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1理所当然的侍奉
第八十四章:温柔
谦卑生温柔,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就是后者。我们将要探讨广义上的温柔,换言之,还包括忍耐和宽容。希伯来语的温柔是“anawah”,它是一个派生词,词根的意思是:使谦恭,使自己谦卑,屈服,或受到压迫。其他的派生词还包括贫穷,被压制,悲惨。因此,在原文中,人们用温柔(meekness)这个词来表示贫穷、谦卑的状况。在希腊语中,有个单词是“praotes”,它是个派生词,词根的意思是“传送、改变”。这是指一个人很愿意与别人建立关系,反过来说,别人也很容易与他建立关系。它也可以指冷静,镇定。这表示一个人总是沉着冷静,不会因为发怒而失态。在荷兰语中,它是“温柔”和“心灵”的合成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它的含义。因此,它是指温柔的心。
温柔是信徒平和的心境,它源自于在基督里面与上帝的合一,包括自我否定和爱人如己。这会使他以一种和蔼的、令人愉快、满有爱心的方式与邻舍交往;他放弃自己的权利,容忍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而不发怒,愿意饶恕别人,用善良来回报别人。
这种美德也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人的悟性受到光照,认识到世间一切事物的空虚和短暂——这一切失去的时候不值得心烦,也不值得去竭力追求。蒙了光照的悟性深知人性的邪恶,晓得人性极易屈从于愤怒,自然人时时都会用话语或行为伤害自己的邻舍。蒙了光照的悟性认识到,暴躁易怒是愚蠢的情感,既不能使人和好,也不能阻止伤害。相反,它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带来更多的伤害。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容忍这一切,保持沉默。因此,温柔就是智慧。“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雅3:13)
意志喜欢这种美德,拥护它,通过操练,能够不断增加控制和管理感情的能力,以免它们变得太强烈或太混乱。慈祥的面容和温柔的话语常常不过是假冒为善而已。但“温柔”这个词所表明的是,我们的心必须是温和的。如果灵魂处于这种光景之中,那么无论从这一源泉里发出什么,都将使人的整个性情——以及他的面容和话语——朴实无华,谦逊温柔。“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彼前3:4)
1.温柔的主体与客体
让我们探讨一下这种美德的主体。温柔是一种只有在信徒身上才能找到的美德。一个自然人身上可能具有某种类似温柔的东西。可能有的人有昏睡懒惰的倾向,那是智慧的丧失,他不能明辨何为有利,何为不利。有可能他是十分贫穷悲惨,以至于毫无盼望和勇气,因为处于绝望之中,他什么都忍受。有可能他本来性情温柔,很少会内心不安。也可能从属世的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有聪明才智的人,因此他能够认识到发怒是愚蠢的,温柔是合宜的,晓得发怒导致羞辱,温柔带来尊荣。也可能他身居高官显位,对于自己的下属根本不在乎,因为这样的人不会伤害到他。所有的这些只具有温柔的外表,并不是真正的温柔;至多只是一种自然意义上的温柔。它既不是发自正确的源泉,也不具有温柔的精义。然而,只有已经与基督联合的信徒,因着圣灵的影响,具有活泼的灵命,他们才能真正地温柔。“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6:1)他们与不敬虔的人形成对比:“耶和华扶持谦卑人,将恶人倾覆于地。”(诗147:6)
这种美德的对象是这个人的邻舍,也就是——每一个人。温柔也包括对于上帝温柔,这与上帝的诫命有关,是指人自愿的顺从。雅各这样说到温柔:“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雅1:21)这也适用于那些责罚,温柔的人默默地让自己的灵魂顺服上帝的责罚,毫无烦躁。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火烧死时,亚伦就是这样默默不言的(利10:3)。当以利听到不幸的消息时,他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他凭自己的意旨而行。”(撒上3:18)然而,我们此处所指的温柔是呈现给人的——无论他们是善是恶,敬虔还是不敬虔,对我们行为温和还是粗暴,举止公义还是不公义。无论被粗鲁地还是温柔地拿起,无论被柔软的手还是被粗糙生硬的手抚摸,天鹅绒始终都是柔软的。温柔的人也是如此,因为他的性情并不是外在的特性,并不取决于别人对待他的方式。毋宁说,当他不在任何人面前,没有面对任何事的时候,他的灵魂就具有这种性情。因此,不论他所遭遇的事情如何千变万化,这样的人都始终如一:“—–向众人大显温柔。”(多3:2)
2.温柔的本质
这种美德的本质包括保持平和的心态。因为所有能使人感到满足的东西都来自外部的资源,所以他渴慕、追求他认为能够使自己满足的东西。因为他在多大程度上看不见上帝,就在多大程度上以世上的事物为中心。更有甚者,他渴望得到他最喜爱的东西,或者最适合于他的能力的东西。因为人们渴望得到相同的东西,彼此之间就成了对方的拦阻,在追求目标时受到拦阻的心就被激动起来,因内在的混乱而来回摇摆——就好像在暴风雨中的海面上一样。然而,温柔的人已经选择了上帝作为他们的福分,他们认识到世上的一切都是虚空,晓得若非是上帝许可,没有人能说什么话或做什么事。因此,既然他信靠上帝,他的心就会是平和的,坚定的。他的心既不混乱,也不慌张,而是处于一种坚定平安的状态。如果有人用言语或行为攻击他,他就像海岸面对惊涛骇浪的撞击那样平静,惊涛骇浪便化做涓涓细流退去了。以下的经文中描述了这种状态:“他心坚定,倚靠耶和华”(诗112:7);“我的心—–专等候上帝”(诗62:1);“他给正直人存留真智慧”[1](箴2:7)。
这种平稳的心态伴随着:
(1)灵活性。温柔的人是愿意合作的,他会调整自己适应他人,也就是说,只要这是不违背上帝的旨意的。“你们要—–彼此顺服。”(彼前5:5)
(2)融洽的关系。温柔的人在那些暂时的、自然的事情上,从不固执己见——也就是说,只要不违背上帝的律法。他会听取别人的观点,依从他人的意愿,他随时愿意让自己被别人说服。“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是和平。”(雅3:17)
(3)爱心。温柔的人说话行事都是令人愉快的。他有良好的品行,容易相处,友善,因此与他交往是很愉快的。“凡是—–可爱的—–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4:8);“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多3:2);“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腓4:5);“要—–谦卑”(彼前3:8)。
3.温柔的动因
上帝是温柔的动因。人本性上是好发脾气的,易怒的,心怀恶意的,就像多刺的荆棘一样,别人碰到他都会受到伤害。然而,当上帝按照耶稣温柔的形象重生一个人时,他赐予他温柔的心。因此,使徒把温柔列为圣灵所结的果子之一。“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温柔—–”(加5:23)
美德从来都不是独自运行的。一种美德往往会产生另一种美德,一种美德也常常能支持另一种美德。对于温柔这种美德而言也是如此。
(1)温柔是发自于一颗在基督里与上帝联合的心。当人拥有上帝作为他的一部分时,他就已经拥有了一切,不再需要除此以外的其他东西。他不会以这样的方式仰望别人,好像他能够期待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一样。他不惧怕任何人从他那里拿走什么,因为温柔的人知道,所有的人只不过是他的上帝手中的工具而已,上帝使用他们是为了使他得益处。如果有人说了一些关于他的谗言,或者对他进谗言,他晓得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如果有人伤害他,他明白这是上帝的旨意,他默默承受上帝智慧美善的掌管。他知道如果自己愤怒或嫉妒,那他就是与上帝为敌了,因此,他以安静平和的良心忍受一切。
(2)舍己是发自温柔的心态。温柔的人不再考虑自己的愿望;他既不寻求,也不盼望满足自己的愿望。他已经舍弃了对虚无的尊荣、人间之爱、地位名利以及这世上的财富的渴望。他并不想要这一切。当有人在这些方面向他提出挑战时,他何必为此争执呢?他何必为此发怒呢?这种心态反过来也能产生温柔。
(3)温柔的人也爱邻舍。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容忍他所爱的人。有爱心的人不会伤害他的邻舍;有爱心的人会为正在伤害他的邻舍的罪而忧伤。看到自己的邻舍处于这样的混乱之中,将会招致上帝的震怒,他深感同情。那么他还会在邻舍的忧伤之上再添忧伤吗?看哪,因此他是温柔的。
4.温柔的果效
温柔的果效是:
(1)志趣相投。与温柔的人相处是轻松愉快的。温柔的人深受大家的喜爱,只要他还是温柔的,就不会有任何人恨恶他——尽管他会被某些灵魂卑鄙的人所嘲笑。他不会有很多反对者,即使属世的人也会为他辩护。人们会发现与他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分别之后,与他的团契会在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确信他是一个敬虔的人,而他们自己则不是。他们会因此渴望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2)放弃个人的权利。温柔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具有温柔的特性,他既不轻率也不迟钝。他的的确确能够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也有能力坚持自己的权利。如果这是上帝的旨意,并且他有这样的责任,他会这样做。但是,他是带着安静的迫切和自由,以一种高尚的方式来这样做的——他总是以这样的方式,使他温柔的美德熠熠生辉。但是,如果有些事情是他可以让步的,那他就宁可让步,以免通过争竞来获得他的根本权利。
(3)忍受不公。温柔的人既不愿意被人报复,也不愿意为自己复仇——即使他能够这样做。相反的,温柔的人会忍受这一切,忽略这一切,似乎一切都不曾在他身上发生。“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弗4:2)
(4)饶恕不公。饶恕不是指不去复仇,同时却心怀憎恨;而是指不把别人的冒犯放在心上,仍像以前一样爱他。这意味着冒犯者必须受到好像他不曾冒犯别人一样的待遇。这正是基督的教导:“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可11:25)使徒要求我们这样做:“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西3:13)
(5)以善报恶。以恶报恶是世俗的,恩将仇报是邪恶的,而以善报恶是基督式的。对温柔的人而言也是如此:“不以恶报恶”(彼前3:9);“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罗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