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圣经神学与解经讲道

7福音在圣经中如何发挥作用?

HowDoestheGospelFunctionintheBible?

福音是什么

几乎每个人都以宗教与世俗的方式使用「福音」这个词。它在宗教世界中经常使用,但对于它的意义却往往没有真正的共识。即使是在提及「福音」时把它当作一个基于圣经的词汇,在使用上仍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别,比如,一个基督兄弟会员(Christadelphian)、一个福音派人士、与一个对福音具自由派观点的人之间就存在不同的观点。在福音派人士中,这个字的用法也有不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切,就是:一些谈论福音的书与学习课程,似乎都假设每个基督徒都绝对清楚福音是什么,因此最需要的是向非信徒解释福音的技巧。但经验告诉我们,这个假设欠妥,信徒中对于福音是什么存在许多困惑。1众传道人或许有一个理论的福音与一个实践性的福音。理论上,我们会进入一个神学的模式和步骤,尽可能基于圣经的观点,将福音聚焦于基督的位格与工作。但在牧养的实践中,却很容易务实。我们实践性的福音是那些占据我们、成为我们讲道与教导的焦点之事。它可以是一个特别的老话题、或一个宗派的特点。受洗、对主再来的特殊观点、社会行动、创造论、属灵的恩赐等等,都很容易成为我们讲道的焦点,因而被抬高到福音的地位。当这些伪福音被当作我们承认其他基督徒的基础时,就特别令人可叹了。

迟早会有人向我们保证:整个圣经是福音。这在强调圣经的合一性上是可称赞的,但在应用时却是不切实际的看法。如果整本圣经都是福音,在传福音时,我们应该以哪部份为优先呢?圣经本身已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数据:福音是一个信息,具有可以界定的内容,是我们要得救所必须相信的内容。圣经中有足够的证据来认可我们将福音理解为一个事件、或这个事件所宣告的信息,是神所提出作为我们赖以得救的信仰的对象。当然,对这事件的宣告不只停留在对事件简单的叙述上。它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说「一个名叫耶稣的人被罗马人处死在十字架上」,与宣告「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是有分别的。即使我们想要少受约束地使用这个字,我们迟早会面临在我们思想与讲道中加以区别的需要。我们必须提出「福音是什么?」这个问题。

根据马可福音一章14〜15节,耶稣以传讲神的福音开始祂的事工,其信息总结为「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这福音要求的响应是「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几乎不用说,这话显示在福音与对它适当的响应之间是有差别的。如果我们认为要人悔改相信的命令是福音一部份的话,我们最终就是相信我们的信心。信息与要人相信这信息的命令之间的差别是极其重要的。它意味着:传讲福音不只是单单呼召人决志而已。耶稣所传这福音信息的内容由两个主要因素组成:某些如今已经应验的期待2与神国的降临。这两个因素都充满在旧约圣经救恩历史的信息中。这信息讲到神的作为、先知对这些作为所指方向的宣告、以及耶稣是这些期望的实现者。

马可福音中的这个观点与保罗在罗马书一章1〜4节中为福音勾勒的介绍相似。在罗马书中,保罗定义福音为关乎神、并出于神的信息:是神的福音。它是先前众先知在旧约圣经中所提及的福音。它是关乎圣子的福音,而圣子的身份在历史上是可以证明的,按肉身说,祂是从大卫后裔生的。这个血统关系具有深远的神学意义,因为它把圣子与祂在神子民中作王的历史模式联系在一起,也把祂与先知期待神将要借着一位像大卫一样的君王荣耀地掌权联系在一起。最后,保罗确认复活为整个福音事件的高潮。复活显明祂是神的儿子,罗马书四章25节称之为我们得称为义的方法。从保罗在罗马书其余部份对这概述详细的讨论来看,耶稣的复活很显然是以祂在十字架上的赎罪之死为前提,而耶稣之死又被认为预设了祂的生。复活显明祂是神的儿子,这个称呼几乎可以肯定是指出耶稣真实的人性。祂的身体从死里复活见证了:祂为我们活出了完全顺服的人生。这就是罗马书五章19节中亚当与基督对比的基础:

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肉身的复活使耶稣这位成为人的神子得称为义,也同是所有信祂之人称义的基础。

这样区分,当然不是否认三位一体的三个位格都参与福音这一点,而是指出:每一个位格参与的方式是不同的。父差遣子,不是子差遣父。圣灵使马里亚怀孕。只有圣子是马利亚所生的,祂生活、死亡、复活。大多数人都了解这个真理,但当圣父或圣灵的不同事工被看为福音或被用来取代福音时,往往就引起混淆。传讲预定、或创造、或重生、或圣灵的洗,都不是传讲福音。这一切事都与福音有关,而且对福音工作是必要的,但它们不是信而得救必不可少的信息。而且不像福音信息,它们并不直接针对我们称义与得救的确据。只有一个信息是与之直接相关的:另一个真正的、顺服的人为我们到来,祂为我们活出了我们应该活出、却未能活出的生命,祂承担了我们过着不应该过之生活所应受的全部惩罚——只有这个信息能使我们确信,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

福音是释经的关键

我称福音为释经的关键,意思是:我们要对圣经任何部份做出适当的解释,就必须把它与耶稣的位格和工作联系在一起。这是《芝加哥释经学宣言》(theChicagoStatementonBiblicalHermeneutics)的第三条所承认的:「我们确认耶稣基督的位格与工作是整本圣经的中心焦点。」3耶稣在复活后宣称所有圣经都是关乎祂的,我们已经思考过这个断言所产生的一些影响。这是耶稣是神真理唯一中保的另一个说法。这中保的角色对我们如何认识圣经具有重大意义。

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祂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二5〜6)

将神的话传给我们的这位耶稣,就是那以祂在历史上的拯救作为来界定的耶稣。就此意义而言,圣经的意义是与耶稣的拯救工作紧密结合的。保罗在罗马书一章16节概述的信仰告白,从另一个角度陈述此一真理: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一旦我们认识到,得救,一部份是涉及正确认识神在祂的话里面对我们所说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断定: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拯救释经学。救恩必须包括将人从错误的解经中拯救出来。但是像我们成圣的其他方面一样,我们需要致力于此。而且,在主再来之前,我们对圣经的解释都不会完全。在此,我们可以使用另一段话,就是保罗对提摩太说的话:

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5〜17)。

保罗在这里讲出了重要的解经原则:旧约圣经教导我们,是为了使我们得救,而救恩只与耶稣基督相关。除非我们相信神向我们说话的主要主旨不只是救恩,否则,福音的功用就必然是作为正确解释旧约圣经的方法。

以基督为中心的解经是宗教改革的一个特点,它标示着改教者从根本上脱离中世纪的天主教。到宗教改革时,大多数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家都采纳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6-74)的想法,他忽视了罪对人的思想与认知的影响。他提出了一个体系,认为可以靠人的感受和理性来认识神,而无需圣经特别的启示,也不需要圣灵的事工;这是真实的、但无法使人得救的知识。5亚里士多德的经验哲学对此的应用,表明它与自由派基督教具有极其类似的起点。(London:SCM,1963)对天主教与新更正教之间的相似性做了详尽的分析。

神在自然中的启示因着特殊的救恩启示——也就是恩典——而完全。应该留意:阿奎那对恩典的看法与宗教改革者的很不相同。天主教已把恩典依附于教会圣礼仪式的举行,倾向于把福音从基督在历史上的作为除去,使它主要作为一个此时发生在信徒心中的事件。因此,出于恩典的救恩启示与教会做出的解释,比它与圣经中自我解释的经文关系更加紧密。

宗教改革者拒绝了「自然」加上「恩典」的观念,而是支持「惟独恩典」。宗教改革者根据圣经来重新定义恩典,而不是照着阿奎那的教会与圣礼的观念。「惟独恩典」不仅意味着我们唯靠神在基督里所赐的恩典得救,而且,藉神的话语对神有正确的认识,是这救恩的一部份。我们要正确认识圣经,需要相信基督、并有圣灵的光照。基督被启示为圣经的意义,因此没有任何部份可以不参考祂而被正确了解。

福音是圣经神学的中心

福音是释经的关键,与之密切相关的是:认识福音是整本圣经的神学中心。圣经神学毫不含糊地揭示了这一点。它的作法是:带领我们透过整个渐进的启示而聚焦于应验者基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便看到了福音的具体细节。7圣经神学谈论的是,神是世界的创造主与救赎主。圣经神学将这件事看做是在整个救恩历史过程中展开的。对传道人而言,也许这过程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它表明圣经合一性的方式,以致每一部份都以某种方式连于基督的位格与工作。

我提出神的国在圣经信息中具有使一切合一的特点,藉此强调启示的合一性。根据圣经,真实乃由两个主要因素组成:神与受造的秩序。我们能这样说,是因为圣经没有给人余地来提出在这两者之外有其他事物存在。8受造之物在圣经中又被区分,人类是唯一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被赋予一个高过其他受造之物的特殊地位。出现在圣经所有部份的模式,便是神计划的启示包括三个焦点:

1. 神是上主;

2. 祂乐意祂的百姓作祂所爱的臣民活在祂面前;

3. 在受造的环境内,神与祂百姓交往。

看待现实的这种简化主义者的看法,是与圣经的所有部份一致的。总在某个特定的地方出现关于祂和百姓交往的表述。这「神一百姓一地方」的模式默认了某种清楚界定的关系,这些关系最初是在创造叙述中识别到的。这些关系因人的悖逆而被破坏,借着救赎使人得以完全地归回这样一个过程,修复破坏的关系。

实现这恢复的过程,也就是救恩的「方法」,是圣经神学想要了解的,因为这是我们学习把古老的经文与当代基督徒的存在联系在一起的途径。因着采取这一分析的进路,我充份地意识到,我们需要经常将圣经的细节与它宏大的计划核对。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记得:用细节检视整体,必须与用整体检视细节同时进行。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了解:我们基本的出发点是福音。那么,让我们用神一人一地方的模式,来看它如何被用来展现圣经的启示。在此,我们必须包括关系的要素,它是神国观念的基础,即:国度的本质,是神的百姓在神的地方受神的治理。⑴罪意味着:神的治理遭到拒绝,从而引发的审判威胁到整个建构的解体。神仍然是至高无上的,但人所享受与神相交的生命却丧失了。唯有救赎之爱的计划才能处理这个问题。

在展开国度启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次看到国度观念的一些基本表现形式:

在伊甸园中

神、祂的百姓、与地方都存在于神所计划的完美关系中。

在伊甸园外

神在创造中所设立的关系因罪而被打乱、混淆。它们并未被完全瓦解,尽管世界在死的判决下,它仍然继续前行。

在救赎历史中

神呼召一家人及其后人,祂在他们当中启示祂从各国救赎人出来的旨意与计划。神国的这些关系已落实到位,但因为有罪的人而从来没有完全实现。

在预言的末世论中

救赎的模式与在以色列历史中最终未能发生的神所应许的国,成为先知所应许的未来荣耀拯救与国度的模式。

在耶稣基督里

在亚当失败之处,在以色列失败之处,耶稣作为末后的亚当与真以色列来到,为要完全履行神的旨意。历史各时期的信徒都以祂的完全与公义为应许的恩赐。

在完满实现时

当基督在荣耀中再来时,祂的完全,也是信徒因信而得的完全,才完全充满在信徒与世界中。

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谈论这件事:

1. 国度的模式是在伊甸园中确立的。

2. 当罪进入时,这模式遭到破坏。

3. 这模式在以色列的救恩历史中重新被建立,但它从未完全实现。

4. 同一模式塑造先知对未来国度的看法。

5. 典型的国度模式在耶稣里被完全设立。

6. 国度的模式借着福音开始在神的百姓中成形。

7. 国度的模式在基督再来时完满实现。

这样,救恩的「方法」是由此构成的:在人的堕落中所失去的,神在以色列的救赎历史中预示了。然后,这个坚实可靠的实际来临了,那就是耶稣,祂自己就是国度的丰满,因为在祂里面,神、人、受造秩序存在着完美的关系。

福音建构历史与末世论

福音建构历史的方式是借着建构救恩历史。我也许应该澄清一下救恩历史与普通的世界历史之间的关系。第一,我们注意到:我们用「历史」一词来表示在人类事务中实际发生过的事。这个意义可以延伸至包括「自然历史」或在宇宙中发生的事,不论它是否涉及人类。从圣经的观点来看,历史是因为神与祂的旨意而发生。因此,历史可以被看做不仅是已经发生的事,也是将要发生的事。救恩历史所指的是世界史的一个方面,神在其中明确而主动地向祂的百姓启示救恩,并且施行拯救。救恩历史与一般历史的关系,在于神已经启示救恩历史具有普世的影响:神正在作工,要从各国、各族与各方救赎许许多多的人(启七9)。从圣经的观念来看,所有的世界历史都是与救恩历史息息相关的。只有一个历史,但是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合理地把救恩历史分别出来。

那么,福音如何建构救恩历史呢?有人也许会提议:它是反过来的,是救恩历史建构福音。同样地,旧约圣经也建构福音。事实上,它们是互相依赖的,但是福音是神最终的计划,历史所有其他方面都必须为之效劳。对于传道人而言,当务之急是了解福音如何与历史结构相关。历史服务福音。世界历史是从神的角度所写,若没有因人类罪恶与人类无知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世界历史至终是福音的历史。研究末后之事的末世论聚焦于一个事实:所有的事件都为神所命定的终点或目标效力。末世论起始于神永远的旨意,依照这旨意,「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弗一4)。因为历史乃是神所掌管的故事,它必然到达神已定规的结局,所以它是被救恩历史与末世论所建构的。

新约圣经处理福音的显著特色之一,是它对旧约圣经中救恩历史的某些关键领域的强调。例如,一段常常被忽略的经文是马太在他的福音书开头记录的耶稣的家谱。他总结的在这里,我使用「历史」一词表示历史的记录,它应该有别于表示实际发生之事的历史。

结构就是把我们从亚伯拉罕带到大卫,从大卫到被掳,及从被掳到基督(太一17)。在本书第六章中,我已经提及圣经神学家们理解救恩历史结构的一些不同方式。我们需要问说,福音所呈现的是什么结构?有的进路似乎是从研究旧约圣经开始,目的是要了解哪些事件最为重要,为何重要?但是为什么马太在组织事件时,强调亚伯拉罕、大卫、被掳至巴比伦以及基督呢?当我们看彼得的第一篇福音讲道时,会发现他主要是聚焦于从大卫到基督。保罗在安提阿的讲道,先间接提及亚伯拉罕,然后经过救恩历史移至大卫,再从大卫跳到基督(徒十三17〜23)。而且,彼得与保罗都特别提及了复活。保罗在罗马书一章1〜4节中的福音概要,突出了他的这一认识。从这段话中,我们得到宣讲福音的一个基本结构。从亚伯拉罕开始,包括他后裔的历史,在大卫这里达到高潮。然后来到大卫的后裔,即拿撒勒人耶稣,一切都在耶稣这里成为实际。要记得:耶稣基督的降临并非偶然;救恩历史乃是为福音效劳。记住这些,我们就能提出:福音乃是那构成救恩历史的旧约圣经事件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的新约圣经经文表明可以辨识的特点。换言之,启示乃是针对一个受到从亚伯拉罕到大卫(与所罗门)历史特点所束缚的实体。而这实体使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基督。但为要如此行,它把一千年的历史呈现于我们眼前。新约圣经告诉我们如何能够这样——乃是借着预言。因此保罗的福音是从前藉众先知所应许的福音(罗一2)。我们再一次得以了解,福音是一个应验了旧约圣经期望的事件。福音事件的本质、耶稣的位格与工作的实际细节,全都包含于这一切期望之中。

虽然福音事件可以用拿撒勒人耶稣的历史来总结,但新约圣经对福音事件意义的讲解,使我们能辨识神作为的特别方面。正如我们在第六章中所见的,耶稣是被称为成就神要以色列作祂百姓这一旨意的那一位。耶稣是神所拣选的;神与人立约的伙伴。旧约圣经有许多意象适用于祂,这显示祂担任应验者的角色甚为明确。旧约圣经中所有拯救的角色都集中在祂身上。基督论是对耶稣成为基督之含意的认识。在传统的宗教改革思想中,基督论称基督的职责是使耶稣作世人的救主。这明确包含了一种理解:耶稣不仅履行了旧约圣经中的职责,而且赋予这些职责真正的意义。首先,耶稣是那位超凡的先知。借着旧约圣经的先知所启示的话不仅指向祂,而且实际上是依赖祂才有终极的意义与有效性。因此,虽然先知的话在以色列历史中常有即刻的应验,但先知发言的全部理由乃是预示着预言将在基督里应验。这对我们根据先知书来讲道的方式会有极大的影响。而且,耶稣自己乃是最全备的先知性的话语。虽然神曾藉众先知说话,却在这末世藉祂儿子晓谕我们(来一1〜2)。耶稣是使所有其他先知有意义的那一位先知。祂也是神说出来的话;作为真以色列,祂是聆听神话语的孩子。

同样地,耶稣履行了祭司的职责,因为只有祂是为我们进到神面前真正的大祭司(来九24〜28)。然而祂也实现了献祭供物以及圣殿的角色,圣殿是神人和好的地方。祂实现了君王的角色,是大卫王真正的继承者,比所请的神的儿子所罗门更大。12作为真以色列人,祂也是那完全的顺从者。传统认为祂是先知、祭司、与君王,此外,我们也有理由加上智者的头衔。耶稣不仅是神智慧的启示者,祂也是真的智者。作为智者,祂给人智慧,教导我们获得智慧与学习处理今世生活的途径。

福音与世界的末了

救恩历史的目标在于救赎的至终完成及神国完满地来临。所以福音是以终点为导向的。世界末日的概念使我们想到世界上各种灾难、启示录所描述的毁灭、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在这地上生命结束的方式\。这是有很好的圣经根据,但圣经也提出一个世界末了的景象,比普遍的观念更为细致。基督升天后,基督徒的第一次讲道,开头就提到约珥书中的天启预言在那时得到了应验。五旬节说方言的现象应验了约珥书关于末后的话,那时神要将祂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徒二17)。彼得继续引用这一神谕的其余部份,彷佛它们也在五旬节时得到应验:

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有血、有火、有烟雾。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徒二19〜20)

因此,我们虽然清楚地认识到:耶稣复活与升天意味着国度现在借着福音传扬于世而来临。虽然基督如何升天,也会照样回来,使徒们似乎仍然毫无困难地宣称末时已经来到。约翰宣告说:如今是末时了,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约壹二18)。犹大认为末时的预言已经得到应验(犹18节)。保罗描写他同时代的人为末世的人(林前十11)。希伯来书告诉我们「〔神〕在这末世,借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一2)。它也描写耶稣为已经「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来九26)。

此外,新约圣经的作者们也把未来看作末日。当时的情况并不完全体现出末时的实情,基督徒必须了解还有一个未来的末时。这乃是被描写为号筒将末次吹响与死人将复活的时刻(林前十五52)。先知们提及末世好讥诮的人,而彼得说他们现在已经来到。然而,他们所讥诮的,基督再来,仍在将来(彼后三2〜7)。在那审判之日,现在的天地都将被烧尽。

这些考虑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末世论是现在已经实现了、还是留待将来,这一个老话题已经按照福音得到了解决,就是兼顾现在和将来两方面。事实上,我们刚才所引用的证据指出:末日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意思是指历史上的福音事件是末日的来临。而且,新约圣经把基督徒的存在描述为活在世界末了的一生。因此,福音事件是末了,基督徒存活于末日,而末日将于基督回来时来到。这怎么可能?为大多数基督徒所熟悉的一个问题是:「你得救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肯定地回答说,「我已经得救;我正被拯救;及我将被拯救。」这只是「我已经到达终点;我正在到达终点;及我将到达终点」的另1种说法。这个简单的回答包含新约圣经对福音与末世论观点的中心。这一个「现在与尚未」的观点认识到基督第一次与第二次来临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连接。但区别的是什么,合一的又是什么呢?

1.福音是基督为我们成就的工作

福音是一个已往的历史事件,在这事件中,耶稣为我们成就了我们不能为自己做成的工。为了完成这救赎之工,驰这位成为肉身的神事实上达成了祂自身的目标——终局(telos)、末世Qeschaton)。祂就是那个终点,因为在祂里面,神、人类以及一切受造之物都完全地相互关联。耶稣是神的国度,神的国度侵入这一个背叛它而疏离的世界。在耶稣里,末世已经为我们来到了。我们之所以能到达终点,唯独因为在神的国度与悖逆的罪人之间有一座桥梁,它以某种方式平息了神的义怒。可,以想象地,耶稣本来可以降世,作为一个真正与神立约的人类合伙人生活,而与罪人无关。其结果则是只有一个人——即耶稣——^«天上存到永远。这样的「福音」不是为了我们,而是只为了耶稣。然而,福音乃是为着我们而发生的事件。只有为了耶稣来所要服事之人的缘故,耶稣才有必要成为肉身。

在此我们要记得重要的一点:耶稣见证预言的应验。我要直截了当地宣告:所有的预言都在耶稣第一次降临时的福音事件中应验了。预言只提出了一次的降临,但是我们应当以某种方式明白,新约圣经关于耶稣两次降临的观点是与预言相符的。有人倾向于把旧约圣经的末日预言区分为两组,一组用于表示第一次降临,另一组用于表示第二次降临。可十4;腓二6〜8。

从终极的角度表达的预言——如以赛亚书六十五章17节的新天新地——用于只表示第二次降临,这样做很诱人,却是错误的。一个更合乎圣经的观点是认识到:第一次与第二次降临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发生了何事,而在于如何发生。在基督再来时将发生的事,没有一件是在祂第一次来临时未曾发生过的。旧约圣经所有的期待都已经在祂里面得到应验。而这是为我们发生的。

2.福音的果子是基督在我们里面的工作

如果有什么事是为我们而做的,就必须有某个接触点,使我们实际地从它受益。传讲福音乃是传讲国度已在基督里来到的信息。圣灵把这信息应用于蒙拣选的人,以致他们用信心接受福音并受洗归于基督。换言之,信心使我们与基督联合,以致凡属于祂这位唯一信实、蒙悦纳之人的,也归于相信的人。我们所领受的与基督的联合或合一,在圣经里被称为:我们是在基督里并与基督一同在这些拯救事件中。我们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加二19〜20)。我们已经与祂同死(西三3)。我们已经归入祂的死、与祂一同埋葬(罗六4〜5)。我们已经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弗二5〜6)。

认识我们凭信心参与我们在基督里蒙救赎的历史事件中的原因,是为了叫我们得以渐渐地更加符合祂的形象。换言之,已在基督里临到的末了,现在正来到神的百姓中。福音使我们效法基督的模样。当它现今在我们里面成长时,结果是成圣,这并不是律法主义者遵行律法的结果,乃是相信那位成全律法的基督所结的果子。神在旧约圣经中的预言与应许此刻正在我们里面得着应验;末世乃是在神的百姓中不断长大的实际。因为我们已经死了,所以我们被要求治死我们在地上的肢体(西三5)。我们向罪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六11〜13)。

3.福音的完满实现是基督与我们一同的工作

当基督再来时,一切在基督里为我们成就的事,以及在这圣灵的时代在神百姓中不断长大的实际都必普遍地实现。再没有预言剩下来有待应验的。就如所有的预言都在基督里应验了,所有的预言也必照样在祂再来时得到完满的应验。在基督里,世界的、旧时代的末了已经来到。可是我们乃是生活在两个时代的重迭时期。在我们如今在基督里所有的与祂再来时我们自己要获得的实际之间有一股持续的张力。我们对自己将来的期待也成为一个动力,推动我们成为那个在基督里已造成的我们。15我们清楚了解新约圣经对末日到达的看法,对讲道是很重要的:

——为我们,末了已经来到;

——在我们里面,末了正在来临;

15可十4;腓二6〜8。

——与我们一同,末了必到来。

讲道中的福音

由于本书的目的是要了解福音在解经讲道中的地位,所以我在此只预告一下将在第二部份中讨论的某些方面。至此,我已经强调:虽然圣经许多内容严格说来不是福音,但圣经无一内容可以脱离福音而被真正地理解。既是如此,我们就需要说:在福音讲道与教导之间常作的区分需要被仔细地检视。为了忠于圣经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讲道都必须是福音讲道,但仍需要做出一些区分。

1.在传福音中的福音

我对传福音的关切是:有人会强调需要对福音做出某种响应,多过于强调要清楚地解释福音。告诉人说:他们需要来到耶稣跟前,他们必须被重生,他们应该委身于基督等。最好是在他们接受了福音的情况下,告诉他们所该作的,或以重生为例,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值得注意的是,在使徒行传二章中,彼得的讲道不包括呼吁,而呼吁却来自会众:「我们当怎样行?」这是因为福音信息的大能与清晰感动了他们,使他们知道需要对此采取行动。

正如我们在使徒行传中所见到的,福音性的讲道会包含福音之外的某些成份。告诉人对福音的需要,他们感觉到的需要与真实的需要固然都重要,但其本身并非福音。当我们解释了神已在基督里为我们做了什么——福音——之后,我们可以继续解释接受福音的好处与忽略它的危险。但是告诉人他们可以选择天堂或地狱,并非告诉他们福音。告诉他们,悔改相信是与圣灵的恩赐并行的,就像彼得所做的,这是重要的,但也不是福音。每当人用第一人称表达对得救确据的感觉时,总是缺少点什么。当人问起「你怎样知道神会接纳你?」而回答是「我有耶稣在我心中」,「我求耶稣进入我的生命中」,「圣灵在我里面」等等时,需要检视作为确据的真实的福音。当我们见到使用第三人称的回答:「神赐下祂的独生子,为我死在十字架上,」「耶稣为我死了、复活了,现在在天上,」我们便为这些回答感到欢喜。当我们聚焦于基督已完成的全备工作、而非圣灵在我里头尚未完成之工时,确据就适得其所了。

2.在门徒训练与属灵成长中的福音

若说我们既需要福音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开始,也需要它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继续,虽然这句话是绝对真实的,但它可能会误导人。问题是:一旦福音被视为如何开始基督徒的生活,这样一来唯一继续的途径就是律法了。但新约圣经一直给出的观点是:我们需要福音来成长。有句睿智的话说:成圣是称义彰显在行动中。对此,另一个看法是,我们所景仰的那些以信心著名的男女,通常是更深地感到自己是不配的,也更多感受到神浩大的恩典。我们越感受到自己是蒙神赦免、称义的罪人,别人就越可能在我们身上看见基督的品格。如果福音不是成长的方法,就很难了解为何基督徒几乎普遍地意识到经常领受圣餐的益处,圣餐是明显地宣告福音。

3.在道德议题中的福音

最后谈谈福音在道德议题中的地位。细节,我们会留待以后再讨论。虽然有简化之嫌,我仍要提出:在解释道德议题时,只应该问一个问题。我不是说回答这问题常是容易的,但是以一个对的问题作为起点是有帮助的。当新约圣经的作者们面临他们写信去的各教会的道德议题时,可以比较容易地诉诸于十诫,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让我们把这个事实表述为一个经验法则:新约圣经对道德决定的依据,不再是西奈山上的摩西,而是各各他山上的基督。但这并非要分裂这二者,因为两者是相关的。在各各他山上的基督采纳且成全了摩西律法背后的原则。在第十一章中,我们将再思考这一点。在此只需说,在处理道德议题以至所有的决定(无论是不是伦理性的)时,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是,「采取何种动作或行为才是与福音一致的?」

在结束本章时,我再一次表述这个原则:合乎圣经的解经讲道永远是解释福音及其意涵的。虽然我们不能总是聚焦于福音的中心,但每一段经文只有按照它与福音的活泼关系来理解,才能产生正确的意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