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十架与事奉
十架与事奉
卡森(D.A.Carson)著/张晨歌译
序言
长期以来,许多信徒都仅仅将十字架视为神借着耶稣基督完成救赎工作的方法。当然,基督徒都不会轻视十字架在神救赎计划中的首要地位。然而,如果我们只将它视为蒙恩的手段,就会忽略新约圣经还提到十字架其它的许多功用。特别是,若是我们单单关注这一点,就无法看到,十字架是基督徒一切重要事奉的标准和试金石。十字架不仅确定了我们讲道的内容,也确定了我们讲道的方式。它指明了基督徒领袖的样式,和基督徒如何看待领袖,也告诉我们怎样事奉,带领我们在作主门徒的路上迈步向前,直到我们明白在世上作基督徒的含义。
本书分为五章,其内容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系列演讲(其中一篇演讲发展为本书的第三与四章),当初是对国际资格鉴定机构理事会传讲的,这是世界福音团契的分支机构。国际资格鉴定机构理事会与几个地区的资格鉴定机构相配合,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福音派神学院高质量的神学教育。
这个系列的演讲经过修改之后,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福音派学生联盟举办的世界会议中重新传讲。参加的代表们分别来自108或109个国家。向他们传讲神的话语是一项很荣幸的特权。在无数私下的交通中,我从主里的弟兄姐妹学到了很多功课,我也为了他们坚定、热心和谦卑的带领工作而感谢神。
现在呈现在你面前的,是再次经过修改、并印刷出版的文稿。这些章节以哥林多前书部分篇章的解经讲章出现;然而,我的关注和兴趣远超过古文献的研究。每个世代的基督徒,都需要重新学习哥林多前书这些段落的信息,否则,福音就会被各样的时尚所淘汰。
现在,福音派的支离破碎已经是众所公认的一件事。假如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事实,那么我们绝对有必要自觉地关注核心的问题——耶稣基督的福音。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按照保罗的本意来解析「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哥林多前书二章2节)。这句话会塑造我们事奉的异象,正如它会使我们认识到福音的中心性一样。
贝克书房不断地支持这一套基础解经书。若是我没有对他们表示感谢,那就是怠慢的行为。还有什么比学习跟随神、思祂所思更重要的事呢?荣耀唯独归神(Soli Deo Gloria)!
第一章:十字架与讲道
——哥林多前书一章18节至二章5节
18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
19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20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21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22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
23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24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25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26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
27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28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29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30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31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1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
2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3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
4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5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假如一位女士来上班时,她所戴的耳环上面刻着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蕈状云的图像,你会作何感想呢?
假如一个教会的建筑物上装饰着奥希维兹(Auschwitz)@1的群众墓穴的壁画,你会作何感想呢?
@1编按: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集中营,曾大举屠杀关在里面的犹太人。
这两个景象都会令人感到怪异。它们不仅在本质上令人厌恶,还令人震惊,因为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文化关连。
在第一世纪,十字架与钉十字架也同样令人感到恐惧不安与震惊。除非皇帝直接批准,绝不能以这种方式处死任何罗马公民。钉十字架的刑罚是单单留给奴隶、外邦人和野蛮人的。许多人认为,文雅的人甚至都不应当谈起它。除了被挂在十字架上的人所承受的残忍折磨之外,在文化上还涉及到罪恶、堕落和彻底的弃绝。
然而今天,在我们的建筑物和信笺上都以十字架来作为装饰品,它也成为我们的教牧人士服装上的装饰。十字架的饰品在上衣的翻领上闪闪发光,在我们的耳垂上摇摆着——不会有人为此而心生反感。这种反应与第一世纪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距,使我们难以感受到哥林多前书第一章十八节所包含的强烈的讽刺意味:「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
然而,我们必须要跨越这个文化的距离。若要衡量基督徒的生活、基督徒的事工、和基督徒的事奉,就一定要一次又一次回到基督耶稣的十字架这个根基上。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描绘十字架在基督徒的讲道和基督徒的信仰宣言中的地位。这段经文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段落;这三个部分将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主题。
一、十字架的道理(一章18至25节)
保罗已经先行责备了在哥林多纷争结党的人。因为有一些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有一些人说:「我是属亚波罗的;」另有一些人说:「我是属矶法的;」还有一些人,可能是众人之中最假冒为善的人则说:「我是属基督的」(一章11至12节)。保罗给哥林多人的两封书信都谈论到,哥林多城的信徒,总是喜好跟随某个能力较强的领袖,然后狐假虎威地轻视其他的人。哥林多人深受当时博学的修辞学者所吸引,因此,他们对形式和外表的关注,有时候远超过对内容和真理的重视。他们喜爱「人类智慧的言语」(一章17节)(直译为「言语的智慧」)。在第一世纪的希腊,经过这种才智和雄辩巧妙包装的思想流派不止一个。
当时有许多警戒的声音告诉人们,要相信些什么,要如何去生活,但所诉诸的就是这种「言语的智慧」;反观保罗却只是坚定地宣扬福音(一章17节),就是「十字架的道理」(一章18节)。他将焦点集中在信息的内容上。神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一章21节)。保罗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传讲的内容,而不是讲道这个工作(正如有些译本的译法所表明的,即:「愚拙的讲道」(《钦定本》,KJV)。保罗描绘了十字架道理的两个关键特点:
1、根据神的规定,十字架的道理将人类彻底分为两类(一章18至21节)
当时社会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对比,来描述人在阶级与种族上的差异,如罗马人和野蛮人,犹太人和外邦人,奴隶和自由人。但是在这里,保罗陈述了一个重要的对比,是关系着人类命运最终的结局:他将灭亡的人与得救的人分别开来。在这两群人中间的分界线,就是十字架的道理:「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一章18节)。
实际上,保罗强调的是,这个根本的差别是来自于神:「经上所记」。保罗在第十九节这样记载,接着又引用了圣经经文。神已经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宣告,因此,保罗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他所引用的经文是以赛亚书第二十九章十四节:「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换句话说,十字架的道理就是:神按照祂的方法,去作祂想要作的事情。借着十字架,神撇弃并粉碎了人类一切的力量和智慧的骄傲。
这是圣经的中心主题。神吸引我们,使我们带着喜乐和顺服的心,明白祂是一切的中心,惟有祂是神。人类背叛之心是可悲的,尤其显明在每一个人都要争作第一的野心上。我们以自己作为思想、希望和设想的中心。这种邪恶的欲望所显明的,不只是仇恨、战争、强暴、贪婪、妄想、恶意、苦毒等等,还有自以为义,高抬自己,制造宗教和驯化众神。
我们在与人争吵过后,才会悲哀地发现到自己是何等以自我为中心。很明显的,我们会在心里头重新回忆那场争论,思考我们说过的一切,和我们应当说的一切。即便是在这样的回忆中,我们总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还想去赢得这场争论。在争论过后,你曾否在回忆中反省自己的过错与失败呢?
我们的自我中心是根深蒂固的。它使我们毫无理由盲目地崇拜着自己,甚至要迫使神来顺服我们。我们非常愚蠢地行着这些事,好像我们可以比神还要聪明,好像祂理应向我们解释。我们似乎够明智,可以自己来作决策,而祂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要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而已。
然而这一位神说:「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其实,第十八节已经提到了这个要点。人们可能期望保罗会说:「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智慧。」然而他却是说「神的大能」。当然,他后来会说,福音也是神的智慧(一章24节),但是他没有在这里论述这一点。这不是保罗的疏忽,而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点。保罗不想让哥林多人认为,福音仅仅是一个哲学体系,一个非常明智的体系,用来抵挡愚拙人;福音远远不止于此:当人类的智慧完全无法满足人类的需要时,神才会有所作为。当我们在面对罪以及与神和好的这件事时,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然而当我们软弱的时候,神却是刚强的。不论人类的愚拙或者是智慧,都无法完成神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福音不仅仅是好的忠告,也不单是关乎神大能的好消息而已。对那些相信的人来说,福音是神的大能。而神最终毁坏人类一切骄傲自负的地方,就是十字架。
保罗用三个强烈的修辞,以呈现问题的方式,帮助人理解这个重点:@2
@2编按:中文修辞里有「设问法」,它分为三种;一是提问,指自问自答;二是疑问,单单提出问题,要读者去想,没有写出答案;三是激问,答案在问题的反面,譬如这里问智慧人在哪里?意思是没有智慧人。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常常会用此种修辞,如哥林多前书十二章二十九至三十节:「岂都是使徒吗?岂都是先知吗?岂都是教师吗?岂都是行异能的吗?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一连七个问题都是否定的答案。
「智慧人在哪里?」(一章20节)在第一世纪的哥林多,人们不认为「智慧」是一种敬畏主的生活技巧(像在箴言中多次提到的那样),也不认为它是直觉、洞察力和聪明的结合(像今天西方世界经常提到的那样)。相反地,他们认为智慧是一种公众哲学,有着清楚的世界观,使生命有意义,也为那些采纳它的人定规选择、价值和优先次序。因此,「智慧人」,是在许多与之抗衡的众多世界观之中,采纳或护卫智慧的人。那些在这个意义上的「智慧」人,可能是享乐主义者,或是属于斯多亚学派,或是诡辩家,或是柏拉图学派的人,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认为自己能给生命、死亡和宇宙「赋予意义」。
一个有条理的体系,一种带有连贯性的世界观,会传递某种能力。如果你能够解释生命,你就能控制生命。希腊人在追寻定规世界规则的连贯思想体系上,曾经是闻名遐迩的。简单地说,他们追求的是「智慧」。
然而,保罗提出的带有修辞色彩的问题,其实是在问,哪一种公众思想体系能宣扬福音?哪个「智慧人」能领悟神伟大的救赎计划?
从十字架的角度来看,这种带有竞争性公众哲学呼吁的沙哑声音能维持多久?十字架在共产主义中处于何种地位?十字架在资本主义中又处于何种地位?系统的享乐主义能将任何人带到十字架的面前吗?教条的多元主义又如何?世俗的人文主义能将任何人带到基督的十字架面前吗?这十字架是神的自我启示,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惊人作为。
崇高的民主主义的美德能将人们带到十字架面前吗?美国的开国元勋认为,建立责任制来限制权力的有效方法是民主。如果民众不喜欢执政者、立法机关、或是政府的司法部门,那么投票箱就提供了赶出他们的手段。奇怪的是,当现代政治家说到「美国人民的智慧」时,好像这群人有特别的灵感一样。这不是开国元勋的理念;当然也不是基督徒的观点。毫无疑问,民主制度是最好的政府形态,民众可以受到适当教育,分享许多共有的资源,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投票也不能显出这些人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民主制度是限制权力和使政府多少有所响应的最好方法;却不能对决定真理与谎言、对与错、好与坏提供最佳的选择。民主本身会带领任何人到十字架面前吗?难道将「美国的方式」,或者更广义地说,将任何民主体系等同于福音,是正确的吗?
保罗认为,若不是以十字架为中心,没有任何公众哲学、和普遍为人接受的「智慧」,能够拥有永恒持久的意义。不论这些各不相同的体系有什么优点或缺点,它们都只是在表面上耗尽了一切资源。他们不能使人与永活的神和好,事实上,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他们无法显明神在十字架上的智慧,如果人类不能明白这一点,那么其它所谓的「智慧」都是愚蠢的。智慧人在哪里?
「文士在哪里?」(一章20节)文士这个词的翻译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文士指的是从事学术研究者,可能是非常有恩赐的人。这里使用了希腊词语grammateus。在希腊文化中,这个词从未指着高深学者的意思。保罗使用这个词语,是针对讲希腊语的犹太人:是「犹太法学家」,指的是研究神律法的专家,有着渊博的圣经知识,并且了解一切由其衍生而出的传统。因此,在保罗提出的前两个带有修辞色彩的问题中,他首先提到了追求智慧的希腊人,和追求神迹的犹太人(一章22节)。
那么,保罗在这里的观点是,神学家、圣经学者、伦理学家和古代那些相当于牧师角色的人,这些人并不会比「智慧人」的情况更好,他们没有一个人发展出以十字架为中心的体系;没有一个人能预知神的「好消息」,竟然会是人们所期待已久的弥赛亚,竟经历了丑恶的死亡过程。更不可原谅的是,在我们的世代中长期借着「自我实现」和「个人需要」来增加宗教情绪,可悲的是,人们很少认真思考,全能的神为了寻找悖逆的人类,得着他们,需要付出何等样的代价。
「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一章20节)「辩士」这个词的意思是「辩论者」或「演说者」。希腊文化非常重视辩术,人们认为,出色的哲学家必定有雄辩的才能,并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对他们来说,形式和内容都是同等重要的。
但是,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时候,这些哲学家和雄辩家在哪里?耶稣是那么不合潮流的人;这些人既注重形式,抱持这种愚拙的观念,他们又怎能跟从祂呢?那些掌握时代传媒、因为表现出色而得到众多荣誉桂冠的人,无论名声有多大,在如此重要的事实面前,他们都是瞎眼和迷失的。
事实很简单,在十字架上,神使「世上的智慧变为愚拙」(一章20节)。保罗的意思不单是:神使世上的智慧显得愚拙。他的意思强烈得多:神使世上的智慧成为愚拙。祂使世人所夸口的智慧变为愚拙,撕去了世人智慧的伪装,显露了它的愚拙。神是如何作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保罗说,世人努力认识神,却全然失败,这就是神智慧的计划。神「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一章21节)。智慧人、文士和辩士不能明白,因为这是神在祂全然智慧的天命中所计划的。他们不认识神,所以他们的失败当受完全的责备;他们无休止的以自我为中心也是当受责备的。然而,任何的罪恶,当然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罪,都不能够逃脱神至高的审判——神定意使世人无法凭着自己的智慧去认识祂。其中原因不难理解:在这个堕落的光景下,人类的「智慧」(前面已经讲过它的定义)是深切崇拜偶像的。试图驯化众神的偶像崇拜者,怎能深刻认识那位至高者呢?永远不会!神确定了这是不可能的事。于是,祂使世上的智慧变成了愚拙。
神还有第二种「使世上的智慧变为愚拙」的方法。祂看到,在祂智慧的天命下,人类还是无法认识祂。祂就定意使一些人能够认识祂——然而是通过世上的「智慧」人完全意料不到的方法。「神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一章21节)。
我们要很仔细地思考这句话。《和合本》的翻译基本上是正确的:神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相信的人,而不是「用愚拙的讲道」(《钦定本》)——好像讲道理的行为能够给人带来本质上的改变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重点,是讲道的内容,而不是形式。@3我们还必须探究保罗在二十三节所解释「道理」的内容。很简单,他所指的是「钉十字架的基督」。这个概念远非世人自夸的智慧所能想到的。然而神要使人更加谦卑;祂定意要用十字架的信息,拯救那些「相信的人」。
@3当然,《和合本》的翻译是「愚拙的道理」,而不是「愚拙的讨论或分享」等等。在本篇后面讨论第二章一至五节时,会谈到保罗选择用词的意义。
这是令人震惊的。神用世人当作愚拙的福音,不是只拯救那些智商超过130的人。那样的话,那些从外表看起来平庸的人又应当如何?人当作愚拙的道理,也不是只改变那些年轻的、美丽的、性格开朗的、教养良好的、富足的、健康的、正直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年老的、丑陋的、内向的、无知的、贫穷的、生病的和堕落的人当如何呢?
富足人所拜的神,对那些被富足人所摒弃的贫穷人没有仁慈;聪明人所拜的神,对那些被聪明人所拒绝的愚蠢人没有良善;社交能人所拜的神,对那些被人遗弃者也没有耐心。
这是一个堕落和反叛的世界,人类的智慧所「发现」的(我们是否应当说「所创造的」?)神祇,仅仅是我们骄傲的投影。但是,真正的神,真实存在的神(薛华Francis Schaeffer经常这样说),弃绝了一切神祇。祂使世上的智慧变为愚拙(一章20节);祂乐意拯救那些「相信的人」。这些人得蒙救赎,不是因为祂要选择那些以高超的品格和洞察力自夸的人,也不是因为祂爱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而是因为祂定意要拯救那些相信祂的人。借着祂的恩典,他们信靠祂,仰赖祂,他们舍弃自己,归向祂。祂是他们的核心,他们的磐石,他们的希望,他们的靠山,他们的信心。因此,神悄然却又有力地消除了我们文化中的智慧,使它全然变为愚拙。
如此,十字架的信息将人类全然分为两类:「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一章18节)。一方是信奉宗教的人,或者缺乏宗教信仰、却寻求一位被人驯服的神,能够使那些有知识的、积极的、智慧的人接近的神;另一方是凭着信心接受人认为愚拙的福音,而得蒙拯救的人。
在十字架的信息中,保罗强调第二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