天父的世界,基督徒需要参与其中的每一个领域。然而,对于我来说,我关注的重点和负担开始改变了。毫无疑问,神正借着我的思考,朋友的建议,和我早期的事奉机会等途径,在我的生命中静静的做工。在一段困惑时期的最后,我听到一篇信息,是讲以西结书22章。我记不清那章讲章的内容了,但是却很清楚的记得那段经文。在经文中,神列出了那时的以色列人——尤其是首领,商人和先知——全部的罪恶。那段经文的最后写道:“其中的官长好像撕碎猎物的豺狼,流人的血,灭人的命,为要得不义之财。这地的先知用灰泥给他们粉刷墙壁,为他们见虚假的异象,行骗人的占卜,说∶『主耶和华这样说』,其实当时耶和华并没有说话。这地的人民常常欺压人,惯行抢掠,亏待困苦穷乏的人,毫无公理地去欺压寄居的人。”
最严厉的控告还在那一章的最后。神带着深切的悲痛、厌恶和愤怒,说:“我在他们中间寻找一人重修墙垣,在我面前为这地站在破口之处,使我不毁灭这地,我却找不到一个。所以我把我的忿怒倒在他们身上,用我烈怒之火消灭他们,把他们所行的报应在他们的头上。这是主耶和华的宣告。」”(结22:30-31)。很明显的,主所寻找的人,不一定是有份于先知或祭司职分的人;他是那能够站“在我面前”的人——也就是以代祷者的身份站在主的面前。我想起了有关摩西住在金牛犊事件中的描述:他代表百姓,祈求神不要除灭他们,哀求神怜悯他们。但是这个时候,当神看他的百姓时,他无法找到任何人能够担当这个角色,没有一个这样的人。
我希望自己能够说,我一向忠于神的呼召。然而很羞愧,我不能这么说。但是我承认,我们所面对的最大问题,会在我们的膝盖上解决。这并不是说(我再说),我们除了祷告什么都不该做;而是说,若没有祷告,我们什么都不应当做。如果神却是习惯使用一些方法,我们也总是把焦点放在方法上,甚至忘记真正有意义的工作必定是神作的,我们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可能世界上也存在着一些很属灵的基督徒,却对世界没有益处,但是我还从未见到过这样的人。我倒是知道有很多人,他们很属世,却对天国和世界都没有益处。
主耶稣的怜悯产生祷告和祷告的呼召。如果我们没有祷告,可能是因为我们缺乏怜悯。或者,可能我们有怜悯,但是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及解决方法是错误的,充其量只有使我们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次要的解决方法上。但是如果我们有像主耶稣那样的怜悯,和他所看到的人们最急迫的需要和解决方法,我们应当学习向庄稼的主祷告,求他差遣工人,去收割他的庄稼。
3、耶稣的怜悯产生了门徒的使命(马太福音10:1及以下)
祷告的命令很重要,但却不能代表一切。正如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没有使命的祷告也是如此。
当然,在某些方面,这次差派门徒去完成的使命是训练的命令,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它才能成为教会持续不断之使命的模式。路加记载了后来的一次差派,耶稣差遣了72个门徒(路10:1-24)——这显然是一个逐渐增多的受训队伍。在太10章这里,耶稣托付给门徒的特殊使命,保持了一个只适合于耶稣受难与圣灵降临之前这个阶段的宣教特征。@尤其,他告诉他们:“外族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也不要进;却要到以色列家的迷羊那里去”(马太福音10:5-6)。主耶稣提出这个限制,可能是因着几个不同的原因。一般来说,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相处得不很融洽;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如果(我认为确有可能)约翰福音4章所记载的,耶稣涉足撒玛利亚地界的事情,在这时已经发生,那么一些门徒可能就会天真地认为,要是他们回到撒玛利亚,一切的工作都可以顺利进行。如果是这样,他们就没有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先入为主之见是何等深,或者宣扬神国度的使命是何等艰辛;因为,就在不久以后,当一些撒玛利亚人拒绝了耶稣和门徒时,雅各和约翰就打算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路9:52-56),从而显明,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在那个地区服侍。即使是在五旬节之后,大部分信徒,包括使徒,都需要一些时间,才可以接纳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思想。
@在新约圣经研究中,马太福音第十章是争论激烈的一章经文。在我比较详细的马太福音注释书中(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edited by Frank E.Gaebelein,vol.8[Grand Rapids:Zon-dervan,1984]),我用了一些篇幅讨论这一章经文的文学、来源和相关的一些神学问题,在此无需赘述。我在此也省略了第2至4节提到的所有个别使徒的名字:这些也在该注释书中有所讨论。
主耶稣提出这个暂时性限制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在于他对自己在救赎历史中的地位的理解。他蒙神差遣,成为一个犹太人,进入犹太人当中。他自己遵守摩西的律法,在他的定规下生活和受死。当他在这个架构之外事奉的时候,他自己似乎将它视为一个例外(例如:太15:21-28)。这是救赎事件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将会被耶稣留给门徒的大使命所取代,那时他要命令去使万民成为他的门徒(马太福音28:18-20)。
然而,无论这是不是训练的命令,这一章的前十五节经文显明了真正的基督徒使命的特征,因此有助于我们理解主耶稣的怜悯的真正含义。如果耶稣的怜悯产生了使命,我们就需要了解这种使命;当我们已经了解了之后,就可以了解这种推动了使命的怜悯的真正本质。
这个使命本身是神的救赎统治的延伸
在表明他的怜悯的文理脉络中,“耶稣叫了十二门徒来,赐给他们胜过污灵的权柄,可以赶出污灵和医治各种的疾病”(马太福音10:1)。他还更清楚地告诉他们说:“你们要一边走一边宣扬说∶『天国近了。』要医治有病的,叫死人复活,洁净患麻风的,赶出污鬼。你们白白地得来,也应当白白地给人”(马太福音10:7-8)。他们在言语上要传讲的信息,就是宣扬神的国近了;在行为上,他们要显明神国度的权能,由主耶稣赐给他们权柄,施行异能,医病,赶鬼,甚至使死人复活。
简而言之,他们的使命,就是叫主的作为可以扩散开来。他掌权的新时代开始了。他自己也宣告说,神的国近了(马太福音4:17);他的门徒也要如此宣告。他自己彰显了神国度的权能,并且预先描述了这国度完满实现时的情况(8-9章);他们也要如此。他自己击退了苦难,显明了罪和疾病之间的关联;他们也要如此。他自己面对黑暗的权势,从人身上赶逐邪灵;他们也要如此。他们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将所需要的权柄赐给他们。
在几年以前,这可能就是我对这段经文的全部理解,除此之外,我可能曾想到应用一些到现代的环境中。然而今天,当我着手撰写这本书的时候,西方教会正感受到所谓神迹奇事运动的冲击,这通常都与温约翰(John Wimber)和他所创立的“葡萄园”(Vineyard)机构有关。简而言之,这运动所持的观点是,当福音被正确传开的时候,应当伴随着神迹和奇事——也就是说,神医治的能力和其他超自然的能力以可见的形式彰显出来,证明神的国度却是介入了这个世界。这个能力通常与“带着权柄的话语”相结合,后者似乎是老一辈灵恩运动人士所说的先知恩赐的一个分支。
我们不适合在这里评论规模如此广大与多样的运动,也不适合解释这个运动所根据的主要经文。无论如何,我在其他地方已经探讨过这些问题。@我之所以在这里提到这个主题,是为了要承认,在直接叙述主耶稣在世上时将权柄赐给门徒的经文中,这个主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与神迹奇事运动所使用的经文基本相应。我们至少必须对这个运动进行简单的思考。
@D.A.Carson,Showing the Spirit:A Theological Exposition of1Corinthians12-14(Sydney:Anzea;Grand Rapids:Baker;Exeter:Paternoster,1987)·中译本:卡森·《圣灵与教会的能力:哥林多前书第十二至十四章》·美国麦种传道会,出版中。
其实,我发现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都赞同温约翰的许多声明;我不想诋毁别人的工作,尤其因为他大部分的观点似乎都有益处,符合圣经,整体说来也对人有帮助。如果我必须要说明一些值得谨慎思考之处(最好根据我前面提到过的书),那么我要提到下面四点。
第一,在五旬节之后,虽然有许多信徒施行神迹奇事,但这些神迹奇事更多时候是由使徒所施行的(徒2:43;4:30;5:12,16;8:18;林后12:12),有时候具有证实的作用。当然,今天仍有人主张说神从未收回使徒的恩赐;因此,如果在第一世纪,使徒的身份有部分是由神迹奇事证实的,那么现代的使徒也可能被赋予了同样的恩赐。这个观点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使徒这个词所包含的不同意思。从某个角度而言,唯有耶稣是“我们所认为使者(原文与‘使徒’是同一个字),为大祭司的”(来3:1):大概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像耶稣那样的使徒。然后,还有十二使徒,根据使徒行传第一章,他们必须于耶稣在地上事奉期间与其他使徒在一起,也必须是耶稣亲自任命的(或者是为了取代加略人犹大,而由教会庄重地根据圣经而抽签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没有这样的使徒,除非有两千岁的人,才有这种可能。接着则是保罗,他坚称自己具有使徒的资格,因为他在往大马色的路上看到了复活的耶稣,并且直接从他领受了托付(特别是林前9、15章)。保罗认为他在往大马色的路上的经历,不是众多异象中的一个,而是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耶稣复活之后,特别的、最后一次的显现(他用了“末了”这个词,林前15:8),是不可能重演的,直到他在世界的末了再来为止。另外,使徒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宣教士,使者,教会的信使等等。在这广泛的含义上,我们可以说(像一本书的题目那样):《缅甸的使徒耶德逊》(Adoniram Judson,Apostle to Burma)。然而,我认为,经常与神迹奇事有关的“使徒”,是从狭义上来说的。这并不是说,今天已经不存在可以令人信服的神迹奇事,也不是说,除了使徒(指狭义的使徒)之外,人们不可能彰显神的能力。然而,它的意思乃是,圣经中经常将使徒与神国度权能的超然彰显连在一起,这一点确实是无可否认的,也不能随意称某些现代人为“使徒”,却不小心谨慎地分辨这些人是何种意义的使徒,不然就是漫不经心地曲解了使徒的意义。
第二,在强调神的国度介入的力量时,也必须要与圣经中所强调的其他内容相平衡,包括在这堕落的世界中不可避免的苦难。不是所有的死亡都会立刻以复活为结束:如果让死人复活的命令(马太福音10:8)具有普世性,那么,早期的基督徒没有一个活到今天,就很令人惊奇了。我们已经知道,保罗最初在加拉太传讲福音是因为生病;他不得不在一次宣教中,把久病不愈的特罗非摩留下来;提摩太的健康也一直有问题。耶稣曾说过,即使是所谓的自然灾难,也具有警告和鼓励人们悔改的功用(路13:1-5)。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补充的是,新约圣经特别强调,因着世界的抵挡,基督徒必然要经历苦难(在下一章将会比较详细讨论这个主题)。换另一个说法,在现代世界中如果没有福音达能的神学,实际上就是把天国的所有福分延宕到耶稣再来时——也就是说,过度强调未来的末世论。另一方面,过于强调天国在今天的改变大能,使之脱离其他同样重要的主题,就是轻视我们仍旧等待的,即整个被创造的族类都渴望最终的得赎。这是过度强调已实现的末世论。在主耶稣钉十字架和复活之后,新约圣经的作者们能够以各种方式说,凡求告主名的人都必能得救;他们没有说,任何求告主名的人,身体的任何疾病都会得到医治。教会将会继续处于能力和软弱的张力中,直到一切事情完满实现。
还有,第三,如果将这种神迹奇事神学作为传福音与宣教的秘诀,我们会非常失望。其实所有的秘诀——无论是四个属灵定律,某一种传福音的方式(例如:决志呼召),还是某个特别的神学重点——都有可能变成盲目崇拜的偶像,也就是信徒利用来制造某些必然结果的必要手段。从某种角度看来,这就把神叫人重生的工作变成了某种特别秘诀的抵押品。使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已经变成正统信仰的检验标准。那些开始时是有益的修正工作,后来因着耗费不成比例的能量在所谓的秘诀、却对神对人没有太多益处的事工上,就很容易退化成为某一种派别的立场。
第四,在这个特别的例子中,最严重的可能在于,领袖不能与一些最极端的跟随者划清界限。很明显,没有一个领袖能永远为他的学生所说的话及其行为负责;但是在这个例子中,有着一些非常引人瞩目的极端观念和弊端,急需要主要的领导阶层来澄清。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福音觉醒运动(Evangelical Awakening)期间,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卫斯理兄弟(Wesleys),和其他的领袖起先公开同情一群被历史学家称为法国先知(French Prophets)的团体。法国先知派重视超自然现象,疯狂表达狂热的情感,宣称自己所说的话都是从神而来等等。对于神在他们中间一切可能的作为,福音觉醒运动的主要领袖想要抱持乐意接受的态度。但是当法国先知派越来越走入极端的时候,他们看重自己的经历和定向,超过了圣经的架构和平衡(即使他们无疑认为自己是符合圣经的),怀特菲尔德等人终于越来越疏远那个运动的代表,有时,当先知派使徒掌控聚会的方向时,他们甚至给予公开的指责。简而言之,有丰富的证据表明,人们对奇事的喜爱永远不会满足,并且将会逐渐扭曲对圣经和基督教的理解。温约翰的门徒曾经举行一场阴森的守夜祈祷,要叫一个大半生瘸腿的信徒从死里复生(他为什么没有在去世以前得到医治?);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出来,这时是应该公开划清界限的时候。
说了这么多负面的内容,我想,更重要的是,不单这十二个门徒最初的受训使命,还有教会的全部使命,都是耶稣基督之怜悯的彰显。神的救赎统治被延伸了,有时是以人们难以理解的奇特方式,有时以改变生命之能力的惊人方式,有时却是在逼迫和苦难的环境中,“饥饿—–赤身露体—–危险—–刀剑”(罗8:35)。正如主耶稣的怜悯感动他,使他激励门徒祷告,他的怜悯也照样感动他,使他训练门徒学习事奉,并将他部分的权柄授予他们,使他们也能够传讲天国近了的信息,在以色列迷失的羊群中彰显天国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