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主耶稣与神的国度
二、两条路(太七13~14)
耶稣首先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七13~14)。
这个隐喻够直率坦白。让我们来画两条道路。第一条路是大的(不是《现代中文译本》所译的「好走的」),并且门是宽的。它容纳了许多人,所有的人都享受其宽阔的路况。但是,虽然它是这样的方便旅行,其终点却是灭亡。另一条路是窄的,入口是小的。它是狭窄的,在其上只找着比较稀少的旅行者。但是它引向「生命」——就是天国的同义词。
从这两节圣经里,可以引出什么合理的推论呢?我要提到五件事情。第一,神的道路不是宽阔的,而是狭窄的。灵里贫穷不容易;祷告不容易;公义不容易;转变成以神为中心的态度也不容易达到。事实上,离开神的恩典,我们不可能作这些事情。它们跟我们里面所充满的,和那些呐喊着要被别人听见的想法,是相当不同的;因此重新调整我们里面的光景,这是真诚归向神的一部分,是一件限制人的事情。没有空间可以给我放置反对主的意见,没有地方可以给我设立与祂的目的相反的目标,也没有地方可以让我形成恋慕,来争抢只有耶稣才可占据的中心位置。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图,纵使不被人认为是恐怖的,至少也会被认为是单调的灰色;所以,我要赶忙为我刚才所说的加上一些警告。作基督徒有各式各样的喜乐和自由。最深的喜乐来自通过基督亲自认识神,就像人类最深的喜乐总是来自亲近的、个人的友谊。还有罪得赦免的自由和逐渐胜过试探的自由。爱和友谊在基督的门徒之间急速地发展起来,而且是如此的多,使得耶稣可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父母、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可十29~30)。由于神成了基督徒思想的中心,当他在神底下瞥见事物的完整性时,全部生命就呈现出一种崭新又迷人的吸引力。如乔治·罗滨逊(George W.Robinson,1838-1877)这首诗所说的:
头上之天何蔚蓝,
周围之地也青绿;
有一景色更鲜艳,
无主之目从未睹。
鸟鸣声音更可悦,
花美使我更快活,
自从我心能领略:
我是属祂,祂属我。
虽然如此,这条路却是有限制的。事实上,越是犹豫是否要全心、没有保留地走基督的道路,祂的路似乎越是有限制。然而,越是热情地跟随祂,不考虑自己的意见或是同辈的压力,不计代价,祂的路显得越是自由。
第二,我们也许可以从马太福音七章十三至十四节演绎得出:不能通过诉诸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发现神的道路,因为大多数人是走在引向灭亡的路上。基督徒可以在许多方面应用保罗的话——「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罗三4)。如果有人直接问说:「这是否表示只有比较少的人会得救,剩下的都将要丧失?」那么耶稣自己在路加福音十三章二十二至三十节的答案是最安全的答案:
22耶稣往耶路撒冷去,在所经过的各城、各乡教训人。23有一个人问他说:“主啊,得救的人少吗?”24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25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26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27他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28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都在 神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29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30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
多么强有力的话语!它们首先是说给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听的,这些人正在拒绝他们的弥赛亚:但是耶稣的回答的力量将不会随时间而改变,祂要求祂的发问者们,对于「将要得救」之人的精确数目不要那么好奇,而要更多关心他们自己的得救。
第三,只要我们的动机是渴望取悦大众,就不会追求引向生命的窄路。大多数人都行走在大路上;窄路比较孤独一点。这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这个在登山宝训中重复出现的真理,就是耶稣的真门徒不会迎合大众的趣味,也不会根据一时流行的奇怪想法,来形成他们的价值观念。八福告诉我们,单单只有神的称许才是至关重要的。在马太福音第六章中,耶稣严厉地责备那种为了赢得人的称赞而表现出虔敬的假冒伪善。而在第七章,祂告诉我们说,引向生命的路是窄的,并且它不如引向灭亡的路那样受欢迎。
「你们—–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二十四15)。约书亚向以色列人的挑战,今天以同样的气势临到我们,这气势是从思维清楚的分析里产生出来的。这使我想起亚他那修(Athanasius)的精神,他是主后四世纪的神学家,曾有一阵子,他真是孤军奋战地为基督的神性辩护。他的著作大部分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且在他那个时代,他最终也赢得了胜利。但是在比较黑暗的时期,当他被卷入神学争论的漩涡中,而且似乎是被他的朋友和同事孤立的时候,有人劝告他放弃他的意见,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他。他的回答极其简单:「那么亚他那修就反对整个世界」。
当然,采取这样的态度,有可能是出于纯粹的傲慢和顽固的独立自主。任何人如果屈从于如此可憎的自我中心,就是连登山宝训的第一课也还没有学会。这个人寻求保持他的孤立状态,这种与众不同较多是属传统和个人的,较少是依据圣经的。然而,我们纵使承认这一切,事实仍然是这样:窄路很少赢得大众的欢迎。有部分的原因是在于,对于倾向妥协和各式各样人性堕落的人类而言,登山宝训所要求的纯粹的公义,其范围太广阔,要求太严苛,以致于不能广泛地吸引人。另外,登山宝训是这样地关注真理,必然不能容忍假教训(正如我们将在太七15~20看见的)。
第四,这两条路并不是就这样结束了,而是具有超越它们自身的永恒意义。一条路以灭亡告终,而另一条以生命结束。可笑的是,宽阔、受人欢迎的路引向灭亡,而受限制、比较不受欢迎的路却引向生命。无论如何,要点都是一样的;具有最终的重要意义的,不是路,而是路的终点。可悲的是,除了这一点之外,在其他方面都通情达理的人,是这样沉醉于他们道路的宽阔和受到的欢迎,使得他们几乎不曾思想这条道路的终点。如果他们听说这条路引向灭亡,他们将拒绝相信,并争论说他们不比同一条路上的大多数人更糟糕,而且无论如何,神不会允许这么多人灭亡的。我要强调这一点,圣经不鼓励这样的乐观主义。耶稣自己坚称,只有窄路引向生命。只有看上去限制人的路,最终爆发出生命力,就是神国的完满实现。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留意,只有两条路。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表达这个观点的话,我们可以说,除了窄路,没有其他的路引向生命,没有其他的路可以避免灭亡。人不能靠敬拜大自然进入神的国,也不能靠虔诚的情感,或者是既不作决定也不委身,随波逐流就能进入救恩,更不能靠享乐主义和自我表现。他们要靠遵行天国的标准进入永生,靠神的恩典、因信基督得救,否则他们是走向灭亡。这是耶稣所坚持的观点。
三、两棵树(太七15~20)
耶稣基督的门徒不太会轻易向罪发出邀请。他们不太会被提倡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各式各样不信的思想的教师/牧师所欺骗。问题在于那些看似虔诚的牧师身上,他们也祷告,乍看之下,具有基督徒的所有标记。这种人正确地使用所有宗教方面的陈腔滥调,而从他散发出的那种教条主义的味道,似乎也证明了他的正统。他好像是基督羊群中的一只绵羊,大多数真正的绵羊都没有注意到,其实他是一只凶恶的狼。耶稣警告说:「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太七15)。
假先知的问题总是在我们当中。从根本上说,先知是为某个人传递信息的人,而那些假先知宣称他们是为神说话的。他们造成的严重危险在于,别人是按照外表来接纳他们——他们出现在教会,并在教会聚集一群跟随他们的人。耶稣在别处警告说:「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太二十四11)。使徒保罗在他服事的末期,警告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说:「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所以你们应当儆醒,纪念我三年之久,书夜不住地流泪,劝诫你们各人」(徒二十29~31)。或者想想彼得后书二章一至三节和十七至二十二节的严肃的话:
1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的灭亡。2将有许多人随从他们邪淫的行为,便叫真道因他们的缘故被毁谤。3他们因有贪心,要用捏造的言语在你们身上取利。他们的刑罚,自古以来并不迟延;他们的灭亡,也必速速来到(原文作“也不打盹”)。
17这些人是无水的井,是狂风催逼的雾气,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存留。18他们说虚妄矜夸的大话,用肉身的情欲和邪淫的事引诱那些刚才脱离妄行的人。19他们应许人得以自由,自己却作败坏的奴仆,因为人被谁制伏,就是谁的奴仆。20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21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22俗语说得真不错: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这话在他们身上正合适。
如果我们记得这些假先知背后的原形,我们也许就不会觉得吃惊了。保罗在写到他不得不对付的某些人时,揭露了他们真实的模样:「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稀奇;他们的结局,必然照着他们的行为」(林后十一13~15)。
那么,我们怎样识别这些披着羊皮的狼呢?圣经中散布着许多揭下他们假面具的建议,但是这里只提及两点。
第一点是以上下文的说明为基础。在登山宝训的文理脉络中,假先知必然是不提倡耶稣所提议的窄路的人。在其他方面,他可能不是激烈的异端;事实上,他自己可能表现成一个正统派的忠实捍卫者。但是他建议的道路不是狭窄的、或者不是令人不安的,因此他可以得到许多听众。这些人让我想起耶利米时代的某些在宗教——政治方面的先知,神论到这些人说:「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贪婪;从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虚谎。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他们行可憎的事,知道惭愧吗?不然,他们毫不惭愧,也不知羞耻」(耶六13~15,参:耶八8~12)。他们的讲道,一点没有促进人们灵里贫穷,一点没有使人面对良心的鉴察,呼求神的怜悯,一点没有痛骂宗教上各种形式的假冒为善,一点没有鼓励公义的行为和态度(这种行为和态度是必定要遭受逼迫的)。在某种情况下,这些假先知所说的每一件事,甚至有可能都是真实的;但是因为他们省略了困难的部分,他们没有把全部真理讲出来,他们全部的信息就是错误的。
第二个试验不是以上下文的说明为基础,而是以经文中清楚的论述为基础。耶稣说:「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唯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16~20)。
这种闪族人叙述事情的方式(就是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凡好树都结好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等等),使这个试验非常确定。在耶稣的时代,每个人都知道,鼠李(buckthorn)长出的黑色小浆果好像葡萄,而有一种蒺藜的花,从远处看,像是无花果。但是没有人会把鼠李和葡萄混淆,一旦他开始用这果子来造酒,就可以辨其真伪。一个人如果拿无花果当晚餐吃,也就不会被蒺藜花欺骗。换句话说,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假先知可能看上去像真先知,而且甚至连他们的果子也看起来像真的。但是假先知的本质不能永远隐藏:迟早他的真面目会被发现。他不提倡耶稣的窄路,也照样不能活出这样的生活;有一天,这个事实必然向所有喜欢走窄路的人显露出来。这样,马太福音七章十五至二十节成为十三至十四节和二十一至二十三节之间的桥梁。七章十三至十四节是关于两条路;七章二十一至二十三节(如同我们将要看见的)勾画了一个人,具有耶稣门徒的所有服饰,但是没有顺服耶稣的特征。中间这个桥梁(太七15~20)则描写假先知不教导窄路,也不操练走窄路。他们的教训的错谬,在其悖逆的生活中就暴露出来了。
我必须强调,耶稣在这里并不鼓励一种到处搜寻异端的态度。毕竟,同一位耶稣刚刚才谴责了批评论断的态度。然而,必须识别假教师。如果没有立即从他们的教义上认出他们,那么迟早会从他们的生活上识别他们;因为一个人所信仰的,迟早会在他的行为上彰显出来。耶稣肯定了在信仰和行为之间一种不变的联系。另外,这几节经文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警告这些假先知本身(即使有坏树要被丢在火里),而是为了鼓励普通门徒辨认他们:「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不可肤浅地应用这个试验。仅仅根据这段经文,把某个对于社会有用的外邦人视为真先知,这是行不通的。更不要采取世俗的标准:成功、风格、沉着、受欢迎,来评判一个人的果子。当今在传福音时所采用的说话和行为的方式,也是不足够的。主耶稣要求的果子是一种生命,这生命是越来越与天国的标准一致的:公义、表里一致的谦卑、清洁、信靠和恒切的祷告、顺服耶稣的话、真实、仁爱、慷慨、拒绝所有的假冒为善。要证明这个试验是非常有帮助的,或许要花一段时间;但是在不能立即和明白地查出教义的偏差时,「果子试验」最终是一个安全的指导。
这是一个多元化流行的时代。然而,虽然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主张,并不是每一个主张都是对的。对某些人来说,甚至仅是谈论「假」先知,也让他们非常地难以容忍;然而耶稣就是这样称呼那些自称是神的代言人、却不教导耶稣的教训的人。祂说:「你们要防备假先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神的国是关键。如果不注意耶稣的警告,就意味着:隐隐笼罩在假先知头上的审判的威胁,也威胁到其他人了。如果我们不能辨识和避免假先知,不仅是他们的命运,连我们的命运(就是你的和我的),都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