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回首百年殉道血

七、七位从山西寿阳递解上太原府的殉道者

从山西省太原府向东行约80英里便抵达寿阳县,当地居民约有三万家,邻近各县人口就更多了。寿阳县位于黄土高原,四周环山,县内居民多住土窑。其东有太行山为障,南北则多是不毛之地。1892年5月毕翰道牧师、师母和儿子天保(注一),来此定居,开始建立寿阳宣教会(Shou Yang Mission)。

(注一)毕翰道牧师及子天保之中文名字,是来自《庚子教会华人流血史》。在《庚子教会受难记下卷》,只称他为毕牧师,故其中文姓氏应是准确的,且也有天保之名。

(一)毕翰道牧师(Rev.Thomas Wellesley Pigott)

*家庭背景

毕翰道牧师1847年8月5日生于爱尔兰磊乐镇*(Leixlep,Ireland),乃都柏林(Dublin)西部的一个小城。父母敬虔爱主,属爱尔兰教会(Church ofIreland),家境富裕,其母还是贵族后裔,育有六个孩子,翰道居长,父母早把他奉献与主。少年时常陪同父亲在家乡济助流浪者,其父伟廉*(William)独自开办了一个济贫会(Mission to tramps and beggars),因他感到基督教机构没有照顾到这些人。翰道在1862年爱尔兰大复兴时归主,年15岁,及后完成高等教育,在都柏林著名的三一大学(Trinity College,Dublin)获文学士。

(毕翰道牧师)

*奉献海外宣教

1879年2月27日,翰道的母亲母芦茜*(Lucy H.Pigott)为送别他到中国宣教,写下一首送行诗,全诗共有15节,今意译其中部分如下:

1.孤单单,但却不是真孤单;

因你的主常在你身旁,

你仍是属祂的,

应当坚忍不拔,无所畏惧。

9.等一等眨眼之间,

血汗辛劳作工已毕,

在祂慈蔼的笑容下甜美安息,

得着永无止境的平安!

10.那一天从秦国来(注二),

若你带来金银宝石,

在那全荣耀的光辉中,

嵌在得胜君王冠冕上!

11.若祂对你宣告说:”

「神的战士,终奏凯旋!

快来接受你的光荣奖赏,

我们完全得胜了。」

(注二)来自旧约圣经以赛亚书49章12节:「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秦国(英语圣经Sinim)是指中国。

12.哦!你当如何欢欣快乐

虽然历经苦痛和险阻,

欣聆祂的慈声呼唤,

欢迎你终于回家了!

13.到那时我们的保惠师;

在征途上鼓励你,

光照孤单的天路客.

给予喜乐和庇护所。

14.最挚爱的儿子啊,鼓起勇气,

仰望主继续前进吧,

当跑的路你已经走尽时,

主的喜乐完全盈溢你心。

15.去吧!奉主圣名,普天下去,

到千千万万黑暗人群中,去吧!

务要靠着主的福音大能,

让人晓得主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其母亲所写这诗,下半段似是预言毕翰道牧师为主为中国,最后全家付上了生命最高的代价!

*初到中国内地会的工作

1879年4月22日毕翰道牧师以荣誉宣教士(Honorarymissionary)身份,抵达上海市中国内地会,因他是自费来中国宣教的。在他给父母的第一封家书:「我知道并且十分相信,你们愿意为主之故把我差往海外宣教,一定得回主赐更多的福气。就父母亲的心情来说,你们更能深入了解体会到;父神把祂的爱子主耶稣基督,如何为我们而舍命于加略山上。」

经过一番舟车劳顿,6月24日毕翰道来到山东省烟台芝罘学校对岸的一个农村,租下一所房子,预备住四个月以便安心学习语言。这儿背山面海,景色怡人,是一个安歇的美地。但谁晓得两个多月后,因急需宣教士远行布道,这位宣教新丁也被征召到前线,实地上了第一堂宣教课。

9月4日至13日,穿上中式服装的毕翰道,随着贾美仁教士(Mr.James Cameron)步行到山东省附近作十天巡回布道。他们拉着一匹骡驮子,背着两大袋福音书和单张及一些行李,每天走20至30英里,而且要上山下山,或是羊肠小道,或是山谷河涧,穿越很多市镇和农村。他学习售卖福音书、派发福音单张,观察贾教士如何个人谈道,自己也学上几句简单的中文会话,以便和中国人接触。这十天他吃中式的馒头餸菜,住进古旧的中式旅店,才感谢慈母给他随身预备的柔软床铺。这也是他有生以来首次走那么多的路。

(贾美仁教士)

*内地会满蒙宣教历史上的先锋

原来早期内地会与大英圣书公会(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订了合约,要在8月到北部满洲地区(今之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探索开发新的宣教站。由圣书公会支付贾美仁教士旅费,陪同圣书公会的宣教士与两位华人售经员作伴同行。惟因迟迟未获清廷批准,结果8月未能成行。得到批准时,圣书公会的同工又因事不能上路。而贾教士以机会不可失,便想起年富力强的毕翰道,但怕他新手,故先带他一同出外布道;见他能刻苦耐劳,勤奋不懈,遂选了他作伴到中国满洲区域探索新工场。

1879年9月30日他们与华人售经员邝(Guang)、吴(Wu)二君到达天津。然后分水陆两路而行,毕翰道与邝君从天津乘船北上,携带大量圣经和行装,到营口(Yingkou今辽宁营口)等候齐集。贾美仁偕吴君,走陆路从天津始,随走随传,10月10日到山海关(Shanhaiguan),再北上锦州(Jinzhou今辽宁锦州),到11月才抵营口。毕翰道在等候期间并不闲懒,购置了骡马车和牲畜,自己试行驾驶前往附近地区访问宣教士。

十日后,他们充满着信心起程,沿着辽东半岛西岸南下,行将到达复州(Fuh Chau今辽宁复州城),遇到了一场大风雪。打翻了车,抢救后又受到雪封,数日间无法前行,几乎绝粮。二人曾冒险步行求救,差一点自己也迷途,然正当危急之际,天气渐晴朗,才看见三百码外便是复州,因而获救。抵达旅店时,全体脚长冻疮(Frostbite),但居民围着他们,认为他们是好人,所以逢凶化吉。于是他们乘机向居民传福音,居民也静静地聆听,直到他们离开。其后二人再分道扬镳,贾美仁独自再沿半岛东岸往北探测,吴君与其他人员从水路回烟台,毕翰道与邝君把圣经运回奉天府(Moukden orShenyang今辽宁沈阳)。途中翰道病了一场,1880年1月17日才到奉天府,翌日与贾教士再次会合。

1月23日二人再度起程,北上前往昌图(Changdu今辽宁昌图),再到长春(Changchun今吉林长春),趁着新春期间售卖圣经、派发单张,同时发现居民都是讲官话的,早已汉化。2月16日离开,前往吉林省省会吉林(Jilin),居民反应热烈,一下子卖出了二千本书。到了2月23日,看到福音书将近全部售光,只好回北京去。于是他们改向西行,要到蒙满边界探索,经双江*(Shuanggang

今吉林双辽市)后,南下转义通*(Yitong今内蒙古通辽),3月4日从法库(Faku)离开内蒙古,到达新民(Xinmin今辽宁阜新之南),再东返营口。但回山海关路上遇到豪雨,故延至4月12日才进入山海关。到北京时他们已经历了8个月的长途巡回布道,出售了二万本圣经,派发数万福音单张和向数万人传福音。

在北京稍作休息,添置了大批福音书(圣经)和福音单张,用货运寄到张家口(Kalgan今河北张家口)。1880年5月20日他们再度从北京西行,从萸县*(Yu Xian今河北蔚县)进入山西省。越过太行山抵达广灵(Guangling今山西广灵县),经山西省北部,沿着长城经托克托(Togtoh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直到包头(Baotou今内蒙古包头市)。然后回头走,东行至归化城(Guihuacheng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内有一万家庭,是蒙古平原东部的终点。此大城为太原府以北之重镇,但仍未建立内地会宣教站。回到山西省,经长城杀虎口(Shahukou)时,贾教士染病发高热,但他仍赶赴大同,要与大英圣书公会的售经员会面,然后继续前往张家口。那里的长老会宣教士,照顾医治带病回来的贾教士,足足一个月之久。8月17日恢复健康的贾美仁,满载圣经和单张,再度起程南行入山西省。一面继续探索山西东部一带村镇,另一方面送毕翰道到太原府。

*太原府内地会宣教站

这将近一年的满蒙巡回布道的经历,对刚到中国不久的毕翰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880年8月底,毕翰道安抵太原府,开始他驻守太原府宣教站工作。

当时宣教站有德治安牧师(Rev.J.J.Turner)、秀耀春牧师夫妇(Rev.and Mrs.F.James)、何丽姑娘(Miss Horne)和柯丽梅姑娘(Miss Crickmay)等五人,分担各项工作。因他没有经过内地会语言学校的训练,故需一面学习语言一面工作,虽然日夜跟老师用功苦读,但跟其他宣教士一样,还是常常闹笑话。比如叫仆人上市场买「鸡」,结果仆人回来说,要很贵才能买得「妻」回来!

毕翰道的主要工作是男学堂,然后到外巡回布道,向城内居民传福音,及协助诊疗所工作。10月17日他写信给母亲,说到有关教学的情形:学堂共有32名男童,2位老师,他负责每天早、晚祷,并有短时间与他们读经和讲解。主日则在早祷后、主日崇拜时,有诗歌、祷告,对孩子讲道约20多分钟。11月底赐医生夫妇(Dr.and Mrs.H.Schofield)抵达,负责诊疗所,行医传道。从此他与赐医生往来甚密,有三年之久,毕翰道后来建立寿阳宣教会时,还提及这位同工对他有很深的影响。

1881年3月14日贾美仁回来,邀请毕翰道再与他结伴两个月到陕西省探索。他们从太原府西行渡过黄河,3月28日抵绥德(Suide),北上米脂(Mizhi)、佳县(Jia Xian)和神木(Shenmu)。这一带是原野地区,没有什么人前来探视,甚至没有旅店,只有运货的骡马车伕入站歇脚的地方,吃的都是粗麦、馒头之类。在神木外的官路上,他们还受到一群醉汉的骚扰,幸贾教士处理得宜才避过难关。后来继续北上,沿着长城遗址向西南而行,见有些城墙被沙土埋没,也有与沙土同高,直到毛乌素沙漠(Ordos Desert)之边缘地带,离开榆林(Yulin)约50英里之遥。

当时毕翰道病了,贾美仁把他留下养病,自己继续前行,直到靖边(Jingbian),那里离开宁夏(Ningxia今宁夏银川市)约60英里,离兰州(Lanzhou今甘肃兰州市)约300英里。他发现那地方已有天主教宣教站,有四位神父住在一起,心想到基督教落后,迄今仍无设站。一周后贾教士回来,毕翰道也病愈,便一起南下至延安(Yanan),再到清涧(Qingjian)。二人在此分手,到了5月25日贾美仁抵达西安(Xian),同日毕翰道也回到太原府。

同年12月,当毕翰道对运用语言有了把握,便独自往返天津和太原府。他记载了一些这次巡回宣教的结果:

第一个传福音对象,是第一程他所雇用的骡马夫。在数天的长途旅程上,他不断向骡马夫讲解圣经,令他心受感动。最后他问翰道到何处可以继续听道,因他很想做基督徒。

回程时,有一段路他雇用一位王骡*(Wang)六天之久,同样愿意接受主。王把福音书拿回家去,还邀请毕翰道到他家乡一聚。那是一个煤矿工人的乡村,村民或开煤矿,或用骡驮子运煤。王骡伕则利用一些空间时间,做其他搬运工作。

第三次布道机会,是在途中一旅店,晚膳时店主竟来问道,翰道便向他和其他两个老板传福音,反应非常好。翌日是主日,有很多人来往问道,整天忙不过来,直到晚上还有人提问题、求解答。于是他在星期一早上召集超过了百人,讲了一小时道。整天继续有人来,甚至一组一组的,到了晚上他特别与三位慕道者查圣经,其中两位尤其诚恳。原来这二人是读书人,买了一本马可福音和一册《张远两友相论》(The Two Friends)(作者按:这是第二位来华宣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之中文杰作。)回家细读后,受感动继续研究圣经。

1882年3月的家书中,谈及他看见大英浸礼会李提摩太牧师(Rev.Timothy Richard),与上流社会的人交往,介绍西学,与高官巨贾为友。而赐医生开办小医院和诊疗所则获市民信任,很多人来院求医听道。又听到同工贾美仁完成了出售圣经和探索任务,两名从仆愿意受洗归主。

(注三)1830年中国第一位牧师梁发,带着信主的学徒屈昂,到各地童生应考之试场派发布道书和福音单张。1832年梁发写作著名的《劝世良言》一书。1836年秀才洪秀全到广州参加乡试,在场外有一中国传道人赠他一本《劝世良言》,他拿了回家,却没有打开阅读。到了1843年他再次考试失败回家后,才拿起来看,便设立「拜上帝会」,从而建立日后之太平天国。

同年9月25日致双亲家书,谈及他在太原府科举考试场外参与派发福音单张的盛举(注三)。当时全省各地来了7,000名考生,宣教士特别印了两份单张,一张题目是「永生」(Everlasting Life),另一张是「最大的考试」(The Great Examination)。后者提到最后的审判和应当如何应付,是由一张在印度使用的单张翻译过来的。另外还以基督教为命题,设多项征文奖金。(作者按:1878年李修善〔David Hill〕引领席胜魔牧师信主,也是用悬赏征文的方法。)他告诉双亲,这种考试是他从未见过的,十分奇特(strange sight),他详细描写试场的形状好像家乡的马厩(horse—boxes)。考试的过程分三次,每次考三天,而考试结果只有60人取得功名,包括走后门的在内!到了第三天,他们六位宣教士带着一群信徒,早上七时便祷告出发,分站在三个考场的大门。正午12时考生出场时便向他们传福音,把单张派给他们。整车单张停放附近,由二个男孩走来走去,把单张运给他们分派。因为除了考生外还有来接他们的家人、仆役和其他工人,他们就在人潮中忙了一整天。

*窃匪光顾

1883年春夏间,赐医生发现常常失窃,但总是没有留下可疑痕迹。某夜,传道人老唐*(Lao Tong)卧病,毕翰道起床看他,发现有小偷躲在枱下,惊动起来,两人互相纠缠。但翰道不知小偷早来光顾,偷了赐医生的刀,便在黑暗中刺伤翰道,虽然多处受伤,毕竟把小偷拿下,然而跑到医院后,伤重倒地。原来这小偷是一挂名的慕道友,常来会堂、诊疗所求助,因此熟悉各房各室,等到夜间便来偷窃,拿回附近他所住的寺庙中。因为盗窃兼伤及洋人,惊动官府,在严刑之下小偷作供,在寺庙起回全部赃物,还被罚痛打250大板。

(二)毕翰道师母(Mrs.Pigott,nee E.Jessie Kemp)

*家庭背景

耿洁思*(E.Jessie Kemp)1851年8月8日,生于英国伦敦(London,England)。祖父母及父母均热心于宣教工作,尤其是她母亲,心想头生是儿子的话,就会奉献给主作宣教士。但第一个孩子是女儿洁思,便把这念头放下,因为那时很少妇女作宣教士的。

因为她家里很多宣教书籍和杂志,且常常接待宣教士,川流不息,给她很深的印象。著名的非洲宣教士李文斯敦医生(Dr.David Livingstone),就曾把她抱在膝上长谈。因此她接受主的呼召作宣教士,实不稀奇。毕业后祖父离世,她答允去陪伴祖母,给祖母极大安慰。祖母亦鼓励她等候主的安排。那时她在主日学教导一班顽皮的儿童,一周五晚还要教一级顽童班。但她一点也不怕,还跟妹妹和多位朋友,在主日晚上为那些没有赴主日学的孩子举行儿童崇拜,常有150至200名儿童参加。此外,她还领导一个特为母亲设立的妇女会。

(毕翰道师母)

*初次海外宣教

祖母和父亲相继离世后,1877年秋她成为到印度的海外宣教士。她非常有语言天分,一下子便学会了印度话(Hindi)和土话(Urdu),在新德里(Delhi)和安拉阿巴德(Allahabad)两大城传道。虽然她的同工非常赞赏她的工作能力,克己爱人,满有善果。但是工作了两年,两次染上疟疾,第一次治愈,但第二次病后,宣教站见她健康有损,遂送她回国休养。

她的妹妹耿芳邻*(Florence Kemp)已有十年想到中国宣教,但因姊姊在印度,便把这心愿放下。当洁思回家休养时,她便再度提起,很想姊妹二人一起到中国。那时刚好她们的表兄赐医生夫妇二人在太原府开办医院,行医传道,极需要同工。他写给她们的书信中,特别描写太原府的需要,于是姊妹二人便毅然接受主的呼召。

*太原府内地会医院

1882年12月9日姊妹俩以内地会伙伴宣教士身份(Associates)抵达上海。因为冬季雪封,不能入山西省,便先到安徽的安庆参加退修会,然后到山东烟台芝罘学校学习语言。

1883年春,洁思和芳邻抵达太原府,加入赐医生开办的医院和诊疗所工作。两个月内,洁思学会治疗普通眼病,并且学会施白内障的手术。因为华人多患眼疾,神赐她一双巧妙的手,后来对传福音工作大有帮助。

*爱心治疗,永结同心

与小偷纠缠而受伤的毕翰道来到医院,流血过多,昏迷过去。赐医生和洁思抢救了三小时,为他清洁伤口,施药裹伤,怕他染上破伤风便有性命危险。不料他连续发高热数天,洁思衣不解带、日以继夜地看护着他,老唐则跪在他床前祈祷,求主医治。他渐渐地好转过来,又得洁思悉心照料饮食,终获痊愈。原本一场遇劫受伤之灾,却把翰道和洁思的心连结起来,在基督里志同道合,便于1883年7月16日在北京结婚。

(三)太原府宣教站的改观

*突变

1881年秀耀春牧师夫妇在英述职,翌年向内地会辞职,加入大英浸礼会。德治安牧师与柯丽梅姑娘结婚一年后,也于1882年请辞内地会,加入大英浸礼会。1883年在他们度蜜月期间,8月1日太原府赐医生从病人感染了伤寒症,猝然离世。这令毕翰道及整个宣教站也大受到影响,因为当时整个宣教站就只剩下他们两个家庭而已。毕牧师夫妇赶回来主持宣教站一切事工。最大而又最困难的是继续医疗工作。可幸因为受过赐医生的训练,在护理上有少许基本认识,同时师母临床镇定和手术高明,父神亦保守没有大差错,以致能维持下去,直等到正式医生抵达。

*赤脚医生

当他们要治疗各式各样的病症时,神引导他们看到不少神迹奇事,下面简述一些例子:

(1)一位从事占卜的程先生*(Mr.Cheng)43岁,因患白内障瞎眼24年,当师母为他施右眼手术时,叫了程君三位朋友和家里两位仆人作证,免得受连累。而程君反正也是目盲多年,不妨一试,竟然成功复明,喜出望外。感恩之余,接受救恩,不再干占卜,改为服事主。

(2)一位农夫两眼盖不能张开,师母施手术解决了他的问题。

(3)一位青年军人拇指受伤,毕牧师用哥罗芳麻醉,师母开刀割治和止血。

(4)1884年某一天的工作时间表如下:

「上午七时半,早餐后,早祷和向30人传道。治疗三个患眼疾病人。诊治一妇人的足疾。

老师行将制止一女信徒与一不良男子成婚。传来仆人们和一幕道者衣服被盗窃事。

与工匠谈妥有关修建房屋事。治疗一妇人所生毒疮。晚膳时间:与一对宣教士一起用膳。一断足男人来求医。

对20名病者传福音。芳邻刚从山上返回。仍有多名病人来求医。

探访病人,包括要到衙门治疗一病人。

只剩短短的十分钟坐下来休息,便要就寝了。」

*生力军到

1884年3月叶守真医生(Dr.E.Henry Edwards)来到,扩展医院工作,建立起赐医生纪念医院(SchofieldMemorial Hospital),但仍须毕牧师夫妇及芳邻在诊疗所和医院协助工作。1885年叶医生与耿芳邻成婚后,毕牧师夫妇便返英述职。

(四)毕家的变动

*述职进修

趁着在英休假述职的机会,毕师母回医院进修,专修眼科疾病治疗法,以便返华应用。毕牧师除照顾老父亲外,就四出领会,呼吁更多人投身中国宣教,其中应召者有胡德理牧师(Rev.A.Hoddle)和席牧师夫妇(Rev.and Mrs.J.Simpson)等三人。

*喜获麟儿

1887年8月24日,儿子天保(William Wellesley)出生,举家欢欣。

*伦敦内地会的宿舍

1887年初戴德生第六次返英,为征召100位内地会宣教士走遍全国。当应征的宣教士人数增多,渐渐地超过这数目时,想到不可能在1887年乘船出发,伦敦的宣教士宿舍便会有人满之患。为解决这问题,在英国的毕牧师授权,把他承受的遗产从上海转回英国,作为内地会名下购买物业之用。

为这件事情,1887年9月29日和10月11日,伦敦咨询委员会(London Council)会议纪录,记下毕牧师的话:「你们可以用我的话来作为相等于金钱的保障。」这样子咨询委员会便进行谈判购买男宿舍(InglesbyHouse),结果以2,800英镑成交,解决了接待宣教士住宿的大问题。

*扩建直隶各宣教站

1888年4月举家回到太原府,赶及参加6月新会堂的启用礼。因为毕牧师与山西省席胜魔老牧师意见相左,到了秋季,他们全家便迁往直隶获鹿(Huai Luh今河北鹿泉市)扩建宣教站,而胡德理牧师刚到达,彼此海外重逢,又是同工,更激励他们事主心志,稍后席牧师夫妇也来此地宣教。同年10月29日的家书中,透露本地人起初不肯租屋给他们,后来知道是开戒烟所,并且是基督徒,不是天主教徒(因天主教在本地声誉不良)才肯出租。因为不容易租到地方,以致同一房间要做婴儿室、会客室和诊疗所三种用途!

1889年他们再到直隶顺德府(Shuen Teh Fu今河北邢台市)开创新宣教站,此地后来是铎牧师(Rev.George W.Stokes)最初来华宣教的地方。戒烟所仍是最多人来的地方,人们常常表示希望他们不要离开。师母也是忙不过来,因为她治愈一人,那村便多来10人要求治疗,不过村民常常忘记吃药,唯开始肯听福音。师母的女仆人宋大嫂*(Sung Ta Sao)每晚常常跟她读经祈祷,对福音很有兴趣,他们希望她早日归主。

1890年1月下旬至2月初,毕牧师带着传道人老张*(Lao Chang),约同胡德理牧师一同到获鹿和顺德府之间巡回布道。因当时师母身体欠佳,沿途他写信回家,挂念她母子二人不能得到理想的照顾,为此而挣扎不已,想及最大的拦阻还是自己。他感到自己陷入网罗中,需要主额外的宏恩,不要让他走己路,至终灭亡,后悔莫及。

1890年2月14日内地会的纪录上,毕牧师被委任为山西省之监督,并加入上海内地会中国咨询委员会(China Council)。

*退出内地会

1890年5月7日至20日,他们举家前往上海,参加宣教士大会(General Missionary Conference)。大会完毕,因毕师母身体仍需休养,便全家顺路离上海返英。在英休养时期中,戴德生制定了新的规定,加在原本内地会的章程和执行方法(The Principals and Practice of the Mission)内,这与他们夫妇意见大相迳庭,遂决定退出内地会。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