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当主耶稣面对世界(完)

3、主耶稣所带来的分歧,及因而产生的一切怨恨,都不足为惧

这段经文提出了五个理由,鼓励我们胜过惧怕。

第一,逼迫并不意外。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前面所讨论过的内容,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其实,这一点到26节前半就很明确了。主耶稣告诉我们,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因此,那些反对我们的先生和主人的人,也必定也会反对我们(马太福音10:24-25)。接下来,主耶稣做出结论:“所以,不要怕他们”(马太福音10:26上)。害怕通常都是因为不了解所造成的。然而,耶稣说,跟随他的人应当预料到敌对和逼迫。因此,一旦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就不应该惊奇;同样道理,我们也不应该因为这样的可能性而生活在惧怕担忧之中。若是我们借着神的恩典,度过了严重的危难,我们就应当大受鼓励,扬声感谢赞美神。

当然,这一点的前提是,跟随主耶稣的部分过程,是要仔细权衡所需付出的代价。若有人表白自己相信主耶稣,却期盼生活中只有永远的福分、属灵的得胜和很高的名望,那么,这人可能就像撒种比喻中的石头地一样(马太福音13章):“可是他里面没有根,只是暂时的;一旦为道遭遇患难,受到迫害,就立刻跌倒了”(马太福音13:21)。但是若是仔细衡量了代价,那么,“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的时候,就不至于惊慌。了解这种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畏惧。

第二,在关键时刻,我们将会获得特别的帮助,尤其是在逼迫非常残酷的时候。主耶稣说:“你们被捕的时候,用不着担心说什么和怎么说,因为那时你们必得着当说的话;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而是你们的父的灵,是他在你们里面说话”(马太福音10:19-20)。惧怕折磨人,比逼迫本身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在集权主义统治下的高层官员,会比民主政权中同样的官员引起更多的恐惧。虽然马太主要论述的主题不是圣灵(与路加不同),他在其他地方将圣灵和天国的降临(马太福音3:11;12:28,31)和见证(马太福音28:18-20)联系起来。这里的假定是,因为是基督徒,基督徒将会要受圣灵的洗(马太福音3:11);因此,当遭遇逼迫时,他们就要信靠天父慈爱的眷顾,借着内住的圣灵说出那时当说的话。

这段经文不是懒惰的传道人的依靠,让他们盼望当自己踏上讲台的时候,圣灵会赐下灵感。他们不是站在逼迫信徒的法庭上(尽管他们应当如此!)。这是在公然逼迫的特殊情况下,神直接赐下帮助的应许;这个保证至少除去了一种与逼迫有关的惧怕。

另外,经文也没有为我们免除彼得所说的责任:「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这应当永远成为每一个严谨的基督徒见证的承诺。随着年事渐长,我们会有更多的学习。然而,我们若是知道神的灵在我们作见证时与我们同在(参:约十五26、27),心中就会倍感安慰——当我们因为作见证而陷于遭受当权者刑罚的危险处境中,同一位圣灵也将提供我们特殊的帮助。

第三,虽然敌对与逼迫经常是在暗中发生,而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不仅是拷问室里的秘密,还有当事人的死亡,暗中的责骂,密室中的决策——但所有的一切都在神的眼前。圣经说:「被造的,没有一样在祂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四13)。因此,耶稣说:「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太十26)。基督徒若是知道自己生活在永恒的光中,明白审判所要显明的,他们就会甘愿受到暂时的藐视。真理是不会被隐藏的,一切都要显露出来。

同样的,我们所享受的福音是被命定要向世人显明的,因此,我们有责任宣扬它:「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太十27)。第一世纪的犹太地和加利利的平坦屋顶,可以成为很好的演讲台。主耶稣的意思是说,从某些方面来看,跟随祂的人会比祂有更多的机会公开服事众人。有一些事情祂单单告诉了门徒,好使他们在适当的时候负责尽可能广泛地宣扬祂的教导。这个职责一直延续下去(太二十八18~20)。

事实必须,也必定要显露出来。这包括暗中的敌意和仇恨这些严酷的事实,以及福音信息的荣耀:事实必定要显露出来。活在永恒的光中,同时也会鼓励人们勇敢地作见证(因为福音的真理将会得胜,人们也会认识到,这是神的真理),使人在面对敌对时有信心(因为对福音任何一方面的逼迫,迟早都会显露出来)。

第四,神的忿怒比人的忿怒要可怕得多。主耶稣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裹的,正要怕祂」(太十28)。最糟的敌对情况,无法与神最大的忿怒相比。这不是鼓励人们躲避一切的惧怕,而是要确保合宜的惧怕,应当惧怕的正确对象。毫无疑问,撒旦与它的奴仆有很强的能力(太六13,二十四22);然而,惟有神能将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那么,就难怪,「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九10),尽管对人的惧怕常常使人陷入网罗(箴二十九25)。你若是敬畏神,就不必惧怕任何人。

从第五个理由看来,尤其是如此,因为这个理由可以进一步平息我们的惧怕:神仔细地眷顾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不单单是在我们不幸受到逼迫的时候。神不光是令人畏惧的,也是值得我们信靠的。「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变,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太十29~31)。

耶稣的论述与今天许多人的观点大不相同。他们相信神可能会关注一些大事,但却很难相信祂的权能可以涵盖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问题。主耶稣陈明了神绝对的权能,祂论述说,神甚至掌管宇宙中最微小的事物,这一点是绝对的真理,祂并且由此引出安慰性的话语:神对于更大的事物一定也相对地更为关心。如果连一只麻雀掉在地上都得经过祂的允许,难道祂不眷顾祂的儿子用生命所救赎的选民吗?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倚靠神的权能来躲避逼迫与艰难。毕竟,耶稣刚刚才说过,我们应该准备面对敌挡。我们祈求神至高的权能,并不是希望自己能够免去一切艰难,而是当我们遇到艰难的时候,能够坚信神不会撇弃我们。事情没有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们仍然可以仰赖神,祂允许我们遇到困难,也会将我们在各样状况下所需要的恩典和帮助赐给我们,使我们可以靠祂忠心。其实,不单是逼迫的问题,神的权能和祂所应许给祂子民的慈爱都是可靠的,这使得保罗能够对哥林多人保证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在我们思考主耶稣所带来的分歧时,这五个理由提供了有力的激励,来减轻我们的惧怕。综合起来,它们指出另外两个不可忽略的功课。

第一,我们面对敌挡的意愿,和说服我们无所惧怕的有力根据,都是出自于一个以永恒的角度来衡量一切的、符合于圣经真理的基督教。如果没有天堂可以进入,也没有地狱需要逃避,如果我们的罪得赦免和与神和好对此生和来世都不是最重要的事,那么所有这些论述都没有意义。反过来说,如果这些符合圣经的观点构成了我们存在的根本事实,无论它们在堕落的人类社会是否获得广泛的承认,忽略它们都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可悲的是,人们说是要发现这样的信仰,名义上赞同永恒实际的存在,然而在行为上却不是如此。这个悲剧不仅仅在于前后矛盾,还在于它的危险性。换一种说法,除非我们的生活遵从永恒的理念,否则我们无法真正理解符合圣经的基督教。只有让永恒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在这个世上的责任才能有明确的中心。

第二,根据这段经文,以两种方法来计算代价是很重要的。计算代价通常是用来指,想要成为门徒的人在委身跟随基督之前,必须要衡量可能受到的敌挡。这是明智而正确的。然而按照神所应许的福分,和祂能将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事实来看,想要成为门徒的人也同样需要权衡:如果忽略了如此伟大的救恩,他们所付的代价是何等的重。这个计算若是没有考虑永恒,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结果;纵使是到五百亿年以后,我们都得在神面前交账,如果我们注重讨祂的喜悦,这个计算就不会有错误。

4.主耶稣所带来的分歧,刻画了基督徒使命的特色,但是某些基本真理却使它更具灵活性,并使人对这分歧有更全面的理解

不仅是在成为基督徒的时候,才有可能会经历痛苦的敌挡;作为基督徒见证人的时候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在参与基督教使命的时候都是这样。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很明显的;主已经清楚地阐明了这一点,祂坦率地告诉跟随祂的人,祂差遣他们,好像羊进入狼群(太十16)。但是,如果我们单单注意这一点,而忽视了几个基本的真理,我们就可能变得偏执、忧愁、悲观,甚至(求神帮助!)受虐狂——像某些极端教派的宣教士,在得知不能受到我们家的接待时,挤出了一丝阴沉的笑。

那么,这些基本的真理是什么呢?

第一,需要总是胜过逼迫。一方面,耶稣可以说:「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十22)。「众人」的意思当然不是指「所有的人,没有例外」,不然就没有信主的人了。它的意思是「所有的人,没有分别」「所有的人,普遍都—–」等等。即使如此,前景还是令人沮丧。然而,另一方面,耶稣又立刻说:「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太十23)。

这节经文中的一些细节非常难于理解。我认为,人子的到来在这里有可能指的是主后70年以色列的毁灭。我在其他著作中详细讨论过其原因。@「人子的到来」和「天国的到来」指的是同一个事件,当然前者更多强调主耶稣自己。但是两种说法都很模糊,因为天国的到来分成不同的阶段,而人子的到来是重复的。从某个角度来看,主耶稣一生下来就是王(太二2);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主耶稣开始传道时,天国就临近了(太四17)。当祂靠着圣灵的能力赶鬼时,神的国就临到众人了(太十二28);然而,只有在主耶稣复活之后,祂才得到了一切的权柄——即使那时,祂的掌管也是有争议的,一直到末日祂再来的时候,天国才完满地实现(太二十四30~31)。即使在耶稣传道期间,天国的降临有时带来福分,有时则带来忿怒(太八11~12,二十一31~32)。在第十章二十三节这里,人子的到来,使人们不再能够在以色列各城中传道。以色列受审判的预言终于实现了,这预言曾一再地重复;那时,圣殿里的敬拜消失了,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了(太九16~17)。新的时代到来:预示它的旧体制必然被人遗忘。

@D.A.Carson,Matthew,in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ed.Frank E.Gaebelein,12vols.(Grand Rapids:Zondervan,1984),8:250ff.。

由于紧邻的上下文是论及门徒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国家存在,他们就不能因为逼迫而感到挫败和绝望。如果在一个城市中有很强的逼迫——那么,还有许多其他的城市需要福音。需要总是大过逼迫。

在教会的历史中,同样的原则曾被以不同的方法援用。逼迫可能关闭了见证的途径,但是总会有其他的途径。宣教士可能被驱逐出一个国家,许多当地的领袖可能被监禁或遭杀害。但是那并不代表失败。教会可能会进入地下,可能会更加昌盛和增多(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塞俄比亚的教会,或者文革以来的中国教会)。派到中国的宣教士被重新分派到世界各地,有时在许多海外华人中间,作了极有成效的工作。需要总是超过逼迫。

第二,我们对这个使命的忠心,与天国和地狱紧密相连。主耶稣宣告说:「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太十32~33)。保罗也这样强调,作主耶稣的门徒的一个必要标准,就是在众人面前承认祂(罗-16,+9)。

当然,这样的承认对不同的人来说非常不同。对于教师或者福音使者来说,可能要求比较多。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在信仰上蒙神赐予同样的深度和成熟度。然而,耶稣在提出所有的警告之后,要求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成为祂的见证人。换句话说,一个基督徒和基督徒见证人之间,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区分。一个人不可能只作基督徒而不为基督作见证。

第三,基督教真理对人们生活的福祉非常重要,甚至连人们如何接受基督徒的见证都异常重要。这就是第十章四十至四十二节的论点:「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同样的要点在这段经文中重复了几次,使之非常清晰。第四十节是指着使徒说的:接待他们就是接待主耶稣,接待主耶稣就是接待神。第四十一节提到了先知和义人:马太福音其他地方(十三17,二十三29)将这两个名称联系起来,指旧约的先知,也清楚地阐明了这个原则。人们如果能够热心帮助、慷慨接待先知和义人,不单出于一般的礼节,而是因为他们的身分,他们就是完全认同了这些人所代表的那一位,也就分享了他们的使命和奖赏。约翰阐明了同样的原则,他既从负面阐明(「因为问他〔假教师〕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约贰11〕),也从正面阐明(「亲爱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了你的爱—–;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作工」〔约三5、6、8〕)。我们可能未必都作宣教士或牧师;然而,如果我们接待这些人,支持他们,认同他们,不是出于教会责任,社会压力或者礼节,而是因为我们深切地认同他们的身分和工作。我们分享他们的辛劳,也将分享他们的奖赏。这个原则是如此重要,甚至也包括了普通的基督徒,即「这小子里的一个」(42节所使用的词)。如果某人为一个基督徒提供了一杯凉水,就是因为他/她的基督徒身分,因为他/她是耶稣基督的门徒,那人必定会得到奖赏。

因此,这个真理补充了我们上一章末了讨论过的第十章十一至十五节的内容。如果人们接待我们,是因为我们是属基督的,他们就是有福的;如果人们拒绝我们,是因为我们是属基督的,他们就面临着极大的危险。这也是耶稣带来分歧的一部分内容。我们一路思想了基督徒见证人所经历的困苦、敌对,甚至接踵而至的逼迫;然而,现在显明了,那些敌对我们的人,所处的地位比我们更危险。我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因着自己将来会遇到的境况而沮丧,但是主耶稣告诉我们说,正是因为他们将要作在我们身上的事,我们要同情他们。这就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反映出来的态度,祂喊着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二十三34);这也就是第一个殉道的基督徒司提反的态度(徒七60)。基督教真理是如此的重要,甚至连他人如何接受基督徒的见证,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牢牢记住这一点,我们的见证就会既勇敢、又富于怜悯,我们所关心的就远远不只是自己的利益,也关心那些听我们见证的人。

三、结语

主耶稣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带来了分歧。这是不可避免的。

当我们从世界的本质和福音的大能这个更广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分歧时,我们就不会感到惊奇——除非我们为信仰付出的代价极少。当我们思考耶稣为祂的信仰所付出的代价,福音对于永恒有何等重要的影响,和那位看顾我们脚步的神是何等美好与全能时,我们应当更加乐于坚持福音的大能和真理性,反对盛行的多元论。这样坚定的心志不是出于属灵的骄傲,而是出于我们藉着儿子对父神的认识。因着祂,我们知道自己的罪已得赦免,在我们不断学习成为成熟的门徒和见证人的过程中,为着救恩、神的保守和力量,学习安息在神的智慧、恩典和能力中。

我惟靠你,你是盾牌常护庇,

我不孤单,因你为我迎敌;

我有平安,因你刚强有能力,

我能靠你,你名作我旌旗。

只靠你名,荣耀救恩的元帅,

靠你圣名,你名远超万名:

是我公义,作我根基永坚定

慈爱君王,你名荣耀尊崇。

我惟信你软弱乃得变刚强

日日来尝你的恩典丰盛:

心灵深处涌出得胜凯歌声,

欣然靠托,奉你尊名前行。

我惟靠你,你是盾牌常护庇,

因主得胜,一切赞美归你;

战争完毕,进入荣耀圣城里,

同你相聚,永远喜乐安息。

————伊迪丝·彻里(Edith G.Cherry,殁于1897年)

(全书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