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进化?退化?神化?
七、物竞天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这是现代生物学的口号,不知不觉地,它成了现代社会学的口号,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能追上时代,自然要被淘汰了。
在人类信息的进步的累积之下,「后知后觉」或者甚至「不知不觉」,当然会使一个人、民族或者国家处于不利之条件。但是在生物界,到底什么是天择?是否下一代总比上一代比较能生存?生物到底是互相竞争排挤,或是可以互助生存?这世界是否永远都是战场?「爱」是否弱者的表现?
适者生存
生物在不同和困难的环境中可以有出奇的表现以致生存,是生物界不断见到的奇观。在美国死谷(Death Valley)的盐湖里,那里的水可以瞎眼伤皮,但是其中却滋生了小虫。在德州墨黑的山洞里(Carlsbad Cavern)有一种瞎眼的小鱼可以生存着。在南非酷热的沙漠里,有无数的小生物生存在其中,他们的水份全靠黄昏的露水。这些生物生存的本能和力量叫人惊叹不已。
进化论告诉我们这就是进化的证明了:特别的环境逼使这些生物突变出特别的技能,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那些不能适应恶劣环境的生物就被淘汰了,但是关键在这些本能到底是新产生的,还是本来就有的潜能?
在书本里讨论不少的一类生物,可能就是英国的灰蛾(Peppered Moth)了。在英伦工业革命以前,一般的树木,如白杨类,颜色比较清白,这种飞蛾的颜色也趋向灰白色。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树皮变黑,飞蛾的颜色也跟着变成黑色了,生物界称之为保护色。进化论指出这是生物适应环境,进化出新的特征的证据。
其实在仔细地研究观察下,发现工业革命前,飞蛾早已有白的也有黑的,只不过在灰白的树皮上,黑蛾比较容易被飞鸟吃掉,以致白蛾的数目相形下较多。工业革命之后,树皮黑了,白蛾就比较容易被吃掉,结果黑蛾的数目便占了大多数。无论如何,飞蛾总算可以留种了。到底有什么新的变化没有?况且,如今发现,当伦敦的空气因为环保而干净之后,树皮恢复灰白色,白蛾的数目又再增加了,证明黑白两色本是灰蛾的潜能,好叫它在不同的环境中,无论如何总可保留余种。「这是圣经的预测」:神起初所造的原是好的,虽然后来死亡败坏的因素进来了,生命赋有的潜能仍然叫生物尽量地保留余种,这些潜能在特别的环境中,发挥出来了。
物竞天择(Selection)
生物界给我们见到的是否如进化论所说的互相争竞,还是互相帮助呢?其实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动物和植物的呼吸。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正是互相帮助。神当初创造动物都是不吃肉的,人也是如此。生物各有美好的环境,和平相处,称为伊甸乐园,及至人类的自作主张,不要创造主,而引进败坏的因素,世界才有今日之各种不完全之处。
这样「天择」是什么呢?按照进化论,「天择」应该有创造性,故能生存。事实上,我们在前一章已经指出所有的突变,目前没有发现一个是好的,突变过的生物只有比较不能生存。我们刚才也指出,会适应环境的本能只是原先有的潜能(基因库﹐基因库Genetic Pool)的表达,并非新变出来的。这样,现实世界里的天择只是把突变过的生物淘汰掉了,或者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一向没有表达的潜能来保存余种。
野生动物家近年才悟出这原则。有一个时期,培植群队动物(Herds)如斑马、羚羊、鹿等的原则,是使牠们与天然捕获者(Natural Predators)隔离?即与狮、豹之类隔离。谁知后来发现反而叫群队的整体之健康衰退,原因是伤残、病患、以及畸形的动物增加了。与天然捕获者接触却把畸形的动物淘汰了,得以保存本来群队品种的优秀。明显「天择」是有维持、保护原本之品种的功用,并不是创造新的优秀品种。
「物竞」的心态,「弱肉强食」的哲理,在人类社会里种了不知多少的毒害。从种族歧视、殖民地主义、战争侵略、以致消灭异族、或是国与国斗争、互相仇杀,人类历史的惨剧不胜枚举。其实神造人类,本来不单是完全的,而且要在爱里与祂交通,也彼此交通。这美丽的计划已被我们的任意偏行破坏了,但是如今,因着神的恩典,我们还可以尽量保持现有的光景,这就是所谓「环保」了。相信进化论的人,不应该,也不会执行「环保」的,因为在「弱肉强食」的原则下,应该让生物自生自灭。
古语说:「天长地久」。地球到底有多老?这是个又有趣又切身的问题。研究宇宙与人类起源的科学家都不得不要面对这个问题。生活在这物质的世界,人类始终仍不能摆脱时间的限制。地球的历史自然影响我们对这太空的绿洲,蓝色的星球,有不同的看法。
每年都有的「地球日」在提倡保护我们这独一无二的小天地。它是如何形成?它存在有多久?地球上的证据、地质上的形态、埋藏在地里的化石、冰封在两极中的古代生物、高山峻岭、深渊峡谷等;这一切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年龄的计算
事实上,年龄的计算,要用科学的方法求证,实在不简单。譬如:我问你几岁?你说「三十五」。我问:「你怎么知道?」回答自然是用出生纸证明了﹐这是用历史目击证人的方法。因为当时有你父母、有医生、接生妇等作证记载下来。但是如果没有目击证人,比如警方找到不知名之尸骨,就难以肯定死者之年龄了。但另外一个办法是根据我们所观察到的正常人类成长过程的里程碑,用以比较在尸骨上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去判断。这第二个办法假设了我们已经观察过同样生物的成长过程,确定了比较的标准。
推算地球的年龄在应用上述两种方法,都有实际的困难。一.从人类的观点,地球产生之时,并没有人类,所以没有目击证人。二.人类不能也从来没有,观察过一个同样的星体,从产生至消灭的过程,所以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可以让我们作比较。
有四十五亿年老吗?
1、这样像四十五亿年的数字却是如何产生的呢?有些科学家提供了一些计算方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2、辐射性元素衰退的所谓绝对计算法(Radiometric Dating or Absolute Dating Method):
3、这名听起来高深,但其中原理是大家都可以了解的。地上的物件多含有少量的辐射性元素。这些「母元素」会变成另外一种元素「子元素」,这是所谓「衰退了」(Decay)。科学家观察到这衰退的现象就计算了这衰退的速度,称之谓「半衰期」,意即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半的「母元素」已变成「子元素」。一个常用的放射元素就是「铀」238,原子弹的原料。「铀」238(母元素)衰退后变成「铅」。它的半衰期估计是40亿年,意即一块石头从地出来40亿年之后,它的含铀238即有一半变成了铅。
4、要了解「绝对计算法」,或者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方。假设我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看书,诸位进来时作了一些观察。一.你们进来时,我正看完了第一千页。二.你们进来后观察到我看书的速度是一分钟看一页。从这两个观察,你们要计算在你们没有进来以前,我在这房间里看了书多久。如果你的答案是「一千分钟」的话,这基本上就是类似以「放射元素半衰期」的「绝对计算」的结果。
5、我们不须是专家也可以观察到这计算法的问题在哪里,这种计算法起码有三个假定是无从肯定的:
「一千分钟」的答案假定了我是从第一页看起的。但是你们既然不在,又怎能知道呢?若我是从第九九九页开始,我可能只在房间里看书一分钟。应用在「放射元素半衰退期」上就是假定在鉴定的石头从地心出来时,只有铀没有铅。这自然不是我们实际上观察到的,因为我们无从知道地里刚出来的石头,是不含铅的。
「一千分钟」的答案假定了你们未进来之先,我看书的速度一直都是一分钟一页,这自然也是不能肯定的。应用在「放射元素计算法」上:我们知道科学家发现「辐射」是从居里夫人(Madam Currie)开始,才一百多年前。几亿年前铀的衰退速度如何,我们怎能肯定?何况有些科学家相信连光的速度都在变动。
「一千分钟」的答案假定了没有外来的因素。应用在「放射元素计算法」上,是假定并没有外来的铀或铅渗进被鉴定的石头里;石头里的铀和铅也没有流失。但是石头经过数亿年的风吹雨打,水浸火焚,地层的变动,我们怎能知道它是保持「封闭」呢?
基于上述的三个未知数,「放射元素」的「绝对计算法」曾经在同一块石头上计算出「零」至「三百万年」七个不同的答案,而正确的答案却是二百年;因为这石头是夏威夷一个火山在历史上二百年前喷出的岩浆。
所以有人收集了六十几个实验结果,都是根据以同样三个假设来计算地球的年龄,其答案从「零」到「四十五亿年」。例一:以地球人口计算,目前每150年倍增,追溯回到只有一对人是约四千年。例二:以地球目前磁场衰退的速度计算,追溯回到地球上磁力强如磁星(magnetic star)是一万年。
有关以上所谓「绝对计算法」有多绝对呢?为什么一定要挑选漫长的年代呢?下回我们讨论第二种计算方法。
九、恐龙如何是一亿年前的生物
关于计算年代,无论是地球或是古代的生物,我们在前一章已经讨论了所谓「同位素半衰期绝对计算法」(Absolute Radiometric Dating)之不绝对!但是科学界客观来说,总有互相对证的其他办法。这是合理的态度。所谓有两点才能成为一条直线!
有些科学家提供的第二个办法是所谓「标准化石」的计算方法。十九世纪末,一些进化论的地质学家在律师兼地质学家赖尔(Charles Lyell)之组织下,鉴定了所谓「地质年代柱」(Geological Column)的理想进化论的地层年代表:
百 万 年 前 | 第 三 纪 TERITIARY |
100 | 白 垩 纪 CRETACEOUS 侏 罗 纪 JURASSIC 三 叠 纪 TRIASSIC |
200 | 二 叠 纪 PERMIAN 宾 夕 凡 尼 亚 纪 PENNSYLVANIAN 密 西 西 比 纪 MISSISSIPIAN |
300 | 泥 盆 纪 DEVONIAN 志 留 纪 SILURIAN |
400 | 奥 陶 纪 ORDOVICIAN |
500 | 寒 武 纪 CAMBRIAN |
理想地层的假设论:
1. 今有化石的地层经由沉淀物一贯速度冲积而成,一百年才冲积一吋。
2. 越「简单」的生物应当是越古老。而「简单」的定义是他们决定的。一般来说越「简单」的生物应当在最低的地层,但不一定会这样。所以一个地层如果被发现含有某种「简单」的生物之化石(例如: 三叶虫 Trilobite),那就算它是很高的地层,它的年代就被鉴定为比它以下的地层更古老。以三叶虫为例,进化论定它为五亿年老。
3. 每个年代的地层都有它代表的「标准化石」。无论「同位素半衰期计算法」得到什么结果,一个地层的「标准化石」可以肯定那地层的年代。
我们提出的贸疑
1. 沉淀物冲积的速度不一定是千古不变的,海啸、风暴、火山爆发给我们看见冲积速度之变幻无常。因此在世界各地常有发现化石的树木,或者鲸鱼之类的巨型生物矗立在数十呎地层里。用进化论地质学解释,即是这树木或生物一柱擎天的站着几千年,下面慢慢化石,而上面仍然保持着不腐化!实在十分不合理。著名的黄石公园(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就有一些这样连根站住的化石树,高达二十一.沉淀物冲积的速度不一定是千古不变的。在水灾、多呎呢。有否可能这些沉淀物是在很短的时候冲积下来?
2. 古生物学家研究「三叶虫」,发现它的眼睛比人类的眼睛还复杂。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还是各有千秋,各从其类?进化论武断的结论引起不少难题。瑞士的名山「号角山」(Matter Horn)就是一例。此石头山按进化论地质学是二亿年老,却座在六千万年老的地层上。叫它吊在半空一亿六千万年自然是不合理,所以地质学家说它是从三十至六十哩外移过来的,但是周围却没有丝毫的痕迹,岂非「愚公移山」!
3. 进化地质学层叠美丽的「地质柱」(Geological Column)到底何处寻?一般人本能性地指出美国的大峡谷(Grand Canyon)。地层被流水冲蚀之深实在莫过如大峡谷了,特别在夕阳或者拂晓站在北崖哨望,蔚为壮观。峭壁上层层叠叠的地层清澈可见。但是却不一定按着「地质柱」的设计。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密西西比纪」(Mississippian按进化论是二亿五千万年老)地层竟在「寒武纪」(Cambrian),按进化论是五亿年老地层之下!是的,全世界并没有可找到这「地质柱」的证据,只有在书本里和博物馆里才有。
自圆其说的证据
用较平易的解释,「标准化石」之计算是这样:
这里有块恐龙化石,你想它多老?古生物学家会告诉我们:「一亿五千万年老,因为是「侏罗纪」(Jurassic Age)的生物。」
问:「你怎知?」
答:「因为是从『侏罗纪』地层挖出来的。」
问:「你怎知『侏罗纪』是一亿五千万年老?」
答:「请问地质学家。」
地质学家答:「我们有『同位素半衰期绝对计算法』。」
问:「我们已指出这计算法之不绝对,可以有相当距离的答案.你怎知要选一亿五千万年老呢?」
答:「根据『标准化石计算法』凡地层里有这一类恐龙化石者,鉴定必是『侏罗纪』!」
这明显是自圆其说,自相对证的「圆型理论」。用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我是个皇帝,怎知道?因为我太太是皇后。」「怎知我太太是皇后?因为她的丈夫是皇帝!」
化石是否真正支持进化论?我们已经指出「达尔文」,他自己的名句,指出化石中缺乏「过渡生物」。这些生物是否经过数亿年冲积下来,还是可以在一些空前绝后世界性的浩劫里,在短时间里形成呢?!圣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这种巨大的变动,包括「挪亚」世代的洪水和「巴别塔」世代的陆地分裂。这些变动不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只几千年而已。
下回我们讨论一下进化论计算年代的第三个方法。就是「碳十四」的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