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生平-5理所当然的侍奉
2.支持教会独立
在鹿特丹任职期间,1688年布雷克与市政府的冲突是值得注意的经历。在描述利瓦尔顿的邀请程序时,我们已经说明,公民政府能够对教会事务施加巨大的影响,在鹿特丹也是如此。这种巨大的影响在鹿特丹的一位牧师约哈尼斯·乌尔西努(Johannes Ursinus)去世后变得尤为显明。堂会按照通常的程序邀请一位继任者。最终的选择是大卫·库姆鲁格(David Combrugge),一位来自乌特勒克的牧师,一个行为无可指责的人。教会议会派出一个代表团,把这一决定通告政府,除了期望得到市政厅的认可之外别无他想。让弟兄们感到惊讶和义愤的是,这一决定并没有得到市政厅的认可。执政官决定不批准这一邀请,也没有说明任何理由。布雷克牧师当时正是教会议会的主席,他和一位牧师同事、一位长老和一位执事被委派前往市政厅,要求继续发出这一邀请。然而教会议会的记录显示,这一委员会没有完成任务,但记录并未记载任何理由。教会议会可能经过进一步考虑,决定不再继续执行这件让市政府不悦的事。
经过重新安排,邀请程序又付诸实施。教会议会再次列出一份12位候选人的名单,看来教会议会要向超出自己权限的市政府屈服。但是,布雷克是不会默认此事的。几个星期之后,布雷克在鹿特丹大教堂讲道。他选的经文是《诗篇》第2篇6节:“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在这篇讲道中,他谈及市政府是否有权废除教会对一个合法蒙召的牧师的邀请,并强迫教会邀请另外一个人的问题。经过详尽的解释圣经,他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否定性的答案。他的回答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合乎《比利时信条》,也合乎当时最优秀的神学家的观点。当时阿米念派(Arminians)支持市政府介入教会事务,这是他们在多特会议(the Synod of Dordt)上被定罪的另外一个原因。
布雷克的这篇讲道惹火了地方执政官,并被要求把这篇讲道以书面形式送到市政厅。他予以照办,看来他似乎以非常轻松的态度面对这件事。可是,教会议会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它任命了一个由四位牧师组成的委员会商讨已经产生的市政府难题。与此同时,市政官员已经观察到布雷克开始与市政府作对。按照他们的看法,布雷克这样做破坏了官员们的声望和权威。他们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暂时禁止布雷克讲道,停发他从市政府领的薪水。教会议会赞同布雷克讲道的要义,就努力与市政府协调,但市政府还是坚持实施已经作出的惩处。7月28日,礼拜三,布雷克继续服侍,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是因为他自己冥顽不化,而是出自对他的大君王耶稣基督之命令的顺服。
在朋友们急切的劝告下,布雷克决定在城外找一所屋子作为他暂时的居所。但是,他继续兑现他已经约好的讲道。三个礼拜后,布雷克拜访市长,讨论如何解决这场冲突。市政府所做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布雷克改正。可以理解,布雷克想知道这些城市父母官这样讲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并没有给予令人满意的回答,但是却特别要求他不要再讲道。布雷克十分坚决地表示,他不会服从这一要求。他宁可被流放,甚至丧失生命,也不能不讲道。两方针锋相对,互不让步。
市政府要求教会议会调解,教会议会做出紧急决定,要求布雷克:“明天保持沉默,允许其他人代替他这次讲道。”对于这一要求,布雷克并没有置之不顾,而是予以顺服,因为它是出自教会。在调解过程中,教会议会进一步提出事实,证明布雷克不是一个革命者,而是一位愿意顺服教会组织的牧师。市政府两次宣称布雷克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最后,双方签署了一个和平协约。事实是,布雷克能够继续坚持他的立场,就是市政府无权禁止教会发出呼召牧师的邀请。
然而,这次争议还引发了另外一些后果。那篇有争议的讲道在教会崇拜时被人记录下来,并且以一种残缺不全的面目出版。为了消除各种诽谤和流言,布雷克出版了原来的讲道词。他还附上了较为详尽的有关他与政府接触的描述。题目本身就意味深长:《圣经宣告主耶稣是其教会至高无上的主》。在这个题目和讲道词的附录中,布雷克告诉人们,他既不能也不可放弃他的牧职,这使得执政官非常愤怒。为了杀一儆百,必须惩罚布雷克。看来布雷克很快就要遭到放逐。
就在此时,一个富有影响的保护人站在了他这一边:总督威廉三世(William III)写信要求市长允许把有关布雷克的事件暂时搁置下来,等到他与执政官本人讨论之后再说。可是,不久王子就起程前往英格兰去了,在那里,政府更迭之后,他被加冕为国王。执政官最后决定,让事件平息下来。在最后的冲突当中,教会会议毫无疑问地选择与布雷克站在一边。可能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形,执政官不得不让步。当另外一位执政官就职之后,市政府又开始支付薪水。但是,这件事之后,教会和市政府的关系变得很差,以致市政府数次拒绝批准教会的一个邀请函,甚至下令教会议会暂停邀请牧师前来牧会的工作。直到1690年1月,才有人补上乌尔西努留下来的空位。
3.撰写《理所当然的侍奉》
在这段纷扰不断的时期——与拉巴第派论战和与市政府冲突——过后,布雷克周围的环境变得较为平静。现在他能够投入到一部书的写作当中。这部书成为他最主要的著作,就是《理所当然的侍奉》。布雷克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源于《罗马书》第12章1节:“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这部书没有按照当时的习惯献给在教会或者国家中担任高职的人,布雷克把它题献给“上帝在尼德兰的教会”,他所特别想到的是他当时在鹿特丹所牧养的教会,以及此前在利瓦尔顿和米德尔堡(他曾经两次蒙召前往该处牧会)所牧养的教会。他劝勉读者组织彼此熟悉的学习小组逐章阅读这部著作,然后讨论已经读过的部分。它的内容也可用来教导神学生、牧职候选人和年轻的牧者,“使他们能够理解上帝真道的独特性,以便他们能够确实捍卫和实践这些真理,并把这些真理传讲给会众,以便使人归信基督,得以坚固,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教会大得造就”。
一年之后第一版就销售一空,第二版于1701年出版。布雷克在出版第三版时增加了篇幅,很多部分被加入书中。他在“序言”中告诉那些拥有第一版和第二版的人,他们不要对此不满意。他建议他们把书送给连一本书也买不起的人,自己再买一本第三版!
他认为,在宗教改革前不久印刷术被发明出来,这是一个神迹。在此之前,一个传道人一生只能影响很少听众。然而,借着印刷术,他可以向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讲道,在他死后也照样传讲。“照着上帝加给我的恩赐的大小——不管它们是什么,我非常高兴,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在我死后多年仍然向荷兰传讲上帝的真道。”
这部著作超过两千页,分为三册[10]。第一册是教义解释。在四十二章的篇幅当中,以一种实用的、经验的方式讨论了有关信心的各种教义。第二册所讲述的是信徒如何在上帝面前过圣洁的生活,其中阐述了十诫、祷告、忍耐、真诚和其他重要的主题。第三册涉及其他一些内容,其中包括对《启示录》的解释。同时,在此册中布雷克详细解释了他对犹太人的看法。他认为,仍有许多与犹太人相关的应许需要应验。他深信犹太人将会从世界各地回归迦南地,并且在那里建立一个新的犹太国家。这样的国家的确已在1948年出现。
布雷克关于犹太人的看法与他关于《启示录》第20章所描述的千禧年观点有关系。他认为这千禧年完全是未来性的。在这段和平的过渡时期,敌基督将会被消灭,魔鬼会被捆绑,“整个犹太国家将会认识到主耶稣是唯一应许的弥赛亚,他们将会悔改归向他,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来爱他,尊崇他,荣耀他”。这种观点并不是所有的改革宗神学家赞同的。因此,这第三册——在两千多页的书中只有350页的篇幅——是最有争议的一册。
虽然如此,《理所当然的侍奉》仍然成为荷兰第二次宗教改革的继承者的标准参考书。这部著作有20多个版本,并且也被翻译成了德文。
4.安息主怀
随着年龄的增长,布雷克身体的疾病和软弱也越来越多。他走动困难,记忆力也在下降,只要他能够做到,他就继续讲道和劝诫他人。特别是他在鹿特丹一个教堂所作的劝诫,当时有相当多的人出席。很多人从本市赶来,也有许多人从博勒斯维克(Bleiswijk)和塞文维森(Zevenhuizen)赶来参加这些聚会。在聚会结束时,人们全在教堂的出口附近聚在一起,等着“布雷克父亲”(Father Brakel)来到外面。当他们起程回家时,他会向他们讲话,并且祝福他们。这样,穿过漆黑的夜幕,他们就“满怀喜乐地踏上归途”。
1711年8月30日,礼拜天,布雷克最后一次讲道。当天下午,一辆马车把他载到教会,照顾他的人帮助他登上讲坛。当时他的疾病已经持续了两个月,在患病期间,他经受了很多痛苦——特别是由于肺充血所带来的痛苦。他继续为教会,特别是为鹿特丹教会的福祉祷告。他祈求主保守教会在真道中。在他过世的前一个晚上,站在他身边的一个人问他情况怎么样。“很好,”他回答说,“我可以在我的耶稣里安息了。我与他相聚,我正等着他来接我;但是,我还是安静地交托吧。”此后不久,他就带着完全的确信,安静地去世。布雷克死时76岁,他辛劳的一生到此为止。他离开这个世界,去承受那永恒的生命——不是由于他自己的功德,而是借着他主人主耶稣基督已经成就的工作。他的墓志铭上刻着以下的话:
这里安息着一位无法休息的人,
他讲明真道,为耶稣赢得灵魂。
他曾经为故土切切祈祷,
如今却已抵达彼岸:
栖息在亚伯拉罕的土地上,
在那里,他可以跟随那蒙福的羔羊。
愿你的教导和生命像他一样,
在永恒的福乐中,
哈利路亚便是你的歌唱。
[1]本套书荷兰版原名:Redelijke Godsdienst(直译: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侍奉),中文简体版分四册,分别为:第一册《神圣之道》,第二册《信心之道》,第三册《美德之道》,第四册《生命之道》,各册书名为编者所加。——中文编者注
[2]在荷兰历史上,称这一年为“灾难年”(het rampjaar)。
[3]荷兰的十二个省份之一。
[4]弗里斯兰省的省会。
[5]弗格罗宁根省是与弗里斯兰比邻的省份。
[6]这是长老制教会的管理机制,首先地方教会组成堂会(the Consistory),堂会由牧师和治理长老组成,负责教会的教牧和治理。然后,不同的堂会各选举一名牧师和长老组成区会(the Classis)。几个区会选派相应的代表组成总会(the Synod)。几个总会组成大会(the Great Assembly)。——中译者注
[7]位于兹兰省(Zeeland)的南部。
[8]荷兰语为Sleur-en slenterdientst。
[9]柯齐(Johannes Cocceius,1603—1669),德国改革宗神学家。主张在亚当堕落前,上帝在伊甸园与亚当立行为之约,因为亚当并没有顺服,此约失败。此后,上帝又与基督立恩典之约,将先前的行为之约完成。他认为,在旧约中处处可以寻见预表基督的经文。——中译者注
[10]这一划分与目前这一译本的分法并不一致,目前的简体中文译本分为四册。——中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