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创造:上帝眼中的瞳仁
论「怎样」:创造与演化
今时今日,当你谈及创造一词时,人们立时便想起演化(evolution)。有人说:「科学已证明宇宙有数百万年的历史,物种演化为其他物种,你怎会仍然相信创造呢?任何一个相信创造的人都是无知和迷信的。」以同样坚信的态度,也有人会说:「圣经已表明上帝用六日创造世界,你怎能相信演化论呢?任何人不相信圣经所讲的创造,都是不信上帝的罪人,要直接落地狱。」
让我们先从「宗教」角度来看。首先,由于创世记有两个不同的创造故事,当有人说他们为「圣经的创造立场」辩护时,他们所辩护的不是圣经唯一的立场,而是其中一个立场的某些要点。例如,圣经立场是指上帝首先创造万物,到最后创造首对男女呢?抑或是指上帝首先创造男人,继而造动物,最后造女人呢?
更甚者,我们若以为圣经的(众多)立场解说是创世事件发生过程的确切描述,我们便贬低了圣经的权威,将之贬成纯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很重要和有价值,这是科学赖以进步的基础。然而,所有理论本身都是短暂的。我的父亲修读科学理论时,他曾经知道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单位。经过一代人以后,我们曾经知道原子可被粉碎成质子、电子和中子,它们都是最细的粒子。我们现在知道还有其他粒子,是我在学生时代从未听过的。我的孙儿将来会知道什么呢?如果我们将圣经置于这个层次的知识时,便将圣经化为仅仅另外一个理论,成为另一个表面上说得通、有用、有价值的解释,直到我们知道更多为止。
这样的事在教会历史的其他时刻也曾发生,后果通常都是相当悲惨。哥白尼(Copernicus)主张地球围绕太阳转动,那些维护圣经立场为科学描述的人,迫切地反对哥白尼的理论。说到底,难道约书亚没有呼喊说:「日头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吗?(书十12)今天,无论圣经怎样说,多数人相信地球围绕太阳转动,而非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因此,那些反对哥白尼的人成功做到的,不过是将圣经等同于科学文献,可以被往后的发现超越,正如任何真正的科学文献和理论最终都被超越和纠正。
简言之,基督徒将圣经转化为解释世界怎样被造成的科学解释,对圣经毫无用处。圣经的创造教义主要不是关于怎样,而是关于谁和为了什么,也就是关于谁掌管整个创造和它的目的。
圣经主要不是关于怎样,
而是关于谁和为了什么
如果我们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当有人以科学之名断言一项科学无法证明的事实,这个做法对科学也是帮倒忙。当理论不单是理论,或断言可以证明这理论以外的东西时,这个情况就会发生。要说明某项陈述是科学理论时,那就是将它放在合适的处境中。理论并不仅仅是猜测,也不是对事实作实质和最终的解释,而是科学在特定时刻中所能提供的最佳解释。理论是当下被证实为有用的作业假设(workinghypothesis)。只是根据定义,现有的理论将会被其他理论超越,这些理论建基于现有的理论,但为实况提出更好的解释。因此,说演化论是理论,不等于我们不能教授它是物种起源现存最有可能的解释。但肯定的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视演化论为最终的解释。科学家(而不是肆意抨击演化论的无知基督徒)最终会纠正和超越演化论。事实上,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在1859年出版,数年后,他的理论不断被修正和改良。这是好事,是科学探索的本质。基于这些理论,并在反覆修正和改良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更认识世界,也发展科技,能丰富和延续生命,虽然有时也会削弱和破坏生命。
然而,科学必须处理事实。当科学超越事实时,便违背了其本质,也失掉了可信性。这个情况可以发生,例如,当科学家声称生命的起源出于偶然,而这说法无法被观察、证明或推翻,甚至不能提供一个特别有用的作业假设。如果科学忠于它的边界,科学可以讲的是,其理论是为已发生的事提供最有可能的解释。但到底生命是出于偶然,抑或精心设计的结果,科学则无法讨论。
简言之,将优良和有效的科学理论,应用于不能以严谨科学方法作观察的非科学陈述中,对科学并无帮助。当讨论世界和人类的起源时,科学可能非常善于为怎样作出建议,但科学并未能提出一套科学方法解释、确认或否认谁或为了什么这两个问题。
创造「什么」:天与地
当我们探讨创世记那两个创造故事时,我们会发现两者第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包含天与地。创世记一章1节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第二章以类似的陈述起首:「在耶和华上帝造天地的日子」(创二4下)。在两者之间,无论作为第一个故事的结尾或第二个故事的开首(但都是连贯两者),我们得知这就是「创造天地的来历」(创二4上)。
创世记坚持这点,因为在那个时代流传许多创造故事,都谈及创造世界是众神冲突的结果。许多巴比伦神话确实就是这样,而它们是我们所读的创世记大部分内容的主要背景。希腊和罗马的神话全集也是如此。众神没有创造诸天,即祂们的居所。众神确实创造了大地,是他们众多冲突带来的一部分结果。
不论犹太人还是基督徒都反对这一点,坚持即使是诸天,也是上帝的创造。我们的上帝不是存在于天的一部分,好像巴比伦、希腊、罗马神话所提及的神那样。我们的上帝伫立之处,远高于天与地之上,因为两者都是祂的创造。
天地皆为上帝创造这看法,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在不同派别的基督徒最广泛采用的两篇信经中,开首都提及这个观点。《使徒信经》(Apostles'Creed)或许是我们最为熟识的信经,一开始说:「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尼西亚信经》(Nicene Creed)不单只新教和天主教采用,还有俄罗斯、希腊、埃塞俄比亚、亚美尼亚及其他几个东方教会。其开首宣告:「我们信独一上帝,全能的圣父,创造天地,并一切有形无形万物的主。」
上帝是天与地、一切万物的主
虽然如此,但我们知道在第二世纪初,《使徒信经》最早的版本在罗马城采用时,并没有「创造天地的主」这一句。为什么后来加上这句呢?简单的答案是:几乎所有在那个时期撰写的信经中,都包含这句短语。但这仍给我们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信经包含这句短语?而答案就是因为当基督教超越犹太教的疆界向外流传时,遇上了好些创造故事,均不认为万物的存在与独一的神相关。好些故事提到众神的冲突,也由于这些冲突,世界得以被造。结果,世界上有些东西源于一个神或原则,别的东西则基于另一个神或原则。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属灵事物(spiritual reality)是美好的,物质事物(material realiry)是邪恶的。人们相信物质世界由低等的众神创造出来,他们不是邪恶,就是愚昧,只有属灵世界才可归因于一位善良的创造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的困窘在于我们是善良的灵,却困于邪恶的身体中。
犹太人和基督徒不能接受这种观点。相反,他们坚持只有一位上帝,而祂是善良的,是万物唯一的创造者。圣经和信经提到「天与地」,并非在万有中列出其中两个创造物,而是指「所有事物,绝对是所有事物」。
事实上,在尚未加入这句短语前,《使徒信经》最早的版本已在暗示这个观点。请留意「全能」(All—mighty)中的「全」(all)。我们现在译成“almighty”的希腊文是pantokrator,直译为「掌管万有」(all ruling)。这个字的重点并非在于上帝随己意而行,虽然这可能是事实,但不是重点,而是祂掌管万有。这明显包括罗马帝国及其统治者,以致带有政治颠覆的言外之意。事实上,时至今日,它仍有这个意思!但这也意指物质世界,包括物质和身体,并因而否定肤浅和普遍接纳的分野,即善良的属灵事物和邪恶的物质事物。
早期基督徒确认「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这个信仰,宣认万物都是上帝以爱而创造出来的,包括物质和属灵、属天和属地的事物。上帝是爱,祂以爱创造天地,绝对没有任何事物不是因为上帝的爱而存在。
这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促使基督徒后来开始谈论「从无有创造万有」(creatio ex nibilo)。早期基督教神学很少谈及这方面,直到后来有人采纳在希腊哲学中,有关世界从永恒物质创造而成的观点,而基督徒普遍反对这看法。如果永恒物质早已存在,就暗示上帝不是万有的创造者和唯一的主宰。
再谈「是谁」:上帝是爱
约翰壹书四章8节说:「上帝就是爱」。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怎样阐释其意思?的确,约翰谈及的,部分是关于上帝的爱在我们藉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得以显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彼此相爱。因此,「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约壹四8)上帝的爱在救赎中显现;在这之前,祂的爱就在照料和供养我们中显现;再在这之前,在创造中显现;那么,再之前呢?祂的爱在哪里显现呢?
基督教教义坚持只有一位上帝,但也同时坚持祂以三个「位格」(“persons”)存在,传统上称为圣父、圣子、圣灵,这就是三位一体的教义。一直以来,对于怎样理解这个教义、何谓位格等问题,都有不同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常常遮蔽那个我们该从三位一体教义中能寻着的重点,那就是即使上帝也并非独自在荣耀中存在。真爱,也就是存在于上帝里的真爱,即使在独一真神内,也有分享和共融(communion)。就是这份分享和共融,使上帝成为一体。
上帝的本质是分享和共融
在二十世纪初,人类受第一次世界大战蹂躏,显示了失落爱所引致的结果。方顿(Lionel Thornton)写道:
爱的法则(law of agape)统管天堂,惟有如此,它才可以在地上演绎出来—–这爱的法则—–必须追溯至其超越的本源,也就在上帝的生命里—–在新群体中,圣灵的团契(koinonia)追溯至在上帝的生命里,那个超越的三一圈契。@2
在同一世纪后期,正当拉丁美洲的不平等问题往往导致暴力的出现,方济会神学家波夫(Leonardo Boff)强调三一教义的重要性:
上帝是圣父、圣子和圣灵彼此的共融。祂们在永恒中共存;没有一位比其他两位更早或更迟出现、较优越或较次等。每一位包围其余两位,祂们彼此渗透,彼此内住。这是三位一体共融的事实,极其无限和深邃,使神圣的三位得以结合为一,成为独一的上帝。这个神圣的合一就是共融,因为每一位都与其余两位生活在团契中。@3
因此,即使我们不再推想和解释三个位格的分别,我们起码可以说,三位一体论意指「上帝是爱」,不单因为上帝爱我们,更甚者,是因为即使在上帝里面,也有爱。这位上帝就是爱,我们称祂为「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
略谈「怎样」创造
纵然有关怎样创造的讨论已为数不少,但这些讨论只集中谈创造为何是七天,而非千百万年,以及其他类近的议题。这些辩论往往引导我们偏离和忽略创世记的一个重点,就是上帝话语的能力。在创世记第一章所记载的第一个创造故事中,这问题特别明显。第一章经常出现「上帝说—–就有」;「要有光」(3节);「诸水之间要有空气」(6节);「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9节);「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11节);「天上要有光体」(14节);「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20节);「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24节)。(第二个故事强调上帝话语的能力透过人话语的能力反映出来,这一点将在下一章讨论。)
不但在创世记,在整本圣经中上帝的话和宣讲都不单只是沟通而已。当上帝说话时,言说的内容顿成事实:「要有—–就有」。比方说,这一点可在以赛亚书五十五章11节中看到。在经文中,上帝宣告雨雪从天降下,并不返回,滋润土地,「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这并非单单指讲道必会成功,正如我们一向所理解的,也指上帝言行一致,所以祂的应许绝对可信。
在一篇人所共知的经文之中,新约重申了这种对上帝话语的大能创造世界的强调:「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一1—3)。
在第三章,我们将会发现这点的重要性,因为它帮助我们更明白在创造故事和圣经中,有关人类和我们在创造中的位置。
创造者的印记
柯曼设计裙子时,他以两种方式在裙子上留下印记。首先,在较表面的层次上,他在裙子上加上名牌,上面写有他的名字。这为不认识他本人及其作品的人来说,是有必要的。第二,在更深的层次上,有些人认识柯曼,并已看过他一定数量的作品,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需要名牌,也能认出他创作的手艺。裙子是他的创作,纯粹因为它能反映出柯曼本人。虽然名牌上的文字让人一目了然,但名牌本身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柯曼本人,以及他的作品。
同样,我们可以说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认识上帝是创造者。首先,我们可以说自己知道,是因为上帝这样告诉我们。圣经清楚告诉我们这个信息,教会的教义也肯定这点。这类确认不容忽视。它对我们的重要性,与柯曼的名牌对潜在买家来说,并无分别。这是基本的确据,告诉我们可以在万物中寻找上帝的痕迹,并且应该如此行。继而,我们愈了解上帝,便愈能看到上帝在创造中的印记。诗人宣告:「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十九1),这并不单单指出诗人相信他早已被告知的东西,那就是上帝创造天地,也指诗人经历了上帝的智慧和慈爱后,现在发现那份爱和那样的智慧在诸天中反映出来。诗人和任何希伯来人一样,被告知穹苍中刻有上帝的印记,但当他从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中认识上帝的时候,诗人现在能够亲眼见到祂的手在诸天的作为。正如许多圣经学者都告诉我们,虽然圣经和信经以创造起首,但其实以色列最先认识上帝是大有能力的救赎者,也是慈爱的解放者。后来,他们认识这位上帝,并祂的能力、智慧和慈爱,便渐渐在整个创造中,发现祂手所作的一切。
创造向我们展示
上帝的能力、智慧和慈爱
承接上文的讨论,圣奥古斯丁主张当基督徒看到创造时,他们不单只看见上帝能力和智慧的记号,也看见三一的记号,大部分中古神学也认同这个说法。这是他所说的「三一在受造物中遗下痕迹」(vestigia trinitatis in creatura)。在他涵盖广泛题材的论文《论三一》(On the Trinity),曾举出多个例子解释这点,其中一个后来较为流行,指出我们可以在人的思想中发现三一的印记,就是智慧、仁爱(或意志)和知识。中古神学从这点出发,到处寻找三一的痕迹。例如,中古神学家声言三一反映在万物中,因为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至一、真实和美善的。然后,中古神学家为这些痕迹分门别类,建立一套完整的层级。最高级是在成圣者身上见到三一的痕迹,往下是次要的级别,甚至在影子中也能见到三一的痕迹。
其实,即使未能完全参透这一切,我们也可以说,在我们里面及在所有万物之中,我们看见上帝爱的记号。我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见到这些记号,尽管暴力和邪恶存在,我们往后再讨论这一点。我们在日出和日落、高山和海洋、星宿和原子,见到上帝的记号。但如果创造者上帝真的是慈爱,而这份爱在上帝里面存在,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在万物相互依存中见到上帝的印记。没有任何受造物可以单独存在,他们都在相互关系中生存。行星围绕星宿运行,电子围绕中子转动。向心力(centrifugal force)避免整个物质界倒塌,变成混在一团的乱堆,与此同时,万有引力(gravity)将一切结连在一起,这就正如爱同时需要带来共通性的引力,还需要带来自我身分的向心力。在创世记二章18节,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根据这节经文,可见在爱中受造,并为爱而受造,对人类尤其真确。
简言之,创造的教义既不单只关于万物的起源,甚至更不是主要关心万物的起源,而是与关系有关,包括上帝与世界、上帝与我们、我们与他者、万物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一切关系都带有上帝的记号,而祂就是爱。
附录及下文预告:「蛇王」创造
创世记二章2节说:「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创造者「蛇王」(偷懒)了!到底所谓何事?
首先,令我惊奇的是,这节经文跟我多番思索和谈论的内容恰恰相反。上帝在第七日休息,暗示万有的自主性。我多番思想和谈及,上帝直到今天仍在创造,因为若果没有祂的能力维繁一切,一切都会化为乌有。这句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上帝在今天仍在创造;但后半部分则成疑问。圣经提及上帝歇了祂的工作,而世界仍在运作!可见上帝是如此大有能力,虽然祂歇息下来,但祂创造的世界仍然存在!
第二,作为第一点的后续结果,上帝的歇息是表明上帝之爱的一种方式。正如在本书开首曾提到,上帝愿意创造另一个实体,或另一些实体,以相对于祂自己。感谢上帝的创造,其他实体得以存在,这些实体就是有别于上帝的。上帝爱万物到一个地步,就是让万物自存,就算祂休息,它们也能够自存。换句话说,纵然上帝创造并因而拥有整个万有,但上帝的爱,并不会占有或支配万物。
第三,这是指上帝的「他异性」是双向的。自由主义曾倾向将上帝说成像超人一般,以神圣的大能扰乱人的能力。二十世纪的神学家则形容上帝为「全然的他者」,以回应自由主义。这个针对自由主义的纠正很重要,我们绝不容忘记。然而,上帝的歇息和万物的自主性,意味着相对上帝来说,我们也是「全然的他者」。上帝这位创造者(Creator)和人类作为创造者(creator)之间的距离必须被强调,这样不单只是要显明上帝是掌权和圣洁的,也显明除非祂亲自启示,否则我们不能企及。除此以外,还有必须要被强调以清楚表明的,那就是上帝创造我们的时候,已决定了在祂以外,要有他者存在。祂赋予我们自主性,即是给我们空间,让我们做自己。
第四,上帝的歇息意味我们不要过于紧张自己的工作。上帝能够放手和休息,祂邀请我们也放手和休息,也期望我们这样做。如果上帝休息的时候,万物仍能照常运作;那么,我们休息的时候,万物也当然可以照常运作!当我们继续研究这个课题时,会发现在上帝的创造中,赋予我们很大的权力和责任,我们必须认真看待。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自己需要休息,万物并不需要我们不断活跃于工作。(尽管如此,我必须承认,我时常忽略这个提醒。现在是周日下午,我多数的朋友都在看足球,而我坐在计算机前打字!)
最后,第五点延续上帝歇息这点。上帝不会经常为我们随传随到。我们随后会发现,当我们说我们的上帝是作息的上帝时,就意味祂不是随时可以被人寻见的上帝。在创世记的故事中,我们见到上帝没有劝告亚当和夏娃不要堕入蛇的网罗。上帝栽种园子,创造男女,给他们指示,似乎让他们自作主张。这是基督徒管家职分的重要基础,让我们稍后再谈这点。
讨论问题
1.请重读创世记第一至三章。你今天有什么新发现?请简单比较两个创造故事。你较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在圣经中要有两个创造故事?
2.上帝最伟大的爱是在我们身上冒险,这是什么意思?试分享一次你冒险的经验。一般来说,你是个甘愿冒险,抑或拒绝冒险的人呢?
3.作者指出,创造要我们关注的,并非世界怎样被创造出来,而是由谁创造。你认同吗?为什么世人会争论世界是怎样创造出来呢?
4.作者说:「创造的教义既不单只关于万物的起源,甚至更不是主要关心万物的起源,而是与关系有关,包括上帝与世界、上帝与我们、我们与他者、万物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试分享一次你觉得自己与上帝很亲近的经验。你怎样从自然界的映照中看见上帝?在别人或你自己身上能看见上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