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主耶稣与他的朋友
二、耶稣为跟随祂的人祷告(约十七6-19)
在耶稣最后的祷告中,这个比较长的段落非常重要。在开始的时候,祂简短地回顾了自己的工作,也就是祂已经完成的工作(约十七4)。但是,我们可以从略微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一段经文。
1.简单论述谁是跟随祂的人(约十七6-10)
在具体为跟随祂的人祷告之前,耶稣列出了门徒的几个特征,这些特征建立了他们在神救赎计划中的地位:
他们已经了解父神在儿子里的启示。耶稣说:「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如今他们知道,凡你所赐给我的,都是从你那里来的;因为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他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约十七6-8)。
耶稣来了,并不只是要提供一个崇高的道德典范。祂来了,是为要将神所赐给祂的道赐给人(约十七8;参:七16,十二48)。因此,接下来祂说,门徒接受了耶稣的道,也就是接受了神的道。当然,这只是耶稣所期望的:祂的目的,是让神所赐给祂的那些人认识神的名,让他们了解神所已经启示出来的属性和本质。祂来了,是为要使人认识神,这就是这卷书的导言(约一18)和这篇祷告开头那些话(约十七1-5)所清楚陈明的事实。「如今」(约十七7),在祂的工作完成的时候,门徒知道,耶稣所赐给他们的一切其实都是从神而来的。@*也许他们还没有明白整体的含义,也没有深刻的信心,但是至少,耶稣可以说,门徒已经「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约十七8)。门徒已经明白了父神在儿子里的基本启示。
@【*如果十七章7节说:「如今他们知道,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你那里来的,」而不是略嫌累赘地说:「如今他们甸道,凡你所赐给我的,都是从你那里来的,」意思可能就会更清楚一些。但是后者的措辞强调了耶稣对父神的倚靠,这是约翰福音的一个主题(参见本书第二章)。】
甚至在耶稣开始祂在世上的工作之前,门徒就早已是属神的,神将他们赐给了耶稣。经文重复提及这一点。耶稣说:祂向「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约十七6)显明了祂的父,又接着说:「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约十七6)。门徒从起初就属于神,因为祂预定他们作祂的儿女。约翰福音常常重复这个观点(约十七2,六37、44、65,十五16,另见本书第五章)。这是医治人类骄傲自大的良方,人类在自傲中看不到神至高主权的本质。
基督徒常认为,耶稣是神赐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很少想到,我们也是神赐给耶稣的礼物。这两种礼物并不相同:神将耶稣赐给我们,是为了接受者的益处和施予者的荣耀:然而,神将我们赐给耶稣,是为了礼物的益处(就像将一个孤儿赐给养父母,主要是为了「礼物」的益处)和接受者的荣耀。我们没有作任何事来获得神所赐给我们的耶稣;而耶稣为了得到我们,却付上了一切的代价。因为神就是神,祂有权柄和能力将某个蒙福的人赐给祂的儿子;认识祂的这个作为,会极大地激励福音工作。我们知道,神如果有「许多百姓」(徒十八10),即使他们还没有认识真理,他们最终也必然会如此,否则神的选派就失去了意义。
门徒遵守了耶稣的道(约十七6)。神的预定是肯定的,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门徒只是机器人或者木偶。他们相信、听到,又遵守;信心是他们的,听觉是他们的,顺服也是他们所行的。即使是在救恩中,也不容易看到,神无条件的主权,如何与神所创造的有自由意志的人类共存。然而,根据圣经的记载,这两者的确是共存的。在阐明这些真理时,一定要避免使神的作为与人的工作变得相互限制。经文避免了这个危险。在众多令人震惊的范例中,腓立比书第二章十二至十三节可能是最清楚的了:「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其实,在这些事中,神的主权是顺服和成长的动力,而不是令人窒息的宿命论的阻碍。在这里,在耶稣最后的祷告中也是如此:经文从父神预定的工作跳到门徒的顺服,其中既没有不适当,也没有令人困惑之处。@*
@【*我曾在其他地方更详尽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参见Divine Sovereignty and Human Responsibility:Some Aspects of Johnannine Theology against Jewish Background(London:Marshall,Morgan and Scott/Atlanta:John Knox,1980)。】
有人认为,在早期这个阶段就将门徒描写为遵从神话语的人,有着很大的困难。他们认为这个描述不符合事实:这些叙述只有在这个祷告发生之后多年才可能是真实的,那时门徒已经证明,在早期教会时期(可能为期几十年),他们忠实地见证了神。接下来,这些人就认为(延续前述的论调),耶稣不可能在历史上的那个时刻,在祷告的时候说了这样的或者与此类似的话。一定是福音书的作者约翰犯了时代错置的毛病,把这段话插入了这段经文中,把以后的时期描述门徒行为的用语,用在耶稣受难背景中的门徒,会使他们看起来好得多。
有两个因素驳斥了这种解释。第一,这个理论所描述的愚笨的作者,不可能写出第四福音这样伟大的作品。约翰福音第十七章的大部分经文内容,都将耶稣和祂的门徒放在十字架前,这其中没有时代错置的迹象,却有着许多可信的历史特征。这个祷告不断提到耶稣将要离世,间接提到门徒的怀疑,惧怕和背叛的危险。这些特点中(可能最后一个除外),没有一个是五旬节过后的早期教会的特征。如果将这样的内容插入后期教会的文脉中,就会明显在文字上不通。
还有第二个更重要的因素。仔细思考「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单数〕」(约十七6)这个子句,就会发现,这不是时代错置,对于门徒在那最后决定性的夜晚中的描述也没有错误。在约翰福音中,遵守耶稣的道或者神的道(复数)的意思,就是遵守神一切的教训、定规和命令;而遵守神的话(单数)的意思,就是门徒不畏阻挡,坚持追随耶稣所传的福音。门徒的信心和顺服仍然非常不成熟。这一点在经文中论述得很清楚,例如,在接近上一章的结尾所记载的改变(尤其可以参见约十六31)。然而,即使在那里,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门徒的信心尽管肤浅,却是真实的。因为毕竟有许多人很久以前就离开了耶稣(约六61-66),而门徒当中的一个,加略人犹大,最终决然离开了门徒,为了要出卖主;但是,其他人却与耶稣一同度过那个难忘的夜晚,他们至少都相信耶稣是神所差来的(约十六30)。因此,耶稣说:「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约十七6)。他们的信心与顺服仍然软弱,肤浅和不成熟,但却是真实的;耶稣履行了祂的话,不折断那压伤的芦苇,不吹灭那将残的灯火。
门徒必须从世界中分别出来。他们确实曾经属于世界,然而耶稣却从世界中拣选了他们(约十五19)——或者说,父神将他们从世上赐给耶稣(约十七6)。耶稣似乎要尽可能地突出这个差别,所以接着说:「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约十七9-10上)。
在理解这段经文的时候,要避免两个极端的错误。第一,认为耶稣在这里单为祂的门徒祷告,所以完全不关心世人。这一章后面一点就驳斥了这个观点:耶稣为跟随祂的人祷告,使他们可以向世人作见证,「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约十七21;参:十七18、23)。事实上,耶稣必定是关心世人的,不然祂就不会为祂的门徒祷告,让他们向世人作见证。
第二个需要避免的错误,是认为耶稣并没有单单为祂的门徒祷告。耶稣非常明确地说:「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约十七9)。当然,耶稣为世人所祷告的,不可能跟祂为门徒所祷告的相同。祂不可能祈求让世人合而为一,或者求神保守世人脱离那恶者;因为在约翰的语汇中,「世界」是对抗神的。耶稣为世界祷告的惟一的事情,就是让世界不再成为世界。换个方式说,耶稣以后又为那些虽然现在属于世界,后来却相信祂,因而离开了世界,并且成为祂的门徒的人祷告。
耶稣和门徒之间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祂特别为他们祷告,正是因为他们本是属于神的(约十七9)。因此,这个祷告又再次诉诸于神的预定。下面一节经文重申了同样的观点:「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约十七10上)。@*这些话使耶稣为门徒的特殊祷告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神在门徒身上的主权,等同于耶稣在门徒身上的主权。耶稣为他们祷告,是出于祂的关心和慈爱,因为他们是属祂的,同时也确定,祂的祷告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们同样属于祂所祈求的那一位。毫无疑问,这些话也隐约具有基督论的重要意义。任何凡人都可以向神祷告说:「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但是却没有人能祷告说:「凡属你的也都是我的。」
@【*在希腊文中,「凡是—–的」是中性复数词语,而不是阳性词(如果指人,通常应该是后者)。约翰在其他地方使用中性词指选民时,通常都用单数形式。这一节的中性复数形式是为要表达包括一切的意思;所有的选民都是属于父神和儿子的,这是基于一个更重要的事实:父神所有的一切也都属于儿子,反之亦然。】
愿神使这几节经文所传达的真理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是何等宝贵和圣洁的权柄,使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神的儿子所献上的祷告,更能看到祂祷告的理由。这些理由反映了父神与儿子的合一,并且从耶稣为门徒的祷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神那不可测透的旨意。在我们看到神的儿子为祂的门徒这样祷告,又了解这个祷告的理由之后,我们在自己软弱和怀疑的时候,如果仍然反叛地质疑神对祂子民的爱,这是何等令人震惊的事。这段经文应当激励我们,使我们有最坚定的信心和最敬慕的感恩。耶稣基督的门徒蒙受了特殊的爱(亦参:约十四16-21,以及本书第三章),使他们与世人区别开来。
门徒成为荣耀耶稣的器皿,因此耶稣在祷告中说:「我因他们得了荣耀」(约十七10下正如「父啊!时候到了」(约十七1)这个子句一样,这里的动词可能是预期描写用法。也许在祂的工作中,耶稣也曾因着门徒对祂的顺服和信靠,而得到了荣耀;然而,这个时候的来到,却标志着新的得胜。基督徒藉着他们的信仰告白、他们喜乐的顺服、迅速成长的信心、甘心受苦和服事的心志而荣耀了耶稣。
这样,耶稣在为门徒向父神祷告之前,以这几点简单总结了谁是祂的门徒。
2.耶稣求神保守跟随祂的人(约十七11-12、14-15)
这其中有两个要点:
第一,耶稣求神保守门徒不致分裂。耶稣说:「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接着,祂以熟悉的话语提到即将发生的十字架/复活/升天:「我往你那里去。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约十七11)。
耶稣祈求神,让门徒「合而为一」。在希腊文中,这很显然并不是「变成一个」的意思,而只不过是「为一」的意思。祂并不是说,让他们逐渐达到合一,而是让他们继续保持合一。
在思考这个祷告时,我们务必要明白,耶稣所祈求的不仅是跟随祂之人的合一,更是祈求神保守跟随祂的人,使他们可以合一。这其中似乎暗示,各种黑暗权势会尽力破坏他们的合一;除了天父的名——也就是说,神所已经启示出来的属性——所具有的大能,没有任何能力足以作保守门徒的工作。在耶稣的工作中,祂藉着神所赐给祂的名——神所已经启示出来的属性——保守了门徒,「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约十七12)。然而,耶稣现在要离开世界,祂祈求父神来继续承担这个责任。
十二个门徒中的一个失落了,是否就意味着,耶稣保护祂子民的能力有严重的瑕疵?耶稣回答了这个问题:祂提到了祂保守门徒的结果:「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约十七12下)。祂接着说,因此,父神的旨意——就是要基督保守所赐给祂的那些人(约六38及以下)——得以完全实现。因为犹大其实不是一个真正的例外,而是藉着自己的背叛和罪恶,应验了经上的话,也成就了神的旨意。
一个不变的目标是,门徒彼此合一,就像父与子原为一那样。像其他比喻一样,这个比喻也必须要有合理的限制。耶稣和天父的合一有许多的特征,是信徒之间的合一所无法拥有的。例如,耶稣和天父只是两个,而信徒则是许多个。耶稣和天父一起完成创造天地的工作(约一1,3);门徒却非如此。耶稣和天父一同享受创世之前的荣耀(约十七5),但是显然,有限的受造之物无法享受这样的合一。单单根据约翰福音书,就可以见到许多类似的根本区别。
然而,这个比喻显然很重要,而且它不能像无止境地剥洋葱那样,去掉所有的内容。约翰福音所描述的许多有关耶稣和天父的关系的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正如本书第二章所论述的,如果耶稣与父神一起启示和掌管人类,祂同时也与人类一起倚靠和顺服天父。在这个架构中,父神和儿子就一同享受了仁爱、意念、圣洁和真理的完全合一。现在,耶稣祷告说,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在爱中合一(前面已经强调过这个主题,约十三34-35,十五13),意念合一(顺服,结果子,见证——这些都是这几章一直提到的主题),在圣洁中合一(耶稣在这里称呼祂的父为「圣父」,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不久,祂就会求父使他们成圣),在真理中合一(门徒不像世人,他们明白耶稣是神的启示这个基本真理)。
在耶稣的祷告中,合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祂一再提到并重复这个主题(约十七21、22、23),因此,我们将会在本书最后一章回到这个主题——那时我们将会探究到它对于当代教会的重要性。目前来看,如果耶稣为门徒祷告,求神保守他们,使他们在爱、意念、圣洁和真理中能够合一,那么,最大的危险也就是试图破坏他们在爱、意念,圣洁和真理中的合一的那些事物。
若是罗列出这些罪,再仔细分析其危险性,立刻就会使本书的篇幅增加一倍。这些罪的清单将会包括嫉妒、仇恨、冲突,孤僻自傲、自私、苦毒,不饶恕的灵,邪恶的舌头,因为这些罪都会破坏爱的合一。这个清单还会提到高人一等的作风、不合作的灵、边缘政策和急躁(这会威胁到意念的合一)、所有种类的罪(与圣洁相抵抗)、谎言、真假参半的陈词、不承认错误或者道听途说和断然不信(这些会破坏在真理中的合一)。仁慈的主啊!求你救我们脱离这些罪恶。
如果耶稣认为有必要为祂的门徒祷告,使他们这样合一,我们岂不更应当在这方面为自己祷告吗?诗人这样写道:「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一三三1、3),大多数信徒都能见证到,这样的合一可以带来何等圣洁的能力和喜乐。
第二,耶稣求神保守门徒脱离那恶者。「我已将你的道赐给他们;世界又恨他们,因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约十七14-16)。显然,那恶者常常在世界中发动仇恨(参:约十五18-十六4);门徒定会需要神保守他们脱离这些仇恨。因为在耶稣离世之后,他们毕竟还要继续留在世界上;然而,因为他们已经蒙神从世界中拣选出来,又从圣灵得到重生(约翰福音三章),他们就不再属于世界。此后,他们不再属于世界,正如基督不属世界一样,世界也因此而恨恶他们(参:约十五18及以下,及本书第六章)。
基督徒即使面对这样的罪恶,也不能藉着死亡或者隐居而逃避世界。耶稣清楚地说祂不求神让门徒脱离冲突。根据第十六章一至四节的记载,耶稣也不求神使祂的门徒脱离世界的仇恨所带给他们的一切痛苦。祂却是求神在世界抵挡门徒时,使他们脱离那恶者。逼迫是一回事,遭遇那恶者对于心思和心灵发动黑暗攻击的逼迫而毫无防御,又是另一回事。耶稣为祂的门徒祷告,使他们脱离后一种的逼迫。
许多年之后,约翰回忆起主的祷告,看到他周围的人们,见证了当时的年轻人仍然胜过了那恶者(约壹二13-14)。他坚称,真正从神生的,必定不是那恶者所能碰触伤害的(约壹五18)。
耶稣的这个祷告在属灵层面上是坚定的,也是不可辩驳的。相对之下,今天,我们为脱离那恶者祷告的时间,比我们为自己的健康、工作、抉择、经济、家庭,甚至娱乐祷告的时间要少得多。我们在内心里是唯物主义者,只有很模糊地注意到属灵争战,但后者却是保罗等人如此深刻意识到的(弗六10及以下)。主所教导的祷告(范例)也教导我们祷告:「救我们脱离凶恶/那恶者」(后者比较可能是正确的读法)。教会若是没有察觉到她最大的敌人,当然不会出现许多属灵伟人。
简而言之,耶稣求神保守跟随祂的人——保守他们远离分裂(大多数都是因着自己的罪而导致的),也求神保守他们脱离魔鬼本身,也就是外在的试探和抵挡的源头。
3.耶稣祷告的另一个目的(约十七13)
耶稣仍然以预期描写法对天父说:「现在我往你那里去;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约十七13)。
我们不是很清楚,「这话」指的是约翰福音十四章至十七章的全部内容,还是仅仅指第十七章的祷告。也许后者的可能性稍稍大一点。如果是这样,那么耶稣说「这话」,也就是说,祂在经过十字架的道路回到父那里去之前为他们献上这个祷告,是要叫跟随祂的人有一天能心里充满喜乐。将来,当他们回忆起耶稣在被卖的那一夜还为跟随祂的人祷告,那他们的喜乐就更大了。将来,他们若看到耶稣为他们代求的事情在他们的生活中得以实现,那么,当他们回忆起这个祷告时,心中就会特别充满感恩和喜乐的盼望。
对这段经文的这种解释,表明耶稣在向父神祷告的同时,祂的门徒也听到祂的祷告。祂曾经不止一次地这样作过。在拉撒路的坟墓旁,祂祷告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约十一41-42)。
毫无疑问,对我们来说,个人暗中的祷告比公众的祷告更重要(太六5-6);但是公众的、团体的祷告在圣经中也有其地位。在公众祷告时,祷告者不是直接向周围的人祷告,但却是记念那些听他祷告的人。在祷告会和其他公众祷告的场合之前,要多作一些准备工作,这样会使与会者祷告得更为恰当。其中没有属灵方面的自我陶醉,或者冗长的纯私人问题的清单,也没有在教会的会众一同祷告时暗中敬虔的喃喃自语。
4.耶稣为门徒的成圣祷告(约十七17)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约十七17)。成圣就是为了神和神旨意的缘故而分别出来;耶稣在这里求神使门徒成圣,也就是把他们分别出来为神使用。成圣的途径就是真理,即神的话。
若不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我们很难看到真正的成圣。如果我们不断了解神的真理,并以此为宝贵的时候,就会因着神的旨意而分别岀来。毕竟,人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因此,时常思想神的话,必定会使一个人真正属于神。成圣不仅是耶稣对那十一个门徒的盼望,也是神的旨意,祂要祂的子民都成为圣洁(帖前四3)。
从上下文来看,成圣不只是个人的圣洁,虽然这样的圣洁也很重要。神特别把这些初期的信徒分别出来,下面一节经文就陈述了祂这么作的目的:「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约十七18)。耶稣为了降世的使命,必须将自己分别出来;祂必须要分别为圣,来实行父神的旨意。简而言之,祂必须要使自己成圣。然而,这个使命现在已经到达顶峰:就是十字架,永远是十字架。因此,耶稣重新决定实行父神的旨意;然而祂明白,祂藉着十字架来实行父神旨意的「成圣」,和门徒的成圣不同。祂自己的成圣不是使祂更加圣洁的途径,而是建立了门徒成圣的基础:「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约十七19);门徒成圣的目标是向世人作见证。另外,耶稣的祷告所想到的虽然主要是这些使徒(根据约十七20),然而,祂的祷告却可以应用在所有信徒身上,因为祂祷告说,让所有这些人都影响世界(约十七21-23)。
因此,耶稣将自己分别为圣,显然是为了成就祂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工作,从而让得救的人可以为了宣教的使命而将自己分别出来。耶稣在祂复活之后提醒他们,祂为他们所祈求的成圣,绝对不只是以个人的敬虔为结束,而是:「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二十21)。
我照样差遣你,去作没有报偿的工作,
没有酬劳的,不被人爱的,不被看见的,不为人知的服事,
承担指责,忍受嘲笑和愚弄,
我照样差遣你,劳苦只是单单为我。
我照样差遣你,去抚平创伤,接合断裂。
在漂泊的灵魂中,作工,哭泣,唤醒,
去背负疲倦世界的重担,
我照样差遣你,为我受苦。
我照样差遣你,渴慕你所爱、所认识的主,
进入孤独与期盼,
离弃家园、亲人、朋友与爱人,
我照样差遣你,单单认识我的爱。
我照样差遣你,前往那因着仇恨而冷酷的心灵,
那因不愿看见而盲目的眼睛,
去付出,尽管必须以血为代价,去付出,不要吝惜,
我照样差遣你,去体验髑髅地的经历。
——柯拉妽(E.Margaret Clarkson,1915-)@*
@【*版权由Singspiration,Inc.持有(1954,1966)。经允许使用。】
然而,让我们毫不犹豫地说,这个祷告的内容并不使人忧愁。正如前面针对逼迫提出的警告(约十五17-十六4)一样,其目的并不是使人忧愁,而是为要将真实的光景与得胜的信心结合在一起。耶稣为我们的成圣祷告,给了我们使命,让我们进入怀着敌意的世界,这个使命将变成我们真正的喜乐,只因为那是天父的旨意;因为,正像耶稣自己一样(约十五11),我们的喜乐是来自遵行天父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