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理所当然的侍奉
第十卷:末世论
第一百章:关于死亡以及死后灵魂的状况
上帝以前面所列举的各种方式带领他的选民,当他们已经在他们的一生中完成了上帝的使命之后,上帝就把他们接到自己那里,使他们进入永恒的福乐中。这是一个从暂时到永恒,从有罪的今生到完美的圣洁,从愁苦到喜乐,从争战到冠冕的转变。但是,这个转变是借着惊骇之王死亡的幽谷发生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经历死亡就进入天堂的人只有两个,以诺是第一个,以利亚是第二个。然而,在此二人之外,若非借着这种令人不快的方式,就没有人能够进入天堂。尽管信徒和不敬虔之人的最终结局有天壤之别,但他们却都会经历死亡。这是“世人必走的路”(书23:14);“谁能常活免死,救他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呢?”(诗89:48)无论孩童、青年或成人,都会死亡。每一个人的结局都会是:“他死了。”这是上帝确定无疑的不可改变的命令:“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这是上帝所宣告的判决:“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3:19)所有人的经历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我们无需再去证明,只要心中牢记就可以了。此处,现世的一切强项都没有什么帮助。智慧的所罗门和愚不可及的拿八都难免一死;强壮的参孙和柔弱美丽的妇人拉结、底拿和目光和善的利亚,财主和贫穷的拉撒路,都同样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死亡。国王突然从宝座上驾崩,跟乞丐从茅屋中死去没有什么分别。“在那里恶人止息搅扰,困乏人得享安息,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听见督工的声音。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伯3:17-19)
人不仅必定会死,而且在他出生和死亡之间只不过是短暂的光阴。“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创47:9);“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伯14:1);“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诗90:10)。人一生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第9节),然后“我们便如飞而去”(第10节)。我们的生命飞逝如梭,转瞬之间便止息了(伯7:9)。生命就像野地的花草,季节的风吹过,便归于无有(诗103:15)。人一生的年日只不过“窄如手掌”,如同落日的余晖那样短暂易逝(诗39:5)。生命比信使更迅速,比快船更迅捷,比急落抓食的鹰更迅疾(伯9:25-26)。生命如云雾(雅4:14),转眼如烟云消灭(诗102:3)。生命如牧人的帐篷,很快迁移,像织布机一样随时会中断(赛38:12)。
1.信徒的死亡并不是一种刑罚
尽管所有人都必经历死亡,但不敬虔之人的死和信徒之死却有天壤之别。对于不敬虔之人而言,死亡如检察官,是对他们犯罪的惩罚。死亡就是使他们迁入永死的通道。“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信徒也会死亡。然而,信徒之死只是一种管教,因为主耶稣已经担当了他们一切罪当受的刑罚,已经救他们脱离了罪恶。“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罗8:10)对信徒来说,死亡是进入永生的通道。“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路16:22);“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启14:13)
我们需要强调下面这个问题:当信徒并非因为基督的缘故,在现世遭受愁苦和肉身的死亡时,这一切难道不是上帝作为愤怒和公义的审判者而施与的刑罚吗?
当今有些人鼓吹其他形式的灵魂受罚论以及类似索西努派的错误论调,认为从字面意义上来说,信徒的愁苦和肉身的死亡是对他们的刑罚。我们的意见恰恰相反,认为这些只不过是父亲对孩子的管教。这可以由以下几个理由得到证实:
首先,基督是完全的救主,他没有为信徒留下任何罪债,也没有留下任何刑罚。因此,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死亡并不是一种刑罚。因为假如上帝没有完全彻底地与他的选民和好,要作为愤怒和公义的审判者惩罚信徒,那么基督就不是完全的救主,也没有除去信徒的罪债和刑罚。所以,这种观点是公开否认基督是完全的救主。
第二,假如从字面意义上来说,现世的愁苦和肉身的死亡是对信徒的刑罚,那么按照上帝的公义,所受的刑罚应当与所犯的罪相称。那么,下面的三种可能性必有一个是真实的:(1)信徒犯的所有罪都不当受到超过目前他们承受的惩罚;(2)一定存在一些罪是基督未曾为我们补偿的,所以这些罪不配在今生受到额外的惩罚;或者(3)有一些当受的刑罚是基督未曾为我们担当,也没有为我们作出补偿的,所以信徒必须自己担当补偿这些罪债。争论者必须承认存在这三种可能性,然而,这三种可能性都是站不住脚的。
(1)每一种罪以及每一部分罪都当在现世和永世受到最大程度的惩罚。
(2)曾经犯下最大量的最可憎的罪恶的信徒,也应当在现世受到最大程度的惩罚。但是,实际的经验往往与此相反。而且,当人肉身死亡时,并没有程度的不同。
(3)假如这种主张成立,那么,必然的结论就是:基督为某些人偿还的罪债多,为另一些人偿还的少。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犯罪最少的信徒却在现世遭受极其深重的苦难。既然这三种可能性都是不成立的,都是荒谬的,违背上帝的圣言,这就证明现世的愁苦和肉身的死亡并不是上帝对信徒所犯的罪的刑罚。
第三,假如未得到补偿的罪债将以现世的愁苦和死亡作为刑罚,那么忍受这些刑罚的人就是作出了这种补偿,或者没有作出完全的补偿就得到了饶恕。假如前者是真的,那么人自己就可以偿还罪债;假如他能够偿还一些罪、一种罪或一部分罪,那么他也就可以单单凭着忍受更多的苦难,来偿还他今生所当偿还的一切罪债。假如后者是真的,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完全的救赎,基督的受难也是不必要的了。假如一条罪可以不经过完全的补偿便得到饶恕,那么所有的罪也都可以这样得到饶恕,因为我们只在一条上跌倒,就是犯了众条(雅2:10)。这两种观点都是违背上帝圣言的——一种是天主教的观点,另一种是索西努派的观点。
第四,以诺和以利亚也都是罪人,他们却没有死。他们被接走,脱离了所谓的刑罚,而他们原本也和别人一样都当受这样的刑罚。假如他们的刑罚没有经过补偿就得到豁免,那么所有的刑罚都应当可以不经过补偿便得到豁免,而基督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或者说基督诚然为他们担当了死亡的刑罚,却没有为其他人担当。
而且,想一想那些殉道者。他们本当因为自己所犯的罪而受到死亡的刑罚,然而争论者必须承认,他们的死亡并不是因罪而受的刑罚。既然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当受死的刑罚,那么他们是以什么方式被从这种刑罚中拯救出来呢?他们的殉道能够为自己带来补偿吗?或者他们不经过补偿就被赦免了吗?——或者基督为他们做的比为其他人做的更多吗?还有,那些能够活到末后那一天的信徒也不会死,尽管他们应当死。因此,这就证明了这个谬论削弱了基督补偿的必要性。
第五,信徒在今生经历的所有苦难都是来自他们的天父上帝,他这样做是出于爱(来12:10;启3:19)。所以,从字面意义上来说,这些苦难并不是刑罚。
第六,基督也曾经受肉体的苦难和肉身的死亡。下列两者必有一个是正确的:或者他的受难和死亡是徒然的,毫无果效;或者他也借此除去了现世的刑罚。持第一种观点的人不是基督徒,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通过赦罪,他曾救人脱离身体的疾病。“‘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太9:6)所以,从字面意义上来说,肉体的疾病和死亡并不是刑罚。
第七,信徒的身体是基督的肢体(林前6:15,19-20)。所以,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已经被从刑罚之中拯救出来。而且,基督的身体怎么可能仍然遭受上帝的义怒呢?怎么可能仍然经受字面意义上的刑罚呢?这是自相矛盾的。
第八,假如身体的愁苦和死亡是对罪的刑罚,那么灵魂的焦虑也是对罪的刑罚,因为在肉体所有的患难中,灵魂都比身体更痛苦。如此说来,信徒今生就从基督那里得不到任何益处,只有死后才有益处,那么我们今生不应该把盼望寄托在基督身上——这显然是错误的。
异议:既然这种错误观点与天主教的观点(我们已经在第二十二章中探讨过)在很大程度上不谋而合,那么在此处,我们当时曾经反驳过的同样异议又会被重新提出来。这些最终都归结为一个观点:肉体的愁苦被认为是刑罚(参考伯6:4;诗88:17;弥7:9)。
回答:
(1)至少应该拿出一段经文来表明死亡是一种刑罚。但是,他们迄今为止却没有找到任何一段经文,所以没有证据支持他们的这种观点。
(2)“愤怒”、“烈怒”、“报应”以及“刑罚”这些词汇都有双重含义。它们既可以用于描述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也可以用于描述上帝是慈爱的父亲。父亲也可能雷霆大怒,惩罚他的孩子们,正如审判官定罪量刑一样。孩子们受苦,正如罪犯接受审判官的刑罚那样。所以,同样的词汇可以用来描述这两件事——既可以用于世人之间,也可以用于圣经中。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词汇本身,以此为基础轻率地下结论。相反,我们应当根据上文下理来判断此处是字面意义上的刑罚,还是上帝慈爱的管教。
(3)肉身的愁苦指的是管教或责备:“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责备我,也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诗6:1);“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启3:19);“你们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们”(来12:7)。这就证明对于信徒而言,管教和责备是一回事。所以,“责备”一词不能为这种错误观点提供任何依据,因而也就证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人人都有一死这一现实的实际应用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人人都必有一死。这一事实的确定性应当促使我们努力帮助:(1)敬虔之人;(2)未归正的人;(3)我们自己。
首先,既然你和敬虔之人都必定要死,所以你要与他们彼此往来,既向他们施恩,也从他们得益处。
(1)我们必须向敬虔之人表示施恩,因为他们不会长久与我们同在。如果他们贫穷,就当救济他们,用饮食招待他们,为他们提供衣服,使他们重新得力,因为我们向基督的肢体这样行,是蒙主悦纳的。如果他们死在你前面,当你死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到永存的帐幕里去(路16:9)。如果他们没有肉身的需要,而是灵命软弱,那么你要安慰他们,扶持他们,帮助他们忍受这一切。如果他们一时偏离,就当用爱心重建他们,劝勉他们。如果他们的灵命状况良好,用你的爱心和友谊使他们快乐;如果他们遭到毁谤,就当为他们辩护。
(2)当敬虔之人还与我们同在时,我们要尽力从他们那里得益处,因为他们不久就会死去。我们应当留心学习他们的美德,观察他们在具体环境中如何行事为人。让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谦卑、温柔、智慧、端庄、友爱等美德,成为你的榜样。不断地留心察看他们,当你仔细观察他们时,当努力效法他们,把你自己的灵魂也带入同样的境界。如果他们是牧师,或是经验丰富、大有恩赐的圣徒,就当殷勤地运用他们的教导和引领,以便你能够因此而晓得上帝如何对待他自己的儿女,能够在遭遇患难、良心困扰之时得到亮光。作为愚拙之人,我们往往在只有某些东西失去之后才会意识到其宝贵性。我们得蒙上帝的祝福,拥有优秀的牧师,却常常忽视了他们的作用。我们总以为自己永远都能拥有这样的机遇。然而,当他们一旦离我们而去,我们才突然发现有很多问题要请教他们。到那时,我们就会为没有很好地向他们学习而感到难过。所以,当敬虔之人与我们同在时,要好好地让他们发挥作用,因为他们将会离开我们。
第二,既然你自己和不敬虔之人都会死去,那么你必须在未归正之人死前为他们做些事情。在你的亲属、邻舍、熟人、商业伙伴中都有尚未归正的人,所以上帝赐给你机会,让你成为他们归正的管道。他们之中已经有很多人不在了,或许已经在地狱里,这当令你感到担忧。尽管你知道他们是未归正的人,知道他们将要奔向地狱,你却一次都没有劝说他们,警告他们,向他们指出救恩之路,也没有牵着他们的手,把他们带到基督面前。我重申,你当为此感到难过,也就是说,你——就你自身而言——在他们的沉沦上是有罪的。所以,不要步该隐的后尘,说:“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呢?”要有怜悯人的心,趁他们还活着,时候还不算太迟,救他们脱离火坑,因为他们和你都要死去。谁知道呢——也许你就是使他们归正得救的管道。如果有一天你能够说:“看哪,主,我在这里,你交给我的儿女们也都在这里!”这该是多么甜蜜啊!如果他们不愿听从你的话,你就可以保守良心的平安;借着你,上帝将要在自己的公义上得荣耀。所以,对那些宝贵的灵魂,要充满温柔的怜悯之心。要留心,既不要为传讲基督和救恩之道感到羞耻,也当不畏智谋、强权、富贵、邪恶、良善。这一切也许并不会像你所担心的那样伤害他们,你也许会比那些曲意逢迎的人得到更多的赞许。即使当时你的话语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益处,但若干年之后,他们也会回想起当初你所说的话,这些话语可能成为使他们归正的蒙恩之道。
第三,既然你自己将会死去,你必须为自己做些事情。如果你尚未归正,你当惧怕死亡。如果你是敬虔之人,那么你当为今生的痛苦将要结束而欢喜,为死亡将会带给你幸福生活而高兴。所以,无论你是谁,都当为离开这个世界做好准备。
如果你还未归正,我有话要对你说,如有可能,我将要通过警告,带领你悔改。哦,你们听着,人哪——你们这些像鼹鼠一样在土里打滚的人,你们这些只注重那些看得见的东西的人,只渴求那些有形之物的人,你们所关心的只是这些事情。你们朝思暮想,你们梦寐以求,你们锐意进取,所追求的无非就是这些东西。听着,你们这些游手好闲,虚度光阴,吃喝玩乐之辈。听着,你们这些不敬上帝的亵慢者、赌博者、酗酒者、不道德的通奸者、说谎者、背后毁谤者、不义之人、邪恶之人,以及嫉妒人的人。
首先,你们是不敬虔之人,你们正行走在通向地狱的宽广大路上。你将会死去,你不会在这里长久停留。也许明天你就会死去。当地狱之王使你的灵魂离开身体时,你恣意吃喝玩乐的生活便结束了。你的金钱、利益、荣誉、地位、名贵的衣物,以及一切你曾经拥有的东西都离你而去了。你不能够再保留这些东西,他们都会对你宣布:“你自己下地狱去吧;我们不再跟你有关系;我们不再为你所用了。”这些东西不能再给你恐惧的灵魂带来欢乐,也不能再安慰你。相反的,这一切都将见证你的罪恶,你那备受压抑的良心将成为你难以承受的负担。
第二,不但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取而代之的将是惊骇。现在,你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你有坚强的精神,既不惧怕死亡和魔鬼,也不害怕地狱。然而,当死亡来临时,你的勇气却极易离你而去。伯沙撒的经历也会临到你。只需片刻时间,让我把这面历史的镜子放在你面前,你就会从中看到你将来的状况。“就变了脸色,心意惊惶,腰骨好像脱节,双膝彼此相碰。”(但5:6)如果死亡天使临到你,对你说:“再过四十天你就要死了”;或者“今天晚上我就要取走你的灵魂”,你那时还会欢喜吗?那时你的良心会格外活泼,你会对上帝的震怒和永恒的沉沦有一个跟现在截然不同的概念。既然上帝使你惊骇,你满头大汗,那么你还能逃到哪里去呢?那时你寻找先前那些不敬虔的伙伴,但是他们会远离你。那时把美酒佳肴放在你面前,你却无法下咽。那时你再玩那些你聚敛的钱财吧,但钱币的声音是多么凄凉啊!那时让你穿上你所有的名贵衣服,但你却会说:“拿走这些破布!”那时让妓女爬上你的床,但你却会说:“离开我,我不想看见你。”那时你会说:“世界啊,我要离开你了,我憎恨你。”告诉我,你那时会怎么做?你在哪里寻求庇护?到上帝那里吗?你将会和那愚拙的童女一样,发现天堂之门已经关闭了。那时你就会亲身经历到你目前还不相信的真理:“我呼唤,你们不肯听从;我伸手,无人理会。反轻弃我一切的劝戒,不肯受我的责备。你们遭灾难,我就发笑;惊恐临到你们,我必嗤笑。惊恐临到你们,好像狂风,灾难来到,如同暴风,急难痛苦临到你们身上。那时,你们必呼求我,我却不答应,恳切地寻找我,却寻不见。因为你们恨恶知识,不喜爱敬畏耶和华。”(箴1:24-29)当上帝因你所犯的一切罪审判你时,你往哪里逃呢?当上帝让魔鬼拖着你的灵魂进地狱时,你往哪里逃呢?那时你可以大声哭喊你想要的一切,但你却既得不到同情,也得不到帮助,你会发现自己处于永远的绝望和痛苦之中,漫无尽头。所以,今天,既然你已经听到主的声音,就不要硬起心肠。“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弗5:14)
但是,你们这些敬虔之人却不必惧怕死亡。毋宁说你不会永远留在这个世界上,这应当是你的安慰。当死亡来临时,你的一切忧愁就都结束了。所有的不满和焦虑,所有的软弱和痛苦,所有的贫穷和担忧,所有的罪恶和败坏,都只能跟随你到死亡时为止。你将把这一切都抛在身后,在死亡的那一瞬间,这一切都离你而去了。我们将会脱离这一切,我们的苦难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的哀哭只是暂时的,这是怎样的祝福啊!诚然,死亡本身是可怕的,但同时死亡也是有益的。死亡立刻切断了一切忧伤和罪恶的十字架,死亡在一瞬间就把灵魂带入幸福的状况之中,人在死以前是不可能真正体会到这种幸福的。死亡就像是参孙杀死的那只狮子,被杀死之后,却有了甘甜的蜜。死亡就像是红海,它是用来搭救以色列人平安离开埃及、逃离法老的手。死亡,就是平安地离开这个世界,开始与上帝同住,与基督同在。所以,信徒们,因着基督的功绩,当你忍受十字架时,当你面对死亡时,都要大有勇气。要渴望离开这个世界,盼望与基督同在。要靠着信心坚立,胜过这最后的仇敌,说:“‘死被得胜吞灭’—–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上帝,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1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