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教会历史(蔡丽贞)
主题∶〔2〕主教制与传统
经文∶马太福音十六章18-19节、约翰一书五章4节、
以弗所书二章21节
一、前言∶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蔡丽贞,欢迎你再一次收看,我们教会历史的专题。我们现在要进入第二次的专题,还记得我们上次所提到的,初代教会领袖爱任纽,他所提到的正统教会,信仰的三个鉴别的标准。我们上次提到的第一个标准是正典,圣经正典我们信仰的规范,那麽今天要跟大家提的是,第二个跟第三个鉴别的标准。
二、主教制度∶
我们首先要提的是这最外围的,最外围的是主教制度,然後我们等一下再来看传统的部分。根据爱任纽他所说的,符合正统信仰的第二个标准,或者是保存上帝启示的第二个媒介,就是主教制度。
主教是使徒的继承人,最早的使徒是教会所公认的领袖,因为他们是主耶稣所特别选召,也是经过耶稣特别的训练跟差派,他们有行神迹的恩赐。在主复活以後,他们得到了特别的启示,因此使徒拥有上帝所赋予的极高权柄。问题是,这些使徒的权柄,如何传给後代的继承人呢?保罗跟巴拿巴在旅行布道的时候,曾经将他们所建立的地方教会,交托给各地方的长老,这些长老继承使徒,成为地方教会属灵的领袖。有人认为长老就是监督,我们根据使徒行传二十章,保罗对以弗所的长老们,称这些长老们做全群的监督。所以有人认为,长老跟监督其实是同义词,但是也有人认为监督的地位比长老的地位还要高,监督是由长老所选出来的。比如说∶提摩太或者是提多的地位跟职分,好像比他们所设立的长老还要高超。
因为异端特别是诺斯底主义的刺激,就加强了这些教会领袖,这些主教的权力,然後再加上几个教父。我要先解释一下什麽叫『教父』教父 Father,教父是指初代教会的领袖,特别是初代教会的神学家,所以凡初代教会的领袖,我常常会提他们是教父,因为这些教父的看重跟强调无形之中就提高了主教的地位。
譬如有一位教父,他的名字叫做伊格那修,伊格那修他说了一句话,他说∶顺服主教就是顺服基督,这一句话很厉害。另外一位教父,就是我们以前所提到的爱任纽,他说主教就是保管基督道理的人。另外一位主教,另外一位教父,他的名字叫做居普良。居普良他提倡主教制度最为出力,他最强调主教的制度,他说一切的主教都是平等的,然而罗马教会乃是大公教会之母,母亲的母,大公教会之母。他讲的这句话更厉害,他说∶背叛主教,就是背叛上帝!刚才伊格那修说∶顺服主教就是顺服基督,那麽居普良把它倒过来,他说∶背叛主教就是背叛上帝。难怪後来主教的领导权,渐渐的集中到罗马教会,主教的权柄集中到罗马教会,有很多个原因,我这里有归纳了八个原因。
三、主教权柄其中罗马教会的八个原因∶
第一个罗马是∶帝国的首都。那麽在一般来说,首都的主教他的地位,会比其他地方的主教、地位还要高。
第二个理由是相传使徒保罗跟彼得,在罗马地方殉道,因此它属灵的地位就提高了。
第三个原因,为什麽主教权会集中在罗马的第三个原因是,罗马曾经受到帝国最大的逼迫,因此它受到人家的敬佩。
第四个原因是∶罗马教会它曾经慷慨的救济灾荒,特别是救济耶路撒冷教会的饥荒。
第五个原因是∶在主後330年,帝国的首都东迁到拜占庭, 也就是所谓的君士坦丁堡以後,罗马主教就成为了西方教会的领袖。
第六个原因,在第四、第五世纪,当东方教会在争论神学问题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找罗马主教来主持公道、来判定、来裁决,谁是正统、谁是异端。通常异端比较容易出现在东方地区,因为东方地区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它的思想方式比较是感性,或者是神秘的走向。而西方教会因为受到罗马法的影响,它的思考模式比较是逻辑、推理性的,就是它的理性比较强,比较严谨。所以当东方教会在争辩神学问题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找西方的罗马主教来判定。
第七个原因是∶罗马教会他们人才辈出,几位主教都是杰出的神学家。
我们来到了第八个原因,第八个原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它涉及了解经的问题,也就是说对於马太福音十六章十八到十九节的解释,马太福音十六章十八到十九节,耶稣说∶「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它。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那麽罗马天主教就根据了这几处的经文,他们认为彼得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所以罗马天主教就是继续彼得,拥有这一把天国的钥匙。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位最能干的教皇,他的名字叫做贵格利七世。他就根据这两节经文说∶彼得拥有天上、地上、阴间的权柄,因此没有任何人,在这个权柄之外,也没有任何事情,不在那个权柄之下。所以贵格利七世他就说∶教皇可以判断属灵跟属世的事情,拥有最高的权柄。那麽这是罗马天主教,他们所引用的权柄的经文。
基督教怎麽样面对这样的解经问题呢?马太福音十六章十八到十九节,应该怎麽解释呢?如果我们按照上下文来看的话,耶稣在这里,的确给彼得一个很高的权柄,阴间的权柄不能够胜过他,那个「他」很可能就是指彼得。因为耶稣说∶教会的磐石就是彼得,那麽磐石跟彼得是同一个字,磐石Petra是阴性的,彼得Petros是阳性的,耶稣在这里他用的是双关语。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那个「他」,第一个可能是指彼得。神学家加尔文,他又提出了第二种、第三种解释,他说∶阴间的权柄不能够胜过「他」,那个「他」的原文是阴性的,那个「他」如果我们看上下文,或者是再看约翰一书五章四节,『使我们胜过世界的是信心』,那麽在这里这一处经文里面,可以指彼得的信心。
为什麽彼得在这里,得到耶稣这麽大的肯定,耶稣给他这麽大的权柄呢?因为彼得在这里,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心的宣告。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因著彼得的信心,所以阴间的权柄,不能够胜过这样的信心。
神学家加尔文又提出了第三种解释,阴间的权柄不能够胜过他,那个「他」是指教会全体,如果我们再往马太福音下面看,下面两章马太福音十八章十八到十九节,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那里是指教会全体的权柄,我想要在这里,把这三种解释合并在一起。
根据以弗所书第二章二十一节,『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耶稣基督自己为房角石』 — 教会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但是惟有基督是房角石,不是指建立在彼得身上,而是建立在彼得的宣信上。所谓宣信就是信仰告白,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也就是说,凡是承认、凡是接受彼得的这一个宣告,那个信仰告白的历世历代的教会、普世的教会,都可以继承使徒的权柄,都拥有这一把天国的钥匙。也就是说∶重点是信仰的内容,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重点是在於内容,而不是持首信仰的人。我们也可以说∶我们也可以跟天主教一样的说∶在这里权柄是给彼得的,只是那个关键是,彼得怎麽样把那个权柄,传给罗马教会,或者是传给後代的主教。关键就在於这些主教、这些教会,是不是持守使徒彼得的认信,是不是继承使徒所宣讲的整套福音,好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鉴别的标准是主教制度。
四、正统信仰的第三个鉴别标准 – 传统的影响∶
我们现在要来到,鉴别信仰的第三个标准,就是传统;也就是教会保存上帝启示的第三个媒介 – 传统。传统是一个很暧昧、很含糊的字眼,传统包括教父的解经,还记得教父吗?教父就是初代教会的领袖,教会的解经传统也包括教父们或者是大公教会,他们透过圣经所归纳出来的信经。我再一次解释大公教会,所谓大公教会就是指普世的教会,包括东方的教会也包括西方的教会。传统的内容包括,教父的解经以及信经。有一位教父,他的名字叫做伦宁斯Lerins,伦宁斯他说∶圣经无所不备足够有馀。圣经自给自足什麽意思呢?圣经自给自足的意思就是说∶凡是有关救恩的问题,我们通通可以在圣经里面找到答案。那这位教父,他也强调要以经解经,用圣经来解释圣经。
我们要比较相同的跟不同的经文,我们做出归纳,我们导出信仰的原则,以经解经是我们今天很重要的一个解释圣经的原则。以经解经并不是用这一节经文,来解释那一节经文,因为这个连错误的异端也会做。根据唐崇荣牧师所说的∶所谓以经解经就是以圣经的总原则,来解释个别的经文。什麽叫做圣经的总原则呢?就是圣经反覆的、不断的提到的重要的真理。譬如因信称义的真理,这个总原则,我们用来解释个别的经文。根据马丁路德所说的∶以经解经是以清楚详细的经文,来解释模糊简略的经文。另外一个神学家,他的名字叫做亚他那修。亚他那修说∶我们要等到下一次基督论的时候,再来谈论他。他是初代教会一个很有名,很重要的神学家。亚他那修说∶圣经虽然自给自足,但是需要有好的教师来解释。问题是异端,往往也从同一本圣经,读出跟教会不同的意义来。所以我们需要有好的老师来解经。我们再回到爱任纽写<反异端>的那位教父爱任纽,爱任纽强调圣经的整体性,他说我们需要从全盘来了解圣经,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我们解经的时候,涉及了上帝启示的一致性以及连贯性。那麽早期教会争论的重点是,旧约跟新约如何的连贯。
旧约跟新约的关联性,这个当然是针对犹太人,犹太人只接受旧约反对新约,也针对了马吉安,马吉安只要新约不要旧约。那是我们正统教会说∶新约、旧约都是上帝给我们的启示,都是我们的正典。旧约跟新约有全盘的,有一致的连贯性。爱任纽他就说∶旧约是种子的发育期,而新约是果实的成熟期。很棒的两句话,那麽奥古斯丁也讲了两句话,来综合旧约跟新约的连贯关系。奥古斯丁说新约在旧约中隐藏,旧约在新约中彰显。这些古教父们,都一再的提醒我们,旧约跟新约都是上帝的启示,都是我们信仰的根据,也都有它的一贯性、它的连续性。
教父的解经是传统的主要内容,但是当解经不一样的时候,应该怎麽办呢?如果亚他那修跟爱任纽的解经有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谁的权威呢?所以我们现在要由解经的部分,要进入信经的部分。
古教父很受到教会的尊崇,因为他们的权威是来自於对圣经正确忠实的解释,圣经虽然自给自足,但是它容易有不同的解释,特别是当它涉及到基要信仰的时候,有不同解释。有冲突的时候,那就必须要诉诸大公会议的意见。
五、信经与圣经
大公会议还记得吗?它是指普世教会,普世教会经过审慎的讨论,经过了集思广益,经过全体的同意,最後由圣经归纳出信经。有人会问,那麽信经的内容跟圣经是一致吗?信经跟圣经有什麽不同呢?其实信经的内容跟圣经是一的,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是表达的方式,也就是使用的语言不一样。本来圣经的记载,是用日常生活的语言,叙述活生生的事迹以及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物。
但是因为後来有异端的出现,异端也读这一本圣经,而且他们读得比我们还要熟练,所以正统教会发现有必要,将圣经用逻辑的语言,你注意不是日常生活的语言,而是用逻辑的语言整理出系统的条文。虽然这些条文比较沉闷、比较枯燥,可是它的适用性,也比较狭窄。我们通常是用信经来护教,我们不会拿信经来跟人家传福音,也不会拿信经来灵修,它比较沉闷枯燥,适用性比较狭窄,但是它的效能很高。虽然不带著感情,它的语言不带著感情,但是系统很条理很分明,用字很严谨,几乎信经的每一个条文,都是整理全本圣经的基要信仰,而且是针对异端所犯的每一个错误。你不要小看信经,信经是整理全本圣经所得出的信仰规范,而且它是针对异端所犯的每一个错误。异端有哪一些错误呢?异端的错误通常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或者是受到错误的哲学前提的影响,或者是用理智来取代圣经的权威,或者是喜欢钻牛角尖。而正统教会我们强调的是信仰的全面性,我们强调的是圣经的整体性,我们讲求的是系统性的解经。所以我再说一次,信经的内容跟它的信仰,跟圣经是一致的,但是它们所使用的语言所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教会历史中,曾发生过几次严重的意见分歧,或者是激烈的教义辩论,使得教会需要诉诸大公会议。普世教会一齐的来集思广益,一起的来开会讨论,结果就整理出几个重要的信经。针对三位一体,我们导出了尼西亚信经,针对基督论教会就归纳出了加克敦信经。针对第三个基要 信仰救恩论,教会根据圣经导出了以弗所信经。那麽这些信经的责任,是要使传统的教义,传达的更加的精炼,更加的正确,更加的清楚,而且是用条文式的表达。我刚才所说的沉闷枯燥,但是它的效能很高,刚才提过的那位教父伦宁斯,他说;信经不是新的教义,信经是旧的教义、旧的信仰,却用新的方式来表达。不是新的教义,而是旧义新说。
信经最早使用的场合是在洗礼的时候,所用的仪式那是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确认受洗的人。譬如他是不是相信三位一体的真神,那麽施浸的牧师会问他三个问题∶你相信圣父是真神吗?你相信圣子是完全的 神吗?你相信圣灵是完全的 神吗?那麽受浸的人都接受这样的问题,他回答了以後,那麽牧师才为他施浸。所以它最早是洗礼的时候所用的问答方式的仪式,发展到後来那个一问一答的认信,演变成为叙述性的认信Confession 信仰告白,而且是由地方性的教会,洗礼的仪式变成了普世性的信仰告白,那麽对象也由初信的人,就是受洗的人转成了主教,就是一个主教,如果接受了那个mso-char信经,就保证了他所牧养的那个教区、那个教会的信徒是正统的信仰。
六、结论∶
我们看见今天的普世教会,包括我们基督教,包括罗马天主教,也包括希腊正教,这些普世的教会都接受使徒信经,以及刚才我所提到的那三个信经–尼西亚信经、加克敦信经以及以弗所信经。如果接受这三个信经的话,我们都可以接纳他们是主内的肢体,他们的信仰都能够经得起圣经的考验。我们以下就要进入,信经这三个信经所涉及的三位一体基督论,以及救恩论的范围。
我们先来看,为什麽这三个基要信仰在整个基督教的福音当中,在我们的信仰当中,它扮演这麽重要的角色。那我们再讨论三位一体、基督论、救恩论的时候,都要根据圣经。
那圣经一开始在罗马书,罗马书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五节,保罗写信给罗马教会,开宗明义的就介绍了基督教的福音信仰。
我来读罗马书第一章一到五节∶「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 神的福音,这福音是 神从前藉著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後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
保罗在写信给罗马教会,开宗明义的就介绍了福音的三个基要的信仰,第一个就是基督论∶在罗马书第一章第三第四节,『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这里是讲到耶稣的人性,他是大卫的後裔;『按圣善的灵说┅』,这是讲到耶稣的神性。他是从死里复活,显明是上帝的儿子。然後第五节,『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叫人因他的名信服真道』,这里是讲到罗马书的主题,救恩论,白白的恩典。
那麽在这五节经文里面,我们看到三位一体的真神出现了。第二节是圣父,第三节、第四节是圣子,第五节是救恩论,这三个核心信仰,是我们基督教最核心的教义。
各位观众,我们今天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一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