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督教爱观研究

第二章、爱乐实观念

第一节、爱乐实论与救恩论之辨

一、爱乐实宗教——基督教的先驱?劲敌?

从初代基督教爱佳泊观念转换到爱乐实观念,所步入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然而基督教连同其爱佳泊观念必须进入这个世界。当时基督教所占领的不是一片处女地,因为爱乐实宗教已经在这片土地深耕多时。与基督教交手的爱乐实观念无疑是逐渐衰微的古代社会中最强劲的基本宗教中心观念。因此,我们面对一个重要问题。对基督教来说,进入一个由爱乐实观念掌控的环境,然后占领那片已经被爱乐实观念彻底熏陶的疆域代表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两种答案。(1)我们可以主张爱乐实宗教已经替基督教完成预工,不需要自己动手;这样一来,爱乐实宗教就堪称基督教的先驱。(2)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反的立场,认为古代的爱乐实宗教与基督教之间基本上处于对立关系。这样一来,就应该强调爱乐实会为基督教带来危机与威胁。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能提出对自己有利的论证。

「时间满足」一语经常被用来表示基督教创立之初,整个世界在各方面都已就绪迎接基督教的成立。关于这方面经常被提到的最重要因素中的一个就是日渐衰微的古代社会对宗教的极度渴望与期待,当时流行的各种救恩论和神秘仪式就是其结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理论和神秘仪式弥漫各地,并且从外表上看来各不相同,其实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几乎一模一样,而它们共通的基要观念不外乎爱乐实观念。因此,这表示古代爱乐实宗教反而成为基督教的助力。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种宗教观确实带有几分真理。近古的宗教渴望和理想主义潮流在爱乐实宗教中交会并合而为一。其结果就是形成一种至少在表面上利于基督教的精神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宗教成为人生最重要最严肃的课题。基督教传讲的救恩信息就是其切入点,因为各地的百姓都渴望救恩,主要是受到爱乐实宗教的影响。假如基督教没有得到这片宗教沃土,就绝对达不到后来的成就。

然而,我们一定要追究,对步入古代世界的基督教来说,这种观点使得基督教对自身处境更迷惑抑或更清楚?爱乐实宗教绝对不是一股飘忽不定又含混不清的渴望(前面的解释可能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它不是一个在基督教出现后才终于得到解答的问题。各式各样的神秘主义和救恩思想当然认为它们的宗旨就是要孕育和培养对救恩的渴望,不过它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只是因为它们自信拥有满足那种渴望的方法。每一个派别都能够提出自己的独门解答,也就是每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才能得到救恩的指令。因此,问题与解答,预备与实现的模式实在无法解释爱乐实宗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如果被视为基督教先驱的信仰的特征是爱乐实主题,那么首要之务就是评估基督教在接触这个信仰后会遭遇的各种风险。爱乐实宗教不但不能被视为基督教的先驱,反而应该视之为基督教最危险的劲敌。此后历史的发展显示,爱乐实主题在进入基督教后,所造成淡化基督教爱佳泊主题的后果远超过其他冲击。

因此,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难以断定爱乐实宗教到底是基督教的先驱还是劲敌。我们目前所要探讨的是爱佳泊观念与爱乐实观念之间的主要差异,自然会把重心放在二者间的对立处。即使爱乐实观念某些部分能为爱佳泊观念开路,同时也会埋下混淆两个中心观念的种子。

二、神秘宗教——爱乐实观念的源头

即使我们以柏拉图的爱乐实论为基础解释爱乐实主题,并不表示我们主张柏拉图就是这类中心观念的创始人,因为他只不过是取材于既存的神秘宗教而撷取其主要特色。我们以柏拉图为基础解释爱乐实主题的理由有两个:首先,柏拉图为爱乐实主题编织出特定的模式,非常清晰的勾勒出其意义与结构。其次,爱乐实主题之所以能够经由新柏拉图学派(Neoplatonism)融入稍后的基督教,其根源就是在此。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发掘柏拉图爱乐实论的哲学意义及其在整个观念论的地位,那可就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柏拉图总是用神话的模式表达他的思想,所以很难判断其中究竟多少是他自己的观点,用以架构一套名符其实的理论。此外,他在《飨宴篇》(Symposium)里面并没有直接透过苏格拉底的口发表爱乐实论,而只是让他转述曼迪尼亚(Mantinea)的女先知迪欧翟马(Diotima)的言论。但是这个难题反而成为我们的助力,因为它提醒我们基本上爱乐实论其实是救恩论的一种。柏拉图爱乐实论的精神向来都能够在神秘宗教的环境中独立自存,而且我们所注重的是它的宗教意义而不是各种哲学含义。

在古代神秘宗教中追溯爱乐实观念的源头时,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柏拉图的观点与奥菲斯(Orphism)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奥菲斯神话已经涵盖所有爱乐实论的基本前提,这一点可以从其核心神话,查克鲁(Zagreus)神话看出来。这个神话叙述宙斯(Zeus)决定要把整个世界交给他儿子札格列欧斯(又称为提奥尼肖斯Dionysos)统治;但是泰坦人(Titans)趁他年幼的时候,制伏他,并杀死他然后吞噬他。于是宙斯用雷电击打毁灭他们;然后用泰坦人的骨灰形成人类。@1「泰坦对待札格列欧斯的神话,可以被视为刻意要说明酒神节主要祭典(肢解并吞噬化身为动物的神祇)而设计的创造神话(aetiological myth);但在奥菲斯神话中,与这段神话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是却用泰坦骨灰创造人类的神话」。@2

@1见罗得(E.Rcdhe)的Psyche二集卷二,1903年版,第116页以下;倪勒生着(M.P.Nilsson)《希腊宗教历史》(Den grekiska religionens historia)1921年版第242以下;R.Eisler的《原始基督教的俄耳甫斯奥秘观念(Orphisch-dionysische Mysteriengedanken in der christlichen Antfke),1925年版,第290页以下。

@2见倪勒生(M.P.Nilsson)书第246页。

对我们来说,这个神话的后半段特别有意思。它说明人的双重本性是一方面与神祇相亲,另一方面与神祇为敌。这种双重关系来自人类的双源。因为人类出自泰坦骨灰,所以性本恶并且与神祇为敌。但是泰坦骨灰里面还是带有他们吞噬的神祇,所以人类也带有些许神祇的属性。因此人类从起初就横跨两个世界;人类既是带着「泰坦」本性的俗物,但也带有「神祇的余晖」。人类内在的神性一定要挣脱俗世与感官无理的捆绑;神圣理性或所谓神圣灵魂的首要之务就是挣脱捆绑,洗净一切来自感官的污秽,并超脱眼前这违反其本性的环境进入它本然归属的神圣生命。因此,对神圣灵魂来说,救恩之道就是奥菲斯的洁净与狂喜出窍,而其目标就是灵魂与神祇最终团圆,而与神祇融合。

这种人类具有双重本性的概念,也就是人类源自神祇以及灵魂本质,灵魂要解脱感官的桎梏,升返原来属天的家乡,就是所有爱乐实观念的共通基础。不过,围绕这个基要观念还有一整套别具特色的观念,这些观念都跟爱乐实观念密切相关,例如相信人类在出世前就已经堕落,身体是灵魂的牢笼,灵魂转世,灵魂不灭等等。此外,还有禁欲主义的基本氛围,以及神秘狂喜的救赎之道。

眼前的这些观念不只出现在奥菲斯宗教,而是略有变化后重新出现在古代各种神秘宗教。人具有的属神要素被感官枷锁违逆其本性的加以囚禁。灵魂犹如一颗沈在黑暗海底的珍珠;@3神秘宗教所要拯救的就是人类不朽,神圣的重要部分。那些四散零星的神祇火花应该被引导回归那神圣火源,并融入其中。人类是上帝的后裔,人类的理性就是神圣的阶段宇宙理性的碎片。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醒人类惊觉自己目前正处于堕落的状态,摆脱所有阻止他们本性回归光明的世俗陷阱,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洁净自己升返天家。人类需要做的就是反身自省,学习认识自己(也就是认识自己高超的价值),然后再超脱自己(也就是超脱时间与感官的束缚)进入圣界。唯有如此,人类才能恢复真我。尽管古代神秘宗教已经清楚意识到人类灵魂欲振乏力亟需援手,他们的主要前提始终都认为人类灵魂本有的神圣至尊。单靠这种假设就足以让人类高升到天界。在人与神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因为人类灵魂本来就具有圣神的属性。

@3见Eisler第272页;以列曼与哈斯着(Lehmann-Haas)《宗教历史课本》(Textbuch zur Religionsgeschichte)第二集,1922年版,第218页以下:「记住你是王的儿子;看清楚你在被奴役中所服役之人。思想这珍珠,你曾为此缘故流沛到埃及」。

随着时间的流转,这个复杂的中心观念逐渐成为古代宗教的共同特质。神秘宗教成为活跃的宗教,而爱乐实观念则成为宗教混合主义(religious syncretism)的主导中心观念,而基督教初接触古代文化未久,随即就与之交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