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六课 现代教会史(3)

第六课 现代教会史(3)

二、 十八世纪教会的发展

1、美洲的大复兴

由于美洲的开发,使得许多在宗教信仰上遭到逼迫的人,选择离开欧洲移民至新大陆,按照自己的理念来过生活。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在十八世纪,发生了“大觉醒运动 ”。这是指从1725年起至1760年间所发生的一连串的属灵大复兴。此运动在1735-1743年达至高峰:先由爱德华滋在麻州的讲道点燃了复兴之火;接着,来自英国的布道家怀特菲旅行各地野外布道,听众数以万计,所到之处带来教会空前的复兴。“大觉醒”影响深远,唤醒了牧师,奋兴了会众,复兴了教会,带起宣教热诚,各宗派团结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培育人才,也间接影响后来美国独立建国的发展。“第二次大觉醒 ”发生于1787-1830年间,回应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属灵低潮与社会需要。芬尼 (1792-1875) 是其中著名的领袖,使用新方法,来举行奋兴布道会。南北战争之后,慕迪 (1837-1899) 崛起,成为国际知名的布道家,其布道的风格与组织法影响了后世的大型布道会。

2、英国的属灵复兴

工业革命于1760年前后带来英国社会的巨变,许多社会问题因应而生,福音信仰人士看见民生疾苦,致力实践圣经真理,以改革英国社会。其中有郝尔德  (约1726-1790) ,从事监狱之改革;锐克斯 (1735-1811) 开办主日学校,教育贫民窟失学的儿童,为现代主日学之滥觞;国会议员威伯福士 (1759-1833),领导“克拉朋会社 ”从事解放黑奴运动。经过多年艰苦奋斗,英国终于在1833年彻底废除奴隶制度。他也协助成立圣经公会发行圣经,推展海外宣教事工。“基督教青年会”是由威廉斯在1844年于伦敦创立,旨在发扬基督精神服务社会,训练青年心智体魄。“青年会”至今遍满全球,已转变成纯粹的社会服务机构。

关于新兴的宗派,有脱离“循道会”于1861年创办“救世军 ”的卜威廉  (1829-1912),他矢志向英国最黑暗的角落进军,传福音与社会救济齐头并进。今天“救世军”已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教派组织,但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教会”,因其不施行洗礼与圣餐。

另有脱离“安立甘教会”的一群弟兄,于1827年组织同道成立教会,反对圣职制度,每主日皆擘饼,彼此以弟兄相称,其中以达秘 (1800-1882) 为著名领袖。1830年起,他们以普里茅斯  为根据地发展,故称为“普里茅斯弟兄会”。自1849年起,因教义路线的不同,分成“开放弟兄会”与“闭关弟兄会”两派。达秘的神学思想综合了“加尔文主义”与“敬虔主义”的一些教训,注重“千禧年”教义,强调“时代的分隔”,被称为“时代主义 ”的创始者。弟兄会对于在中国走“地方教会”路线的教会影响颇深,特别是倪柝声所领导的“聚会所运动”。

3、以人为本的“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

十七世纪的理性主义源起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他以自我意识为出发点,运用逻辑思维的怀疑,将“人的理性”当作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其后的斯宾诺沙 与莱布尼兹在欧洲大陆继续发展此运动。在英国的洛克 (1632-1704) 则以“人的知觉观察”挂帅,发展“经验主义 ”;另外,英国的“自然神论 ”自贺伯特 (1583-1648) 起始,强调神与自然界隔离,认为神迹不可能发生,理性是了解真理的不二法门。法国的卢梭 Rousseau 与伏尔泰等百科全书派人士,尊人为万物的中心,对人性的看法过于乐观幼稚;后来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将此“人本主义”表露无遗。

德国的窝尔夫 (1679-1754) 开始了称“启蒙运动”,雷马瑞斯 与莱兴  等人都主张唯有通过人的理性、观察、实验的检验,才能接受为真理;哲学家康德 Kant (1724-1804) 也认为人和人的理性是万事万物的衡量标准。这些所谓“启蒙”的思想家都弃绝超自然启示与传统的基督教。

以上所列在十七十八世纪的“以人为本”各种理性主义的流行高涨,导致一些学者以理性来批判圣经,此即“高等批判主义”的兴起。德国的艾克宏 (1752-1827) 认为旧约中许多卷书是伪造的,被称为是“旧约批判之创始者”。此后,如包珥  等批判新旧约的学者接踵而来,基于理性主义视圣经为一般作品,不接受其为神的话,批判基督教信仰,直到如今。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