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认识苦难的奥秘

其他例证

在十一章中我简要地描述了一些例子,但并未详细探讨。在此我也不打算花费篇幅详作探讨,但是值得一提。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的事工、受死、升天都由天父旨意所决定(经文描述与耶稣内心已感知都是如此),并且祂也愿意顺服祂的父神。因此,耶稣的顺服立下典范,我们也应该如此,对神的要求有回应。的确,圣子的倚靠天父、顺服天父都是如此完美,正是因为如此地信靠与顺服,天父的旨意才得以传递下来,祂的至高性也才得以展延(约五19及下)。

特别重要的是,因着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所有一切奥秘的因素全都融合起来了。十字架是神至高无上的计划,祂的无上主权不仅包括立定了先前旧约预言的细节「模式」,也包括人将耶稣送上死刑的邪恶阴谋。但是,耶稣自愿走上十字架之路:祂选择顺服天父,祂祷告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这是一个必须的祷告,虽然在某一程度上来说,万一神在十字架上的救赎旨意无法完成,那简直是令人无法想像。在十字架爆发的是最丑陋的罪恶,而也是在这里,展现出神的大爱。在这里有卑鄙、残暴、不公平,而也是在这里,当神拯救罪人时展现了祂的公义。在这里圣子学到顺服的最顶尖课程,而这里也正是黑暗势力的时刻。

在每一种情况中,我们都学会面对其中的吊诡与反讽之处,因为我们已经明白,十字架若有意义,我们就必须肯定:神是至高无上的、人是叛逆且须负道德责任的、神展现出祂的大爱与公义、基督甘愿受难。如果我们摒弃以上任何一项真理,十字架的意义便被摧毁,我们也就都失落了。

学习信靠

因此我们也必须学习掌握相容性这「已知条件」:神是统管万有的,而我们也要负责任。在经文中这两项真理是绝不会相互对立的。对于相容性这「已知条件」,我们再增加一项「已知条件」:神爱我们,且有永不退减的良善。然而,罪恶与苦难仍然存在。堕落已经发生。而我们如何将这些连缀在一起呢?

我们万不可从经文证据导出一些推论,去推翻另一些经文证据。在圣经中罪恶的呈现,其作用并非为要否认神的良善。神至高无上地纵横指挥,这种绝对性的运作绝不导致祂是完全均等地站在美与恶之后。而罪恶存在的作用并非用以否认神的至高无上,或否认神对祂百姓所具有的个人关系。

在我们接受这些「已知条件」是无可转换的,并尽最大努力了解奥秘在何处之后(本质上,奥秘是和神的属性密不可分的),我们要确保圣经真理在生活中作用的方式,完全相同于圣经中的方式。这样才能避免一边肯定某项真理,一边不知觉地否认另一项真理。我们也才会变得成熟稳定。特别是,我们才更能了解,神用恩典向我们这样悖逆的人揭示祂自己,承担我们的罪,参与人类的苦难,并以至高无上的身份向我们确保,我们所受的考验不会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因着我们对神更多的了解,我们便会学习信靠祂;而因为信靠祂,我们找到了安息。

接下来,我要综述一些原则和简介,以便清楚表达,当圣经作者观察到神的主权范围下发生的罪恶与苦难时,神的主权在这些圣经作者的心灵中起什么作用。在某方面来说,本书大多都在处理这个主题,为了避免重复,我要集中讨论其中几点探讨得还不太多的地方。

(1)神的至高主权的作用,是使我们确信万事不会终将失控。神的爱与主权,同时使基督徒深信:「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

当置身苦难,又茫然不知所措时,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行文至此,有报告传来,一位在巴基斯坦宣教的加拿大宣教士失踪了,很可能已成为阿富汗敌对势力的牺牲者。这位宣教土已失踪数周,警方提供不了什么协助,希望渺茫。而在此同时,他的妻子正在加拿大待产第三个孩子。

无疑地,她必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家人、朋友、教会的支援与鼓舞。然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她很可能在世界上再也见不着她的丈夫。或许她至少会希望知道丈夫是生是死,然而很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地知道了。

如果有人选这个时候引述罗马书八章28节给她听,可以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鲁莽、残酷行为——并不是说经文不对,而是因为如此粗率地引用本节经文,容易被她视为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她深刻痛苦的人所说出的老套话。我将在下一章简略的讨论关怀牧养的问题。而事实上,这位年轻的妇女得要自己从罗马书八章28节寻找安息。她的不知所措不会因而消失,但是会减至适当的比例,并且交在她所认识的神的大能手中。或许她不知未来如何,但是她知道神掌管未来。

在我们有限的眼光里,看到许多意外导致的悲剧。而在信心的眼睛里,最终看来,每一事件都不是意外;这方面,保罗让我们确信,神乃是为我们的益处而动工。和一位具有无限能力、无比良善的神一同走进未知,会比任何我们已知的方法都来得更安全。

(2)我们从圣经里再三学到,神在祂广阔的时间里,为我们实行祂的计划,我们的目光却只不断集中在此时此刻;相较之下,祂是多么广阔高深。小娃娃常缠着父母急叫:「现在就要!」从神的眼光来看,我们这些大人其实也没什么不同。

拿俄米和她丈夫因旱灾的咒诅而离开家乡。几年过去,拿俄米死了丈夫,又失去两个儿子——在那个时代的文化中,男人负责提供生活的支援与供应,因此单身女人的环境很不稳定。难怪当拿俄米回到故乡,伴随她的只是一个媳妇时,她不禁向人抱怨:「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得一20-21)。

当波阿斯表现对路得的照顾,事情开始有了转机之后,拿俄米不禁呼喊:「愿那人蒙耶和华赐福!因为他不断的恩待活人死人(注3)……那是我们本族的人,是一个至近的亲属。」(得二20)当波阿斯与路得成婚后,神还使路得怀孕生了一个儿子。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因为是爱慕你的那儿妇所生的。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得四14一15)这相当有趣;一个有快乐结局的爱情故事,从中可以看到神在幕后的运作。但是作者看得比拿俄米所知的要更深远;他论道:[孩子起名叫俄备得,俄备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卫的父。」(得四17)作者以列出家谱写本书之结束。

拿俄米从来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弥赛亚耶稣的一位祖先。她不可能期望自己竟被写入圣经正典当中,被千百年来无数的犹太人与基督徒阅读。她的时间规模实在太狭窄了。

我并非责怪她。我只是说,在圣经里许多的事件中,神施行祂的目的所用的时间规模,比我们所能想像的要广阔的太多太多了。

或许你我所承受的苦难能帮助一个人,以致他全家回转归主敬畏神,甚至他的后裔可能成为另一个怀特腓德、司布真、威廉克里,或威伯福斯。有时我们重读一些经文会产生顿悟,神时常使用及祝福我们身处苦难时所表现的小小的信心行为。它所带来的祝福是我们未曾奢求的,并且我们也乐于为此受苦。

当然,最终的「时间规模」(容我如此用词)是结束于新天新地。神要祂的子民为天国预备好。我无意佯称这个基本的真理能「解决」万事。但是由终点展望生命(见第八章),当然会改变我们对许多事的评估。

(3)如果神是圣经里所说的神,那么对祂来说,没什么值得惊异,也没有什么无法克服的问题。在圣经里,真理绝不会生出宿命论,而是培养出信心与信仰,教导我们全心倚靠,也教我们要再三研读希伯来书十一章。

对全能神来说,不可能有什么等级不同的困难,也不可能有什么不可预见的挫折。以利亚由于在迦密山和巴力先知有一场光荣的对决,却竟然没有带来他所期望的大悔改,甚至惹来邪恶王后的杀身之祸(王上十九),于是他逃命到旷野,向神求死。他的期望是错误的——通常这是导致沮丧的原因。神却不作此想。神教以利亚明白,祂的行事方法并不一定都藉着大对决,或是威猛强烈的暴风;祂却也经由一个微小安静的声音,说出祂已为自己留下七千名未向偶像下拜的人。

错误的期望总会带来很多心理上的痛苦。比如我们或许把希望、快乐、未来都系于一份新工作、一项升迁、某种成功、或某种昌盛,以至于一旦无法实现期望时,便完全崩溃。然而只要对神存有安然的信心,就能在走马灯似的人生里培养出稳定与喜悦。

(4)现今有种不常表态的看法,认为神只管大事和重要的转捩点,而看不太出来祂会管除此之外的事情。但是耶稣的登山宝训说得正好相反(太六)。耶稣认定祂的天父全权地看管每一只麻雀,每一朵花,然后由小向大:如果神连这些事情都看顾了——比起永恒及宇宙规模的事,这些当然算是相当小的事!——我们难道还不信任祂会为照祂形像所造的人,提供一切所需要的吗?

令人可悲的是,科学教我们许多人采信「神的间断理论」(God-of-the-gaps theory)。这种观点认为神让万物循着祂所定的法则不断推移前进。但是每隔一段时间,神会介入其间干预,真确地行使一些事情,我们称之为神迹。

当然,按照圣经说法,这纯属无稽之谈。我绝不否认神创造了一个秩序的宇宙。但是,圣经对神的主权的观点是说,即使到现在,每时每刻,祂仍然亲自维系着宇宙。的确,祂藉由祂的爱子,传递祂无远弗届的主权(林前十五25),至今仍是「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来一3)。神迹不是神为了做什么改变而行的事件,神迹乃是神做了一件超乎平常的事。

正常来说,神前后一致地操纵宇宙,使得科学研究得以进展,而祂并不永远照惯例行,这更应使科学家感到谦卑。特别是,神的主权观点告诉我们要像耶稣那样,即使仅观察我们的周遭,就能汲取到安慰与信心。

(5)而神是位会向我们个人作回应的神。这是诗篇所传达的主要信息之一,也是保罗祷告中重要的认定。我们已看过大卫几次在受疾病、敌人、挫败、悲剧、罪恶等压迫之下转向神,求祂不要向他掩面。主作了回应,于是诗篇在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

这项事实超越了知性的辩论。非信徒在此不太能了解我的说法。想想保罗:他三次祷告求主让「肉体的刺」(不管它到底是什么)离开他。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别人告诉我,通常神会有三个答案:好、不好、等一下。听起来好像满安全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神总不会输。但那不是神给保罗的回答。神的回答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

最后,保罗不仅接受这个答案,并且在其中欢喜雀跃。他内心的呼求是,希望在他的生命与事工中,能体验那使耶稣从死里复活同样的大能(腓三10)。他在这里学到它的秘诀:当保罗自己软弱时,神的能力会在他生命中显得完全。「所以,」保罗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十二9)肉体的刺使他保持谦卑(十二7)。保罗非常了解这个原则的重要性:「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10)这段新约经文所言,无异于旧约大卫身处苦难时,得以更亲近神的莫大喜悦。

我们内心的平安和我们的祷告生活有密切关系(腓四6一7)。这并不是因为祷告具有心理安慰的作用,而是因为我们祷告的对象,是位回答祷告、具有个人性、有回应,且至高无上的神;我们可以将人生各种混淆、困惑、痛苦交托给祂。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会学到,如果神在事情中没有挪去我们的痛苦,或完全除去邪恶,祂必会带来恩典与能力。我们因而赞美;当然,赞美是愉悦的,正如同相爱的人相互赞美一般。

数不清有多少次,当我去采访深受苦楚,比如罹患绝症的属灵长辈,在采访完毕之后,感觉受安慰激励的反而是我,因我得见他们活在有神同在的境界。我的朋友兼同事海默(Colin Hemer)在濒临去世之际,还面露微笑地提起他快完成的一部长篇手稿。他开玩笑地说:「现在由别人编索引,真是很大的祝福。」在他弥留的最后三十六小时之间,他不断用各种他所知道的语言诉说「恩典」这个字。在他临终之前,他还好奇地想知道,神在荣耀中会让他做些什么。

很明显的,许多基督徒是在山穷水尽之际,深深饮于神的恩典、享受祂的同在与荣耀(不管那会是什么——甚至连苦难也包含在内),这些都更加使他们明了神的威荣。

十八世纪圣诗作者泰普雷第(Augustus Toplady,1740一1778)有首诗歌,非常确切地捕捉了完整的圣经平衡观点,也可以看出神在揭示自己各种截然不同的属性,带给人许多安慰。

我有一至高无上的保护者,

眼虽不见,却总近在身旁,

以不变的信实拯救人,以全能来管理与指挥。

祂绽笑颜使我充满慰藉,祂的恩典如露珠般降落,

拯救的高墙围绕,祂所喜悦保护的灵魂。

你,是我盼望的源头与基础,

你,是我所承认的神,

快乐的以便以谢(救恩之石)已安置,

你自己一直助我至今,

我默想过去的年岁,你一直保护我,

直到最终你仍不丢弃我,

一个罪人竟被如此深爱。

你是祷告的鼓舞者与垂听者。

你是牧羊人是管理者,

我或醒或睡,我的一切,

都在你圣约下受照怃。

只要你是我的盾牌,我的阳光,

黑夜于我不再黑暗;我的光阴飞速流转,

它们不过是带我接近你。

神自己是我们的盾牌,

也是我们最大的赏赐(创十五1)。

(6)整本圣经就是本章所需的材料,圣经从头至尾都是关于教导我们信靠与顺眼。

这表示,圣经启示的主要目标不在于要我们明白一切,而是有别的意思。无疑的,神可以告诉我们比此更多的事;我们还会在新天新地中发现更多事情。然而我们是那么自我中心,以致对神加有多余的知识,总会助长自己想要为神的欲望。

简言之,神除了回答我们的问题之外,祂更乐意要我们建立起忠诚与信心、培养成为圣洁的渴望。灵命是否成熟,与此一明显真理有密切的关系。神告诉了我们许多有关祂自己的道理;但是纯就理论与知性层面来看,许多奥秘仍是没有答案。

我们只能略探其皮毛,以神赐我们的心智一瞥祂的荣耀。但基督徒探究有关神的问题而至终得到慰藉与保护的,不是因为用了自大骄傲、自以为无所不知的解释,而是凭着崇敬的态度而得到的。

相似地,我们也可以结论说,虽然神对我们说了许多有关罪恶与苦难的道理,但是纯就理论与知性层面来看,许多奥秘仍是没有答案。我们只能略探其皮毛,利用神赐给我们的心智思考经文,使神在经文显示的各种截然不同的属性,都同样在我们的生命中发生功用。基督徒探究有关罪恶的问题而至终得到慰藉,并不是因为他们用自大的理论为邪恶强行辩解,而是因为能与罪恶宣战、对立,特别是他们不但针对自己内心的恶,也针对外在世界之恶。并且基督徒因探究苦难的问题而至终得到慰藉,不是因为苦毒、自怜,或怨恨神,或藉无意义的陈腔滥调,或假道学的宗教术语,乃是凭着由神而生出的忍耐、坚毅、信心。这位神曾承受苦难,与邪恶争战并且得胜。

祂的大能与良善确保祂所拥有的信实,至终绝不会令人失望

问题讨论

1.从本章中能学到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2.圣经中有关祷告(以及拣选、罪恶)的推论中,有哪些并非出自神的主权?

3.如果神不是个人性的神,那么我们祷告的方式会有什么不同?

4.如果神不是超越而至高无上的话,我们祷告的方式会有什么不同?

5.重复前面第三、四题,将[我们祷告的方式」改为「拣选的教义」及「罪恶与苦难的问题」。

6.举例说明,你或你的朋友面临苦难时,神所解决的办法不是去除苦难,而是靠「足够的恩典」(保罗用语)。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