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信仰与财富
第12章、奥古斯丁
除了保罗以外,再没有一个西方教会的神学家,比奥古斯丁更具影响力,他综合各家学说,将之归纳整理成系统神学,影响力至少到十三世纪,甚至远达今日。奥古斯丁是西方伟大的教师,无论天主教或基督教徒,透过他的神学作品,都可看出新约的精意。
关于社会及经济的题目,他并不完全同意基督徒前辈的看法,甚至对他同代的屈梭多模及其他作家,他也有不一样的意见。然而在他过世后,局势动荡社会混乱,因此他的真知灼见有如暮鼓晨钟,深入人心,以致很多前人所说的道理,早被人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要想了解后期基督教对财富以及信仰的问题,必须从集大成的奥古斯丁作品当中,寻出各家学说的脉络。为要了解奥古斯丁,我们必须记得他具有神学的宏观及世界观。
奥古斯丁对世界及人类的价值观深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认为这世界的组成是从最低等的特质层面,往上排列到最高等的精神灵性层面,这种如金字塔的阶级制度,是上帝为万物及人类所设计的。
这永恒的定律是神的心意,大自然的次序需要保存,不得破坏。对人而言,这定律如何解析呢?众所周知,人由灵魂及身体所组成,灵魂胜于身体,而且人灵魂中有理性,而动物没有,这就使得人异于禽兽,而理性又包含思想与行动,前者又优于后者。2
在如金字塔的阶级制度下,万物都是美善的,无一物是罪恶,罪恶不是一种物质,罪恶是原本善的东西被误用、滥用,屈梭多模服膺这样的理念,使得他一再重复先期作家对财富的观点,钱财本身不是罪恶,但贪恋钱财却是一种罪。「黄金本身是中性的,但对黄金贪婪到一个地步,将公义法律抛至一边,这就是很严重的罪。虽然金银财富本身是好的,但富人不见得就是好人,财富也像水一样,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财富落在恶人手中,穷人就受欺压,法官被贿赂,法纪荡然无存。财富若在好人手中,穷人得温饱,受压者得自由,因此问题不在财富本身,而在于拥有者对他的态度,以及如何使用它。
关于这点有个很重要的分界点,我们必须切记,所有东西都是好的,但有些是拿来使用,有些是拿来享用的,若把这次序颠倒,该使用的拿来享用,该享用的拿来使用,如此罪恶就产生了。
有些东西是拿来使用的,有些东西是拿来享用的,—–那些拿来享用的东西会让我愉快,那些拿来使用的东西,能辅助我们在追求快乐后,得安息其中。我们人就是被放置在这两样东西当中,如果我们去享用那些只是拿来使用的东西,我们心性就退步了,甚至违背原意,而陷入低层次的感官满足的追求,心灵越来越远离那真正使你快乐满足的源头。
当然,奥古斯丁所谓的快乐,不只是享乐,或心情愉快而已,而是一种深沉的满足喜乐,只有那样才算是享受,能产生真正的快乐与平安。所有一切其他的事物,都是用来让人得到那真正的快乐,「享用一件事情或东西,就是单纯为这东西或事情,安心而满足地去享用。反过来,使用这个东西,就是你可随意处置这东西,好让你得到你所想要的。」8这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如此重要,以致人把「使用」与「享用」混淆,就会产生罪恶。只有有理性的动物才能分辨其中的区别,因为动物没有「使用」的观念,他们想吃就吃,但人吃的时候会思想更深一层的目标与意义。因人能分辨工具及其被使用的目的,所以人也可能扭曲这物件被使用的目的,而把它变成一个目的去享用,万物都是被人使用来为这个目的。
精确地说,人类基本的错误,就是「使用」神来「享用」其他东西。「败坏的人类不是为神花费金钱,反是为钱的缘故去拜神,利用神而享用金钱。」这样是罪恶;换句话说,把「使用」与「享用」混淆不清,10就造成罪恶的产生,贪婪的人想利用神增加财富以享用它,如此就是错误的偶像崇拜,因为神是给我们「享用」的,不是给我们「使用」而得到其他的享乐。
人类还会有一个错误的物我关系,就是「误用」东西,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物都可用,但要恰当地用;不恰当地用,谓之「滥用」。11使用与它使用的「功能」有关。这就讲求「适当地」使用,所以滥用、误用就破坏其功效。12「人若懂得善用拥有物,就配得拥有它;若不懂得智慧正确地使用拥有物,若自称拥有金银财富,其实只不过是无耻的使用者。3
恰当地「使用」东西是为了「享受」神,而且恰如其分地「使用」才算是「拥有」,而我们「拥有」所「使用」的东西是为了「享受」神。奥古斯丁所提的这些价值观,与古罗马财产法的三个原则息息相关——有权使用、享用、滥用。奥古斯丁坚决反对第三项,因为这完全违反他所了解的财物本质。第二点他也不赞成人可以「拥有」一切事物为了「享受」,东西无论是不是自己所拥有,并非为了享用,乃是一个工具为了能达到真正享受神。最后,他革命性地重新定义「使用」权,拥有者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它,惟有使用正确的目的——为了享受神。
正确地使用物质东西,必须对「必需品」与「奢侈」有清楚的认知。有些东西是民生必须的:食物、衣服、房子。奥古斯丁愿意承认,有些人已经过惯舒服的日子,有些较高级的家庭配备是他们的必需品,但基本上富人还是过得太奢华,这就是浪费。若东西不是直接用来维生以享受神,霸着这些财物不去使用就是误用,特别他们所暴殄天物浪费的正可以满足穷人的需要,那更罪加一等。所以基督教说:「不将你有余的救济穷人就等于欺诈。」奥古斯丁说:「我们有什么不是从神领受的?留下你需用的,把其余的救济穷人,因这或许是他们可以赖以养生的,若你把这些多余的扣留起来,就是侵占别人的财产。」“总而言之,一切都属于神,你把多余要浪费掉的捐出来,不叫慷慨大方,这只不过是偿还,归还的行为。
如同前人所讲,将你多余的财物正确智慧地使用,就是与穷人分享,此处我们再次看到「借给神」的信息,赎罪的观念,或积财宝在天的信心。
关于借钱给神或人,奥古斯丁可说是没有什么新创见。借钱给人算利息是罪恶,你可以给他;若你没办法给,但你可用借的,而不要求回报,而且不可急着催人家还。18虽然奥古斯丁禁止人借钱取利,但他要人借钱给神,并应许将来有大的赏赐。借钱给人取利是罪恶,但散财济贫是借钱给神,且积财宝在天。所以奥古斯丁说:「用暂时的换永久的,用地上必朽坏的,换天上不朽坏的。」”神是丰富乐于施恩的主,任何人广施周济行善助人,就是借钱给神。20在奥古斯丁那时代,藉着行善济贫以赎罪的观念还是很普遍。他强调藉着行善、祷告、禁食,可洗去我们日常犯的小罪。21显然,这样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以致奥古斯丁担忧人会因此继续犯罪,甚至有人偷窃再设法捐钱以赎罪,不用说,奥古斯丁严词指责这样错误的观念及行径。22
关于积财宝在天,奥古斯丁用一些有想象力的例子来说明耶稣的教训。若你住在一个房子,眼见房子即将倒塌,你不是会赶快抢救一些财物赶快跑开?同样的,若你眼见这世界即将毁灭,你岂不赶快把财宝存到天上?”孩子把钱存到银行,虽然看不见钱,但仍继续存,这样信心的功课,值得基督徒学习,当你行善时没有马上看到结果,别灰心,要继续行善,24藉着帮助穷人,可将地上会朽坏的财富,转化成天上不会朽坏的财富。
奥古斯丁这样着重「永生」及「享受神」,以致有时候穷人似乎只不过是垫脚石——通向得救赎的工具。「穷人像什么?就像挑夫,把我们的财富礼物挑到天上存起来。」25
最后一句引用的话,着实是奥古斯丁神学观的瑕疵,他所说的这些观点,其实与巴西流、安波罗修、屈梭多模的论点都蛮相似,只是他们是以新柏拉图主义思想为基础,强调需要使用地上物质的财富,为要得着属灵的祝福。奥古斯丁则将其更加发扬光大,谓贫富都是次要的事,因这些都是属物质的层次,而我们的目标是更高的层次,万物(包括穷人在内)都是为了让我们得以享受神。或许有人反对说奥古斯丁曾说人不该冀求有穷人,好使他们有机会行善,26但这只是单独的段落,其实奥古斯丁多处提到穷人的作用,是给富人有机会行善服务。总之,奥古斯丁真正关心的不是穷人本身,乃是富人的态度,当他们散财济贫时,应秉持着爱心,而非高高在上,施舍的角色。27
我们不太清楚奥古斯丁所谓的「穷人」是指哪些人,但他规劝穷人不要因饥饿而偷窃,反要信靠上帝,显然他是指那些赤贫的穷人。28总之,贫富的差距,以及穷人的受苦,不是悲剧,亦非罪恶,乃是神所设定的,为要完成祂救赎的计划。「神造穷人为要试验他们心中的人性,神造富人为要藉着穷人试验他们。神看这一切都是好的,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这样,但我们得相信这一切都有神的美意。」2耶稣基督,这位神的先知,不但慷慨解囊赏赐富人钱财,也公正地挪走穷人钱财。30「是神设立穷人及富人,让富人藉穷人试验自己,并以此得益处。」3
穷人富人,财富及贫穷,都在神的计划中,也可以说这是有正面的意义,不仅让穷人成为行善的对象,也是让他们对富人有益处。奥古斯丁认为穷人不应只是等着富人施舍,他也可以反馈富人,甚至帮助比他更穷的人。富人的财富,有时成为累赘,拦阻他们上天堂的路;穷人的贫穷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负担,所以这两者均衡一下就很好,从这个观点看,穷人也有反馈富人。32穷人也可帮助比他更匮乏的人,或是瞎子,或是跛子,或无钱安葬者。33
以上所谈到的是神学上高标准的要求,奥古斯丁很清楚知道,即使他只是要求富人放弃那多余的、要浪费掉的部分,也是很少人会去做,所以他干脆直截了当的建议,当将收入的十分之一捐出来救助穷人,毕竟法利赛人都这样做,当然,基督徒的义,当胜过法利赛人的义。34当然,这与他平时所讲;要把一切多余的捐出,是有所违背,但群羊尚未准备好心做这大幅度的改变,牧师只好做退而求其次的让步。
另一方面,奥古斯丁也在耶稣的命令与想做完全人之间作个区分,因此他说耶稣不是命令所有人变卖所有捐助穷人,而是若有人想做完全人,就当照他的吩咐而做。35像他当代的神学家一样,奥古斯丁也反对所有的基督徒,弃绝一切家产过「凡物公用」的生活,36同时他非常相信在地上高层次的生活,是放弃一切的财产,选择过修道院的生活,一旦你决定过这样的生活,就不能宣称你还拥有私产,而必须遵守院规——凡物公用。”此处他举罗马帝国的例子,帝国百姓个人是贫穷的,为使国家城邦富裕。因此基督徒为得天国的奖赏,且有天使的陪伴,他们放弃所有是没什么可夸的,因为世上人也这么做,为得一丁点好处,38而基督徒这么做,却有天国的福分等着他们。修道院的清贫生活有助于基督徒戒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成为真正一切的拥有者——就是地上有限的物质用品,以及天上的财富。下面还有一段文字,是奥古斯丁高举「财物共有」制度:
若有人想跟随耶稣做门徒,当乐意将自己私有物拿出来与人共享,早期的基督徒凡物公用,他们损失了什么吗?—–反之,人内心空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常是因为拥有过多私产造成的。39
在奥古斯丁那个时代,并没有规定所有基督徒要过「凡物公用」的生活,只是在争辩修道院是不是个理想的生活方式,修道院的存在也不断提醒其他的教会,物质的追求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此外,奥古斯丁还必须面对较实际切身的问题,就是财产及财产权的问题。多纳徒派的争议迫使奥古斯丁不得不仔细思想神职人员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关乎财产权的问题,究竟是「自然法」较大,还是「国家法」较大?因着帝国镇压多纳徒派,原本属于他们的教会及财产,很多都被政府没收,多纳徒派就控告天主教派抢夺他们的财产,奥古斯丁本人就拥有本来属于多纳徒派的教会。最后奥古斯丁只好为自己说话,宣称神赋与国家政府有权力来决定百姓财产权的问题。
多纳徒派口口声声说政府没收他们的财产、房屋,但他们是根据什么这样说?他们是根据什么法说这土地是他们的?是神的自然法?或人的国家法?让他们自己来回答,自然法是依据圣经而来,国家法是依据政府的法律而来。每个公民能拥有他所拥有的,不是政府的国家法吗?因为若照圣经的自然法,这丰饶的全地都属乎耶和华神,祂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用这块大地供应他们。然而若照着人的国家法,就有分这土地是你的,这房子是我的,这仆人是我的。」所以这人的国家法是政府所订,神已经给地上的王这个权力,来管理这国家人民的事,既是这国家的公民,就理当照这个规章法令行事。若你要照着人的国家法拥有财产,让我念几段法令给你听,看看是否准许异教徒拥有财产?「帝王又与我何干呢?他们这样抗议,但你们拥有田地财产也是经由国家法才认可之,若不承认帝王有订法的权利,有何人敢说:「这房子是我的,这土地是他的,这奴隶是你的?」既有成文的国家法规可循,帝王就可依法取缔那些自称是基督徒,却又不愿与天主教教会共领圣餐,一起敬拜造物主的异端教派,不准他们拥有教会的产业,这也是很合理的,因为所依循的是同一个政府的法令,他们有什么资格说依法无据?40
从这段文字我们清楚看到,奥古斯丁认为富人穷人都是神藉着社会阶级所造,因此多纳徒派没什么立场上诉请愿要回他们的财产,因为帝王的权威也来自神所赋予,根据法令判定这财产该属谁就属谁,其他人不得有异议。奥古斯丁的讲法也有根据:财产权的归属是由帝王执政的政府法令所认可,若多纳徒派不承认帝王有这权力订法,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没有其他权威机构,他们可以向它投诉请求。若他们接受神所赋予帝王执政的权威,他们就当撤回他们的控诉,因为帝王已经决定他们的请愿上诉无效。
在另一处“写给他一位加入多纳徒派的朋友的信中,奥古斯丁说,人可以依「自然法」拥有某物,也可依「国家法」拥有某物。前者来说,财物应属于正义者;后者则依政府法令的认定来决定物的所有权。若依「国家法」而论,多纳徒派不得拥有财产,因政府依法不准他们拥有。若依「自然法」来论,多纳徒派也不得拥有财产,因他们是不义者,也无权拥有财产。「但我们是靠工作赚取这些财物的。」多纳徒派会如此抗议。对于奥古斯丁用箴言十三章22节回答他们:「罪人为义人积存赀财。」4他并不支持那些趁火打劫,将多纳徒派没收充分的财物据为己有的投机者,因为这些东西本来是属于教会及穷人的。但他认为天主教派的教会是基督的真教会,这些没收来的财物应该充公管理。
财产权的争议,总算告一段落,结论是要由政府法令来规定。事实上,奥古斯丁所谓依「自然法」财物归于义人,这话实质上没啥意义,讲不讲都一样,倒是要多纳徒派找出一个比帝王政府更高的权威来申诉,是比较厉害的一招。依奥古斯丁的定义,多纳徒派是不义者,即使依「自然法」来裁定财产权,多纳徒派依然站不住脚,因为「自然法」是靠在奥古斯丁这边。
虽然奥古斯丁向众人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金钱价值观,但真正要运用在社会秩序上时,不免受他从小熏陶的罗马文化影响。他的母亲是巴伯人,母亲坚贞的信仰,最后也成为他衷心拥抱的信仰。但他的父亲是个罗马官员,他对社会秩序的看法,深受父亲的影响,这可从奥古斯丁对多纳徒派的态度,及对割礼派的反应看出来。他教导人借钱给人不得取利,但奴隶反抗或把卖身契撕毁者,将视为大罪。他同意穷人富人是平等的,除了他们所穿着的衣服不同。但那些「尊贵的地主或出身良好的士绅」被人欺负,他们可以告到官府讨回公道,但穷人受欺压则无处喊冤。43根据「自然法」所有财物都属于义人,奥古斯丁又再补充,那些误用、滥用财物者,不是真正的拥有者。人订的「国家法」是「自然法」的延伸,财产权由政府依法认可,若因此造成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这也是神所允准,不用我们去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