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费兰度-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第一章9至26节
(新汉语译本)
9耶稣说完这些话,他们还看着的时候,他就被提上去,有一朵云彩把他接走,他们就看不见他了。
10耶稣正离去,他们定睛望天的时候,忽然有两个身穿白衣的人站在他们旁边,11说:「加利利人啊,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从你们那里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将来也要怎样来。」
拣选马提亚代替犹大
12后来,他们从那叫做橄榄园的山返回耶路撒冷;那山在耶路撒冷附近,相距一个安息日可以走的路程。13他们进了城,就上了他们所住的楼上房间,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激进分子西门和雅各的儿子犹大。14这些人和一些妇女、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以及耶稣的兄弟,都专心致志,同心合意地祷告。
15在这些日子里,彼得曾在弟兄中间站起来说话;那时和他们一起聚集的人,约有一百二十名。16他说:「各位弟兄,圣灵从前藉着大卫的口在圣经里预先论到犹大的话,是必须应验的;这犹大就是领人捉拿耶稣的那人。17他曾列在我们的数目当中,领受这一份职事。
18「这样,这人用他行不义所得的酬劳买了一块田,后来一头栽倒在地,肚腹破裂,肠子都流出来。19这是所有住在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的,所以这块田按照他们当地的话叫做亚革大马,意思就是『血田』。
20因为诗篇上记着:
『愿他的居所变得荒凉,没有人住在那里;』又说:
『愿他人取得他的职分。』21-22「这样,主耶稣在我们中间来往的整段时间里,从约翰施洗开始,直到主从我们那里被接去的日子为止,那些常常跟我们在一起的人当中,必须有一个人与我们一起成为耶稣复活的见证人。」
23他们推荐了两个人,就是叫做巴撒巴、又称为犹士都的约瑟,以及马提亚。24他们祷告说:「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指明,在这两人当中你拣选了哪一位,25使他得到这职事和使徒的位分;犹大已经丢弃了这位分,往自己的地方去了。」26于是他们为两人抽签,抽中了马提亚,他就加入十一个使徒的行列。
(和合本)
9说了这话,他们正看的时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见他了。
10当他往上去,他们定睛望天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身穿白衣,站在旁边,说:11「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
门徒在楼房祈祷
12有一座山,名叫橄榄山,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当下,门徒从那里回耶路撒冷去,13进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间楼房。在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犹大。14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
犹大的结局
15那时,有许多人聚会,约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间站起来,16说:「弟兄们,圣灵藉大卫的口,在圣经上预言领人捉拿耶稣的犹大,这话是必须应验的。17他本来列在我们数中,并且在使徒的职任上得了一分。
18「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19住在耶路撒冷的众人都知道这事,所以按着他们那里的话给那块田起名叫亚革大马,就是血田的意思。
20因为诗篇上写着说:
『愿他的住处变为荒场,无人在内居住。』
又说:
『愿别人得他的职分。』
21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22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
拣选马提亚
23于是选举两个人,就是那叫做巴撒巴,又称呼犹士都的约瑟和马提亚。24-25众人就祷告说:「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你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这位分犹大已经丢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26于是众人为他们摇签,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
经文原意
使徒行传的这部分描述:耶稣升到天上;门徒听从他的吩咐,在耶路撒冷等候所应许的圣灵临到;这段等候期间,他们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选出一个人来取代加略人犹大作使徒。
升天(一9-11)
耶稣在最后一次颁布大使命之后升天(9节)。在初期教会,升天是跟基督高升至神的右边相关连的(参弗一20-21;腓二9;来一3,二9)。“他就被提上去”这句话含有这个观念,因为“犹太人认为天在“上面',而地在“下面””。'云也表达这种想法,“因为在圣经的用语中,云经常用来象征神的荣耀(例如:出十六10;诗一O四3)”。“他们还看着的时候”等词句显示路加要我们知道“有些客观的事情发生了”。
门徒向上凝望时,出现了两个人(10节);这两人白色的衣裳暗示他们是天使(参太二十八2-3;约二十12)。他们对于门徒“站着望天”(11节上)的询问稍有责备之意。这使我们想起天使曾怎样责备一群妇女,竟在死人当中寻找活人(路二十四5)。门徒总是好像跟不上神出人意表的行动!
“加利利人”这措词在二章7节实质上是一种“含贬义的称谓”,但在此处可能是从神而来的提醒:“使徒是村野匹夫,在他们前头的是普世的重任”。天使明确地称耶稣升天之后的居所为“天”(11节中)。“他怎样〔尊贵地〕往天上去,他将来也要怎样〔尊贵地〕来”(11节下),这应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耶稣再三向门徒所说关于他再来的话。这个前景能激励基督徒“在今世过自律、正直、敬虔的生活,期待那福乐的盼望,就是我们伟大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荣耀的显现”(多二12-13)。
祈祷等候(一12–14)
使徒从橄榄山回到耶路撒冷,走了一个安息日可以走的路程(12节),根据《米示拿》(Mishnah),那是略少于1.2公里的距离。既然这事是在主复活之后40天发生,那就是星期四,不是安息日。门徒“就上了他们所住的楼上房间”(13节上)。虽然经文用了定冠词,暗示这楼上房间是个熟悉的地方,但我们不确定是哪个房间。它必定是个祷告的好地方,因为它“在熙来攘往的大街之上,在路人窥探的视野以外”。
路加列出这房间里聚集的人名(13节下),包括了11位使徒——这里跟路加福音六章14至16节所列出的一样,只是没有犹大。然而,人名的次序却有所更动;这名单以三大使徒(彼得、约翰和雅各)开始,只有他们后来也出现在使徒行传的篇章中。这里也提及妇女,这跟路加在著作中尊重妇女地位的做法一致。耶稣侍奉期间,忠心耿耿的妇女跟从他,供应他的需要(路八2-3);耶稣受死(二十三27-31、49、55-56)和复活的日子里(二十四1-10),路加也特意提及她们。因此,她们在这里出现(徒一14)实在不足为奇。“由于当时的文化一般都是贬低妇女在公众场合的角色,所以妇女能平等参与,值得注意,尤其是她们明显跟男人在一起相处。”早期的门徒继续效法基督的榜样,打破人际的隔阂。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真理更具革命性的含义(徒十,十五;加三28)。
这里也提到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这是她在使徒行传里惟一出现的地方(14节)。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描述她为信靠和顺服的典范(路一38)。如今我们看见她“不但诞下她的儿子,还辅助教会诞生”。”有些人对她过分崇敬,但这不应妨碍我们欣赏她在救恩历史中的重要角色。
有学者提出各种不同的理论来阐释这里(以及新约其它经文)所提及的耶稣兄弟是谁,这些理论有许多是由那些相信马利亚是终身守童贞的学者提出的。巴雷特(C.K.Barrett)说:“这节经文既无助也无碍这些理论,不过我们可以中肯地补充说,adelphos〔这里所用的词〕最自然的意思是指亲兄弟,指义兄弟不是不可能,但指表兄弟就是非常不可能了。”我们知道耶稣复活之后曾显给雅各看(林前十五7)。他的兄弟到了他死前六个月还是不相信他(约七5),但是现在已不同了。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多次提及祷告(在使徒行传共出现了31次,涉及20章经文)。”因此,当跟随耶稣的人等候所应许的圣灵之洗来临时,他们“都专心致志,同心合意地祷告”(14节),不足为奇。译作“同心合意”(homothymadon)的那词,直译的意思是“思想或情感相同”,是路加爱用的字眼。传统的译本按照词源的意思,把它译作“同心合意”但这词在这里究竟是否采用其词源的意思,尚有疑问,所以一些较新的译本把它译作“一起”(这是此词在《七十士译本》里的通常用法)。不过,群体生活中的合一精神是使徒行传的重要主题,我们将会连同其它清楚地显示这概念的经文一起讨论(四32,六5,十五25)。译作“专心致志”的那词,“经常与祷告连在一起(徒一14,二42、46:罗十二12:西四2)—–意思是坚决,有时候指顽强、锲而不舍”。“得胜祷告”的概念源于这词。
拣选人接替犹大(一15–26)
为了物色接替犹大的人,彼得向“约有一百二十名—–弟兄”(15节)讲话。“在这里,使徒行传首次使用‘弟兄,一词,这可能是基督教对教会成员最早的称谓”。路加注重报导的准确性,所以喜欢在数据资料前谨慎地加上“大约”一词,尤其是在约数之前(二41,四4,十3十九7)。120可能不是出席的确实人数,所以这个数目大概不太重要,路加可能只是想说,房间挤满了人。不过,这数字对于犹太人来说确实有些意义,路加在这里也可能想到这一点。无论怎样,这提醒我们在最初的日子,门徒是何其少,但靠着圣灵的力量,他们能够完成的却何其多。,
彼得认为犹大的背叛行为应验了圣经的话(16节)。但这也除不掉这事所带来的痛苦,因为正如彼得说:“他曾列在我们的数目当中,领受这一份职事。”(17节)彼得的话证明他将旧约圣经视作神的著述:“各位弟兄,圣灵从前藉着大卫的口在圣经里预先论到犹大的话,是必须应验的。”(16节)
路加暂时离题,叙述犹大怎样死去(18-19节)。他使用“不义”一词来表明,圣经虽然预言了他的背叛,但那仍是严重的背叛行为。这反驳了那些尝试替犹大“平反”的人的观点,认为犹大出卖基督是出于可敬的动机。耶稣说:“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那样离去,但出卖人子的那人有祸了!”(路二十二22)
路加和马太对犹大之死的记述有显著的差别(太二十七1-10)。根据基纳(Craig Keener),“这些相似和差异之处是可以解释的,因为两位作者其实报导不同的细节,并且古代的历史学家在这些细节上有取材的自由。”朗内克(Richard Longenecker)对这些差异提出了似乎合理的解释。
彼得在第20节的预言来自诗篇六十九篇和一百零九篇。早期基督徒视公义的受苦者大卫和他的敌人为基督和他敌人的预表(即预表的本体是基督和他的敌人)。在这些诗篇中,大卫和耶稣之间的分别,以及大卫的敌人和犹大之间的不同,也是可以解释的,因为预表的本体通常比预表本身来得重要。
神在基督受苦和受死中依然掌管着,最终成就他的旨意;这个主题屡次在使徒的讲道中出现,在对犹太人所讲的道中尤其常见。门徒传福音首次被宣布为违法的时候,他们再次反思神的主权,这主权已在历史上最骇人的事件中彰显了,那就是基督之死(四25-28)。从这个角度看有助于我们相信神会把我们所遇到的坏事化成好事(参创五十20)。出卖耶稣的人跟门徒那么接近,门徒定必十分痛恨他;但这个角度定必有助于他们除去这份苦涩之情。
彼得觉得“必须”找一个人来代替犹大(21节)。这里所用的动词“必须”(dei)跟第16节所用的相同,那处表明犹大的背叛是必须的(虽然第16节所用的动词是未完成时态)。因此,初期教会跟从耶稣的做法,要设有12个使徒。遗下死海古卷的那个社群“选了一批领袖,当中包括12位特别长官,象征这社群是以色列真正的余民,纵使其余的国民都离经叛道,他们仍对神忠心耿耿”。同样的观念也可适用在这里。
要注意,教会首个阶段的增长是在以色列,而在福音书里,使徒对以色列人负起特别的角色(路九1-6,二十二28-30)。“填补使徒的数目可能是要显出,在耶稣复活之后,见证耶稣是犹太人的弥赛亚这重任,仍要继续下去。”接替犹大的人必须担当使徒作为见证人的角色(徒一21-22)。后来,彼得称那些见过复活主的人是“蒙神预先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十41)。在初期基督教会,见证耶稣复活是一群被拣选的人之重任,这任务只有他们才能做。
教会进行抽签,因为他们觉得要在两个同样合资格的人之间作出最后选择,需要有直接从神而来的指引。不过,他们只在祈求神的引导后才使用抽签的方法。那个祷告显示出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指明,在这两人当中你拣选了哪一位。”(24节)信徒们找到两个外在条件都合适的人,但如果他们心术不正,那些条件都只是枉然。只有神准确无误地知道人的心,所以他们寻求他的帮助。新选出的使徒马提亚,就像大多数的使徒一样,不再在使徒行传中出现。后来的传统说他去了埃塞俄比亚宣教。
应用原则
这段经文跟先前的经文一样,继续描述教会如何准备迎接五旬节,准备展开宣教工作。我们会再次看看那些能帮助今天的教会准备参与宣教工作的原则。
升天的重要性:虽然耶稣的升天(9-11节)不是现今基督徒经常谈论的课题,但“在最初的讲道中,耶稣的复活和升天是连续的行动,两者构成他得高举的事实”。由于这对我们的布道信息意义重大,我们在探讨彼得于五旬节的讲道信息时(二17-36),会加以讨论。
祈祷与复兴:路加显然想表明,门徒预备圣灵来临的一个关键途径,就是祷告(13-14节)。两者的关系,圣经已一再确立了,尤其在路加的著作里。马修斯(Arthur Matthews)甚至这样说:“一个宣教团体或教会的属灵历史是写在它的祷告生活中”。因此,这段经文可以教导我们许多有关祷告的事。
“得胜的祷告”这概念(参上文)表明大有能力的祷告其中一个要诀是:永不放弃祷告,直至得到答复。耶稣说我们“要时常祷告,不可灰心”,并且用那位坚持到底之寡妇的比喻来说明这点(路十八1-8)。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祷告?难道神是如此不情愿应允我们的祷告,以致我们必须不断向他祈求?不,他不是不愿意应允我们,而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准备好接受他的恩赐。祷告是让我们作好准备,因为当我们与神相交,我们的心就被调整去配合他的旨意。
此外,祷告是参与属灵战争的一种途径,对抗撒但和他的势力。战争的用语经常用在祷告上(参罗十五13;西四12)。在以弗所书保罗那篇著名的属灵战争论述后,他随即说:“藉着各样的祷告和祈求,在圣灵里常常祷告”(弗六18)。布鲁斯(F.F.Bruce)发现以弗所书六章18节跟其上文论及属灵战争的段落有很密切的关连。换句话说,祷告是属灵战争的一种方式。同时要注意的,是神已经选择让他大部分的福祉,通过人类的工具降临人间,而祷告就是他使用的工具之一。最后,神以他至高的智慧,选择了最好的时刻去应允祷告,所以我们“要时常祷告,不可灰心”。
如果第14节的“同心合意”确实是指全体一致的意思,那么,这也符合耶稣所提出的原则:“如果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对某事达成共识,并为那事祈祷,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太十八19)不论这词的意思为何,我们知道这里所谈到的祷告是群体的祷告,他们都“专心致志,同心合意地祷告”(徒一14)。伟大的祷告运动常是从一位或多位对祷告有负担的人开始,他们与别人分享他们的负担,然后不断与他们一起祷告,直至神的福气临到。
友叛亲离的痛苦:在侍奉中,我们经常面对友叛亲离的痛苦(15-20节)。保罗说“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已经离弃我,到帖撒罗尼迦去了”(提后四10)的时候,他所表达的就是这种痛苦。这样的痛苦可能使我们怨愤,妨碍我们属灵的自由和侍奉的果效。彼得谈到犹大的行为时,没有忽略他背叛行为的严重性,但他是从神的主权这个角度来看,因为他看出此事圣经早已预言了(徒一16-20)。今天,我们若从这个角度来看同工所带给我们的伤害,会给我们不少启迪。
在教会拣选领袖和作决策:我们在前面说过,使徒的数目是12位这点对于初期教会在犹太人当中的侍奉,十分重要(21-22节)。不过,当使徒行传的故事发展下去,尤其是进入了向外族人传道的阶段时,使徒的位置就越显得不重要了。只有彼得、雅各和约翰在使徒行传里有他们个别的角色,这些使徒在第十五章之后更完全没有提及,而且在那时候,并非使徒的雅各——耶稣的兄弟——成为了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因此,12这个数目并不是教会组织要遵循的先例。这向我们说明,记载在使徒行传中的某些事件只是过渡性质。然而,有人说,选择马提亚取代犹大是个错误,“保罗—–才是神所拣选填补这空缺的人”,但这“在释经上,没有任何新约经文支持”。使徒行传不再提及的使徒,不仅是马提亚,还有另外八位使徒!
我们也不能说这些门徒使用抽签的方法是错的。如果是盲目地使用抽签的方法,那肯定是错了。可是,这些信徒都小心翼翼地使用其它一切可行的途径来挑选领袖,譬如他们祷告,又要求候选人要跟基督共同生活了长时间,并与基督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只在两个资历不相伯仲的候选人竞逐一个位分时才使用抽签的方法。在旧约不同的处境,都有用抽签的方法来作决定。箴言十六章33节留意到这个过程:“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和》)“根据圣经的用法,似乎只在重要决策上,以及智慧和圣经训示都没有足够指引时,才使用抽签的方法。抽签其中一个好处是大公无私地作出选择。”
圣经没有再使用抽签的方法,可能与圣灵的来临有关,圣灵如今是信徒伟大的引导者(罗八14;加五18)。正好于五旬节的记载之前提及这方法,路加可能想暗示这是象征旧时代的结束。
使徒行传没有给我们一种群体决策的固定方式。可是,在这里及其它决策的事件中,有些共同的特点能给我们参考。
(1)神学上的反思贯串整个决策过程,其中最常用的是圣经。在其它重要的群体决策中,也有这特色(四23-31,六1-6,十1~十一18,十四26~十五35)。
(2)这里的用词暗示,两个名字都是由整个群体建议出来的。因此,群体有分参与决策,而身为领袖的彼得也有分参与。在使徒行传中,这种群众参与和领袖领导的相互作用,也出现在教会所作的其它重要决策上(六1-6,十1~十一18,十四26~十五35)。
(3)彼得通过神学反省去领导教会,这符合圣经对领导的理解。神才是教会真正的领袖,人间领袖的任务就是指引人转向神的旨意,而记载神旨意最清楚的地方是圣经。换句话说,领袖最基本的任务是指引人归向神的话语。要注意,提摩太前书第三章列出长老的资格中,惟一跟事工有关的条件是长老应当“善于教导”(提前三2;其余的条件都是跟品格、名誉和家庭生活有关)。研读六章1至6节时,我们将会留意领袖怎样执行这“神话语的事工”。
(4)拣选马提亚一事也告诉我们,在委任领袖的策略上,祷告应占关键的部分。请注意耶稣拣选12位使徒之前,怎样彻夜祷告(路六12-13)。正如斯坦因(Robert Stein)指出,在路加福音——使徒行传中,“在耶稣的一生和初期教会中,每一项重要的决定或危机出现之前,都先有祷告。”我们作出任何决定之前,祷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祷告调整我们的心向神开放,以至我们可以听见他的声音。举例说,在安提阿,教会正在祷告(和禁食)时,圣灵跟会众说话,要他们分派扫罗和巴拿巴去从事宣教工作(十三2)。
一章24节显然是一个祈求指引的祷告(“求你指明—–”)。保罗和巴拿巴建立的首批教会,挑选和委任长老时,祷告同样重要(徒十四23)。从耶稣的指示“要求庄稼的主人,赶紧派工人去收割他的庄稼”(太九38),我们可以推论说,在招募宣教工人上,祷告也担当重要的角色。
(5)如上所述,第24节中的祷告意味着门徒必需确定人心内在的本性,而这只有神才知道。基督教事工的本质主要是属灵的,人对神的心若是不正,纵有外在的资历也是徒然。
当代应用
祷告与复兴:正如五旬节在门徒不断祷告之后来临,教会历史也说明了持续不断的祷告能带来复兴。复兴是神按他的主权赐下的,因此我们不能预测它在什么时候发生。然而,正如复兴历史学家俄尔(J.Edwin Orr)发现:“不论在世上任何地方,没有合一的祷告,就没有伟大属灵醒觉的开始。”我曾听过据说是亨利(MatthewHenry)说的一句话:当神想在世上成就一些特别的事情,他首先招集他的子民开始祷告。
举例说,1850年代,美国正处于属灵软弱的状况,人们只关心物质生活。1857年,一位沉默寡言的46岁商人兰费尔(Jeremiah Lanphier)感到神要引领他在纽约市开始一个每周一次的午间祈祷会,从商的人可以在那里聚集祷告。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这个祈祷会,无论是几分钟或整个小时。第一天,兰费尔独自祷告了半个小时;但在那个小时结束的时候,有六个来自至少四个宗派背景的人加入他的行列。下一周有20个人来,再下一周有40个人来。不久,他们就决定每天聚集,而聚会的人增加到100人以上。前来参加祈祷会的教牧也在自己的教会中开始晨祷会。不久之后,类似的聚会在美国各地举行。六个月内,单在纽约市每天就有超过一万个聚会。这就是今天所谓的北美“大觉醒运动”的开始。据估计,两年间(1857-1859年),在3000万人口中有200万人归向基督。
在耶路撒冷发出的祷告是恒切和有力的。这也可以发生在今天。主有时候将一个负担赐给某人,让他或她跟其他人分享。他们为这事祷告了一段长时间;过了一些时候,他们发现主已奇妙地应允了他们的祷告。这是一个简单的原则,但由于我们的自然倾向是越来越不愿祷告,所以必须有人经常提醒我们这事。
1949年,赫布里底群岛(Hebrides Islands,靠近苏格兰)的巴法斯(Barvas)村里,教区牧师与教会领袖开始为复兴祷告。在同一个村里,有一对已届80高龄的姐妹,由于健康不佳,不能参加崇拜,就在她们的小屋内为巴法斯的复兴祷告。神给她们一个应许:“我要将水浇灌口渴的人,将河浇灌干旱之地”(赛四十四3,《和》)。在巴法斯的另一边,有七个年轻人在全不知道别的人也在这样做之下,一周三晚在仓库里聚集,祈求复兴。他们立志按照以赛亚书六十二章6至7节来祷告:
耶路撒冷啊,我在你城上设立守望的,
他们昼夜必不静默。
呼吁耶和华的,你们不要歇息,
也不要使他歇息,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
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为可赞美的。(《和》)
结果,这些祷告为全岛带来一浪接一浪的复兴;在整个过程中,成千上万人信主,或是被圣灵充满。请注意圣经某些经文怎样敦促这些人坚持不懈地祷告,正如基督应许门徒受圣灵的洗一样。圣经促使我们的眼目超越我们现今的经历,渴望神要我们经历的完满。这引发出有力的祷告。
很多时候,个人的负担可能没有其他人分担,却促使个人有力地祷告。1844年11月,穆勒(George Mueller)开始为五个人归信基督祷告。他说:“每天,不论患病或健康,在陆上或海上,不管我要做的事可能带来什么压力,我都从不间断地祷告。”这样祷告了18个月之后,五个人当中有第一个信主;五年之后,第二个人信主;又过了六年之后,第三个人才信主。穆勒在讲道中说,他一直为另外两个人祷告了36年,可是他们还是不信。为他撰写传记的作者说,那两个人当中,有一个“在穆勒死前成为基督徒,而另一人则在几年后信主”。
很多时候,正如一个成年人也会有叛逆的孩童或不信主的配偶,我们能做来直接改变那人的事情实在很少。劝告和指责可能只会使情况更糟。不过我们可以坚持不懈地为他们祷告。历史充满这类祷告蒙应允的例子。
治疗遭同僚加诸的伤害:那些因离开大伙而去的同僚所引致的伤痛,可以深深地埋藏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我们跟其它信徒在基督里的团契,是作基督徒的一大福气。但这也表示我们对主内弟兄姊妹的期望,远比其他人大得多。因此,涉及基督徒关系的失望所带来的痛苦也会更大。我遇过许多人,都是因为被其它基督徒出卖而感到苦毒,在我看来,情况就好像我们今天爆发了这种苦毒的流行病。
这苦毒会大大阻碍我们属灵生命的成长。它将与神藉着圣灵浇灌在我们心里的爱争战(罗五5)——这场斗争可以耗尽我们的精力,使我们灵性枯竭,失去圣灵的光彩,结果使我们的生命和事工蒙受亏损。被人出卖的痛苦也可以使我们变得不大愿意信任他人,以致进入不了属灵上互相负责的关系。我们满足于肤浅的关系,若是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就让职务细则来支配关系,这样,我们只是分享那些能使工作妥善完成的事情。这种生活并不合乎圣经。
使徒行传第一章对犹大背叛的描述,指导我们怎样处理背叛所带来的痛苦。这个由首批信徒组成的群体,并不害怕深入的属灵问责关系,因为他们“都是一心一意”(四32)。换句话说,他们似乎已经胜过失望的打击,建立起彼此负责的原则。保罗也深受背叛、叛教和不忠的伤害,但他的生命继续向人开放,让自己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一直感到受伤害,直至他的侍奉终结(提后四),但他也帮助培育许多教会领袖,并且在他死后留下丰硕的属灵遗产。因此,学习怎样胜过被出卖所带来的伤害,是基督徒生命中要培养的重要操练。
我从这段经文看见两句勉励的话,可以帮助那些被同侪的基督徒所伤害的信徒:
(1)即使耶稣的门徒也尝过我们所经历的痛苦。这里描述犹大背叛的词语用得很克制,但这没有隐藏这个悲剧和其中的痛苦。此事必定带来极大的耻辱,因为第19节说“这是所有住在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的”。此事必定给耶稣的声誉留下疮疤。古丁(David Gooding)把当日可能在耶路撒冷听见的话陈述如下:
你说耶稣是神的儿子、以色列的弥赛亚、救主和复兴者,来纠正我们的错误,并且揭露祭司的腐败——他们为金钱滥用圣职吗?他怎么会如此不智,选用像犹大这类人作主要伙伴、代表和执行人——甚至竟用他作那群人的司库?
有时候,我们被朋友出卖,最大的愤怒是因为那事使我们丢脸。
这一切应带给我们盼望。几年前,我发现一位同工向我们说谎,欺骗金钱,我感到极大震惊,十分痛苦。大约在这时候,我读到约翰福音十二章6节有关犹大的事迹:“他是个贼,又管钱囊,常把存放在里面的东西拿走”。这节经文以最不寻常的方式帮助了我。当我发现到即使最伟大的领袖耶稣,也曾面对同样的问题,我是感到安慰——而安慰是苦毒最好的解药之一。
(2)彼得视这件事为神计划的一部分。第16节字面的意思是:“弟兄们,圣经—–〔有关犹大的事〕是必须应验的。”神掌管一切发生的事。这事不但是他允许发生的,也是他预料得到,并且计划用它来达到一些美好的目的。罗马书八章28节所说的十分真确:“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就是按着他旨意被召的人——得益处。”如果背叛将在我们的生命中化成好事,那么,我们就不必感到苦毒了。有弟兄或姊妹离开我们,并且(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做错事,我们确实会感到伤心,感到痛苦。但既然错误的行动会融合在神对我们生命的最终计划里,并且转化成祝福的工具,我们就没有理由生气了。我们就有能力去饶恕人,同时对人生充满盼望和喜乐。我们可能仍有伤心和痛苦的感觉,但不再有苦毒了。
当然,不是许多人都乐于接受这些想法。我们宁愿抱着自己的伤口,嘴里总是怨恨。那使我们有藉口可以生气,纵然这种愤怒在神学上是无法立足的。除此之外,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很想向得罪自己的人表示他/她对我们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那就是我们“基督徒”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伸张公义的做法。换言之,许多人选择漠视神有他的主权这个真理,宁愿留在苦毒的阴暗世界中。这里给我们的信息是:让基督所经历的痛苦安慰我们,并让我们对神主权的认识帮助我们带着感恩和盼望来面对痛苦。
今天怎样拣选领袖和作出决策:“应用原则”部分关于决策的五项原则,每一项都对我们十分重要。纵然我们很容易忘记这些要点,但在挑选领袖和作出决策期间,应该常常把它们放在重要的地位。最近,我遇见一个颇大的宗派的全国领袖,他参与了一个强大的普世基督教团体的重要委员会会议,会议刚结束就回来。他告诉我,他惊讶地发现会议的决策似乎欠缺属灵的层面。会议变得如此政治化,支配着他们的讨论,会议的着眼点并不是渴求明白神的旨意,而是着重政治的考虑。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而是逐渐地、一点一滴地忽略或拒绝属灵的原则——有时纯属疏忽,有时是为了权宜之计——而渐渐形成的。
上述列举拣选领袖的五项原则中,有两项值得特别再提:
(1)第一项是祷告在拣选领袖中所占的位置。当选举领袖的过程中有充足的祷告,那种渴望明白神旨意的精神,就会不知不觉地影响整个选举领袖的过程,因此,按照那旨意行事的机会就大得多。今天,许多教会和团体在挑选领袖上有了若干的进步。它们有一张清单,列出申请人必需具备的资格。只要那些资格是合乎圣经的,这样的清单是可以接受的。@请注意,在委任马提亚的事上,也同样有列明资格,这可以排除不合适人选。但是许多时候,祷告寻求神的指引只沦为一种例行公事,而不是选举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我在熟悉的教会和团体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当中的情况一般都是如此。
@然而,有时我们把圣经以外的社会资历引进来,那些资历可能使原本符合圣经条件的领袖候选人变得不合资格。我恐怕这会经常把贫穷人当中合资格和有恩赐的基督徒排除了,因为他们达不到其中一些社会要求,譬如教育方面的要求。
(2)除了外在的资历之外,我们更需要知道候选人的内心。使徒们跟这两位候选人虽然至少有两三年(视乎第22节的“从约翰开始施洗”是什么意思)相当密切的接触,但对于两人的内心状况,仍需要神特别的指引;那么,当我们进行挑选领袖时,岂不更需要如此谨慎进行?书面申请、面试、个人简介和推荐都有帮助,但它们也无法呈现人的内心状况。
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地拣选领袖。我经常留意的是申请人究竟曾否有一段长时间是某个实行属灵问责的亲密团体中的一分子。通常在这样的团契里,人的内心才能表露出来;人若不能成为这种群体的一分子,可能表示这人的灵性出了严重的问题。可是,在现今的教会中,这样的群体已日趋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跟我们的文化较为一致的短期群体,这类群体大大减少在属灵上真正彼此问责的机会。然而,近期有显著增长的“守约者运动”(Promise Keeper Movement),设有问责小组的安排,或许标志着圣经模式的属灵问责制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