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章
(二)认识与恢复真正的自我
A 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
不少人因着颠倒和虚谎的自我、他人期盼的自我、社会潮流的自我,而持有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颠倒和虚谎的自我,让人活在颠倒扭曲之人生观与肤浅虚无价值观的错位自我。他人期盼的自我,强逼人活在非己的异化自我。对社会潮流的盲从、接受、比较、评价、茫然,让人容易持有自卑、自怜、退缩、消极、悲观等否定性自我。当人无法摆脱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时,只能持续在自我观的错位、自我感觉的低劣、自我意识的被动中失去自我,无奈消极地活着。
何谓「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首先,错位(dislocation)是一个偏离的方位,不合适的位置。错位自我即非自己所愿,不符合自己的心意、理想、追求的自我。异化(alienation)常被社会哲学家使用。马克思(Karl Marx)看到资本主义下劳动两者之间的异化(entfremdung),即劳动者与劳动、劳动活动、劳动者的类本质(自然与自身),以及与其他人的分离与对立。(注5)二十世纪德国法兰克福学派(The Frankfurt School)的弗罗姆(Erich Fromm)注目消费的异化现象,而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指出单向性思维与行为模式所导致的自我丧失与人的异化。(注6)这些社会哲学家提出的异化是劳动、消费、单向思维与行动等性质的。
笔者认为人的自我,有真正自我与现实自我。真正自我是真实自我或自己所愿,并符合自己心意、理想、追求的自我。现实自我是非真实自我,或与不符合自己所愿、心意、理想、追求的现实中自我。正如,罗杰斯把自我区分作为「实际我(real self)」与「理想我(ideal self)」。「实际我」是现实中的实际自我,而「理想我」是个人向往拥有的自我,是最高价值的自我。(注7)笔者所说的人的异化,是真正自我与现实自我两者之间的一种疏远、离异与分离,是个人自我性的。
另外,错位与异化之间有因果性。错位是异化的原因,异化是错位的结果。例如,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景况中,作为儿女的自我,往往处在非自己所愿或所属的「成龙」、「成凤」的方位,让自己感到自我的错位。另一方面,自己在父母期望的「龙」与「凤」的非己里,因不能活在符合真正自己的心意、理想、追求,而产生自我的异化。自我的异化容易呈现在自己的自我观、自我感觉、自我意识里。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错位异化自我的写照。
第二,否定性自我是在迎接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要求、评价,或对社会潮流的盲从、比较、评价中,所产生的自卑、自怜、退缩、消极、悲观等负面性自我认识。这些负面性自我,向自己发布否定性自我的讯息与提醒,让自我观动摇、自我感觉差劲、自我意识失去主体性与自主性。
总的来说,错位异化的自我,让自我在偏离与不合适的方位,产生疏远、离异与分离感。否定性自我随时向自己发出否定性讯息,让自己持续接受否定性自我认知,甚至对肯定的行为与成果,依旧自我否定。很多基督徒虽重生得救,但不可否认,仍活在错位异化的自我里,无法摆脱。
B 自我认识的形成因素
人的自我认识(自我观、自我感觉、自我意识)的形成,主要有人(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环境等三个因素。
1、人的因素
a 自己的因素
在自我认识的形成里,人的因素最为首要与重要。人的因素包括自己与他人,其中自己对自我认识的形成,有不可取代的首要性与责无旁贷的责任性。首先,一个人的先天性情(个性、脾气、情绪等)与倾向,影响自我认识的形成。(注8)持有骄傲性情的人往往会轻视或侮慢他人,看自己总高人一等,容易持傲慢的自我观、自我感觉与自我意识。生性温和的人,容易对人和善,而持有儒雅的自我观与和悦的自我感觉。
例如,国盛自幼生性内向并有猜忌的心。除了他的母亲,他对所有人的言语与行为,总是怀疑与不信。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的猜忌之心,让他的焦虑性自我感觉与防卫性自我意识非常突显。在防卫他人中,他无法正常交友,自感孤单、自我孤立,形成孤僻的自我观。
第二,人出生后,在各种关系、学习、经历、环境中所接受或获取的自我认识,也影响自我认识的形成。例如,有的人在父母的鼓励或肯定的互动关系里成长时,自我观比较肯定而自我感觉良好。另外,在学习成绩优异的人中,有的人自我被肯定,自我价值感高,亦有人则高估自己,有自傲感觉与意识。
第三,无论是先天自我性情与倾向,后天接受或获取的自我认识,在自我世界里,长期而逐渐地藉着自己的解读、选择、整合、接受、持定等的过程,形成各自不同的自我观、自我感觉、自我意识。有的人对天生性情采取无条件或命运式的接受,而对自己说:「我天生就这样,我就是这种命,不能改变。」有的人在自愿选择或纵容态度之下,接受或获取后天的自我认识,持定、巩固了自我认识,无法摆脱。无论什么方式的接受或获取,自己对自我认识的形成,有不可取代的首要性与责无旁贷的责任性。
例如,现年六十多岁的晓楠阿姨出生不久后,母亲即因病离世,她在严父的打骂中成长。父亲总称呼她为「小笨娃」。她若犯了一点错误,便会遭父亲打骂。「小笨娃」的称呼让她持有负面自我观,自我感觉低落。在她十岁时,父亲严重责打她,对她说:「妳就是天生的笨,妳这样笨手笨脚,一辈子就是愚笨。」从此,她的自卑感严重,自信感非常低落,常自我暗示自己是天生愚笨的人。每当她一有失误,就告诉自己:「我就是天生的笨,没办法,只能做错事,这就是我的命。」六十多岁的她,始终无法摆脱如此的自我观、自我感觉与自我意识。
b 他人的因素
他人对自我认识的形成,有不可抗拒、决定性、终生性的影响因素。一个人无论在母腹或出母胎,与人互动中,自我观、自我感觉、自我意识就形成与建立。父母、兄弟姊妹、亲人、邻居与朋友、老师、同学、同事,以及教会的牧者与信徒等,都影响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其中,父母、兄弟姊妹、亲人等家庭同居群,是决定一个人自我观的首要他人群,让人形成最初的正面或负面的自我认识。特别在婴孩、幼儿与童年阶段,这些家庭同居群,让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甚至在无可抗拒中形成自我,其影响是决定性而终生性的。(注9)另外,这些家庭同居群的同居状况,例如,父母之有无或离异、兄弟姊妹的有无或之间排序,对自我认识的形成具关键性影响。有些人自幼因无父母或父母离异,便有被遗弃而不被爱的自我感觉,自我意识无法确定,容易形成焦虑性或无安全感自我。另有些人在家庭同居群的亲密陪伴鼓励或良性信赖互动,自我感觉安定,肯定性自我观就容易形成。
例如,晓悦从她出生到高中毕业为止,与父母的感情与互动亲密,常接受父母对她的肯定与鼓励,自我有信心,自我感觉良好。在工作中,当她经历挫折或失败时,不免有自我否定或自卑感;但因过去父母对她的肯定与鼓励,以致她能持定信心,稳定情绪,冲破暂时的自我否定与自卑感。她更在改善自我失误中,再次肯定自己,保持乐观。
2、人际关系的因素
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交友关系、婚姻关系、工作关系等,无论是良性互动或问题困境,都影响自我认识的形成。尤其在家庭关系中,爱的缺失、男女交友关系里爱的破裂、婚姻关系的离散、工作关系的排挤等,都让人经历自我认识的危机、负面性调整与重组。
例如,国强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晓蔓,开始交往并发展爱情关系。国强的父母不喜欢晓蔓的言行举止,晓蔓的父亲不满意国强的工作与薪资。两人的爱情关系与婚姻计划遭双方父母的激烈反对。最后,他们在父母的强意下,爱情关系破裂而分离。国强受到极大的创伤,对自我有深切的否定与自责。这种自我观在他心里进行负面性重组,让他更感到自卑、无价值、缺乏信心。
3、环境因素
人的家庭、成长、居住、学习、工作、自然等环境,以潜移默化或意外突然的方式,影响人自我认识的形成。例如,国优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在竞争与「优胜劣败」的学习环境里,常与人比较或以压倒他人来肯定自我。在老师的敦促、同学的竞争、学习压力之下,他发现唯有学业成绩比他人优异,自我被他人与父母肯定,自我感觉优越,自我才有价值。进入竞争社会的国优,始终认为比他人更有能力与业绩,拥有更高的职位与薪资,他的自我才感到肯定。若发现同龄人的能力、职位、薪资比他更高,他的自我感觉便低落,自我信心萎缩,且对自我给予否定。
C 自我认识的形成特征
从自我的形成因素(人、人际关系、环境等因素)与自我认识的形态(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真正与肯定性自我)不难发现,自我认识的形成有多元交错共存性、长期反覆性、外在意外性等特征。
1、多元交错共存性
多元交错共存性是指人的自我认识并非由单一的因素或形态形成,乃由多元因素共存或两种自我认识形态交错共存地形成。有些人的自我认识,主要有人与人际关系因素,另有人与人、人际关系、环境等三种因素共存。例如,有人持有的肯定与信心自我,是源自自幼父母给予的正面肯定鼓励,以及工作关系上的称许与认定形成。因此,这人的自我认识形成就具备二元共存因素的特征。
另外,人的自我认识不是单单一种形态的自我表现,乃是两种自我形态交错共存地形成表现。人的两种自我认识形态的交错共存有三种情况。第一,在一个人的自我认识里,并非错位异化与否定性的自我,或真正与肯定性的自我,以二选一的独自形态或一面倾向地存在,乃是交替地共存。有的人对某些人、人际关系或环境,表现出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但对另一些人、人际关系或环境,在内心进行交替、调整、重组,而显出正面与肯定的自我。
例如,有些黑社会领袖对一些人表现出凶残无情的负面自我,但对自己家人却呈现体贴丈夫与慈爱父亲的自我。这是因为黑社会领袖的自我认识,是以两种形态交替地共存。随着不同的对象、人际关系或环境,自我认识在内心进行交替、调整、重组中,最后表现出来。
第二,当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在特定的人、人际关系与环境下出现时,正面与肯定的自我并非消失不存在,乃隐藏埋伏在自我认识的世界里。在面对不同的人、人际关系与环境,当正面与肯定的自我显明浮现时,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便隐藏埋伏。因此,两种自我认识的形态,便以一种隐藏埋伏或显明浮现的方式共存。
第三,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以及正面与肯定性自我,虽是相违相斥,但不一定在自我世界里出现激烈的冲突或矛盾,反而会以非对立、和谐地共存。例如,有人在望子成龙的期待下,活在与自己意愿相违的错位异化的自我。但随着自己对错位异化自我的理解与部分肯定,真正意愿的自我在自我认识世界里,依然以遗憾而非对立的方式共存。另外,一个人虽活在错位异化的自我,若能以副业或兴趣生活来实现真正意愿的自我,错位异化自我与真正自我,在自我认识里便能和谐地共存。
例如,国礼自小学聪颖,学业成绩优异,父母盼望他能进入医学院,成为医师。但他从小的兴趣与喜好是厨艺,他向往能当厨师。国礼知道他无从抗拒父母的期望,因此按照父母的心愿进入了医学院,也获得医师执照。行医时,他深感自己活在错位异化的自我与人生里,心里的挣扎与困惑非常严重。有一天,一个朋友建议国礼在夜间与周末学习厨艺。最后,厨师成了国礼的副业,实现了他真正意愿的自我。他发现错位异化的医师身分与真正意愿的厨师身分,以和谐的方式在自我里共存。
2、长期反覆性
长期反覆性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识,除非有外在意外冲击或严重创伤情况之外,都是在对自我的认知、迎接与确定的长期反覆过程中,逐渐形成。有时,有些人因着特别的人、人际关系、环境的因素,在短期内会出现特定的自我认识。但此种自我认识,若没有长期地被自己认知、迎接与确定,一段时间过后,便会逐渐消失。
反覆性是指在自我认识的世界里,自我认识在认知与行为之间,进行反覆的循环与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在认知的层面,人对先天的自我性情与倾向,或后天接受或获取的自我认识,进行各种选择、解读、重组、整合、接受、持定等的内在认知的过程后,形成自己的自我观、自我感觉、自我意识。在行为的层面,人对自己的自我观、自我感觉、自我意识,透过行为进行经验性与经验评估性的选择、解读、重组、整合、接受、持定;然后,再进入认知的层面,再一次对经验性与经验评估性自我认识,进行选择、解读、重组、整合、接受、持定,直到自己的自我认识形成与巩固。因此,人的自我认识是在人的认知与行为之间,不断反覆循环与相互作用中,形成、确定、巩固。(注10)
3、外在意外性
外在意外性的特征,是人的自我认识因外在意外冲击或严重创伤,让原先的自我观、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进行意外性的选择、重组、整合、接受、持定,产生与意外前不同或加重的自我认识。这些外在意外冲击或严重创伤,是来自他人、人际关系、环境等的具杀伤力之言语暴力、人际关系之严重排斥、拒绝与破裂、环境之突变与晴天霹雳的灾难等。在外在意外冲击或严重创伤之下,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认识更加凸显,尤其在个性、情绪、脾气、言语、思想、行为,呈现极端的负面与偏激性。这种外在意外虽是一次性意外冲击或严重创伤,但因意外的冲击与影响的严重,无法在短期间摆脱或消失,反而对自我认识影响极深。另外,这种自我认识,对意外前原先的自我认识会进行负面与偏激性的选择、解读、重组、整合、接受、持定,会否定原先的自我认识,让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或负面与偏激的自我,更加凸出与加剧。
例如,晓敬是二十多岁的基督徒,有一天晚上在公司独自加班,突然遭到男性上司的性侵犯。之后,她对自己说:「我被性侵犯,从此我就是被玷污的、是肮脏的。我不再是过去的我,是被玷污而肮脏的我。」被性侵犯所带来的新的自我认识笼罩着晓敬,颠覆了她的生活。她辞职离开工作,也无法去教会;最严重的是,她认为上帝也会弃绝「被玷污而肮脏」的自己。遭性侵之前,晓敬持有基督徒神儿女的自我认识,对自己有信心,肯定自己;遭性侵后,她过去的自我认识因「被玷污而肮脏」,以致失效无力、不见踪影。
D 基督徒真正自我的认识
1、引言:基督徒真正自我的追寻
人被三一神创造,因此,从神创造人的层面来理解人的自我,最具本源性意义。从上帝创造人来说,人是尊贵、独特而有尊严的自我,也是领受责任与规范的自我(创1:27-30,2:15-17)。(注11)但对基督徒来说,除了这本源性自我认知之外,更有来自上帝在基督里赋予的新的生命、身分与称呼之自我。(注12)这种自我理解,是基督徒最真实与真正的自我理解。在众多上帝所赐的新的生命、身分与称呼中,笔者认为基督徒最真实与真正的自我(以下简称真正自我)有三:神的儿女、神所爱喜悦的人、神所拣选的人。
「神的儿女」是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之后,立即从上帝获得的名分与身分(约1:12;弗1:5),是基督徒的第一身分与自我。「神所爱且喜悦的人」,是上帝对耶稣的称呼与肯定(太3:16-17,17:1-5)。基督徒是上帝的爱临到的人,拥有上帝的爱,上帝也要求基督徒成为神所喜悦的人(罗12:1-2;弗5:1)。这是基督徒的第二身分与自我。「神所拣选的人」意味着蒙神拯救而被拣选的人(弗1:4-10;彼前2:9-10)。每一个被神拣选的基督徒是上帝的作品(弗2:10),都是特别而不同的存在。因此,每个基督徒的身分与自我,都有特别而不同的意义、价值、计划与目的,并非统一或一致的。这是基督徒的第三身分与自我。
笔者认为人自我认识的最大问题,是拥有与活在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而无法拥有与活出真正自我。若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不能调整,便无法恢复到真正自我,人只能在错位异化与否定性自我中持续地困惑、挣扎与痛苦。当基督徒拥有、确定、恢复神的儿女,是神所爱而喜悦的、神所拣选的真正自我时,不仅可以活在真正的自我里,更能摆脱错位异化与否定性的自我困境。
2、基督徒真正自我的身分、生命与生活
a 神儿女的自我:身分、生命与生活
一个人成为基督徒,首先意味着此人从此是「神的儿女」(约1:12;罗8:14-25;加4:6-7;腓2:15;约壹3:1-2,3:1、10)。神的儿女是上帝对基督徒的称呼(约壹3:1),更是一个人成为基督徒后立即从神获得的名分与身分(约1:12;加4:6-7;弗1:5)。因此,神的儿女是基督徒的第一身分,更是第一自我。
神儿女的身分表示基督徒在身分所属上有了转移,即从「黑暗的权势」迁移至「(神)爱子的国」(西1:13);身分所属是属上帝、属乎天上(腓3:20;提前6:11;彼前2:9-10)。世上基督徒,各有不同的国籍、省籍、家庭、社会、工作单位等身分所属,这是需要也不能否定的。但更重要而首要的身分就是神儿女的身分,是属乎神、天上、基督国的身分。
神儿女的身分确保基督徒拥有神儿女的生命,即永生的生命(约3:15-16、36,10:28;罗5:21,6:22;加6:8;约壹2:25,5:11)。神儿女的生命更是在基督里的新生命,是新造的生命(罗6:4;林后5:17;弗2:15;西3:10)。从此,基督徒在地上持定永生,过新造生命的生活。
拥有神儿女的身分与生命的基督徒,在世的第一生活就是神儿女的生活。首先,神儿女必须「像天父完全一样」,过着爱仇敌,为逼迫自己的人祷告的生活(太5:44-48)。神的儿女也是上帝光明的儿女,在生命品格与行为上,结出上帝光明儿女的一切良善、公义、诚实的果子(弗5:8-10)。神儿女更是顺命的儿女,当活出顺服神的生活(彼前1:14)。
另外,作为属天的神的儿女,在人生追求上,尤其在价值观与物质观上,「当求上面的事」,「思念上面的事」(西3:1-2)。上面的事是指存到永远的属乎神的事,即遵行神话语的事与合乎神旨意的事(赛40:8;彼前1:23-24;约壹2:17)。因此,神儿女的生活是在日常里实践神的话,照着神的旨意、心愿与计划生活。
神儿女的身分所属,让基督徒从撒但的黑暗权势转移到基督的国度。这表明基督徒可以不再被撒但掌控与管辖,乃被基督主宰。神的儿女能拒绝随从、顺服撒但,积极地跟随基督(弗2:1-3;西1:13-14)。因此,合乎神儿女的生活是「基督是主」的生活,是为主而活的生活(罗14:7-8)。
b 神所爱而喜悦的自我:身分、生命与生活
「神所爱与神所喜悦的人」,是圣父赐予圣子耶稣的称呼与对祂的称许(太3:16-17,17:1-5;可1:9-11,9:2-8;路3:21-22,9:28-36)。圣子是父神爱的对象,更是神喜悦的对象。耶稣的自我,是神所爱而喜悦的自我。基督徒与耶稣同样是父神的儿女。基督徒的自我也承续神所爱而喜悦的自我。因此,基督徒的第二自我,是神所爱而喜悦的自我。
毋庸置疑,基督徒已经是蒙神所爱与接受神爱的人(弗5:1;帖前1:4;约壹3:1),而上帝爱人是无条件的恩典之爱(罗5:6-8;弗2:8)。基督徒所拥有的神所爱的生命,是已经、正在、持续拥有的生命。神所爱的生命是无人能夺去、否定、隔绝(罗8:31-39),也是不改变的。上帝不会因基督徒犯罪,就不爱基督徒。
至于神所喜悦的身分,是有待获取与拥有的。这表示此身分的拥有是有条件的。基督徒为了获取与拥有神所喜悦的身分,必须像耶稣一样行神所喜悦的事。耶稣在约旦河里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并与门徒们一起上山、变像时,得到「神所爱与神所喜悦的」之称许。耶稣的洗礼意味着耶稣顺服父神救赎人的心意与计划。上山变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表示耶稣的圣洁生命与生活。当基督徒像耶稣一样顺服神、圣洁自己时,就能成为上帝喜悦的对象,可拥有蒙神喜悦的身分。
另外,希伯来书的作者提出神所喜悦的人,必须「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来13:16)。「行善」是合乎上帝美善与好(good)的标准的事,是上帝为基督徒所预备的(弗2:10)。捐输的事被评定为「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腓4:18),而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林后9:7)。因此,行出合乎上帝的美善与好,并乐意捐输,是成为上帝喜悦的对象,与获取蒙神喜悦之身分的条件。
神所爱而喜悦的生活,是按照神所爱而喜悦的身分与生命来生活。基督徒无论在怎样的生活景况里,应当提醒自己是已经、正在、持续被神所爱的人,让自己继续迎接、肯定、享受上帝的爱,在上帝的爱里生活。神所爱的生活是不畏惧的生活(约壹4:18),一方面,上帝不会因基督徒的过失、犯罪,就停止或撤回祂的爱;另一方面,世人或许不爱基督徒,但神对基督徒的爱是无人可夺去与否定的。再者,神所爱的人的生活要凭爱心行事(弗5:1-2),要禁止淫乱、污秽、贪婪的行为。任何与神儿女不相宜的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能说,总要说感谢的话(弗5:3-4)。
蒙神喜悦的生活,是在生活中行出蒙神喜悦的事,即过着顺服神、圣洁、行善和捐输的生活。只要顺服神、圣洁、行善和捐输不停顿,基督徒就能持续地活在神喜悦的生活里。
c 神所拣选的自我:身分、生命与生活
基督徒的第三身分与自我,是神所拣选的人。首先,神所拣选的人,是蒙神恩典而得救的人,有得救被神拣选者的身分(弗1:4-10,2:4-9;西3:12;多1:1;帖前1:4;彼前2:9-10)。每个得救被神拣选的基督徒,在上帝的旨意与作为中,都有特别而不同的意义、价值、计划与目的,并不是统一或一致的,都是上帝独特而不同的作品、杰作、工作(赛64:8;罗9:19-24;弗2:10)。因此,被神拣选的人是得救而成为上帝独特作品的人,这是基督徒的第三身分与自我。
被神拣选的基督徒所持有的生命,是得救的生命、上帝作品的生命。得救的生命,是在基督里新造的生命(林后5:17)、永生的生命(约3:16)、「脱离黑暗的权势」而「迁到神爱子的国里」的生命(西1:13)。这生命与得救前的生命,是截然不同的。上帝作品的生命,是被上帝塑造的生命、有神的旨意与作为的生命、有特别而不同意义、价值、计划与目的生命。作为上帝作品生命的基督徒,不需要与他人一样,更不能用他人或世界的标准来衡量与评估自己。
被神拣选的基督徒的生活,是得救者的生活与上帝作品的生活。得救者的生活是在基督里新人的生活,要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弗4:20-24;西3:9-10)。旧人是私欲的,属肉体或肢体的我(淫乱、污秽、邪情、恶欲、贪婪、恼恨、忿怒、恶毒、毁谤、污秽的言语等)。新人具基督的形像与生命,即「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而且「在知识上渐渐更新」(弗4:20-24;西3:5-10)。
得救者的生活是在世界「脱离黑暗的权势」,活在基督统治世界的生活。「脱离黑暗的权势」,是不被撒但、世界、罪恶捆绑与管辖,生活上摆脱肉体的私欲,不按肉体和心中喜悦去行,更是离开「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不被罪辖制的生活(罗6:12-23;弗2:1-3;约壹2:15-17)。活在基督统治世界的生活,就是活在基督是主的生活。生活的中心与目标是基督,让基督主宰生活的一切。
作为上帝作品的基督徒生活,是日日被上帝塑造的生活。因此,基督徒在日常中,秉持信心的目光,积极地接受上帝藉各种人、环境、景况、苦难等的陶造机会,让自己成为上帝的杰作。事实上,在生活里有上帝的塑造,意味着基督徒的每日生活充满着上帝塑造的旨意与作为。另外,作为上帝作品的基督徒生活,不可能与他人一样。基督徒当认定上帝对自己有独特的旨意与作为,在生活里发现自己独特与不同的生活与生活追求。基督徒的生活不能用他人的生活标准来评估,也不能按自己的独特与不同的生活,来衡量他人的生活。
总的来说,神儿女、神所爱而神所喜悦、神所拣选的自我,是基督徒的真正自我。基督徒必须要认知、接受、确定、活出真正自我认识的身分、生命与生活,并在这种真正自我认识里,确定自我观、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违反基督徒真正自我的任何身分、生命与生活,都当作「有损的」(腓3:7-9)。面对任何错位异化和否定性自我时,基督徒当采取不接受、拒绝的态度。若世界与世人的称呼、标签、身分凌驾于基督徒真正的自我时,必须要坚决抵御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