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三章

c 制定律例:政府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施政政策的制定

上帝为以色列社会的慈爱与公义,制定了很多律例规定,特别对孤儿、寡妇、寄居者、无辜杀人犯、借债人、贫困人、奴婢等(申4:41-45,15:1-18,19:1-13,26:12-15)。基督徒也当参与让上帝的慈爱与公义,能充满社会的相关政府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施政政策的制定。

在台湾与香港,基督徒必须先关注、制定、修正有关社会的慈爱、公义、公平的法规与条例。例如,台湾的「社会救助法」(2015年12月30日修正,共46条)在照顾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以及遭受急难、灾害者自立,其细节包括生活扶助、医疗补助,以及急难灾难救助。(注105)台湾基督徒要熟知与监督这个法规的执行并持续修订完善,让台湾的贫困人与遇难者得到政府的眷顾与关怀,促使台湾社会更有慈爱。

在香港的「香港人权法案条例」里,有关防止歧视的条例有「性别歧视条例」(第480章)、「残疾歧视条例」(第487章)、「家庭岗位歧视条例」(第527章)、「种族歧视条例」(第602章)等。(注106)藉助这些条例,防止因性别、残疾、家庭岗位(负有照顾直系家庭成员之责任)、种族等的歧视与骚扰行为,并对触犯这些条例者,可以法办。香港基督徒要参与这些条例的制定与修订,让条例更完善。

香港更有「平等机会委员会」(平机会),来负责执行有关歧视条例的独立法定机构(1996年成立)。它的主要工作是对歧视问题的投诉进行调查与调停纷争,对受到歧视的人士给予法律协助,倡议法例的修订与制定政策框架等工作。(注107)因此,香港基督徒可以向「平机会」提出有关歧视方面的提案与修订,让香港社会更公平公义。

在美国,基督徒公民可藉各种公民投票,来参与制定社会的慈爱与公义的相关法规。例如,2016年11月8日,美国在总统选举时,不仅选举总统、联邦参议院(United States Senate)议员与各州地方政府的议员、司法官员等,并对社会慈爱与公义议题实施公民投票。

在加利福尼亚州有51至67的提案投票,其中的提案52是有关从现有医院征收费用,来支助加州医疗保险(Medi-Cal)的医疗保健服务、无保险患者医护、儿童健康保险的无限期延长法规。(注108)若加州基督徒对此提案同意,就能藉此法规对加州社会的低收入者、贫困者、无保险者与儿童等,作医疗方面的慈爱关怀。另外,提案57是关乎允许给予非暴力重罪犯假释的法规。若加州基督徒同意此提案,这能对劝化改造、良好行为,以及教育上表现良好者,特别是未成年者给予刑期减免的机会。(注109)这些法规,都能让美国走向更慈爱与公义的社会。

d 顾念眷顾:慈爱公益、行善与捐输

上帝的慈爱与公义具体表现在眷顾与顾念人,特别对社会弱者与困苦人。基督徒的社会慈爱应当对社会不同人与群体,以参与公益、行善与捐输等表达顾念眷顾。在中国,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的爱德基金会(1985年成立),在中国各地公开地致力贫困孤儿助养、助教助学、灾害管理、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安家养老等工作。(注110)中国基督徒可藉着捐款或加入义工队伍等,参与这种眷顾社会的慈惠工作。(注111)

不少中国个别教会也开展社区服务与各种慈惠工作。例如,北京的缸瓦市教会在2004至2005年,开展了社会慈爱服务工作。在街上替人理发、修车、义诊,访问养老院与疗养中心慰问老人,赞助失学儿童,重大灾区的捐款赈灾等。(注112)

中国华北某地区的家庭教会对性工作者、流浪汉、离婚家庭等,设立工作小组作社会慈惠工作。性工作小组隐密而个别地关怀性工作者,倾听他们的苦楚与困境,作安慰与祷告。流浪汉工作成员去流浪汉群聚地区发放食物与必需品,谈话并引介就业的机会来眷顾关怀。离婚家庭工作者对离婚的家庭,尤其是对离婚家庭孩子们进行各种辅导、安慰与照顾。(注113)

在美国华人基督教界,自1982年,在纽约设立总部的基督教角声布道团(CCHC,简称角声)做社会慈惠工作。角声是服务华裔美国人或华人需求的基督教社会服务组织,包括社区服务、癌症服务、家庭辅导和教育培训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等。(注114)角声不仅在北美洲,也在欧洲、澳洲与香港推动社会慈惠工作。

从2012年开始,角声与中国陕西省咸阳红十字会合作,开展「爱心汇点」工作。每年春节邻近时,送「爱心家庭礼物包」给山区贫民。(注115)自2014年,角声又开展「中国儿童之家」事工,在陕西咸阳市、四川绵阳市、福建三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建立「儿童之家」或「儿童村」,照顾当地孤儿或特困儿童(父母离世、离家、患严重疾病,甚至坐牢等),致力于中国儿童的慈惠工作。(注116)美国基督徒可参与角声的工作,来显明上帝对社会的顾念眷顾。

e 报应审判:绳之以法、参与选举

上帝公义的报应审判在「剪除」(上位者)、「厌弃」(扫罗),与新选立(大卫)以色列领袖中落实。基督徒可以藉着各种选举与公民投票,来表达上帝对社会慈爱与公义之报应审判。任何国家的基督徒公民,参与各项政府与民意代表的选举,是基督徒公民的义务、责任与权利。基督徒公民必须为自己国家社会的慈爱与公义,选举秉行上帝的慈爱及公义的领袖与合适人选。与此同时,对一些逆行上帝慈爱与公义的人,采取不支持或给予反对投票,让社会的非慈爱与不公义,从政治领域里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基督徒可随自己的意愿与政治理念,来支持特定政党与政治人物。但若这特定政党的理念、政策与方向,以及政治人物的倾向、思想、言论、行为等与圣经有违,更无法秉行上帝的慈爱与公义时,要采取保留与不支持。从基督徒的信仰来说,上帝优先于特定政党与政治人物,特定政党与政治人物不能凌驾圣经的教导与权威,更不能抵触上帝的慈爱与公义。因此,对特定政党与政治人物的支持,必须在圣经和上帝的慈爱与公义的准则下作检验。

另外,基督徒在选举投票时,不能只看人的「外貌」,要看「内心」。「外貌」是指一些外在条件、资历、看得见的言行举止、政党背景、政治倾向与选举公约等,是否合乎神的心意与圣经立场。「内心」是指合神心意的素质,即上帝的慈爱与公义。因此,在选举时,基督徒必须秉持上帝「内心」的标准,不是自己或特定政党的内心。

在2018年11月24日的台湾「九合一选举」,是台湾社会重要的地方政府领袖的选举。这次选举的公职人员包括直辖市长、县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直辖市原住民区长及区民代表。(注117)事实上,这些各地政府的领袖与台湾社会的慈爱与公义,是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台湾基督徒不能只看这些人的党派背景与政治倾向,更要专注哪些人选是合乎圣经与上帝的慈爱、公义、「内心」标准,能提升台湾社会的慈爱与公义。

2016年11月8日的美国地政治领袖选举,包括总统、联邦参议员、各州与地方政府的议员,与司法官员等的选举。美国基督徒在选举之前,不仅要了解这些人物的政治理念、施政政策、选举承诺(election pledge),更要深入明白他们是否合乎圣经与上帝的慈爱、公义、「内心」标准?是否能在美国社会实践上帝的慈爱与公义?特别需要查究他们过去和现今的政治言论与行为,是否违反圣经教导,是否推动过社会慈爱与公义?这些工作是否符合上帝的慈爱与公义?若是肯定,基督徒可投票支持选任(新任或连任);若是否定,以不支持来抵制,不让这些人阻碍上帝慈爱与公义的人执政。

D 社会关怀的灵修

1、引言

社会关怀的灵修不仅对基督徒落实社会关怀具有意义与重要性,在面对各种落实社会关怀中发生的误解、诬告、逼迫、苦难等,更是必须。事实上,基督徒实践社会的慈爱与公义,不可能一帆风顺、皆受欢迎,会遭到误解、诬告、逼迫、暴力袭击、流亡,甚至面对死亡。潘霍华走入刑场、马丁路德金恩被暗杀、德瑞莎修女遭到误解、朱耀明接受法庭审判等。正如耶稣所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太5:10),落实慈爱与公义时遭受逼迫与苦难,是难免而必须的。社会关怀的灵修是基督徒社会关怀的前进动力,更能克服社会关怀的种种苦难。

2、静默

当基督徒在落实社会的慈爱与公义时,面临内心、他人,世界的负面声音与风浪是必然的。例如,「我作社会关怀,有人在讥笑、指责我,还有人批评说,生命关顾比社会关怀更重要,你在做本末倒置的事」;「社会关怀的事,只做社会慈善就够了,社会公义不必要」;「社会公义行动需要向政府与有权者进行批判与抗争,基督徒最好不做」;「政治批判与抗争是惹麻烦的事,会受到攻击与迫害,不做为妙」;「政教要分离,基督徒只管教会与信仰的事就够了」;「社会公义行动让基督徒与教会走向世俗化、政治化,基督徒与教会不能做这事,这是堕落现象」等。

另外,当基督徒在进行各种察看、呼唤发声、制定律例、顾念眷顾、报应审判等行动时,更会面对不同的挑战与威胁恐吓。例如,参与社会慈爱时,有人误解、诬告,说是假冒为善,图谋私利。在落实社会公义时,有人的攻击、威胁、逼迫,甚至面对暴力。

无论有没有负面声音或风浪,基督徒都要从静默开始社会关怀,正如德瑞莎修女的社会慈爱服务始于静默。静默让基督徒安静反思社会关怀工作,抵御与平息对社会关怀的负面声音与风浪,聆听与专注三一神对社会关怀的呼唤与要求,让基督徒说出和行出社会关怀的慈爱与公义的言行。

若没有负面声音或风浪,基督徒便在暂停言行里安静反思社会关怀工作。社会关怀不是基督徒的突出表现或出风头,确定是灵命与敬虔的必须外延吗?自己在关怀社会吗?是否只有慈爱而没有公义?这是为什么呢?在行出慈爱或公义时,有什么难处与感恩呢?基督徒若没有负面声音或风浪,可以越过叫醒耶稣,进入第三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若在安静反思中遇到负面声音或风浪,基督徒要立即在暂停言行里进入叫醒耶稣。

在静默叫醒耶稣里,先求救耶稣让自己不被这些负面的声音与风浪消沉或退缩。求耶稣赐力量,让自己不放弃对社会关怀的渴望与心愿。基督徒可呼叫:「耶稣,我作社会关怀,有人在讥笑我,我真心慌」;「耶稣,我害怕政治批判与抗争,我怕受到攻击、逼迫」。

在唤醒自己里,基督徒把自己对社会关怀的认识交给耶稣,唤醒自己退在耶稣膝下,按照上帝对社会关怀的心意、旨意与作为,看待社会关怀。在唤醒自己里宣布说:「耶稣,我把对社会关怀的胆怯认识交给耶稣」;「耶稣,我愿退在祢膝下,提醒自己要按上帝对社会关怀生命关顾的心意、旨意与作为,来看待社会关怀」。

在等候耶稣里,基督徒要聆听耶稣对社会关怀风浪的斥责与否定,等候耶稣平息风浪。基督徒宣布说:「我接受耶稣对社会关怀所起风浪的斥责」;「我拒绝他人的讥笑」;「社会关怀是灵命与敬虔的必要表现,任何否定社会关怀工作的意见与看法,我不接受」。

在静默的暂停言行或叫醒耶稣,若有任何社会关怀的关联者造成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并产生风浪指数3以上风浪时,要进入向内灵修,先修复自我扭曲或医治自我伤害,然后再面对社会关怀工作。当基督徒在修复与医治中,确定他人是可理解、共鸣接纳、可怜、可体恤、饶恕、可爱的对象之后,就回到原先的静默阶段,继续社会关怀的静默。

在第三阶段的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里,基督徒要聆听圣经对社会关怀的教导,并上帝对社会关怀的爱的呼唤与劝戒。基督徒要专注上帝对社会关怀工作的心意、旨意与作为。在聆听神与专注神之中,出现抵挡或放弃社会关怀工作的声音、心思、意念、想法等时,要藉着宣布与提醒来坚决抵御与拒绝。在聆听神与专注神里,让自己只听到上帝的声音,眼目专注上帝的心意、旨意与作为。随着聆听神与专注神的深入,基督徒若对社会关怀有了确定与信心,预备好说出与行出社会关怀的各种察看、呼唤发声、制定律例、顾念眷顾、报应审判等言行时,静默就可以结束。

3、独对

独对对社会关怀的基督徒,有三方面的操练意义。第一,在独对,基督徒确定自己对社会关怀的认知、呼召与意愿,让自己对社会关怀的慈爱与公义之心被三一神塑造。独对是社会关怀的确认地,是慈爱与公义心的塑造场。第二,独对让基督徒持定慈爱与公义心,正确看待社会关怀的关联者,包括社会的困苦者与被歧视、冷落的人,以及非慈爱与非公义的领袖或相关人物等。独对是正确看待关联者的目光洗炼处。第三,独对让基督徒以慈爱与公义心为基础和出发点,持续迎接、确定、进行各种察看、呼唤发声、制定律例、顾念眷顾、报应审判等工作。独对是社会关怀工作的动力场。

与三一神独对的光照里,基督徒对社会关怀进行正视反思、深入理解、新的解读。首先,正视反思自己对社会关怀的认知、呼召与意愿。在独对的光照中,再次确定社会关怀是自己灵命与敬虔的必然当为。另外,在独对里,反思自己是否持有慈爱与公义心,来察看、呼唤发声、制定律例、顾念眷顾、报应审判等?在独对里,还要反思自己对社会关怀关联者,是否在正确地看待。一方面,他人是否为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与医治者;另一方面,对社会困苦者与被歧视、冷落的人是否认定为怜悯的对象,是否视非慈爱与非公义的人为有待转变与抗辩对象?在反思中,若对社会关怀的认知、呼召与意愿有欠缺,或慈爱与公义心的不足,以及无法正确看待社会关怀关联者,必须在神面前逐一而详细地认罪悔改。

正视反思后,基督徒必须在上帝光照下作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里,基督徒先要认定自己对他人理解的局限、偏见与误解,有时也无法按真正他人观来看待,缺乏慈爱与公义心,也要发现社会关怀关联者的诸多软弱、封闭、无奈、限制、恶习、罪恶等。深入理解对自己社会关怀的问题、软弱、责任更明确。透过深入理解,对他人的无法理解、接受、忍受,甚至可恶处都能产生理解,并认同他人的无奈、挣扎、软弱与痛苦。

正视反思与深入理解之后,基督徒必须接受上帝光照中引导基督徒的新解读。在上帝光照的认知悟性,以及认知行为的知行合一的新解读里,基督徒先对自己的问题、软弱、责任,并欠缺的慈爱与公义心认罪悔改。在新的解读里可发现他人的软弱、封闭、无奈、限制、恶习、罪恶等,以及在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困境。在新的解读里,基督徒对他人必须发出共鸣与接纳。随着共鸣与接纳的深入,可怜与体恤心就能发出,最后达至饶恕与爱。这些共鸣与接纳、可怜与体恤的心、饶恕与爱,都是在深入的独对中才能产生与持有。

基督徒在进行深入理解或新的解读时,理性、经验、信仰的两点提醒与宣布,是必须而随时的。若遇到面对社会关怀的风浪,而风浪指数在3以上时,务必在静默的叫醒耶稣里,先面对处理风浪。若风浪指数比原先降低1-2时,再回到原先的深入理解或新的解读。

若有社会关怀关联者是造成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的人,必须藉助向内灵修,先要修复扭曲或医治伤害。当这些造成扭曲或伤害的人成为可理解、共鸣接纳、可怜、可体恤、饶恕、可爱的对象之后,再回到原先深入理解或新的解读,面对社会关怀。藉着独对,基督徒可以经历慈爱与公义心的重塑,洗炼自己的他人观,对所有社会关怀关联者,以慈爱与公义心发出认同与慈爱,可以不停息地推行各种察看、呼唤发声、制定律例、顾念眷顾、报应审判等工作。

基督徒藉着独对与神会晤,或在上帝光照的正视反思、深入理解、新的解读的过程里,生命更新是必须的。独对的生命更新对社会关怀极为重要。因为基督徒的独对与神合一经历,而产生的坚定的灵命与敬虔,是社会关怀的发源地。当基督徒在社会关怀工作有了软弱、动摇、退缩、恐惧时,独对的生命更新,能振奋重塑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再次参与社会关怀。

在独对里,基督徒要经历「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痛苦」的主(赛53:4),并把社会关怀的沉重压力交托神,让神来承受负担。基督徒在参与各种察看、呼唤发声、制定律例、顾念眷顾、报应审判等工作时,藉着独对,把误解、诬告、逼迫、威胁、暴力袭击,转化为正面而肯定性的力量,并对加害者与施暴者发出可理解、共鸣接纳、怜悯、体恤、饶恕与爱。因此,独对是社会关怀的确认地、慈爱与公义心的塑造场、正确看待关联者的目光洗炼处,更是社会关怀工作的发源地与动力场。

4、合一的读经

在合一的读经,基督徒要读出三一神对社会关怀的丰富之慈爱与公义心、旨意与作为,而这些内容都是社会关怀的典范、依据与依循。在主动的读经,基督徒发现三一神对社会关怀的存心、旨意与作为。在被动的读经,基督徒反思自己是否像三一神,对社会关怀有同样的存心、旨意与作为?为何无法与三一神社会关怀的存心、旨意与作为合一?问题与困惑是什么?当悔改什么?另外,寻索当日社会关怀的具体落实内容。

以诗篇八十二篇亚萨的诗为例。先是主动的读经。从「神站在有权力者的会中,在诸神中行审判」(诗82:1)看到上帝无所不在,存公义心,关注一切有权者的审判行为。上帝对这些有权者的审判行为,发出斥责的声音说:「你们审判不秉公义,徇恶人的情面,要到几时呢?」(诗82:2)上帝又呼吁:「你们当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当为困苦和穷乏的人施行公义。当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诗82:3-4)上帝的呼吁在袒护贫寒人、孤儿、困苦和穷乏的人,并敦促有权者要伸冤、保护,并实行公义与拯救。

在被动的读经,先反思自己是否像神,存公义心在关注司法审判行为?有没有发现审判不公?当有「审判不秉公义,徇恶人的情面」的时候,我是否像上帝能发出审判不公的呼声呢?上帝在袒护贫寒人、孤儿、困苦和穷乏的人,我是否也能袒护这些人呢?

在寻索当日具体落实时,首先,为自己能持有上帝般公义的属性、旨意与作为祷告。下班后,存上帝公义心查寻地方法院网页里的法官判决书,特别要关注一些对贫寒人、孤儿、困苦和穷乏人的案件是否「审判不秉公义,徇恶人的情面」。若发现不公义的审判,或有怀疑的案件,要继续了解详情,并咨询教会律师,再向法院投诉,或联系基督徒人权律师,进一步行动。让自己能与上帝为贫寒人、孤儿、困苦和穷乏人呼吁与袒护的行动合一。

5、合一的祷告:合一的祷告与合一的代祷

合一的祷告是以当日社会关怀的合一读经为基础,与神合一里,为自己与社会关怀关联者,以及当日落实的社会关怀工作,作合一的祷告与代祷。合一祷告的目的,是让自己与关联者都经历改变更新,像三一神存慈爱与公义心、旨意与计划,以及行动。合一的祷告从两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为自己的合一祷告。在第一阶段的宣布与祈愿里,基督徒对社会关怀的确定与热望之心宣布说:「乐意向社会发出慈爱与公义的三一神啊,我渴望像祢,成为有丰盛慈爱与公义的社会关怀者。我愿与祢慈爱与公义的属性、旨意与作为合一」;「上帝啊,我渴望像祢一样,对社会作出察看、呼唤发声、制定律例、顾念眷顾、报应审判的行动」;「我不接受否定或攻击社会关怀的声音,我拒绝对社会关怀的一切歪曲言论与意见」。

在第二阶段的具体论述里,先论述诗篇八十二篇里无所不在的上帝,存公义心,关注一切有权者来关注世界的审判行为。接着作宣布与祈愿,并为无法像上帝对社会不公现象发出斥责,对贫寒人没有袒护的呼吁、伸冤与保护的行动等,具体悔改与认罪。为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社会关怀的问题与困惑,来倾诉上帝或质疑上帝。在论述、悔改、倾诉与质疑中,还要安静聆听上帝的回应,不断与三一上帝对话。

最后,基督徒为当日反思内容与具体落实的社会关怀细节祷告。为整天能持有上帝的慈爱心与公义心祷告。为晚上察看地方法院网页里的法官判决书,尤其是关乎贫寒人、孤儿、困苦和穷乏人的案件祷告。在祷告中,让自己与慈爱、公义的三一神属性合一,更与上帝对法院判决书的心意、旨意与作为合一。

第二方面是为社会关怀关联者的合一代祷。为法院审理案件的法官能拥有上帝公义的属性、心愿与计划、行为,并作公义、公平的法律审理与判决祷告,让法官的审理与判决,能秉行上帝公义,不徇恶人的情面。为一些涉及案件的律师与贫寒人、孤儿、困苦和穷乏人祷告。让律师不图谋私利,能秉行上帝的公义;让贫寒人、孤儿、困苦和穷乏人经历上帝的慈爱眷顾与公义申冤。最后,在法律审判过程中,让所有关联者都能经历生命的改变与更新,拥有上帝慈爱与公义的属性、心愿与计划,以及行为。

6、整日灵修

整日灵修对基督徒进行社会关怀工作有整日性、持续性、监督性的灵修实践意义。在中午,基督徒反思上午时段的社会关怀实践。是否在祷告中经历与持定上帝般公义的属性、旨意与作为,预备好存上帝公义心,去查寻地方法院的网页的法官判决书?提醒自己下午也持续祷告,预备晚上的查寻行动。

晚上灵修时,对整日的社会关怀实践作反思、检验、感恩,在笔记簿里作记录,结束前作祷告。在周末,反思一周社会关怀的实践情况,对法官判决书是否完全理解与掌握?判决是否让贫寒人、孤儿、困苦和穷乏人得到伸冤、保护与公义?为进一步的伸冤、保护与公义,该持续什么行动?灵修笔记簿是基督徒一周社会关怀的报告书、病历书、游记。

7、随时随处灵修

a 外观内察

基督徒藉着外观内察,对社会关怀工作作内察与省思,让自己的社会关怀再次被上帝提醒、调整与重整待发。以北京某一街头执行「停车让行」交通标志的交通警察为例。

首先,在交警出现之前,街头虽有「停车让行」的告示,绝大部分的车辆,没有遵守「停车让行」停车。(注118)有的车虽缓速,还是没有完整地停车,轮胎依旧转动。有一辆车确实停了,但遭到后方司机不耐烦的按喇叭催促。不久后,一位交警来值勤,监视行使车辆。交警执勤后,所有车辆都在标志的停止线内停车,观察后,再行驶。

绝大多数开车人都知道「停车让行」的规则。但实际上,在没有交警执勤下,这个交通标志没有太多约束力,开车者视若无睹。社会中慈爱与公义的事,也是如此。所有人都知道社会慈爱与公义是善事、正义之事,也有很多人呼吁与推动,政府也制定各种政策与法规来执行。但对一些自私、贪婪、邪恶、谋利获权的人,只是充耳不闻或大胆践踏。

第二,把自己置换为交警,省思自己的社会关怀。作为基督徒公民,关怀社会是敬虔生命的表现,更是公民的责任。但在现实生活里,对社会的慈爱或公义事宜漠不关心。这表示自己的敬虔出现状况,也没有尽公民之责。从社会关怀的角度来说,自己根本没有对社会的慈爱与公义像交警一样值勤,没有察看社会的慈爱与公义。

第三,藉着观察与省思,发现自己对社会关怀的忽视与问题。为此,在神面前认罪悔改,让自己今后成为慈爱与公义的社会关怀者。然后,把自己的软弱与问题交给圣灵,祈求圣灵赐生命的更新,让自己成为慈爱与公义的人,尽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值勤。在默想中发现,值勤工作包括察看、呼唤发声、报应审判等。

首先,要察看社会慈爱与公义的现况。正如交警察看行驶车辆是否「停车让行」,要察看社会中慈爱与公义的流通与状况,尤其对社会的贫寒人、孤儿、困苦和穷乏人,从自己居住的社区开始。

第二,对察看到的一些不慈爱与不公义的现实,或受到不当待遇的贫寒人、孤儿、穷乏人等,向政府或有关团体呼唤发声,进行各种提议、投诉、抗议等,等候政府或有关团体的眷顾与保护。善加利用党或各政府司法单位的投诉网站与投诉部门,为慈爱与公义呼唤发声。

第三,对社会的不慈爱与不公义,正如交警以值勤来执法,不停止察看,来揭发、投诉、伸冤、申诉等,进行慈爱与公义的报应审判。藉着监察「停车让行」交警的外观内察,不仅对自己的社会关怀进行反思省察,让自己的敬虔生命充足地在社会里,落实上帝的慈爱与公义。

b 耶稣生平默想

耶稣生平默想让基督徒像耶稣,具备社会关怀者的慈爱与公义之心,持续地对社会关怀工作得到提醒、确定与更新。香港《明报》基督徒前总编辑刘进图在2014年2月,因出版自由的公义抗议活动而在街上遭刀刺暴力。(注119)在2017年3月,在香港的中国神学研究院「抗争与灵性」的讲座,他以「刺痛的记忆」说出他如何藉助默想耶稣的十字架与复活,来克服遇刺的记忆,饶恕行刺者,再度重拾他对香港出版自由的公义抗议活动。(注120)

首先,选择耶稣最后人生历程中,在耶路撒冷对文士与法利赛人的批判(太23:1-36)。耶稣不断地称文士与法利赛人为「假冒为善的人」(太23:13、15、23、25、27、29)、「无知瞎眼的人」(太23:16、17、19、24、26)、「蛇类、毒蛇之种」(太23:33)。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喜爱显示自己,坐高位,受人尊敬(太23:3-12),并且「瞎眼领路」,不行「公义、怜悯、信实」,心里满了「勒索和放荡」、「一切的污秽」、「假善和不法的事(太23:16、23-25、27-28)。耶稣也继续向他们宣布「有祸了」(太23:13、15-16、23、25、27、29)。耶稣对不公义而非法的文士与法利赛人的批判言辞,是激烈而严厉的。

第二,把自己置换为耶稣。若自己是耶稣,是否能像耶稣对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不公义与非法行为,有如此细致而具体的观察呢?是否能像耶稣,勇敢地存公义心向文士与法利赛人等宗教领袖,发出批判言辞呢?是否为了保住自身而视若无睹,不理不睬呢?

第三是省察。藉着观察与比较,看到自己对社会公义的关注,特别对一些不公义而非法的领袖没有像耶稣勇敢地批判。对一些不公义而非法的政治、司法、社会,以及宗教领袖,只有观望、容忍、叹息而已。

第四,省察之后,深深觉悟到自己要像耶稣,对现今一些不公义而违法的政治、司法、社会,以及宗教领袖提出批判言论。例如,一些法院判决对社会困苦人、弱者有不公义或不公平情况,必须要提议、投诉、抗议。有基督徒领袖触犯不公义的犯罪行为,不能视若无睹,要像耶稣,提出批判。

c 活在神的面前

随时随处活在神面前的灵修,让基督徒藉随时随处遵行神的话、追随圣灵、活在神的律而能自律,对社会关怀有随时而及时性提醒、调整的意义与作用。在随时随处遵行神的话里,基督徒发现三一神对社会关怀的心意、旨意与作为,按照圣经里三一神的慈爱与公义心、态度、作为来落实、调整、更新自己的社会关怀工作。尤其是在面对社会关怀的负面声音或攻击时,基督徒在遵行神的话中,与神的话语合一,来拒绝与抵御。

在追随圣灵中,基督徒确定社会关怀是圣灵的旨意与感动,追随圣灵引导进行社会关怀。在社会关怀工作的软弱与惧怕中,基督徒随时能追随圣灵,再次被圣灵的火挑旺,接受圣灵所赐的「刚强、仁爱、谨守之心」(提后1:6-7)。在追随圣灵中,基督徒会自觉对社会关怀关联者无法持定慈爱与公义心,是背乎圣灵的旨意、感动,是不追随圣灵,让圣灵担忧,更是顺从肉体的表现。因此,基督徒当随时随处追随圣灵,倚靠圣灵所赐的慈爱与公义心,抵御对社会关怀的冷漠与拒绝。

在圣经与圣灵的规范中,基督徒活出神律而能自律时,一方面能向社会关怀关联者持续慈爱与公义心,另一方面不接受一切否定社会关怀的负面声音、否定、批判、攻击等。基督徒在神律而能自律中,站稳自己,不被任何政党派别、利益集团、暴力组织等利用或左右,让各种察看、呼唤发声、制定律例、顾念眷顾、报应审判等工作,坚持基督教性与基督教身分性,结满上帝慈爱与公义的果实。

E 社会关怀的灵修范例

1、社会慈爱:耶稣生平默想与「五分钟」静默

晓惠是一个有爱心并渴慕属灵成长的基督徒。她常参加教会内外的学习班。有一天,当她明白了属灵的敬虔必须要表现在社会关怀时,心受激励,开始关注社会冷落者与贫苦者,希望自己成为关怀社会慈爱的敬虔者。

有一天,她读到耶稣受完魔鬼试探后的最初传道事迹(路4:16-44),就以这段经文来默想耶稣的生平。晓惠看到耶稣虽是圣子上帝,但祂以旧约以赛亚书的话语做自己的工作认同(路4:18-19;赛61:1-2)。然后,向会堂里的人宣布:「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4:21)会众有人称赞,有人冷笑,甚至还有人把耶稣撵出,带到山崖推下去(路4:22-23、28-29)。接着,耶稣又去迦百农的会堂教导人,逐赶污鬼;再去西门的家,医治岳母的重热病,直到日落,不停地按手祷告,医治众人(路4:31-41)。耶稣的传道与医病是并行并重的。耶稣是一位与神的话语合一的谦卑者与敬虔者,更是贫穷人、被掳者、瞎眼者、受压者等社会边缘人的慈爱关怀者。

第二,晓惠把自己置换为耶稣。若她是耶稣,会不会把自己的在世工作与以赛亚书的话认同?是否不管神的话,就直接工作呢?晓惠又看到耶稣虽受他人的冷笑与杀害危险,却没有放弃工作计划,仍不断传道教导、医病赶鬼。她认为自己很难如此。晓惠发现耶稣对附鬼者、患病者有丰富的慈爱。若是她,会远避附鬼者。

第三,在省察里,晓惠看到自己的敬虔追求没有与神的话语合一,只是热心参加聚会或习惯地灵修。她虽看重神的话,但没有让神的话做自己的工作认同,这是从未想到的事。晓惠觉悟到自己的属灵追求与敬虔生活,和社会上的贫穷人、被掳者、瞎眼者、受压者等社会边缘人脱节无关。她决心自己的敬虔务必在这些人身上落实慈爱。

第四,省察之后,她思索该如何向社会软弱人作慈爱关怀。祷告中,她突然想到教会一位阿姨常去医院作探望病人的工作。她就连忙联络阿姨表示想参与,阿姨非常意外与兴奋。他们约好周末上午在医院门口见面。从此,晓惠开始参与医院的探望病人工作,每周二晚上与周六上午定期去医院,以微笑爱心来关怀病人,安慰家人,鼓励医护人员。在医院的爱心关怀工作里,晓惠不仅与耶稣的事迹合一,最重要的是她能经历自己的灵命向社会关怀延伸。她向人发出爱心怜悯时,自己也被上帝的怜悯充满,经历补满怜悯的缺失,自己的敬虔更加坚定。

一个周六上午,晓惠在病房照顾一位癌症病患者时,不小心触碰病床而惊动了患者。这位患者向晓惠破口大骂,骂个不停。刚好教会阿姨也在病房,连忙赶来,向患者道歉,让晓惠暂离病房休息。晓惠离开病房,坐在走廊的长椅,流泪不止。

晓惠一直流泪,感到委屈羞辱。她的眼泪无法停止,就开始「五分钟」静默。晓惠在祷告中,求耶稣停止她心中的忿怒与委屈所带来的风浪。然后说:「耶稣啊,我把忿怒与委屈的主权交给您,我把对那位患者的认识主权交给您」。当晓惠愈把自己的看法、认知、行为的主权交给耶稣时,心里渐渐安和。在等候耶稣时,晓惠经历耶稣对忿怒与委屈风浪的斥责,她的心里开始有了平静。

晓惠渴望从耶稣对病患者的怜悯医治行为来聆听神。她听到耶稣爱的提醒:「晓惠,不要在意患者对你的态度与叫骂。她最近情绪非常不稳定,非常担忧自己的病况。这是你知道的,你要怜悯体恤他」。当晓惠愈专注耶稣的怜悯医治行为,愈确定自己要与耶稣的怜悯医治行为合一。安静中,不仅原先的忿怒与委屈平息,心中充满怜悯慈爱,迫不及待地回到病房,继续以慈爱来关顾患者。晓惠结束「五分钟」静默后,去医院的商店买了果汁,回到病房。没想到,那位向她发大怒的患者看到晓惠,便连忙道歉,请求晓惠原谅。晓惠满怀微笑,抱住她,送她果汁。

晓惠在医院的慈爱关怀工作没有停止。她时而面对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的莫名其妙情绪与怒气,但她总是默想耶稣的慈爱关顾工作。在无法忍受时,以「五分钟」静默来平息风浪,让她恢复慈爱怜悯的心,继续关顾工作。她确信真实的灵命与敬虔必须表现在关怀病患者。

2、社会公义—合一读经

国义自大学时代常关注社会议题,是有正义感的青年。他常在校园布告栏贴对社会不公义的批判言论,也参与校内外各种示威活动。大四那年,他归信基督,但他没有因信基督而减弱对社会公义的关注,反而好奇基督信仰是否也关注社会公义。国义在圣经中发现,上帝是公义的上帝(申32:4;诗99:4;赛5:16),对世上不公义的事与人,神不会坐视观望,会发出呼声与审判的言语(出23:6-9;申1:17;诗82:1-4;摩5:15;弥6:8)。上帝也要求人对社会贫穷人、困苦人、边缘人等施行公义、解救、伸冤、辨屈(诗82:3;赛1:16-17)。

有一天国义晚上,读旧约俄巴底亚书。虽然整个书卷看不到「公义」的词汇,但他处处发现上帝公义的属性、旨意与作为,特别是上帝对以东的不义与不当行为,在察看、说话、忿怒与审判。首先,上帝指责以东对上帝的高傲(3节)。继而,上帝细述以东对兄弟国以色列施行强暴(10节)。当以色列遭难时,以东观望不理,不伸援手,存幸灾乐祸之心,说狂傲言语,抢夺财物,并与敌国同伙攻击以色列,进行杀戮,把以色列的逃民交付敌人等(11-14节)。

国义看到上帝对以东的恶行与不义,发出了公义的审判与拯救的信息。对以东高傲自大,要「拉下来」,剪除以东的智慧人、聪明人,杀戮勇士(4、8-9节)。对以东的不义与不当行为,上帝要「降罚」、「报应」、用火来烧灭(15、18节)。上帝对遭害的以色列应许恢复原有产业(17节),让以色列成为「火燄」,火烧以东,让被掳的以色列人复得城邑(18-20节)。

读完俄巴底亚的上帝公义属性、旨意与作为后,国义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像上帝,全面地察看社会的公义与不公义行为?当发现社会的不公义行为时,是否像上帝,有证有据地细述呢?当自己确定社会有不公义,是否向社会或有关单位发出公义审判的信息呢?对接受不公义或遭害的群体,是否能像上帝发出上帝拯救的盼望的信息呢?

国义在反思中,察觉到自己虽关注社会公义,但只停留在指责与情绪性批判,没有像上帝一样,发出公义审判的信息。他更没有对接受不公义的群体与地区,传讲上帝拯救的盼望信息。国义认罪悔改,渴望与神公义之属性、旨意与作为合一。

最后,国义寻索具体落实社会公义。首先,他乐意存着上帝公义心,关注媒体报导,每天为社会与国家的公义祷告。另外,他最近一直关注母亲与邻居阿姨们对购买的健康食品的价格、营销方式、退货等有不公平、无视消费者权益,甚至有欺骗现象。

他开始从母亲与阿姨了解实情,更发现一些阿姨的亲友也购买同一商家的健康食品,对不同价位与不退货感到不满。国义判断这是对社会群众的一种不公正商业与商业欺诈行为,损害众多消费者的正当利益与权益。因此,他向公司提问与投诉。公司却回辩他们的价格、营销方式、退货规定等没有问题,认为国义在无理取闹。国义在公司网站把具体的价格、营销与退货等问题论述清楚,也附件各种收据与资料,向公司反应。但公司一直不回覆也不处理。国义多次接洽公司,公司依然不处理。

国义就进入「行政院消费者保护」网站了解各种事务,发现母亲的权益可以申诉与保护。他藉申诉电话,确定母亲的权益与申诉事宜。国义按照申诉程序提出申诉。结果在调停过程中,健康食品公司退还了金钱,对不当营销方式提出改善措施,母亲的案件得到解决。此后,与母亲有同样问题的消费者也藉由国义,向公司申请退钱或退货诉求,并获得解决。

国义在合一读经中,看到上帝对社会公义的心、旨意与行动。从读经与母亲之健康食品案件的公义公平实践里,他发觉自己原先对社会公义的关怀只是批判、示威,欠缺改善不公义状况的具体行动。在与神合一的读经,国义不仅确定了敬虔的公义信仰,更加笃定他的敬虔灵命必须表现在社会公义的关怀行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