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基督教爱观研究
五、早期教会的三个基本教义
正如前面所言,爱佳泊观念在后使徒时代对爱的教义没有什么影响力;@65但这个中心观念并没有消失,因为它还是会出现在基督教的其他教导中。
@65参英译本,265页。
当时基督教的主要思想是三个基本教义:(一)相信上帝就是天地的创造主;(二)相信道成肉身(incarnation),这跟基督的十字架密切相关;(三)相信身体复活。
教义史家经常用教改的标准评断后使徒时期的基督教,因此理所当然觉得是一片相当贫瘠的荒地。称义和罪得赦免这两个观念当时还未盛行,而保罗思想对那段时期的也影响相当有限。甚至游斯丁也逃不过这种结果,然而,他的立场其实最接近保罗。但这完全是一种任意而为的评断。它让历史研究沦为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而没有任何当时的事实为根据。要持平的评断这个时期,我们应该遵守每个时代在面对同样的特殊问题时都适用的普遍原则。那么,后使徒时期面对的是什么特殊问题?简言之,就是在希腊化社会中维护基督教。单靠这三个基本教义就能发挥强烈的使命感与力量完成这个任务。或者我们应该说这是一个双重问题,在维护基督教的同时,一方面要对抗犹太律法主义,另方面要对抗希腊爱乐实信仰。如果说后使徒教父和护教士无法有效的对付前者,甚至往往对这个问题毫无所觉,那么他们对付后者的效率可高超多了。原始教会藉着宣告相信上帝就是「天地的创造主」,道成肉身以及「身体复活」,建筑起三座牢不可破的堡垒对抗希腊化时期的救恩思想。
相信上帝乃「天地的创造主」就是直接了当的反对希腊的救恩观。我们不是要从物质世界中的释放,因为它是上帝亲手的创造,而且跟上帝创造的其他被造物一样,它本身是美好的。不仅地是由上帝创造与掌管,天也一样。「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诗篇》二十四1以下;和合本)其中特别强调物质也是上帝的创造。@66起初,物质就跟精神一样与恶没有什么关联。恶(罪)的出现不是因为灵魂(在违反其本性的情况下)被肉体囚禁——这是上帝在创造之初所定的旨意,而是因为我们不顺服又违背祂的旨意。不承认上帝就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因此往往被视为古代教会的最主要异端邪说。@67在提阿非罗(Theophilus)驳斥柏拉图学派的过程中,不时会出现另一个观点:只要世上有任何东西的存在不是绝对倚赖上帝,就会撼动上帝的至高主权(μοναρχία Θεοῦ)。因为上帝凭空(out ofnothing)@68创造万物这件事明确彰显出祂的全能(omnipotence)。
@66他提安(Tatian):《给希腊人的演讲》(Oratio ad Graecos)五章七节与十二章二节以下。
@67参游斯丁,《对话集》三十五章四节以下。
@68提阿非罗(Theophilus):《致奥托里西书》(Ad Autolycum)卷二,第四篇。参《黑马牧人书》诫命(Mand)一章一节。
相信道成肉身能更明确的区别基督教与希腊主义。游斯丁在这一点上也是一马当先。他根据第四福音书(译注:指《约翰福音》)提到基督就是那道(Logos)的时候,希腊人可以了解他。但当他根据第四福音书接着表示这「道成了肉身」,@69希腊人就认定这是荒谬。道可以成为救世主,因为希腊主义也提到σωτήρ,救世主,但无法想象他居然会「成了肉身」。因为世人就是需要从肉身得释放。游斯丁很清楚二者的差异。基督教的救恩不是一种让我们脱离躯体而成为纯粹灵体的心灵修练法(spiritualisation),而是上帝祂自己(上帝的道)成为肉身,真实的来到我们当中,并毫无保留的承受我们的一切。基督教的救恩不是要我们攀升到上帝那里,然后在祂的灵恩层面与祂相遇,反而是上帝亲自降临到世人属血气的层面与我们相遇。把这个爱佳泊特征表达得最清楚的就是道成肉身这个观念:「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基督就是上帝在世人当中,「上帝成为人的样式」。@70祂就是那成为肉身的道。游斯丁表示,上帝藉着基督亲临世间,并亲身承受苦难。@71对游斯丁来说,道成肉身始终跟十字架密不可分的连结在一起,上述关于他十架神学的一切就是他整个道成肉身思想的内涵。对整体古代基督教来说,在信条和基督教思想这两方面,道成肉身和十字架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从童女马利亚所生」和「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这两句话始终并列在一起。「降世为人并被钉十字架」,可说是游斯丁观点的最佳写照。@72十字架的爱佳泊就是道成肉身观念的根源。基督降世为人并受难死在十字架上,不是为祂自己的缘故,而是为整个人类的缘故。@73
@69《约翰福音》——14:ὁ λόγος σὰρξ ἐγένετο—–参《对话集》八十四章一节以下。
@70Θεὸς ἐν ἀνθρώπου μορφῆ(他提安,《给希腊人的演讲》二十一章一节)。早期基督教艺术最能表达道成肉身观念的重要性。H.W.Beyer说:「基督教艺术的特征就是它具有一种相当固定的内容,以具体的感官知觉表达出成为肉身的上帝圣洁之爱。”见Beyer的DieEigenart der chritlichen Kunst im Rahmen der Spatantike),原文载于Von der Antike zum Christentum,1931年版,第76页。
@71《对话集》六十八章九节。他提安在给《给希腊人的演讲》十三章六节中,将基督看为「受苦的神」(ὁ πεπονθώς θεός)。
@72《对话集》八十八章四节。道成肉身与受难之间的关系,并参《巴拿巴书》第五章以及《伊格那丢给士每拿人书》一章。
@73同前。
游斯丁非常了解道成肉身这个观念里面隐含着吊诡。我们无法用理性了解与证明上帝藉着基督降临在我们当中,然而这就是上帝远超过所有人类思想的旨意,因此我们只能视之为事实,并怀着感恩的心领受。反对者表示:「尽管你竭尽心力证明上帝屈尊降世为人,但这实在是一件不可置信又不可能的事情。」,他的回应是他从来没有想靠人的智慧证明这件事,但是我们必须努力了解上帝的心思与意念,因为祂已经亲自把这一切都启示在《圣经》里面。这样看来,道成肉身的吊诡也就成为十字架爱佳泊必要的序曲。
然而,针对前文我们必须增添一个重要的附带条件。这只是游斯丁立场的一个面向;另一个面向就是他把上帝和基督明确的区分开来,而且他经常会发表一些跟前文相互矛盾的观点。他可能会说:「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贸然主张,万物的创造主与天父,在舍弃天上的一切后,现身在世界上的一块小地方。」就某种程度说,道就是神,但严格来讲二者还是稍有不同。就绝对的意义来说,唯独祂是上帝「我们相信祂就是万物的创造者与天父。」@74唯独祂是「自有而且不朽,因此是上帝。」@75祂没有来到我们这里;祂始终居住在天上而且从未向任何人启示祂自己,因此未曾与任何人相交。@76就祂来说,基督属于较低的等级,也就是δεύτερος θεός,「在创造万物的祂之外,另一位神」。@77护教士主张的基督论之所以会出现次位论(subordinationist)显然是受到希腊神明观念的影响。这是想要让抽象的上帝不变观念与基督教道成肉身观念兼容并存而妥协的结果。这种作法的后果就是基督教的吊诡被另一种吊诡所取代:我们藉着基督所遇见的那位既是神又不是神。鲁弗斯(Loofs)相当中肯的对护教士基督评论道:「他们关于道的教义不是一种较平常『更高层次』的基督论,反而是位于比基督在基督教中真正地位更低的层次。藉着基督启示祂自己的不是上帝,而是那道,也就是精简版的上帝(reduced;depotenizerte),一个身为神却在至高神之下的神。」@78
@74《对话集》五十六章一节。
@75《对话集》五章四节。
@76《对话集》五十六章一节。参《对话集》一二七章一至三节:「你不可以想象自有的上帝亲自降临世间—–祂始终在自我的居所,不管那地方为何—–祂未曾移动到或者被局限在世界某个地方,因为祂在世界被造之先就已存在。那么,祂怎可能与人交谈,或为人所见,或出现在世上最微不足道的地点?」
@77《对话集》五十六章二节:Θεὸς ἕτερός ἐστι τοῦ τὰ πάντα ποιήσαντος Θεοῦ,然而他接着说:ἀριθμῷ λέγω ἀλλὰ οὐ γνώμη。
@78鲁弗斯(Loofs),《教义史研究》4Aufl.,1906,129页。
3.古代教会跟希腊主义最大的差异就是相信复活。基督教向来对「身体复活」深信不疑,护教士因此反对希腊的「灵魂不灭」理论。双方阵营的对立显而易见并且精锐尽出,因为这是初代基督徒对希腊文化精神反对最强烈的一点。在护教士眼中,属于柏拉图学派的希腊灵魂不灭理论是一种不敬虔又亵渎的理论,是他们必须攻击摧毁的首要目标。@79他们对这件事的格言应该就是他提安所说的:「希腊人哪,灵魂并非不朽,乃是必灭。然而,朽后依旧有生机。」@80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在这方面的差异非常大,因此相信「身体复活」就成为其独特的标记。凡相信「灵魂不灭」的人就不会是基督徒。正如游斯丁所言:「如果你认识一批被称为基督徒的人—–但他们认为没有所谓死人复活,而是认为他们死后,灵魂会被接到天上;不要以为他们真是基督徒。」@81
@#79《对话集》八十章三~四节。
@80他提安《对希腊人的讲演》十三章一节:οὐκ ἔστιν ἀθάνατος, ἄνδρες “Ελληνες, ἡ ψυχὴ καθ ̓ἑαυτήν, θνητη δέ。
@81《对话集》八十章四节。
灵魂不灭的观念之所以会引起反感,主要是因为这透露出人类在上帝面前的傲慢(厚颜)态度。对基督教来说,从死亡手中得救是上帝大能的作为;在柏拉图的希腊观点中,不朽是人类灵魂与生俱来的本质。但是从基督叫观点看来,这种理论正与人类堕落相互对映;这是人类想要让自己像神一样,要让人成为神;这就是觊觎上帝的神性。人类没有把从上帝手中得到的永生,视为出自祂的爱佳泊而自己本不配得的恩典,反倒认为这是按照灵魂的神性,自己本来当得之物。这就是灵魂不灭观念会被认为既不敬虔又亵渎的原因;这意味着灵魂近似上帝,而且它本身就具有神性。@82游斯丁从这个观点对抗柏拉图思想的论辩特别引人注意(《对话集》四章以下)。他首先对灵魂近似上帝与爱乐实,所以能看到上帝的异象(Vision of God),因此能常居其中的观点加以挞伐。@83没有任何自然天赋,也没有任何爱乐实可以拯救灵魂脱离败坏。只要一想到灵魂具有自然天赋就「不应该被称之为不朽」。但游斯丁不是指灵魂就必然会消逝;他只是要反驳灵魂具有不朽本性的理论,亦即认为灵魂的本性让它不会灭绝的观念。这种想法意味着灵魂可以摆脱上帝,因此灵魂不需要处处倚赖上帝;而这就是游斯丁以上帝为中心的信念要对抗的理念。唯独上帝是永恒不朽的。@84人类灵魂能够存活,不是因为它跟上帝一样是(is)生命,而是因为它有(has)生命,@85因为上帝赋予它生命。生命不属于灵魂而是属于上帝。@86如果人死后还有生机,唯一的原因就是上帝定意如此。游斯丁在这里按照他一贯的作风,把创造和复活两个观念结合在一起;二者都是上帝至高权能的见证。正如灵魂不是从亘古就一直存在,而是因为受到上 帝旨意的呼召才能存在,因此它的未来也完全由上帝的旨意决定;只要上帝定意要灵魂存活,它就能存活,一旦上帝要它不再存活,那么「灵魂就逝而不返,回到它来到世间前的居所。」@87上帝的至高主权就是复活信仰所要见证的标的。上帝在末日藉着基督让死人复活的时候,世人就不再怀疑永生是否祂的恩赐。护教士以复活教义对抗希腊的灵魂不灭理论,因此能继续居于基督教最重要的地位。
@82《对话集》四章二节。
@83《对话集》六章一节:διά τὸ συγγενὲς καὶ ἔρωτα。
@84《对话集》五章四节。
@85《对话集》六章一节:ἡ ψυχή ἤτοι ζωή ἐστιν ἢ ζωὴν ἔχει….ὅτι δὲ ζῇ ψυχή, οὐδεὶς ἀντεί ποι. εἰ δὲ ζῇ, οὐ ζωή, άλλα μεταλαμβάνουσα τῆς ζωῆς。
@86《对话集》六章二节。
@87《对话集》六章一节:ζωῆς δὲ ψυχη μετέει, ἐπεὶ ζῆν αὐτὴν ὁ θεὸς βούλεται。《对话集》六章二节: οὕτως ἄρα καὶ οὐ μεθέξει ποτε, ὅταν αὐτὴν μὴ θέλοι ζῆν…καὶ οὐκ ἔστιν ἡ ψυχὴ ἔτι, ἀλλὰ καὶ αὐτὴ ὅθεν ἐληφθη ἐκεῖσε χωρεῖ πάλιν。——提阿非罗代表的是一种相似的观点。他同样把创造与复活两个观念联结起来(参《致奥托里西书》AdAutolycumi.7)。他的复活理论主要出现在《致奥托里西书》ii.27:人的本性既不是必朽,也不是不朽,而是在被造时就具有这两种可能性。若上帝从起初创造人乃不朽,那上帝就让他成为神了;若是上帝让他必朽,那么上帝似乎要为人的死亡负责。这种观念是从道德主义思潮衍生出来的,因此不像游斯丁那么强调以上帝为中心。既然上帝赐给人类两种可能,人就可以因为遵守上帝的诫命而不朽,这样一来,就可以不朽就象是从神而来的赏赐,而让自我成为上帝。但如果人悖逆上帝,走上死亡的道路,这样的话,他就要为自我的死亡负责。创造之初,上帝赐给人类自由以及自决的能力。人因为悖逆而失去的一切,如今因为上帝对人的爱(фιλavθpoπίa)祂把这一切都赐给人类。正如人类以往因为悖逆而招来死亡,如今凡是有心人都可以藉着顺服上帝的旨意得到永生。上帝既然将祂的律法和祂的神圣诫命赐给我们,于是任何能够达到二者要求的人都能得救,得以复活并承受不朽的产业。——雅典纳哥拉(Athenagoras)的《复活的证明》就是以创造与复活这两个观念之间的关联为基础(参《死人复活》(De resurrectione cadaverum)二章以下,十二章以下以及十八章〕。同样,他的观点因为参杂道德主义的理性化成分,而远不如游斯丁明确以上帝为中心的复活观。
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护教士不以笼统的相信复活为满足。它不只是藉着上帝的旨意与大能让灵魂重获生机而已;而他们特别关心的是人类本性中的肉体部分也有分于复活。这就是他们不但提到「复活」或者「死人复活」,更确切的表示是「肉身复活」(σαρκὸς ἀνάστασις)。这就是原始的末世论传统仍然存在教会里面的证据;但它不仅是一个护教士关心的传统而已。相信「肉身复活」不只是一个幸存的观念;事实上,它在护教士时期的重要性远超过它在原始基督教时期的重要性,而原因显然就是他们要反制希腊的救恩论。如果复活本身就已能成为他们手中的利器,那么「肉身复活」能发挥的力量就更强大。在希腊人眼中,人类最渴望的莫过于从「肉身」,也就是肉体本性,得释放。他们认为身体就是不朽的神圣灵魂的监狱与坟墓。然而,根据护教士所说,身体也是复活的生命的一环,这个世界一切不幸的源头将升华到不朽的地步;在柏拉图学派和希腊主义的眼中,这必定是最荒诞的事情。然而,护教士的观点有所不同。世上之所以有不幸的原因不是物质或者肉体,它们跟精神一样都是上帝创造的美好事物。对他们来说,希腊思想惯于灵意倾向以及对物质和肉体的轻视,就是对上帝——物质世界的创造者——的攻击。
既然一般的复活信仰是以我们的上帝概念为依归,而与「自然」的灵魂不灭论相对立,那么「肉身复活」观念就是特别针对希腊思想中罪的概念而发。希腊人认为人内心深处的精神本我(spiritual self)是良善又完美的;邪恶是感官世界引起的,带来败坏与堕落。基督教对罪的正统观点与此完全相反,而认为罪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意志、精神本我里面。上帝创造的物质感官世界本是美好的,后来却成为意志用来违逆上帝,精神本我用来抵挡上帝的工具,因此才败坏上帝创造人有身体与灵魂,而二者是按照上帝的旨意结合在一起。祂有意藉着死亡与复活完成祂创造之初遭罪恶从中搅和的计划;我们没有理由假定这只限于祂创造的一面,也就是精神层面,而把肉体排除在外。护教士清楚的看出来这种偏颇的观点,一方面是扭曲了上帝的原始计划,另方面是扭曲了基督教对罪恶本质的认识。因此他们特别注重「肉身复活」,而在面对希腊思想的冲击时,更是备加重视。在这种处境中,我们可以了解为何护教士对复活生命的「肉身」面向特别热衷;@88因为基督教的核心备受威胁:上帝的至高主权,祂所造之物的重要性,罪与救恩的意义。我们可以理解游斯丁必须把「肉身复活」视为纯正基督教教义不可或缺的一环的原因。@89
@88参例如雅典纳哥拉的《死人复活》(De ressurectione cadverum)。
@89《对话集》八十章五节:ἐγὼ δέ, καὶ εἴ τινές ὀρθογνώμοννες κατὰ πάντα Ξριστιανοι, καί σαρκὸς ἀνάστασιν γενήσεσθαι ἐπιστάμεθα。
尽管护教士清楚明白这个问题的梗概,还是出现许多严重漏洞,而他提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前面那一段警语就是他提出的:「希腊人哪,灵魂并非不朽,乃是必朽。然而,朽后依旧有生机。」但顺着他的理路探索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他非常倚重诺斯底,也就是希腊的观点。他认为灵魂能否得救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得到神的灵知(divine Gnosis)。@90「如果灵魂始终孤孤单单,就会偏向物质,然后与物质一起灭亡;但是,如果它能『神灵相交』(communion with the divine Pneuma),@91就不再孤单无援,而能上升到神灵带领它前往的领域:因为神灵的居所在天上,而灵魂的根源在地下。如今,神灵起初常陪伴着灵魂,但神灵后来离弃它,因为它不愿跟随。」@92然而,即使分开后,灵魂还是带有些许神灵能力的微光,这就是它能够具有神的概念的根本原因,尽管这个概念充其量也只是摹本而已,因为灵魂在离开神灵后就看不到完美的异象(Vision)。@93只要阅读这段文字就可以知道,他提安的灵魂概念及其相随的复活观念都深受诺斯底派的影响。从基督教的观点看来,如果在反对自然灵魂不灭论的同时,又主张灵魂具有一种可以让它不朽的「神灵」微光,实在没有什么好处。他提安偏离他老师游斯丁简单明了的以神为中心所建立的复活论基础非常远,游斯丁认为灵魂能够存活,是因为上帝有意要它存活。然而,这些他提安的看法无法堪称具有代表性,至少古代教会普遍,原因各异,但大同小异,都认为他是异端。@94
@90《对希腊人的演讲》十三章一节:ἡ ἐπίγνωσις τοῦ Θεοῦ。
@91文中所用的是诺斯底惯用的一句话συζυγία τοῦ θείου πνεύματος。
@92《对希腊人的演讲》十三章四节:τοῦ μὲν γάρ ἐστιν ἄνω τὸ οἰκητήριον, τῆς δὲ κάτωθέν ἐστιν ἡ γένεσις。
@93同前十三章五节:这里用来表示神圣「微光」的是ἔναυσμα τῆς δυνάμεως αὐτοῦ 「τοῦ θείου πνεύματος」。
@94爱任纽,《反异端论》一章二十八节;参希勒根斐得(A.D Hilgenfeld),《原始基督教异端史》(die Ketzergeschichte des Urchristentums),1884年版,384页以下。
教义史家未经深思就直接认定护教士对希腊灵魂不灭论的态度完全一致。@95史家对护教士针对这个议题的争辩了解的实在太少,哈那克就是一例。他先引述《论复活》(De resurrectione;作者不详)里的一段话:「如果救赎主传递给灵魂的只是〔永〕生的信息,那么他宣告的信息有什么新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以及他们的传人不都已经知道了吗?」然后评论道:「这句话非常有启发性,因为它透露出让护教士坚持身体复活信仰的原因。」@96这似乎意味着护教士坚持「肉身复活」是要压制只教导灵魂不灭的希腊哲学家。但即使文中透露出这种想法,这也不是护教士真正关心的重点。「肉身复活」跟灵魂不灭并非互相补足,而是互相对反。我们在这个议题上所面对的是「非此则彼」(Either-Or):不是不朽(immortal life;人类本然具有的特质)就是永生(eternal life;上帝的恩赐,出自祂恩典与大能的作为,从无中创造有,并且使死人复活)。
@95哈那克曾提到这一点(《教义历史》卷二,第213页注1):「大多数护教士都驳斥人类灵魂自然不朽论。」
@96哈那克前引书195页,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