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主耶稣与他的朋友
第6章:计算代价
——约翰福音十五17-十六4
17「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
18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或译: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
19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
20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
21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
22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
23恨我的,也恨我的父。
24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
25这要应验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说:『他们无故地恨我。』
26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祂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
27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
1我已将这些事告诉你们,使你们不至于跌倒。
2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
3他们这样行,是因未曾认识父,也未曾认识我。
4我将这事告诉你们,是叫你们到了时候可以想起我对你们说过了。我起先没有将这些事告诉你们,因为我与你们同在。」
约翰福音十五章头几节,本书在第五章已经讨论过了,是把作基督徒的荣耀展现出来:就是与耶稣基督的亲密、属灵的果子、与其他的「枝子」之间爱的关系和有果效的祷告。这些都是基督徒大喜乐和盼望的来源。
然而,作一个基督徒,就没有痛苦的一面吗?虽然基督自己就是走过死荫幽谷的忧伤之子,但是,作一个基督徒真的都是喜乐和光明吗?我们是否只能与耶稣同享喜乐,却不能与祂共受苦楚而哀哭呢?祂是否只能独自背负十字架呢?
这些问题,纵使只是稍稍问一下,都暴露出今天许多传福音工作的草率。我们经常被灌输的思想是:基督徒的道路没有风浪,只有祝福;没有试炼,只有成功;没有疲乏,只有见证。我们也被鼓励去相信:基督徒常散发出得胜的喜乐,而很少面对沮丧挫败;他们经常活在一个兴奋鼓舞的领域里,而从不跟无聊厌倦搏斗;他们有爱而且被爱,从不需要面对逼迫、排斥、恨恶,或拒绝;他们满有自信且精力充沛,从来没有尝过恐惧、孤独,或疑惑;他们虽然不是舍己,或天天向己死,却心想事成、满足快乐。并不是说所应许的是虚假,无法落实,而是说他们把真理扭曲了,以为应许中只有冠冕,而不需要背负任何的十字架。我们轻易地想要成为一根被保养顾惜、多结果子的葡萄枝子,而丝毫没有想到「栽培的人」所从事的修剪管教的工作。
耶稣并不粉饰痛苦的嚼环。如果救恩临到撒该的家,它也会为他带来偿还所讹诈之钱财的原则(路十九1-10)。就算耶稣用浪子的比喻,强调了为父的宽容和赦免(路十五11-32),祂也对那些想要成为祂门徒的人讲了比喻,劝他们计算代价(路十四25-35)。在路加福音第九章的末尾,描绘了三个心中火热,自愿要跟随耶稣的人。要是在今天,像这样的人很快就会受洗、加入教会、并作见证、进入传福音的行列了。然而,在这三个例子里,耶稣小心翼翼地竖立起测试的栅栏,要试试他们委身的坚决程度(路九57-62):
57「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58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59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60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61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62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约翰福音十五章十七节至十六章四节就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耶稣在解说作门徒的荣耀之后,周密地讲到代价的问题。因为基督徒不只会面对一般人因为堕落所面临的压力,而且还会面对作基督徒特有的难处。这些难处来自一个事实,即世界的敌挡是无可避免的,与耶稣同一阵线的,难免招来跟耶稣所遭受之相同的恨恶。
每一世代的基督徒都会面临三种特别的难处:
—、基督徒会被世界恨恶(约十五17-25)
这个观念最好用以下几个重要原则来说明:
1.世界恨恶,与神子民之间的爱形成显著的对比
耶稣说:「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约十五17-18)。就某个角度来说,第十七节的话锋转变了,但是第十七、十八两节并排在一起,虽然看似不大流畅,却不是偶然的。它把「世界」(照着这个词语在约翰福音中的用法)的本质和基督教会的本质之间强烈的对比给凸显出来了。世人本来就会恨恶,基督徒本来就会爱。事实上,「世人若恨你们」,这话并不是在臆测世人会不会恨恶,因为这话的意思是:「世人若恨你们——他们的确恨恶———–」。
这个原则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面来讲。约翰福音认定基督徒确实是彼此相爱的;这话题在约翰的第一封书信里是那么的重要,以致爱成了自称为基督徒之人的三个试金石之一(约壹三10下-24,四7-21;另外两个试金石是在道德方面顺服基督的命令和坚信基督教的重要教义;而这三个试金石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基督徒一定要儆醒小心,肢体中一有苦毒、怨恨或仇恨的,一定要尽快地用爱去消除。表现不出爱或关怀的所谓基督徒团体,不管它的信仰有多么正统,根本就不能称为基督徒团体。
另一方面,这节经文并没有否认世人也能表露出爱来。非基督徒父母也爱他们不是基督徒的孩子;没有信主的男女也会恋爱。但是世人的本能是恨。「世界」就是从来不认识基督至高无上的权能,也不知道神就是爱的那些人。照这样的定义看来,这些人的精力若不是全神贯注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就是在他们所造的偶像上。他们不可能去爱神或爱人,除非他们撇开自己错误的价值观念,来与真理建立关系,并且在神的主权和恩典的光中来看他们自己的身分和地位。
把世界的恨恶显露得最清楚的,莫过于那些自认是「开明」的人;他们一旦面对基督绝对的真理时,反倒变成最不开明的。当他们面对分歧的意见、相异的生活型态,甚至崇拜不同偶像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宽宏大量或心胸开阔的风度;然而,当基督徒宣称(就像耶稣所强调的)基督教独一无二的特性的时候,或者说确实存在绝对的道德标准(因为它们是以神的属性为基础,正如圣经所教导的),或者说应当要躲避地狱,并且努力进入天堂的时候,他们就会像责备可怜无助的傻瓜一样,用恶劣严厉的言语批评责骂。所以说,世界只会恨恶。
2.世界恨恶,因为世界与教会互相排斥;而且世界憎恶一切不顺从它的
「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十五19)。
这跟雅各——就是主的弟弟——的论点很相似:「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雅四4)。要先认定的一个事实就是:按照定义来讲,基督徒是在耶稣基督的主权之下;而世界呢?就定义来说,并不在那主权之下。因此教会和世界就朝着不同的方向走,遵照不同的命令而运行,效忠于不同的对象。世界和教会基本对立的关系,约翰用最强烈的言词将它表明出来。他说:「小子们哪!你们是属神的,—–他们是属世界的,所以论世界的事,世人也听从他们。我们是属神的,认识神的就听从我们;不属神的就不听从我们」(约壹四4-6)。这并不是气量狭窄地说「我对,你错」,一种高傲顽固、坚持己见的态度,既不能跟人商讨,又不听从劝告,独断独行,只顾防范的排外主义。这乃是认识了神真的在耶稣基督里启示自己,那么,凡是不能与那真理一致的,或故意拒绝听从那真理的,就必然是错误的。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但真诚的信徒和世人之间之所以南辕北辙,原因就是在此。
教会与世界是相互排斥的,但这并不足以成为世界恨恶的理由。那种仇恨是因着世界向那些拒绝顺从它看法的人,所散发出的恨恶萌芽出来的。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一种「世界」存在。真理只有一个,谬论却是形形色色。这样说来,就有许多个「世界」;或者更恰当地说,世界戴着许多丑陋的面具。像纳粹组织,它主要是在反对神;像政治上另一个极端的共产主义,它曾藉着强制性的高压政策,来推行它的价值观。纳粹与共产党彼此恨恶:但二者却同样恨恶基督徒,而且想尽办法,要使基督徒顺应任何反对基督徒的道路。
我们不需要到极权政府,才找到「世界」恨恶基督徒的例子。纯粹的世俗主义、贪得无厌的物质主义,或不道德的特殊利益团体,都一直在寻找圣经所不支持的特权或「可以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他们都一致地恨恶那些站在基督徒的立场,并且由衷地坚持「耶和华如此说」的人。在西方的弟兄姊妹,顺应的试探多数是来自于害怕被排斥或侮蔑,而不是来自对兽性暴力的恐惧,跟在苏俄等地的弟兄姊妹相反。但是,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就会遇到更诡诈、更狡猾、更危险的试探,而且往往受了骗还不察觉。
比方说:成功与财富,有时被说成是得胜的基督徒生活必然的结果;而粗心的基督徒就被这种异端邪说欺骗,没多久就无法辨别所追求的神和他所追求的事物了。享荣主义往往以成功的外貌,打着自由的招牌,伪装正统的教派,带着虚伪热情的样子来炫示夸耀。环境的压力不断地增加,一直到信徒觉得自己深感内疚,因为自己不属于某些特别的团体;而这些特别团体所强调和标榜的顺应,对待圈外人的态度多少都带着诽谤。在北美的某些地区,年轻的基督徒因为拒绝吸毒或婚前性行为而面对庞大的同辈压力:贞洁被视为例外,不开窍、不上道,因而基督徒开始感到世界的恨恶。它的呼声总是一样的:顺应潮流!顺应潮流!
有一段时期,重洗派的基督徒(Anabaptists)经常面对来自天主教徒和更正教徒的逼迫。他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抉择,是何时让他们的孩子受洗。他们已经放弃了婴儿洗礼,并且接受了一种观念,认为唯有藉着信心、亲自认识耶稣基督的人才应该受洗,这种认识的特色则是无条件地顺服耶稣基督。但是,到底什么时候让他们的孩子受洗呢?他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已经因着信心接受了耶稣基督,他是否就可以受洗,还是要再等几年呢?重洗派信徒的回答,或许无法取悦每个人;但是至少显示出,他们已经察觉到世界与教会之间的基本对立。他们说:万一年幼的孩子想要表白信仰,他们会把洗礼延迟到孩子长大,不单足以面对世界的引诱,感受到顺应压力的诱惑,并且感受到不顺应潮流的人所遭受的反对,同时也能够自觉地、靠着圣灵逃避所有类似的试探,和它们所代表的选择。年轻的信徒要知道,现在和过去一样,世界和教会是彼此互相排斥的,而且世界恨恶任何不顺从它的人。
3.世界恨恶,因为它恨恶耶稣基督
耶稣说:「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约十五18)。然而,要紧的不只是被恨恶的先后次序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对耶稣教导的认同和对祂主权的顺服。所以耶稣继续说:「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约十五20)。
这节经文的中心思想是耶稣引用祂自己的话说:「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在约翰福音里,这话第一次是出现在十三章十六节洗脚的那段插曲中。在那里,耶稣为门徒立下了榜样:祂身为师傅,却接受如此卑微的洗卿工作;而且因为「仆人不能大于主人」,门徒就应该更谦卑地彼此帮助。
现在耶稣又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提到同样的话。要是仆人不能高过主人,而主人自己又受到世界的咒骂,那么,仆人也必然会受到同样的咒骂。事实上,要是仆人有任何怀疑,而问他凭什么要受苦,答案是一样的:「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任何人如果想要成为耶稣的仆人,却以为自己有权避免敌挡或逼迫的话,就根本缺乏谦卑的心。他看不到自己在与主人的关系中应有的地位。耶稣在别处也说过类似的话:「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祂的家人呢?」(太十24-25)。
属于基督就会把针对基督而发的恨恶引到自己身上来。当然,就某个角度来讲,这也大大叫我们得着安慰。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世界的恨恶是针对着我们,或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缘故。绝对不是那么回事:那是我们与基督认同而引起的敌对。如果我们被召是为了受苦,那就会使我们效法使徒的榜样,他们被人凌辱鞭打的时候,心里反倒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五41)。反过来看,当我们因耶稣的名被善待的时候,当会众称赞我们,教会里的弟兄姊妹爱屋及乌地给予爱的勉励的时候,就要记得:我们被逼迫是因耶稣的名,我们被爱也照样是因耶稣的名。基督徒无论是被恨恶或被爱,被拒绝或被相信,都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是为着耶稣基督的缘故。
但是,人为什么要恨耶稣?祂作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呢?当祂肉身在世的时候,祂没有偷盗抢夺,没有奸淫强暴,没有谋财害命,没有中伤诋毁。祂是以祂的医治能力、祂的真理话语、祂的坚定正直,还有祂丰富的爱而知名的。那么,为什么人要恨恶耶稣,甚至恨恶跟随祂的门徒呢?接下来的两项原则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4.世界恨恶,因为它的罪恶被暴露出来了
「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约十五22、24)。
藉着这几节经文,耶稣并不是说:如果不是祂来教训他们,向他们行神迹的话,人就完全无罪。有几个因素可以清楚表明这一点:在约翰福音里,这个「世界」在耶稣出现之前就已经是罪恶悖逆的。比方说,祂被差为神的羔羊,是要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同时也要注意:第二十二节的对句并没有讲完。经文分成两部分:
(1)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
(2)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
然而,就理论上来说,如果是一个严谨的对句,它的第二部分的句子就必须是:「但如今他们就有罪了。」不过,耶稣却避免使用这种刻板的对句,免得把耶稣变成世界罪恶的起因。世界并不是因为耶稣来而有罪;耶稣的来临乃是把它推卸责任的所有藉□全都夺走了。这就暗示了:世界在耶稣来临之前,就已经是罪大恶极的。
仔细地思考这话的上下文,就看到它所指的罪是特定的。在它前面的一节,耶稣告诉祂的门徒说:「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约十五21)。然后耶稣立刻补充说:「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约十五22)。他们的罪就是不认识神,甚至当神自我启示的时候,特别是藉着耶稣基督,明白地启示祂自己的时候,他们还是不认识祂;因为世界拒绝神的这个启示,而这拒绝就转变成逼迫和恨恶。
世界从一堕落就开始得罪了神。但是,一直到耶稣基督——神完全的启示——来到世界之前,世界的罪并不是针对这样的亮光。「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约三19、20)。单单是门徒自己并不能引起世界的恨恶,因为他们没有资格向世界的罪恶挑战;但耶稣却是如此的圣洁,以致污秽的世人若不是被洁净,就是恨恶祂的圣洁。所以耶稣对祂的弟弟们说:「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作的事是恶的」(约七7)。
神在耶稣基督里的启示就是这么清楚、这么纯净、这么雪亮,以致世界在祂的面前完全无可推诿。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理由可以推诿,现在更是毫无理由。耶稣不仅暴露他们的罪,祂也是罪的唯一补救方法。那些离弃这真光的人,还能有什么理由、什么希望呢?面对着耶稣,世界要不就藉着神的恩典离弃罪恶(因而不再是约翰福音所说的「世界」),要不就恨恶耶稣以及祂的父(约十五24)。
简单地说,世界恨恶,是因为它的罪被暴露出来了。底细一被揭穿,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该隐为什么会杀了亚伯呢?「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兄弟的行为是善的」(约壹三12下)。在基督圣洁的光中,罪是眧然若揭的。然而,来到耶稣的面前,并承认祂是救主和主,是需要痛悔屈膝的。一个人要是没有感觉到自己有需要、不配,或有罪,就不能来到基督的面前;人不能昂首阔步地前来,彷彿是救恩事业的合伙人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耶稣里,福音的光揭开我们内心肮脏腐败,同时也指向耶稣,唯有祂能使一切得洁净和更新。在神自我启示的同时,若不是神的恩典抓住罪人,使他认识自己是罪人而呼求怜悯、洁净和生命;他就恨恶这暴露他污秽的光。后者就是「世界」的反应;它也是世界恨恶的首要原因。
就某种程度来说,今天的基督徒也同样会引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并不是呈现自己,而是把基督呈现出来;然而,当基督的荣光,藉着我们返照到这个黑暗世界的时候,就暴露了这世界的恶毒,并且招来它凶猛无情的恨恶;我们与基督的联合,还有我们与日俱增地彰显出祂的形象,同样会招来了基督自己所引来的恨恶。保罗对这点了解得非常透彻,他写道:「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因为我们在神的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林后二14-16)。基督徒是藉着他或她自己本身和言语、行为和见证,来散发出基督的馨香之气。但这馨香之气,对某些人来说,是神的新生命在里面发动的香气;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如同死尸一般腐朽的臭气。基督徒要像基督,就不得不在这方面引起分歧。我们如果知道圣灵保惠师会帮助我们——在下一章会讲到——证明这世界是有罪的(约十六8-11),将会如释重负。
这个原则有许多重要的连带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世界对信徒的反应。最明显而值得一提的,就像莱尔(J.C.Ryle)有一次说的:「世界所恨恶的,不是基督徒的软弱或不合作,而是他们的恩典。」基督徒可能在工作上,因为拒绝欺骗顾客而受到逼迫。加拿大有位警员,多年来因为坚决不与有酒癖的上级同流合污,而一直不被提升。等到事情被更高一级的官员听到了,这问题才被克服;而且,并不是他揭发这件事的,因而维持了基督徒的名誉。一位在仓库里作事的基督徒,发现一批货物是在运到之后才损坏的,就拒绝签署货物运到时就已破损的文件。后来,公司不动声色地把他调到另外一个部门。所谓一张嘴巴两层皮,此一时彼一时的待遇,当基督徒正直不阿的态度,对公司有利的时候便被嘉奖,要是它成了别人营私舞弊的拦阻,就被贬损而遭到藐视。
耶稣从世界拣选出门徒(约十五19),就连这个事实也足以叫世界恨恶。基督徒不是什么异类,不是被搜集罗致而来的一批超群绝伦的英才。就天然的本质来说,他们是世界的一部分。然而,因着耶稣基督,他们将世界抛开;所以世界不甘心。当一个骗子洗手不再行骗的时候,就不再与其他眶骗拐诱之辈往来,也不再被他们青睐了。一个说谎的人如果改过自新,不再说谎,就不再被其他说谎的人所喜爱。一个世俗主义者因着基督而放弃了世俗主义,不可能期望从他属世的朋友那里赢得什么喝采或美名。被基督从世界拣选出来,就会带来世界的咒骂;因为世界受不了它的罪被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