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喜乐终老

喜乐终老:在上帝的引领下面对衰老

Finishing Our Course with Joy:Guidance from God for Engaging with Our Aging

作者:J.I.巴刻/译者:马悦

第一章:我们渐渐衰老

2012年6月,人们用四天四夜的时间,庆贺伊丽莎白二世这位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和英联邦的女王暨欧洲资深君王的钻禧庆典。虽然取得了加拿大国籍但出生在英国的我,很容易被这喜庆之情感染,我也沉浸在其中。并且,在第四天开始动笔写作此书。

该书写给像我这样正步入老年的人。如今,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我听到人们这样称呼我们)被分为三类:年轻老者(65-75岁),中年老者(75-85岁)和老年老者(85岁以上)。伊丽莎白女王和她先生,都是老年老者了。她87岁,她的丈夫92岁。

女王陛下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她似乎不知疲倦地坚持做她已经做了六十多年的事情:羞涩而友好地向所到之处的人们挥手致意,对巡行之时遇到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报以一个又一个的微笑。距离她在上帝面前公开承诺终身为英联邦公民服务之日,已经过去六十余年了。她忠于职守直到今天,毫无疑问,只要她的身体状况允许,她还会一直做下去。因此,只要她继续在位,我们就能期待常常见到她的平顶卷边圆帽,听到她清晰而从容的声音。她是一位决心要一生活出她誓言的基督徒。她配得我们所有人的无限钦佩。

作为一个基督徒,一个英联邦公民,以及一个把一生交托给上帝的老年老者,我志在效法她始终不渝的忠诚。并且,我写下这些文字,希望说服更多人效法她。

当我动笔之时,我知道此时此刻一些同龄人并不完全赞同我。并非因为他们对基督的委身少于我,而是由于他们已经受限于身体衰退,或更可悲地由于大脑呆滞——即某种形式的老年痴呆症——行动和思考能力受到影响。对我们这些老年老者而言,这些事情通常是不可逆转的。

的确,现代医学和外科手术让我们的身体活得更长久,有些人认为这可能使普通人的寿命延长到120岁左右。可是想想看,若有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光,这时光比延长后的寿命的三分之一还多,他们将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有谁还会选择活这么长呢?这种可能性的确难以排除,因为已经有大约四分之一的老年老者患有某种形式的痴呆症,而且显而易见,我们活得越长,这种可能性就越大。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将这些文字献给那些靠上帝的恩典身体尚且健康的人,写给那些意识到衰老属于勇者(人们常常这么说,且也很有道理)的人,以及那些渴望学习以更直接的方式,在我们日渐衰老之时,仍活出上帝荣耀的人。

衰弱

我们该如何看待老年的来临?普通看法认为,这大致就是一个衰亡的过程,一个身心体力逐渐耗尽的过程,在人生各领域不再心存盼望,也无力拓展新的领域或取得新的建树。四个多世纪以前,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中借忧郁的杰奎斯之口对人生做出评价。杰奎斯回顾一个人在世间舞台上的七个人生阶段,说道:

结束这段奇怪多事的历史的最后一场,是再度的幼稚,全然的遗忘,没有牙齿,没有眼力,没有口味,没有一切。

——(第二幕第七场)

圣经《传道书》的作者身兼传道者、教师、哲学家、自作聪明的博学者于一身,与其说他是个悲观者,倒不如说他是个现实主义者。早于莎士比亚两千多年,他就在圣经中为细心的观察者描绘过“日光之下”的所有之事,规劝年轻人“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到来之前—–当记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活着的喜乐消退),“雨后云彩返回”(烦恼重现),“看守房屋的发颤”(双臂变弱,双手颤抖),“有力的”(腿脚)“屈身,推磨的”(牙齿)“稀少就止息”(脱落),“从窗户往外看的”(双目)“都昏暗,街门关闭”(双耳日渐失聪),“推磨的声音微小”(咀嚼越来越费劲),“雀鸟一叫,人就起来”(会被突然的微弱响声吵醒,尽管这声音很甜美),“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原本喜爱音乐,如今厌烦),“人怕高处”(协调能力丧失,头晕目眩),“路上有惊慌”(人时常感觉害怕),“杏树开花”(头发变白〉,“蚱蜢成为重担”(走路颤巍不稳),“人所愿的也都废掉”(感情开始麻木)—–传道书12章1-5节)。

这是一个衰退、软弱、冷漠,通向死亡的画面。这是《传道书》中有关衰老的叙事。

成熟

然而,不论是在圣经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都不是故事的全部。让我们再听听莎士比亚怎么说。在悲剧《李尔王》(King Lear)这部关于缺陷家庭的举世经典中,一位被驱逐却并未因所遭遇的而愤世嫉俗的儿子,对他那丧失了活下去愿望的失明父亲说道:

人们必须忍受他们的死亡,正如必须忍受他们的出生;成熟就是一切。

——(第五幕第二场)

“成熟”——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字眼包含的熟透之意非常正面,与果实的成熟类似。我们都知道成熟果实和未成熟果实的区别:后者酸涩生硬,没有果实成熟的醇香味道,还会酸倒牙齿;前者柔软甘甜,多汁可口,吃完之后满嘴余香。

类似地,中年及年纪更长的人群中,差异也开始出现。有些人完全在上帝的恩典之中优雅地变老。他们对上帝的恩典有更加完备的理解并显示出美好的品格:坚定不移、韧性十足、不屈不挠、做事得体,并且资源丰富,可以扶持、辅导他人。然而在莎翁的戏剧中,“成熟就是一切”应该是带着些许忧郁说出的,因为这里表达的意思是:成熟不过是每个人在生命终结之时所能拥有的全部,尽管人们会期望,其实也有权利期望更多。

我们且看看圣经是怎么说的。圣经突出强调了属灵的成熟远重要于任何形式的物质财富,而且属灵成熟度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圣经的观点是,仰赖上帝和借着恩典,年岁会带来智慧,意即更有能力去分辨、选择,更有办法鼓励别人。在《箴言》1-7章里,一位已然老迈的父亲教导他成年但尚未成熟的儿子,让他知晓现实的道德伦理和属灵智慧。在《诗篇》71篇中,一位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用于教导上帝真理的年迈传道者,面临敌对势力时有如下祷告:

主耶和华啊,你是我所盼望的;从我年幼,你是我所倚靠的—–

我年老的时候,求你不要丢弃我!

我力气衰弱的时候,求你不要离弃我—–

我却要常常盼望,并要越发赞美你。

我的口终日要述说你的公义和你的救恩,因我不计其数。

我要来说主耶和华大能的事;我单要提说你的公义。

上帝啊,自我年幼时,你就教训我;直到如今,我传扬你奇妙的作为。

上帝啊,我到年老发白的时候,求你不要离弃我!

等我将你的能力指示下代,

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诗篇71篇5、9、14-18节)

《诗篇》92:12、14这样宣称:

义人要发旺如棕树,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

他们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

赛场上的最后一圈

圣经期盼并应许,我们在上帝的带领下慢慢变老的同时,也越来越成熟,而且能继续服侍他人,这期盼和应许是我们最后年月(犹如赛场上最后一圈)的精髓,而我们要在这样的年岁中完成我们人生的旅程。长跑运动员和赛马骑手一样,总是保存力量直到最后冲刺。我想表达的是,只要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允许,我们应当志在竭尽全力跑完基督徒生命的最后赛程。所以我敦促大家,最后冲刺应该是全速奔跑。

“把每一天当作你最后一天来过”,这是托马斯·肯(Thomas Ken)于1674年所写赞美诗中一句非常智慧的话。年纪越大就越发需要智慧。如果我们还未认真对待这件事,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推敲托马斯-肯的劝言,会浮出三点想法。

首先,每日好好为上帝而活。不论我们有怎样的长期规划,我们应习惯于提前计划每一天的事情,或者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计划,或者(我认为这样更好)提前一天做出计划。荣耀上帝应该是我们持续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应该进一步养成一个习惯,即每日结束之时,在上帝面前回顾我们当日的计划完成得如何,同时回顾是否为新状况或新想法而更改了计划,其原因何在?做了怎样的改变?或者我们是否在各种情形下服侍上帝都竭尽全力了,又或者我们只是敷衍了事。毫无疑问,当我们越来越临近生命的终点,即将在上帝面前交账时,这么做就更加重要了。

其次,活在当下。养成习惯,操练与上帝同在——更确切地说,按照他与我们同在的应许(马太福音28章20节),与基督同在——且培养这种神圣的同行关系。我认为,这是一个紧要的、如今却被普遍忽略的属灵操练。在我们快要走完一生路程的时候,它应该显得越发重要。

做白日梦和沉湎于往事并非好习惯,它会使人陷入不真实和不满足之中。如同所有恶习,它们会牢牢抓住我们,直到我们靠着上帝的帮助与之对抗并且挣脱它们。年长的退休者很容易发现,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光阴,训练有素地挣脱恶习是越来越必要的一件事情,而且此时此刻坚定地往前看是内在属灵健康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再次,预备妥当,随时等候基督来接我们。耶稣对忠心的十一个门徒所说之言其实也是对各个时代所有忠于他的门徒的应许: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14章2-3节)

人们离世的过程不尽相同。我们中的有些人会对此有所意识,并且对于那个要离开的时刻比较警觉;但面对身体的逐渐衰败,有些人会失去感知力;有些人会在昏迷、熟睡中离去,或在突发事件、暴力袭击中丧生,或死于心脏骤停。我们无法预知哪一种情形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因此,智慧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论死亡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发生,我们都预备妥当。

该如何预备?远不只是设立遗嘱、交代葬礼的安排,以及处理财产。第一而且首要的,是需要直接地、清醒地处理我们和主耶稣基督他自己的关系。主耶稣基督不仅仅作为中保接我们从这个世界变化进入另一个世界,他还是在将来的那个世界审判我们的那一位。“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哥林多后书5章10节)。这一点我会稍后再述。这里,我只想强调,赶紧在此时此地,靠着我们的信心,与这位肉眼看不见却与我们同在的救主和主基督建立起位格性的门徒关系。这是他在福音里也借着福音邀请我们每个人要做的。这将消除我们对未来所有的惧怕。

一位英国神学教授曾经向我描述,信徒将要去的世界乃是“一个住着一位众所周知的居民的未知国度”。当耶稣基督这位中保借由新约福音书和教牧书信为我们所知之后,想到和他一起迁入一个我们能见到他本体,并且常常有他陪伴的世界,这个前景应该十分吸引我们而不是令我们害怕。

错路

可如今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想要在我们年迈之时变得成熟和越来越关注生命,这个目标显然与世俗西方世界给予老年人的建议相左。退休人士被明里暗里地告诫,归结起来就是:放松,减速,凡事看开,自娱自乐,随心所欲。

不再有人要求你去处理事情,不再需要你发挥任何形式的创造力,也不需要你承担带领和支持目标导向的企业的责任。你已经摆脱了枯燥乏味的工作,退出了商业竞争。现如今,你终于属于你自己,也可以专心享乐了。你有自己的养老金;有健康服务照料你的身体;还有各种俱乐部、旅行、出游、观光、比赛、游戏、派对和娱乐活动供你消磨时光。

所以,现在就开始尽情地自我放纵吧,用新奇事物和各样的嗜好填满你的生活,任何能让你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对社会而言,你现在是个闲人。你只需要取悦、照顾你自己,只考虑自己的事情,可能也不需要顾及你的配偶,所以只关注你自己就够了。你退休的日子似乎永无止境,因为你还有足够的健康和力气维持日常功能,而且现代医学似乎有神奇的魔力,它能不断延长人的生命。只要你活着,就有权利被人好好照料,直到咽气,因此尽量行使你的权利吧。假如你的老年生活过得枯燥乏味,那全是你自己的错,你当然不愿意这样过活。

写着“错路”的路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一个劲儿地往前走,终会发现自己在单行道上逆行,或者踏上一条逐渐消失的路,一条“断头路”。这类路牌前方往往有其他的路牌指示人们正确的路。“错路”是个直接明了的口头词汇,让我们醒悟到我们忽略了,或者说错过了某些东西。这正是我对我们文化有关老龄日程规划的断言。我认为这是当今时代最大的愚行之一,其实早该直陈其弊了。我对于前述段落中明确列出的建议有一些想法,现在请耐心听我分享。

我觉得这个日程规划看似出于善意,实则极其错谬。最具讽刺的是它具有欺骗性。它声称要促进老年生活的丰盛,实际却适得其反。它错在何处?暂且不论它缺乏基督信仰内涵,我就只论它认定空虚、自我放纵以及不负责任为一个人暮年时期的人生目标。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规划将产生足以压垮人的感受,人的生命不再有意义,而是变得简单无用了。

不再与团队合作以获取某些有意义的结果,这情形很容易导致孤独、躁动不安和抑郁。失去了对有意义之事的盼望,必定会因为对境况不满而产生自恋,或许是生出对事情现状的持续性不满,又或者始终抱怨自己有权利比现在被照看得更好。如果一个人不再有压力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或他人出谋划策,他的智力将会永久休耕。这事实告诉我们,上面的日程规划可能恰恰加速老年痴呆的到来。这个规划最终会令人自我隔离,轻视自我生命,终日感到麻木无聊。

在我小的时候,有一位奶奶和我们同住。每当回想当初,我就想避而不谈。据我所知,她那时身体尚好,算是中年老者。每一天,她都待在她的房间里,独自吃掉我们拿给她的早餐和午餐,直到晚餐时间临近,她才会下楼来和我们共进晚餐,随后便坐在她的椅子上看着我们做事情,若我们和她说话,她就搭上几句,否则就默默地坐着,直到起身回自己的房间睡觉。我已经不记得她是否看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在楼下的时候没有阅读过任何书籍。一年到头,她只出门一两次,就是一个远房亲戚开车来接她出去兜兜风。除此之外,她足不出户。在我八岁那年她过世,享年八十五岁。

今天我在想,她在那些年月里是否感觉抑郁。我们实际上把她排斥于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之外,大概这情形让她感觉自己并不算家庭中的一员。现在,每当想到那些处于核心家庭中的老年人,这个不好的记忆仍然萦绕心头。

任何思想、社会蓝图或者行为模式,只要它会使老年人与现在我们称之为核心家庭的生活分离,在我看来都是误导人和不妥当的。这一点我会在后面进一步阐述。在此之前,我需要对老龄化再做一些补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