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巴刻谈清教徒08-4
帕金斯的神学
神学教育家,灵修著作阅读的发起者与推广者,博览群书、高举真理的属灵作家,作品风格洗练却不失深刻的文学巨匠,开辟了欧洲敬虔主义的先河,同时也深刻影响英国思潮的清教主义之父——无愧于这些美誉光环的帕金斯,还针对很多信仰主题作出过卓越经典的属灵教导,它们是本文所无法一一详述的。这些主题包括了上帝对基督徒的呼召,基督徒的家庭生活,“学习谦卑,看自己合乎中道的美德”@15,牧者的职分,讲道的原则,良心的工作,对上帝的敬拜,在言语上的自制,罗马天主教的错误,以及关于预定论的教义。尽管涉及的层面如此众多,然而重生的真理,即圣经有关一个人悔改归信、确信得救、委身信仰、践行合乎圣经教导的真理,才是帕金斯最为关注的核心。肯德尔曾就此评价道:“帕金斯最主要的关切就是致力于催促人们必须去明确上帝对自己的呼召和拣选是否确实,并教导人们如何得以明确这一点。”然而,这样的结论不免过于片面。@16事实上,帕金斯所关注的,首先是提醒人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成为基督徒;其次才是帮助他们确信自己是真实的基督徒。刚才引用肯德尔的那段评论,实际上向我们指明了帕金斯关于信徒内在生命所必然会强调的重点,这些内容可以作为考察基督徒信仰真实与否的试金石。这些教导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副圣徒在真理上不断成长的形象,它正好可以成为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帕金斯神学的有利视角,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帕金斯神学的各个层面与他神学核心之间的联系。
真理教导类灵修著作的形式和内容常常取决于三方面:第一是作者对于圣经中有关信徒与基督的联合以及信徒如何为主而活的理解;第二是作者对于他所针对读者属灵需要的把握;第三是作者自己与主同行的经验。如果作者曾经历过成人后向主悔改的挣扎,那么他们在书中便很可能将活在上帝主权之下的人生与不顺服上帝主权的人生相对比,我们在使徒保罗、奥古斯丁、本仁、柴斯特顿以及鲁益师的著作中都会看到这类的描述。帕金斯的著作也堪称此类作品的典范,从上文对他作品摘选的内容中我们便可以看到这一点。
在帕金斯看来,真信徒的生命有两大特征,即渴慕圣洁与不断更新。渴慕圣洁表现为一种信徒发自内心对敬虔的追求:即他们藉着发自肺腑的祷告寻求信心的提升(这信心是一种信徒对上帝启示的确知与依靠,相信那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如今已复活的主基督耶稣),活出悔改的生命(悔改意味着对自己过去及现在一切罪恶行为与习性的自我省察),并藉着从主而来的帮助胜过罪性的捆绑,为自己的成圣(在爱中遵行上帝的律法)铺平道路。那能够让信徒去投靠圣父与圣子的信心,以及让他们满有得救确据又大有盼望的信心,实际上建立在一种知识或信息之上,这信息是关于基督藉着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代赎,成就了那使人称义的恩典,让我们可以因此被上帝所接纳,成为天父家中的一员。基督徒生命的不断更新说的是,信徒在祷告中所渴慕得到的生命的改变实实在在开始成就在他们身上。逐渐地,那些发自内心渴慕生命被上帝掌管而完全更新的人,会在这条追求圣洁的道路上真实地寻获人生的意义、满足与平安,与此同时,他们会愈来愈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已不同于曾经的老我。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与基督联合,有圣灵居住在他们心中,因此他们可以确信天父上帝会以那救赎之爱去爱他们,这爱永不止息。帕金斯之后的清教徒会将这种生命的更新归结在重生的神学主题之下,然而在帕金斯的时代并没有人采用这样的神学术语。同样,在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和大、小教理问答中,以及在圣经译者威廉·丁道尔,新教殉道士约翰·布拉福德的论述中,我们也不曾看到这样的神学表述。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基督徒这种渴慕圣洁、不断更新的生命实质最早却是由这些清教先驱提出的。
针对那个时代英格兰的属灵需要,帕金斯指出了当时社会各种各样的不道德与不敬虔,然而让他最为忧虑的,却是新教发展中所出现的形式主义与骄傲自义的倾向。这样的问题,在他看来已经和罗马天主教之前所造成的危害不相上下。帕金斯的事工正是针对这样的问题,因此他事奉的目标可以被恰如其分地总结为:击打那些假冒平安的人,安慰那些为义受苦的人。
从帕金斯的各种著作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他所持守的基本前提,即他对英格兰以及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神学传统的一贯高举,他的一切教导均是以此为核心。肯德尔有一点说得非常中肯,“帕金斯视自己代表着他所捍卫的圣公会的主流”。@17
帕全斯并不认同那些因为教会治理的争议而倾向脱离国教人士的主张,因为在帕金斯看来,当时的圣公会仍是完全委身于新教正统教义的,并且他个人也有宣讲、教导这些真理的自由。帕金斯对于圣公会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即使在这样的教会制度下,他的事工也一样遭受过干扰。(举一个例子,1587年帕金斯曾被要求针对大学副校长的质询作出回答,质询的原因是帕金斯曾在证道中说,公祷书中关于跪领圣餐的教导以及司仪神父自己给自己圣餐的做法并非完全正确。)尽管如此,对于建制教会的忠诚在帕金斯的教导中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更广泛的新教传统而言,我们需要看到,自称为加尔文主义者的帕金斯,不仅继承了加尔文的教导,也从诸如布塞、布林格、马斯克琉斯以及殉道者彼得等新教牧者那里吸收了许多神学思想,在他们当中日内瓦的贝扎与海德堡的赞基乌对他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帕金斯《金链》(其主要内容都是从贝扎的著作中摘引的)一书的附录中,我们会看到一份关于参考贝扎著作很长的清单。在他另一本名为《论良心》(The Case ofConscience)的著作中,关于得救确据的论述中,有一半的内容都是藉用赞基乌的思想,并且从帕金斯自己关于信心与得救确据的论述中,也能明显看到他从以上两位属灵伟人那里所受到的影响。从整体而言,宗教改革的神学将信心理解为一种信徒对于圣经应许的诚挚向往,以及因此他们对基督完全依靠,在此基础上来成就他们与上帝的美好关系。加尔文将信心定义为:圣灵因着基督的缘故让信徒完全信服于上帝恩典的作为。换句话说,信心是一种信徒在内心深处满有指望的把握。此外,加尔文也将《彼得后书》一章十节中彼得的教导——“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看成是一种对我们简洁有力的号召,藉此激励我们从始至终活出基督徒属天的见证。@18在此基础上,帕金斯进一步延伸了信心的内涵,使其既包括了相信的意愿(即在他们相信的行动产生之前的那种愿望),又包括了灵魂的行动(这种行动表现为:信徒在一切心灵的苦楚和良心的亏欠中,去仰望基督并祂的应许)。此外,帕金斯根据贝扎和赞基乌的观点,将《彼得后书》一章十节理解为使徒劝勉信徒切实地活出自己的信仰,因为他们已明确地认识到上帝的恩典的确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命。
帕金斯将这种对经文的认识,结合在自己那种明确以汤玛斯主义为核心的良心观之中。在帕金斯看来,良心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借助,他称为实践三段论的论证进行判断的过程,这种判断要么会因着否定某种观点而在思考者心中形成定罪、谴责的意识;要么会因着肯定某种观点而让他心中充满平安。在这种实践三段论中大前提是某个道德或属灵的原则,而最为适切的大前提莫过于某个圣经真理的宣告;小前提可以看成是某人对事实的观察结论;最后形成的结论便是一种关乎良心的道德判断。下面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样的判断方法在帕金斯当年和我们今天都曾使用过:
所有信上帝的人都是上帝的儿女;
我信上帝;
因此我是上帝的儿女。
肯德尔认为帕金斯对于信心的描述有些混乱,对于得救确据的认识也令人困惑不解,然而肯德尔这样的批评很有可能依赖于他对于理性与意志的割裂思考,而在这一点上,帕金斯则完全持相反观点。此外肯德尔还将圣经中的自省简单地与人性的自我反思相等同,并且完全忽视了帕金斯神学强调的核心,即那出于上帝恩典更新的生命是不断成长的,也惟有这种生命的不断成长,才能向我们证明上帝恩典的真实。@19在我看来,帕金斯对于信徒生命的见解是正确的,首先他通过实践三段论的方式对良心发挥影响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尽管这是一种简化的分析模式)。接下来,帕金斯肯定了合乎圣经的自省通常是对信徒信心的坚固,藉此他们将更加确信自己所蒙受的重生之恩,以及上帝时刻的同在。
在帕金斯的所有著作中还有另一个一以贯之的基本前提,即在帕金斯看来圣经必须作为上帝亲自的教导和见证来接受。与此同时,圣经的诠释必须出于释经者在自身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需要中对圣经原则的运用。布劳沃德在一段极有见地的评论中,高度评价了帕金斯以基督为中心的解经。评论一开始就引用了帕金斯的论点:“圣经的各部以最完美的方式彼此协调那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其实很容易得到解释。”圣经这种完美的一致性的背后有着极为显著的原因,“因为整本圣经都是为着见证基督,以及祂的应许和赐福。”如果对于某处经文出现了不同的理解:
对于经文的不同理解—–我们必须始终求助于基督并且唯独以圣经为最终的依据:尽管对某处经文出现了上千种不同的解释,然而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以及与其他类似经文的对比,释经者仍可以确定这节经文真正的含义。圣经中的基督将会启示祂自己,我们要对此确信无疑。@20
帕全斯从贝扎和赞基乌那里继承了加尔文的堕落前预定论,这一点在他所著的《金链》一书中,以及由拉丁文写成的《论预定论》(De Praedestinatione,1598年),以及由英文写成的《论上帝自由的恩典与人类自由的意志》(God’s Free Grace and Man’s Free-will,1602年)中,有着明确的体现。堕落前预定论认为上帝在创造宇宙之先,人类尚未受造之前就已决定要拣选人类当中的一部分,并弃绝其余的人。这种预定论观点与堕落后预定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认为上帝在确立拣选与弃绝之人的双重定旨时,祂所针对的是已经受造并堕落的人类。帕金斯支持堕落前预定论是出于他一贯对上帝在救恩施行中绝对主权的坚决维护,以此来反对路德宗的救恩论,天主教诸如贝拉明的半帕拉纠主义,以及英格兰的诸如彼得·巴罗、撒母耳·哈斯特里特与威廉·巴雷特等人的反预定论主张。尽管如此,堕落前预定论的主张却让帕金斯试图强调的基督对堕落罪人的救赎之爱被限制了在一种令人生畏的理性主义框架之中,正如同所有的堕落前预定论所得出的结论一样,在帕金斯的救恩论中上帝也像是一位专制的独裁者,凭着自己无法为人所知的意愿创造了两种人类群体,一种是为着获得祂的拯救,而另一种则是预备去接受祂的刑罚,并且为了达成这样的心意,上帝甚至故意看着人在伊甸园中堕落。@21绝大多数十七世纪的清教徒,以及从那时起绝大多数的改革宗神学家都是堕落后预定论的支持者,这在我看来是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于帕金斯以及伊丽莎白时期那些清教先驱所采用救恩论的遗憾。上帝救赎的主权无疑需要被我们高举,然而过于教条的堕落前预定论却并非是强调这一真理最合乎圣经的方式。
然而堕落前预定论没有对帕金斯以福音为中心的讲道以及他的牧者心肠产生丝毫的影响,下面我就要讨论这一点,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帕金斯有一篇针对《西番雅书》二章一至二节的讲道,这篇讲道当时传讲于“斯淘尔布里奇的集市,在证道同时被记录下来”@22。这帮助这篇帕金斯1593年的讲道当时很可能以速记的方式被记录下来,1605年这篇讲道被刊印出版。下面我将节选其中的两段文字,让我们得以一瞥那种清教徒所特有的思想境界。从第一段文字中,我们会看到帕金斯高举福音的一面,他向人们高声宣扬着那“有意就近者皆蒙上帝邀请”的大好信息。在将福音的应许喻为“贵价的珍宝”后,帕金斯如此说:
—–永远不要说这已超过了你所能达到的程度,或说那贵价的珍宝是过于你所能支付的,因为现在我就要白白地将它给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我要奉主的名向你们宣告,现在这宝贵的真理就要白白地赐给你们.让你们不用银钱就能得到它(赛五十五1)。当你们不辞劳苦从远方而来,不计代价地为自己的生命去求购各种宝物时,你们竟遇到了如此的奇珍异宝,其价值足以拯救你们的灵魂。然而,你们却可以不花一分钱就得到它,你们该为此何等庆幸!
在接下来的一段文字中,我们会感受到帕金斯的牧者情怀与先知的敏鋭,或用一词能够更好地总结,即他的爱国情操。他的话明确指向英格兰和圣公会的前途,以及对于上帝那全民性审判的畏惧。
英格兰从上到下的罪—–首先就是对敬拜上帝和祂旨意的轻忽—–第二就是整个英格兰对信靠基督之必要性的轻看—–
我们的教会无疑是上帝的禾场,我们就是上帝要收聚的谷物,那些布朗恩主义者(罗伯特·布朗恩的追随者,期望脱离圣公会)是如此瞎眼愚蠢,他们竟看不到圣公会是那属上帝极大的收成。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当中充满了糠秕—–因此上帝将要在我们中间作那扬净的工作,好找出谁是祂的谷实—–你需要让自己经受试炼,才能逃避上帝的审判—–同样,为了让自己逃避那被上帝吹散扬净的命运,你必须用上帝的律法洁除自己心中的污秽—–你需要每天都将自己的生命放在上帝律法的光照中—–你需要每天都让自己的良心经受上帝的审问,将你一切的思想、言语和行为都向祂敞开。用上帝的十诫去对照它们从而去发现你的种种过犯罪恶以及那生命中的败坏它们正如糠秕,你需要藉着悔改将其扬净—–长久以来我们安适丰裕的生活已让许多惊人的败坏滋生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所有人都应在更新的悔改中为着这教会和国家向上帝迫切祷告,惟愿我们的主能向这国这民显出祂的怜悯,并让祂的和平与福音在我们党中不断拓展。
在这篇文章最初的题目中,我将威廉·帕金斯这位四个世纪前的神学家、传道人与牧者称为值得我们怀念的圣公会圣徒。我相信通过上文的阅读,读者对这样的评价是能够接受的。现在我要提问,在刚刚看到的那段帕金斯关于英格兰以及圣公会的证道中,你是否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与自身的密切关联?如果是这样,我们难道不应认为帕金斯这段话也是指着苏格兰教会、爱尔兰教会和威尔士教会说的吗?我盼望着你我都能来认真思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