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同心坚信

六、作基督徒有何不同

费兰度(Ajith Fernando)

费兰度(Ajith Fernando)斯里兰卡青年归主协会全国总干事、可伦坡神学院(Colombo Theological Seminary)学术事务委员会主席

甘地不接受藉基督之功白白得救的基督教思想。他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教义,开门揖盗,令人放纵自己。接着,他列举道德生活散漫,却又自称已经蒙神宽恕得享救恩的事例,支持他的看法。在我国斯里兰卡,佛教弘法团体正在向西方进军,坚信“基督教”西方世界道德沦亡,非藉佛教的操练和清规律例不能遏止。

这样的批评对于基督教自称独一救法的立场是严峻的挑战。人们会问:“既然基督教未能改变皈依者的生命,有何伟大之处呢?”当我们说,基督教所信的是真理,后现代的人(对客观真理没甚兴趣)只会耸耸肩膀而已。他们只在乎基督教是否带给他“实际有效的经历”。

有史以来,基督徒一直扬言基督教能够解决人的罪恶与不义,因为它能使人克胜罪恶,回归正直。在秘鲁的会议期间,两位与会的传道人和我各有一位随身保镖,因为恐怖分子专门攻击外国人。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我力劝保镖沙罗满接受神的救恩。他说自己不可能得救,因为他的罪太大了。我请他看提摩太前书一章15节:“‘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这话打动了他,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罪魁。我说:“既然如此,这节经文正是指着你说的。”但他还是感到绝望,因他已习惯了罪中的生活,是不可能作基督徒的。我叫他看腓立比书四章13节:“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他又振作起来。到了晚上,我小组里的一位传道人带领了沙罗满和另一位保镖信主。

我们可以对沙罗满这一类满身罪污的人作出保证,告诉他,神能在他身上作成似乎不可能的事,彻底改变他的生命么?沙罗满信主以后的生活证实了神做得到。圣经清楚宣告神能够。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福音到底怎样改变人,从而确立我们所宣讲的道,指称基督不愧为独一无二的救主,不仅因为祂是真理,也因为祂能在我们身上成就别的“救主”所不能的事。

与神恢复关系

按本性,我们是罪人,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然而藉着基督的大功,我们得到神的饶恕(徒二38,十三38),卸下了罪疚(来九14),不再受困,以致没有真正得到满足的盼望;从前是坐以待毙的死囚(罗六23),现在是享有永生恩赐的人(如约三15-16、36,四14)。悔改信主带来轰天动地的改变,耶稣称之为出死入生(约五24)。

罪疚消除,我们与神和好,可以亲自来到祂面前(罗五10;林后五19)。使徒保罗这样形容人神和好的关系:“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弗二12-13)耶稣说永生最重要的一环是与神建立关系,亦即是“认识神”(约十七3)。神驱走了我们的孤寂,叫我们与祂建立友谊,得到人所能得最深的满足。

人受造是要藉着爱的关系得到最深的满足。正因如此,任何年代的流行曲都是以爱作主题。音乐是喜乐的言语,爱则是世上最喜乐的经验,两者一拍即合。可惜人间的爱绝对不能带来完全的满足,人是会犯错的。我们永远也不要寄望人带给我们惟有神才能成就的完全满足。

何以有许多基督徒没有经历到在基督里最深的满足?要在人神关系中得到满足,必须留意美好的人际关系原则。比方说,我们若不信任神一诺千金,与我们同在、处处看顾我们(申三十一6、8:书一5:来十三5),当我们一旦遇上困难,就会觉得孤单、疑惑、焦虑。我们的喜乐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关系要培养才能够发展。我们与神的关系有时候被喻为夫妻关系。以赛亚书五十四章5节说:“因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万军之耶和华是祂的名。”不花时间谈心的夫妻,不会真正享受彼此的关系。同样,不花时间亲近神(读经、默想、祷告、敬拜),没有这些属灵操练,也不会经验圣经所说的美好关系。

今天,新纪元运动和东方宗教的追随者作见证说,灵性操练为他们带来美妙的属灵经历,犹胜基督徒所经历的。当人进行灵性操练时,他们就从营营役役的生活桎梏中得释放,经历更新与宁谧。我们也毋须为这些见证大惊小怪。说到底,这些经验还是无法和我们与神日渐加深的关系相比。大卫说:“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十六11)这样的喜乐唯独常靠近神“右手”的人才尝得到。

印度布道家孙大信年轻的时候,藉着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修炼功夫曾经达到极高境界。然而当他回到日常生活中,“巅峰经历”所留给他的只是一股闷气。后来,他信从了一直以来拼命反对的基督。孙大信成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印度布道家∶藉着基督教的灵性操练,他在神面前照样地有狂喜的经历。他说,“没有基督,我如鱼无水;有了基督,我在爱的汪洋畅游。”他发现基督完全满足他的诉求,是从前修炼印度教和锡克教功夫所不能得的。

基督教灵修功夫与别不同。我们不是藉此与神建立关系,人的操练不能把人带到神的面前。满身罪污,何德之有?(罗三23)然而,神却主动藉基督的大功(罗五8),白白施恩亲就我们。基督徒与人最基本的分别在于:我们是首先与神确立了关系,而后进入其他叫生命更加丰足的经历里。

神与我们所建立的关系并不随着我们这一生而结束,乃是永不终结的,所以称为永生。佛教徒对永生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生即是苦,永生即是永苦。但基督徒看来生为圆满地实现此生的一切美善,再没有今生的任何痛苦。保罗称之为“荣耀”,说“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八18)。他说我们在今生“叹息劳苦”,等候完全体验作神儿女的一天(罗八23)。死亡于我们不再可怖(林前十五54-55),正如潘霍华所言:“死,是通往自由之路的至尊节庆。”

仁爱喜乐

当我们与神有了正常的关系,随之而来的经历是颇为明显的,而圣经提得最多的就是仁爱与喜乐。我们与神的关系若是爱的关系,爱就成为基督徒经验的重要特征。神的性情以爱为重,约翰甚至说,“神就是爱”(约壹四8、16)。因此,当我们以与神的关系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毋怪乎保罗说我们的生活完全受神的爱管理。他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林后五14)爱成了我们的人生目标(林前十四1),也成为基督徒的最佳记号(林前十三1-7)。

不过,这爱倒不是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神施恩将爱倾。下给我们。保罗说,神藉着“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这就是基督在领受祂救恩的人身上所作成的另一项与别不同之处:叫他们心中充满爱,言行举止以爱为记号。

我们已经提到爱和喜乐是唇齿相依的,相爱即喜乐。保罗描写神的灵在我们生命中所结的果子,就提到了仁爱、喜乐两项特质(加五22)。我们感悟到神爱我们如此之深,竟愿差耶稣来为我们受死,赦免我们一切的罪,释放我们脱离罪的疚责,收养我们作祂的儿女,实在百思不得其解(约壹三1);当我们经历到那“灌注心中的爱”,我们兴奋莫名,喜上眉梢。

一位信主不久的基督徒在聚会中作见证,本来好端端的,直到他开始讲神的爱时,他想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他所经历的是多么奇妙。终于,他吐出了一个字典里没有的字。神的爱令他喜乐得难以言喻,结果自创了一个词。圣法兰西斯说:“让我们把凄苦、忧愁丢给魔鬼和他的爪牙吧!至于我们,总要喜乐欢呼。”

不错,我们总会遇到令我们暂时惊恐焦虑的麻烦。但我们认定了神的同在(诗二十三4),祂比我们的难题更大(诗四十六),祂必定使困难变成祝福(罗八28)。当我们重享喜乐,所得的必然更深。正是这个原因,圣经常常论到患难中的喜乐(罗五3-5:西一24:雅一2-4)。圣经称这种不受环境左右的喜乐为“主的喜乐”、“神的喜乐”(罗五11:腓三1,四4、10)。

当然,我们若不肯顺服,便窒碍了神的爱;不肯相信神永远眷顾,我们就会失去喜乐。或许有人一生受尽排斥,因而难以相信神会爱他们,全然接纳他们作自己的儿女。我们有责任带领这些人,使他们的创伤痊愈,叫他们得释放,能接受神的爱。乐于接纳的群体,或者能干的辅导员,往往成为传递医治恩典的人。我们看见许多不同的因素使基督徒变得不快乐、不满足;但他们自命相信神、顺服神。这是畸形而又常见的。

世人普遍承认:“世上最伟大的是爱”。渴求真正的快乐是人心所向,这也是人追寻爱的根由。但罪使人瞎了眼,使他们寻找爱和快乐的时候走错了地方。或者他们心中的渴求可以暂时得到爱和快乐的满足;但只有那造他的主可以叫他得着真正的满足。创造我们的神在基督里满足人一切的需要。惟有祂能够叫人心里至深的渴望适切地得到饱足。

圣洁

上文说神是爱,祂与我们建立了关系,因此基督徒的生命是以爱和喜乐为记号的。但神也是圣洁、纯净的,因此,凡与神有关系的人也要圣洁、纯净。我们不能够像未信主的时候一样犯罪作恶。新约书信再三强调了痛改前非是必须的,我们应当以此为基督教基础信仰。彼得说:“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会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彼前一14)接着,他解释为何基督徒需要圣洁:“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的,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15-16节)我最近作了一个研究:保罗书信2,005节经文中,至少有1,400节提到圣洁、敬虔、基督化品格。明显地,这是基督教主要的教训,我们的讲道和教导当多注重这方面。

圣经从不接纳罪为基督徒行为的一部分。约翰断言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约壹三9,参二1,三6)约翰当然不是指绝对的完美无瑕。因为他在前面已经说基督徒不能自称无罪,而且又教导犯了罪的基督徒该如何恢复过来(约壹一7-9,二1-2)。或许大多数释经者的解释是对的。他们认为约翰在三章9节所指的是惯性的罪。但无论如何,我们得紧记基督徒是绝对没有任何藉口去犯罪的。约翰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约壹二1),这是基督徒应有的标准。

圣经屡次警告终日与罪为伍而又自称基督徒的人,他们是否说,人得救以后,会因为在信主后某段时间拒绝基督的道路而失掉救恩?教会为此争持不下,倘若双方立场不够清楚,双方都有所亏损。

绝不能得救(林前六9-10:加五21:弗五5:来六4-6)。这一方面,有些基督徒会对那些一度宣认基督,后来又活在罪中的人,作出虚假的保证,叫他们误以为只要“决志”即可高枕无忧,照旧行恶也永远得救。这是错误的。圣经清楚说明持续活在罪中的人绝不能进神的国。合乎圣经地解决这困局的方法,就是对持有这观念的人说,宣认基督而又照旧犯罪的人,从未真正得救:他们未曾发挥得救的信心。耶稣说,祂凭着人的行为来认出信心的真伪(太七,16-20:约十五8)。

另一方面,有些基督徒偏离圣经,过分强调倒退沉沦的可能性,以致失去了圣经的主调,即是在警告之中,仍然深信神能保守祂所救的直到那日(约六38-40,十27-29:罗八30∶弗一13-14∶腓一6;彼前一5)。

我们的讨论显示,名为基督徒的人却公然抵触神的律例,照圣经教导,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当然,我们不是一夜之间变成完全。据说马丁路德曾以看病的例子来形容悔改归正的经历。有病的人看了医生,对症下药,他正在迈向康复之路;在此之前,他的健康每况愈下,直到他着诊断,服用了有效的药物,他并未完完全全地健康起来。药物的效力需要时间才能发挥出来。但当医生作出治疗,病人的健康就出现了转捩点。本来他是面向死亡的,现在他却因着正确处方而迈向痊愈。同样,我们的悔改归正,改变了我们生命的方向,使我们不再作走向地狱的罪人,反而成为迈向天家的朝圣者。这种改变就是成圣(罗十五16:帖前四3,五23:彼前一2),我们终必变得似基督(罗八29)。

邓南在下一章交代圣灵如何使我们有力量活出圣洁的生活来。我们只须在此说明圣灵不会强人所难,抹煞我们的意愿。我们必须乐意让祂在我们的心里带来改变(罗十二1-2)。首先,我们要相信祂能够改变我们(罗六11),我们一生当以此改变为目的。我们要善用神给我们促成灵命成长的管道。我们研经(彼前二2)为要认识并遵从神的旨意(雅一22-23)。我们祷告(太二十六41),参加崇拜,接受其他基督徒的劝勉,帮助我们顺服神(来十24-25)。一位女孩子去找牧师。她以为自己已经被圣灵充满了,但却发现自己没有圣灵的果子。牧师问她:“你的灵修生活如何?”她说:“时有时无。”牧师问:“你吃饭也是这样吗?”她说:“有一段时间是这样,差点儿病倒了。”她明白了!假如她不花时间亲近神,她就不可能像耶稣(林后三18)。

我相信,我们在教导和讲道上的偏差,也是基督徒不重视圣洁呼召的原因之一。我相信有些基督徒仍然不明白种族歧视、偏见是与基督教不可共存的。因此,福音信仰运动往绩甚佳。或许我们的信徒从未清楚听见有人说:基督徒绝不可占人便宜,无论是顾客或雇员,不可说谎贿赂,骚扰邻舍,也不可对配偶无礼。

今天颇多人归向基督,因为他们明白主能够满足他们某些需要。这是吸引人归向基督的正路,即如使徒行传所示。使徒行传让我们看见,神迹吸引人留意听福音,但使徒行传所讲的福音没有停在满足需要的层面上。早期基督教布道者传讲神的性情、神在历史上至高无上的主权,传讲耶稣的生、死、复活,也传讲审判与悔改。这样的宣讲让那些考虑接受基督的人能看见他们所接受的“整套”信仰是什么。他们到神面前来,不是单单相信祂能满足他们需要而已。他们也明白神是圣洁的,神已经采取行动,将祂称为罪的可怕东西解决了。神要我们丢下它来亲近祂。

印度教及它的后代——在西方大行其道的新纪元运动——对神性与它的阐释是泛神论的。他们认为万物均为神性一部分。这样的神观不能容纳一位至高至圣、要求人向祂交账的神。故此,他们的信仰没有追求圣洁的动力。倘若我们正处于这种环境,教会必须竭力传讲圣经的神观,宣讲神是圣洁的。

我担心今天的布道信息集中讲述耶稣如何满足人自觉的需要,忽略了福音其他重要方面。这样,人想到基督教或神,只集中在神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纵使追问之下,他还是可以说出福音的要点。今天,许多人对宗教采取一种变法术的态度,什么神都拜,什么术数、大师、治疗师、巫师都无所谓,总要灵验。他们求得某些指示,比方说吃素戒荤,行善施赠,劝助宗教团体,参加若干次礼拜等等,这些指引担保了有求必应。这个宗教群体并不要求他们全然效忠,只要遵照规矩去行,神就叫他们如愿以偿,有些人到基督面前所持的神观正是这样。

我们教会有七成会友原是佛教徒。大都是在他们遇上困难的时候,跟基督徒回来,并我们答应为他们祷告。有了初次接触,他们继续到教会来,渐渐明白福音,以致接受基督作救主,受洗加入教会。我们每主日都有一段时间让会友分享神的恩典。有一个主日,我自忖,一如既往,所见证的不外乎是病得医治、工作、经济得蒙眷顾。但一位下身瘫痪的人,见证神奇妙的恩典使他离开罪恶,得以进入神的国。我想,是不是因为多次为他身体求医治的祷告不蒙应允,反而开了他的心眼,叫他抓紧那更大的祝福,就是永恒的救恩呢?

当我们明白救恩的核心就是从罪中被救出来,免于该受的永刑,我们就明白罪的严重。

人的罪使神派祂的儿子上十字架。若非耶稣代死的功劳,我们只有下地狱的份儿。当我们明白神的圣洁与罪的可怖,我们绝不敢再掉以轻心(来十26-31);我们只有急忙逃避罪恶,切切追求讨神喜悦(提后二22)。我的意思是,当人想到神和基督教的时候,所想的与圣经完全吻合,人对圣洁的追求自然也更加认真。

心灵满足,平安随来

我们虽然不应该让个人的需要盖过神是圣洁,并要求我们圣洁的事实,然而,我们一切的需要却又真是惟有神才可以满足的。保罗说:“我的神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四19)但这并不等于一生风平浪静,而是即或有困难,神仍叫万事互相效力,使我们获益(罗八28)。这样,我们就有信心面对人生,知道神必眷顾。在以上的宝训里,耶稣用美丽的比喻,指出我们没有理由忧虑。神知道我们的需要,祂会叫我们得到供应(太六28-34)。基督的名句就是在这段经文里出现:“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33节)

神既然负责满足我们一切所需,就吩咐我们要将一切需要带到祂面前。保罗说:“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6)保罗在下一节就将结果说出来:“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7节)这样的平安是世间所无的。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约十四27)

我们之前说过与神建立了关系,就经历到神的爱,爱的经历带来喜乐。现在,因着知道祂眷顾我们,我们就经验到驱除忧虑的平安(彼前五17)。三者合起来即是圣灵果子的头三样:仁爱、喜乐、和平(加五22)。这三样福气正是基督徒在世上所能享有最大的产业。

目的与意义

我们与神建立关系,就成为神在世上的代理人。保罗甚至说我们是基督的大使(林后五20)。神叫基督徒在世上完成祂所托付的工作。耶稣呼召第一批门徒跟从祂,告诉他们需要接受什么托付。“来跟从我,我要使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可一17)。书信进一步解释神将恩赐分派给个别信徒,叫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林前十二4-30:罗十二3-8:弗四7-13:彼前四10-11)。我们使用这些恩赐的时候,就是从事世上最重要的任务:为神国效力。这国终必征服全世界,且要存到永永远远(启十一15)。

地上一切成就都叫人感到挫败,因为一切都会褪色,不能永存。传道书给我们极为生动的描述。我还小的时候,一位路经的宣教士在我的纪念册写着:“只有一生转瞬飞逝,为主作工永存不废。”

心理学家说,对自己所作的感到有价值的人,比较快乐、满足。若然如此,基督徒应该是世上最快乐的人,因为他们所作的乃是最重要的事。可惜,基督徒往往因着心理障碍或是其他原因,总是难以掌握自己贵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儿女和大使的含义。他们头脑上知道自己是神的儿女,可惜这真理始终不能入到心里,叫他们得到应得的喜乐!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藉着神所赐的恩赐,体会自己作神儿女的重要。十四岁的时候,经历了神的救恩,此后多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十分自卑。后来我知道神呼召我,又装备我当传道人。一旦明白神委以重任,马上叫我经历到作神儿女多美好。我头脑上相信,但我并没有照着所信的去思想、去感受。确认了自己的重要后,改变了我对自己那种不合圣经的看法。

总结

我们所蒙的福真是多姿多采。得着永生使我们每一方面都得沾恩泽。

*神造我们,为了与我们建立关系。惟有这样的关系比人世间一切关系更深、更坚固、更加充满爱。

*爱的经历带来了喜乐,满足人心对乐趣的基本渴求。

*人虽然不喜欢承认这事实,但他们若是不圣洁,满怀罪疚,他们是不可能感到满足的。但藉着基督的工作,我们可以经历赦免,除去罪疚,并且得着圣洁生活的力量。

*永死是神对罪的判决。但基督代我们承受了刑罚,叫我们反得永生。永生使我们今生的生命有了新的素质,也叫我们来世永活在荣耀里。

*我们在世上生活时,不能对困难免疫。但神要供应我们一切需要,要将一切难题变成祝福。

*我们的需要既然可以得到满足,我们亦拥有非世界所能赐的平安。

*我们成为神家里的人,神就叫我们在祂国度的事务上有参与的份儿。由于这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任务,我们的角色带来无以伦比的重要。

难怪耶稣说祂所赐的是“丰盛生命”(约十10)。难怪保罗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

然而,我们不成熟、不信、不顺服,甚至不支取白白可得的恩典,都会使我坐失享受这些伟大福气的机会。但我们若接受又经历这一切,世人必定投以艳羡目光,人们对基督教的批判,例如本章开始时提到甘地的批评,也必黯淡无光。耶稣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人看见你们的好行为,就归荣耀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五16)

动以慈心

拉玛拜依(Pandita Ramabai)生于南印度阶级最高的婆罗门家庭。她后来成为著名的梵文教师。(Pandita是Pandit的阴性名称,意即教师)。1883年,她目睹基督徒妇女在妓女当中展开了慈善工作时,写下了她的观感:“我开始想到印度教与基督教的确是有基本的分别。我请教指导我的修女,基督徒为何关心‘堕落的女人’,领她们走回正路。她就把基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故事念给我听,包括基督论真正的敬拜的精彩谈话。她细心地给我讲解。她告诉我,基督对罪人有无比爱心—–我念完了约翰福音第四章,明白基督真如祂所说,是神的儿子,惟有祂能够把印度和所有地区惨遭蹂躏的女性尊严恢复过来。”

同年,拉玛拜依宣认基督为主为救主,并且接受了水礼。她辛勤奋斗,照顾寡妇,设立儿童之家,安排圣经翻译工作。有时候,她的传教活动惹起高阶级的印度教徒反对。她也经常在严重饥荒的时期,为照顾病重的饥民而将生命置之度外。后来,她嫁给一位阶级比她低的人,而遭婆罗门阶级所摈弃。然而,她40年来无私的牺牲,终于叫成百成千的人认识基督为主为救主。

摘录自”Pandita Ramabai:Mission to Hindu Women,”in Ambas-sadors for Christ,ed.John D.Woodbridge(Chicago:Moody Press,1994),pp.167-73

讨论题目

1、“灵性操练”在基督徒生命中有何位置?

2、你会怎样向印度教徒或佛教徒讲述你的“属灵经历”?

3、路德用治病来比喻灵命健康。请就此加以引伸。试描述一下你的灵命健康状况。

4、我们为什么有时候无法表达基督徒生活的平安、喜乐?

5、神如何供应我们灵性上的需要?

6、甘地说基督教的福音为散漫的道德大开中门,我们可以怎样回应他?

基督透过我们的信心,又施恩叫我们得以成圣,祂将我们堕落的性情更新改变,带领我们迈向真正成熟的地步,最终标准就是“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福音呼召我们作基督顺命的仆人和特使,在世上行公义、好怜悯、解困苦,藉此见证基督的国度。

我们宣认得救的信心必然带来成圣的果效,就是藉着圣灵的能力更新改变、日渐酷似基督。成圣即是持续地悔改,一生转离罪恶,以感恩的心尊基督为主为师,诚心服侍祂(加五22-25;罗八4,13-14)。

我们否认一切将称义与成圣割离的观念。因为与基督联合必叫我们藉着祷告、悔改、背十架、活在圣灵里,愈发改变像祂。

——耶稣基督福音的礼赞(福音信仰宣言第15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