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认识神-神的儿子(下)
第三,得名分给我们一把明白圣灵工作的钥匙。
今天在基督徒当中,有很多关于圣灵工作的陷阱和困惑。问题不是找出正确的语言符号,而是从经验中认识什么是和这些符号吻合的神的工作。这样,我们才知道,圣灵是借着圣经启示神的心意,并荣耀神的儿子;另外,他是重生的媒介,给我们智能得以认识神,给我们新的心得以顺服他;另外,他住在基督徒里面,使我们成圣,每天给我们力量走天路;另外,他特别的赏赐是确据、喜乐、平安和能力。但很多人迷惘的抱怨说,这些话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方程式,完今不符合他们生活所体验的。当然,这样的基督徒觉得他们错失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东西,就焦急的问:新约圣经所描述在圣灵里的生活,和每天所经验所感觉到贫乏的生活,两者之间的鸿沟如何能缝合?然后,在绝望中他们或许就开始寻找一种会改变人的灵界经验,以为藉此可妥善而彻底的冲破自己“不属灵的藩篱”。这经验或许是所谓“奇士域经验”(Keswick experience),或“完全降服”,或“圣灵的洗”,或“完全成圣”,或“受圣灵印记”,或讲方言的恩赐,或(如果照天主教而不照更正教的术语的话)“第二次重生”,或“默祷”,或“心契”。即使发生了一些他们所要追求的事情,不久他们又发现“不属灵的藩篱”一点也没有冲破,因此继续不安的追求另些新的。今天很多人都这样劳碌。需要什么帮助呢?得名分的真理所散发有关圣灵工作的亮光,就提供了答案。
上述的纷扰,其起因是一种虚假的、魔术般的超自然主义,使人渴望一种“点金术”,好像是来自非人性的、像电一般的能力,这能力会使他们感觉到完全脱离对自己和对别人生活的重压和枷锁。他们相信,这才是真正属灵经验的精华。他们以为,圣灵的工作是给予他们好像吃迷幻药后一样的经验。(布道家们真正答应人可获得这种经验,又常服药的人把他们的幻想当作宗教经验时,真是害人不浅!我们这世代,难道永学不会分辨这么不同的事物吗?)事实上,追求内在的爆炸,而不追求内在的相交,这显然是深深的误解了圣灵的工作,因为,这里要读者把握住的真理,圣灵是给基督徒做“使人成为嗣子的灵”(释注:此乃新译本译法,参下引经文),他对基督徒一切的工作,都是扮演使人成为嗣子的灵。既然如此,圣灵自始至终的工作和目的,是使基督徒越来越清楚的认识:他们在基督里和神之间忠孝的关系,带领他们在这关系上向神有更深入的反应。保罗写下面经文的时候,正指着这真理而言:“你们接受的,是使人成为嗣子的灵,使我们呼叫‘阿爸,父’。”(罗八15——新译本)“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即激发你们的呼叫——“阿爸、父”(加四6)。得名分如何成为开启新约基督徒生活观的钥匙,并将其统一的中心思想,同样,认识圣灵是使人成为嗣子的灵,也是开启新约所有关于圣灵对基督徒工作的教训的钥匙,以及统一这些教训的中心思想。
以此中心思想为立足点,我们可以看见圣灵的工作有三方面:第一,他促使并保持我们认识到——有时很生动地认识,经常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即使我们的败坏使我们否定这认识——我们借着耶稣基督白白的恩典,成为神的儿女。这是他赐下信心,确据和喜乐的工作。第二,他使我们仰望神好像仰望父亲一样,向他表示含有尊敬的坦然无惧和无止境的信靠,正如那些在受尊敬的父的爱中安然的孩子,自然会表示的一样。这是他使我们呼叫“阿爸、父”的工作——这呼叫表达什么,这态度就是什么。第三,他催逼我们行为与皇室子弟的身分相配,彰显家庭的形像(即效法基督),促进家庭的幸福(即爱弟兄),维护家庭的尊严(即寻求神的荣耀)。这是他成圣的工作。借着这孝顺意识和个性渐进的加深,以及表现出追求神所爱、避免他所恨,“我们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下18)。因此,这并不是我们勉强追求任何种类的感觉和经验,而是当我们寻求神自己,仰望他是我们的父,珍惜和他相交,并在我们里面越来越有要认识他和取悦他的心,圣灵工作的实在,才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浮现。我们需要这个真理,把我们从今天很多人陷溺其中的、对圣灵不属灵的观点的泥沼中救拔出来。
第四,继续刚才所说,得名分给我们看见“福音的圣洁”的意义和动机。
所谓“福音的圣洁”(gospel holiness),一些人对它无疑并不熟识。它是清教徒用的术语,用来简称真正的基督徒生活,这生活乃根源于对神的爱和感恩,而相对于伪造的、徒具形式的、例行公事和表面化的、由自私的动机所维系的“律法的圣洁”(legal holiness)。有关“福音的圣洁”,只有两点要说明。第一,上面所说的已显出其主要的本质。它只是恒久的活出由福音带我们进入和神之间忠孝的关系。它是神的儿女表现其真我,对父、对救主、对自己真挚赤诚。它是在生命中表现得名分的地位。它不过是好儿女的表现,而不是皇室中浪子或败家子的表现。第二,这种真正圣洁生活的动因,就是那清楚彰显了神的恩典的认养关系。基督徒知道神“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这也包括在他永恒的计划中,“使我们因着爱,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弗一4等节——新译本)。他们知道他们正移近那日子——这目标圆满地、最后地成就的那日子。“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三2)
这样的认识产生些什么?还有别的吗?就是“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3节)。儿女都知道,圣洁是父为他们所定的旨意,是他们今生和来生快乐的方法、条件和成份;又因为他们爱父,就积极的履行他这慈仁的目的。父亲藉外界的压力和试炼施行的管教,会一直帮助这过程的进行:在陷入患难中的信徒,如果知道在神慈爱的计划中,这一切患难都有正面的目的,为要使他更成圣,就可得安慰了。世上皇室的儿女,都要接受别的儿女所没有的、额外的训练和管教,使他们配负崇高的使命。万王之王的儿女,也要如此。明白神一切工作的线索,是要记着神是为了将来,才在人的一生中训练他们,雕琢他们成为基督的形像。有时雕琢的过程是痛苦的,管教是讨厌的;但圣经却提醒我们:“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十二6等节,11)只有能把握这真理的人,才能明白罗马书八章28节:“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同样,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维持儿子名分的确据,抵挡撒旦的攻击。但能够把握得名分的真理的人,不但能保持这确据,也在患难的日子蒙福:这是信心胜过世界的一方面,同时,基督徒圣洁生活的主要动机,并不是反面的希望(空想!),从此可避免管教,而是正面的,有着愿意顺服父的旨意的冲动,藉此向认养他的神表示爱和感恩。
这立刻就照亮了关于神的律法在基督徒生活中的地位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很难明白,律法对基督徒还有何话可说。他们说,我们已脱离律法了;我们得救并不靠守律法;我们因耶稣的血和义得称为义。今后守不守律法有何关系,有何分别?既然称义是指赦免一切过去、现在、将来的罪,是神对人永远完全的接纳,我们又何必操心犯不犯罪呢?又何必以为神会关心这个呢?基督徒若为每日的罪起争论,花时间为罪哀伤求赦免,岂不表示完全没有掌握称义的真理吗?称义的信心真正的勇气的一部份,岂不是拒绝律法的指导,或拒绝为每日的缺点操心吗?
从前的清教徒必须反对这些“非律”(antinomian)的论调,有时因驳斥这些论调,也造成不少风波。如果我们以为称义是成为一切和解决一切的救恩的赏赐,驳斥上述论调就难免产生风波。事实上上述论调必须用得名分的真理,而不是称义的真理去驳斥;清教徒不大强调得名分的真理。一旦分辨清楚救恩的赏赐中这两个原素,正确的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答案是什么?称义的确使人永远免于用谨守或尝试谨守律法去得生命;同样,得名分却使人永远有责任守律法去取悦新的父亲。守律法是神儿子的家庭形像;耶稣成就一切的义,神也召我们如此做。得名分把守律法放在一个新的立足点上:作为神的儿女,我们承认律法有权柄作我们生活的准则,因为知道这是父的要求。如果犯了罪,就承认过错,求父基于家庭关系赦免我们,正如耶稣教我们做的——“我们在天上的父赦免我们的罪”(路十一2,4)。神儿女的罪,并不破坏称义,或推翻名分,却损毁儿女和父的相交。“你们要圣洁,像我圣洁一样”是父向我们说的话;称义的信心,一定不会忽略这事实:即神——天上的王——要他皇室的儿女活出与他们的根源和位分相配的生活。
第五:得名分给我们一条需要用来想通确据的问题的线索。
世上如果有个夹缠不清的问题,这个就是了!自改教以来,这问题一直在教会内辩论不休。改教者们,尤其是路德(Luther),一向分辨“历史的信心”(histbrical faith)即丁道尔Tyndale)所称的“故事信心”(story faith),就是相信基督教的事实内不作任何委身——以及真正救人的信心。他们说,后者才是重要的确据。他们称之为“信靠”(拉丁文:fiducia;英文:confidence)——则先相信神赦免并赐给相信的罪人永生这些应许是真理,然后把这真理应用到自己的身上,成为信徒。路德说:“信心是活泼的、深思熟虑的信靠神的恩典;其肯定的程度,足以使人愿意为它死一千次,这样的信靠使我们向神和一切被造物喜乐,勇敢和欣悦。”他攻击“罗马天主教徒有毒的教义,说没有人肯定知道他是否蒙神悦纳;他们从而完全破坏信心的教义,折磨人的良心,从教会中排斥了基督,否定了圣灵一切的益处。”同时,改革者们承认信靠——即信心的确据——能够在人受到试探、以为这信靠真的不在他里面,而他向神没有希望的时候,仍然存在他里面。(如果你觉得这很矛盾,就该感谢神,因为你从未遇过这样的试探,在灵里真正经历这问题,但路德和他那时代很多人都经历过了。)
罗马天主教徒在这方面得不着什么:答辩改教者们的时候,他们仍然重申中世纪思想的标准,说虽然信心是盼望天堂,却不能肯定真能到达天堂,任何肯定的说法都是假想而已。
一个世纪后清教徒的教训强调说,信心的重点不在乎救恩的确据是属现今或将来,而是与生命有关的悔改和委身于耶稣基督。他们所说的确据,往往好像是一些和信心不一样的东西,除非信徒确实去寻找,一般是不会经验到的。
到了十八世纪,韦斯利(Wesley)响应路德所坚持的,说圣灵的见证,和因这见证而产生的确据,是信心的精髓,虽然后来他有所解释,而分辨了没有确据的仆人的信心和有确据的儿子的信心。似乎他是想到他在“爱达士门街”(Alderseate Street)的重生经验之前所具有的仆人的信心——临到完全的基督徒经验的边缘,在寻找救恩,继续要认识主,但却仍未肯定他在恩典中的地位。正如后来所有路德宗的人一样——虽然不像路德本人!——韦斯利认为确据只和神现在的接纳有关,但对于信心的持续,现在却无确据。
这辩论在福音派信徒当中继续下去,也继续困扰人。确据是什么?神保证谁?——所有信徒?部份信徒?抑或谁都不保?他保证的时候,确保些什么?怎样保证?这堆乱麻是惊人的,但得名分的真理,有助于斩开这堆乱麻。
如果神在爱中使基督徒做他的儿女,又如果他是完美的父亲,按照事情的本质,就可推论出以下两点:
第—,这家庭的关系必然是恒久、持续到永远的。完美的父母不会丢弃儿女。基督徒或会做浪子,神却不会停止做浪子的慈父。
第二,神会倾力使祂的儿女感受到他的慈爱,认识他们作为神家庭的分子的权利和安全。完美的家长,不会不给认养的儿女所需要的归属感的确据。
保罗在新约论确据的不朽经文——罗马书第八章——中,证实了上述两点。首先,他告诉我们那些被神“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的人——就是那些神在亘古已决定和他的独生子一起收纳为儿子,进入他的家庭的人——“又召他们来又称他们为义又叫他们得荣耀”(罗八29等节)。请注意,“得荣耀”原文是过去式,虽然事情本身是在将来;这显出在保罗心目中,这事已经完成了,在神的定命中凝固了。因此保罗有信心宣告:“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神拣选、救赎、父性的爱——“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38等节)。
第三,保罗说此时此地“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16等节)。这话是无所不包的:保罗虽未见过受信的罗马人,他觉得能够这样相信,如果他们是基督徒,他们就会知道这个内在的圣灵的见证,证明他们作为神儿子和后嗣快乐的地位。邓尼(James Denney)有一次说得好,他说在罗马天主教中,确据是罪恶,在大部分改革派中却是责任,但在新约圣经中却是事实。
请注意:在这经文中,得名分的见证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根源:我们的心(即我们有意识的己)和神的灵,他与我们的心同作见证,故此也向我们的心作见证。(如果和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Revised Standard Version)一样,把句子重新标点如下:“当我们呼叫阿爸父的时候,是圣灵自己和我们的心同作见证”,这句话的意义也不受影响。因为这么一来,就是说这子女的呼喊和它所表达子女的态度,就证明这双重见证是我们内心的一件事实。)
这双重见证本质是什么?罗伯哈尔登(Robert Haldane)把两个多世纪的福音派解经蒸馏成如下的分析,堪称古今一绝。他说,当“圣灵使我们能够衡量儿子的名分,认识到并发掘出我们里面已经更新的生命所具有的真正标记”时,我们的心所作的见证就成为事实了。这是推论性的(inferential)确据,基于人认识福音,相信基督,产生悔改的行为,彰显重生的人的天性等各事实而下的结论。哈尔登继续说:
“但如果说这就是圣灵所见证的一切,就辜负了这段经文所肯定的。因为这么一来,圣灵就只帮助良心作见证,他本身却不能说是一个见证圣灵向我们的心作了截然不同、立时的见证,也和我们的心同时作联合的见证。这见证虽不能解释,无论如何却是信徒感觉到的;信徒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有时感觉会较为强烈和更明显,有时却较微弱,较难辨明这事实是圣经指陈的,所用的字眼是:圣父和圣子临到我们,与我们同住——基督向我们显明,和我们坐席——他赐给我们隐藏的吗哪和白石,表明要我们知道罪得赦免,另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赐给我们的圣灵,已把神的爱充满我们的心。’”(参哈氏著《罗马书释义》(Romans)第三六三页)
这是实时的确据,是圣灵在已重生的心内直接的工作,以补充神在我们的心里(即信徒的自我意识和自知)所发动的见证。这双重的见证,有时会暂时被神的离弃和撒但的攻击蒙蔽;但每一个专一的基督徒,若不因不忠使圣灵担忧,并消灭圣灵的感动,通常都会或多或少享受到两方面的见证;这是常存的经验,这是保罗用现在时式(“与我们的心同证”)说清楚的。
这样,确据的真理就是:我们的天父要他的儿子知道他对他们的爱,并他们在他家庭中的保障。如果他没有这个意思,也不促成此事,他就不是完美的父亲。他的行动,就是使上述的双重见证,成为他儿女日常经验的一部份。因此,他带领他们在他的爱中欢欣。这双重见证本身已是赏赐——是丰盛的信心赏赐中最崇高的一项,信徒藉此获得“感觉的知识”,知道他们的信仰、得名分、天堂的盼望,以及神无限超越的爱,全部都“千真万确”。对于信心经验的这一幅度,我们要像史奎士先生(Mr.SSqueers)论自然一样的说:“鉴赏比描述更容易。”——或如一位苏格兰妇人所说:“感觉比述说更容易。”然而,一般而言,所有基督徒都有某种程度的享受到这一方面,因为事实上,这是信徒名分的一部份。容易自欺的我们,最好能常常应用约翰壹书中教义和道德的准绳,来测验一下我们的确据(参约壹二3,29;三6—10,14,18—21;四7等节,15等节;五1—4,18);这样,确据的推论性部分可藉此坚固,整个确据的生动性,就可大大增加了。然而,确据的根源并不是推论本身,而是透过推论,却不依附于推论的圣灵的工作,使我们知道我们是神的儿女,并且神救赎的爱和应许直接应用在我们的身上。
那么,历代的辩论又如何?在得名分和神的父性的亮光中,罗马天主教错了,他们对神的保守和确据的否定,变成滑稽的怪物。一位从来不个别告诉儿女们他爱他们,却定意把不守规矩的儿女赶出家门的父亲,是什么父亲?卫理派和路德派否定神的保守,也同样错了。神是一位比这否定所容许的更好的父亲:他保守儿女们在信心和恩典中,不会让他们从手上溜去。改革派和韦斯利说确据是信心不可分的一部分,这说法是对的;清教徒却比前两者更强调说,基督徒若犯罪使圣灵担忧,不全心全意寻求神,必定如顽劣的孩子使父母转喜为怒一样,不能完全享用双重见证这崇高的赏赐;这观点也是对的。有些赏赐太宝贵了,不能赐给顽劣的孩子;而这里所说的赏赐,如果天父觉得他会宠坏我们,使我们以为天父根本不关心我生活是否圣洁,他最少会在某些限度内不赏赐我们的。
第五节、我们因他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多3:7)
很奇怪,在基督教历史中,得名分的真理甚少受人注意。除了上一世纪两本现已很少人知道的书(甘礼书(R.S.Candlish)著《神的父性》(The Fatherhood of God)和韦伯〔R.A.Webb〕著《改革派中得名分的教义》〔The Reformed Doctrine of Adoption〕),几乎再没有这一方面的著作,在改教前后也一样稀少。路德对得名分教义的认识,和对称义的教义的认识一样,又清楚又坚实,但他的门徒只注重后者,漠视了前者。清教徒对基督徒生活的教训很强,这一方面却显得很弱,这也就是容易产生律法主义的误会的原因之一。或许早期的循道会领袖,或后期的循道会圣徒,如绰号“王的儿子”(the King’s Son)的比利布锐(Billy Bray——他令人难忘的祷告前的口头禅是:“这个嘛,我要和天父商量一下。”),才最接近新约圣经所描述的儿子的生活。今天,基督教的教训,实在应多讲关于得名分的真理。
同时,这一章所讨论的,对我们内心实时产生的信息,必然是:作为基督徒,我了解自己吗?我知道我自己真正的身分吗?知道我自己的前途吗?我是神的儿子。神是我的父亲;天堂是我家;每过一天,就更接近一天。我的救主,是我的兄长;每一位基督徒也是我的弟兄。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每天晚上最后一件事,等公共汽车的时候,或在任何思想不受羁绊的时候,把上面几句话重复说几遍,求神给你能力,用生活证明你知道这是完全真实的。因为这是基督徒的秘诀——关于快乐生活?——当然对的,但我们还有比这个更崇高更深邃的话要说。这是基督徒有关基督徒生活,以及尊敬神的生活的秘诀:而这些才是有关宏旨的生活境界。愿你我都完全得着这秘诀。
我们若反复省察以下几个问题,将有助于更适切地认识我们被召作为神儿女的身分和本性。
我们明白所得的名分吗?我重视它吗?我每天提醒自己说有神儿子的特权吗?
我有寻求得名分的充分确据吗?我每天思想神对我的爱吗?
我以神为天上的父去爱他、尊敬他、顺服他、寻求他、欢迎他的相交、在每一件事上讨他喜悦,正如人的家长所要求孩子做的吗?
我是否想到,耶稣基督我的救主和主宰,也是我的兄长,对我不但有属天的权柄,还有神人的怜恤?我每天有否想到,他是多么的亲近,多么透彻的了解我,作为我的同胞和救赎主,他是多么关心我?
我学会了恨恶使天父不喜悦的事吗?我对他所敏感的罪恶也同样敏感吗?我是否定意逃避罪恶,以免使他忧伤?
我每天渴望那家庭的大日子,当神的众子在天上,在他们的父神和羔羊——他们的长兄与主宰的宝座前聚集在一起吗?我感觉到这盼望的兴奋吗?
我爱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基督徒弟兄,以致在天堂回想起来的时候,不觉得羞耻吗?
我以父,并以因祂的恩典而进入的家庭为荣吗?
家庭的形像在我里面出现吗?如果不,为什么?愿神使我们谦卑;教导我们成为他真正的儿子。
问题讨论:
1、神是所有人的父吗?人能经验什么样的儿子名分呢?
2、作者用什么字眼总结全部新约圣经的教训及全部新的圣经的宗教?
3、作者说:“圣经向信徒启示神是他的父亲,这可以说是圣经真理的高潮。”试比较神在旧约和新约中的启示。
4、神如何说明他的父性的意义?其中四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作者说得名分是“福音所提供最高的特权”,意思是什么?
6、从登山宝训看,得名分是哪三件事的基础?它如何成为这些基础?
7、为什么藉赎罪得名分是这么丰富的福音总纲?
8、得名分如何向我们显示:
(1)神恩典的浩大?
(2)基督徒盼望的荣耀?
(3)明白圣灵的工作的钥匙?
(4)“福音圣洁”的意义和动机?
(5)解决确据的问题?
圣灵
第三,我们得神儿子名分这事实,成了我们认识圣灵工作的钥匙。
今天的基督徒对圣灵的工作充满了误解和困惑。问题并不在于要找出正确的语言符号,而是在于知道该语言符号所指的神的工作,涉及的究竟是什么经验。因此,我们从圣经中得知圣灵的工作是教导人明白神的心思,并荣耀神子;同时,圣灵又使人重生,赐我们智慧,能以认识神和以一颗新造的心来顺服他。此外,圣灵亦住在我们心里,使我们成圣,且每天加力给我们走这朝圣的路程;他更特别赐予我们确据、喜乐、平安与能力。然而,不少人却在疑惑中抱怨说圣经所讲的这一切纯粹是信条,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任何与之相符的经验。
这些基督徒当然觉得自己缺少了某些重要的东西,于是焦急地追问如何才能把新约圣经所描述在圣灵中的生活,与他们每天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贫乏这两者的差距消除。然后,在绝望之余,他们或许会开始寻求某个改变心灵的具体事件,希望借此一次冲破本身那种“贫乏的属灵经验”。我们可以把这事件想象为一次“奋兴聚会中的经历”,或“完全降服”的经历,又或是“圣灵的浸”、“完全成圣”、“受圣灵印记”,或说方言的恩赐,或(照天主教而非复原教的传统术语)“第二次重生”、静默祷告(The Prayer of Quiet)或神契祷告(The Prayer of Union)等。即使他们经历到某些事情的发生,正符合他们所寻找的那种经验;但过了不久,他们又发现自己还未完全冲破那种“贫乏的属灵经验”,于是又再不安地继续寻索另一个新的经验。
今天,许多人都陷入这种苦恼之中。我们不禁要问:该如何帮助他们呢?得儿子名分这真理对圣灵的工作所投以的亮光,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刚才指出的那种困扰,乃源于一种虚假和奇幻的超自然主义,使人渴求被一种好像电流的非人格化能力所触及,从而彻底改变他们,使他们自觉完全摆脱来自本身和别人的重压与束缚。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属灵经验。他们其实是以为圣灵的工作会给他们类似吃了迷幻药的经验(传道者若承诺人会有这种经验,而吸毒者又把他们的幻觉与宗教经验相提并论,就真是害人不浅!难道我们的世代真是永不懂得辨别事物的不同?)事实上,这种渴求内心充满激情,胜于内心与神相交的感觉,正显出我们对圣灵的工作有着极深的误解。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明白一个最重要的真理,就是神要赐给基督徒的灵,乃是“收纳为嗣子的灵”(The Spirit of Adoption);而圣灵正是以此角色为基督徒做一切工作。因此,圣灵的工作和目标由始至终都是使基督徒愈来愈清楚明白他们在基督里与神有着父子的关系,并带领他们在这关系中更深地回应神。当保罗说:“你们乃是领受了被立为子的灵;凭着这样的灵,我们来呼叫: ‘阿爸!父啊!’” (罗八15,吕振中译本)“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加四6)他便是指这个真理。
“得儿子名分”这核心观念开启及整合了新约对基督徒生活的看法;同样地,认识圣灵是“收纳为嗣子的灵”,亦是开启及整合新约描述圣灵一切工作的核心观念。
从这个核心观念所提供的角度,我们得知圣灵的工作包含3方面。首先,他使我们经常醒觉——有时是极为清晰地醒觉,日常亦保持某种程度的醒觉,纵使我们里面那个任性的自我经常驱使我们否定这醒觉——我们藉着耶稣基督白白的恩典成为神的儿女。这是圣灵赐人信心、确据和喜乐的工作。其次,他使我们仰赖神,像一个被父亲疼爱的孩子仰赖父一样,怀着坦然无惧的尊敬及无限的信心来到他的面前。这是圣灵使人呼叫“阿爸!父!”的工作——以应有的态度来配合这呼叫所表达的关系。
第三,他催促我们的行事为人要与作王儿女的身份相称;这包括要彰显家庭的形象(即效法基督)、促进家庭的幸福(即爱弟兄)和保持家庭的名声(即寻求神的荣耀)。这是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藉着我们对这父子关系和品格要求,不断加深醒觉,且不住追求爱神所爱,恶神所恶,“我们……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
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确实看见圣灵的工作,并不在于追求某种感觉和经验,而是寻求神、如同父亲般仰赖他、重视与他的相交,并觉得愈来愈想认识及取悦他。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真理;它能救拔我们脱离今天许多人正陷溺其中的错误观念,不再从不属乎圣经的角度来看圣灵的工作。
圣洁
第四,我们得儿子名分这事实,让我们得知“福音的圣洁”(Gospel Holiness)之含义和推动力。
毫无疑问,很多人从未听过何谓“福音的圣洁”。它是清教徒采用的一个简称,用以形容源自对神的爱和感恩的真正基督徒生活;它与动机是出于表现自己,只包含形式、规矩和外在表现,并且是虚饰的“律法的圣洁”形成对比。关于这方面,我们只简单地提出两点。
首先,我们之前所谈及的,已足以向我们表明这圣洁的本质。它只是与神的儿女身份相称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只是神的儿女要忠于自己的身份、忠于自己的父、忠于他的救主和忠于自己的问题。它只是要表现出自己已成为嗣子。它只是关乎在王的家中做一个乖巧的儿女,而不做一个逆子的问题。
其次,清楚显出神恩浩大的收纳关系,本身已足以推动人过真正圣洁的生活。基督徒知道神“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一5),早已蕴藏在他要使我们因着爱,“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这永恒计划之中(弗一4)。他们知道自己正朝着这日子迈进,时候到了,这目标将圆满并最终得以成就。“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 (约壹三2)
这知识带来什么?就是“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3节)。儿女们都知道他们的父的心意,是要他们圣洁;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圣洁都是他们获得快乐的途径和条件;而且,由于他们爱父,他们便会积极去履行神这个恩慈的旨意。在这过程中,父会藉着外在的压力和试炼来施行管教:陷于祸患中的基督徒若知道在神的恩慈计划中,万事都有正面的作用,为的是使他成圣,就能得着安慰。
世上的王子、公主,要比一般儿童额外接受更多的训练和管教,为的是装备他们达致更高的目标。作万王之王的儿女也是一样。要明白神对他们的心意,窍门是要紧记:神对他们一生的旨意就是要训练他们达致前面等待他们去成就的目标,以及把他们雕琢成基督的形象。有时候,雕琢的过程是痛苦的,管教更是令人厌烦的,但圣经却提醒我们:“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来十二6-7、11)惟有领悟这道理的人,才能明白罗马书八章28节:“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同时,亦只有他才能在遭遇逆境时,持守儿子名分的确据,抵挡撒但的攻击。已掌握得儿子名分这真理的人,既能持定确据,又能在祸患的日子蒙福:这便是在世上过得胜生活的其中一方面。然而,基督徒此刻过圣洁生活的动机,并非消极地盼望(只是空想!)可以因此而免遭管教,却是积极地渴望透过遵行父神的旨意,向这位收纳他作嗣子的神表示爱与感恩。
这使人立即顿悟神的律法在基督徒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不少人认为自己无法理解律法对基督徒还有何作用。他们说,我们已脱离律法;我们得救不在乎守律法,我们是藉着耶稣基督的血和义而得称为义。因此,我们今后是否守律法还有何关系?而且,称义既表示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罪过都已蒙赦免,我们亦完全和永远地获得接纳,那么,我们又何必操心自己是否犯罪呢?我们为何还觉得神会为此操心呢?身为基督徒,每天却记挂着自己的罪,为罪哀哭和寻求赦免,岂不表示还未完全明白称义的真理吗?我们拒绝寻求律法的指示,或不再为每天的过失操心,岂不是真正表现出勇于接受称义的信心吗?
清教徒需要面对这些“反律法主义人士”的言论,要回应他们,有时也要克服重重困难。若有人假定称义是救恩最重要的礼物,那么,他要回答上述问题,就一定障碍重重。事实上,我们应从得儿子名分,而非称义的角度来回应这些观念:这是清教徒从没认真强调的事实。只要把这两份救恩的礼物分清楚,正确的答案便昭然若揭了。
答案是什么?那就是:一方面,称义确实永远免除人要守律法的要求,或尝试以此作为得生命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得儿子名分却又要求人永远有守律法的义务,以此作为讨父神喜悦的途径。神的儿女守律法,乃是为了保持家庭的形象;耶稣尽了诸般的义,神亦要我们这样做。得儿子名分把守律法放在一个新的立足点:身为神的儿女,我们承认律法拥有权威,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因为知道这是我们的父的要求。我们若犯罪,就要像耶稣教导我们的那样祈求——“我们在天上的父……赦免我们的罪”——以儿女身份向父承认我们的过错,并祈求他的赦宥。神的儿女的罪不会破坏他们的称义,或推翻他们的儿子名分,却会损害他们与父的相交。
“你们要圣洁,像我圣洁一样”是父向我们说的话,称义的信心并没有叫我们忽略一个事实,就是作王的神期望他的儿女过着与身份和名分相称的生活。
确据
第五,得儿子名分这事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窍门,让我们在确据这问题中看到出路。
这真是一个纠缠不清的难题。自宗教改革以来,这题目一直在教会中争论不休。改教家特别是马丁路德习惯将“历史的信心”(Historical Faith),丁道尔(Tyndale)则称为“故事的信心”(Story-faith),即相信基督教的事实,却不作回应或委身,与真正得救的信心划分清楚。他们指出后者才有得救的确据。他们称这种信心为“Fiducia”(拉丁文)——即首先相信神确实应许把赦免与生命赐给相信的罪人,其次,就是把它应用在自己身上,成为信徒。马丁路德宣称:“信心乃是在生活上定意相信神的恩典,确信的程度足以令人愿意为它死上千次,而这种信心……使我们能以愉悦、无畏和喜乐的心迎向神和受造的万物。”他又反驳:“天主教对人有害的教义说人无法肯定知道自己是否得着神的恩惠,因此完全污损了信心的教义,折磨人的良心,将基督摈出教会,且否定圣灵的一切好处。”
与此同时,改教家承认,当人在试探中,自觉没有信心,对神也没有盼望的时候,这确据却仍可存在他里面。(我们若觉得这话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便该为此感恩,因我们从没遇过这类试探,使我们的内心有此真实的感觉。马丁路德和他同时代的许多人偶尔也会有此真实的感觉。)
罗马天主教在这方面却一片空白;他们在回应改教家的时候,重申中世纪的标准看法,指出信心虽然盼望上天堂,却不能肯定自己可以去到天堂,说肯定也只是推测而已。
下一个世纪的清教徒则教导说,信仰中最重要的部分并非得救的确据(不管是今生或将来),而是悔改和委身给耶稣基督。许多时候,他们谈及的确据仿佛是与信心分开的;除非信徒特别寻找它,否则一般是经验不到的。
18世纪的卫斯理呼应马丁路德的见解,坚持圣灵的见证及随之而来的确据,便是信心的本质;虽然他后来为了具体说明它,把它分为没有确据的“仆人的信心”,与有确据的“儿子的信心”。他似乎是把他在伦敦亚得门街(Alders gate)莫拉维会之前的经验,想象为仆人的信心——还未完全经历得到基督徒的一切经验,还在寻求救恩和认识主,而且仍未肯定自己在恩典中的位分。卫斯理后来却如同所有路德宗的人一样(虽然不像马丁路德本人!),相信确据只与如今得蒙神的接纳有关,此刻却不能有得蒙保守到底的确据。
这辩论在福音派中依然持续,而且仍继续令人困惑。什么是确据?神给谁确据?是所有信徒?是某些信徒?还是没有人有此确据?当神予人确据时,他是给人什么确据呢?又藉着什么途径予人确据呢?这些乱作一团的问题实在不容易解答,但得儿子名分的真理却可使这些问题变得明朗。
神的爱既能使基督徒成为他的儿女,神又是完美的父,那么,以下两件事似乎是顺理成章:
第一,家庭关系必然是恒久和持续到永远的关系。完美的父母绝不会抛弃儿女。基督徒或许会变成浪子,但神却不会停止做浪子的慈父。
第二,神会主动令儿女感受到他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作为家中一分子的权利和安全感。被认养的孩子需要有归属的保证,完美的父母是不会不给予他的。
保罗在罗马书八章这段新约论及确据的经典经文中,肯定了上述两个推论。首先,他告诉我们,那些被神“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的人——换言之,就是神在亘古以前定意收纳为儿子,与他的独生子一起进入他家中的人——“又召他们来……又称他们为义……又叫他们得荣耀”(八29—30)。我们要留意,“得荣耀”是属于过去时态,纵然这事件本身是在将来才发生的;这显出在保罗的心目中,这事已成就,因神的旨意早已确定。故此,保罗充满信心地宣称:“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神的拣选、救赎,并慈父的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38-39节)。
其次,保罗告诉我们,那一刻,“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16-17节)。这句话已把所有基督徒包括在内:保罗虽然没有见过罗马信徒,但他却理所当然地指出他们只要是基督徒,便应该知道圣灵在他们的内心证明他们已享有作神儿女和后嗣的快乐地位。邓尼(James Denney)说得好,在罗马天主教中,确据是罪,在复原教中主要是责任,但在新约中却单纯是一个事实。
请注意,在这节经文中,得名分的见证出自两个不同的来源:我们的心(即我们自觉的自我),和神的灵——他见证或与我们的心同证。
这双重见证的本质是什么?罗伯・哈尔登(Robert Haldane)把超过两个世纪的福音派解释过滤之后,得出的分析堪称古今一绝。他写道:当“圣灵帮助我们,由开始意识,并在自己身上发现有新生命的标记,借此肯定我们得着儿子名分”时,我们的心所作的见证便成为事实。这是推论的确据,是基于人认识福音、相信基督、有悔改表现,且活出一个重生的人的本性时,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哈尔登继续说:
“但若言这就是圣灵的全部见证,就与经文所肯定的有所差距了,因那表示圣灵只会帮助良心作见证,却不可以说是圣灵亲自作证……圣灵以一种独特和直接的见证,向我们的心作证。这见证虽不能解释,却是信徒感觉得到的;而且,这感觉亦会有所差异,时而强烈和明显,时而微弱和难辨……圣经用以下的表达方式来表明这个事实:圣父与圣子临到我们,并与我们同住——基督向我们显明他自己,并与我们一同坐席——他把隐藏的吗哪和白石赐给我们,表示要我们知道罪已得赦,且写上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人以外,便无人晓得。‘赐给我们的圣灵,已把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中。’”(参哈氏著《罗马书注译》页363)
这直接的确据是圣灵直接在重生的心内工作,用以补充神促使我们内心所作的见证(即我们自觉和自知自己是信徒)。这双重的见证虽可能因着神的撤回和撒但的攻击,短暂地被隐没起来;但每位专一的基督徒若不是因为背逆神而使圣灵担忧及消灭圣灵,一般而言,在他的内心都或多或少可经历到这双重的见证;正如保罗说“与我们的心同证”这句话是采用现在时态,便可清楚表明出来。
因此,确据的真理大致如下:我们的天父期望他的儿女明白他对他们的爱,以及可以安然在他的家中。他如果没有这个心愿,又或没有用行动来使之成真,他就算不上是一位完美的父亲。故此,他以上述的双重见证作为他儿女日常的一部分经验,以致他们能在他的爱中欢喜快乐。这双重见证本身就是一份礼物——在信心这份丰富大礼上锦上添花;信徒可藉它获得“认识的感觉”,晓得他们的信心、得儿子名分、天堂的盼望,以及神对他们有无限的大爱等,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对于经历信心的层面,我们就要像史奎士(Squeers)谈及大自然那样说:“想象比描述容易”;又或如想象中的苏格兰女士会说的:“感觉比讲述容易”。但一般而言,所有基督徒在某程度上都可感受到它,因它实在是他们得着儿子名分的一部分。
我们因有自欺的倾向,所以,最好还是经常用约翰一书所提供的教义和道德准绳,来验证本身的确据(参二3、29,三6-10、14、18-21,四7—8、15-16,五1—4、18);我们借此推论,加强我们的确据,而对确据的整体把握亦愈加鲜明。不过,确据并非来自我们的推论,却是圣灵在我们的推论之外,以及藉着我们的推论工作,让我们确知自己是神的儿女,且已得着神拯救的爱和众应许。
那么,传统的争论又如何呢?罗马天主教是错了:从得儿子名分和神是父的角度来看,他们否定坚守到底和得着确据,便显然是个大笑话。一位从不对儿女说“我爱你”,却定意把不守规矩的儿女逐出家门的父亲,会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卫理派和路德派否定神保守到底,是犯了同样的错误。神不是这否定涵义所指的那种父亲,他是更好的父亲:他保守他的儿女常在信心和恩典之中,不会容让他们从他的手上溜走。改教家和卫斯理说得对,确据是信心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清教徒较前两者强调基督徒若犯罪使圣灵担忧,又没有全心全意寻求神,就正如任性和顽皮的孩子使父母由快乐变为忧愁一样,理应预期自己不能完全享受到双重见证这锦上添花的赏赐。有些宝贵的礼物实在不该给予任性和顽皮的孩子;双重的见证正是这样宝贵的礼物,天父如果觉得它会宠坏我们,使我们以为他根本不重视我们是否过圣洁的生活,那么,他至少会在某程度上把它收回。
重要的秘诀
奇怪的是,在基督教历史上,得儿子名分这真理甚少受到关注。除了19世纪两本已鲜为人知的著作外(R. S. Candlish,The Father hood of God;R. A. Webb,The Reformed Doctrine of Adoption),福音派就没有关于这主题的任何著作,改教前后也同样稀少。马丁路德对得儿子名分这教义清楚的认识,不下于称义的教义,但他的追随者却只重视后者,而忽略了前者。清教徒有关基督徒生活的教导,在其他方面很强,但在这点却明显很弱,这正是导致别人很容易误解它是律法主义的原因之一。也许,早期的循道派弟兄和后来的循道会信徒,如绰号“王的儿子”的比利・布锐(Billy Bray),以令人难忘的口头禅开始祷告——“这个嘛,我要跟天父谈谈”——才最接近新约圣经所描述儿子的表现。在今天基督徒的教导中,实在要多讲得儿子名分这真理。
直至现在,我们在本章所探讨的,理当实时对我们的内心产生以下的信息:身为基督徒的我,究竟认识自己吗?我是否认识自己的真正身份?哪里是我的真正归宿?我是神的儿女,神是我的父;天堂是我家,它一天比一天接近;我的救主是我的兄长;所有基督徒都是我的兄弟。每天早上起来,并每晚临睡前,或是当我们候车的时候,或任何余闲,我们都可以把上述那番话重复说几遍,并祈求神帮助我们能够以行事为人证明我们知道这是完全真确的事实。这正是基督徒快乐生活的秘诀吗?当然是;不过,比这更崇高和更深邃的是:这是基督徒生活和过荣耀神生活的秘诀——这才是真正攸关重要的生活层面。愿你我都完全得着这秘诀。
为了帮助我们更充分认识我们蒙召作为神的儿女,究竟有何身份和得着什么,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再三反省的问题:
我知道自己已蒙神收纳为嗣子吗?我珍惜这身份吗?我是否每天都醒觉自己已拥有作神儿女的权利?
对于我的嗣子身份,我有完全的确据吗?我是否每天都思想神对我的爱?
我是否以神为我的天父,爱他、尊敬他、听从他、寻求和渴望与他相交,凡事讨他的喜悦,如同我们肉身的父母期望子女所做的?
我是否以我的救主和主——耶稣基督——作为我的兄长,对我不仅有属神的权威,更有作为神和作为人的怜悯?我有否每天想到他如何靠近我,如何完全明白我;以及他作为与我认同的救赎主,如何关心我?
我学会恨恶那些不讨神喜悦的东西吗?我像神一样对罪很敏感吗?我有否为免令神担忧,而努力规避罪恶吗?
我是否每天期盼着那个家庭团聚的大日子:神的儿女将齐集天上,站在我们的父神和羔羊(我们的兄长和主)的宝座前?这盼望是否令我感到兴奋?
我是否爱那些与我一起生活的基督徒弟兄姊妹,以致将来在天上想起他们时,也不会感到羞愧?
我是否以我的天父,并他以恩典带领我们进入他的家为荣?
我的生命有否展现神家里的人的形象?若否,为什么?
愿神使我们谦卑;愿神教诲我们;愿神使我们作他真正的儿女。
研习篇
目的:明白“得神儿子名分”这真理是何等意义重大。
问题讨论:
1.何谓“得神儿子名分”?它有何重要?
2.神是所有人的父吗?人可以经验哪种儿子身份?
3.作者用哪一句话来概括全本新约的教导?并全本新约的信仰?
4.作者说:“向信徒启示神是他们的父,可以说是圣经的高潮”。神在旧约启示自己,与在新约启示自己有何不同
5.作者如何反驳“以神为父的观念,对那些面对自己的生父种种不足的人而言,根本是毫无意义的”?
6.神如何清楚表明他的为父身份?当中包含哪4项基本元素?
7.作者说:“得神儿子名分,乃福音赐人的无上特权”,是什么意思
8.作者认为我们要从得儿子名分这角度来明白整个基督徒生活。从登山宝训中,得儿子名分可成为哪3件事的基础?它如何成为基础?
9.为何“藉挽回祭得神儿子名分”这句话,能把福音最丰富的含义概括出来?
10.回答文中最后列出的一连串问题。我们是否认识得儿子名分这真理?我们与天父的关系如何?
行动建议:
我们得神儿子的名分,如何让我们得知:
(ⅰ)神恩典的浩大?
(ⅱ)基督徒盼望的荣耀?
(ⅲ)明白圣灵工作的窍门?
(ⅳ)何谓和如何推动“福音的圣洁”?
(ⅴ)疏解有关确据的问题?
请按以上问题各举一个例子说明。
第十九章、神的儿子
一、每小节总结
第一节,我们因信基督耶稣被收养成为神的儿子,并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神是父亲这个概念的实际。
第二节,相对于称义而言,被收养为儿子是一个更加重要的概念,因为他强调的是我们与神之间父子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概念上的宣告为义。
第三节,成为他的儿女就自然而然会活出这神儿女的生命,因得着影儿子的地位而来的圣灵能力,渴慕并过效法上帝的生活,而这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在地上生活的见证。
第四节,关于得儿子的名分之益处的其他五项真理。再次表明这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和焦点。
第五节,关于神儿子的名分,给我们带来未来之盼望的总结和实际应用。
问题讨论
1、神是所有人的父吗?人能经验什么样的儿子名分呢?
答:不是,他是他自己所拣选的子民的父亲,是那些相信主耶稣基督,并且成为亚伯拉罕属灵后裔的真色列人。然而这种儿子的身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在基督里认养而获得的,我们与基督一同作上帝的儿子。
2、作者用什么字眼总结全部新约圣经的教训及全部新的圣经的宗教?
答:以认识我们圣洁的父这个字眼来总结,新约圣经的全部教训。
3、作者说:“圣经向信徒启示神是他父亲,这可以说是圣经真理的高潮。”试比较神在旧约和新约中的启示。
答:神在旧约中启示自己为盟约的名字耶和华,通过这个名字宣告他是自存的、至高的、圣洁的神。而在新约当中,神以他为我们的父的形象出现,并耶稣基督的救赎,得找他儿子的身份。
4、神如何说明他的父性的意义?其中四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神作为父,他不像人间的父,他乃是一位完美的家长。通过他与基督的关系,我们了解了神作为我们父的意义。并呈现出4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权柄、爱、相交和对神的尊敬。
5、作者说得名分是“福音所提供最高的特权”,意思是什么?
答:它的意思乃是牵涉到我们与神有了一个更丰富的关系,我们被这位神疼爱和关怀,而这关系是得儿子名分所提供的特权。
6、从登山宝训看,得名分是哪三件事的基础?它如何成为这些基础?
答:得名份是基督徒行为的基础、祷告的基础和信心生活的基础。这如何能够成为基础,是因为相对于我们是孩子而言,他是我们的父。他最疼爱我们,了解我们,最想我们得益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着想,也愿意赐给我们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事物。叫我们得着能力,得到供应,得到生命的平安。
7、为什么藉赎罪得名分是这么丰富的福音总纲?
答:因为得儿子的名分是指向和实现我们在基督里与神的关系的恢复,它是全部新约有关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和焦点。
8、得名分如何向我们显示:
(1)神恩典的浩大?
答:他把我们从罪人的身份转变为儿子的身份,我们本为愤怒地狱之子,如今却成为神的儿子,并赐给我们至高的地位,父神如何爱耶稣,他也以同样的爱来爱我们。
(2)基督徒盼望的荣耀?
答:我们因为是神的儿子,就承受永恒的产业,这永恒的产业是属于上帝的财富,是不可估量不可计算的产业,都凭着耶稣基督白白地赐给我们。天父把他所有的东西与我们一起分享,并最终还给我们承受天堂作为他与我们永远同在之处。
(3)明白圣灵的工作的钥匙?
答:得儿子的名分使我们得着圣灵内住而来的得胜和因之而来的生命的改变。因生命的改变,我们就得到确据、喜乐,平安和能力。让我们能够效仿基督,并且不断的追求荣耀神。
(4)“福音圣洁”的意义和动机?
答:得儿子的名份使我们对圣洁的渴慕和追求,是发自于对神的爱和感恩的回应,而不是外在的、形式的、表面的律法主义的动机所驱动,是源自于对神的渴慕和他真挚的热情,并因这样的追求,而成为我们今生和来世的快乐之方法、条件和成分。就是在苦难当中仍然的得着安慰和进步,得着成圣的能力和不断遵守律法的自由。
(5)解决确据的问题?
答:今天信徒对得救的确据会有一个模糊的感觉性的概念,一种时有时无的不确定性,在天主教的答案当中,对这信念甚至是否定的,这是因我们的确据不是基于上帝的话语启示而来实在的、确定的把握,而是基于对信心的重点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忘记了更重要的层面乃是我们是他的儿子,这意味着这样的关系是永恒并且持续到永远的,父亲不会让他的儿子被丢弃在外面,这是发自于上帝的爱,给予我们的权利和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天父要他的儿子们知道他对他们的爱,并他们在他家中的保障是永恒的!
读书会课后:
第十九章、神的儿子
一、每小节总结:
第一节,我们因信基督耶稣被收养成为神的儿子,并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神是父亲这个概念的实际。
第二节,相对于称义而言,被收养为儿子是一个更加重要的概念,因为他强调的是我们与神之间父子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概念上的宣告为义。
第三节,成为他的儿女就自然而然会活出这神儿女的生命,因得着影儿子的地位而来的圣灵能力,渴慕并过效法上帝的生活,而这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在地上生活的见证。
第四节,关于得儿子的名分之益处的其他五项真理。再次表明这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和焦点。
第五节,关于神儿子的名分,给我们带来未来之盼望的总结和实际应用。
问题讨论:
1、神是所有人的父吗?人能经验什么样的儿子名分呢?
答:不是,他是他自己所拣选的子民的父亲,是那些相信主耶稣基督,并且成为亚伯拉罕属灵后裔的真色列人。然而这种儿子的身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在基督里认养而获得的,我们与基督一同作上帝的儿子。
2、作者用什么字眼总结全部新约圣经的教训及全部新的圣经的宗教?
答:以认识我们圣洁的父这个字眼来总结,新约圣经的全部教训。
3、作者说:“圣经向信徒启示神是他父亲,这可以说是圣经真理的高潮。”试比较神在旧约和新约中的启示。
答:神在旧约中启示自己为盟约的名字耶和华,通过这个名字宣告他是自存的、至高的、圣洁的神。 而在新约当中,神以他为我们的父的形象出现,并耶稣基督的救赎,得找他儿子的身份。
4、神如何说明他的父性的意义?其中四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神作为父,他不像人间的父,他乃是一位完美的家长。通过他与基督的关系,我们了解了神作为我们父的意义。并呈现出4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权柄、爱、相交和对神的尊敬。
5、作者说得名分是“福音所提供最高的特权”,意思是什么?
答:它的意思乃是牵涉到我们与神有了一个更丰富的关系,我们被这位神疼爱和关怀,而这关系是得儿子名分所提供的特权。
6、从登山宝训看,得名分是哪三件事的基础?它如何成为这些基础?
答:得名份是基督徒行为的基础、祷告的基础和信心生活的基础。这如何能够成为基础,是因为相对于我们是孩子而言,他是我们的父。他最疼爱我们,了解我们,最想我们得益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着想,也愿意赐给我们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事物。叫我们得着能力,得到供应,得到生命的平安。
7、为什么藉赎罪得名分是这么丰富的福音总纲?
答:因为得儿子的名分是指向和实现我们在基督里与神的关系的恢复,它是全部新约有关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和焦点。
8、得名分如何向我们显示:
(1)神恩典的浩大?
答:他把我们从罪人的身份转变为儿子的身份,我们本为愤怒地狱之子,如今却成为神的儿子,并赐给我们至高的地位,父神如何爱耶稣,他也以同样的爱来爱我们。
(2)基督徒盼望的荣耀?
答:我们因为是神的儿子,就承受永恒的产业,这永恒的产业是属于上帝的财富,是不可估量不可计算的产业,都凭着耶稣基督白白地赐给我们。天父把他所有的东西与我们一起分享,并最终还给我们承受天堂作为他与我们永远同在之处。
(3)明白圣灵的工作的钥匙?
答:得儿子的名分使我们得着圣灵内住而来的得胜和因之而来的生命的改变。因生命的改变,我们就得到确据、喜乐,平安和能力。让我们能够效仿基督,并且不断的追求荣耀神。
(4)“福音圣洁”的意义和动机?
答:得儿子的名份使我们对圣洁的渴慕和追求,是发自于对神的爱和感恩的回应,而不是外在的、形式的、表面的律法主义的动机所驱动,是源自于对神的渴慕和他真挚的热情,并因这样的追求,而成为我们今生和来世的快乐之方法、条件和成分。就是在苦难当中仍然的得着安慰和进步,得着成圣的能力和不断遵守律法的自由。
(5)解决确据的问题?
答:今天信徒对得救的确据会有一个模糊的感觉性的概念,一种时有时无的不确定性,在天主教的答案当中,对这信念甚至是否定的,这是因我们的确据不是基于上帝的话语启示而来实在的、确定的把握,而是基于对信心的重点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忘记了更重要的层面乃是我们是他的儿子,这意味着这样的关系是永恒并且持续到永远的,父亲不会让他的儿子被丢弃在外面,这是发自于上帝的爱,给予我们的权利和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天父要他的儿子们知道他对他们的爱,并他们在他家中的保障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