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答妙贞十问
第五问:无明和原罪
妙莲法师问:你们基督教的圣经主张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并说世人有罪是由于亚当和夏娃的犯罪结果,给人类遗留了原罪而来之故,所以人人都是罪人,必须要信靠耶稣,靠他的宝血洗净己罪才能获救。还听说一个人在受洗进教前,必须要先澈底忏悔自己的既往罪孽不可。
但你知道在我们佛教中并没有这种类似伊甸园中吃禁果的道理。我自己也想来想去,想不出我曾犯过什么滔天大罪,需要信耶稣不可。我既没杀过人,也没犯过奸淫,或偷过别人的一点东西,我是一个佛教的修行者,那里能说是一个罪人呢?我虽然觉得我没有什么罪孽,但我仍想听听你对我的看法有何意见没有?
龚天民牧师答:是的,在佛教中的确没有类似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吃了禁果,而被赶出乐圆为今日人类留下了原罪的道理。但我要请问你,佛教中虽无原罪的教义,但为什么又劝人要勤修佛道呢?人到底应从什么地方获得解脱?今日大多数的佛教徒,向着基督教虽口口声声自己清白无罪,无需信耶稣,但却又在日夜刻苦磨炼,以期脱离某种障碍而达到所谓解脱,涅盘的境界。
原来,明眼人都知道,在佛教中有一种类似基督教原罪的教义,叫做「无明」。人生为什么会充满了痛苦呢?据佛教说,这是由于「无明」所致。因为人有此「无明」,遂生出了沓惑心灵的恶德三毒来,此即贪、瞋、痴。由于这个恶德,将人间原来清净的心遮掩了,故又可叫做「盖」或「障」,亦能称为「烦恼」。就是这个「烦恼」阻止了人上进,并令生出各种苦楚,大家都被它束缚着。佛教又举出五盖成五障如下,1.贪欲2.瞋恙,3.睡眠(印度气候太热,人懒而欲睡,故睡眠亦被列为一种罪恶)4.调戏(虚浮,三心二意)5.疑惑。除此外又可加上「僈」(骄傲),「见」(固守己见),嫉,悭,—–放逸等,至少又可分别到十六种以上的恶德(或称结)。欲修佛教者,最初必须先断去五盖,然后才能步步走去。基督教虽不用盖或障的说法,但亦提到了许多罪恶。如「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讟。(太十五:十九)再如保罗所说的「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罗一:二十九)。
据佛教说,凡夫由于有了「无明」(对真理黑暗无知之意),故缘「行」(活动之意,小乘说一切有部以此为过去的业),有了行,故缘「识」(凡夫的心灵和意识),识又缘「名色」(凡夫的身体),名色又缘「六人」(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器官),六人又缘「触」(触及外界的感觉印象),触又缘「受」(接纳外界的印象),受又缘「爱」,(凡夫本能的欲望,我爱,我执等的渴爱,佛教说爱时是专指坏的方面,另有慈悲一语,可当作一般所用的爱的意义),爱又缘「取」(凡夫的执看和生存的欲),取又缘「有」(诸种的生存),有又缘「生」(一定生命的开始),生则缘「老死」了(人老而死)。以上称作十二因缘,是全佛教中永也推不到的基本教义。
我不惜用较多时间说明十二因缘缘起的过程,是想要你知道,「无明」是领导其后十一因缘的首领,由此可知「无明」是一个何等重要的东西了。在佛教中,无明的地位及性质和基督教的原罪极相类似,但请勿误会,我毫无一点意思要把原罪和无明拉在一起讨论,视为一物。但却希望你和其它佛教朋友明白,千万不要以为在佛教中因为没有「原罪」这个教义,便在基督教面前摆起架子,自以为是超凡入圣,洁白无瑕了,岂不见所有的佛教徒仍都伏在「无明」的捆绑束缚之下吗?大家在无明的毒钩下呻吟痛苦,在修行上吃尽千辛万苦,以期有一天能脱离这个重负,但有何效果呢?耶稣降世钉死十架,为人类清楚地解决了原罪的问题,人只要信他,便能得到大解脱。但释迦的佛教那有这个佳音呢?直到现在,岂不还都「无明」于耶稣的救恩吗?所以我不得不说,即使我不引用圣经的话,而只用佛教自己的教义来说,佛教徒岂非是一个心中充满无明,过着烦恼生活的凡夫吗?那敢再有骄傲之处?
说起无明,使我又想起这个教义的最大弱点来了。如有人问一句,「无明的本质倒底是什么东西」?我相信没有一个佛教徒能清楚爽快地回答你的,因为佛学中根木不去追问这个无明之本质的难题。日本的佛教徒冈邦俊教授对此也只好摇头,他辩说:「无明的事实虽已究明,但无明这个东西的形而上学的本质,却仍没有弄明由。这是由于佛教以宗教为中心,从现实眼前的苦恼得自由,得解脱为佛教本来的使命之故,形而上学的议论便被放在次位的了」(见氏着「神观与救济观」一九八页)。他的话听来似乎有点道理,其实,他是在逃避解释无明的本质啊!在佛教中只有一本较龙树,世亲诸人更后才出世的「大乘起信论」中有一句话论到无明从何而来说:「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若依此解释,人之所以有无明,是忽然而生的。「忽然一,意即在意料之外,突然而发生的。如忽然下雨,忽然生病,忽然有了来客。但无明这个思想在佛教中是占第一把交椅,极其重要,对于它的来源如何,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必须要予以详细解释说明,制成正式的答案不可,那能随随便便地说人的心中忽然生起了无明呢?我们能说人的罪性是忽然而生的吗?这样一看,基督教的原罪教义,比起无明忽然生起说来,实在不知要好得多少了,是十分具体的,是一个历史性的事实!
其次,在佛教中虽然不少宗派是从来不用「罪恶」,「罪孽」等带有罪意义的术语(Term),因此,一碰到基督徒和他们谈论人类有罪问题时,他们会摇头否认罪的存在,以及自己是罪人的说法,但他却没法否认自己心中有无明遮掩。所以「无明」或能代替原罪,换言之,佛教徒纵然不承认有原罪,但总不能抹杀无明的道理,无明,是佛教中恶的根源!
说也有趣,佛教中的净土宗却是高唱人人都是罪人的教义,用「罪恶」的说法的,本宗的主张凡夫罪孽深重,是起源于所谓韦提希夫人向释迦佛诉苦认罪而来,以后凡是要信阿弥陀佛的人,莫不个个都要承认自己是罪恶凡夫,自己不能救自己,惟依靠阿弥陀佛才行云云,(关于阿弥陀佛的真假问题,容他日有机会时再详谈)。被誉为净土五祖的中国和尚昙鸾(四七六–五四二年),导绰(五六二–六四五),善导(六一三–六八一),怀感,少康(–八○五年)等人,都是澈头澈尾的忏罪者,他们面对当时社会,像施洗约翰似地高呼罪人悔改,劝人相信净土教,至于不信西方净土的和尚们,曾大加斥责,骂他们看了魔。就是今日,净土宗还受看禅宗的责骂呢!例如禅僧震天说:「净宗人虽多,成功的却很少,禅宗人少而得益颇多呢!—–虚云老和尚曾对我说过:「印光文钞不可久传予后世,若有明眼人出世,就禁止它流行。因书中赞净土太高,谤他宗的极多」。若依我说,净宗是不究竟,口念佛号为妄,宗斗心中参究,见性成佛」(佛教「觉生杂志」,一九五七,六月一日文。文中之印光文钞系净土宗大家已故印光法师的书信等集–龑按)
根据中国佛教史,我们知道在隋唐时代的净土宗,是尃靠宣讲罪恶起家的,直到今日,还没有一位净土教徒敢说他不是罪恶凡夫。佛教徒既在佛教中承认自己是有无明,是凡夫,或是生活在五浊恶世中的罪人,为什么有些佛教徒在基督教面前又装成清白无罪,毫无瑕玼呢?即使基佛两教对罪恶的定义或解释有所不同,但无论怎样,一个真正有良心的佛教徒决不敢说他是一个已十足完全,不要什么救赎(或用解脱)的人了。
我曾见过不少热心修道的佛教徒(包括僧尼在内),他(她)们在这个世界,洞知诸恶横行可怕,人类必须断绝无明不可,因而热心于虔修佛道,以期达到无罪(去了无明)的境界。对于这种努力认真的精神,实在值得羡佩!但既然佛教徒发觉了自己有缺点,需要修道,所以请勿再说什么「我岂有罪,必须信耶稣」?事实上,基督教所说的最根本的罪,决非单是杀盗淫妄之类,基督教以为人不相信宇宙的真理–上帝,以及不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才是最大的罪孽。如让我借用佛教的术语来说,全世界的多少的人类对这些道理根本不明白,心中被遮掩了重重无明。耶稣来便是要拨开人心中的无明障碍,获得罪恶的大解脱,使他能恢复本来面目,重与上帝发生灵交关系,并在离世后去到最高的彼岸(天国)境界,享受永远安息的清福!
亲爱的佛教徒!你要想除去心中的无明,你要想去掉罪恶凡夫的重负吗?你只要信耶稣,他便能去你无明,洗你罪孽,化凡夫为圣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