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点燃祷告之火
第二章、什麽是正确的祷告?
耶和华啊,
求祢将祢的道指教我;
我要照祢的真理行;
求祢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
求祢叫我遵行祢的命令,
因为这是我所喜乐的。
——诗八十六11,一一九35
————————————————————————–
英国随处可见羊圈,这意谓在乡间行走的路人,必须十分熟悉两种路径。从外表来看,这两种路径十分相似,但循着路走下去,却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正确的道路将引导你抵达目的地,虽然它可能要你绕远路,也可能要你爬山坡,但它一定会让你避开沼泽,也不会让你遇见崖壁。相反地,另一种路径无法引你去到什么地方,至少都不是什么好地方。第一眼看去,这种路径就像正确的路径一般;但是,只要往前行,就会发现路面满是赶着去吃午餐的羊所留下的蹄印,而不是人类来去奔波的鞋印,甚至最后会无路可走。羊群走的路径就是如此。倘若你踏上了这种小径,你无法晓得自己会拐到哪里去,可能只能与几只松鼠为伍。你走着走着,心想或许这是条捷径,可以稍微省时省力,没想到最后却发现,前头有障碍,小径消失无踪,你哪里也去不了。事实上,你走的是一条引你出轨的路径。这种路径上还可能立着一个牌子写说:「死巷,此路不通。」这正是它们的实况。现在我们晓得,正如行路一般,不论在人生或祷告上,都有歧径,有些基督徒走上了这段路,才发现窒碍难行。我们会在本章留意走上歧径的原因,以求藉着神的恩典,使这样的事不会临到我们身上。
约翰-本仁所写的《天路历程》生动地描述了歧径的样貌。我们和故事主人翁「基督徒」(Christian,他的存在当然就是代表我们)一同旅行,进入本仁强而有力的寓言故事中,便会发现,走入歧径对一个渴望活出基督徒生命的人来说,有多麽强烈的破坏力,而了解这一点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基督徒」和「盼望」(Hopeful)沿着河边往前行,渡过了一段很愉快的时光。他们喝了清澈的河水,吃了从树上落下、被河水洗浄的美味果实,甚至连叶子尝起来都是甜的。林间洒满阳光的草地外缘开了许多百合花,「基督徒」和「盼望」便躺下来,心满意足地入眠。但是,午睡结束后,他们晓得一定要上路了。虽然他们很想继续沿着河边前进,接下来要走的路却转离了河岸。本仁接着叙述:
@@@
离开河边后,道路崎岖不平。由于长途跋涉,两位天路客的双脚酸软无力,心灵也十分烦躁(民二十一4)。他们一边走着,一边期待出现一条更好走的路。
此刻,在他们前方不远处,路的左手边出现了一片草地,只要穿过一座栅栏就可以进去。这片草地被称作「歧径草地」。基督徒接着转向他的伙伴说话。
基督徒:若是这片草地与我们的路线并行,我们就走进去吧。
接着,他走到栅栏旁观看,见到篱笆的另一边,果真有一条小径与原来的路并行。
基督徒:这正符合我的期望,这条路铁定是最容易走的。来吧,良善的盼望,让我们走到那儿去吧。
当他们跨过栅栏、踏上小径后,发现这条路走起来格外舒服————。
(他们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夜晚来临,天色变得灰暗————,开始下雨,还有雷轰闪电,真是再可怕也不过了,而且河水还逐渐涨溢。这时,盼望开始喃喃自语起来。盼望:喔,我真恨不得刚才继续走原本的路!
基督徒:谁晓得这条小径竟带我们愈走愈偏离正路?
此刻,河水涨得非常快,因此,往回走势必相当危险。(这令我想到,从正路走到歧径,比起自歧径重返正路,要容易得多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决定冒险往回走;然而,由于天色实在是太过于黑暗,水势又很急,他们在回程途中大约有九到十次都沉在水里。
尽管他们费尽各样工夫,都无法在当晚回到栅栏前。
@@@
他们因此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翌日清晨,「绝望巨人」(Giant Despair)抓住了他们,把他们囚禁在「怀疑古堡」(Doubting Castle)中。在此,本仁以陷入沮丧和绝望的画面来描述偏离正路、步入歧径的结果。1
本仁认为,步入歧径必然对基督徒的生活造成威胁,事实也确是如此(而且走入歧径只需要短短一瞬间)。现在的重点是,步入歧径的危险性和挫败感,似乎会非常具体地在祷告中呈现出来。当我们挣扎着要成为祷告的人,必须留意引致我们偏离真实祷告的种种试探,不论这些试探包装得多么诱人。歧径的四方滋生了杂草,使我们心神涣散,并且经历无法专注的痛苦。我们期望能透过本章将这些杂草除去,同时澄清祷告生活的基础。眞正的祷告是奠基在神学上的行动,因此,我们不能将祷告的行动和其研究分开来谈。我们需要侦测出破坏实践祷告的方式、态度和意念。虽然祷告应该是让心灵得着恩典与满足的一种方法,但在实际运作时,往往不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祷告出了一些问题。
正确的祷告
最能辨识出膺品的方法,就是拿它与正品一同比较。所以,在我们详细检视错误的祷告以前,必须先好好留意什麽是正确的祷告。正确的祷告包含了三件事。我们将这彼此相关的三件事区分开来,是因为大家倾向只照着其中一件事来祷告,却忽略了另外两件事。然而,正确的祷告要将这三件事全都包括在内,并要将这三件事存放在心中,好让生命结出果子。
1.正确的祷告必遵循圣经的教导。诗篇二十七篇11节谈到了道(way)这个字,诗人在此祷告说:「耶和华啊,求祢将祢的道指教我——-,引导我走平坦的路」。「求祢将祢的道指教我」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神指引的渴望。如果我们想要正确地祷告,就必须透过神的话,也就是圣经,来向祂寻求指引。神在祷告中所指示的道路,并不是凭我们的本能就可以晓得的,而是像处理日常生活一般,藉着学习祂的教导而逐渐了解的。如果我们想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会殷勤地接受,并且留心祂的教导。要不然,我们向神呼求的祷告,实质上很可能是错误的,这是何等不幸的事。
那麽,我们该如何从圣经得到指引呢?我们还需要问这样的问题吗?关于祷告的训词和应许,在新旧约里俯拾皆是。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在圣经中找到祷告的范例,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内容总共一百五十篇的诗篇。每一篇诗篇都是赞美、感恩、请愿、祈求或默想的范例,引导我们直接向神作出如此的祷告。但是,如今有谁留意这些祷告的范例呢?我们祷告时感到跌跌撞撞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不以诗篇或圣经中的伟大祷告来当作祈祷的典范。
2,正确的祷告就是委身在神所教导的生命之道上。这就是圣经所教导的生命之道。使徒行传告诉我们,初代信徒追求的敬虔生活,最初被称作「道」(the Way)。只要你相信耶稣基督,并且成为祂的门徒、开始跟随祂的教导,你就活出了这「道」(徒九2,十九9、23,二十四14、22)。这就好比诗人在诗篇十六篇11节写说:「祢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而换另一个方式来说,就是「祢必指示我感恩、回应的顺服之道,也就是我目前所行的道。」(这整篇诗在欢庆大卫因着神的恩典而步入正轨)。「祢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因此我的指望和前途都已愈来愈明朗。「在祢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祢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这是正确的祷告将指向的喜乐光景。当我认罪悔改,并相信基督是背负我罪恶的救主,我便踏出了第一步;从那时起,我就拥有了这份喜乐。通往生命之道的关键是领受神的教导,同样地,实践生命之道就是活出神的教导,天天照着「道」而生活。如果我们的祷告是真实的,它就会彻底反映出我们持续生活的方向:若非如此,我们的祷告很不幸就会是错误的。
3.正确的祷告出自于一颗清洁的心。这件事的意义,比字面上还要来得深远。在现代社会中,当我们从隐喻的意义来谈论「心」,不是将它视为身体血液的帮浦,而是一个自我发展的层面时,我们可能会想到情感的张力(「我一心爱你」),或着是一股强烈的热诚(「他全心投入所办的事情中」),之后就再也想不到其他的了。但是,从圣经一贯的角度来看,心就是自我的主干,是我们的品格和目标、态度和回应、自我形象和自我投射的深层来源。简单来说,心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全人。圣经—也就是它所啓示的神—从一个统一的角度来观看我们,而根据神的角度,我们是好或坏,都在于我们心的质量。耶稣说:「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讟,这都是污秽人的」(太十五18~19)。恶人就像一棵坏树结出了坏果子(太十二33~35)。
相反地,在撒种的比喻中,撒在好土中的种子代表「人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路八15)。我们今日大都由外在来评估一个人,尤其着重他的技能;无论他在道德上有任何缺失,只要他肯使用技能去从事一份我们所认为的好职业,我们就将他归类为好人(想想我们如何谈论火红的政治人物、运动明星、艺人、演员和事业有成的人士)。但是,神却完全由内在,也就是从内心的光景来衡量我们每一个人。神看人的方式,实在是比我们还要深入;我们必须和祂的方式达成协议,特别是在探讨正确祷告本质的时候。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正确的祷告出自于一颗清洁的心。这究竟是在指什麽呢?当我们在日常用语中谈到「清洁的心」,很可能是在指一些不像他人一样拈花惹草、巧取豪夺,或为求自我满足而苛待别人的人。但祈克果(SørenKierkegaard)却用一本着作的书名指出了当中更深层次的眞理-《清心志于一事》(Purity of Heart is to Will One Thing,基督教文艺)2。耶稣用祂的话解释了这项真理:「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一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太二十二37~38)。「心」、「性」、「意」三字在此处的意思是重叠的,彼此的意思甚至完全相同。耶稣透过这些话重述了申命记六章5节的含意—我们要尽一切所有的去爱主。此外,祂也为「清洁的心」作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正如祂在马太福音五章八节说道:「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清洁的心确实只为了要成就一件事,那就是天天活出爱主的生活。
那麽,我们要如何解释「清洁的心」的境界呢?要对这个境界作出解释,就要说明诗人创作文字的原意:「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诗七十三25)—这是在说,只要能与主连结,我任何事情都甘愿放弃。因此,一个拥有「清洁的心」的人,他渴望和重视「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约壹一3),胜于世上其余他所想要或在乎的事。同样地,这也是如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所强调的,要「专心于神的眼光来看任何事」3,以致我们的一切思想都是神的产业,为祂所掌管,也属乎祂;而在现实中,尽管时间短暂,我们也能将事情做好,并且体会无穷的喜乐。另外,一个拥有「清洁的心」的人,他也将认识神、爱神、讨神喜悦和赞美神视为一生的职志,并试图引导其他人一同参与在这种荣耀神的生活模式中。所有眞实的祷告,都理当反应和表达出这份积极的态度。否则,不论我们如何稳定、规律地求告神,祷告实质上都会不幸地沦为虚假的言谈。
然而,若果眞如此,还有谁敢祷告呢?按照上述的分析,我们当中有谁敢说自己有颗清洁的心呢?虽然如此,事实上,每位生命得着更新、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拥有一颗清洁的心,无一人例外。因为当神将我们重生,祂就重塑我们那个扭曲、自我中心、背叛神、违反道德的心,以致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以及主耶稣在世上传道时完全具体呈现的品格,如今成为我们个人内在最深层次的品性。对我们而言,这种品性十分自然和正常,只要它激励我们去行任何事,而我们也确实将之履行,就会感到喜乐、平安和满足。那麽,这种品性又是什麽呢?这种品性是以基督的样式生活,培养爱神、服事神和邻舍的习惯,以及抵挡罪性在我们的属灵生命中发动,因为它会鼓动我们放弃去做那些如今于我们是自然、正常又主动付出爱的服事,转而从事那些现在对我们而言已是既不自然又不正常的事,亦即背叛神和偏行己路,彷彿回到我们的心未被更新前的光景。然而,许多基督徒似乎无法体会他们重生时发生了什么事,也不在乎要顺服和讨神喜悦;另有许多基督徒一直挣脱不了根深柢固的恶习,实际上沉醉在邪恶中,时常经历到失败:还有一些人明显认为,追求过圣洁的生活其实无关紧要。但这确实是紧要的!——因为不追求圣洁(亦即,清洁的心)——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祷告。
正确的祷告,是以全面委身于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为前提——「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僞的信心生出来的,」如同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一章五节所说。倘若我们缺乏这种认知,就会作出错误的祷告。而在本章结束前,我们会对于之前已开始理解的这一点,有更全面的认识。不过,如同医科的学生必须打下完善的生理学基础,也就是对身体各方面的健全功能有通盘的认识,接着才研究病理学,去探讨身体失常的原理:同样地,我们也打算对健康的基督徒生命作更深入和全面的解释,之后再谈论较多基督徒生命出问题的状况,也就是在生活和祷告上的错误现象。关于这一点,圣经所用的意象是行走(walk),而我们打算以健行(hike)来描述。
健行
我(巴刻)成为基督徒已超过六十年了。年轻的时候,我经常健行。在信仰这件事上,凯奈丝虽不像我这般经验丰富,但她不论在灵性还是地理上,也都会翻山越岭。所以,接下来讨论到健行这件事时,我们会谈谈各自的经历。
健行是在辽阔的山野中行经高低起伏的道路,象是开阔的路途和难行的地段、森林和悬崖、窒碍难行和平顺舒坦的路径。在杂草丛生的野地,你可能需要手脚并用地攀岩越石,而难免在过程中磨损和擦伤了身体。但是,在平坦的草地上,你就可以自在地迈开大步,顶多偶尔脚掌起些水泡。我们想说的是,基督徒为主而活的灵性生命就像健行一般,含有不同的阶段,也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
为了帮助我们思想普遍基督徒的经验,让我们再次回到本仁的《天路历程》。关于基督徒漫长的归家之路,这部作品提供了一段最启发人心的历程。
我(巴刻)每年至少将这本小书读一遍,而我这样做已超过半个世纪之久。因为,在诸多论及基督徒生活的作品中,我发现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天路历程》整部作品是在描述基督徒从最初的灵性觉醒,直到进入荣耀的生命旅程。
本仁称此旅程为朝圣之旅,但它亦可被称为健行。这段旅程中,处处都是高低起伏的情境,而基督徒和他的同伴必须一一走过。本仁将这段健行之路划分成许多不同的段落,每一个段落不仅拥有独特的主题,也都以一首短诗作结尾。我们大可假定这些诗不过只是打油诗罢了,但本仁十分擅长创作打油诗,而这些类似诗词的字句所带出的属灵信息也非常生动—甚至对四百年以后的读者仍是如此。
在旅程的第一阶段,一位称为「基督徒」的人寻获了归信的恩典。在书的一开头,「基督徒」在「啓示者的家」(the House of the Interpreter)学到关于真正基督徒生活一些初步的真理。他来到十字架前,发现罪的重担都从他身上脱落了。当他仰望十字架,他意识到自己在基督里是一个新造的人,就雀跃地唱道:
@@@
我行远路,被罪债压伤,
无人能减轻我心内忧伤。
直至来此,何等地方!
难道这里就是我福分的源头?
难道这里就是卸下重担之处?
难道这里就是挣脱捆绑之处?
颂赞十字架!颂赞空坟墓!
更要颂赞那为我承受羞辱的人子!4
@@@
「基督徒」一边行走、一边欢唱,不被「艰难山」(theHill Difficulty)的陡峭所吓住。很快地,他来到「美丽居所」(House Beautiful),也就是教会及其团契的写照。他在那里学到了许多必须明白的事。之后,他再次起程,便进入了下一个段落的主题:争战(conflict)。他成功地战胜被称为「毁灭者」(Apollyon)的撒但,紧接着穿越「死荫的幽谷」(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沿途各样沮丧、灰心的思想充斥在他的脑海之中,让他以为自己无法通过这些试炼了。虽然如此,他最终还是摆脱了这两种形式的争战,成功走出了死荫幽谷。这时,他如此歌唱:
@@@
喔!这个世界真是充满惊奇(我一点都没有夸张),
我虽经历种种危难,生命却仍得保全!
喔!颂赞归于那双拯救我的手!
黑暗中的险阻、恶魔、地狱和罪恶
在谷中将我团团包围;
圈套、坑洞、陷阱和网罗
可说是遍布在我所行之道。
我这不配、愚昧之人,
可能早被捕获、缠绕、绊倒:
但我竟依然存活,愿耶稣得此荣耀!5
@@@
到了下一个段落,主题改变了。友谊(companionship)成为主题。「基督徒」赶上了「忠心」(Faithful),彼此分享经历。然而,很快地,「基督徒」就会失去「忠心」,但他将找到另一位名叫盼望(Hopeful)的伙伴,一同渡过余下的旅程。活在团契中、彼此相互扶持,便是隐藏在这些基督徒同伴故事背后的信息。
每位基督徒都至少需要拥有一位基督徒密友,彼此坦诚相待、互相分享自己正在经历的事物。有些人将这样的关系称为彼此相顾的关系(accountability relationship)-两个人特别照料对方的灵性,会互相代祷、询问和关怀。你坦诚说出自己在灵性上所面临的挑战和软弱,也鼓励对方坚定地跟随基督。而针对典型的属灵引导模式,还有很多内容可以说明,其中包含由带领者单向式地关怀被带领者;不过,我们认为应该更加提倡本仁这位清教徒所提出的「亲密友谊」(bosom friendship),也就是双向式的属灵同伴关系。而且,如本仁所描述及一般经验所证实的,基督徒的生活显然充满了如此多的重担,以致所有的信徒都和三百五十年前清教徒时代的信徒一样,需要得着当代所需的一切忠告、帮助和鼓励。以下是「忠心」所歌唱的内容:
@@@
那些顺服属天呼召的人
所遇见的是各样的试探
和血气的诱惑。
来吧,来吧,再次更新吧,
不论此刻或有朝一日,
我们都有可能被掳掠、打败和弃绝。
喔,让天路客们,让天路客们
一同警醒,挣脱网罗,如同成熟之人。6
@@@
这首短歌透露出好多艰难和险阻啊!不过,重点是,「忠心」提及天路客时,是采用复数,表示他们结伴同行—如我们所说,这是恩典流通的重要管道。但是,「忠心」没有存活很久,他在「浮华市集」(Vanity Fair)殉道了,这象征世界对基督徒的残酷行为。但是,在属灵层面来看,为主坚贞而殉道实际上是打了场胜仗,战胜了那个自以为已经了断受害者的世界。有一辆马车从天而降,载着「忠心」前往「天堂之城」(the Celestial City)。当「基督徒」逃出「浮华市集」时,他唱了这样的歌:
@@@
喔,忠心,你已向你的神表明你的忠实,
你将从祂那里领受祝福。
当不忠心的人因着一切虚浮的快乐,
而在地狱的苦境中哀哭切齿时,
唱吧,忠心,唱吧,让你的名字存到永远,
因为即使他们杀了你,你却仍然活着。7
@@@
没错,虽然这是一首打油诗,最后两句却十分令人震撼。它们道出了蒙基督所拯救一切百姓的荣耀盼望:「因为即使他们杀了你,你却仍然活着。」
接下来,「基督徒」与「盼望」结伴同行了一段漫长的旅程,其中包括了在道德和灵性上妥协的罪。首先,他们遇到一位名叫「私心」(By—ends)的人和他的几位朋友。「私心」来自「花言巧语市」(the City of Fair Speech),是一位迷惑他人、言行不正的世俗人物。接着,「基督徒」和「盼望」又遇到「底马」(Demas),一位挖掘银子的矿工,满心渴望发大财(与提后四章10节相呼应)。「私心」和「底马」都想要「基督徒」和「盼望」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两位天路客一同拒绝,也摆脱了他们。同样地,「基督徒」在这段的结尾唱了一首短歌:
私心和底马彼此协议:
你呼叫,我响应,
一起在发财梦上对分利益;
于是,两人连成一气,
在俗世生活中
汲汲营营,不再往前。8
@@@
「私心」和「底马」在灵性上停顿了下来,他们永远无法抵达天堂之城,天路客却继续踏上了旅程。布幕重新升起,新的场景开始上演。这次的主题是:不谨愼必导致灭亡。我们先前提过的「歧径草地」和「绝望巨人」,都是这个故事的元素。天路客最后使用「应许之钥」(the“Keycalled Promise”)打开了「怀疑古堡」所有的门。他们顺利逃出古堡,继续走上眞正的道路。尽管如此,整个过程仍在他们身上留下伤痕。他们一同往前,如此唱道:
@@@
我们偏离正路,接着发现
竟然误闯了禁地。
且让后来者心生警惕,
莫因疏忽而重蹈覆辙,
莫因闯入了名为怀疑的古堡,
而成为其所有者绝望的囚徒。9
@@@
身为本仁读者的我们,已经听见了警告!一旦无法持守忠心,不仅会失去个人得救的确据,连对福音真理的认识也将摇摇欲坠。
最后,天路客要渡过约旦河。换言之,是踏进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死亡之河。生命即将结束,我们必须作好准备,在神所预定的日子与方式下归回安息。在此,本仁说「基督徒」和「盼望」最终进入了荣耀。这次,天路客不再唱打油诗,而是欢唱本仁为他们所创作的歌(印在作品的页边空白上):
@@@
如今,看啊,圣洁的天路客如何奔驰,
云彩是他们的马车,天使领他们前行。
有谁不在此为祂冒各样险阻?
当今世走到结局,预备均都充足。10
@@@
如我们所言,正确的祷告出自于一位重生信徒真实的心,而这位信徒活出了真正基督徒的生命。从外在来看,眞正基督徒的生命包含了许多层面,象是道德操守、自我节制、自我牺牲、寻求智慧等等。但是,从内在来看,眞正基督徒的生命本质上是一个发自内心的信仰,这样的基督徒从始至终,面对现在和未来,都不断渴慕得着上帝和生命。直至今日,本仁对试炼和得胜的刻画仍是历久弥新——换句话说,他将圣经的标准彻底化为眞实,以致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如今,不论是神的恩典、撒但的邪恶、基督徒受试探离开眞道,或是坦诚相交的同伴彼此之间的提醒、打气、鼓励、坚定我们的信心,都与过往的时代毫无二致。也许我们对本仁所使用的十七世纪文学用语感到古怪,但他当时的智慧却令我们印象深刻——如此具有智慧。他所描写的试炼、得胜、险难和得救的生活,是所有基督徒都要踏上的健行路程;当中许多的歧径向我们招手,而我们要拒绝承受这些压力,才能保护自己不致走偏。当我们对于这一点有所认识,才能明白如何眞正地祷告。现在,让我们对这个健行的概念再多一些探索。
我们将基督徒的生活分为三个阶段。这个过程几乎象是在画一幅图画。首先,画家可能会涂上一层绿色和蓝色,接着再以红色、金色作为调和,最后再加上粉红和橙色的色调。直到此时,整幅图案才会呈现出来。若将基督徒生活当作一趟健行之旅来绘成图画,那麽率先出现在画面上的是绿色和蓝色—其中有高山、低谷、悬崖、平原,易行和艰难的路段,而在旅程的终点,有一个荣耀的家在等待我们。此阶段的色彩线条大胆,很可能不是非常温暖。其次,我们以红色和金色这两个明亮、温暖的色调,来呈现我们向神献上的赞美,因为祂在旅程中信实地与我们同在。最后,我们再加上所有颜色中最明亮的色彩,也就是粉红色和橙色,来宣扬我们「最好的朋友」—主耶稣基督的爱,祂在整趟旅程中一直陪伴在我们身旁。之后,我们便完成了这整幅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