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成功或成熟
成功或成熟
作者:卡森
哥林多后书第十至十三章
序言
我喜爱使徒保罗。有些人可能并不了解我为什么总是对他情有独钟,他们觉得保罗的性格有棱有角,太过锋芒毕露了,徒有知识,为人却傲慢自大,给人很大的压迫感。但我却笃定地说;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他。
尽管我如此喜爱保罗这个人,却很少写有关于他的事工与思想的文章。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过去十几年中,总是致力在马太福音、约翰福音及一些新约主题的研究;然而,我年年在神学院教「保罗书信」,并且对不同的会众传讲过保罗的几卷书信。在准备课业及讲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许多关于使徒保罗的宝贵文献。我不敢因此声称我是所有文献的专家,但却可以说我是深深地了解保罗这个人,因为真正深刻地了解他,从而产生喜爱他的心了。
在保罗所有的著作当中,人们争辩最激烈的书卷,莫过于现在我们所要研讨的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比起其他篇幅相仿的任何四章书信,它们更能表露出保罗的一些真实的光景,无论是他的价值观,或者是他内心的痛苦、动机、争战和自我意识,但这些一点都不会让他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它们不偏不倚地指向耶稣基督,并且说明作基督徒的意义;此外,这几章短短的经文对今日的教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靠着神的帮助,我决定致力于这几章书信的研究,并将它们撰写成书。
这本书大部分是收集我在教会的讲道内容,以及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特会中的讲章,将它们合编而成的。为了方便付印,也作了重新编辑的工作,但是,我仍然保留了从解经到应用的过程,这是区分信息和讲座的标志之一。因为我希望能够鼓励基督徒,不单从历史和神学的角度去读圣经,更能把他们高超的敏感度和识别力,应用在生活和教会当中。同时,我也希望能有读者和我一样地喜爱保罗。不过,这喜爱有些冒险,因为它很可能变为崇拜偶像。因为认识保罗就是要学习他所说的:「我们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哥林多后书六章3节),并且要发现:效法保罗,反而使我们把眼目从他身上挪开,专注在效法主耶稣基督上(哥林多前书十一章1节)。如果我们是这样来开始学习的话,保罗一定喜不自胜。
我特别感谢玛娣·尔韵以她熟练的技巧,为我整理手稿,便利于出版。
荣耀唯独归神!
卡森
第1章 哥林多后书第十至十三章导言
西方人一直认为谦卑是懦弱的表现;温顺是弊病而不是美德;吹嘘比实际重要得多;即使是「领导」的理论,在教会中所倡导的,也常跟政治手腕或阶级组织有关,而不是与灵命成熟或顺服耶稣基督有关。我们以为预算比祷告更能作为教会成功的指标。顺口讲一个属灵的经历,即使经历里还搀杂着少许隐藏的骄傲,既没有眼泪,也没有学到谦卑,却依然还是立刻赢得了赞许。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就是带着少见的权能和激情,对那些渴望明白这些罪而悔改的基督徒说的。
这几章是使徒保罗所写的所有书信中,情绪最激烈的部分。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它们也是最难懂的。保罗的言语带着激情,他的措词令人感动,他的思想简洁扼要,他的句法不完整(就以哥林多后书十三章2节为例,从各种不同的翻译都很容易看出来);因此,浏览一下这段经文,乃是明智之举;这就是本章的目的。有些读者可能喜欢立刻跳到第二章去,但是,读注释书,若没有适当的背景知识,很可能徒增挫折。
我们要提出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只看哥林多后书第十至十三章呢?
1.因为这几章明白显示出使徒保罗的心思意念
当然,通常我们会说,研读这几章是很要紧的,因为它们构成神话语的一部分;而且,如果有人已经开始下决心要尽心、尽意、尽性、尽力去爱神,却不愿意努力去吸取神的话语,实在很难想象。再说,这几章当然也包括了历世历代以来,安慰、鼓励无数基督徒的几段有名的经节。几乎立刻浮现在我们脑海深处的,是一处说到保罗身上那「一根剌」(哥林多后书十二章1至10节)的经文,随后它带着惊人的应许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9节)——有许多诗歌都在传达这节经文的应许。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经节也值得我们来学习,并且每一节都蕴藏它自己的宝贝。但哥林多后书第十至十三章这段经文的特点,就是它清清楚楚地显示出使徒保罗的心思意念。
这好处并不小,所以不要笑我们,以为我们找到它时的喜乐,就像是历史家寻得古物般的喜乐。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所学的,大多数是从模仿他人而来的。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保罗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所带领信主的人说:要效法他,就好像他效法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四章16节,十一章1节;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6节;参:以弗所书五章1节;帖撒罗尼迦前书二章14节;希伯来书六章12节)。以自律作为初学者的榜样,几乎是基督徒信仰里门徒训练的核心。当然,身教未必重于言教,但是一般说来,身教到底是有效得多了。我们从两千年后的今天来看哥林多后书第十至十三章,不仅可以看到保罗的教导,也可以看到他是怎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活出他的教导。他的榜样至今仍旧能够帮助有心的基督徒,去顺从更高的模范,就是主耶稣自己的样式。
只要读过这段经文,就会发现这几章比使徒行传更多让我们知道保罗受苦的状况。路加曾经告诉我们,保罗遭遇过一次沉船;而保罗说(哥林多后书十一章25节):除了使徒行传提到过的一次之外,另外还发生了三次。路加从来没有讲保罗受过犹太人的笞刑而被鞭打的事,保罗自己倒列举了五次这样的鞭打(哥林多后书十一章24节)。路加平铺直叙地述说保罗从大马士革逃出来的经过(使徒行传九章23至25节),显然将之视为蒙神特别恩典的保守;可是当保罗自己回想起当日的经历时,却带着极度的羞愧(哥林多后书十一章30至33节)。然而,这些跟其他琐碎的事,毕竟都不是表面的,因为它们更能让我们去欣赏使徒职分的另一面,就是为主受苦的宽广范围,那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
这就促使我们来思考这段经文的第二个焦点,也是保罗生平第二个特性——他的领导风格,就是他运用使徒权柄的方式。我们在这里看见保罗警告(哥林多后书十三章2节)、解释(哥林多后书十二章10节)、爱(哥林多后书十一章11节)、谴责(哥林多后书十二章11节),甚至讥讽(哥林多后书十二章16节)。但是,使徒所用的这些方法反映出威严的权柄,还是基督仆人的自制,不过度使用神所赋予他的权能?何时?为什么?保罗为今日基督徒的领袖,树立了什么样的典范?
当然,另外一个值得我们谨慎仿效的地方,就是保罗处理夸口的问题。这是这段经文的核心主题,我们会一再重复。现在我们只需要提出一点:保罗对于神藉着他彰显或向他启示的神迹奇事,通常都沉默不言。他的座右铭是:「但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哥林多后书十章17节)。但是,我们却发现保罗在这几章当中夸口,虽然他被迫说这种话的时候(哥林多后书十一章16至18节)表现出极度的腼腆不安。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他采取这些步骤?现代的基督徒在自我宣传方面,要如何效法保罗?又要在哪方面与他相异呢?
最后,保罗警告哥林多教会错误的领导方式所产生的危险。如果哥林多人能够被保罗所描述的「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的人欺骗,我们不也同样可能会被这样的人欺骗吗?我们怎样可以被保守而不落入这样的危机中呢?我们应当怎样应用保罗警告的命令(好像保罗用在哥林多人的身上那样):「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哥林多后书十三章5节)?
这位使徒在被攻击之下所留下的典范,就含括了这些顾虑,却还不仅止于此。一个成熟的基督徒领袖,可能面临最大的责难之一,或许就是夹在两难之间的困境,一方面是缺乏凭据与果效,另一方面则是运用太多的权柄。当然,有些责难是合理的;然而,如果面对不合理的责难,真是让人为难,不知如何回答。如果一个领袖述说自己的凭据和事工,来回答第一方面的批评,非难者就会吹毛求疵地作出第二方面的批评说:「看吧,我们不是说过吗?他骄傲狂妄,自说自话。」另一方面来说,如果领袖自甘卑微,好否认别人说他骄傲的控告,非难者总是会说:「问题就出在这儿了,他根本就没有领导的能力。」保罗就是受到这样一连串的攻击,只是他所受的比这个更复杂。反对他的人说:「他的信,又沉重,又厉害;及至见面,却是其貌不扬,言语粗俗的」(哥林多后书十章10节)。这叫保罗怎么回信呢?如果他少说几句,就搔不到痒处;多说了,不就正中下怀,刚好证明了信上所攻击的?有人指责他不如那些超级大使徒(哥林多后书十一章5节),但是,如果列出他的资格凭据,那么,他就是在夸口,而且是根据不健康的理由,就是跟别人比较,这是他自己所谴责的(哥林多后书十章12节)。他不仅为了不愿受哥林多教会的支持而被责难,也被误会成把为耶路撒冷教会募得的赈灾款项,放到自己的口袋里(请看哥林多后书十二章16节的注解)。
要不是这些责难危及到福音的本身,保罗大概根本不会去理会这些事。但是那些好管闲事的人,不仅为了个人的野心,还传讲另一个耶稣(哥林多后书十一章4节),就是保罗所谓的假福音,而把哥林多教会带入了歧途,保罗这才不得不介入了这场争执。他运用了他的聪明、机智、幽默、嘲讽和魄力,同时也带着焦急、伤痛和令人讶异的激情去处理,为基督徒领袖建立了美好的榜样,也持守了基督徒的价值体系和优先级。
这几章的确值得我们仔细深入地查考,不仅因为它们明白显示出使徒保罗的心思意念,同时也是——
2.因为它们构成一个思想单元(如同登山宝训〔马太福音五至七章〕和橄榄山上的讲论〔马太福音二十四至二十五章;马可福音十三章;路加福音二十一章〕)
最容易看清这一点的,或许是把哥林多后书十至十三章,放在保罗处理哥林多教会问题和往来书信的背景中。根据使徒行传第十八章,他在第二次旅行布道期间,头一次到哥林多传道,开始带职服事,自给自足,并且住在刚从罗马搬到哥林多的亚居拉和百基拉的家里(使徒行传十八章1至3节)。保罗就像以往一样,一落脚就往犹太人和外邦人经常出入的会堂去开始他的事工(使徒行传十八章4节),向他们传讲耶稣是弥赛亚的信息。当西拉和提摩太卸下了马其顿的服事,来和保罗会合的时候,保罗的事工扩展了。可能因为他们接下工作赚钱的责任,为整队的人赚取生活费;更可能的是他们或许从马其顿新近建立的教会那里募来了款项,使得保罗能专心致力于传道的工作。随着事工的兴旺,敌挡也在增加,使得保罗再次被迫舍弃会堂的事工,而把焦点放在外邦人的身上。保罗把事工搬到提多犹士都的家中(使徒行传十八章7节),这次的事工非常成功;不单许多哥林多的异教徒接受了福音,受了洗,连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他全家都信了耶稣(使徒行传十八章8节)。
保罗不久前才在腓立比受过鞭打,被释放出来(使徒行传十六章),又从庇哩亚的一群匪徒手上死里逃生(使徒行传十七章13至15节),现在接二连三地受到攻击,深深地陷落在恐惧和挫败当中。有一天夜晚,得着高举的基督在异象中鼓励、嘉许他要坚持忍耐:「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使徒行传十八章9至10节)。当然,基督已经「有」的许多百姓,都还不是基督徒;但是,主恩典的拣选,已经奇妙地鼓舞了这位坚持宣讲福音的布道家。总之,保罗又在那里住了一年半,看见教会得以建立,将神的道教训他们(使徒行传十八章11节)。可能是主后52年的春天,保罗坐船离开了哥林多,与百基拉和亚居拉二人横跨爱琴海,到了以弗所。这一次,保罗没有久留。他把百基拉和亚居拉留在那里,就赶往耶路撒冷,希望能赶上过节(逾越节或五旬节)。保罗在耶路撒冷住了些日子,就往北边叙利亚的安提阿,到他的「母会」和许多的老友叙旧,然后又回到了以弗所,这才在以弗所开始了两年半、多结果子的事工(可能从52年的秋天到55年的春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了哥林多的书信。
在这期间(我们不能断定精确的时间),保罗曾经写过一封信(现在已经遗失)给哥林多的信徒,我们把它称作哥林多一书。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五章九至十一节,提到早先写的这封信,清清楚楚地把哥林多一书,和现有的哥林多前书区分开来了(照顺序来看,哥林多前书就是哥林多二书了)。在哥林多一书里,他警告信徒:要提防淫乱和其他的恶事;告诉他们:不可与行淫乱的人相交。但是,在哥林多前书里,他更进一步地解说:他不是禁止他们与所有淫乱的人相交。不是要把基督徒与「这世上一概行淫乱的或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人,完全分开,「若是这样,你们除非离开世界不可。」保罗解释,他在第一封信里的意思是,「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保罗还加上一句:「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换句话说,保罗不是要教会退缩一旁而离群索居,是要进一步地去处置那些人,如果有必要的话,应当把他们赶出去。
保罗在服事以弗所的期间写哥林多前书,有很多原因。保罗从「革来氏家里的人」(哥林多前书一章11节)那里听到哥林多教会有纷争,而这分裂不和的事,是因骄傲自大(这总是威胁着福音的大能),彼此的恨恶导致个人的诉讼,甚至还容忍男女杂居的事。除此之外,哥林多教会还派了三位代表——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古(哥林多前书十六章17节),带着礼物来,他们显然还从教会带了一封信(参:哥林多前书七章1节),问了一连串关于婚姻、性、吃祭拜过的肉等等的问题;另外还问一些关于使徒应有的性格、主的圣餐、方言,以及我们复活时身体之类的问题;保罗回覆的书信,就是哥林多前书。
当保罗把这封信送出去之后,原本打算亲自到哥林多去一趟,但他准备仍然在以弗所住到五旬节(大约54或55年,参:哥林多前书十六章8节),然后才过爱琴海,到马其顿探访他建立的教会,再继续旅行到哥林多的南部,也就是他答应的,要「同住几时,或者也过冬」(哥林多前书十六章5章6节)。在这同时,他派提摩太去,并且极力吩咐哥林多教会要「热情接待他」,并且「送他平安前行」(哥林多前书十六章10至11节;使徒行传十九章22节),让他回到保罗这里来,提摩太大概会带回一分报告。然而,哥林多前书才送出去没多久,保罗就稍稍改变了他的计划:他准备去哥林多两次,一次是在他到马其顿的时候顺道而去,回来的时候再去第二趟;并且,他准备从那儿坐船到犹太去(哥林多后书一章15至16节),带着相当可观的一笔钱,和奉献这笔款子的几个教会的代表同行,要去耶路撒冷教会赈灾,因为耶路撒冷教会仍然有饥荒和逼迫。
不幸,他这如意算盘又被迫要再度调整,正如所料,这些计划都得推迟:保罗不需要立即离开以弗所,而那扇「宽大又有功效的门」(哥林多前书十六章9节)仍旧开着;但是,当提摩太到哥林多的时候,却发现情况不妙,保罗亲笔的信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不知道是提摩太自己回报了这个冷酷的结果,还是保罗从别的地方得到消息;使徒保罗把所有的计划都束之高阁,即刻启程前往哥林多。从肝胆相照的会晤,变成了短兵相接的痛苦经历;用保罗的话说,是一次「痛苦的探访」(哥林多后书二章1节《新国际版》)。虽然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上的教导,可能矫正杜绝了一些弊病,但是,敌挡他的势力仍然很强;而且明显地,若不是哥林多人已默然接受这些人的教导,就是不肯去斥责这些带头闹事的领袖。不论如何,教会现今已经被一群主张犹太化的人给渗透了,他们冷酷无情地反对保罗所传讲的福音,并且嘲笑他使徒的身分。保罗公开地受到无礼的羞辱(哥林多后书二章5至8节、10节,七章12节),更糟的是,福音工作在哥林多陷入了危难中。
我们不确定保罗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离开哥林多回到以弗所,或许他希望芥蒂能够因时间而消逝掉;也可能他另有要事需要处理。不管是什么原因,他决意不再去探望哥林多教会,因此,取消了早先在往返马其顿的途中要在哥林多停留的计划。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又让他受到「作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责难。
然而,他这次虽然拒绝亲自回哥林多,却让提多(这个人可能比提摩太更有魄力)亲手送一封信。这第三封信,我们可以称它为哥林多三书,这封信被认为是封严厉、悲痛的信。因为保罗提到过它,就像哥林多一书一样,它并没有流传到我们的手中,而且(就像许多其他往返的书信一样),神无意使它成为新约圣经的一部分。但是,保罗提到这封遗失的书信时,说:「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哥林多后书二章4节)。又说:「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哥林多后书二章9节)。在这封严厉的信里,保罗(除了其他的事以外)要求惩罚那个敌挡他、对他怀有恶意的罪魁祸首(哥林多后书二章3至4节、6节、9节,七章8至12节)。这几段经文强烈表明那封严厉痛苦的信并不是哥林多前书,也否定了以此人为那个收了自己继母的教会会友的观点(哥林多前书五章1至10节)。在哥林多后书,提到保罗在那封严厉的信里,请教会执行纪律的要求,并没有暗示教会里的淫乱问题;反倒是暗示了对保罗的攻击,以及教会是否应该援助这位创立教会的使徒(哥林多后书七章12节)。
保罗不仅把这封痛苦的信交托给提多,还更进一步地叮嘱他,负责募款救济耶路撒冷的信徒(哥林多后八章6节)。显然这个计划(就是我们早先所提到),已经遭到困难而搁置了。部分的原因是有些哥林多人心怀不轨,敌挡保罗,更糟的是,有从犹太来的好事者,还要求经济支援(哥林多后书十—章7节、12至20节,十二章14节)。因此,就把原先要送到耶路撒冷赈灾的款项拨了去。不过,保罗指望提多继续在哥林多募款的事实,倒证明了:那次的探访尽管是惨痛不堪的,使徒并不以为哥林多人背叛或变节,而只当他们摇摆不定、不确定该效忠何人;有一半的人很自信,多数的人倾向分裂,而且不仅要容忍被揭发的罪人,也要容忍那些自称为领袖,以及反对保罗和他所传的福音的人。所以,虽然教会在某些方面有属灵的危机,保罗还能对提多夸赞哥林多敎会慷慨解囊(哥林多后书七章14节),甚至也常对马其顿人夸奖他们(哥林多后书九章2节)。(然而,我们也必须记得,保罗一直在操练感恩:即使整个的大环境并不乐观,他还是尽可能鼓励教会:哥林多前书一章4至7节可以证明!)但是不论外在的条件如何,当时的情况让使徒保罗写了刚才描述的那封严厉痛苦的信。
同时,保罗继续在小亚西亚服事,无疑是把焦点集中在以弗所的教会。似乎哥林多教会的事,还没有让他心力交瘁到无法事奉的地步。他在这段期间,碰到空前恶劣的敌挡和争战的危机。他后来又写道:「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西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祂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哥林多后书一章8至10节)。我们对这些危机的细节一无所悉,但是我们知道,在底米丢暴乱之后没多久(使徒行传十九章23节至二十章1节),保罗就离开以弗所到特罗亚去了(哥林多后书二章12至13节;这可能是指特罗亚港口,或是它所在的特罗亚省。参:使徒行传二十章6节),希望能够和从哥林多带消息回来的提多碰个面,并且传福音。结果,福音倒是传了,他发现:「主也给我开了门」(哥林多后书二章12节);但是,他另一半的希望却一直悬着,保罗被迫写道:「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哥林多后书二章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