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圣灵的大能

2最妙的道路;或者,完全何时来到?

——哥林多前书十二31-十三13

31你们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

1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2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3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9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10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12我们如令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原文是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在我还是一个青少年的时候,常常受教导说,一段文字如果从上下文抽离出来作为证词,它就变成了一个借口(a text without a context becomes a pretext for a prooftext)。当然,事情不总是这样:一句格言往往可以用来达到巨大的、而且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合适的效果,即使不去注意这句格言原来上下文的意境。尽管,我们不能把正要探讨的这段经文称为一个格言,然而有许多关于这段经文的高质量的研究和解经,确实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去注意它的上下文——第十二章和第十四章。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既可理解又值得称赞的,因为它的主题是这样崇高,对基督徒的生命是这样重要,使得它出现在许多情境里,也可以从神学的角度把它跟福音本身的核心联系起来。即使把这章圣经从原来的上下文抽离辟来,它仍然是一篇杰作。然而,这封书信的首批读者在读这一章时,是在其前后经文的架构里来读的;同样的道理,我将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这一章经文对贯穿这三章圣经的论述思路的贡献上。因此,在照着顺序论到这章经文的三个部分以前,我要先评论这一章跟其上下文在文学上和主题上的联系。

—、第十三章的背景

有相当比例的学者,感兴趣的问题集中在这一章的形式和结构上,大多数人把它归类为诗歌,而少数人倾向于认为它是基督徒的道德训勉。【注释1】通常提出来跟它作模拟的例子,质量混杂不一:最好的例子所称扬的不是爱,而是真理【注释2】。在此,我大多会避免这样的讨论,以及对这一章的结构所作的专业探讨【注释3】(当然,主要的分段除外)。

许多学者十分肯定,这首「诗歌」(如果我可以这样称呼它的话),是保罗从其他来源摘取,插入这里的上下文中的,无论这来源是否他写的。除了提出语言学上的论点支持这种看法以外,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这种观点认为,这一章跟上下文不能很好地衔接,因为从第十二章末尾到十四章开头(跳过第十三章)的逻辑:是建立属灵恩赐的等级标准,然而,第十三章里的重点却轻看属灵的恩赐,而偏好爱;而且在十三章十三节突然引入信心和盼望,这个主题跟十二章和十四章的思路并不相关。然而,这两个理由没有一个是很具有说服力的。第十三章所论述的确实跟十四章不同:前者看问题的视野超越了属灵的恩赐,因此也将它们纳入视野内,而后者设立了原则,根据属灵恩赐建造教会的潜能来给它们分等级。然而,这两个论述不是彼此对立,而是互相补充;而且在历史的背景下,就我们所能辨别的来看,这两者都是必须的。另外,尽管在十二和十四章的主要论题中间,十三章十三节的信和望看上去确实不合适,乍读之下也觉得甚至连放在第十三章都不合适;因此,几乎不能用它们来证明第十三章是从其他来源插入的合理性。当然,如果说保罗从其他来源——无论是他自己的或是别人的——抽出这一章,插入他的论述中,这样的说法原则上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在历代志、对观福音书、和别处,来源鉴别学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正如我们将看见的,第十三章是构成保罗完整的论述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他没有现成的这一部分可用,也必然会创作一个非常类似这样的东西出来【注释4】。这一章不仅将爱与诸如预言和方言等恩赐——这些显然是第十四章所考虑的——之间进行比较,而且,即使是在这首诗歌的核心部分,第四至七节,在描述爱是什么和不是什么时,其分类,似乎也是为着要解决在哥林多教会的具体问题而设定的。

然而,关于背景,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要详细讨论的,就是十二章三十一节的意思。人们提出来的解释形成了两个群体。

1.ζηλουτεzēloute)当作直说语气的解释

这种方法有许多种形式。伊伯(Iber)和比特林格(Bittlinger)已经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把基本的提议建立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上了【注释5】。这些学者质问:保罗既然在十二章十一节和十八节说到圣灵,或者神凭自己的主权分配恩赐,那么他怎么能够命令他的读者去追求比较大的恩赐呢?「就〔保罗〕所能看见的而言,是他们那孩子气般的不成熟,使得他们想要『最大的』恩赐」【注释6】。根据这种看法,十二章三十一节上半是一个责备,而它的连接词δε(de,但是)是一个强烈的反义词:也就是说,在一连串期待着否定回答的提问(十二29-30——例如,岂都是说方言的吗?不!岂都是翻方言的吗?不!)之后,保罗继续以多少有些恼怒或者嘲笑的语调说:「但是你们却热切羡慕那些更大的恩赐!」这种观点认为「更大的恩赐」,是指被哥林多人高度称赞的一切属灵恩赐。与此相反,他将要指示他们的是最妙的道路(十二31下)。另外,比特林格进一步把十四章十二节当作一个重要的对照:在那里,保罗提到哥林多人切慕属灵的恩赐,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然而他使用了一个同源的字眼,是不可能解释成任何命令语气的。【注释7】

已经有好几个人注意到这种解释的直接弱点,就是在十四章一节,使用了跟十二章三十一节上半节一模一样的动词字形:ζηλουτε(zēloute)。在十四章一节的意思是「切慕属灵的恩赐」,而它似乎是接续十二章三十一节上半节的思想。伊伯试图要减轻这种批评的果效,他指出,至少,在十四章一节所用的直接受词是不同的:在十二章三十一节,受词是「更大的恩赐」,而在十四章一节,仅是「属灵的恩赐」。然而,如果我们记得在十四章十二节(就是在一个同源的结构中,这结构不过是证实了哥林多人羡慕属灵的恩赐)的直接受词跟十四章一节是一样的,而不是跟十二章三十一节上半节一样,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反驳完全没有说服力。对他们的观点同样不利的是,他们需要把十二章三十一节下半节开头的连接词(και,kai)当作强烈的反义词「但是」(《和合本》没有译出这个词);但是,如果要使它跟伊伯和比特林格对这节经文上半的解释一致的话,他们必须想象一个类似这样的思路:「所以,你们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这部分是讽刺的语气〕。但是,我要把最妙的道路指示你们。」问题是,尽管这个希躐文连接词在新约圣经中使用了九千次,只有在非常稀少的情况下才取反义的意思——而且通常是因为行文风格的缘故。如果保罗要表达「但是」的话,为什么他不使用某个比较清楚的反义词呢?

其他的学者在这种解释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希望减少前面所提到的一个或者两个困难。贝克(Baker)【注释8】,借用谢瓦利尔(Chevallier)的著作【注释9】,结合了他自己的一篇论文,就是我们在上一章所提过的【编按:见上一章脚注17】(那篇论文将χαρισματα〔charismata〕和πνευματικα〔pneumatika〕区分开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他提议说,保罗在十二章三十一节其实是引用哥林多人的一句口号;他进一步提议说,哥林多人的这句口号用到πνευματικα(pneumatika、)这个字,但是,保罗在十二章三十一节上半节故意把它改换成χαρισματα(charismata)。马挺(Martin)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也把十二章三十一节上半节转变成一个问句(当然,希腊原文可以读作肯定句或疑问句):「那么,你们在寻求〔最〕大的恩赐,是吗?好,我将〔或者我打算〕把一条更好的道路指示你们。」【注释10】然后,为了除掉反对的理由(就是在十四章一节的动词ζηλουτεē〔zēloute〕是命令语气的说法),马挺提议说也可以把这个词看成是一个直说语气,只要我们能在这节经文看出另一个从哥林多人的信中引用的话。他如此翻译十四章一节:「你们要追求爱:然而『你们切慕属灵的恩赐』,但是,〔我说〕宁可你们都说预言。」【注释11】他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来处理十四章三十九节,在这三章经文的其他地方,这个动词就只有出现在那里.他如此翻译三十九节和四十节:「所以,我的弟兄们,『你们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禁止说方言』〔好〕;(你们)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注释12】

为了避免其内在的困难,我们必须坦白地承认,这种理论似乎给原来的推测增加了不合理性。在十四章一节和十四章三十九至四十节这两处,马挺都必须在经文中加入—些词,才能作出他的解释。当然,希腊文常常省略一些词,是中英文所需要的;因此,通常所谓的补充不过是辨别翻译出来的语言所需要的词,这些词的语义是希腊文预先假定包含在句子中的。但是,这并不允许我们增加词汇,来支持一个根据相当多的推测对经文所作出的解释——在这个例子中,就是推测保罗是引用哥林多人的来信。在过去的十年,对哥林多前书的研究有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假定保罗引用哥林多人来信之处越来越多。偶尔一些地方,他这样引用,是大家都无异议地同意的(见:例如,六12,七1下,八1下)。但是,这些几乎得到一致赞同的例子,都带有某些特定的特征:引用的句子都很简短,后面通常跟着认可的限定条件,而保罗的回答是毫不含糊的,不需要附加词汇或者短语来使经文的意思易懂。马挺重建的两个句子只满足第一个条件;但即使这样,他的解释仍然倚赖对十二章三十一节下半的连接词极端不合适的翻译。【注释13】

简短地说,把十二章三十一节上半节的动词当成一个直说语气,虽然这种解释受欢迎的程度在增加,它的合理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明。然而,另一类的解释却有可能作到。

2.ζηλουτεzēloute)当作命令语气的解释

在这一类别中,有一个解释不是非常吸引人。它主张保罗是回头论及前面的经文,命令他的读者们查看已经列出的清单,并标出这位使徒认为最重要的那些恩赐。他们应该追求的是这些恩赐,而不是保罗列在清单最后的说方言的恩赐【注释14】。这种解释可能过于看重恩赐列表的顺序,正如我在第一章所指出的。

但是,这一类别中的另外一种形式,能够经得起仔细而彻底的检查。十二章三十一节上半节开头的反义词是有些温和的:不都是说预言的,说方言的,等等(十二30),但是,你们必须切慕那些更大的恩赐。从保罗到目前为止所说的话中(虽然,在态度上他曾暗示将在十四章采用类似十二章7节的经文),还不能轻易地推断出这些恩赐是什么;然而,这正是为什么他要写十四章的原因。不过,在继续这个论点以前,他意识到鉴于哥林多人的成功主义和过度实现的末世论,他不仅必须劝勉信徒们要寻求那些更大的恩赐,也必须指出:即使信徒们竞相追求最好的恩赐,也可能不知怎么地就把圣灵最重要的果子——爱——放在一边;因此,他在命令他们要追求那些更大的χαρισματα(charismata)以后,又补充说:「并且,我要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如今,就是以正常的方式来使用连接词「和」(και,kai);这个子句余下的部分中,文本的差异和翻译产生的困难,对于论述的思路没有太大的影响【注释15】。保罗的观点是,不能把他所要讨论的爱跟χαρισματα(charismata)看成是同一类的:它不是许多χαρισματα(charismata)中的—种,而是整个生命的「道路」【注释16】,是一种包罗万有的生活方式,在重要性上绝对超越了任何一种χαρισματα(charisma)。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保罗在说χαρισματα(charismata)不重要;而是说,如果过分注重它们,信徒可能会忽略整个生命道路,绝对具有最为举足轻重的重要性,这道路应该是每一位信徒,每一个受圣灵洗之人的特征。所以,在爱的篇章——它是保罗全盘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不是用来为属灵恩赐划分等级——之后,在十四章一节起的经文,保罗继续论及属灵恩赐的问题;因此,那里的动词ζηλουτεē(zēloute)含有命令语气的意义,在十四章三十九节也是一样。

因此,爱不是一种χαρισμα(charisma)【注释17】,而是整个生命的道路。正如我们将要看见的,没有爱,一切的叩χαρισματα(charismata)必然都是完全没有价值的。正是这条生命的道路,赋予神所赐的每一种属灵恩赐意义和领悟这种意义的能力,然而,又总是可以把它跟它们区别开来——如同在十四章一节:「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在保罗给加拉太人的书信中(五22-23),爱位于一连串美德之首,他称这些美德为「圣灵的果子」——「九种恩典的和谐,组成了成熟基督徒的特征,并提供了圣灵内住同在的确凿证据。」【注释18】

这样解释十二章三十一节和十四章一节,以及这两段经文之间的爱的篇章,通常引起三种反对的意见。第一,保罗既然坚称属灵的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配的(十二11),是根据神自己的安排(十二18),却又劝勉哥林多人要渴慕属灵的恩赐,这将产生前后不一的情形。但是,我在第—章已经指出,不能对这两处经文——十二章十一节和十八节——作如此过度的解释。这样的反对是没有根据的。第二种意见指出,实际上,在十四章十二节,告知哥林多人要渴慕得着属灵的恩赐(指上文关于同源结构的讨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证据假定,应该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在十二章三十一节和十四章一节里模棱两可的同源动词。但是,这个在本质上是语言学的争论,不能够脱离解释者对保罗正在谈论之问题的理解。所有的人都必须同意,保罗因为哥林多教会有很好的属灵恩赐而感恩(一7),所以,在十四章十二节重申这一事实并不使人惊奇。那么,问题就在于,他是否在鼓励这种属灵财富,同时又指出「属灵恩赐」固有的限制和爱的至高重要性,爱是整个生命的道路,只有它能使任何一个特定的恩赐有意义。如果是这样的话,把三个地方的ζηλουτε(zēloute)都看成是命令语气:「要切切渴慕」(十二31,十四1、39),就不会遭到任何反对。第三,有时候,有人主张说:这个动词在新约圣经中比较常用于负面的意思,「嫉妒」某事物或某人,或以某种邪恶的方式来「渴望」;这种负面的意思,应该促使我们怀疑将此字解释为命令语气是否恰当,并且主张比较适合的观点:保罗是在描述他发现哥林多人对待属灵恩赐的态度。然而,用于正面意思跟负面意思的比例,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因为在全部新约圣经中,除了这三处有争议的地方以外,只出现十一处具有正面意义的例子(例如,林后十一2)。无论如何,这个论点可以用来反对马挺的理论(他认为:保罗在十四章一节和三十九节是引用哥林多人的话);因为,哥林多人肯定不会把自己渴望属灵的恩赐,描述成某种邪恶的事情。简单地说,这个反对的意见两面都说得通,无论怎样,是不太重要的。

所以,我们转到第十三章,它的三个部分将概括在以下的三个论点中。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