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保罗的祷告

第3章、相称的祈求

——帖撒罗尼迦后书一1-12

1保罗、西拉、提摩太写信给帖撒罗尼迦在神我们的父与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

2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3弟兄们,我们该为你们常常感谢神,这本是合宜的;因你们的信心格外增长,并且你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也都充足。

4甚至我们在神的各教会里为你们夸口,都因你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

5这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

6神既是公义的,就必将患难报应那加患难给你们的人;

7也必使你们这受患难的人与我们同得平安。那时,主耶稣同祂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

8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

9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祂权能的荣光。

10这正是主降临、要在祂圣徒的身上得荣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显为稀奇的那日子。我们对你们作的见证,你们也信了。

11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工夫;

12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荥耀,你们也在祂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

(帖撒罗尼迦后书一1-12)

我们跟着保罗,采用他为我们设立的属灵架构(本书第二章的主题),接着还必须问:我们应该向永生神献上何种祈求?我们如果为了最重要的事向神感恩,并且决心要竭尽全力,使自己的生活符合于永恒的定命,应该为了何种事祷告呢?

一、保罗的祈求

保罗为帖撒罗尼迦基督徒的祷告中,出现了两个祈求:

1.保罗求神算这些基督徒配得过他们的呼召

保罗写着说:「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一11上)。求神算这些基督徒配得过他们的呼召,这个呼召需要略加解释。对于新约圣经的一些作者而言,神的呼召就等于祂的邀请。例如,在结婚筵席的比喻中(太二十二1-14),许多人都接到邀请,要他们去参加国王为他儿子举行的婚宴(二十二3、8-9),但他们却拒绝前去:翻译作「请」的这个动词,习惯上的译法是「呼召」。所以,这个比喻结束的时候说:「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二十二14)。

然而,在保罗的著作中,神的呼召总是有果效的:那些蒙神呼召的都是确实得救的人。再没有比罗马书八章二十九至三十节更清楚的了:「因为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这样的用法,蒙神呼召就是得救、属于神、被接纳为属于祂的人之意。

但是保罗从来不认为我们蒙神呼召是因为我们配得的缘故。怎么能呢?他知道,就在他忙于逼迫教会、企图摧毁她之际,神介入其中,藉着祂的恩典呼召了他(加一13-15)。所以,保罗在这里所祷告的并不是要这些帖撒罗尼迦人变成能够配得上被神呼召。而是说:既然这些帖撒罗尼迦人都是基督徒了,都已经蒙召了,所以他祈求神使他们为这呼召而活。更明确地说,保罗求神自己算他们配得过祂的呼召。这就表示这些信徒必须在讨神喜悦的所有事情上成长,使祂可以喜悦他们,最终断定他们是为了他们所已经领受的呼召而活的。简言之,他们「行事为人—–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四1)。

藉着神白白的恩典,我们已经蒙赦免了;藉着祂白白的恩典,我们已经:「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罗八17)。藉着祂白白的恩典,我们已经被称为义了,神已经将圣灵赐给我们了,我们已经尝过永生的滋味了。但是,保罗希望我们配得过这个呼召。当然,当我们领受这呼召时,还没有一个人是配得过它的。然而,现在,保罗要我们有所改变,并且他也为了这个目的而祷告。他的祷告是要基督徒配得过「基督徒」这个名字、成为永生神的儿女所代表的一切,配得过那将耶稣带到十字架上的爱。

在本书后面有一章,我会从实行的层面,比较深入地探讨它的意思。但是,根据保罗的这个祷告榜样来判断,应该已经可以清楚看见:我们在祈求中主要的关注点,不是在于我们的成功、富有、受欢迎、健康、出人头地、无往不利、快乐或美丽。保罗更不是鼓励我们求神消除我们的难处。保罗的祷告受到他所设的架构约束:他祈求的是恩典更多的彰显(他已经为此向神献上感谢了),并且是带着永恒的价值观来祷告的。

他知道:我们很快就必须为了所作的事来交账。在末了,神将会问我们:「我将救恩赐给你,你作了什么呢?我在恩典中呼召你来归向我,你如何回应?你是否开始为了这个呼召而活呢?」

这是保罗一再重述的一个主题。我们必须长大,进入成熟的基督徒生命中。保罗以一种奇怪的吊诡的方式不断吩咐人要成为他们现在已经拥有的实际;那就是说,既然因为神在基督里向我们所施的白白恩典,我们已经成了神的儿女,就必须活出神的儿女该有的样式来。神已经在恩典中呼召了我们;现在我们必须为这呼召而活。那必然意味着我们必须越来越圣洁、舍己、有爱心、正直、沉浸在神的知识和祂的话语中,喜欢信靠并顺服我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还不够刚强,所受的训练也还不够,尚未能自行采取这些步骤。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保罗才会如此祷告。如果圣洁的神要算我们「配得过所蒙的召」,我们就必须祈求祂的帮助。所以保罗才要祷告:他不是单单要求帖撒罗尼迦人努力一点,他是为他们祷告,求神算他们配得过所蒙的召。这样的祷告,就等于是求神在他们的生活中动这样的工,这样使祂们配得过,以致于祂最终可以算他们配得过。

这段经文也如此问我们:你最后一次这样为自己的家人祷告,是在什么时候呢?为你的敎会?为你的孩子呢?我们岂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求神使孩子通过考试、获得好工作或别偏离正途太远,远多过求神使他们的生活配得过基督徒的样式呢?

我们有许多人都曾经问过为人父母的:「你的孩子如何?」只有获得这样的回答:「喔,志明现在很好。他已经开始从事研究物理学家的工作了。他在公司里获任命为董事,而且是最年轻的哩!爱芙也很好。她已经在搞计算机程序,而且已经是部门的负责人了。」

「他们属灵方面如何?」

停了好长一段时间。

「我怕他们现在并没有确实与主同行。但我们希望他们有一天会回头。」

当然,这些父母开头的反应,可能只是在反映了隐私性的问题,安静且谨慎地避免贬低任何一位家庭成员。但是,它往往也反映出扭曲的优先级。我见过一些父母,表面上是基督徒,却以为我影响他们聪明的孩子来接受服事(或许是宣教工作)的装备,而对我大发雷霆。另一些父母因为孩子在物质上的亨通顺利而欢喜,但可悲的是,他们的孩子对于创造他们的神漠不关心,他们却毫不在意。

三十年后,或者四十亿年后,这些价值观将会如何?从永恒的角度看来,我们为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为同为信徒的人祷告,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我们最后一次为这样的事祷告,是什么时候?我们最后一次求神算我们配得过祂的呼召,是什么时候呢?

2.保罗求神用大能成就每一个基督徒善良、出于信心的决心

「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愿我们的神—–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工夫」(第11节下)。在其他的地方,保罗说我们立志、行事都是神自己在我们心里运行,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2-13)。但是他在这里所祷告的,是求神在我们良善、出于信心的决心上加力量给我们【注释1】。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观念非常令人震惊,却也非常重要。保罗的前提是:因着归向耶稣基督和祂的福音,神的百姓已经彻底被改变了,所以现在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受到良善与信心所驱策、塑造的,无可避免地也会产生新的决心,明显是基督徒的计划,基督徒的目标。

例如,他们可能会开始这样思想:「我在想:该如何向邻居作见证?我在想:是否可以在社区中开始一个查经班?我一定得确实找出办法,来帮助街尾那个可怜的老太太,她刚刚才失去丈夫,而且似乎没有什么朋友。该怎么作才能跟同条街上那些高中孩子交朋友?我在想:该如何欢迎来到教会的新朋友?或许本地的监狱团契有用得着我的地方。」

当然,没有一个基督徒是无所不通的,我们也不应该以为自己可以如此。但是,我们所有人都能作点什么,作点有意义的事,而且,我们同时必须承认:促成这些计划的,就是保罗所谓的良善与信心。保罗希望基督徒发展出这样的决心来。

但是,保罗还更往前一步。保罗在这里求神,藉着祂的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工夫」。那可是够惊人的了。保罗假设基督徒已经发展出这样健全而属灵的决心,接着就求神自己悦纳这样的决心,并且成就它们,使它们得以实现。关于基督徒所能作的事,我们可能有许多奇妙的点子,却从来没有着手去实现它们。或者,我们可能立刻动手安排、组织,却从来没有在基督徒的梦想上寻求神的称许与赐福,若有也只不过是偶一为之。事实上,除非神在我们身上,并且藉着我们作工,除非神为我们这些良善的决心加添力量,它们不可能产生什么持久的属灵果效,它们不会带来生命的改变,不会显出改变人的大能。「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一二七1)。除非主成就我们良善的、出于信心的决心,它们仍然是了无生气的、没有果效的——或者是空洞的梦想,或狂热而没有生命的行动,但无论如何,都是患了属灵的贫血症的。

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检视自己、以及教会与宣教工场上那些领袖日常的工作事项与优先级,一再地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有何目的?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方向何在?为了基督的缘故,我们该作何尝试?」我们在寻找这类问题的答案时,必须向神祷告,求祂藉着祂的大能,使这些良善的决心、这些受信心驱策的行动得以成就,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二、保罗祷告的目标

「我们—–祷告—–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祂身上得荣耀」(一12)。保罗说明了他的祈求以后,现在就陈述他这样祷告的双重目标。

1.保罗寻求主耶稣的荣耀

第一个部分是非常普遍的:「我们—–祷告—–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土得荣耀。」保罗希望基督徒能被算为配得过他们的呼召,以及他深切希望神成就他们良善、被信心驱策的决心,但对保罗而言,这些都不是终极的目的。它们确实是有价值的目标,是应该深深渴慕、为之祷告的事。然而,它们只不过是近程的目标罢了;终极的目的是:因为信徒如此逐渐长大成熟并多结果子,主耶稣可以得着荣耀。

基督徒的整个渴望,最好、最高的层面,就是叫耶稣基督得着赞美。我们希望赢取的,如果是自己的荣耀,而不是祂的荣耀,这样的目标就是扭曲的、堕落的。我们在教会里面插花,或担任招待,或讲道,探访病人,带领小组,或参加祷告会——我们如果作任何这类的事,或者还暗暗地渴望因着自己的良善与服事而受人称赞,我们所享受的救恩就已经走样了。救恩的目的是要叫我们与神复和,因为神必须是我们生活的中心,是我们存在的根基与理由。事实上,基督自己是神创造万有的执行者,保罗在其他地方宣告说万有都是藉着祂造的,也是为祂造的(西一16)。一切罪的核心,就是想要成为中心,想要像神一样。所以,我们如果参与基督徒的事奉,却把这些事奉当作取得中心地位的工具,就已经将基督徒的事奉异教化了;我们已经将基督徒的生活挪为己用,带着异教徒的心态来奴役它。

我们在基督徒所走的天路历程上不需要走太远,就可能懊恼地承认:甚至连我们最好的服事,受到最大的热心所驱策,却掺杂着太多利己的世俗心态。我们知道自己也必须承认这些罪,并且要设法胜过它们。保罗察觉了这个问题,并且在他的祷告中详细说明该有的目标;他说:「我们—–祷告」,不是希望你们成为公认的出色的基督徒,或者叫你们在罗马帝国中博得坚忍、属灵、有能力的美名,而是要「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

因此,保罗第一部分的目标,是主耶稣得着荣耀。第二部分却更令人吃惊。

2.保罗寻求信徒的荣耀

保罗说:「我们—–祷告—–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祂身上得荣耀」(一12)。这是什么意思?乍看之下有点奇怪。在以耶稣得荣耀为绝对的核心之后,保罗现在是不是稍微缓和一下,决定说我们现在可以合理地为自己追求一点称赞呢?

保罗心目中所想的,当然不会是这么简单,或这么愚钝。保罗非常清楚神斩钉截铁的宣告:「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我必不把我的荣耀归给别人」(赛四十二8《新译本》)。但是,荣耀有另一个细微的差别,可以很恰当地谈及基督徒的得着荣耀。保罗在其他地方坚称:凡是神所呼召并称义的人,也就是说,真正得救的人,有一天都必得着荣耀(罗八30)。他的意思是:有一天,他们都要达到完全;有一天,他们都要享有复活的身体,跟耶稣复活的身体同等次;有一天,他们都要生活在新天新地的光辉中。但纵使是现在,他仍然坚称:「我们众人—–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

当我们最终得着荣耀时,将会是毫无玷污、毫无瑕疵,所有的罪与败坏都得着洁净,享受神那没有遮蔽之同在完美的福分。但纵使是现在,基督徒也正在改变,「荣上加荣」。这就彷佛是从这个世界跳到下一个世界,而造成最巨大的文化冲击,因为那些将来要经历此一跳跃的人有所准备,而减缓了这个冲击。因此,最终的改变是那么奇妙,由一连串的改变揭开序幕,我们将会越来越被改变成基督的样式,并且预期最终得着荣耀的高潮来到。

我们荣耀神的时候,并不是将祂无法得着的某个重要的东西给祂。我们只不过是把祂原有的东西归还给祂罢了。但是,当我们照着刚刚所描写的得着荣耀时,乃是变得更像祂,得着力量,变为刚强,能够彰显出别无他法可以显出的特性。当然,在保罗的思想中,基督徒这样得着荣耀,是无损于耶稣基督的荣耀的。恰恰相反:使我们能够得着荣耀的就是祂,所以我们得着荣耀,这件事本身就成了最惊人的途径,使荣耀归给祂。想想看,悖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必朽之人,竟然成了神的儿女,越来越多返照祂的性情,有一天还要享受毫无遮蔽的福分,完美地生活在三一神的同在中——这不可能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更确切地说,当我们得着荣耀时,当我们被改变成基督的样式时,基督就得着荣耀,得着祂所当得的赞美。在末日,因着祂的恩典,我们将会被改变,耶稣基督将会因此而在我们身上得着荣耀,我们也会因为祂所为我们成就的而在祂里面得着荣耀。

就这样,保罗又回到末世论来,也就是回到他向来的习惯,向前瞻望历史的尽头,这是他一贯的信念:如果生活在末日的亮光中,就可以忠心地活出基督徒生命的样式来。我们已经看见了,当使徒保罗祷告时,乃是带着这个观点:这是他的思想架构的一部分(一5-10)。在这里,他对末日的展望,连同此一展望对基督徒此时此地的意义,都有助于塑造他祈求的终极目标。他所希望的,不单是照着神的应许,最后将要在末日的时候证明基督徒为无罪,使他们得着荣耀,也希望他们现在就为末日而预作准备,在期盼那日来到的同时,逐渐被改变,「荣上加荣」。

这就是保罗祷告的双重目标:叫基督可以在我们身上得着荣耀,我们也在祂里面得着荣耀。所以,我必须问你,像我问自己一样:你最后一次,清楚怀抱着这双重的目标来祷告,以之为你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你最终的关切,是在什么时候?

三、保罗祷告的根据

保罗写道:「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第11节详细说明的祈求〕—–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祂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一12)。换言之,保罗不希望帖撒罗尼迦基督徒对他的祷告留下一个印象,以为他真正祷告的是希望他们更加努力。当然,从某个层面来说,那就是保罗所希望的。但是保罗始终承认一件事:我们如果更加努力,乃是因为神的恩典满有能力地运行在我们身上。

我们这些基督徒必须经常不断被提醒这个事实:正如我们得救是本乎恩,我们的成圣与得荣也照样是本乎恩。这一点隐含在一个事实里面,即保罗在此带着祈求来到神面前,也就是说,他求神作工。他祈求神成就的——算这些基督徒配得过祂的呼召,从而藉着祂的大能加添他们的力量,使他们良善、受信心驱策的决心能卓有成效——也确实就是基督徒本身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是,他祈求神成就这些事,显示出他深知道:如果这些祈求要得着答应,就一定要有神的恩典在运行。

我们多结果子是靠着恩典;我们坚定不移是靠着恩典;我们长大成熟是靠着恩典;我们越来越彼此相爱是靠着恩典;我们喜爱圣洁、更深认识神,也是靠着恩典。所以,保罗在他祷告的末了提醒他的读者:他所祈求的一切,唯独藉着恩典才能得着。离了神所预备的恩典,救主自己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得着荣耀,我们最终也无法得着荣耀。

这个祷告呈现出无比整全的思想;反思这些思想是至为要紧的。构成使徒的祷告的,不是心胸狭窄的祈求,或一些孤立的需求,要神特别开恩,介入我们的生活,作些非凡的事。我们不应该以为自己基本上是已经独立自主了,已经步上正轨了,只有偶而需要神稍微伸以援手,只要以一成不变的祷告求神赐下一些福分。这样的观点与异教徒的魔术相差无几,只是原始的万物有灵论的一个小分支。保罗的视野广阔多了,整全多了。他记得我们过去所领受的恩典,仔细思想我们生活的方向——我们最终在新天新地的家乡。他正视最终的完满实现,最终的证明无罪,根据末日的期盼来决定我们应该过何种的生活。这样的视野恰当地将我们安置在神的宇宙内,这是祂所造的,也是为祂造的,是应该向祂负责的,是祂所救赎的;它也表明我们必须根据这个视野来拟定我们的优先级。保罗的祈求、与他所陈述的目标,就与这个视野有完美的配合。最重要的是,他记得:我们如果要朝着这个方向移动,在生活的每一层面上一定要有神的恩典,来回应我们的祷告——这个回应本身也就是神的子民逐渐被改变,并且叫主耶稣得着荣耀。简言之,保罗的祷告含括了一个完整的视野。

在1952年,一个名叫查芙伦(Florence Chadwick)的年轻妇女,跨入加州外海的卡塔琳娜(Catalina)岛的海滩,决心要游到美洲大陆。她是个经验丰富的长途泳将:第一个来回泳渡英吉利海峡(English Channel)的妇女。她出发的那一天,天气多雾,且冷飕飕的,她几乎看不见伴随着她的船只。她游了十五个小时,再也受不了了,要求船上的人把她拉起来,但教练劝她再撑下去,一再地鼓励她一定可以成功,前面不远就是陆地了。她在身体与情绪上都已经精疲力尽了,终于停止游泳,被人拉到船上。船开向岸边,她才发现离岸只有半哩!

第二天,她举行一场记者会。她在会上所说的话,大意是:「我不愿为自己找借口。是我自己要求别人把我拉上去的。但是,如果我当时可以看见海岸,我想一定可以撑下去的。」

两个月以后,她证明了自己的话。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她再次跳入海中,游完了这段路。

在基督里的弟兄姊妹,我们所有的祷告的核心,都必须有一个符合圣经的视野。这个视野包括神是谁,祂作了什么,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我们必须珍视、喜爱什么。这个视野驱策我们,使我们越来越像主耶稣,活在永恒的光中,从内心深处响应教会长久以来的呼求:「主耶稣啊!我愿你来。」这个视野也必须塑造我们的祷告,使我们在祷告中所最关切的,也就是神的心中所最关切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祷告上坚持不懈,直到达成神自己为我们所设立的目标。

复习与思考问题

1.求神算我们所认识的基督徒为配得过祂的呼召,是什么意思?你要如何将这样的祈求纳入自己的祷告中?

2.你曾经有过什么良善的、由信心驱策的决心?你曾否竭力求神成就这样的信心?

3.保罗为帖撒罗尼迦人的祷告有双重的目标,是什么?这样的目标该如何塑造你的祷告?

【注释1】这里的文本稍嫌不够清楚,使得一些解经学者对本节经文的后半有不同的解读。如果直译,保罗所祷告的是:求神「成就各样良善的决心和信心的工作」。「各样良善的决心」可能是指神良善的旨意?但「信心的工作」肯定是信徒的,而且「各样」极有可能同时修饰两个受词。所以,最自然的读法是像《和合本》一样:愿神「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