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清教徒神学4-1
上帝论
第四章:司提反·查诺克论上帝的属性
正如无限是上帝实质的扩散,永恒是上帝实质的无间断—–上帝的无间断无穷无尽,正如上帝的实质无边无际。
——司提反·查诺克
提及司提反·查诺克的二手文献寥寥无几。听说过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代表作《上帝的存在和属性》(Discourses upon the Existence and Attributes of God)。不少人因为这本巨著的篇幅太大,只得转而阅读其他书籍。这很可惜,不仅因为查诺克能把典型的清教徒所强调的“运用”教义(将教义与生命结合)与有关神论的严谨讨论结合起来,而且也因为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实践理当是所有神学的目标所在。
查诺克就读于剑桥大学,后来在1652年至1656年间担任牛津大学高级学监。在牛津,他与清教徒中坚分子托马斯·古德温、辛克福·欧文和西奥菲勒斯·盖尔(Theophilus Gale,1628-1678)同属“聚集的教会”。后来查诺克离开牛津去了爱尔兰,在那里的多家教会牧会,是爱尔兰地区薪俸最高的牧师之一。他于1660年返回英格兰,但因正值王政复辟时期,他没有牧职薪俸长达十五年之久。按照理查德·格里夫斯(Richard Greaves)的说法,查诺克倚靠行医养活自己。他私下侍奉了一段时间,包括秘密地去荷兰和法国侍奉,查诺克在1675年与一度是威斯敏斯特神学家的托马斯·华森(Thomas Watson,约1620-1686)共同牧会,在伦敦克罗斯比音乐厅(Crosby Hall)里的一间不从国教教会服侍。在生命最后几年,他写下了《上帝的存在和属性》这本书,这可能是清教徒著作中最广泛且最深刻地阐述上帝论的作品。查诺克显示了卓越非凡的解经技巧,对欧洲大陆的新教和罗马天主教神学的娴熟,以及驾驭词汇的高超造诣(特别是他的隐喻和类比)。综合考虑所有这些因素,查诺克无疑是清教徒神学家中的佼佼者。本章专门讨论查诺克对上帝属性的理解。
在改革宗正统中,关于上帝的教义是个意义重大的主题(locus)。在17世纪的英国,大量清教徒神学家都撰写论战檄文,驳斥来自其他神学传统(特别是苏西尼派教徒)的各样错误。关于上帝的教义是改革宗教义学的基本起点,通常分为五大主题:上帝的名字、上帝的本质、上帝的属性、上帝的事工、上帝的位格。前三个主题都是从严格意义上来处理关于上帝的教义。第四个主题是有关上帝神圣旨意的外在工作,这显然是与前三个主题密切相关的。三位一体(即上帝的三个位格)则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改革宗神学家所说的“上帝”通常有两个含义:本质的和位格的。本质的“上帝”是指上帝的神圣本质或实质;位格的“上帝”是指三个位格的每一个(或所有的)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与这些范畴相关的,是在16和17世纪的学术讨论中老生常谈的一系列人文主义问题:是否存在?(Ansit?)是怎样的?(Quid sit:?)以及以何种方式存在?(Quale sit:)多尔夫・特维尔德(Dolf Te Velde)一语道破,他说:改革宗经院主义学者通常使用怎样的(qualis),而不是什么样的(quale,中性词——编注),因为上帝是有位格的,不是中性的。“本章集中讨论上帝的存在和属性,也就是,上帝是怎样的上帝以及上帝以何种方式存在。“上帝是否存在”(An Deus sit?)的问题则不在本章的讨论范畴之内。
查诺克对上帝论的讨论是从回答“上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开始的。然后,他转到“上帝以何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上。他接下来讨论最为重要的问题,即上帝的属性。当然,上帝的属性是与上帝的存在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因为如果这些属性体现了上帝的完美,那么我们就能从这些属性中推断出上帝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
上帝是怎样的上帝?(Quid Deus Sit?)
上帝的存在必然是与本质和存在的概念紧密相连的。查诺克在阐述《约翰福音》4章24节“上帝是个灵”时,对前者(本质)进行了仔细推敲。“上帝没有形体,不是物质的混合体,不是可见的物质,也不是肉体形式”。“查诺克注释道,在整本圣经中,《约翰福音》4章24节是唯一将上帝明确地描述为一个灵的地方,至少在字义上如此(totidem verbis)。如果上帝存在,祂一定是非物质或无形体的,因为物质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完美的。这里查诺克和其他主要改革宗正统的神学家一样,用否定方式提出论点。查诺克肯定地说,可用两种方式描述上帝:肯定方式(如上帝是善的)和否定方式(如上帝是没有身体的)。“第一种方式肯定上帝的超越;第二种方式排除上帝有任何不完美。”按照查诺克的观点,否定方式是理解上帝的最好方式;事实上,这也是我们通常理解上帝的方式。如果用于描述上帝,“可变的”这个词就要换成“不可变的”这个词;也就是说,上帝是不可改变的。
肯定上帝是个灵,同时也是在肯定上帝不是什么(即上帝没有身体)。与物质的存在相反,上帝的存在是非混合的。而且,查诺克证明,因为上帝是个灵,这必然会谈到上帝的其他属性。例如,查诺克认同改革宗所坚持的格言,即有限的不能包含无限的。他解释说,如果上帝不是灵,祂就不是无限的;或从正面来说,因为上帝是个灵,祂就是个独立的存在,既是无限的也是不变的,并且祂的不变本质取决于祂的纯一性。查诺克在这段阐述中所提出的观点是,上帝的本质和上帝的属性必须是一致的,否则祂就不是上帝。查诺克以上帝的属灵性作为讨论的起点,这与《威斯敏斯特信条》一致。该信条把上帝的属灵性当作上帝的首要属性:“上帝是独一的、又真又活的;在其存有和完全上都是无限的;祂是至纯之灵,无形、无体”(2.1)。因为这些理由,查诺克在讨论上帝的属性时,他从辩护上帝是个灵开始。这是个合适的切入点,也是他讨论的重要部分。
上帝的纯一性
这个标题看上去可能有点奇怪,因为查诺克在讨论上帝的属性时,并没有留出篇幅专门详细地解释上帝的纯一性(simplicitas Dei)。实际上,正如理查德·穆勒的注解,尽管“几乎所有16世纪和17世纪的正统神学家持有上帝纯一性的观念,但他们并没有在他们的神学体系中总是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属性来讨论”。毫无疑问,查诺克在很多地方都肯定了上帝的纯一性。上帝的纯一性这个观念,即上帝没有任何复合,是宗教改革和后宗教改革神学家们都认同的。上帝不是一个由各个部分复合而成的整体:“上帝是最为纯一的存在;因为不管怎么说祂也是首先的,别无他物,无论如何也不能被认为是复合的。”弗朗西斯·涂瑞田在驳斥苏西尼派教徒时解释了上帝的纯一性,苏西尼派教徒拒绝这个观念,是为了拒绝三位一体的教义,并且那些抗辩派拒绝把这一教义确定为信条的一个条款,因为他们的看法是,圣经没有提及此事。上帝的纯一性是个难懂的概念,但有一个理解方法,就是通过否定和肯定的方式来理解改革宗神学家们用这个概念所要表达的意思。从否定方式看,纯一性否定了在上帝里面有这个和那个事物。从肯定方式看,纯一性肯定了在上帝里面的都是上帝。因此,纯一性是上帝的“不可传递的属性,因此我们对这个神圣本质的理解是,它不仅没有任何复合和分割,而且也不能复合与分割”。
查诺克对上帝纯一性的理解,反映了改革宗正统的基本立场。首先,纯一性反映了上帝属性的一致性。“可变性与“纯一性完全不一致”,因为如果上帝“能被祂里面的任何事物改变的话,那么在上帝里面的就不是上帝”。”上帝的权能也与祂的纯一性相关。物质越是单纯就越有力量。因此,查诺克补充道:“哪里有最大的纯一性,哪里就有最大的统一性;而哪里有最大的统一性,哪里就有最大的权能。”“因此,认为上帝是所有神圣属性的总和是不正确的。相反,这些属性等同于上帝的本质。查诺克断言,上帝的纯一性对理解上帝的其他属性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所有其他的上帝属性都取决于这个概念。对查诺克来说,在讨论上帝的属性时(如上帝的不变性和永恒性),上帝的纯一性的概念是理解上帝论的原则。这对许多改革宗经院主义神学家们也是如此。
上帝的永恒性
在讨论上帝的永恒性时,查诺克作了几个重要的区分,是为了证明永恒性确切地来说意味着在上帝里面无始无终,也无时间上的延续。他首先申明永恒的概念很难理解。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在解释何为时间时费尽心机,永恒也同样“以理解、无法言表”。为了试图理解永恒性,查诺克把永恒与时间作对比。永恒是永久持续存在,无始也无终,但时间有始也有终。有了开始,就有接下去延续的部分。但永恒“与时间相反,所以是持久和不变的状态”。”查诺克补充道,永恒是:
对生命的完全拥有,没有任何变化;它本身包含了所有年代、所有时代、所有时期;它从没有开始;它历经所有时间后持续存在,它永不止息;它超越时间,正如它在时间开始之前一样:假设在时间之前是有事物的,但在永恒之前不可能有任何事物。
查诺克把上面的永恒观念与上帝联系起来,他解释说作为上帝祂必须是永恒的,并且真正的永恒只属于上帝。
查诺克以典型的否定方式谈论上帝的永恒属性;也就是说,永恒就是拒绝用时间来衡量上帝,同样,无限的属性拒绝将上帝限制在空间之内。正如“无限是上帝本质的扩散,永恒是上帝本质的持续存在—–上帝的持续存在无始无终,正如祂的本质无边无际。”“圣经不断地谈到上帝是永恒的;祂是永生的上帝(创21:33;罗16:26)。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出于自己。行为,无论它们是什么,都是以存在为前提。换句话说,原因先于结果。上帝的实存证明祂并不来自别的存在——否则,祂就不是上帝了——因此,上帝必须是永恒的。查诺克进一步解释说:“因此,当我们说上帝是属于并且来自祂自身时,我们并不是说上帝的存在是出于自己,而是用否定方式来理解,若没有祂自己,上帝便没有了存在的原因。”这样,上帝的永恒性首先证明了上帝是没有开始的。同样,上帝也没有终点。另外,圣经里大量的经文证明了这个真理(参诗9:7;启4:9-10;诗102:27)。因为上帝不需要任何事物,所以祂便没有理由停止存在。查诺克继续补充道,上帝不能够离弃祂自己,“因为上帝只能爱祂自己,祂至高至善”。“查诺克也回到上帝的纯一性教义上,他主张说,在上帝的本质里,不存在会导致败坏或可变性的任何软弱,“因为上帝是无限纯一的”。
最后,因为上帝是无始无终的,所以上帝没有继任者。天堂和地狱也是永远存在的,但是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因为它们有开始。唯独上帝是永恒的,因为只有上帝是无始无终的。改革宗神学家们也非常谨慎地肯定说,上帝不受时间的限制;也就是说,上帝是空前绝后的。涂瑞田表示,真正的永恒(也就是,永恒只属于上帝)“排除了接续,更不要说终结了,应被视为是持续不变的,而不是流动的—–无论我们如何被接续的时间分割,但上帝每时每刻都是现在”。”所以,对上帝而言,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只有现在。”永恒的观念不仅指无始无终,而且也指无续,因为按照查诺克的说法,“无续,无始无终,说明就其本质而言,这是一种完美的存在”。而且,由于上帝存在的完美性(纯一性),上帝“没有接受任何事物作为祂以前所是的补充”。查诺克以平信徒(那些听查诺克讲道的人)能理解的方式,将改革宗的上帝论原则总结为:
在上帝的本质里,没有什么是今天有而昨日没有的,或明日明年有而今日所没有的。所有上帝的完美在祂里面每时每刻都是最完美的,无论是在所有的世代之前还是之后。上帝拥有祂的全部本质,在一个地方也好,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也好,都是不可分割的;同样,祂拥有祂的全部存在,在时间的一瞬,也在时间的无限间隔里—–现在、过去、将来,祂都是祂永远之所是。
因此,尽管圣经里明确有受造之物会享有天上的生命直到永远,但认为受造之物具有绝对永恒的属性,则是对上帝的亵渎。因为这样的永恒唯独属于上帝。唯有上帝能同时看见并知道万事万物,因为在上帝来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出于这个原因,上帝的这个属性不是“可传递”的,也就是说,不能被祂的受造物分享。
上帝的不变性
通过肯定上帝的永恒性,改革宗神学家们基本上确定了上帝的不变性。如同永恒性一样,由于上帝的纯一性,不变性也是上帝的一个必然属性;也就是说,因为上帝不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所以上帝不能够改变,也不会改变。上帝现在是祂过去永远所是的,也是祂将来永远所是的那位。查诺克通过讨论上帝的永恒性,为上帝的不变性辩护,“因为长存的事物不会改变,会改变的事物不会长存”。(参诗102:26)
《威斯敏斯特信条》中论及上帝的部分,否定上帝有“私欲”(passions)“并肯定上帝的不变性。穆勒认为,包括查诺克在内的改革宗正统神学家们并没有将无欲作为上帝的属性。相反,他们谈论的是上帝的不变性。然而穆勒注释道:“不变性”和“无欲”并没有多大差别。那些不使用私欲这个词的作者们,也非常坚决地强调上帝是无欲的。”通过否定上帝有私欲,改革宗旨在表明:上帝的另外一些事情,例如上帝的福乐或荣耀,不会因有限的受造之物而增多或减少。上帝如果是永恒的,祂就必须是不变的:“祂真真切切是永恒的,因此是不变的。”“但是,这两种属性的范畴是不同的,永恒说的是状态的持久性,而不变性说的是状态本身。
然而,不变性的概念不一定就是完美的,因为堕落的天使对上帝的怨恨是不变的。因此,爱德华·雷认为“独立和绝对”的不变性唯独属于上帝,这有别于“依存和相对”的不变性,后者是可以属于受造之物的。”显然,查诺克谈到堕落的天使时,他脑海中想到的是这种依存和相对的不变性。但是,对上帝来说不变性就是完美性,因为上帝“实质上是无限的,祂无限良善、智慧、圣洁;因此,这种完美必然是上帝的本质,祂的不变性应当如此”,否则上帝就是个不完美的存在,从而也就根本不是上帝。上帝里面的不变性是“属于上帝所有属性的荣耀”。上帝拥有不同的属性和完美,“但不变性是它们联合的中心”。上帝是什么,祂就永远而且不变地是什么。
这产生了一个重要问题,是有关上帝不同属性的。改革宗神学家通常主张,人们假设上帝的属性之间有所区别,但在上帝里面并没有客观存在,这完全是因我们的理解力有限而造成的。因此,上帝的所有属性都是“上帝同一个绝对纯一本质的彰显”,所以“可以合理地说(Braun I,ii,2,19),‘上帝的公义是上帝的良善,也是祂的知识,是祂的意志··但如果我说公义的概念和神性、怜悯或永恒的概念是相同的,这就错了’”。弗朗西斯·切内尔(Francis Cheynell,1608-1665)有关三位一体的论述入木三分。他在其著作中断言,虽然属性有“非常之多”,但它们都“不过是上帝独一的不可划分的本质”;即上帝的属性属于上帝的本质。既然上帝的本质是不可划分的,对上帝的属性进行划分也就不合适了。爱德华·雷也说,上帝的属性对上帝而言都是本质性的,“在上帝里面根本就没有意外;在上帝里面的一切都同样是上帝。所有这些在上帝里面也都是一;上帝的怜悯是上帝的公义,并且祂的公义也是祂的怜悯,公义和怜悯都是祂的本质,只是在我们的理解里公义与怜悯是不同的”。“查诺克同样主张,上帝的完美与上帝的本质是相同的;“因为尽管按照我们软弱的思维方式,我们把上帝的本质设想为对象,把上帝的属性设想为这个对象的能力和品质—–然而从真正意义和实际意义上来说,上帝的本质与祂的属性没有分别;两者不可分离。上帝的权能和智慧都是祂的本质。”“因此,当查诺克宣称上帝的不变性不是祂的权能的时候,他这么说只是为了让他的读者能够明白。
回到不变性的教义上,如同查诺克使用的说法,改革宗经院主义学者说,上帝是不可改变的必然存在。那具有不变性的就其本质而言是上帝。反对改革宗神论的人争辩说,有些受造之物(如天使)也具有不变性,但是,正如查诺克所指出的,如果一个受造物具有不变性的话,那完全是因为上帝的恩典和权能,不是那个受造物的本质使然。例如,说到其他的完美性,上帝“本质上就是圣洁、快乐、智慧和良善的;而天使和人是因上帝的品质和恩典被造成圣洁、智慧、快乐、强壮和良善的”。“就上帝的知识而言,上帝的不变性加上祂的永恒性,需要上帝同时知晓万事万物。可以说,永恒的属性意味着在上帝来说没有接续性,因此,上帝的知识也没有接续性。上帝的不变性排除了上帝的知识有任何改变。因此,查诺克断言,上帝在永恒里是无所不知的,因为祂的知识是无限的。祂同时知晓万事万物,因为在上帝来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
如果上帝的存在和知识是不变的,那为什么在圣经中上帝说会“后悔”呢?查诺克、爱德华·雷和其他清教徒及欧洲大陆的神学家们,在他们有关上帝的教义的著作中,都讨论了这个问题。爱德华·雷认为,上帝并非实际上(properly)后悔,上帝后悔是“在人的行为之后,祂不是情感上(affective)后悔,而是付诸实施行动(effective)”。类似地,查诺克也主张,后悔在上帝来说不是“实际的”,上帝是“纯一的灵,不会有那些标志着软弱和无能的性情”。“后悔意味着人犯了一个错误,为没有预见到那个错误而懊悔,并为罪而悲伤。断言上帝实际的后悔,就是否定祂的预知,也是断言在上帝里面有不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圣经中说上帝“后悔”而作的解释,是建立在俯就原则基础上的:“为顾及我们的软弱能力,上帝在圣经中俯就祂自己。”换句话说,因为有限的受造之物不能领会无限的上帝,上帝有时会在特定的表达中披戴我们的本性“以便我们能够理解祂,并且通过我们的自我省察,对上帝的本质有所了解”。所以,当谈到上帝后悔祂造了人时(创6:6),这是要我们明白上帝多么憎恶罪。换句话说,圣经里使用这种拟人化的表述,好叫基督徒“将我们从这些表述中感知的完美归给上帝,将不完美留给受造之物”。
总之,上帝的不变性是非常清晰、非常重要的,以至对此的肯定不容任何犹疑或保留。如果上帝的本质是可改变的,那么这只能是被一个比上帝更大能的存在改变的。对查诺克和与他持有相同上帝论的人来说,这个观点显然是不可能的。是的,圣经里有些段落似乎暗示上帝可以改变祂的意志,但有更多的经文肯定上帝的不变性,祂的存在和知识都是不变的。通过对表面上相互矛盾的经文作对比,改革宗神学发展了对上帝不变性的理解,让所有这些经文一致起来。改革宗神学家通过使用区分法,说有“实际”的后悔和“非实际”的后悔。当谈到上帝时,查诺克和改革宗的神学家们当然否定“实际后悔”的说法,但是他们接受“非实际后悔”的说法,因为它是反映上帝顾及人类而俯就的语言,好叫人类从这个说法里既明白他们自己的不完美,又明白上帝的完美。查诺克接下来要论述的是上帝的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