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基督教思想史

第十三章亚他那修的神学

当代最杰出的一位教父学者在讲到亚他那修(Athanasius)时说:“4世纪的信条史与亚他那修的生平经历完全同一。”事实上,亚他那修的生平与事工与4世纪神学讨论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以至于不讲到亚他那修,就无法论述这段时间中的神学发展。他已经成为尼西亚信仰的代表,他的多次放逐与返回成为指示各个时期中教义及政治风向的风向标。这就是前一章在论述尼西亚会议之后阿利乌争辩的同时,也概述了亚他那修生平传记的缘故。我们不必再赘述这段历史。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说明,亚他那修无疑为担任古代亚历山大教座的最杰出的主教,同样也是他那个时代中最伟大的神学家。本章的目的并非重复前面已经记叙了的关于这位著名教会人士的生平材料,而只想说明这位神学大师最关心的、并使他卷入与阿利乌派艰苦斗争的问题所在,且概述其神学思想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亚他那修是个牧师,而不是个系统的或思辨的思想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思想没有规则,或缺乏系统性,而是说明他的事工和神学是针对各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而不是以构造某种思想体系为基础。因此, 若想找出他的任何一部著作以展示其神学全貌,注定是徒劳的。他的著作涉及教会牧养、神学争论、经典诠释等问题,其中甚至还有一部自传性的著作;但他的任何著作都不是在追求精神享受或满足某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写成的。他最早的一部著作现常作为两篇论文发行:《反异教论》(A-gainst the Heathen)及《论道成肉身》(On the Incarnation)。这两篇文章可能写成于阿利乌争辩开始之前;其中(尤其在第二篇文章之中)已能见到后来成为他与阿利乌派争论之起点的几条神学原则。在他论述神学问题的其他一些著作中,还应当提及《反阿利乌派的言论》(Discourses a-gainst the Arians)、《驳阿利乌派的道成肉身观》(On the Incarnation against the Arians)、《驳阿利乌派的护教文》(Apology against the Arians)、《阿利乌派历史》(History of the  Arians),和《致撒拉庇翁的四封书信》(Four Epistles to Serapion)。另一方面,他撰写的《圣安东尼传》(Life of Saint Anthony)虽与教义问题基本无关,但对修道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为这部著作使得安东尼的苦修事迹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亚他那修神学对宗教问题的关注,甚于其对本质上纯属思辨问题的关注。很明显,这种旨趣上的差异使亚他那修离开了奥利金学派,而在他之前,担任亚历山大主教的人们多属这个学派。然而,亚他那修的三位一体教义,可能他自己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却受到当时在亚历山大教会团体中盛行的那种左翼奥利金主义的影响。

亚他那修神学的内容经常与奥利金的神学十分接近,但他所采用的方法则与那位古代亚历山大的神学家截然不同,因为他的旨趣主要表现在实践和宗教方面,而非思辨或学术方面。这并非说他只讨论实际问题,而将教义问题置之不理,而是说他总是力图从各个教义问题中寻求其宗教意义。

这种宗教意义只能从各个教义中所包含的那些构成基督教核心信仰的基本原则中去寻觅。一种教义之为真理或谬误,只能以其表现基督教宗教原则的程度及方式作为判断的依据。亚他那修认为,这种原则基本上有两条:一神论和基督教的救恩教义。

甚至早在阿利乌争辩兴起之前,亚他那修就考虑到了上帝的本性及人如何认识上帝的问题。这一点可见于他的早期论著:《反异教论》和《论道成肉身》。

在《反异教论》中,亚他那修以类似于古代护教者的方式驳斥了异教的多神论,随后就讨论了人认识上帝的方式。这种方式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心灵和自然。

人可以通过心灵认识上帝,因为“上帝虽在一切之上,但通向上帝的道路却并不遥远,甚至不在我们之外,而就在我们之中,我们自己就能找到这条道路”。每个人都站在这条心灵的道路上,但一些人却拒绝沿着它前进。我们可以从研究心灵中推论上帝本性的一些内容。心灵无形而不死,这一点使心灵高于一切有形会死的事物。因此,异教徒崇拜的偶像因是有形、会灭之物,而绝对非神,甚至比造成它们的人还要低级。真正的上帝像心灵一般,是无形、永恒的。心灵凭借其本质,可以得见上帝,但罪恶却使之失却了这种能力。心灵是根据神的形象造成, 它被设计成一面镜子,上帝之道所构成的形象可在它里面放射光芒。然而,罪恶却使这面镜子晦暗不清,因而不预先给它清洗一番就无法在它里面见到上帝之道。这种观点来自柏拉图主义,自奥利金起即成为亚历山大神学传统的部分内容。

另一方面,人还可以从上帝创世中认识上帝。创世“像是书写的文字,以其秩序与和谐,大声宣称其主和创造者”。上帝为了让人认识自己而创造了世界,由于上帝在本质上是无形的、不可理解的,因此,他在我们周围设立宇宙,让我们可通过其事工来认识上帝。人可以从对这个宇宙的观察之中,推论出上帝的存在。

宇宙的秩序井然不仅说明了上帝的存在,而且说明上帝只有一个。如果上帝不止一个,那么,宇宙中到处可见的统一的目的性便成为不可思议之物。“多个君王统治等于没有君王统治。”在宇宙的秩序之中,对立的事物处于平衡状态,且分布得如此美妙,说明它们必定来自唯一的渊源。这个渊源便是基督教的上帝。与此相反,异教的神祇表现出其软弱无能,因为他们要由几个神一道来创造和统治一个世界。

最后,自然中蕴藏的秩序和理性说明,上帝凭借其理性,智慧或道创造并统治了这个世界。不应将这个道理解成斯多葛派所谓的逻格斯,那是种非位格的原则,其本身不过是自然秩序而已。统治着这个世界的上帝之道,是充满生命力的上帝逻格斯。也就是说,道即上帝自身。这个逻格斯或道,不是种单纯的声音,就像人所说的话那样,而是父的永不更改的形象。他是独一和唯一受生的上帝。这个道参与了创造万物,因为万物皆从无中造成,如果不是道始终保持着它们的存在,它们就会复归于无。因此,道是宇宙秩序的最大支撑者和渊源。他管理并统治了构成世界的相互对立的原则:冷和热,空气和水,等等。因此,它们和谐共处,而不消灭对方。

但我所谓的道,不是指一切受造物中包含并固有的,通常为某些人称做孕育万物的原则。这种原则没有灵魂和理性,或思想的能力,而只能通过外在的技艺,根据施展这种技艺者的熟练程度进行工作;也不是指属于理性存在者,由音节构成并以空气为其表达的工具。我所谓的 道,是指至善的上帝,宇宙的上帝发出的活生生的、大能的道;自身即为上帝的道;这个与一切受造之物及一切创造皆不相同的道,是至善的父之唯一自有永有的道;他凭借自己的恩典治理并照亮了这个宇宙。因为他是至善之父的至善之道,所以,他造成了万物的秩序,使一切对立的事物结合成一个和谐的秩序。他是上帝的权能和上帝的智慧,他凭借着自己的意愿使天空旋转,让大地悬空并保持平衡。由于他的光亮,太阳才照耀着大地,月亮定期放光。由于他的理性,水被置于云中,雨露滋润大地,海水不乱泛滥,地上长出青草,并被各种植物所覆盖。

这段话表明,亚他那修可能早在卷入阿利乌争辩之前,就形成了一种不仅不同于阿利乌派,而且不同于许多前辈神学家所持的道的教义。在亚他那修之前,许多神学家倾向于以绝对的上帝与一次位神祇的对照为基础,在父和道之间划分界限,如克莱门特曾认为,父永远不变并不可认识,而人的肉眼却可从子所反射出来的光认识他。正如亚他那修在同阿利乌派争辩的过程中指出的那样,这种观点终将使道成为从属性的神,因而与基督教的一神论绝对不能相容。另一方面,我们将在后面讲到,亚他那修深信,救主必是上帝。因此,除去在最严格的意义上承认道即是上帝外,丝毫没有变通余地。这种观点将在阿利乌争辩过程中逐步明确,但在现存亚他那修最早写成的著作中已可见其端倪。

《反异教论》说明亚他那修如何以基督教一神论为主要柱梁之一, 构造出他的神学大厦,而那部著作的第二部分,通常称为《论道成肉 身》,却说明了亚他那修神学赖以确立的另一根柱梁:救恩教义。

亚他那修认为,人所需要的拯救是个伴随着创世活动的持续过程, 因为这实际上是对堕落的人进行的再创造过程。无比仁慈的上帝在造人之时,并不希望这种从无中造成的受造物复归于无。为了避免那种结 局,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亦即根据他的道,创造了人。因此,人通过与道的沟通,也能够分享存在与理性。故人在本性中虽然有死,但他在受造之时即已得到不死的恩赐,人只要充分地思考自己由之而来的上帝的形象,便可获得永生。

但人却犯了罪,并放弃了上帝的形象,此后便成为死亡魔爪下的囚犯。因此,罪不只是人过去犯错,而现在必须纠正的一种过失;也不是现在非还不可的债务;甚至不是说人忘了通向上帝的道路,现在必须回忆出这条路来。罪主要是在创造过程中加入了一种使人走向毁灭的分解因素,因而只能通过新的创造事工来驱除罪恶。

由这一点引出亚他那修救恩教义的核心内容:只有上帝能够救人。如果我们所需要的救恩实际上是个新的创世,那就只能由创世主为

我们造就这一切。此外,由于我们所失去的永生本来有赖于按照上帝的形象生存,即一种与上帝之存在类似的存在方式,因此,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救恩就是一种神化(θεοποιησιδ)。这同样要求救主即是上帝,因为只有他能将与他的存在类似的存在赐给我们。

以上观点系列引自可能写成于阿利乌争辩爆发之前的亚他那修的著作,而他后来的著作则表明,他如何在上述观点引领下形成自己反对阿利乌派的论点。

现在,让我们看看亚他那修所提出的一些论点讲了些什么。

阿利乌派认为道在本体上与父不同,主张从绝对意义上讲,道非上帝,因而摧毁了基督教一神论,把我们引向异教的多神论。如果子不以某种方式分享父的神性,以至于我们可以称父子为一个上帝,如果我们在同一时间中崇拜子,正如教会一贯所行那样,基督徒们就没有点滴理由去谴责多神论,因为他们事实上也在实践着多神论。

此外,将道视为世界与完全超在的上帝之间的中介者的教义也未解决这里所提出的问题,因为如此说法必然在上帝与道之间,以及道与创世之间再设立其他的中介者,这只能使所要解决的难题无限增加。那种以上帝的绝对超在为其出发点,而置上帝的内在不顾的教义,实际上是使上帝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成为不可解决的难题。把道引入这种模式的做法不能克服内中的困难,而只是拖延之计。

同样,如果子是变化的,是上帝旨意造成的一种行动之果,子本身不具有神性,我们就无法通过子去认识那不变的父。如果说,子将父的启示给了我们,那不是因为他低于父,而是由于他像父之故。

尤为甚者,阿利乌派关于道的教义摧毁了救恩的可能性,因为一个不是上帝的存在者根本不可能恢复创世。如果上帝是创世主,他就必定是救世主。

最后,由于神使人神化是救世主事工之一部分,而且只有上帝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救世主必然是上帝。

总之,亚他那修憎恶阿利乌派的原因有两点:首先,阿利乌派接近多神论,其次,该派认为救恩来自一个受造者。结果很明显,亚他那修之反对阿利乌派,并非由于该派攻击或否认他的神学中的某些观点,而是由于该派教义与他的信仰赖以建立的(甚至在争辩之前即已如此)两大支柱水火不相容。

现在,我们要撇开阿利乌争辩,去讨论亚他那修神学中另一个重要方向。

亚他那修的三一论教义再次给人以恰当与完美的感受,这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他承认上帝的超在,但这不能被解释成上帝不能与他的受造者发生直接联系。上帝虽远离世界并存在于世界之上,但他却在创世事工本身之中建立了保持世界的存在而与之不断地发生关系。这种上帝与世界联系的观念十分重要,因为这样就没有必要在上帝与世界之间设立一个中介性的道。那些肯定上帝绝对超在的人使道成为绝对的上帝与变化无常的世界之间的中介者,一个从属性的神。亚他那修则通过借以理解上帝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方式肯定,道或子是真正、永恒的上帝,并断言这不影响道与受造物的关系。

这个上帝是三重性的,他以父、子和圣灵的形式出现。亚他那修以积极的方式为三一论教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之坚持子的神性构成这条教义是在发展中最终战胜其大敌之一阿利乌主义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反对阿利乌主义的斗争本身却使亚他那修将注意力集中于父与子的关系问题之上,以至忽略了讨论圣灵的问题。后来,反圣灵派逐渐兴 起,该派承认子的神性,却否认圣灵为神。亚他那修就此进一步发展了他的三一论教义,肯定圣灵也具有同父一样的本质。

亚他那修三一论神学的主要弱点在于缺乏一套固定的术语,以表明三位一体之中的多个与一个的关系。亚他那修领会确定这种术语的紧迫感,这一点可见于362年的亚历山大会议。他本人从未提出这类术语, 而将这个任务留给迦帕多西亚三杰去完成。他在这个问题上,如同在他的其他神学著作中一样,表现出他是个具有敏锐的宗教感受,但对正规的思想系统化却没有兴趣或天赋的人。没有亚他那修,迦帕多西亚三杰的事工就不可能进行。而没有迦帕多西亚三杰,亚他那修的事工也不可能取得最终结果。

在论及道与耶稣的人性关系时,亚他那修的基督论与阿利乌之所见基本相似,实际上这两位神学家都可作为4世纪亚历山大神学家中流行的那种基督论的代表人物。亚他那修和阿利乌在道的神性问题上是对立的,但他们却以相似的方式解释道与人性的结合。亚他那修承认道与肉身结合,但他的著作在有关这部分内容的上下文中,却没有明确肯定“肉身”一词是指身体和魂。看来,亚他那修以耶稣里面没有人的魂, 而道取代了魂的位置作为一种定论。这种教义后来被称为“阿波利拿流主义”(Apollinarianism),我们将在另一章中讨论这种观点。381年的君士坦丁堡会议也谴责了这种教义,虽然亚他那修似乎对此尚未有所察觉,这样解释耶稣基督的位格与他自己的救赎论原则是互相矛盾的,因为(如同迦帕多西亚三杰后来指出的那样)道接受人性的目的是使人性脱离罪,而且由于魂魄也被卷入罪中,所以道必须也接受它,从而使之得到解救。

与此相同,亚他那修强调基督里面神人二性结合的方式,亦为亚历山大神学的典型观点。在这种结合之中,神性成为耶稣基督一切活动的主题。这种结合是明白无误的,它与《旧约》所谓上帝的话临到某个人的那种情况完全不同。在基督里面,肉身成为道的工具,肉身与道的结合就在于,凡用来说明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正确观点都可以用来说明其另一个方面。这是典型的亚历山大派教义,通常称为“属性交流”(communica-tio idiomatum)。例如,亚他那修断言,崇拜耶稣其人的做法是完全得当的,尽管崇拜的对象只能是上帝。

我们不崇拜受造者。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因为这种谬误系异教徒和阿利乌派的观点。但是我们崇拜创世的主,道成肉身者,上帝的道。因为这个肉身本身虽然仍是受造世界之一个部分,但它却已成为上帝的身体。我们不在这样的结合之中区分身体和道,而为身体的缘故崇拜身体。我们在崇拜道时,也不将道与肉身分开。我们知道,如前所述,“成为肉身的道”在进入肉身之后,我们还是承认他为上帝。

因此,亚他那修肯定马利亚为神的母θεοτοχοδ)。这也是种典型的亚历山大派教义,并在5世纪时成为激烈争辩的中心议题。亚他那修相信,作为耶稣基督里面神人两性不可分割的统一,以及由此造成的“属性交流”的明显后果就在于,马利亚必然得到如此称呼。否认马利亚为神的母亲,就等于否认神由马利亚所生,因而否认了道成肉身。

总之,亚他那修是个典型的亚历山大派神学家,尽管他摆脱了过度思辨的特点。而这一点恰好是亚历山大神学传统的最大弱点。亚他那修放弃了亚历山大派的思辨方法,代之以某些基督教的基本原则,以它们作为判断其他教义的标准。这些原则就是基督教一神论和救恩教义,它们构成亚他那修反对阿利乌主义的基础。

然而,亚他那修的旨趣及其理智天赋虽使他得以比别人更为明确地证明了阿利乌主义为何不能被教会所接受,但这也使他未能提出一个信条,用以联合一切厌恶阿利乌主义的人。这一点将是迦帕多西亚三杰所面临的任务,现在我们要论述他们的思想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