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清教徒神学32-1
第三十二章:清教徒论来到基督的面前
祂的心向你是宽宏的,祂的怀抱向你是敞开的。
——托马斯·波士顿
自从亚当和夏娃堕落以来,人类最大的问题一直都是:“如何才能把有罪的人带回到上帝的面前?”在《创世记》3章中,上帝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了伊甸园。《创世记》3章24节说:“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但是经文非常明确地提出,有一种补救措施。在《启示录》22章中,新耶路撒冷从天降临。在这一章中,我们再次发现了那棵生命树,栽种在从上帝的宝座流出的生命河水旁(启22:1-2)。因此,约翰见证说:“圣灵和新妇都说:‘来!’听见的人也该说:‘来!’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17节)。过去,人曾被从上帝面前赶出去;现在,他被带回到上帝面前。过去,人曾被禁止来到生命树前;现在,一条来到上帝面前的通路已经透过基督打开了(参启2:7)。剩下的问题是:诸位和我如何来到基督的面前呢?
今天,正如在清教徒时代一样,有许多人不明白:堕落的罪人如何才能来到基督的面前。错误的观点比比皆是。在一些福音派的布道大会上,人们会被要求靠着自己的力量决志来接受基督,作为一种由意志发出的行动。他们可能会被要求在默祷中举手,或背诵罪人的祷告,或走上前来回应一种祭坛上的呼召。
有些人教导说,洗礼性重生是来到基督面前的关键。还有些人将来到基督面前与头脑的认同画上了等号;他们认为,他们只需知道并同意一些关于基督的真理,就能来到基督面前。还有些人要求人有不合乎圣经的神秘体验,才能来到基督面前。他们声称自己领受了来自圣灵的启示,或有了某种神迹性的经历,这就确保他们能来到基督的面前。
还有些人从未完全把握来到基督面前的意思是什么。他们因为担心缺乏确据而挣扎,一直在追问说:“我来到基督面前了吗?”“我怎么知道我已经来到祂面前了呢?”“来到基督面前真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上帝真的开始祂在我身上的拯救工作了吗?”
清教徒不知疲倦地努力向人们说明罪人如何来到基督面前,同时极力地应对这些问题和其他的错误观点。让我们简要地通过清教徒的视角对来到基督面前的圣经教训进行探讨。我们会首先探讨来到基督面前的邀请;其次是来到基督面前的动力;再次是来到基督面前的拦阻。因此,我们将会探讨如何来到基督面前,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会来到基督面前。借着圣灵的祝福,愿这样的探讨可以为那些质疑自己是否真正来到基督面前的人提供可靠的回答。
来到基督面前的普遍邀请
威廉·埃姆斯曾写道,基督的救赎工作是通过“与基督联合”的方式来应用的,而上帝借着“呼召”完成了这种联合,这一呼召有两个要素,即“基督的邀约和接受基督”。他接下来解释说:“邀约是对基督作为人得救的充分和必要手段所做的一种客观表述。《哥林多前书》1章23-24节说,我们却是传基督—–为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
清教徒牧者教导说,基督邀请人来到祂面前的呼召是普遍的,也就是说,是向全世界,向每个人发出的。基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少,贫穷还是富贵,是男是女,基督都呼召你甚至命令你来到祂的面前。正如托马斯·波士顿所言:“这就是我所传讲的,凡处在痛苦的诅咒之下的人,都有义务到祂那里去,并且叫他们来的时候,无论他们的情况如何,都必受到欢迎。”“上帝吩咐所有人都要悔改并来到基督面前(徒17:30)。托马斯·谢泼德曾经写道,因为基督这位君王有权柄统治万邦和全地,所以所有人都领受了呼召要顺服祂,并要服侍祂(太28:18-20)。
清教徒向人们表明,上帝充满慈爱并真诚地呼召罪人来到祂的面前。约瑟·艾里恩(Joseph Alleine,1634-1668)是一位对传福音有着极大热情的清教徒牧者,他曾经写道:“那位创造你的上帝以极大的恩慈来邀请你。祂那最甜美和最仁慈的本质邀请你。上帝的慈爱,祂无限的恩典,祂温柔的怜悯(都邀请你来)!”“理查德·巴克斯特曾经大声疾呼:“这位永活上帝向祂所造之物如此热切地发出信息,他们竟然不服从吗?听啊,你这顺从肉体活着的人,主已经赐给你气息叫你存活,从天上向你发出消息,这就是祂的信息:“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因此,清教徒呼召每个人都来到基督的面前。他们宣讲福音性的布道。他们撰写长篇的福音册子。他们撰写传道人用的手册,讲论如何引导人来关注他们的救恩。詹姆斯·简威(James Janeway,1636-1674)和科顿·马瑟各自出版过一本关于孩子如何来到基督面前的故事集,并忠实地鼓励孩子们接受福音所提供给他们的耶稣基督。
《马太福音》11章28节中用到“劳苦”和“担重担”这样的用语,就其范围而言是普遍性的。耶稣不是说,只有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有罪的人才会被邀请到祂那里。祂并不像一些极端加尔文主义者所教导的那样,说只有意识到罪的人才欢迎匍匐在耶稣的脚前。祂不是说,只有圣灵在他们心中已经掀起关注灵魂波澜的那些人才被邀请来到祂面前。基督呼召所有因劳苦而疲惫不堪的人,所有生命对他们已经成为一种重担的人(参传1:8;赛55:2),到祂那里得安息。谢泼德想象人们的各种反对,并对其作出回答说,基督甚至向那些觉得不需要祂的人发出邀约:
若我愿意接受基督,我可能得着那赐给我的基督;但是,主也会邀请那些不想拥有基督的人吗?
是的,我们的救主说:“我多次愿意聚集你们,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23:37;路13:34)—–
哦,我担心时间就要过去了!啊,时间要过去了!我或许本来可以拥有基督,但现在我的心被封闭在黑暗、刚硬、瞎眼、不信的状况之中了。啊,我的时间已经没有了!
不,不是这样的。请看《以赛亚书》65章1-3节:“上帝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们随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你恩典的日子—–仍然还有。
上帝已经发出普遍呼召,要人来到基督面前,因为所有人无论多么堕落又多么因罪而无能为力,都具备某种理解力和意志。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虽然清教徒否认人类的意志有能力选择上帝,但司提反·查诺克等清教徒也坚持说,罪人不是“野兽”;相反,“人有能力来理解,也有意志使他成为一个人”。因此,“命令和劝诫仍适合我们的本性”。清教徒并没有将人当成石头或木头来对待。他们向人传扬福音,是把他们当作有思想和意志,从而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清教徒在呼召人来到基督面前时,会向那失丧的罪人讲道理并劝勉他们。“这种普遍的呼召尊重它的听众,并赋予他们智慧、人格和道德上的责任。
诸位是否意识到这种普遍的呼召彰显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了呢?诸位是否明白基督是何等地愿意拯救罪人了呢?祂用应许呼召罪人来到自己面前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29-30)。基督之所以呼召罪人来到自己的面前,是因为祂是一位愿意拯救人的救主,而不是因为我们的好行为、我们的义或是任何其他东西。祂呼召罪人来到自己面前,因为祂是来到上帝面前的唯一道路(参约14:6)。祂愿意拯救我们,我们必须来到祂面前,好脱离我们的重担并且进入祂的安息之中。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一点,说:“若呼召是普遍的并且是向每个人发出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来到祂的面前,因此这一邀请必然是不充分的。”这是错误的推理。思考一下约翰·班扬的寓言故事中基督徒逃离灭亡城时的情形。基督徒迫切地向自己的家人和邻居说话,警告他们那将要临到他们所住之城的愤怒。大多数人都对基督徒的警告报以嘲笑,但他们拒绝听从他的话并没有让基督徒邀请他们一起走变得不充分或是缺乏诚意。这一警告本身并非不充分或不诚实的。
当你邀请人来参加一场婚筵,他们却拒绝前往,这是否意味着邀请不充分呢?它是否表示发出邀请的人没有诚意呢?不是,在基督徒的例子中这种不充分并不在于警告,而在于人拒绝对警告予以关注。因此,在婚筵邀请中并没有丝毫的虚伪,错误在于那些拒绝前来的人。
呼召人来到基督面前也是如此。在基督的邀请中并无错误、不充分或缺乏诚意,应当责备的是那些拒绝到祂那里得永生的人。这一点在《多特信经》中有明确的教导。威廉·埃姆斯是一位英国的清教徒,他在促使多特大会(1618-1619)召开的辩论中为捍卫荷兰的改革宗信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他担任大会主持人的神学顾问。“《多特信经》在3-4项8-9条中对跨国界的清教徒和改革宗的视角解释得很清楚:
有多少人借着福音蒙召,就有多少人被诚实无伪地蒙召。因为上帝已经极为迫切而且真实地在祂的圣言中宣布,何为祂所悦纳的;也就是说,凡蒙召的人都应当遵行这一邀请。而且,对凡来到他面前并且信靠袍的人,他都严肃地应许他们得到永生和安息—–凡借着圣言的服侍被呼召,却拒绝来到基督面前并悔改归信的人,这绝非其中所提供的福音的错误,也并非基督的错误,也绝非上帝的错误—–错误在于他们自身。
《多特信经》明确说明,上帝拯救罪人的意愿绝非不充分。祂的邀请并非谎言或是欺骗,这份邀请是真实、丰富、完整、自由的邀请。福音是善意的邀约。基督已经宣告说,祂准备好并愿意接受凡来到祂那里的人并拯救他们。这就是班扬所说的有条件的应许。虽然这种呼召是基于信心的条件,但这是一项真实的邀请。凡愿意来到祂面前来的人,“就是信他名的人”(约1:12),基督都白白赐给他们永生。但是,无人仅仅因为这项普遍呼召就能来到基督面前。当我们处在堕落、无助的状态中,我们不能也不愿作出回应。我们固执于不信和罪,对基督的呼召不能作出回应,所以应当责备的完全是我们。耶稣说:“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5:40)。
审判之日,这一事实就必得到证实。末日之时,没有哪个人会站在上帝面前,说:“我没有想到这邀请是给我的,因此我没有来。”或者说:“我收到了你的邀请,但我没有想到这是真诚的。”那要人来到基督面前的呼召是一项善意的、向每个人发出的救恩邀约。这使得我们追问:“我应当做些什么才能来到基督面前?我如何才能来到基督面前?我如何才能确信自己真正来到了基督面前?”
来到基督面前的神圣动力
在寻求正确理解来到基督面前的圣经教义的过程中,有两个极端是我们必须避免的。一方面,我们应当避免“轻信”的问题,通常被称为“轻信主义”(easybelievism)。来到基督面前,并不是仅靠履行一些仪式性的行为就能完成的,如背诵祷告词、举手、签卡片,或是回应讲坛上的呼召。任何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力量来做到这些事情,而且圣经中从没有规定这类的事情。我们应该避免的另一个极端是,推断说我们根本无法知道,甚至不该去作出尝试。我们并不想放弃,说:“我不能做任何事情,以确保自己来到基督的面前。”这种情形通常涉及人的“灵性扭曲”,或许“灵性懒惰”。
在避免这两个极端的同时,清教徒也澄清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来到基督的面前。他们审慎地向人表明,来到基督面前是有可能的,因为基督不仅愿意而且能够拯救罪人。祂不仅伸出自己双手,而且也将罪人接纳到自己怀中。祂不仅赐给人救恩,而且也会确保人得到救恩。
除了上帝外在的、普遍的呼召,还有祂内在的、有效的呼召。这一“有效呼召”与清教徒称为上帝的绝对应许或无条件的应许密不可分。“无条件的应许”提供“有条件的应许”所要求的。例如,思考一下信心问题。信心对来到基督面前是必不可少的。《马可福音》9章23节将信心说成是一种有条件的应许:“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使徒行传》16章31节则是另一处这样的情形:“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但是,信心是上帝的恩赐。信心是上帝对祂子民的无条件应许。《西番雅书》3章12节在论到信心的问题时提出了一种无条件的应许:“我却要在你中间,留下困苦贫寒的民。他们必投靠我耶和华的名。”《以弗所书》2章8节则是另一处这样的情形:“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是上帝所赐的。”
班扬如此解释道:
有条件的应许要求人要悔改,绝对的应许则赐下悔改(徒5:31)。有条件的应许要求人有信心,绝对的应许则赐给人信心(番3:12;罗15:12)。有条件的应许要求人要有一颗新心,绝对的应许则赐给人一颗新心(结36:25-26)。有条件的应许要求圣洁的顺服,绝对的应许则赐下圣洁的顺服,或使人产生圣洁的顺服(结36:27)
建立在基督赎罪作为上的无条件的应许表明,基督能够并愿意带领罪人来到自己面前。无条件应许是向在基督里蒙上帝拣选又被预定承受永生人发出的。因此,基督亲自满足了这些条件,所以当我们来到祂面前时,祂就向我们要求这些。《使徒行传》5章31节说:“上帝且用右手将他高举,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
约翰·弗拉维尔在解释有效呼召的需要时说:“但是,世界上所有的讲道绝不可能凭一己之力以及凭自己的功德,来完成这种与基督之间的联合,唯有一种超自然的和大能的权柄与之一起作工方能达到这一结果和目的。任凭半尼其们和巴拿巴们放手一试自己的力量,任凭天上的天使成为讲员,若非上帝吸引人来,就没有人能来到基督的面前。”因此,仅有普遍的呼召并不足以吸引人来到基督的面前,但基督并没有止步于普遍的呼召。祂更进一步,通过根植于无条件应许的“有效呼召”来光照人的思想,穿透人的心灵,并更新选民的意志。圣灵运用圣言在他们的心中动工来产生信心,吸引他们来到基督的面前,并借着祂的恩典使他们愿意而且能够来到祂的面前。
上帝胜过人的无能
清教徒对人无力对上帝作出正确回应的认识,是建立在亚当里堕落之人的圣经神学基础上的。托马斯·胡克论到自堕落以来罪已经掳掠了人类心灵的情形,说:“败坏对人的意志行使着主权的权柄并对其发出命令。”不仅人类无法救赎自己,而且若不是基督的恩典的缘故,人甚至不能接受基督的救赎。胡克写道:“这正是亚当因着悖逆而给自己带来的无助和虚无状态,以至于他自己没有任何能力作出任何事来救赎自己脱离这种愁苦;所以,他靠一已之能既无能力应用已然为他成就的恩典,更进一步反而是妨碍基督的恩典临到他身上。”
艾里恩曾对自己作为传道人却没有能力拯救失丧的罪人的情形作过反省:“我是能对着坟墓说话,期望死人服从我的命令走出来吗?—–我是能让瞎子看见吗?”理查德·薛伯斯曾经论到人刚硬的心,说:“任何属血气的人,对上帝都会刚硬如铁,对魔鬼却瘫软像蜡。”虽然上帝呼吁我们要借着祂的圣言来到基督的面前,我们的心却刚硬如铁。虽然人在属血气之事上有很多自由,甚至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来对他们的生活实施道德改革,但在属灵的事情上却没有丝毫自由。威廉·格林希尔(William Greenhill,1598-1671)写道:
圣经论到人无能为力的地方比比皆是。圣经告诉我们:“因为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8:7);他“不能得上帝的喜欢”(罗8:8);他不能来到基督的面前(约4:4);若没有基督,他什么也不能做(约15:5);他不能信(约12:39,44);他不能爱上帝(约壹4:20);他不能行善(耶13:23);他不能结好果子(太17);他不能有好的心思意念(林后3:5)。
清教徒确实教导说,人当竭尽所能地来寻求上帝;他们又说,没有哪个人竭尽所能和行所当行的。格林希尔曾说,没有归信的人有能力做许多有益的事情。他们可以参加大有能力的布道会,关注上帝对罪的护理性的审判,看到别人在真正的归信后生活中带来的改变,并认识到他们理当侍奉那位创造他们的主。失丧之人可以被说服,为罪忧伤痛悔,承认他们的罪,并对他们的生命进行改造,宣告上帝定他们的罪是应当的,默想他们所犯之罪的罪大恶极,承认他们自己和任何所造之物都不能救他们,并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来寻求救恩。他们可以看到,罪人仍有得救的盼望,渴望救恩,为救恩祷告,并等候上帝在他们生命中做成祂那超自然的工作。这样的行动或态度让他们接近天国。但是,这些行为或态度却不能为人赚得归信或使人有能力归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那没有归信的人仍是上帝的敌人,处在祂的咒诅之下。
要来到基督面前,无助的罪人需要上帝的“有效呼召”。《威斯敏斯特小教理问答》如此定义“有效呼召”:“有效呼召是上帝的灵的工作,祂使我们确知自己有罪,并处于愁苦之中,又光照我们的理性,使我们认识基督,更新我们的意志;祂说服我们,使我们能够接受在福音里白白赐给我们的耶稣基督”(问31)。基督在《约翰福音》6章37,44,63节中明确地教导有效呼召:“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若不是父上帝吸引他或她,就没有人能来到基督面前;那些受到基督吸引的人才愿意来到基督面前;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自己,而是靠着上帝的圣灵。这些经节中“无条件的应许”就是,父上帝所吸引的那些人,必要借着上帝主权的恩典来到基督面前;基督作为有能力而且愿意拯救人的救主,总不会丢弃他们。因此,正如巴克斯特所言,归信“是基督的灵的工作,基督借着祂的教导有效地改变人的理性、心灵和生命。”
上帝在改变罪人心灵方面的作为非常隐秘。有谁能明白那无限的圣灵如何在人无形的心灵里的动工呢?我们的主耶稣在《约翰福音》3章8节中将圣灵比作风:“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托马斯·胡克写道:“上帝使罪人归信的大能权柄,是上帝一切作为中最隐秘的。”
清教徒坚称,这种“有效呼召”并不强迫任何人采取违背他意志的行动。与之相反,人的意志本身被内在的、恩典的作为更新和改变。约翰·布林斯利(JohnBrinsley,1600-1665)曾写道,上帝借着圣言和圣灵吸引人来到基督面前,“以甜美的方式征服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愿意来到祂面前”。薛伯斯写道:
当传道人对人的耳朵讲道时,基督也在同时对人的心讲话,使之敞开和开启;并赐给它力量来敞开,这不是出于自己,而是来自基督—–在有理性之人里面动工的方式,是借着一种甜蜜的倾向自由地运作,而并非通过暴力。因此,当祂做成那使人归信的工作时,祂是以一种甜蜜的方式,然而它的功效是强大的。
因此,是基督在呼召罪人并赐给他能力对这一呼召作出回应。祂差遣自己的使者来传达这一邀请,又差遣圣灵来改变祂所拣选之人的心灵,好使之作出回应,并且来到祂面前得享救恩。基督从各方面讲都是我们的救主!
请位会说:“这的确是好消息!但是,我还是无法确定。我怎么知道基督是以有效方式在呼召我呢?我怎么知道我接受了这内在的、有效的呼召呢?这呼召又是怎么应用到那些不配的,是的,甚至只配进地狱的罪人心灵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