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成功或成熟
哥林多人听从假福音的倾向使保罗害怕,他怕哥林多人会从忠于基督的当中岔出去;而且它也是保罗以讽刺的口吻,继续申辩的理由。现在他又加上一个:
3.因为保罗不在「超级使徒」以下(哥林多后书十一章5至6节)
在希腊原文,这两节经文还是用一个「因为」引出来的。哥林多人应该容忍保罗即将表现的愚妄,保罗说:因为「我想,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哥林多后书十一章5节)。
有些学者强烈地主张:保罗所指的超级使徒并不是那些闯入者(在哥林多后书十一章13至15节里,严厉责骂他们为假使徒),而是真正卓越的使徒——想必是十二使徒,或许是被那些闯入者拱出来作楷模的,这些学者主张:如果他们就是保罗在稍后描述为行事诡诈、是撒但仆役的那些人,保罗不会将自己与这些超级使徒相比。这样的诠释似乎很有道理,却忽视了保罗的确与假使徒相较量的事实(例如,哥林多后书十一章22至23节):那正是他必须采取所谓「愚妄的夸口」的核心。毕竟,保罗并不是在每一方面都跟假使徒相比,而只是在选择的重点上,试图要赢回哥林多人的信心。当他这样相比的时候,浮现出两项特征:第一,他一引出所要相较的类别,就立刻推翻闯入者的标准,而采用更好的尺度(尤其见哥林多后书十一章6节、23至28节);第二,他笔锋所流露出的讽刺,遍满了这几章经文。「但我想,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这话不是冷静精明地斟酌考虑,而是冷嘲热讽地要羞辱哥林多人,叫他们重新权衡。此外,我已经(在第一章里)指出:因为一些结构上的理由,应该把这些超级使徒和第十三至十五节的「假使徒」连在一起。
看起来,保罗所提的第三个理由,说明为什么哥林多人应该容忍他的「愚妄」,好像是因为他自认不比贬损他的闯入者差:他用揶揄嘲讽的口吻,称他的对手为超级使徒,来暗示他们卑鄙的行为。较量的焦点在于保罗和他对手的口才。在希腊语系的世界里,许多世故的听众喜欢某种形态的修辞风格;一个人如果没有流利的辩才,就被认为在训练或能力上不如人。
保罗承认他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讲员(哥林多后书十一章6节)。因此,表面上看来,在这方面保罗好像是自叹不如。但是这样理解这段经文似乎太草率,因为保罗在另一处强调:当他服事的时候,他故意不用丰富的词藻、智慧委婉的言语,免得他们的信心是建立在人的智慧上,而不是建立在神的大能上(哥林多前书二章4至5节)。这里也一样:保罗看起来好像是认输,但实际上他换了尺度。他说:「我的言语虽然粗俗,我的知识却不粗俗。」然后,他又怕他们抓不到要点,加重语气说:「我们已经在每一方面都非常清楚地向你们众人显明这一点」(哥林多后书十一章6节;这大概是这段相当难解的希腊文最好的翻译)。
那么,从保罗想要维护真正的福音和真实的耶稣(哥林多后书十一章4节),以及从他坚称自己有知识——也就是说,真福音的知识——看来,哥林多人的确容易被赏心悦目的东西引诱。某种形态的词藻比真理还重要。包装纸可能比包裹里面的物品更能引起婴儿的兴趣;但除了婴儿之外,谁也不会有兴趣。保罗才不是一个次级传道人——用合宜的尺度去衡量的话!
如果按照规矩来衡量的话,保罗是一个比他在此地表现更好的传道人。他承认自己在这种矫揉造作的演讲标准上不如别人;然而,若非他拒绝采用造作的词藻,他很可能是个天生就大有说服力的讲员。这种人为标准时起时落;当它们「流行」起来的时候,就让人忽略了内容;用人欣赏的方式说话,远比你说话的内容重要得多了。
这种危机常以各样的形式又回到教会当中。在第四世纪的时候,屈梭多模(约344-407年)曾对他的同道传道人感到不满,因为他们尽力要模仿异教徒的讲员:
许多传道人喜欢在讲道的时候长篇大论:如果他们大受欢迎,就乐得好像得着了王国;要是讲道结束时听众一片寂静的话,我几乎可以说,他们比下地狱还泄气。你别指望听到什么扎心的信息。这些讲章的语句和声调动听悦耳,就好像听弹琴奏乐和歌曲那样,就是靠这个赢得教会的。并且我们的传道人会迎合你的爱好,而不会去破碎它们。
——《使徒行传第三章讲道第三十篇》
在上个世纪里,有名的英国传道人司布真对他的学生说了这些话:
你可以到处走走,到教会或祈祷室之类的地方,你会发现:在星期天的时候,我们传道人大部分有一种圣洁的声调。他们在客厅和卧室有一种腔调,到了讲台就完全是另一种口气;所以,他们要不是罪恶的一口两舌,就是名副其实的真有两张舌头。一旦有人关上了讲台的门,他们就把自己的人格留在身后,而成了正式的助理牧师。但是他们几乎可以在那里跟法利赛人一起夸口,说他们不像别人那样;虽然他们这样的感谢神其实是亵渎神的。他们不再跟人一样用属血气的肉身说话,而是采用一种呜咽,一种破碎支吾其词的,一种夸张的语调,或者其他不雅的噪音,免得让人怀疑他们声调自然,说出内心所充满的。长袍一旦上身,往往就正是真我的遮蔽,及形式主义软弱无力的象征!
——《对我学生的讲话》
今天许多教会里,并没有面对同样的问题,就是面对这种完全矫揉造作的讲话;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从异教环境而来的其他影响,那些常影响我们敬拜和服事的形式,把焦点从基督的身上移开了。在许多圏子当中,会众会习惯性地为特别的音乐鼓掌(其实那些音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有时候甚至为信息鼓掌。于是,就形成演出者和观望者,演艺者和欣赏观众之间的互动气氛。这种对忠心服事的人过分敬虔的鼓励,就接近演艺圏的礼仪。我在那些圈子里传道,次数多得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引起并平息掌声——当然,就像屈梭多模所体会到的,那也是潜在危机的一部分。渐渐地,会众越来越会分辨形式,也越来越不会分辨真理。我们发展出又新又有力的传统,使我们到了淹灭辨别的恩赐,以异教徒的眼光来看集体敬拜的地步。没有经过细心、自我要求的思考,就演变成许多类似这样的发展。它们对教会、对真理、对基督纯洁的爱、对基督教领袖的质量所造成的影响,简直无法估算;但是,它们异教的特性,和变本加厉地利己而不荣耀神,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虽然保罗已经用这几节经文提出了三项理由,说明哥林多人为什么应该听他讲,包括容忍他的愚妄——那就是,因为他不在超级使徒之下——他已经藉此向他们的尺度挑战了。在他讲完以前,还有更多的尺度要被扭转(尤其见哥林多后书十一章21节下至33节,十二章1至10节)。
二、回应苛责:保罗不依赖哥林多教会(哥林多后书十一章7至12节)
最后,在开始「愚妄的夸口」之前,保罗针对质疑他使徒身分的责难,以及他对手所用的邪恶尺度作出反击。
第一世纪的巡回教师,职业性的诡辩政治家,通常不亲手作工。但他们宁可动手作工,也避免乞讨;最理想的情形就是教书为生。越有名的教师,索价越高,跟随他们的学生越多,并且学生都以能奉上束脩为荣。因此,就以老师的索价来评论他们的身分,就好像现代的大学或政治演讲圈子里,是以价码分等级的。
保罗不像当代的诡辩家,也不像他的对手,他拒绝接受任何从哥林多信徒来的资助。至于他为什么作这样的决定,并不十分清楚。保罗当然明白这个原则:传讲福音的人,有权接受他们所服事之人的资助(尤其见林前九章;参:约翰叁书5至8节);这个原则可以回溯到耶稣身上(路加福音九章3节、4节,十章4节、7节)。此外,保罗偶尔会从他所建立的教会收到经济支援:特别是马其顿教会的资助,就如腓立比教会(哥林多后书十一章8至9节;腓立比书四章10至15节);他偶尔也会在旅行布道的时候募款(罗马书十五章24节)。没错,保罗有时候拒绝接受任何金钱,只为叫人可以免费地听见福音(哥林多前书九章16至18节);但是,既然那不是他通常的习惯,为什么他拒收哥林多教会的钱,尤其当这个问题变得如此敏感时?为什么不干脆把钱收下,藉此缓和一下火爆性的情况呢?毕竟,哥林多教会也知道保罗接受了别的教会的资助(如果他们在收到哥林多后书之前并不知道,在这封信里他已坦白地告诉他们这个事实,哥林多后书十一章8至9节)。为什么他这样厚此薄彼呢?
哥林多人在假使徒小心翼翼地督导下,已经被异教环境所影响,用偏激的眼光、按索取的价码来评论一个教师的地位,相信保罗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使徒。或许他们还以安提丰看待苏格拉底的态度来看他:
如果你为社会定了价码,你也一定会坚持要得到那个价钱。还好你是个正人君子,不会藉着贪婪而欺哄人;不通,既然你的知识一文不值,你也不可能聪明到哪里去。
——色诺芬《追思录》
使徒的身分受到这么深的偏见(至少是个阶级的成见)来看待,保罗大力抨击问题的要害。他再度质疑对手所用的邪恶尺度,也是哥林多人天真沿用的蹩脚标准;凭他自己在这事上的领受,提出几个关于他读者判断力的问题。从他回答他们的责难中,透露出一点他所了解基督徒领袖自己卑微的重要性,一些他对金钱决策上的观念,也更多认识他的爱和讽刺。
1.使徒情愿自己卑微(哥林多后书十一章7节)
保罗问:「我因为白白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就自居卑微,叫你们高升,这算是我犯罪吗?」保罗当然有权从工作中的报酬,让他所带领归主的信徒资助他(参:哥林多前书九章7至12节上);但是他若弃权,难道便是罪吗(参:哥林多前书九章12节下至18节)?舍己,拒绝行驶大家都同意的权利,难道就是冒犯呢?接受报酬就是使徒的真正标准吗?
绝对不是!保罗对待金钱的方式,至少不会让哥林多人以为他在为利贩卖神的话语(哥林多后书二章17节)。此外保罗提的争论性的问题,显示出他自己对这事的两项了解。第一,在服事哥林多人的时候亲自作工、卑微自己(参:使徒行传十八章3节),他的目的起码有一部分是要把他们从偶像和淫乱中拉拔出来。当保罗初到哥林多的时候,并没有教会支持他;直到已被建立的马其顿教会送来款项的时候。保罗才能全心全意传福音和建立教会(使徒行传十八章5节)。但是经济上的缺乏,并没有迫使他等金钱资助到达时才开始作工。他心焦如焚,一心要向哥林多人传福音,引他们归向基督;即使必须暂时卑微自己,亲手工作,都在所不惜,保罗愿意接受挑战。使徒的作法绝不是出于骄傲,而是出于对失丧之人的爱,他渴望将他们引入基督耶稣,他那样迫切地要传讲福音,使他不得不作个亲手作工、卑微自己的老师。必然的结论是:万一哥林多人无法领悟保罗的目的,还想跟从异教的标准,寻求伟大的老师,他们就贬损了自己的救恩,回绝了这样一位宁可使他们升高而卑微自己之使徒的爱。
不过,另外还有第二项因素。我们很难不在保罗的问题背后看见,保罗对基督教核心的基督论有深刻的了解:永生神的儿子为着堕落的人类甘愿卑微自己,道成肉身,降世为人,取了奴仆的形像,并且如同罪犯般羞辱、痛苦地受死。保罗使徒性的事工是在某种程度上效法基督。他在另一处写道:「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哥林多后书四章12节)。基督死了,「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哥林多后书五章15节;见哥林多后书六章3至10节)。如果保罗不应该自居卑征的话,那耶稣基督自己又该怎么说呢?「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哥林多后书八章9节)。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保罗要是错了的话,基督自己大概也是错的。基督为别人的缘故卑微自己,这样作既然是对的,而且正是福音的核心本质,那么保罗情愿卑微自己,传讲神的福音,为什么却是错的呢?保罗观察到,哥林多人所信服的成功主义,不仅危害到他们与他之间的关系,而且根本是恰恰与福音相反的。
成功主义最大的矛盾和弱点是:它离福音和基督耶稣本身越来越远,并且越来越沉溺在表演、盛气凌人、超级巨星、征服者、胜利者和英雄豪杰的气氛中,而不是活在十字架的影子底下,牺牲自己。教会必须一次次地自问:在她的生活里,到底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多少当代异教的成功主义,严重地影响到我们对钱财、服事、领袖、目标、牺牲、期望,甚至神学的看法。保罗在这几章经文的字里行间,不断地将这两个结构——成功主义和符合圣经的基督教义——彼此对比,尖锐地刻划着二者的差异。「基督纯正的福音是无价的,主张犹太化之人腐败的教义却要求人付上代价(哥林多后书十一章20节);祂自己卑微,他们却是自我荣耀;祂释放整个群体,他们却是奴役整个群体;这几点真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