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今日基督教教义
10接下来我们探讨:努力处理教义:信经的发现
信经为大多数基督徒所熟知,且不少是透过结合各种形式的敬拜而被认识的。在二十世纪期间,信经获得了新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渐多被用作强调存在于基督徒之间的合一。在一九二O年,兰伯特会议认定《使徒信经》乃是基督教合一的四大支柱之一。在一九二七年,普世信仰与教制大会于洛桑举行时,宣告所有教派的基督徒可以全心全意地使用这信经。不论是什么把一组基督徒与另一组基督徒分开,信经都提供了用以联合他们的论点的撮要。
教会最古老而又最简洁的信经,就是通常为人所知的《使徒信经》了。所有基督教教会都承认它的权威,和它作为教义准则的重要性。研读《使徒信经》,就是去探究我们所共有的基督教传统的一个核心元素。它是联合全世界和各时代基督徒的基本信念的一个肯定。它的内容如下: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天地的创造者。我信耶稣,上帝的独生子,我们的主。祂藉圣灵的能力感孕,并生于童贞女马利亚。祂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苦、被钉十字架,死亡和被埋葬。祂下到死人之所。在第三天复活。祂升到高天,且坐在父的右边。祂将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圣而大公的教会,圣徒团契相通,罪得赦免,身体复活,和永恒生命。阿门。
然而,《使徒信经》并非初期教会惟一存在的信经。在初期教会中有两个主要的争论,使教会对某些教义的问题,必须作出更精确的陈述。第一个争论(第四世纪与亚流的争论)环绕在耶稣与神的关系上。为了避免对父与子的关系有任何不恰当的理解,主后451年的迦克墩会议,签订通过了一条信经,现在一般人称之为《尼西亚信经》。这信经大约较使徒信经长一倍,开始时是这样的:「我们信仰独一之上帝。」这信经努力地坚持耶稣基督之神性这事实,说出耶稣乃是「与父同质的存在」。它对基督的位格,和圣灵的位格与工作两个基督教教义,加以重要的扩充。
第二个紧接而来的主要争论,是环绕在三位一体的教义上。为了避免对父、子和圣灵这三者的关系有任何不恰当的理解,一份通常被称为《阿他那修信经》的方案便给拟订了出来。这信经在三者之中是最长的,今天任何形式的公众崇拜已很少采用。其开首写着:「不论谁愿被拯救—–」。
接下来我们探讨:信经的起源
信经的起源大概可以在新约本身中找得到。新约经常说到「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经文我们可以参看使徒行传二章38节,八章12节以及十章48节),或经常说到「奉主耶稣的名」(经文我们可以参看使徒行传八章16节和十九章5节)。最初的基督教信经,似乎以其最简单的形式,单单宣称「耶稣是主!」任何人能作出这样的宣称,他便是基督徒。基督徒因而就是一个「接受耶稣基督为主」的人。
宣称「耶稣基督是主」涉及两个相关的声明。首先,它宣称了信徒的忠诚,和向耶稣基督的委身。某些人承认「耶稣基督是主」,就是宣称耶稣是他或她的生命之主。承认耶稣是主就是寻求遵行祂的旨意。初期基督徒拒绝敬拜罗马君王,便正好反映了这种信念:你只能事奉一个主人,并且对基督徒来说,那位主人就只能是耶稣自己。在纳粹德国出现了几乎是同样的情况,最后诞生了《巴门宣言》,这宣言也许是现代关乎基督对教会的主权,其中一个最有力的陈述。
第二,「耶稣是主」表明了某些关乎耶稣的事情,特别是祂与神的关系。「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使徒行传二章36节)彼得以这样的说话,回应了新约的共通教训——藉着耶稣的复活,神已确立了祂同是弥赛亚和主的地位了。旧约常使用「主」这个称号来指称神(例如:创世纪十二章1节、十五章6节、十七章1节、三十九章2节和出埃及记三章2节)。当旧约圣经从希伯来文翻译成希腊文时,希腊文的(主)便用来翻译神的圣名了。但是在新约中,出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发展:就是现在经常把耶稣指称为「主」(例如:腓立比书二章11节、三章8节和歌罗西书二章6节)。那个圣经用作指称神的字眼,现在已成为耶稣的指称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实在有需要把基督徒所相信的,关乎耶稣基督的事,作更详细的解释了。我们须要清楚说明「耶稣是主」这个宣称的全部含义。关于神、耶稣和圣灵,究竟基督徒相信些什么呢?在第四世纪,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使徒信经》,早已预设了一个差不多固定的形式,其中存在着的差异只是很微小的,到了第七世纪,这些差异也都被除掉了。虽然《使徒信经》并非真正出自使徒的手笔,但却是使徒关于福音的教导一篇绝佳的撮要。它列举了一系列的核心教义,可作为基督教信仰的基要。《尼西亚信经》包括了一些关乎基督和圣灵的重要附加资料,避免了某些对这方面教义的误解。信经是基督徒的经典表达,表明我们所信的有关神和耶稣基督的内容。简言之,它们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义,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说明。
在几个课程之前,我们已指出可以在「基要的」或「基本的」教义,与那些只属次要的教义之间作出区分。许多作家提出信经中的教义,就是基督教信仰的基要教义。这些教义把全世界历代的基督徒联系起来,故此必须在面对里外威胁时,加以保护它们。然而,有些人却建议说,须要再加上另外一些教义,才能为基督教信仰提供一幅更全面的图画——例如原罪的教义,或是一个更清楚的有关救赎的教义,又或是更仔细地说明基督教教义来源(譬如圣经)的身份和地位等等。
接着我们谈谈:信经的目的
《使徒信经》在初期教会中便已有其根源,作为归信者在洗礼中的信仰宣告。初期教会对归信者洗礼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在四旬斋期间(从圣灰星期三至复活节这段时期),那些新近的归信者要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教导。最后,当他们掌握了信仰的基础后,便会一同背诵《使徒信经》,作为一个整体的见证,见证他们所相信的,并现在所理解的信仰。现在的信仰已被理解所强化了。那些归信者会在复活节当日,以隆重的仪式和大喜乐接受洗礼,作为教会庆祝其主和救主的复活。如此看来,信徒受洗的意义便得以被充分地了解了:他或她已从死亡进入了生命当中(这也是罗马书六章3到10节所说的)。洗礼是信徒向世界死,而在耶稣基督里得以重生的一个公开宣示。
洗礼这个庆典之核心部分,乃是每个受洗者公开的信仰宣告。任何一个渴望受洗的人,都必须公开地宣告在耶稣基督里的信仰。很多时在基督教教会史中,有一件事是特别危险的:就是接纳成为基督徒,可能表示要坐牢、受难、受苦,或甚至死亡。
(英语中的「殉道者」,乃是从希腊文的「见证」——一语而来的。成为殉道者,被看为是可能对耶稣基督和祂的福音一个见证。)然而,信徒不单要背诵信经;他更会在接受洗礼之前被查问:就他个人而言,是否亲自地相信福音。这里有一篇在第四世纪时期,向那些刚受洗礼者宣讲的证道辞的一部分,其中描述了这种做法。(附带说一句,注意罗马书六章3至4节的重要参考:那些向过往死去的,已在基督里进入新生命。)
你会被查问:「你信神全能的父吗? 」你回答:「我信。」继而受洗,这就是埋葬。再次,你会被查问:「你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并祂的十字架吗? 」你回答:「我信。」继而受洗,因此你便与基督一同埋葬了。因为谁与基督一同埋葬,谁便与祂一同复活。第三次,你会被查问:「你信圣灵吗?」你回答:「我信。」继而第三次受洗。你三度认信,因此便除去许多你以往所曾犯过的罪了。
这样,《使徒信经》便成为历史上的归信者,在受洗之时所作的认信,并学习的基础。当现在有愈来愈多的成年人归入基督教的时候,《使徒信经》便能再一次服务于这个历史性的目的。自从那时开始,它已为其他目的服务——例如:作为基督教领袖纯正信仰的测试,或作为一项基督教崇拜中的赞美。在我们自己的时代中,信经服务于三个主要的目的。
首先,信经提供了一个基督教信仰主要教义的扼要概览。信经不是,也从不曾企图作为个人信仰的替代:它试图对那已存在的个人信仰给予实质内容和真正意义。你不会因背诵信经而成为基督徒;倒不如说,信经为你信仰的主要教义重点,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撮要。这里有某些条项是没有处理到的。例如,没有一栏是说出「我信圣经」。这一点不是严格地必需的,因在信经内的教义,基本上是过滤和撮要了关乎福音的圣经教训重点。圣经的重要性已是从头到尾都加以假定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见大部分信经都含有直接从圣经而来的引句。
第二,信经容让我们辩认和避免不恰当或不完整的基督教版本。有些人或许坚持说,基督教主要是(或甚至完全是)关乎圣灵的;其他人或许因此而感到焦虑,从而回应说基督教基本上是关乎父神的;第三组又或许会主张福音是环绕在耶稣基督身上的。教义提醒我们,事实上福音比它们任何单独一个来得更丰富。藉着提供一个平衡和以圣经为本的方法,来处理基督教信仰的教义问题,信经便让我们辨认出福音的错误版本来了。许多人若不是被逼去想清楚信仰的各个领域,就不会深入地探究它们,从而发觉他们的信心得着不可估量的坚固和成熟。除非你把信经看作一个探索和发现福音领域的邀请,不然你便可能会失去或错过许多丰富的内容了。
许多新近才相信的人希望接受水礼,为要把他们的信仰作公开的宣告。你的新生庆典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可能是会众用信经的话语,来宣告他们整体的信仰。让这成为对你的一个刺激吧!你当把信经看作个人探讨基督教信仰的教义的日程表;又把它作为你自己,或与别人一起去计划所要探索的区域的蓝图。有些陈述可能提醒你那些古代的地图,上面有一大片土地标示着「未知之境」要看此为一项挑战!这或许要花上你相当的时间,去探测你信仰的深度;虽然如此,所得出来的结果是值得你花时间和精力的。
第三,信经强调较早时(第五讲)曾经提过的一点:相信就是归属。成为一个基督徒就是进入一个信仰的群体,继而延伸至那更高的一层(这也是约翰福音十七章20到21节所阐明的)。藉着相信耶稣基督,你已成为祂身体——教会——的一员,而教会会使用这信经来表达她的信仰。藉着接纳和研究信经的教义,你会提醒自己,有许多在你以前的人早已使用了它。它给予你一种历史感和远见,强调你并非惟一信靠耶稣基督的人。它使你注意到一个事实:信经的教义把你和全世界,及历世历代的基督徒联合起来。想一想历世历代有多少人,在他们受洗之前背诵这段文字?想一想有多少人在信经的教义内,发现了他们个人信仰无比精彩的陈述?你分享到那个信仰和那些教义,并且也能够共享他们习惯表达那个信仰的相同字句。
下面我们再谈谈:信经的使用
信经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让我们认真地处理个别的基督教教义,及思考它们的重要性。特别是探问下列的问题时,可给我们带来帮助。
1教义整合了哪些经文呢?
2它告诉了我们关乎神、耶稣基督,及我们自己一些什么呢?
3我们如何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基督徒生活上呢?
4这些教义中的信念,如何把我们从非基督徒中分别出来呢?
因此,竭力探究信经的教义,是我们深化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及看看它各方面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绝佳途径。它邀请我们去思考圣经内教义的基础,这种态度影响了我们生活思想的方式,并把我们从周遭的非基督徒中分别出来。信经教义的探究是一个极适合初级或高级程度研习小组的题目。让每一个参加者都分享各人的观点和领会,使所有人可以脱离以往单向式被启发和被刺激的阶段。
为了鼓励信徒参与这种信经的研习,我会举出一个可行的例子作为参考。在信经中较为隐晦的部分,会给我们的目的帮上一大把:「祂(耶稣基督)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接着要做的,我们将会使用上述的四个问题,作为讨论的架构,来思想一下信经这句陈述的教义性含义。很可惜,这里的篇幅只足够提出一些可以就是关乎信经这部分的样本,这样做是打算说明,信经所容许的认真思考基督教教义的问题的形式。
第一.教义整合了哪些是经文呢?
有几段环绕着基督受难的重要经文,是我们应该提出来的:马太福音二十七章11至26节,和约翰福音十九章1至16节。注意福音如何牢牢地立根在历史之上:本丢彼拉多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这里也有几段经文,散落在使徒书信之中,在还未解释耶稣受难对信徒的适切性之前,便已肯定了耶稣的确会经历受苦:罗马书八章17节;希伯来书二章9、18节;彼得前书二章21节。
第二.教义使你有何体会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它强调耶稣基督的人性。祂真的曾经受苦,正如我们受苦一样。新约亦在另一方面强调基督的人性,例如约翰福音四章6节注意到祂曾疲倦,和约翰福音十章35节深受感动而哭泣。这里没有一个表面上穿上人形的神圣人物,好像我们穿上外衣一样——这里的实在是一位真正的人,分享着我们人类生命的经验。
其二,新约的重要主题,就是耶稣基督在彼拉多手下受难,这指出祂被其世界悲剧性的拒绝。否认与耶稣的关系,就像是受造物拒绝其创造主一样。新约把这种拒绝作了不同的描述:路加福音四章16到30节耶稣被一些从小便在拿撒勒认识祂的人拒绝;马太福音二十六章50到66节祂被犹太人的领袖责备为亵渎者。
第三,它指出了受难与救恩之间的神秘关连。耶稣必须受难,使我们可以得着拯救。救赎的教义提醒我们罪的事实,及神处理它的大能和目的。在以赛亚书五十二章13节至五十三章12节,清楚地说出了受苦和救赎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段有力而动人的经文,描写了一位不可思议的受苦仆人。祂是清白的,却替有罪的人受苦。藉着祂所受的苦,其他人便得以医治了。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祂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恶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已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祂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
新约作者认为,这一段经文已在耶稣基督的苦难中应验了(我们可以参看彼得前书二章21到25节内容)。祂在十字架上的苦难并非偶然无故的,乃是神用以拯救世界的奥秘和奇妙之功。在信经言简意赅的陈述中,藏有救赎教义的端倪。
第三.我们如何能把教义应用在基督徒生活上呢?
有一点可以提一提,基督教时常认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苦难,是祂事工的高峰和完成。这是一位成了肉身的神,祂与我们一起受苦,也为我们而受苦。在耶稣基督的苦难中,神分尝了祂的子民最黑暗的时刻。我们可以在苦难中寻见神。有一句关于医疗工作的名言是值得我们记着的:「只有曾受伤的医生才能医治。」神把自己献出来,被罪人伤害,好叫祂能医治我们因罪所受的伤害。
耶稣基督在加略山十字架上的苦难,并没有解释到何谓苦难。然而,这却启示了,神自己愿意,并且能够让自己经历其受造物所经验的痛苦和患难。我们不是谈论一位对其世界站得远远、毫不关心此间问题的神。我们所涉及的,是一位充满着爱的神,祂会进到我们人类的处境中,住在我们中间,并且亲身成为我们人类的一分子。我们认识一位神,祂为了爱我们,决定亲身经历软弱、尘世,和人性的滋味,以至于受苦和死亡。
我们不能够解释苦难,但却可以说,在神的圣子耶稣基督的位格中,祂亲自走上了苦难之路。神成为受苦之人,以致我们能够进入死亡和复活的奥秘中。对于那些身在苦难中的人,这是一个深深地带着安慰的思想。这思想向他们述说着一位了解他们的经历,并能同情他们的神。神明白他们的处境,及他们极度的苦痛。祂自己也曾经历过。这样看来,苦难便呈现了一个新意义。这一句简单的信经,当得到充分的探讨后,将会为人生最黑暗的一面,打开一个新视域;并因知道神也曾同样经历过这一切而有的安慰,带来了盼望。
第四.这信念知何把我们从非基督徒中分别出来呢?
苦难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奥秘。它好像是漫无目的的。它否定了人类能控制自己处境的能力,具有一种深沉的恐吓性。非基督徒在面对着人类苦难的当儿,实在无话可说。也许苏格拉底会教导我们,如何带着尊严去死;但耶稣基督却能使我们死在盼望之中。耶稣基督的苦难,使基督徒得着一种与别不同的态度来面对苦难。在世界的历史里,提出了四种主要的答案,来回答苦难的奥秘。首先,苦难是一种幻觉。它并非真正的存在,只是我们幻想的结果。一旦这一点被识破了,它便会立时消失。第二,苦难是真实的,但终归会与死亡一同寿终正寝,让你进入最后的安息。第三,苦难是真实的,但我们得要超越它,并且认识到它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被要求在面对苦难时毅然不动,丝毫不让它占上上风。基督徒却拥有第四个绝然不同的答案:神在基督里受苦。神知道什么是受苦。希伯来书论到耶稣是「体恤我们的大祭司」——一位与我们一同受苦的人(希腊文的体恤一语,和拉丁文的怜悯一语是相同的字义) 。这思想并没有解释到何谓苦难,虽然它或许使我们较能忍受苦难。因为它表达了神自己好像我们一样,亲尝受苦的深刻体会,因此,我们对生命得了一个新远见使我们与这个世界不同。
实在有更多可说的话。但这里的目的只是要示范信经如何对个人或小组探索教义问题时,所能作出的帮助。把信经看作一项邀请,去与基督教信仰的丰富内容作一次思想摔跤。看它们作为一个探索一些信仰上较不熟识的层面的机会。与信经中的教义摔跤,就是要深入探究基督教信仰,并发掘它到底有多丰富和多深。
为要帮助个人和研习小组能更仔细地思想一些教义的核心课题,本课程的最后部分将会详尽地检视三个主要的教义——耶稣基督位格的教义(通常指称道成内身的教义)、耶稣基督事工的教义(有时指称赎罪的教义),和三位一体的教义。以上每一项教义都会处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洞悉,而且它们都理想地满足了,那些希望深入地掌握其信仰的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